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0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48+实验8)授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力学基础知识、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机器的组成、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重点与难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理解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面任意力系重点与难点: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内力与应力;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概念;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理解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基本概念,胡克定律;掌握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第四章:剪切与圆轴扭转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重点与难点:外力偶和扭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教学要求:了解构件在剪切和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掌握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弯曲弯曲的概念;梁的弯曲内力;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条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梁的内力分析及最大弯矩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梁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弯曲的概念,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剪力、弯矩的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弯曲正应力强度的计算第六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与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学要求: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定,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钱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较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第九章: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第十章: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齿廓的根切;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直齿圆锥齿轮机构重点与难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几何尺寸计算;根切的产生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切齿方法,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几何参数;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第十一章:轮系轮系的分类;轮系功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与难点: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复合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准则、一般步骤;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重点与难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材料及其特点;掌握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方法与步骤第十三章:连接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重点与难点: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教学要求:了解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概念;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第十四章: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曲曲疲劳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润滑重点与难点:齿轮传动的实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大纲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课程学时:40(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和相应的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仪器及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动态信号的描述、分析处理;常见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中各类静态、动态物理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号的特征;能较正确地选用传感器等测试元件构成测试仪器及系统;掌握测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试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测试领域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有☆号者为选讲)(一)理论教学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介绍测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信号分析基础(4学时)介绍信号的分类,信号时域分析、幅值域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原理及应用。
包括:1. 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描述方法、信号分析的内容2.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正弦信号表示法、复杂周期信号的分解、周期信号的强度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3. 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简述、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4. 相关分析第三部分传感器及应用原理(8学时)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传感器的特性以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概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传感器的分类、对传感器性能的要求简介2.电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3.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型电感传感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4.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变换原理、实际测量电路5.压电式传感器: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及其等效电路、测量电路6.磁电式传感器:动圈式磁电传感器、磁阻式磁电传感器7.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传感器8.半导体传感器:磁电转换元件、光电转换元件☆9.其它新型传感器简介第四部分测试系统特性(4学时)介绍测试系统基本组成,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不失真测量条件,滤波器及应用,测试系统特性的评定方法。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8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学分数:2.5课程学时数:40(32+实验8)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工科非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为热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在热工专业技术工作的作用;初步建立机械工程慨念与意识;学习本课程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机器的组成,掌握机械在工程中作用。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运动链、机构和机器等基本概念,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掌握机构分析的基本方法、自由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运动副、机构的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机构概念,掌握运动副及其类型、构件等表达方法,达到能绘制简单机器的运动简图,并能对一般复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课程教学内容:从分析平面机构入手,介绍连杆机构在生产、生活的运用开始,带入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的讲解,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基本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性,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方法第3章凸轮机构课程教学内容:凸轮机构组成特点、应用和类型、分析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选用。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和专业技术;- 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和评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 3.1.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2 机械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3.2 第二章:力学基础- 3.2.1 矢量力学- 3.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2.3 动力学基本定律3.3 第三章:材料力学- 3.3.1 弹性力学- 3.3.2 塑性力学- 3.3.3 疲劳与断裂力学3.4 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 3.4.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假设- 3.4.2 流体静力学- 3.4.3 流体动力学3.5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3.5.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3.5.2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3.5.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3.6 第六章:电气与电子基础- 3.6.1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3.6.2 电机原理与应用- 3.6.3 传感器与自动控制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师以PPT和板书的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讲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5. 考核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笔试和计算题等形式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计算题。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工程学科,主要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和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检测机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3.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
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1.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应力、应变、振动等。
2.测量法:通过测量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尺寸、形状、温度等。
3.数据处理法:通过对实验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机械设备设计: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为机械设备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机械设备制造: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机械设备运行: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使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将学习机械系统测试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如下: 1. 熟悉机械工程测试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机械系统测试的常用仪器设备和测试技术; 3. 掌握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测试的定义和分类 -测试的基本原理 - 测试的误差和精度控制 2. 机械系统测试的常用仪器设备 - 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选择和应用 - 信号调理和放大技术 -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 机械工程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 静态测试方法和技术 - 动态测试方法和技术 - 频率响应测试方法和技术 - 振动测试方法和技术 4. 机械系统测试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和配置 - 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5. 实验设计与实施 -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总结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试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和研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机械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机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机械技术基础概述–机械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机械技术的应用领域2.机械性能与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力学基础知识–材料力学基础知识3.机械元件与机械零件–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机械零件的分类和选用4.机械制图与CAD/CAM技术–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CAD/CAM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其特点6.机械测量与质量控制–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机械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机械设计中的考虑因素8.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机械工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工程创新的原则和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报告和现场展示,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技术基础教程》- 夏广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程》- 李志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机械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张亚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教学资源1.机械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
《机械工程基础 (7)》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53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授课对象:粉体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绪论教学内容:1 .机器的组成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原则4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及标准化5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要求: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教学内容:(-)掌握力的概念(二)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会使用力的平移定理。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摘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地位2.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3.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机械测试技术基本概念1.测试技术的定义2.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组成3.机械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三、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1.测试传感器2.信号放大与处理3.信号的显示与记录四、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1.静态测试2.动态测试3.高温测试4.低温测试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1.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3.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4.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六、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测试技术2.集成化测试技术3.数字化测试技术正文: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测试技术获取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从而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课程概述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性质与地位重要。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测试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试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合理,覆盖了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二、机械测试技术基本概念测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检验来获取机械设备性能指标的方法。
