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扩散现象,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具体特点,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在热天分子的运动更剧烈,为什么气体更容易扩散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在热天,温度较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小,因此气体更容易扩散。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因此固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之后,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热现象的本质。
它是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内能、比热容、热机等知识的重要铺垫。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如闻到花香、墨水在水中扩散等,但往往没有从微观角度去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复杂的物理过程,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用微观视角看待宏观现象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教学难点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分子热运动”一章。
该章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接触热学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学会描述分子运动的物理量,如温度、热量、内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
-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通过探究分子世界,增强学生对自然界微观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子运动的描述。
- 温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 分子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其运动状态。
- 热量、内能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运动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理现象。
2. 教学手段:- 制作分子运动的动画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分子的运动状态。
- 准备实验器材,如热水、冰袋、绝热容器等,用于演示和学生实验。
- 制作教学挂图和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
会解释现象
课前
准备
墨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分子热运动:物质有---------------------------构成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在不停地。
(2)分子之间有。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教学
重点
分子动理论内容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控制变量法
小结: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得越快。
练习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方法指导(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是分子)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1)科学研究发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的体积非常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球体,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①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10-10m. ②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长约1cm. ③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们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之比.④1标准大气压下,1cm³ 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 跑出1亿个,约需9000年才跑完. ⑤将机油装入一个筒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结果发现钢筒“出汗”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了。
这充分说明钢筒的固体分子之间也存在空隙。
【播放视频】【视频演示】——《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原子》【例题1】如图甲,实验时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______。
另一小组用的是图乙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你觉得图____的实验效果更好。
【答案】变小;间隙;乙。
通过放大率为1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获得的碳化硅分子的结构图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表面原子结构图小,里面液体体积的变化更明显。
学习新课二、分子热运动【过渡】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相互之间有没有作用力?虽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演示并提问】将一个空玻璃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说课稿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说教材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分子热运动》的内容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
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说学情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三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二的学生沉闷。
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九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同时用多媒体辅助。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等系列实验探究的环节,透过宏观的现象去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法方面,本节内容均由实验发生的宏观现象引起学生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现象作推理、判断的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13.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4.教学重点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13.1 分子热运动 课 型 新 授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方法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用具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1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 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 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
(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
) 一、扩散现象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学生体会各个例子,举例并力图解释这些现象。
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 学习新知。
思考、讨论、猜想回答,、 学会猜想必须是有根据的。
联系实际现象。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现象的过程,总结扩散的定义,分析推理物体内部 分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感受各种情况的扩散 。
现象, 更(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金和铅的扩散。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扩散现象 向学生说明(1)气体的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除重力的干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微观原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让学生思考分子间作用力是如何影响宏观现象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宏观现象中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使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蒸发、沸腾、扩散等。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1节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一节课。
本章的重点是内能,而本节内容则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子热运动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用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为: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学情分析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知识方面:在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
五、教学媒体设计: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我除了采用实验法外将更多的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突出“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种研究微观世界的新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
所以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设计活动,引入新知新知识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情绪愉悦地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方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方法,从分子层面理解物质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如热茶中的茶叶舞动、香水的扩散等,引发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思考。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热茶中的茶叶会舞动?香水为什么会扩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一定程度的物理学原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仍有局限性,对于分子热运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分子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学生需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一种无规则运动,与温度密切相关。
-学生需掌握分子热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扩散现象、热膨胀等。
2.重难点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生需区分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理解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作用。
b.设计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洗净碗筷。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
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根底知识,讲述了内能的本质,引出一种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
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本质,二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材一开始复习了本册教材第十一章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接下来,以香皂的香味引出扩散现象,再由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的热运动,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接着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说明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然后,用一句“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导出分子间的作用力。
整节内容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根据教材安排及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同时参考初中生特别是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重点是分子的热运动,因为他揭示了内能的本质,将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前提;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同时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制定的三维目标,以及所针对的不同知识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安排:对于“分子热运动〞,主要以转换法为主;而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法。
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大局部学生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开展的过程中,因此,实验探究法将做为一个常用方法贯穿始终,为每一个知识点铺路。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分子热运动》,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热运动》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本节课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带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
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位学生之后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也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之后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而且具备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尚停留在宏观领域,所以本节内容在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尤其是是对生活中常见的分子运动现象不能有一个科学的解释。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过渡,发挥学生能初步分析、观察实验的优势,帮助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总在无规则的运动着;能识别并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理解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等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直观感知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分子热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的热运动》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扩散现象,第二是布朗运动,第三是热运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本节内容的探究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之后理解微观世界做好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成熟,生活经验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积极互动,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的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与物理之间的距离。
四、说教学重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相关概念。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之间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导入、新课、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我会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施顺序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接下来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对于此结论进行验证。
第一个实验通过易蒸发的溴观察瓶中气体颜色,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
第二部分是新课讲授环节。
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引出扩散现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肉 眼 光学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计算机每秒100亿次,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启发引导:(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播放视频]: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固态很大液态较大较大气态很大【板书设计】:§16.1 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扩散:(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3)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一、说教材
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分子热运动》的内容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
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难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三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二的学生沉闷。
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九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同时用多媒体辅助。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等系列实验探究的环节,透过宏观的现象去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法方面,本节内容均由实验发生的宏观现象引起学生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现象作推理、判断的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
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
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前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才能闻到,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新知识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情绪愉悦地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扩散现象
解释问题:我们闻到的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学生讨论回答,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出的,区别灰尘、花香。
接着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由实验结果导出定义。
实验1: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提醒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密度大。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后总结得出: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教师追问: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接着进行实验2: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
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实验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界面逐渐模糊不清。
播放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师引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让学生举出几个例子,如: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活中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扩散现象。
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些色彩鲜艳,声像并茂的动画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
2.分子热运动
教师引导: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
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学生回答装热水的杯子里红墨水扩散得快。
学生小组讨论这说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教师让学生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解释并得出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叫做热运动。
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学生都很喜欢这种相互合作的形式,它既能拉近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达到巩固本节所学的目的。
环节四:作业设计
作业1: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完成课后习题。
作业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各找到3个扩散现象生活实例,下节课随机挑选两组同学来为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五、说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