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

合集下载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光催化是一种通过光激发催化剂来加速化学反应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光能将催化剂激发至激发态,并在激发态下与反应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加速反应速率的目的。

光催化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能源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催化的原理及应用。

光催化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物质的光激发过程和催化反应机理。

光激发过程是指当物质吸收能量大于其带隙能量时,分子内的电子被激发至高能级,形成激发态。

催化反应机理是指激发态的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光催化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和能源转化两个方面。

在环境治理方面,光催化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和有害气体去除等。

光催化废水处理主要通过光催化剂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利用电子-空穴对在催化剂表面的迁移和再组合产生的氧化还原能力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此外,光催化还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采用光催化氧化剂可以将氮氧化物直接转化为氮气和水,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在能源转化方面,光催化可用于太阳能光电转化、光催化制氢等。

太阳能光电转化是指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常用的光催化材料有光敏染料和半导体光催化剂。

例如,通过在半导体表面吸附光敏染料,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光电池的工作。

光催化制氢是指利用光催化剂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利用电子-空穴对驱动水分子的光催化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制氢方式,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光催化还可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一些光敏剂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参与有机合成反应,从而实现对有机物高效、高选择性的功能化。

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避免一些常规有机合成中需要较高反应温度和压力的问题,减少化学废物的生成。

总之,光催化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反应加速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光能将催化剂激发至激发态,并在激发态下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

光催化在环境治理、能源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光催化原理是基于三个关键步骤:光吸收、电荷分离和催化反应。

首先,催化剂表面的一对电子吸收光能,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这个能级通常称为激发态能级。

随后,激发态电子与催化剂表面的另外一个电子形成电子-空穴对。

该电子-空穴对中的电子具有高能量,可以参与化学反应。

最后,这些高能态的电子和空穴将参与催化反应,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转化为产物。

光催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光催化剂表面的光吸收能力、电荷分离效率和催化反应速率。

光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其吸收特性和光催化活性。

对于光吸收,催化剂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吸收光能的物质,如半导体纳米颗粒或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形成电子-空穴对。

在光催化剂表面,电子能够从导带(CB)跃迁到价带(VB),形成光生电子和空穴。

这些电子和空穴的分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分离的电子才能在催化反应中参与。

光催化剂通常利用表面的潜在能差将电子和空穴分开。

在光催化剂的表面上,一层聚集电子的电子亲和能较低,而另一层聚集空穴的能带较高。

因此,光生电子倾向于在电子亲和能较低的区域停留,而光生空穴倾向于在能带较高的区域停留。

这种潜在能差在光催化过程中创造了一个电子-空穴转移的“阶梯”,从而实现了电荷的分离。

当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后,它们可以参与不同的反应。

光生电子可以通过直接还原或氧化反应来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光生空穴则可以促进一系列反应,包括与氧或水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还原剂,或者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有机物发生直接氧化反应。

光催化原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光源,以优化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常用的光催化剂有二氧化钛(TiO2)、锌氧化物(ZnO)和硫化铜(CuS)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光吸收能力和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而作为光源,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因此选择合适波长的光源也是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总之,光催化原理(经典)通过光吸收、电荷分离和催化反应三个关键步骤实现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半导体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第六章中,我们将探讨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其光催化原理。

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在催化作用中,半导体催化剂首先吸附反应物分子,然后通过提供电子或空穴给反应物来促进新的键的形成。

半导体催化剂还能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的构型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主要包括光催化和电化学催化两种方式。

光催化是指在可见光照射下,半导体催化剂的表面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荷泵动力,从而加速反应物的吸附和分解速率。

光催化还可以通过激活溶液中的氧分子,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

电化学催化是指在电荷的作用下,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会被调控,从而推动反应物的转化。

半导体催化剂的光催化原理是基于其半导体的特性。

当半导体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光能时,电子会被激发,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自由电子和空穴的形成导致表面电荷分离,并产生电子传导和空穴传导。

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流动使得反应物在半导体催化剂表面上更易被吸附,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此外,光照还可以改变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能级结构,对反应物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进一步促进反应的进行。

半导体催化剂的电化学催化原理是利用电荷的转移来加速反应速率。

半导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反应物分子会与表面的电子进行电子转移,形成活性中间体,进而参与反应。

此外,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离还可以调控反应物的吸附和解离步骤,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半导体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和光催化原理。

