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措施(等12则)

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措施(等12则)
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措施(等12则)

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措施(等12则)

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措施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防治措施(试行)。

对于如何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今年4月2日答记者问时讲道:专家们已经摸索出了该疾病传播的基本规律,非典型性肺炎是可以预防的,专家提出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3.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4.不要去探访已明确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病人。

5.家长要教育儿童注意防护。

二、治疗方案

(一)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二)对症治疗:

1.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

4.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应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

(三)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② 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儿童慎用。

(五)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六)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七)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八)重症病人的处理和治疗:

1.有明显呼吸困难或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要进行监护。

2.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首选鼻罩CPAP的方法。常用的压力水平为4~10cmH2O。应选择适当的罩,并应持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直到病情缓解。推荐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标准:呼吸次数>30次/分;吸氧3~5升/ 分条件下,SaO2

3.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

4.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有困难或条件不足,应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五分钟快速检测艾滋病

天津市医药集团控股企业科炬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的艾滋病(HIV1+2)体外诊断

试剂,日前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和国家生物制品第二类新药证书,填补了中国艾滋病诊断试剂产品的空白。经中国权威单位检测,该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艾滋病(HIV1+2)体外诊断试剂不但具备海内外目前应用的艾滋病一般检测试剂的诊断功能,而且独具分型作用,可区分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一型感染,还是二型感染,使用更为简便、快捷、直观,5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适用于各类手术前后、采血、社区医疗以及体检、招工招生等场合使用。

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研制成功

日前,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研究室赵伟教授研制成功多种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并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

研究人员用基因诊断芯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大样本双盲检测,基因芯片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诊断准确率达100%。

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除了可用于检测血清中HBV -DNA外,还可以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DNA进行检测。研究人员研制的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诊断芯片,可以快速准确一次性对丙型肝炎进行诊断定性,并同时按国际标准进行6大型10个基因型的分型诊断。该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病例选择,并系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病情转归及预后。

妇科顽症一“照”除之

由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全球首台海扶(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妇科治疗仪最近荣获国家有关部门注册证书。这意味着更多长期遭受外阴白色病变等痼疾折磨的妇女可得到疗效确切的无创性治疗,这项技术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领跑于世界”的地位。重医大附二院、重庆第三第一人民医院等作为临床研究单位,以其研发的海扶妇科治疗仪,迄今已对288名不同组织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宫颈炎等患者施治,有效率均超过95%。

其中数例久治不愈的外阴白色病变,经一次照射即获痊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据专家介绍,超声治疗具有复发率低等无法比拟的优点。其治疗剂量易于掌握,安全性高,治疗后仅局部组织有一过性充血水肿,表层细胞保持完整,无结痂脱落和皮肤修复过程,恢复时间短。

无关供体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兰州军区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不久前完成一例非清髓性处理脐血干细胞移植术,脐血干细胞来自山东脐血库提供的无关供体。

11岁急性白血病患儿来自甘肃河西,于2002年12月16日在兰州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顺利接受了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监测,患儿染色体趋于正常、排斥反应发生、造血功能恢复。这一系列临床指征表明,移植达到预期临床疗效。

据悉,全军血液中心开展干细胞移植已达21年,移植手术130余例,在混合干细胞移植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次非清髓性处理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将为治愈更多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希望。

CT仿真胃镜『前途无量』

江苏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郑凯尔主任医师等人,首次在国内完成了CT仿真胃镜及三维重建对胃癌诊断的评价研究。结果证实,CT仿真胃镜检查简单安全、快速准确、没有创伤。不仅能够查出胃部肿瘤,同时可以获取胃腔内、胃壁及临近脏器受侵情况等多项诊断指标,还可进行分型、分期,并且具有发现早期胃癌的潜能。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还成功发现了6例早期胃癌。

