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08~11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08~11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1999-2011真题总结2011年一、名词解释(30分)1、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2、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4、成矿作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5、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6、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7、夷平面:把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峰顶面称为夷平面。

8、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9、摩氏硬度计:德国矿物学家弗里德里克·摩斯(Friedrich Mohs)选择了 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10个等级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称为摩氏硬度计10、科里奥利力:实际上,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运动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其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

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利力二、作图题(30分)主要内容:断层(正逆判断)等,褶皱,三大岩石的判断及各类岩石举例,地层接触关系三、简答题(30分)1、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意义:保持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如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清洁大气、进行物质交换等功效。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森林,那么地球的景观将是不堪设想的。

2、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套

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套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对的-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对的-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重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沿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提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沿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重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沿;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重要影响是( ) A.增高减少;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性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性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涉及__ __ __。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考试会从中选5题)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2.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叫做重力。

3.重力场: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

5.磁倾角:磁针指北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纵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又称P波8.横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横波,又称S波9.地壳的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实际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10.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之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11.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12.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3.晶体: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这种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

14.气压:从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15.气压梯度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16.锋:不同性质冷热气团的交界区。

17.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综合指数。

18.片流:是指沿着山坡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19.洪流:是指沿着沟谷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20.水系:支流和主流所构成的流水运行网络。

21.冰川: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

22.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

二、填空题(考试从中选15空)1.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1.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22】a)依据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以及切割律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b)地层层序律:岩层在形成后,如果未收到强烈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颠倒原来位置的话,则应该是先沉积在下,后沉积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水平的状态,延展到元处才渐渐尖灭。

c)化石层序律:根据生物演化规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

d)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2.如何确定地球的年龄【22】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的影响,稳定不变,而且其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就以铀为例,根据一块岩石中的铀的含量,以及该岩石中的铅的含量就能算出这块岩石的年龄。

这种采用同位素方法测定的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龄。

3.简述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基本特征【】a)对流层:贴近地面、最稠密的大气层,整个大气圈质量的75%质量集中在对流层。

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1到13千米,赤道上可达17到18千米,在两极上则只有8到9千米,这是由于地球自传产生的惯性离心力所致。

在对流层中,高度越高,温度越低。

平均每升高1000米约降低6.5℃。

靠近海面的气温,平均约15℃,而在对流层顶部,一般下降到-50℃以下。

大气中的水蒸气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种种天气现象则主要集中在5千米以下的空间内。

尘埃也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b)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一直到海平面之上55千米一带,几乎占有大气圈的质量的25%.在平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到平流顶部温度达到了0℃。

几乎没有大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而是沿着水平方向。

这里几乎没有水蒸气和尘埃。

臭氧层集中在这一带。

4.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75-78】a)河流的下蚀作用:以河水本身的动力及其夹带的沙石,对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进行冲击、撞击、磨蚀、溶蚀,使河床逐渐降低、河谷加深。