通过探索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和光催化原理,可以为半导体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

随着对半导体催化剂的研究深入,相信半导体催化剂将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半导体光催化

半导体光催化

半导体光催化半导体光催化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它利用太阳能,将有机物、无机物或污染物通过吸收,分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反应过程,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半导体光催化的作用原理可以用布朗迁移来理解,即由半导体中的电子-空穴对吸收光子,形成电子-空穴对而引起的电荷转移。

然后,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光生自由基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污染物消减。

半导体光催化的受体物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高价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光吸收能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能够有效地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促进污染物的光降解。

此外,CdSe 材料由其具有低带隙、强烈的吸收带、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降低光催化反应热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光电催化和光化学催化。

光电催化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将紫外光转换成电子,用电子来催化污染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污染物的消减。

而光化学催化,则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将可见光转换成自由基,通过光生自由基来催化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污染物的消减。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污染物的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它可以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并有效降低污染源的处理成本,为污染源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手段。

然而,由于半导体催化剂结构的复杂性和原料成本的高昂,以及光催化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开展多种研究,如开发新型的催化剂,改善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提高催化性能,探索多种可行的光催化反应工艺,以及研究新型光催化技术。

此外,要加强对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实验研究,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靠性,为解决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手段。

总之,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可以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各种技术的局限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和可靠性。

半导体光催化基础光催化剂课件

半导体光催化基础光催化剂课件

半导体能带结构
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是描述固体中电 子运动的模型,它把电子 的运动状态分为不同的能 带。
价带和导带
价带是最高填满电子的能 带,导带是最低未被填满 电子的能带。
能隙
能隙是价带顶和导带底之 间的能量差,它决定了半 导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半导体光催化过程
光催化过程定义
光催化过程是在光的照射下,半导体 材料吸收能量,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 到导带,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的过程 。
化学沉淀法
总结词
化学沉淀法制备的光催化剂成本较低,但纯度较低。
详细描述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制备方法,通过向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 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再经过洗涤、干燥和热处理得到光催化剂。该方法制备 的光催化剂成本较低,但纯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纯。
热解法
总结词
热解法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但制备过程需要高温条件。
详细描述
热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制备方法,通过将有机金属盐 或金属醇盐在高温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光催化剂。该方法 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制备 过程需要高温条件,且原料成本较高。
其他制备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多种其他制备光催化剂的方法,如水热法、微波法等。
详细描述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基础研究、技术成熟和应用拓展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主要是对光催化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进入90年代后,光催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目前,随着科研的深入和 技术进步,光催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指利用光能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使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的过程。

在光催化反应中,光能作为外界能量来源,可以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活性物种。

这些活性物种可以与待催化物质发生反应,并加速催化反应的进行。

光催化反应主要涉及催化剂、光源和反应物三个要素。

其中,催化剂是实现光催化的核心,是光催化反应能否发生和催化效果的关键。

光催化剂一般由半导体材料或含有过渡金属的化合物构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当催化剂暴露在光源下时,其表面会吸收光的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空穴对
能够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活性物种。

光催化反应中的光源通常为紫外线或可见光,其能量可以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

不同波长的光源对应的激发能量不同,因此选择合适波长的光源对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光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与光催化剂表面形成接触后,活性物种能够在光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

这些活性物种可以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电子或提供氢、氧等活性基团的化学物质。

光催化反应可以加速原本需要高能消耗的化学反应,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

总的来说,光催化原理是通过利用光能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形成活性物种,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

这种原理在环境净化、能源转换、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能激发固定相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子和空穴,通过活化分子间的化学键,从而实现催化反应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吸收:光催化过程首先需要材料能够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催化剂中的电子和空穴。

常用的光吸收材料包括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等。

2. 电子和空穴的生成:在光吸收后,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在催化剂表面上生成,并迅速分离。

在二氧化钛中,光激发会导致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带电电子和空穴。

3. 活性物种的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具备一定的活性,它们参与了激发分子间的化学反应。

光生电子在还原反应中起着电子供应的作用,而空穴在氧化反应中起着氧化作用。

这些活性物种的产生能够在其附近的环境中引发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杀灭等一系列应用。

4. 反应环境的调控:光催化过程中的反应环境也对催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通过调整光照强度、气体或液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等条件,可以优化活性物种的产生和利用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光催化技术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催化剂的选择、反应速率等问题。