个性化生物治疗直攻肝癌

一种培育具有强力抗癌作用的”杀伤细胞CIK”,以达到杀伤肝癌细胞目的的免疫抗肿瘤疗法”CIK细胞疗法”日前在解放军三○ 二医院获得成功。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这种个

性化生物治疗方法治疗肝癌,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据专家介绍,CIK细胞又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肝癌CIK治疗,是通过采集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加以培养,使病人的免疫细胞数量大增、活性增强,诱导成为具有强力抗癌作用的CIK细胞。这些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就能杀伤原有的肝癌细胞和增强病人的免疫能力。

“小针孔”治疗子宫肌瘤

据研究,现代社会每个妇女在一生中有高达20%至25%的机会患有子宫肌瘤,而30岁到50岁的妇女发病率为30%至50%。由于近年受环境污染等影响,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进一步增高,被称为”妇科第一瘤”。广州市运用微创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小针孔”解除了妇女大问题,此经验获得妇产医学界认可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这项技术的正规名称叫“子宫动脉栓塞术”,属介入治疗技术的一部分,在妇产科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习惯上称之为“子宫肌瘤微创介入治疗”。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是子宫肌瘤的首选疗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四年前成立全国首家妇产医学介入诊疗中心,已经对500余名妇女成功地实施了子宫肌瘤微创介入治疗,98.3%的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

武汉查处金刚片等14种假劣药品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14种假劣药品进行了查处。

这些假劣药品是擅自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的金刚片(西安威信制药有限公司)、升阳助根增长片(安徽蒙城福利食品厂)、威哥王极品强力片(内蒙古图日保健品厂)、蓝霸三鞭粒(广西贺州市悦邦医药保健品公司)、藏版旺根胶囊(西安光大药业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神源茶(山西省侯马和顺堂药业有限公司)、龙禧胶囊(中日合资陕西康乐实业有限公司西宁分

公司)、蒙茸胶囊(内蒙古健元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过微生物限度的七味培根再造丸(青海丹增藏药有限公司)、肝得灵片(吉林省郑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回春通淋胶囊(吉林省沈辉药业有限公司);性状不符合规定的胃肠舒胶囊(衡阳华富制药有限公司)、壮骨酒(湖北中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武汉第五制药厂));装量有差异的安神胶囊(吉林省四平市康复制药厂)。

小骨窗微创治疗脑出血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孙为民教授等,通过对近200 位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证实,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方法,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严重威胁健康的常见病。手术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但手术时机、术式选择仍有争议。河北医大三院神经外科的专家们,通过多年临床研究,确定了“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所谓超早期,是指在发病后7小时内手术。其优点是在脑组织未完全受损之前,尽快手术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轻水肿。如果术中发现脑组织轻度肿胀,可以尽快清除血肿,使脑组织肿胀明显减轻,术后意识恢复也相对较快。

我国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获突破

一名出生仅5天、体重仅3公斤濒临死亡的新生儿,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接受了高难度的大动脉调转术获得成功,新生儿恢复顺利。

据资料检索,这是福建省年龄最小的婴儿心脏手术,国内也不多见。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大突破。

这类手术是目前世界上心脏手术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国内文献记载仅有几家大医院完成了10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曾成功为出生21天、30天婴儿做过心脏手术,有较好的手术基础。

口腔粘膜代替角膜上皮移植手术在日本获得成功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最近成功地用口腔粘膜代替角膜上皮进行移植,接受手术的9名患者中,有8人的视力得到改善。

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京都府立医科大学中村隆宏、木下茂等研究人员,试验把患者本人的口腔粘膜经过培养后代替角膜上皮进行移植,既保证治疗及时,又很少引起排异反应。中村等从10至80岁不等的9名患者口腔内取出两毫米见方的粘膜,放在子宫羊膜上进行培养约2到3周时间,生成3 厘米见方的膜。把这种膜代替角膜上皮给患者移植一周后,除了1人因并发症失败外,其余8人的视力都得到了改善。