最终的侵蚀基准面大致是海平面b)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由地转偏向力引起凹岸遭受侵蚀,凸岸接受沉积,使河道变得更加弯曲,形成蛇曲,并可发生截弯取直,形成流轭湖;与此同时,河谷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直,形成宽阔的河漫滩,若地壳抬升,可形成阶地。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绪论地理理学是研究地理理环境的⼀一⻔门⾃自然科学,只研究地球表层的那⼀一部分⼈人类环境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理环境:物质组成、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理学是RS、GIS的理理论基础RS、GIS是⾃自然地理理学新的研究⼿手段未来地理理学家的素质:第⼆二章:地球系统宇宙的本质:宇宙是普遍永恒的世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由物质组成,表现形式复杂,处于不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测量量恒星距离的单位:1秒差距(Pc)=3.2616光年年(Ly)=206265天⽂文单位(Au)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系:星系是包括⼤大量量恒星的天体体系彗星:彗星主要由冰块、尘埃组成流星、陨星(流星体到达地⾯面的残余部):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流星体),⻜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热、发光的现象恒星演化过程:引⼒力力收缩阶段(幼年年期);主序星阶段(壮年年期);红巨星阶段(中年年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洞阶段(晚年年期)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构成:太阳、⾏行行星、⼩小⾏行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特点: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在太阳系的总质量量中,太阳约占99.8%太阳是太阳系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太阳的结构:内部: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外部:光球:太阳⿊黑⼦子、光斑(寿命较⻓长)⾊色球:耀斑(寿命很短)、⽇日珥⽇日冕:太阳⻛风(太阳活动剧烈烈时,⽇日冕接近于圆形,反之形状较扁)太阳活动:太阳局部的剧烈烈运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太阳⿊黑⼦子、耀斑(最剧烈烈)以及⽇日冕物质的抛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突然骚扰、“磁暴暴”现象、极光现象、影响地球⼤大⽓气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理学意义:⾃自转: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科⾥里里奥利利⼒力力的影响(在北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自转速度的变化(⻓长期减慢:潮汐摩擦;周期性变化:地球上⽔水和⼤大⽓气的季节性迁移;不不规则变化:地幔与地核之间的⻆角动量量变换,或海海平⾯面和冰川的变化,或由于⻛风的作⽤用)公转:季节的变化、地球上5带的形成(热带、北北温带、北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随太阳在银河系的运动:地球上冰期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长的计算第三章:地球构造岩⽯石圈的组成:元素:地壳中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列列的绝⼤大部分元素,O、Si、Al、Fe、Ca、Na、K、Mg(占98%以上)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份的矿物,称造岩矿物岩⽯石:⽕火成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5%)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侵⼊入岩(⽕火成岩)⽞玄武岩:喷出岩(⽕火成岩)岩⽯石圈的结构:垂直分层⽔水平变异地壳运动(由内⼒力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运动)的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学表现: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浆,在地应⼒力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化的结构称为构造形迹或地质构造受⼒力力性质分类:压性构造、张性构造、扭性构造(层状岩⽯石)地质构造类型:1)⽔水平构造(原始岩层平整,未受到褶皱变动的影响):⼤大规模的隆隆起,⽔水平岩层形成⾼高原;被分割形成⽅方⼭山、桌⼭山;丹丹霞地貌2)倾斜构造(岩层经过构造变动以后,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常是褶皱的⼀一翼,断层的⼀一盘):单斜地貌(单⾯面⼭山和猪背脊)3)褶皱构造(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波状塑性变形):背斜、向斜、地貌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意义:是地壳中发育最为⼴广泛的构造形式之⼀一,⼏几乎控制了了⼤大中型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矿藏的⽣生成有关;⽯石油;地下⽔水4)断裂构造(岩⽯石在应⼒力力作⽤用下发⽣生变性,当应⼒力力超过⼀一定的强度时,岩⽯石发⽣生断裂,甚⾄至沿破裂移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劈理理:岩⽯石沿最⼤大剪切应⼒力力作⽤用⽅方向发育的⼀一组细⽽而密集的剪切裂隙;节理理:岩⽯石⾯面破裂,两侧岩层⽆无明显移动;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意义:控制矿床;制约⼯工程建设;地震形成的背景⽕火⼭山和地震⽕火⼭山爆发的好与坏:泥泥⽯石流、酸⾬雨、⽕火灾、⽕火⼭山灰肥沃⼟土地、⽕火⼭山旅游景点、⽓气温变化地震灾害特点: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烈、次⽣生灾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社会影响深远第四章:⼤大⽓气圈⼤大⽓气圈的重要性:⼤大⽓气圈具有温室效应,致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温度的⽇日变化、年年变化减⼩小,形成适宜于地球上⽣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参与⽣生命的活动过程;物质与能量量交换的环节⼤大⽓气的组成: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体积的99%)。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层层序律坡积物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河流阶地矿物解理岩石蛇绿岩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承压水包气带水区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中心式火山岩浆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磨圆度分选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黄道面白道面克拉克值搬运作用构造应力磁异常古登堡面重力异常重力均衡地质灾害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与矿床内生成矿作用天气“厄尔尼诺”差异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二、填空1、古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6个纪。

2.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3个纪。

3.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4.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

5.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6.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7.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8.地磁场由、、等3部分组成。

9.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0.松散沉积物经过、、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11.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12.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1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4.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

15.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6.地下水沿潜水面形成的喀斯特景观地貌有(写出4个)、、、。

17.海浪的主要侵蚀地貌有(至少列出3个)、、、、。

18.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的地貌单元分别是、和。

19.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和产生三种结果。

20.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21.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至少列出4个):、、、、、等。