因此,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条件,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催化效果。

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光催化反应即利用光能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化学反应,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

光催化反应具有易于实现、环境友好、反应速率快等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学科学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原理,以及在制备污水处理和有机物分解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原理光催化反应的核心是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即光生电子与空穴在半导体中的运动和间接带的电荷转移。

在半导体催化剂的表面,通过光子激发,光生载流子被产生出来,这些载流子可以穿过溶液或气体相,从而发起催化反应。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光催化反应的原理。

在光催化反应中,光子在物质中传播,相互作用和反应。

在半导体催化剂表面上,光子被吸收后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量,并被激发成一个电子。

这个电子能够氧化空气中的H2O,从而形成OH官能团。

同时,也能脱除溶解在水中的一些有机污染物分子中的电子,从而形成碳中间体,最终这些有机物会转化为CO2和H2O。

这样的光学反应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激活带的产生:在光催化剂表面上,光子能够激发出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分为电子和空穴。

在光照下,电子和空穴不能被回收,开始在催化剂表面运动。

2、电子孔对的形成:当处于光照状态下时,相邻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半导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和复合,从而形成电子孔对。

3、活性氧的生成:电子和孔在半导体表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活性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活性氧分子等,这些物质十分容易在水中攻击其他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4、有机废物降解:因为活性氧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和作用,一些有机物的能量级会被提升,从而展开化学反应,最终被降解、去除。

二、光催化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代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存在大量由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机物污染造成的废水,这些废水污染严重影响到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

光催化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

光催化处理废水技术中,对催化剂的选择尤为关键,开发和制备出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光催化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光催化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光催化的原理及应用领域1. 简介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光激发材料表面电荷的工艺,通过光催化材料吸收光能并产生带隙激发,进而在材料表面产生活化能的过程。

光催化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能源转化、有机合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催化的原理和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光催化的原理光催化的原理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

当光照射到光催化材料表面时,光子被半导体材料吸收并激发其电子到导带。

此时,半导体表面会形成负电荷的电子和正电荷的空穴。

这些电子和空穴能够参与一系列光催化反应,如有机物降解、水的分解产生氢气等。

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当光催化材料与底物接触,光激活的电子和空穴能与溶液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

其中,光激活的电子具有还原能力,可与氧气或有机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光激活的空穴则具有氧化能力,可与水分子或其他电子供体发生氧化反应。

3. 环境治理中的应用3.1 空气净化3.1.1 VOCs降解光催化技术可用于有机挥发性污染物(VOCs)的降解。

光催化反应能够将VOCs 氧化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通过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实现降解。

3.1.2 PM2.5净化光催化材料可通过光催化反应将PM2.5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净化空气。

3.1.3 空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光催化还可以用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如氨气、二氧化硫等。

3.2 水处理3.2.1 有机物降解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可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如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抗生素等。

3.2.2 水分解产氢光催化技术可将水分解产生氢气,为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4. 能源转化中的应用4.1 光电池光催化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通过将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分离,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4.2 光催化水裂解产氢光催化水裂解是一种绿色的产氢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的氢气能源。

5. 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光催化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催化反应可以代替传统的热催化反应,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收率。

光催化的原理

光催化的原理

光催化原理光催化净化是基于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而净化污染物。

光催化原理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是n型半导体材料(当前以为TiO2使用最广泛)都具有区别于金属或绝缘物质的特别的能带结构,即在价带(ValenceBand,VB)和导带(ConductionBand,CB)之间存在一个禁带(ForbiddenBand,BandGap)。

由于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与带隙具有式K=1240/Eg(eV)的关系,因此常用的宽带隙半导体的吸收波长阈值大都在紫外区域。

当光子能量高于半导体吸收阈值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的价带电子发生带间跃迁,即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产生光生电子(e-)和空穴(h+)。

此时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溶解氧俘获电子形成超氧负离子,而空穴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氢氧根离子和水氧化成氢氧自由基。

而超氧负离子和氢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氧化至最终产物CO2和H2O,甚至对一些无机物也能彻底分解。

光催化应用技术利用光催化净化技术去除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用空气中的氧气做氧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2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净化效果彻底。

3半导体光催化剂化学性质稳定,氧化还原性强,成本低,不存在吸附饱和现象,使用寿命长。

光催化净化技术具有室温深度氧,二次污染小,运行成本低和可望利用太阳光为反应光源等优点,所以光催化特别合适室内挥发有机物的净化,在深度净化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常见的光催化剂多为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如TiO2, ZnO,CdS,WO3等,其中TiO2的综合性能最好,应用最广。