感谢您的阅读!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

时间:2011.10.5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学习 中文又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英文名称:Atypical Pneumonias 英文又名: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疾病分类: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名称。但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过“非典型肺炎”发生,其英文名为Atypical Pneumonias ,系指一组具有肺火表现,如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X线片有浸润阴影等肺炎体征,而病原体并不明确或由非细菌性病原体引发的肺炎,总称为非典型肺炎。既往有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等分别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的记载。1976年美国、西班牙、瑞典、荷兰、英国等先后均有过因军团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的报道。因其他病原体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也曾发生过。但是,并非所有非典型肺炎均表现一样,正是由于其肺炎表现的不典型性,使不同病原体引发的非典型肺炎表现差异极大,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传染性也各不相同。 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由于其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有极为重症类型引发死亡病倒存在,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群体中传播流行,所以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由于部分患者很快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称为SARS(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病人通常以发热(体温38 以上)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可持续1 -2 周以上,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 - 7 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约10% 的病人需要机械性通气。血液化验时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胸部X 线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 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 B.常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C.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D.肺部体征不明显 E.部分患者有腹泻 正确答案:B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的管理应( ) A.按丙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按甲类管理 正确答案:E 3.SARS的首发症状是( ) A.腹泻 B.咳嗽 C.胸闷 D.发热 E.鼻塞 正确答案:D 4.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间接接触不易传播 B.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 C.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D.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E.呼吸道症状显著的患者传染性低 正确答案:D 5.关于SARS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B.儿童发病率高 C.有明显的居民楼聚集现象 D.农村地区病例少 E.主要发生于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 正确答案:B 6.SARS-CoV不常侵染的细胞是( ) A.肺泡上皮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神经元细胞 E.支气管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D 7.有关SARS进展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

B.肺部阴影发展迅速 C.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 D.多数患者出现ARDS E.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加重 正确答案:D 8.有关SARS患者外周血象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常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B.血小板可减少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D.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E.CD4、CD8细胞计数均降低 正确答案:A 9.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B.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C.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 D.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 E.出现ARDS 正确答案:C 10.对于疑似SARS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收入双人或多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B.按正常诊疗程序就医 C.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由CDC随访 D.收入单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E.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并随诊 正确答案:D 11.有关SARS病原学检查错误的是( ) A.血清SARS-CoV抗体由阴性转变为阳性提示为近期感染 B.SARS-CoVPcR测定结果阳性可确诊SARS C.SARS-CoVPCR测定结果阴性可除外SARS D.SARS-CoV分离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SARS E.急性期到恢复期血清SARS-CoV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提示为近期感染 正确答案:C 12.SARS的病原体属于(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原虫 D.病毒 E.细菌 正确答案:D 13.对SARS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一般为( ) A.7天 B.21天 C.3天 D.14天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答案

一. 单选题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无症状携带者 D.不典型感染者 3.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D.都不是 6. 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C.公安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天 天 天 天 8.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A.发热,体温超过38℃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 可存活10天

