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突破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

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4、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5、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

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

6、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7、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及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和互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加深直观性。

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图形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积是一个较生疏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个飞跃,要通过认真观察,比较他们的形状、大小来认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物、教具,掌握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形成体积单位的表象。

4、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通过摆木块,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再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

5、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易混淆,要结合实例,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系统化。

6、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结合实物教学。

7、教学容积时,让学生动手,分组试验,掌握容积的概念。

要讲清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什么情况下求物体的体积,什么情况下求物体的容积。

通过动手量,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解决问题重难点特训:长方体和正方体(专项突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重难点特训:长方体和正方体(专项突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重难点特训:长方体和正方体(专项突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1)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长多少厘米?(2)这个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是()cm。

2.要捆扎一种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的礼盒(如下图),打结处的绳长50厘米,这根包装绳长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4分米,量得它的下底面的周长是22分米,这个长方体的高应该是多少分米?4.有一个长方体,底面是正方形,高是底面边长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底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宽的2倍,高与宽相等,长、宽和高分别多少厘米?6.一个蓄水池长10m,宽6m,高1.5m,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它最多能蓄水多少吨?(1m3的水重1吨)7.一个长30厘米,宽1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盛着一些水,水深8厘米。

将一个物体放入该容器,并完全浸没水中,这时,容器内的水溢出50毫升。

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8.如图,一个玻璃做成的长方体无盖的鱼缸。

(单位:厘米)(1)将这个鱼缸放在桌面上,占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做这个鱼缸,最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3)这个鱼缸最多可装水多少升?(缸壁厚度忽略不计)9.淘气把一个长12dm,宽9dm,高7dm的长方体木块削成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多少?10.一根长方体木料,长3.5米,横截面是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11.一个长方体包装盒,从里面量长34cm,宽20cm,体积为9.52dm3。

爸爸想用它包装一件长30cm、宽17cm,高16cm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得下?12.如图是用6个同样的牙膏盒拼成的图形,每个牙膏盒长22cm,宽和高都是4.5cm。

(1)这些牙膏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正方体的棱长6厘米,长方体的长7厘米,宽6厘米,那么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4.选用上面几种不同规格的纸板,可以围成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重难点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重点难点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指导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供大家赏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磐石市吉昌镇中心小学校李国华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9页到30页教学目标:1、探究、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理解掌握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正方体(多个)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2、下面各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体里所含单位体积的多少。

二、导入,确定学习目标1、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请学生猜猜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那么怎么能准确地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顾“以旧学新”的几何问题研究方法以前我们在研究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用过哪些方法:数方格、割补法。

看看这两种方法,哪种适合研究长方体体积。

简单讨论后,确定用“数方块”的方法。

2、教师PPT演示切割物体数方块,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是操作起来麻烦,有些物体是不容易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体的长、宽、高必须是整厘米的。

3、质疑思考: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量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用计算的方法呢?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4、出示小组研究提示(1)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至少摆两种)(2)把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29页表格)(3)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5、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小组汇报数据,汇总到一起填入表格,观察表格,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6、即使练习:(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导用字母公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突破

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突破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2、生: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怎样求表面积?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生摸一摸,说一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观察物体,理解面、棱、顶点概念1、整体认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理解概念。

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认识面: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平平的)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板书:面)(2)认识棱:(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要强调这条线不能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边,应称作棱,请同学一起和老师读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注意用手从沿着棱边摸边说。

)(3)认识顶点: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摸到顶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生:尖尖的。

请同学摸着顶点和老师一起读顶点。

(边读名称边摸说两遍)(板书:顶点)(4)师:学生边摸边说,长方体各个部分名称?(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5)小结:一个立体图形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触觉,视觉等多种方式进行感观,多媒体辅助演示,理解长方体的认识的面、棱和顶点,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探究面、棱、顶点的的特征。

师: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你们有信心吗?1、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进行小组研究。

(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2)小组合作、探索研究,组长做好记录:师: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有发现的时候和组内的同学或者老师一起来分享。

_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分析ppt

_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分析ppt
视知识的起点,而且再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及时通过整理 ,比较等方式将知识纳入到旧的知识当中,形成知 识框架。
突破方法:(1)体现生活中的数学,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 容积单位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2)体现动态数 学,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各种表象,并能识别它们,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 念。(3)体现概念数学,要重视知识链和知识面的结构。例 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三者间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而且前者又是后者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重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重难点分析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 体之间的关系
• 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棱长,并根 据需要会简单的计算
• 突破方法: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不感到 困难。本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 借助实物或模型理解,掌握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棱长 总和的计算方法,切忌死记公式。在理解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关系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因 此学习正方特征时,就会自然地想到从面、棱、顶点 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而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之 间的从属关系,并能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表面积的计算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突破方法: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学 生往往因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不出每个 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错,因此要加 强直观演示,找到每个面的相关数据,才能准确的计 算。难点之二是根据实际需要,求五个面或四个面的 表面积。教学中要注重通过观察、操作、猜想、交流 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并激发学生探讨 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重难点解决研磨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重难点解决研磨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重难点解决研磨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重难点解决研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正确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方体特征(多媒体动画展示长方体的面,棱,点)学生归纳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相等。