自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发现在受辐照的TiO2上可以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H2以来,人们对这一催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TiO2具有良好的抗光腐蚀性和催化活性,而且性能稳定,价廉易得,无毒无害,是目前公认的最佳光催化剂。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前言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照和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和可再生等特点。

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能源转换、有机合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2.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照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或空穴,并参与化学反应。

其中,光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光吸收、电荷分离和活化吸附等过程。

2.1 光吸收在光催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的半导体晶体或分散态颗粒可以吸收光的能量。

这些光能被电子吸收,使得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激子。

2.2 电荷分离激子的形成使得电子和空穴在催化剂表面分离。

这种电荷分离是光催化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光照下,电子和空穴在催化剂表面的传输和迁移可以促使催化反应的进行。

2.3 活化吸附光照下,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与反应物发生活化吸附。

这种活化吸附使得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容易断裂键和形成新键,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环境净化、能源转换和有机合成等。

3.1 环境净化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有效降解和去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气体等。

同时,光催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废气治理等领域。

3.2 能源转换光催化技术在能源转换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如光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等。

这种能源转换技术不仅可以满足能源需求,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

3.3 有机合成光催化技术在有机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提高合成效率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这种有机合成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快速的优点,对于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制备等具有重要意义。

4.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有许多前沿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简述光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简述光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简述光催化剂的催化原理您好,光催化剂的催化原理我将尽可能详细用中文阐述如下:光催化剂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表现出催化活性的催化材料。

当光催化剂材料吸收光子时,会发生以下过程:1. 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生成当光催化剂材料吸收等或大于其能隙对应的光子时,材料中的电子会获能被激发到导带,形成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

这对电子-空穴可参与各种红氧还原反应。

2.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光生成的电子-空穴对可以复合消失,也可以在催化剂内部发生空间分离。

空穴向催化剂内部转移,而电子向表面转移,从而分离生产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

3.表面吸附和界面电荷转移分离后的电子和空穴可以与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分子发生界面电荷转移,产生活性中间体和自由基,是后续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4.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空穴对及其他活性中间体可参与各类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有机污染物、将水氧化生成氧气等,这是光催化的关键步骤。

5.催化循环活性态空穴或电子经反应后可返还价带或导带,与新的电子-空穴对循环参与反应,体现光催化剂的催化循环机制。

影响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有:1. 光响应范围光催化剂需要具有适宜的带隙结构,以吸收足够强度的可见光或紫外光photon,激发电子。

2. 电荷分离效率电子-空穴对的有效空间分离是保证高活性的关键,需要选择和设计可以促进电荷分离迁移的催化剂。

3. 电子与空穴的活化能力电子和空穴要具有足够的还原氧化活性,光生载流子的活化程度决定了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活性。

4. 界面吸附和结构优化优化界面结构,增强吸附能力,可以提高电荷转移效率和活性中心数量。

5. 催化剂的光稳定性光催化剂需要具有抗光腐蚀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持久的催化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构建高效光催化系统需要关注的要点。

合理设计和优化光催化剂是实现各种光催化反应的基础与关键。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光催化原理及应用光催化(Photocatalysis)是一种利用光能催化化学反应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

它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使其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能源研究、新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催化的原理基于半导体的光激发电子转移和表面吸附催化反应。

在光催化反应中,半导体光催化剂是主要的催化剂。

当光照射到半导体表面时,能量较大的光子会激发半导体的电子,形成激发态电子-空穴对。

激发态电子可以通过光激发电子转移至半导体表面,而空穴则在半导体内部不断扩散。

当激发态电子和空穴与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分子或物质发生反应时,可以产生诸如催化氧化、还原以及分解等化学反应。

通过这种方式,光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减少能量消耗,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不参与其中。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光催化技术可以用于水处理,通过催化剂吸附和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此外,光催化技术也可以用于空气净化,对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进行降解和分解。

光催化还可以用于净化废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光催化技术在能源研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水分解产生氢气。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能源储存和利用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也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生产方式。

此外,光催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制氢电极等器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光催化技术在新材料合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光催化技术,可以合成出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例如,利用光催化技术可以合成出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材料,用于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