22.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23.大地水准面是指由所构成并延伸的曲面。

24.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等5个圈层。

25.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

2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27.风化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28.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等4种基本类型。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地球概论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地球的构造、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学习,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而课后习题则是巩固和拓展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A7. C8. D9. B10. A二、填空题1. 地壳2. 火山喷发3. 沉积岩4. 构造5. 矿物6. 化石7. 地震8. 火山9. 气候10. 水循环三、简答题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对岩石、矿物、化石等地质现象的研究,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内外部的相互作用。

2.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状结构,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什么是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的不断变化和再生过程。

它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侵蚀和沉积等一系列过程。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请简述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植物蒸腾等一系列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论述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概论课程则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家园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地球的构造、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课后习题则是帮助我们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课后习题中,选择题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分解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分解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外表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局部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说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根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着增大的转折段为止..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显着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之间出现断裂或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称为构造地质学方法;或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岩石地层单位:若地层中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地层;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根据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特征为标志划分的地层单位;常用的术语是:某生物的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块体运动和成岩作用等..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上下地层中古生物连续..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古生物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岩层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岩层保持着连续和完整性..褶皱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依次变老..复背斜和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小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称为复背斜或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槽式组合: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上凸明显;向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紧闭;下凹明显;背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节理: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着的位移..断层:是岩层或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断面产状未改变的条件下;其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地震:是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达到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过程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这种作用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岩石基本在固态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生成新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氧、水和水溶液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环流: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在过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岩溶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或喀斯特现象..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主要是一定的冰体及其及其所携带的石块对岩石的纯机械性破坏过程;称刨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残留沉积: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海洋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即外陆架上广布着以砂为主的沉积;而内陆架上的沉积物却以粉沙和泥为主..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为生态礁;小于1:30为地层礁..浊流: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包括湖盆和水体两部分..沼泽:指地面异常潮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大量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地区的潜水面位于地面附近;土层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如果地表土层中的水分只是季节性处于过饱和状态;则称为沼泽化阶段..负荷地质作用:地表的松散堆积物和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触发下产生运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负荷地质作用或块体运动..板块: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一些活动的、周围被大洋中脊、海沟和水平断层所分割的“板块”构成..二、简述题1、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答:⑴、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等组成;称为硅铝层..其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故又称为花岗岩质层..岩石密度平均2.7g/cm3..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称硅镁层..岩石主要是基性岩浆岩;又称为玄武质层;岩石密度平均3.0g/cm3..大洋地壳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为单层结构;厚度变化在5-8km之间;平均厚度6km;大洋地壳最薄处不足0.5km..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80km;平均密度4.5g/cm3;以1000km为界雷波帝面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从地表至250km深度划分两个带;0—70km为A带;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部分;通常称岩石圈..70-250km为B带;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10%左右的熔融物质;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岩石强度降低;故又称软流圈..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880km至地心为地核..地核又根据4640km和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和内核三个圈层..⑵、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水气和固体杂质..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组成水圈的水体包括海2洋、冰川、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矿物中的结晶水..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构成的圈层..生物的生活范围:陆地的表面、水体的上层、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的裂隙内..某些深海底和大气中都发现有生命活动迹象..2、简述整合、不整合类型及形成过程..答: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不整合按其不同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3、简述正、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缺失情况..答:正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造成地层缺失;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逆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逆断层造成地层重复;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4、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正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阶梯状断层: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互相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其下盘依次下降呈阶梯状..