2.复习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顶点出的三条棱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强调指出,8个顶点处都存在长宽高,且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多媒体演示)二、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师:同学们请取出所准备的长方体纸盒,一起触摸正方体表面各部分,口中说出所触摸的是什么面。

(多媒体动画演长方体示展开图,观察后动手操作)师:动手剪开长方体纸盒,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六个面,继续观察立体图和展开图的关系。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交流中得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三、探究新知识(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表”是什么意思?(外表、表面)2、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说说什么是它的表面积、3、课件展示展开图形总结表面积的含义并板书(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议一议、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那些面大小相等?每个面以哪条棱作为长和宽?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 宽x高)x2S长=2(ab+ah+bh)(动手实践操作,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对新知的理解)课件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下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表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解法(二)(6×5+6×4+5×4)×2=(30+24+20)×2= 74×2= 148(平方厘米)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四、自主探究1.课件展示长方体变长正方体2说说长方体的特征3预设问题(1)正方体有表面吗?(2)什么叫正方体的表面积?(3)正方体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自探究归纳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棱长2×6S正=6a24课件出示练习题例2: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学生自主解决,教师指导,多媒体助手展示成果,点评)五、讨论总结分析在计算下列物体表面积时,应该考虑几个面的面积。

新北师版五年级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重点难点突破

新北师版五年级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重点难点突破

新北师版五年级第二单元重点难点突破基础题类型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一般情况下()面的面积相等。

棱长类型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

3、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扩大与缩小类型1.如果一个正方体,把它的棱长都缩小4倍,它的表面积将缩小()倍。

A 2B 4C 8D 16面的数量变化类型1、把一根长8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长都是40厘米的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平方厘米。

2、把一个正方体锯成两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6平方厘米,那么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求占地面积类型1、有一个长方体木箱,长0.7米,宽0.5米,高0.3米。

当这个木箱占地面积最小时,是()平方米。

实际运用1、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2、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3、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如在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无盖),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5、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

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单元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分析认识

单元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分析认识

单元分析第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难点分析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特殊长方体的(有一组正方形面)认识。

二、教学策略通过观看来源于生活的实物,从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然后配合实物的观察、摸一摸等活动,从体、面、线、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比较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第二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难点分析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表面积的计算的基础。

学生要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计算方法。

进而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正方体各面和棱的对应关系,自己寻找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要直接给学生所谓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出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如:要制造一个电视机的包装盒至少要多少面积的纸板。

通过摸一摸体验表面积,比一比感知哪些面积是相等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体积单位:一、教学重难点分析体积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教师要通过实验和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单位。

二、教学策略通过乌鸦喝水的情景再现,和土豆放入水杯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概括体积的概念。

再结合直观的体积单位的教具和观察模型,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教学难点分析让学生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在说明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后,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重在算理的理解,不要死套公式。

二、教学策略视频片段中学生通过拼摆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体积的计算方法。

不仅使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来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推导出的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实物演示,明确底面积的概念,统一计算方法。

(完整版)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重难点

(完整版)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重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重难点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制作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铁丝制作这个长方体,至少需要________厘米的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用硬纸板制作这个长方体,至少需要________平方厘米的硬纸板;(接缝处忽略不计).【解答】:(1)8,12,6,三,长、宽、高。

(2)40,62重难点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2)把两个棱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

A.25平方厘米B.50平方厘米C.75平方厘米D.100平方厘米(3)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0.3米.做这个油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解答】:(1)96 (2)B(3)0.3米=3分米(5×4+5×3+4×3)×2=94(平方分米)答:做这个油箱至少需要94平方分米铁皮重难点3——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把长7厘米,宽5厘米,厚3厘米的长方体肥皂两块包装在一起,用()平方厘米包装纸最节省.A.127B.242C.214D.254(2)体育馆内要建一个长100米,宽50米,深2米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要在池内的四周和底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瓷砖,共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3)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高4米要粉刷屋顶和四壁(底面不用粉刷),扣除门窗和黑板面积共24平方米,粉刷这间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答】:(1)C(7×5+7×6+5×6)×2=214(平方厘米)(2)100×50=5000(平方米)(100×2+50×2)×2+5000=5600(平方米)=560000(平方分米)560000÷(4×4)=35000(块)答:游泳池占地5000平方米.共需要这样的瓷砖35000块. (3)S=(9×6+9×4+6×4)×2=228(平方米)228-9×6=174(平方米)174-24=150(平方米)答:粉刷这间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积是150平方米.。