此外,光催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合成各类光电功能材料,如光电传感器、光催化材料等。

总之,光催化技术凭借其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在环境保护、能源研究和新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催化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半导体 光催化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半导体 光催化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光电化学性质使得其具有光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和环境净化方法备受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特性、光催化反应原理以及其在环境净化、水分解、CO2还原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系统地介绍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主题。

在这篇关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文章中,文章结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光催化反应的原理以及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感想和建议。

通过这样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特性、光催化反应原理以及现有应用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也旨在引起更多科研工作者和工业界的关注,共同推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技术的进步,为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正文2.1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具有特定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质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 带隙能量: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宽的禁带带隙能量,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这使得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光照激发后可以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参与光催化反应。

2. 电导率可控: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杂质浓度或施加外加电场进行调控。

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光催化是指一种利用光能促使化学反应发生的技术。

它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环保技术,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和废气、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杀灭细菌等。

光催化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要深入理解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

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步:吸光、电子转移和反应。

被处理的物质吸收光能,产生激发态,而且通常是能量较高的电子激发态。

电子将被传输到另一个分子中,或者在物种内移动,这取决于物种的结构和电子能量的差异。

电子在物种之间转移时,会导致化学反应的发生,如电化学反应或电子转移反应。

2. 光催化的原理光催化的原理基于光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和光催化反应的机理。

光催化剂通过吸收光能产生电子激发态。

对于半导体光催化剂,其激发态是带隙内的电子,其电荷状态会在物质内移动,从而促进光催化反应的发生。

光催化剂的能带结构与其光活性相关。

通常,光催化剂上的能带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导带、价带、空穴能带和电子激发态的成键态。

在半导体材料中,导带带隙是指最高占据能级的能量和最低未占据能级的能量之间的距离。

价带带隙是指最高占据能级的能量和空穴能带最低未占据能级的能量之间的距离。

当吸光子产生,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带隙时,就会产生电荷分离。

若半导体中存在空穴能带,则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这些区域内移动,这样就可以促进光催化剂上的反应。

光催化反应的机理通常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一个反应体被氧化而另一个反应体被还原,并且该过程涉及到电子和质子的转移。

在光催化剂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通常需要在照射下进行,因为光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来激发反应体的电子。

光催化剂可以通过吸收光子,从而使电子跃出价带、进入导带,并进入电解质中的反应体。

此时,光催化剂就可以帮助电子和空穴在反应路径中移动,因此加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速率。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催化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提高和应用。

在光催化反应中,光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高效的催化作用。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作用的机理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作用的机理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一)纳米二氧化钛主要有二种晶体结构,即:锐钛矿和金红石。

它们的结构基本单位都是TiO 6八面体,其结构如图1-1所示。

二种结构的不同在于八面体的扭曲程度和连接形式。

锐钛矿结构由TiO 6八面体通过共边组成,而金红石结构则由共顶点且共边组成。

利用纳米TiO 2为光催化剂,在溶液或空气中发生多相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反应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5]:1)TiO 2在光的照射下,被能量大于或等于其禁带宽度的光子所激发,产生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2)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在TiO 2颗粒的内部以及界面之间的转移或失活;3)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到达TiO 2粒子表面并与其表面吸附物质或溶剂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团(∙OH ,O 2-)和具有一定氧化能力的物质(H 2O 2)。

4)上述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团和氧化性物质与被降解污染物充分作用,使其氧化或降解为CO 2与H 2O 。

Fig. 1-1 Ti -O 6octahedron图1-1 钛氧八面体 H OH Organic h e +—E g O 2O 2-H 2O OH +2-water22Compounds CO 22VB CB sunhv +-·OH 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n semiconductorphotocatalysts (TiO 2) [6]图1-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原理示意图(TiO2)[6]以锐钛矿TiO2光催化材料为例,当TiO2光催化剂受到大于其禁带能量的光照射时,在其内部和表面都会产生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

一部分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参与光催化反应,另外一部分光生电子与空穴会立即发生复合,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

半导体光催化的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的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的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生成。

半导体材料通常具有一个禁带,禁带内没有电子能级。

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的激发时,光子的能量可以使得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了电子-空穴对。

在催化剂表面,这些光生电子-空穴对可以参与化学反应。


光照下,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并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氧、水等分子发生反应;而空穴则在价带内与吸附的氧、水等分子发生反应。