地堑: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下降、两边断块相对上升..地垒: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环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着一个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称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若干条呈斜向错列展布的正断层构成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时;构成方格或菱形断块或方格网式组合;称为块断型断层..5、简述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逆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叠瓦构造: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产状一致的逆断层组成;其老地层依次叠覆于新地层之上;形如叠瓦;称为叠瓦状构造..对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向的断层自两侧向一个中心逆冲的断层组合..背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向倾向的断层自中心向两侧逆冲的断层组合..楔冲断层:逆冲体一侧与老地层之间为逆断层接触关系;另一侧的新地层发育正断层;实际上为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组合..6、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物理风化作用方式包括:⑴、岩石释重引起剥落或崩解作用;⑵、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发生剥离作用;⑶、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引起冰劈作用;⑷、岩石空隙中盐类结晶与潮解-结晶撑裂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一种纯机械破碎作用;它使完整的岩石在原地破碎成大小不等、棱角显着、没有层次的乱石堆;碎屑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7、简述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⑴、氧化作用;⑵、水溶液的作用..水溶液的作用可进一步细分为①溶解作用;②水化水合作用;③水解作用;④碳酸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改变了母岩的结构、构造;并形成新矿物..经过彻底的化学风化作用后;比较活泼的元素随水流失;只有稳定的元素残留下来形成新矿物..8、论述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在风化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答: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岩性因素、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和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气温、地表植被发育状况等..潮湿气候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岩石风化作用彻底;干旱气候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地形因素: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高的地段;一般来说水位低;生物稀少;以机械风化为主;地形低的地段水分充足;生物繁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为主..岩性因素:不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顺序;岩浆岩中结晶早的矿物容易风化;后结晶的矿物不易风化..所以;石英是自然界中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细粒、等粒的岩石抵抗机械风化能力强;而化学风化中等粒结构和胶结疏松的岩石有利于水溶液的渗透和生物活动;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不等粒结构岩石孔渗性差;溶液不容易渗透;不利于化学风化..另一方面颗粒之间结构稳定性差;有利于机械风化..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或节理发育地带;岩石容易风化;形成沟谷或低地..纵横交错的断层与节理将岩石分割成若干岩块;其棱角部位风化作用强而逐渐圆滑..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卷层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9、论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和磨蚀作用;但以机械的冲蚀作用为主..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称下蚀作用..河流侵蚀谷坡使河谷不断扩宽的作用称侧蚀作用..⑴、下蚀作用河流的上游和山区河流;河水向下侵蚀河床的能力强;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的深谷;其横剖面呈“V”形;故称“V”形谷..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直至分水岭..若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先发展到分水岭;将迫使分水岭向另一侧转移;把另一侧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叫河流的袭夺..当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被袭夺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转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袭夺处的这个急转弯称袭夺弯..被袭夺的河流称为断头河..由于组成各段河床岩石的软硬程度、构造破碎程度不同;下蚀作用存在差异;差异下蚀作用使河流在有些地段出现急流险滩;甚至是高悬瀑布..河水不断冲击断破坏瀑布陡坎下部的岩石;使之逐渐被掏空;形成壁龛;随着壁龛的不断扩大;其上部的岩石不断崩塌;使瀑布后退;其结果是瀑布最终消失..河流的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通常以海平面作为侵蚀基准面..支流进入主流河面可作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⑵、河流的侧蚀作用河道在转弯处;主流线因惯性而偏向凹岸;使凹岸一侧水体壅塞;水面高于凸岸;迫使凹岸的水体下沉形成底流;并沿河底返回凸岸一侧..水流流不断掏蚀和冲蚀凹岸;使凹岸侧逐渐后退..跨落下来碎屑或岩块被底流带向凸岸沉积;从而凹岸被侵蚀后退;凸岸一侧不断向前延伸..河道越来越弯曲..当相邻两个凹岸相距很近时;洪水期水流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⑶、地壳抬升期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河流阶地:地壳抬升后河床降低;原河漫滩相对抬高;因此;河流阶地发育说明本地区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阶地越多;上升的次数越多;阶地上升的高度越大;地壳抬升的幅度越大..夷平面:地壳长期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地表高地遭受剥蚀;洼地接受沉积;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这种过程称为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地形称准平原..当地表演化到达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原来的准平原抬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又形成广大地区内有许多海拔高度大体相同的平顶山;称之为大地回春或夷平面..深切河谷:地壳抬升后;原来的曲流河深深地嵌入准平原以下;可形成壮观的深切曲流或深切河谷..10、简述河流的沉积作用..答:河流沉积物以机械沉积物为主;化学物质几乎不发生沉淀..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按照河流沉积场所可分为山口区、河谷内和河口区的沉积作用..山口区的沉积物称冲积扇或洪积扇..河谷内的沉积物可划分为以下四类: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堤岸亚相: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沉积河口区的沉积物为三角洲..11、论述河道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河道亚相:河道亚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河床滞留沉积指河流从上游搬运或就地侵蚀的物质;细粒的被带走;粗粒的在河床内堆积形成的沉积..河床沉积物若为砾石级碎屑时;砾石的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且呈倾向主流线上游的叠瓦状排列..心滩沉积—主要是辫状河内发育的砂质堆积物..成因之一是双向横向环流作用;使碎屑物质在河心沉积—心滩;二是河流由窄河段进入宽河段因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三是河床中存在障碍物引起流速降低;导致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心滩沉积物颗粒粒度粗、分选磨圆差、成分成熟度低..边滩点沙坝或内弯坝由单向横向环流的作用把凹岸侵蚀的物质带至凸岸边形成的沉积物..被水淹没部分称水下边滩;出露地面部分称水上边滩..典型的河漫滩沉积剖面上具有两套不同性质的沉积组合;下部是粒度较粗的边滩沉积;上部是厚度较薄的河漫滩相..这种组合称为河流的二元结构..边滩沉积物具有搬运距离近;粒度粗、分选差、磨圆度低、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12、论述河漫滩亚相和堤岸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和决口扇沉积..因洪水期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其上沉积..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行的垄岗状地形;称为天然堤..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是在相对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沉积..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在天然堤外侧;地形平坦;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期被淹没;由于水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较细;称河漫滩..而宽阔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河漫滩上沉积物以细粒度的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为主..河漫滩上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河漫湖泊;河漫湖泊沉积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即以泥质沉积为主..河漫滩上相对低的地区;若潜水面基本与地面持平的区域;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生长;河漫沼泽沉积以泥质和有机质沉积为主;可形成泥炭和煤炭沉积..13、论述河口区沉积作用..答:河流流人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根据河流和湖泊或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汐三角洲..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3层构造;自上而下为: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一、试述地质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加上元古宙末期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突然消失,则一共有7次大规模绝灭事件。