重难点讲解教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

重难点讲解教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

重难点讲解教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定义;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并能正确区分两者;3.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性,并融合在日常生活及求解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及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实物模型及教学媒体设备等;2.学生备有笔记工具及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实物或图形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提问:“大家可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共性?”“这些图形在哪些场景中经常出现?”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30分钟)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叫什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正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叫什么?”“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30分钟)教师让学生互相配对,进行对话:“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共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吗?”4.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30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回答问题:“这个实物模型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物模型中有哪些不同之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物模型中有哪些共性?”“这个实物模型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应用?”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撰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及联系,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同时,通过观察实物及分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及共性,并且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场景。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听、说、写等多种语言输入方式,使学生在思维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集思广益的合作精神。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抓住关键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抓住关键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抓住关键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抓住关键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今天,我进行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新授教学。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求表面积的问题,与生活联系得特别紧密,要想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思维的灵活性。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切实掌握、对面与棱关系的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其实要想让学生记住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正确理解。

以前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正确率并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到期末的时候还会出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意义,以及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质。

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认真备课,既备知识点,更要备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的方法。

首先给学生留课前的思考题: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之所以把这个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是因为我认为这个问题想通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不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了充分的时间,才能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如果我把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一是所需要思考的时间会多,而能想通这个问题的人只占少数,剩下的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也不一定会真正地理解,一节课下来,能够真正完成教学目标的人仅占三分之一不到,这样的教学不是我所想要的,更不是成功的。

我的目标是实实在在地上课,让所有学生真正地学会。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从汇报这个思考题入手。

我先让学生们把昨天的思考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报。

第一个回答的学生是左一男,他是上个学期才转到我们班的,刚转来时成绩倒数,但他非常努力,他的答案非常正确,我表扬他说:“他在家对老师的问题做了充分地研究,归纳得非常到位。

”“但是说得太快,可能有人没听清楚,谁能先来告诉我上下两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一位同学回答:“上下两个面的长就是长方体的长,宽就是长方体的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难点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难点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难点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周云霄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现将本单元中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
个难点。

例:如果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出现特殊情况(没有底面、没有上面、只围四周),学生在计算时困难更大,正方体表面积特殊情况的计算相对容易一些,只需理解需要求出几个面的面积即可。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含义,还要学生建立1cm3、1dm3 、1m3 的表象,并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建立联系。

3.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学生熟知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相互换算的方法。

在单位换算中,形如8.05 m3=()m3 ()dm3,1 dm25cm3=( )dm2,更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及专项练习。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般采用排水法,使用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时变化形式多样,例如:容器中注满水或没有注满水、容器是否能完全淹没到水中,都需要学生充分观察分析题意。

姬冠珍已阅高艳已阅
张永万已阅陈瑞红已阅
李治佳已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  ︳西师大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总结它们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等。

3.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5. 总结和拓展让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尺寸。

五、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3. 实践活动: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突破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学集团陈菊娣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认识长、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重点研究“棱”的特征。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接触过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及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都能很快地概括出来,而对于“棱”及它的特征则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应将对“棱”的研究作为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发现长方体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分为三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等,并由此引出长、宽、高概念。

(2)重视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正方体沿棱剪开、展开,在展开后的图形上标上“上”“下”“前”“后”“左”“右”,便于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每个面一一对应,这样把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与表面积的概念教学相结合,不仅加强几何直观,更利于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含义。

(3)本单元体积、容积单位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单位的含义,更要关注实际表象的建立。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棱长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也要让学生建立1 cm3、1 dm3、1 m3、1 L、1 mL等单位的实际表象。

同时,还要重视活动体验。

如容积与容积单位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将一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能倒满几杯,估计几杯水大约是1 L等活动,体验500 mL、200 mL、100 mL、1 L的液体大约有多少,建立起容积观念。

2.以概念理解为支撑点,探究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理解计算公式的意义。

表面积、体积的概念,是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

如表面积计算方法,应着眼于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基于这样的理解,学生在自主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时,自然想到把6个面面积相加,也可以根据长方体特征,求出其中一组三个面的面积再乘2。

有了上面的基础,学生就不难理解这一公式:
,不仅仅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而是图形特征的具体体现。

同样,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应着眼于体积概念的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1 cm3的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观察所摆长方体体积与其长、宽、高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来解释体积计算公式的含义,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为什么用“长×宽×高”,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结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对所学概念、公式的理解,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练习资源,巩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如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设计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计算小卖部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等练习;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练习等等,在练习中学习不仅巩固、加深了对所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