这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参与可以加速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
速率,降低反应能垒。

同时,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电荷分离,还可以避免电子和空穴的再复合,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除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参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也对光
催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带隙的宽度会影响材料的吸收光谱范围;能带的位置会影响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产率和反应的
方向性。

综上所述,半导体光催化的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生成。

利用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参与,可
以加速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实现光催化反应的增强和优化。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是利用光的作用,将有机化合物分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光催化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用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可将水转化为氧气。

二氧化钛的表面有一层薄膜,称为TiO2薄膜,它可防止污染物从光催化剂表面被清除掉。

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是这种催化剂是不稳定的,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

因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光催化剂——半导体,它的表面没有TiO2薄膜,而是涂有一层非常薄的氧化铝薄膜(一般为10-100微米)。

这样当在太阳光照射时,TiO2薄膜可以迅速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氧化还原反应)。

而二氧化钛自
身则可以被氧化成氧气和水。

这样就避免了TiO2薄膜被氧化或被破坏的情况,因为其自身就含有氧和水。

二氧化钛对氧气和水的分解率高达99%。

除了TiO2外,科学家还设计出其他类型的光催化剂用于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 1 —1 —。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机理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机理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机理一、引言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技术,它可以利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太阳能,产生电子和空穴,并将其转移到催化剂表面上,从而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本文将从光催化机理、半导体材料的选择、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光催化机理光催化反应是指在光照下,通过半导体材料的吸收和转移电子和空穴,促使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具体来说,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时,会发生以下两个过程:1. 光激发过程:当半导体材料受到足够能量的光照射时,会激发出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中,同时在价带中留下一个空穴。

2. 光生活性中间体生成过程:在激发后的电子和空穴分别沿着电场方向运动,在表面上与水或氧气分子相遇并与之反应形成活性中间体。

这些活性中间体可以进一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三、半导体材料的选择半导体材料的选择对光催化反应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TiO2、ZnO、CdS等。

其中,TiO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1. TiO2TiO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在光催化反应中具有以下优点:(1)高催化活性:TiO2具有高度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在较低能量下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

(2)稳定性好:TiO2在催化过程中不会被消耗,可以循环使用。

(3)安全环保:TiO2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的材料,在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 ZnOZnO也是一种常见的光催化材料,其优点包括:(1)高度可控性:ZnO可以通过控制晶格结构和形貌来调节其光催化性能。

(2)灵敏度高:ZnO对紫外线和可见光均有响应,可以在不同波长范围内进行光催化反应。

3. CdSCdS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优点包括:(1)光吸收率高:CdS对紫外线和可见光均有很高的吸收率,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

(2)催化活性好:CdS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可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四、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光催化反应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本章主要内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催化活性⏹从能带结构出发,讨论催化剂的导电性能、逸出功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原理金属氧化物与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概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过渡金属硫化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多为半导体型化合物。

作为氧化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主要催化反应类型是烃类的选择性氧化和NOx的还原等;作为催化剂的多为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W、Ni、Co、Fe等的金属硫化物具有加氢、异构、氢解等催化活性,用于油品的加氢精制;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加氢脱金属(HDM)等过程。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催化活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催化剂多属半导体类型,本章用半导体能带理论来说明这类催化剂的催化特性。

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电子逸出功与催化活性相关联,解释解释这类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固体的能带结构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是按能级排列的。

例如1S,2S,2P,3S,3P……内层电子处于较低能级,外层电子处于较高能级。

固体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固体中许多原子的电子轨道发生重叠,其中外层电子轨道重叠最多。

由于这种重叠作用,电子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原子内运动,而是在整个固体中运动,这种特性称为电子的共有化。

但重叠的外层电子也只能在相应的轨道间转移运动。

例如3S引起3S共有化,形成3S 能带;2P轨道引起2P共有化,形成2P能带。

禁带、满带或价带、空带或导带3S能带与2P能带之间有一个间隙,其中没有任何能级,故电子也不能进入此区,称之为禁带;下面一部分的能级组成一个带,一般充满或部分充满价电子,称为满带或价带;上面一部分的能带也组成一个带,在基态时往往不存在电子,只有处于激发态时才有电子进入此带,所以称为空带,又叫导带;激发到空带中去的自由电子提供了半导体的导电能力。

金属的能带结构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结构比较金属的能带结构导体都具有导带,能带没有被电子完全充满,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可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因此能够导电。