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测试传感器、信号放大与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等。
机械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三、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测试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测试传感器、信号放大与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等。
测试传感器负责获取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信号放大与处理负责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负责将处理后的信号显示出来并记录下来。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高温测试和低温测试等。
静态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静态性能指标,如静态刚度、静态强度等;动态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指标,如动态刚度、动态强度等;高温测试和低温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指标。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研究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方法、设备和技术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熟悉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具备测试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测试基本概念、测试设备与仪器、测试方法和技术、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测试标准与规范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机械测试技术在我国工程领域的重要性,熟悉各类测试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方法,掌握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并能正确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将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将亲手操作测试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自学能力;实验报告则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侧重于测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和行业专家讲座。
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网络资源和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行业专家讲座则有助于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
为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还将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与改进。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建议,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通过不断改进,旨在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之,本教学大纲为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摘要: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三、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正文: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测试技术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下:
一、课程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研究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技术的学科,主要涉及机械系统、机构、零部件和材料的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面。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机械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与机械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课程。
三、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熟练掌握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能够运用测试技术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4.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面。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080333320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英文名称:BASIC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0学分数:4适用对象: 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本科生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根据非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机械类多门专业平台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一般机械工程常识,并对机械工程中的常用平面机构和有关简单问题初步具有分析与选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的特征、机构的组成,掌握零件、部件、构件和运动副的概念,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2.掌握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掌握零件典型受力分析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3.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熟悉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掌握低碳钢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4. 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防松措施。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5.了解轴的类型、结构,了解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基本代号含义6. 掌握各种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并会计算有关主要几何参数。
7.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元件分类及功能,熟悉相应的基本回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①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
+2.静力学基础①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定义,约束与约束反力②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受力图、力矩及力偶③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3.材料的强度和刚度①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②掌握材料的强度条件③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4.常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础①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力学性能②掌握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基本知识③了解工业用钢、铸铁、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分类5.常用机构①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②了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的结构和特点③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6.联接①掌握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②了解螺纹联接类型、结构尺寸及应用场合③了解键联接级其他常用联接简介7.轴承①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②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能进行基本的滚动轴承设计选型8.轴①掌握轴的类型及材料②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轴的结构工艺性9.液压传动①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参数②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③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分类④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回路10.气压传动①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②了解气压传动元件的基本分类③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四、实践环节实验10学时。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摘要:
一、课程概述
1.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2.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2.实践教学
四、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2.考核标准
正文: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获取机械系统信息的学科。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涵盖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机械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方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将讲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机械测试技术的相关知识;实践教学将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机械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考核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
考核标准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主,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机械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涉及到各种测试方法、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引言机械测试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为设计、制造、维修等环节提供依据,还能为产品质量、性能评估提供重要保障。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将系统地介绍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设备及实际应用,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机械测试基本概念:介绍测试的定义、目的、分类及测试过程中的基本参数。
2.测试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3.测试设备及其应用:介绍常见的测试设备(如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仪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4.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解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分析等方法。
5.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测试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熟悉测试方法的选用和实施流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测试方法的能力。
3.了解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学生实际操作测试设备提供指导。
4.提高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对测试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5.培养实际测试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测试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主讲,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演示与操作: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试设备,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测试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24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研究的内容为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及以上内容在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分析与识别。
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与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 、从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
(2)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3)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4)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5)红外检测技术。
(6)润滑油样分析。
2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教学要求和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
开设实验应不少于6学时,重点为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典型故障信号的分析与故障判断。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
讲课学时的分配:
概述 1 学时
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3 学时
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2学时
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学时
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红外检测技术 2学时
润滑油样分析 2 学时
实验 6学时
总讲课学时 22学时
考试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点
本课程属专业课,与前设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及状态判断中。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要求本课程的讲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
三、授课大纲
概述
课程的内容、方法。
诊断信息的来源、获取,典型故障示例,学习方法。
第一章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时域与频域的转换。
3、时、频域信号中蕴涵的信息分析。
第二章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1、故障诊断的绝对判断标准
2、故障诊断的相对判断标准
3、故障诊断的类比判断标准
4、几种判断标准的选用及判断实例。
第三章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1、转轴组件的振动机理
2、转轴组件的振动原因识别
3、现场平衡技术
第四章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2、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
3、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及故障判别
第五章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齿轮及齿轮箱的失效形式与原因
2、齿轮及齿轮箱的振动机理
3、齿轮及齿轮箱的故障诊断
第六章红外检测技术振动测试
1、基本原理
2、应用之一—温度监测
3、应用之二—无损探测
第七章润滑油样分析
1、油样分析的原理与步骤
2、铁谱分析与光谱分析
四、教学实验
1、学时数:6学时,开出3个实验。
2 、内容
针对下列内容开设教学实验:
(1)振动信号测试与处理:构筑振动信号测试系统并测试,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轴承振动信号测试与故障分析。
多组典型故障轴承,测试其运转过程的振动信号并分析比较。
(3)利用测振传感器及数采器采集工厂中机床运转振动信号,排除噪声干扰,提取反映机床状态的信号,并理解状态监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