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赏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东方人爱玉,以玉自诩;西方人忠于宝石,以宝石衬富贵。
东方人所热爱的宝石是具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中,翡翠以其丰富的色彩、透明的质地被称为玉石之王。西方人所热爱的宝石,仅仅指那些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就、稀少,可琢磨成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其中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是最具价值的宝石。
在我看来,造成此等差异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首先,地理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众所周知,古代的东方可以称之为大河文明,而欧洲则为海洋文明。
从地理上看,东方占尽地利。肥沃的土地,极适于耕种。而西方,土地贫瘠,且多山脉。在生活无法自足之际,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热烈、执着的。“黄金有价,玉无价”。在填饱五脏庙之前,精神的追求只能先遗憾的搁在一旁。
其次,文化决定了价值取向。先秦时期,《国风·秦风·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
如玉”。与国人一直所推崇的中庸之道相吻合。
与东方相对的西方,追求的是一种绚烂夺目的华丽。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注重造型和色彩的协调感;到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夸张,造作的色彩与造型感;再到洛可可时期的轻快秀气典雅。无一不是用“色彩”来体现个人丰富的情感。
相较于玉的“单调”,宝石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再者,宗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东方普遍信奉佛教。佛家有云,圆融。正如同玉,所呈现给众人的状态——不露锋芒,沉静,内敛却又不可叫人轻视。
而在《圣经》中,上帝创造天国极乐世界-一圣城新耶路撒冷时,用了碧玉、蓝宝石、紫晶等十二种宝玉石作圣城的十二根基石,并用各种宝石装饰城墙,上刻十二天使、以色列十二支脉的名字(《圣经·新约·启事录》);上帝教摩西为亚伦做圣衣和胸牌时,用了红玛瑙、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等
十二种宝石(《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人对人的影响。古往今来,站在潮流最前端的只是那么一小部分人。
在东方,“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未必人人都是君子,甚至,未必人人都想成为君子。然而,对于君子的追求却是时代的主旋律。“玉”,此时成为德行的象征。佩玉者众多,而尚德者盖寡,玉不离身,即是德不离身。
反观西方,贵族皆以宝石来体现身份的贵重。以英国王室为例,其权威的象征汇集在两件加冕仪式上最重要的珍宝—皇冠和权杖上。为了使这两件珍宝能够代表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历代英国王室不仅想尽办法去寻找世界上最贵重的钻石和珠宝,并且还要找世界上最好的珠宝制作者。
更有胜者为了寻找最顶尖的制作者,皇室有时还会亲自出马。这就造就了英皇爱德华七世和卡地亚的故事。
上行下效,由此可以想像宝石在欧洲的风靡程度。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东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着。
发展中的东方,渴求财富,渴求身份地位,渴求融入上流世界……对于物质的渴求,让我们开始逐渐忘却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对宝石的追求是史无前例的热烈。因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于是乎,钻石成了婚嫁的必备品。更勿论幸运石、诞生石、生肖石,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
反观西方,纵然开始了解,接受甚至喜爱东方的一切。然而对于骨子里的追求却从未改变,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甚微。玉石仍只是东方的玉石,从未改变。
据统计,缅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产地,90%的翡翠原料被东方买家买走,80%的翡翠原料在中国内地加工。
由此,可以很庆幸的说,东方人已经慢慢回归自己的玉石文化。
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方对于玉石文化的传承提供更为丰腴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