绝缘体的能带结构绝缘体的满带己被电子完全填满,而禁带很宽(>5eV),满带中的电子不能跃迁到空带上去,所以不能导电。

半导体半导体的禁带很窄,在绝对零度时,电子不发生跃迁,与绝缘体相似;当温度升高时,部分电子从满带激发到空带上去,空带变成导带,而满带则因电子移去而留下空穴。

电子和空穴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够导电,称半导体。

半导体的类型本征半导体:不含杂质,具有理想的完整的晶体结构,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例如Si、Ge等。

N 型半导体:含有能供给电子的杂质,此杂质的电子输入空带成为自由电子,空带变成导带。

该杂质叫施主杂质。

P型半导体:含有易于接受电子的杂质,半导体满带中的电子输入杂质中而产生空穴,该杂质叫受主杂质。

本征半导体能带结构不含杂质,具有理想的完整的晶体结构,具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N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在导带和满带之间另有一个能级,并有电子填充其中,该电子很容易激发到导带而引起导电,这种半导体就称为N型半导体。

中间的这个能级称为施主能级。

满带由于没有变化在导电中不起作用。

实际情况中N型半导体都是一些非计量的氧化物,在正常的能带结构中形成了施主能级。

有四种情形的N型半导体(1) 正离子过量:含有过量Zn的ZnO 属于N型半导体(2) 负离子缺位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3)高价离子同晶取代(4) 电负性较小的原子掺杂P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在禁带中存在一个能级,它很容易接受满带中跃迁上来的电子,使满带中出现空穴而导电,这种导电方式就是P型导电。

这种能级称为受主能级,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也是一些非计量的化合物,这些非计量关系造成半导体中出现受主能级。

有三种情形的P型半导体(1) 氧化物中正离子缺位例如,在NiO中Ni2+缺位,相当于减少了两个正电荷。

为保持电中性,在缺位附近,必定有2-Ni2+个变成Ni3+,这种离子可看作为Ni2+束缚住一个空穴,即Ni3+=Ni2+·,这空穴具有接受满带跃迁电子的能力,当温度升高,满带有电子跃迁时,就使满带造成空穴,从而出现空穴导电。

(2) 氧化物中低价正离子同晶取代若以Li+取代NiO中的Ni2+,相当于少了一个正电荷,为保持电荷平衡,Li+附近相应要有一个Ni2+成为Ni3+。

即Ni3+=Ni2+·,这空穴具有接受满带跃迁电子的能力,同样可以造成受主能级而引起P型导电。

(3)电负性较大原子的掺杂在NiO晶格中掺入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时,例如F,它可以从Ni2+夺走一个电子成为F-,同时产生一个Ni3+,也造成了受主能级。

总之,能在禁带中靠近满带处形成一个受主能级的固体就是P型半导体,它的导电机理是空穴导电。

费米能级EF费米能级EF是半导体中价电子的平均位能。

本征半导体中,EF在满带和导带之间;N型半导体中,EF在施主能级和导带之间;P型半导体中,EF在受主能级和满带之间。

电子逸出功由Φ电子逸出功:将一个具有平均位能的电子从固体内部拉到固体外部所需的最低能量。

掺入施主杂质使费米能级提高,从而导带电子增多并减少满带的空穴。

对N型半导体来说,电导率增加了对P型半导体而言,电导率降低掺入受主杂质其作用正好相反对N型半导体来说,电导率降低了对P型半导体而言,电导率增加半导体催化剂的化学吸附本质半导体的催化作用把表面吸附的反应物分子看成是半导体的施主或受主。

半导体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对催化剂来说,决定于逸出功的大小;对反应物分子来说,决定于电离势I的大小。

由Φ和I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和限度。

(1) 当I <Φ时电子从吸附物转移到半导体催化剂上,吸附物带正电荷。

如果催化剂是N型半导体其电导增加,而P型半导体则电导减小。

这种情况下的吸附相当于增加了施主杂质,所以无论N型或P型半导体的逸出功都降低了。

(2) 当I>Φ时电子从半导体催化剂转移到吸附物,于是吸附物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吸附在催化剂上,可以把吸附物视作为受主分子。

对N型半导体其电导减小,而P型半导体则电导增加,吸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受主杂质从而增加了逸出功。

