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节选)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节选)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院感办2015年3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起草背景1、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发生暴发流行,在SARS患者的救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中暴露出医疗机构手卫生问题突出,如手卫生意识差、知识欠缺、设施不足及洗手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等,使广大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认识到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2、2004年卫生部开始成立专家小组立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专家小组收集整理国际上有关手卫生的法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并多次修改完成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2006年卫生部网上征求意见,此时,卫生部新成立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制定纳入了本标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经过多次的专家讨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征求意见,数十次的反复认真修改,历时5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特点1、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举:在制定“手卫生规范”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WHO、欧盟、美国CDC和澳大利亚等制定颁布的“手卫生指南”中的精华,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有科学依据的手卫生要求,全部吸纳入本“规范"中2、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本“规范”是在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域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如对洗手清洁剂的要求,在规范使用的前提下,既可使用肥皂,也可使用液体皂;对手卫生设施,要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而其他部门暂不作此要求,使医疗机构既有努力的目标,又能逐步实现。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主要的意义和价值:1、能使医疗机构更好地落实与执行国家现有法规:2、提高“标准预防”的执行力:3、对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作用:4、对控制医院感染、耐药菌的感染和流行以及防控医院感染暴发至关重要:5、“手卫生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将产生很好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一、概述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凶,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为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风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相关概念(一)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引起伤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

(五)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七)医院感染聚集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复杂,有时某种疾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

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经虫媒传播。

(一)相关概念1.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感染)源或储存宿主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2.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其中间接接触传播包括:经空气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和经土壤传播。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为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风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相关概念(一)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引起伤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

(五)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七)医院感染聚集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复杂,有时某种疾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

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经虫媒传播。

(一)相关概念1.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感染)源或储存宿主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2.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其中间接接触传播包括:经空气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和经土壤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穿戴防护设备、洗手要求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以期提高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一、穿戴防护设备1. 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和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

2. 对于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隔离衣、帽子和口罩等防护设备,确保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在高风险操作中,如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等,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以保护眼部和呼吸道的安全。

4. 在执行防护设备的穿戴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防护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正确佩戴。

二、洗手要求1. 医务人员在入院前、入院时、接触患者前、接触污染物前和接触洁净物后,都应进行手卫生操作。

2. 手卫生包括常规洗手和手消毒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3. 在进行手卫生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将双手彻底清洗至少20秒,并确保洗手液充分覆盖双手各个部位,包括指间、指背、指尖等。

4. 医务人员应经常修剪指甲,避免长指甲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并保持双手皮肤的干燥状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采取隔离措施1. 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确定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的隔离级别,根据隔离级别的不同,医务人员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在隔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防护设备,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医务人员应定期更换隔离衣和防护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隔离期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将防护设备进行正确处置,避免再次污染环境和传播细菌。

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

2.1 W级疫情与我省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已有疫情发生,我存在疫情输入可能。

本已有疑似病例,但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2川级疫情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有疫情或疫情骤增,本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

2.3 n级疫情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在本传播。

2.4 I级疫情本发生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1)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

(3)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5)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6)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

(7)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8)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施进行指导。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附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按语]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总结国内及国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对有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撰写了《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现予以登载。

本技术指南包括基本要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人员的防护技术、医院废物的管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共六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10月30日为了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医院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传播,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JP〗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①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在进入半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半污染区。

在进入污染区前,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②医务人员离开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镜、外层口罩和工作帽、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半污染区。

离开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医护人员多选题

医护人员多选题

1.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有哪些?(ACD)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B.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受到损害C.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D.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2.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哪些?(ABC)A.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B.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C.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D.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3.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B.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C.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D.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4.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A.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B.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口头同意或书面同意C.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即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也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D.患者有损害,但是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5.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当采取____。

(ABC)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以上都不是6.下面哪些是乙类传染病。

(ABCD)A.狂犬病B.百日咳C.细菌性疾病D.梅毒7.对哪些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规范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规范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规范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

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2。

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3。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