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聚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严禁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氛围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纽扣位于背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 AP 是指病人经气管切开或气管 插管使用呼吸机支持或控制呼吸≥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性 肺炎 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出人工气道导管后48小时内发 生的肺炎 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个类型。 1、如无禁忌症 应将床头抬高30-45゜ 使病人处于 半卧位 以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或误吸。 2、对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免疫低 下 长期卧床者等 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给予口腔护理 建议洗必泰口腔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2-8小时一次 减少口 腔细菌定植。 3、鼓励手术后患者 尤其胸部及上腹部手术 早起下 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及吸痰 以利于痰液排除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和切开适应证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 吸的患者 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如需气管插管 应选择经口插管 若必须经口插管 插管时间应小于1周。 6、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 医务人员 应做手卫生。 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 有明显分泌 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 湿化器用水应使用无菌用水 每天更换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 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气道。 8、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减少插管天数。 9、正确使用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每天使用清水擦 拭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1次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耐高温的物品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 雾化器等 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 使用有效氯500-2000mg/L 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流动水冲洗、晾干 密闭保存备用。 10、不依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11、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质量控制指标 1.每天用洗必泰冲洗口腔。 2.固定将患者头部的床摇高形成30 45°角 无禁忌症 。 3.气管置管超过3天者若无禁忌首选胃肠内营养 按肠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 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 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 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 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防治措施 1、洗手、穿隔离衣、带手套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带手套,但当患者携带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微生物(如MRSA)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带手套。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2、洗必泰漱口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用洗必泰漱口,每日至少两次。 二、与胃肠道有关的防治措施 1、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2、鼻胃管建议选用直径小的鼻胃管。限制镇静剂和镇痛剂的使用,注意鼻饲后有无胃潴留,监测胃残余容量,应用胃肠动力药等措施来增加胃肠蠕动,避免腹胀。如患者胃功能瘫痪或蠕动较差时,可考虑放置鼻肠管进行管饲。无创通气时尤其应避免胃潴留和腹胀; 3、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若早期胃肠道不能耐受较大容积营养液时应辅以肠外营养。 三、与患者体位有关的防治措施 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位时床头仍抬高30°),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促进分泌物从气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危象。本病来势迅猛,证型变化多端。 一、预防: 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人群对温病时邪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扶正祛邪方为预防处方: 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贯众9克,银花9克,陈皮6克 以上为成人一日量,煎水代茶,或制成颗粒冲服,儿童减半。服法:日服2次,连服7—10日。 二、中医辨证论治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临床证型 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 主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

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荞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 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 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 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 3. 湿热蕴毒证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 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 4. 湿热郁阻少阳证 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 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

(完整版)传染病知识培训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四 一、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 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_一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 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

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4、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 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 (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 5、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二、呼吸道传染病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10.多数SARS病毒感染者,可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发病后() A.2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2天左右 D.14天左右 E.21天左右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片,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A.2天 B.3天 C.10天 D.12天 E.14天 12.医护人员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必须戴棉纱口罩,每隔多长时间应更换口罩()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定义:V AP是医院获得行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主要是细菌性肺炎。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每插管1天,发生机率增加1-3%。死亡率比普通病人高2-10倍。 通气的指佂: 1.心跳、呼吸骤停或意识障碍。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值动态下降。 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或撤离呼吸机拔管48h内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较原先增加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 4.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 5.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 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

可引起V 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 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 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 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 AP约占30 %,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 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 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 ℃左右,相对湿度50 %~60 %。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 ICU 空气菌落<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 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 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 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 AP 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 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 7~ 4. 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 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 次,能有效降低V 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 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肺部浸润和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人群普遍易感,呈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病原体】 WHO把从SARS患者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简称SARS病毒(SARS virus)。SARS病毒和其他人类及动物已知的冠状病毒相比较,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SARS病毒并非为已知的冠状病毒之间新近发生的基因重组所产生,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与目前已知的三群冠状病毒均有区别,可被归为第四群。SARS病毒在环境中较其他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稳定,室温24OC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痰液中和腹泻患者的粪便中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15 天。但病毒暴露在常用的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56℃℃以上9O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发病机制和病理】 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污染的物品传播。发病机制未明,推测SARS 病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肺泡上皮等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肺炎的发生。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炎及灶性肺出血等病变;机化期可见到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汇总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 A.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B.经消化道传播 C.经粪-口途径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2.老年人烧伤易发生休克和急性肾衰竭,输液时应注意维持每小时尿量在 ( A ) A.20~30mL B.10~20mL C.30~40mL D.40~50mL E.50mL 3.最容易产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是 ( B ) A.肝细胞再生 B.肝细胞变性坏 C.炎症细胞浸润 D.肝实质细胞蛋白合成功能障碍 E.结缔组织增生 4.皮内注射的皮肤消毒刺为 ( C ) A.络合碘 B.2%碘酊和70%醇 C.70%乙醇 D.0.1%苯扎溴铵 E.2%过氧化氢 5.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 E ) A.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定不是医院感染 C.出院之后发生的感染可能不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6.对需要进行床上擦浴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的重点是 ( C ) A.对疾病的态度 B.住院后的心理反应 C.对床上擦浴的心理顾虑和心理反应 D.住院后的情绪状态 E.对床 F.擦浴是否感到紧张、恐惧 7.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浆葡萄糖应为: ( A ) A.≥7.0mmol/L B.≥6.8mmol/L C.≥8.0mmol/L D.≥11.1mmol/L 8.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正常值范围是: ( B ) A.76%~100% B.96%~100%