这7次集群绝灭事件发生在:元古宙末(650Ma)、寒武纪末(495Ma)、奥陶纪末(435Ma)、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365Ma)、二叠纪末(251Ma)、三叠纪末(203Ma)和白垩纪末(65Ma)。

根据生物绝灭规模大小,显生宙以来最重大的绝灭事件发生在二叠-三叠纪之交和白垩-第三纪之交,正好相当于古生代-中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史发展重大转折时期。

1、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末期,距今约4.4亿年前。

据统计,当时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苔藓虫、众多的珊瑚等海生无脊椎动物100多个科、600多个属绝灭。

分析其原因:认为在奥陶纪晚期全球气候明显分带,并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此外,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大冰期,全球海平面大规模下降,出现了大规模的海退。

也有人提出与古大西洋洋盆的扩张与收缩有关。

2、泥盆纪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7-3.5亿年前。

主要的造礁生物——造礁四射珊瑚和造礁海绵类动物完全消失,腕足类、鱼类、浮游藻类等物种大量灭绝。

据统计,仅海生无脊椎动物共有100多科、约600个属灭绝。

分析其原因:认为由于造山运动、海平面变化、缺氧事件,遗迹可能的天体撞击,造成全球性生物事件在泥盆纪内反复发生。

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突然绝灭和大量辐射,它们又多余标志缺乏氧气而形成的黑色岩密切相关。

3、二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

是公认的迄今已知的真个显生宙6亿年演化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这次事件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四射珊瑚全部成员灭绝了、床板珊瑚大部分成员消亡了;原生动物门筳类完全灭绝了;软体动物头足类大部分物种消亡了,仅剩几个少有的物种衍生到三叠纪。

腕足类的有铰纲几乎武安不灭亡;棘皮动物门中海蕾纲和海百合纲的3个目全部灭绝。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2020-2021《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含答案)

2020-2021《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含答案)

12020-2021《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一、名词解释(共20分、5分/个)1、日食:2、喀斯特作用:3、风化作用:4、生物圈:二、判断题(共10分、1.0分/个、对的打“√”、错的打“×”)1、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宇指无限的时间,宙则表示无限的空间。