(3) 当I≈Φ时半导体与吸附物之间无电子转移,此时形成弱化学吸附,吸附粒子不带电。

无论对N型或P型半导体的电导率都无影响。

例子对于某些吸附物如O2,由于电离势很大,无论在哪种半导体上的化学吸附总是形成负离子;有些吸附物,如CO 、H2,由于电离势小,容易形成正离子。

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活性与反应物、催化剂表面局部原子形成的化学吸附键性质密切相关。

化学吸附键的形成和吸附键的性质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半导体催化剂而言,其导电性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子对于2N2O =2N2十O2反应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进行时,实验发现:P 型半导体氧化物(Cu2O ,CoO ,NiO ,CuO ,CdO ,Cr2O3,Fe2O3等)活性最高其次是绝缘体(MgO ,CaO ,Al2O3)N 型半导体氧化物(ZnO)最差;实验研究还发现,在P 型半导体上进行分解反应时,催化剂的电导率增加,而在N 型半导体上进行时电导下降。

据此可以推测:N2O 在半导体表面上吸附时是受主分子。

2N2O =2N2十O2的反应机理若N 2O 分解分两步进行2N 2O =2N 2十O 2 在P 型半导体上反应活性较高的解释反应机理中的第一步是不可逆快反应,第二步是慢反应,是决定反应速度步骤。

催化剂的电导率应该由第一步所引起,总的结果为N 型电导下降,P 型电导上升。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反应速率由第二步控制,所以要加快反应速率,必须提高催化剂接受电子的速率。

由于P 型半导体的空穴能位比N 型半导体的导带能位更低,所以接受电子的速率快得多,这就解释了P 型半导体的活性较高的原因。

掺杂对2N2O =2N2十O2反应的影响适当加入一些杂质使费米能级下降,即加入一些受主杂质会有助于加速反应。

但是反应的决定反应速度步骤随条件而变化,当受主杂质加得太多到一定程度已严重影响到第一步要求电子的速率,这样反过来第一步会成为决定反应速度步骤。

事实上对P 型半导体NiO 加一些Li2O 证实了上述的推论,适当加入一些Li2O 可以增加空穴浓度,提高反应速率,但当Li2O 的量超过0.1%时,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因为此时空穴浓度太高,使第一步吸附产生O-成为困难。

所以添加Li2O 有一个最佳值。

半导体催化剂的选择原则设反应为 A+B =CA 为施主分子,B 为受主分子。

其电子转移过程如下图所示:由于A 、B 的吸附速率常常是不一样的,所以决定反应速度步骤也往往不一样。

若A A +十e 是慢过程,反应为施主反应,增加催化剂空穴,能增加反应速率。

若B 十e B-是慢过程,反应为受主反应,增加催化剂自由电子则能增加反应速率。

慢过程的确定究竟哪一步为决定反应速度步骤?取决于反应物A 、B 的电离势(IA 、IB)和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

对上述A+B =C 反应,催化剂的逸出功必须介于IA 和IB 之间,且IA <<IB 才是有效的催化剂。

第一种类型逸出功靠近IA,EA<EB。

此时B得电子比A给出电子到催化剂容易,于是A的吸附成为决定反应速度步骤,属于P型反应。

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必须提高催化剂的以使EA增加,必须降低费米能级EF,加入受主杂质对反应有利。

第二种类型靠近IB,EB<EA。

此时A给催化剂电子,比B从催化剂得到电子要容易得多,于是B 的吸附成为决定反应速度步骤。

加入施主杂质提高EF以降低来使EB增大而加速反应。

第三种类型在IA和IB之间的中点即EA=EB。

此时二步反应速率几乎相近,催化反应速率也为最佳。

由此推论:如果已知IA和IB的话,只要测出催化剂的逸出功就可推断反应的活性大小光催化原理及应用-以TiO2为例TiO2光催化反应原理光催化反应类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与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TiO2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概述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半导体材料具有光敏性,并能引发吸附物种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始了半导体光致催化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期,Fujishima发现施加偏压的TiO2半导体单晶电极受光照后能将H2O 分解为H2 和O2,光催化在分解水制氢的研究中得到发展,但由于现有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和催化活性低,这一研究目前仍未取得太大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催化研究较多集中在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方面,在一定波长光照下,半导体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到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种得到或失去电子实现光致氧化还原反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相光催化用于环境污染的深度净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光催化及光催化作用的基本问题光催化:既需要有催化剂的存在,又需要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