C.86%~100% D.99%~100% 9.破伤风最早发生强直性痉挛的肌群是 ( C ) A.咽肌 B.面肌 C.咀嚼肌 D.颈背肌 E.腹肌 10.肺动脉压的正常值是: ( A ) A.15~28/5~14mmHg B.15~38/5~14mmHg C.15~38/10~24mmHg D.15~28/10~24mmHg 11.复苏时常用的给药途径不包括 ( B ) A.心内给药 B.腹腔给药 C.气管内给药 D.外周静脉给药 E.中心静脉给药 12.口腔护理的目的不包括; ( D ) A.保持口腔清洁 B.防止口臭、口垢 C.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 D.清除口腔内一切细菌 E.预防口腔感染 13.溃疡病患者出现下列哪项病情提示有穿孔发生 ( D ) A.饮量突然减少 B.嗳气反酸加重 C.恶心、腹胀明显 D.上腹剧痛、腹肌紧张 E.常发生“午夜痛” 14.溃疡病患者腹痛剧烈,疑有穿孔合并症,禁止使用 ( E ) A.阿托品 B.西咪替丁 C.灭吐灵 D.胃肠减压 E.吗啡 1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该患者 ( D ) A.传染性大小 B.病情严重程度 C.病程的长短 D.潜伏期长短 E.以上都不是 16.禁忌使用鼻饲法的患者是 ( E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 办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 A.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C.当地政府 D.社会通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称为严重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SARS是一种以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已证实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流行的病原体。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 一、国内外流行现状: 非典于2002年11月在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悄然出现,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始发期后,扩散到我国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球共波及亚洲、美洲、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在2003年上半年暴发期间,共造成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39人感染,812人死亡。这些病例主要发生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被感染者中的有20%是科学家和医务人员。 二、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理 1.一般措施 (1)社区综合性预防:加强非典的科普知识宣传,讲明本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表现)、被感染的可能条件与方式、防护的基本方法,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促使民众有病早就医,他人有病自己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协助他人早日就诊。流行期间减少大型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厕所通风换气、空气流畅等。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勤洗手;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或许外出到医院以及其他人多的场所时,应注意戴口罩。 2.应急处理 由于目前尚无疫苗、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因此对本病的预防策略应该采取以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疫情报告:非典被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与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应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疫情信息,即城镇在2h内、农村6h内报告,需网络、电话双报告。病例的订正和转归情况也要及时报告,并密切关注疫情,采取措施控制蔓延。 (2)病人隔离与消毒:采取“五早措施“,即对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用专门的交通工具送往指定医院。提倡”早、准、严、实“,即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发现早、认的准,管理严格、措施落到实处。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进行隔离和治疗。 疫点消毒:消毒范围包括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和场所(如发病时的场所、在医院就诊与留管的场所、医院内其他有关的工作场所,以及前往医疗机构的交通工具);还应该包括可能暴露于发病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物体表面。 ①空气消毒:保持通风,再有人情况下做好人员防护工作。紫外线等照射消毒每天不少于1h,每天2~3次。有效氯为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20~30ml/每立方米。 ②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地面湿式清扫后,用0.1%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每日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