( )2、生物圈中90%以上的生物都生活在地表到200米高空以及水面到水下200米的水域空间内。

( ) 3、约有46亿年的寿命,是根据地表上最古老的化石测定的。

( )4、酸雨就是PH<6.5的酸性降水。

( )5、有壳动物的出现,6亿年前的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最具代表性。

( )6、矿产资源是岩石圈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是不可再生资源。

( )7、内部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

( )8、岩浆中SiO 2含量越高,粘度越小,越容易流动。

( )9、人们可到现场观看的火山为宁静式火山,具有代表性的是夏威夷群岛的火山。

( ) 10、陆地水的运动状态包括层流和紊流,最常见的是环流和涡流。

( )三、填空题(1分/空、共20分)1、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 、 、 。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2、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3、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4、我国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是、、、。

6、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

四、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我国耕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6分)2、简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分析表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地球的内,外圈先后形成之后,整个地球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进行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位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是指地壳的表层在气温变化,雨雪、山洪、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风,生物等的作用下,使地壳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将高处物质搬运到低处。

内动力地质作用又称内营力地质作用或内生地质作用。

指由于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称内动力地质作用。

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及变质作用等因此说:内动力地质作用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它们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2、阐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人口之间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述我国西北地区的沉积作用及其主要沉积物类型。

(09)风的沉积发生在大气介质中,是纯机械的沉积作用。

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

高空的悬浮物,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砂、微尘可作为水滴的凝聚核心,并随雨滴降落到地面。

风的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干旱的风源地区以风成砂沉积为主,形成沙漠地貌;在风源外围的半干旱地区则发育风成黄土,形成黄土地貌。

综述断层构造及其野外识别标志?(08、10)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破裂,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基本形式。

在野外,可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及判断断层的运动:(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但要注意与不整合界面、岩体侵入接触界面等造成的不连续现象加以区别。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磨擦镜面。

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称为阶步。

它往往是断层间歇性活动或因断层运动受到某种阻力而形成的。

擦痕、磨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此外,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其中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称断层岩或构造岩。

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称断层崖。

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称断层三角面。

此外山脊、谷地的互相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

综述断裂构造野外宏观鉴定标志?(10)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破裂,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两类。

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无明显滑动者称为节理。

节理在野外常成群成组出现,有时当某一方向的节理特别发育时,常常会把节理面与层面相混淆,因此在野外必须认真区别节理面与层面。

通常把在同一时期同样力学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特征相近的节理归于一组。

节理的产状以节理面的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其测量与记录方法同岩层产状。

根据岩石露头上节理组的交叉切割和限制关系,可以划分出它们形成时间上的相对先后。

一般来说,被切割的节理组比切割它的节理组形成得早;若一组节理被另一组节理所限制发育,则被限制发育的节理形成时间相对要晚些;如果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互相切割和限制,则它们可能是同期形成的共轭X 型节理系。

3.断层的识别标志在野外,可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及判断断层的运动:(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但要注意与不整合界面、岩体侵入接触界面等造成的不连续现象加以区别。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磨擦镜面。

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称为阶步。

它往往是断层间歇性活动或因断层运动受到某种阻力而形成的。

擦痕、磨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此外,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其中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称断层岩或构造岩。

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称断层崖。

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称断层三角面。

此外山脊、谷地的互相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

试述全球板块构造边界的主要类型,图示我国东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发生的环太平洋西岸火山和地震带。

(08)从板块的相对运动来看,板块边界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1.分离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

两侧板块相背运动,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边缘上。

主要在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东南太平洋中隆。

大陆裂谷也是分离型2.汇聚型相当于海沟及板块碰撞带。

两侧板块相向运动,边界挤压、对冲、碰撞,进一步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亚型。

A.相邻大洋与大陆板块相互叠覆。

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一般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印度洋东北边缘。

分两类:岛弧—海沟型(大洋板块沿海沟俯冲于岛弧之下)和山弧—海沟型。

B.又称地缝合线。

为两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3.平错型(剪切)相当于转换断层。

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无板块生长也无板块消亡,一般在大洋中。

试述全球六大板块及其划分的主要活动边界,中国东部太平洋和欧亚板块边界属何种类型?(09)板块边界的存在是划分板块的依据。

板块的边界常常以具有强烈的构造活动性(包括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等)为标志。

从板块的相对运动来看,板块边界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1.分离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

两侧板块相背运动,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边缘上。

主要在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东南太平洋中隆。

大陆裂谷也是分离型2.汇聚型相当于海沟及板块碰撞带。

两侧板块相向运动,边界挤压、对冲、碰撞,进一步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亚型。

A.相邻大洋与大陆板块相互叠覆。

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一般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印度洋东北边缘。

分两类:岛弧—海沟型(大洋板块沿海沟俯冲于岛弧之下)和山弧—海沟型。

B.又称地缝合线。

为两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3.平错型(剪切)相当于转换断层。

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无板块生长也无板块消亡,一般在大洋中。

中国东部太平洋和欧亚板块边界属于汇聚型中的岛弧-海沟型俯冲边界地球的资源包括哪5大类?石油资源产生和赋存在哪大类岩石中,我国聚煤期主要是哪几个地质时代?(10)地球资源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石油主要生成于泥质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之中,赋存于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之中。

我国主要聚煤期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试述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地史演化中,生物界的大致演化序列。

(08、10)在太古宙时,地球上的有机界处于萌芽状态。

太古宙晚期,出现一些原始的单细胞菌藻类生物;元古宙除了低等的蓝绿藻,还出现了大量繁殖的褐藻、红藻等高级藻类植物。

元古宙晚期,出现了高等多细胞动物。

在震旦纪地层中曾发现微小的贝壳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及无脊椎软体印模化石。

进入显生宙,海生藻类在早古生代的海洋中继续发展,晚古生代第一次出现了陆生植物。

泥盆纪时,开始出现半水半陆的裸蕨植物和石松植物。

石炭纪时,植物进一步由水边向陆地扩展,鳞木、芦木、大羽羊齿等繁盛。

晚古生代末孢子植物衰退,代之而起的是裸子植物。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空前繁盛时期。

寒武纪和奥陶纪三叶虫最盛,奥陶纪和志留纪笔石最盛,志留纪末三叶虫和笔石多已绝灭,这一时期,淡水原始脊椎动物开始出现。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兴起,并产生了从水到陆的飞跃。

泥盆纪鱼类昌盛,总鳍鱼类的一支演化为最早的两栖类。

石炭、二叠纪时期,两栖类空前发展。

二叠纪末两栖类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爬行类,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继续发展,以珊瑚、腕足类和菊石最为繁盛。

中生代的植物界以裸子植物发展为特征,苏铁类、银杏类和松柏类是其代表。

这时真蕨和节蕨仍继续发展,到中生代晚期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特别是在三叠纪中期出现了恐龙,种类繁多。

中生代晚期鸟类和哺乳类开始出现。

新生代裸子植物退居次要地位,被子植物繁茂。

哺乳动物大发展是新生代生物界的重要特征。

上新世至第四纪初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他们在劳动中创造工具,发展语言,逐渐变成现代的人类。

试对比论述风、河流、地下水、冰川不同营力的地质作用特点。

(07)风、河流、地下水、冰川的地质作用特点主要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来分析。

1:剥蚀作用风:风蚀作用的方式包括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

影响吹扬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和地面性质,吹扬作用形成了风蚀洼地、风蚀湖、戈壁滩等。

磨蚀作用的强度主要与风沙流的特征有关。

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了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河流:河流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下蚀作用的影响因素为:河水流速、河床纵降比和岩性差异等。

侧蚀作用的影响因素为:河水流速、岩性等。

一般来说,在河流的上游常以下蚀作用为主,使河谷横剖面形成“V”字形;在下游则以侧蚀作用为主,塑造成谷底宽平、横剖面为碟形的河谷;山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而平原区河流则以侧蚀作用为主。

地下水:地下水的机械潜蚀作用较弱、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地下水对任何岩石都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溶蚀,主要发生于一些可溶性岩石地区,如石灰岩地区。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取决于CO2 的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溶蚀作用形成了落水洞、溶沟、石芽、钟乳石、溶洞等。

冰川:冰川的刨蚀作用主要方式有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

挖掘作用的强弱受岩石的性质、冰层的厚度等因素影响,挖掘作用使得冰床加深。

磨蚀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冰川含岩屑的数量和岩屑的性质,冰层的厚度以及冰川的流速等。

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斗、刃脊、角峰和冰蚀谷等。

2:搬运作用风:风的搬运能力主要决定于风速,此外还与搬运物的颗粒大小、比重、形状以及地面状况有关。

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河流:河流的搬运能力不仅与流速、流量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条件有关。

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化学搬运,化学搬运物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地下水渗流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