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4。

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

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

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

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

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二、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
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和效益的关系。 一是临床人员在决定进行某项治疗时,必须根据已 发表的研究成果、专业经验、病人从中所获利益和 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作出评估。如果预期的 效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病人接纳风险,进行有关 治疗。 二是充分认识除了医疗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 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从而产生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总 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必须鉴别总风险 的人为及系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疗过程 中的风险。 三是充分认识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 因素之一。

不同途径的隔离措施-接触预防
接触预防措施包括:

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污染时,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 险中,防止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 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洁 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⑥ 为防止感染的另外预防

不同途径的隔离措施-空气预防
空气预防的措施包括:

病人转送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在医院传播的 唯一目的。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 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外科口罩,以减少感染扩散。 ④为防止肺结核传播的另外预防。
不同途径的隔离措施-飞沫预防
已诊断或疑是为飞沫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

二、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
㈡《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法 规的出台,对医护人员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我国医院感染的定义是: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 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 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 院感染。

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应急预案

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应急预案

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应急预案(修订版)为确保在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疫情的确认与分级(一)非典型肺炎的确认首例病例报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原学组成的专家组确认。

非首例病例由县疾控中心及上级疾控机构确认。

(二)疫情的分级依据非典型肺炎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将非典型肺炎疫情划分为三级:一级疫情:在30日内,某一地区发生病例,但未有继发病例发生。

二级疫情:在30日内,以县为单位发生继发病例。

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级疫情:在30日内,以县为单位发生10例以上继发病例;或30日内2个以上县发生继发病例。

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三级疫情的。

二、指挥系统与技术指导小组县卫生局成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协调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和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

主要职责是:(一)指挥系统协调小组:在县卫生局领导下,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县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

下设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监督、落实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技术指导小组1、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医院诊断、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指导医院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2、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开展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3、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开展非典型肺炎病人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体检测等工作。

三、机构职责(一)县卫生局1、组织制定本地医疗救治、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3、组织评估临床治疗病人、预防控制疫情的措施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等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作出全面评估;2、疫情核实,提出疫点和疫区划定、启动或停止本预案的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3、组织实施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4、建立紧急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器械、防护用品等;5、对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6、做好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7、组织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三)医疗机构1、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收治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撒施: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已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录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反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个人防护知识

个人防护知识

C
少量喷溅性防护
化学喷溅防护衣 空气过滤器 化学防护靴和手套
工作服、口罩、安全帽、安全眼 镜、手套/工作鞋(非必选)
D
初级防护
四、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
• (一)防毒面具的使用 • 1、用前准备能否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毒 面具,对发挥其正常效能影响很大。在使 用面具前,要选配面具、检查面具、消毒 试戴、气密性检查,以保证其处于待用状 态,并随身携带。
四、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
• (二)防毒衣的穿脱 一旦听到毒袭警报,有防护器材的人员应 立即进行全身防护。穿防毒衣的动作要领可 概括为:卸、展、穿、戴四个字。 卸下自己的物品和防毒面具、防毒衣。 展左手扶防毒衣袋,右手打开袋取出防毒 衣顺势向前展开防毒衣。 穿两手撑开胸襟布,分别将左右腿伸入裤 管,借两臂的上翻动作把防毒衣穿上,自上 而下系好带子。
• 4.按人防所用的防护器材来源分: • (1)军用防护器材主要是军人在野战条件下使 用的器材。防护通用性极好。 • (2)工业防护器材主要在特定劳动场所使用, 防毒效能有选择性。 • (3)自制防护器材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条件, 自己制作的防护器材。有一定防护效果,一般能 满足一次使用的需要。 • (4)就便防护器材,是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自 己动手、临时做成的防护器材,能起到避免和减 轻伤害的作用。
五、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 5. 防静电服装 防静电服装是易产生静电积聚的作业场 所,为削除工作服及人体带电,所必备的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品种有防静电服、防 静电鞋和导电鞋等。 • 5.1 防静电服 用导电性纤维物制成,从织物的防静电工 艺处理方法来划分,可分为:等电位纤维 布工作服、抗静电纤维布工作服。
A级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全封闭气
密 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安全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称为SARS。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需要特殊护理措施。
非典型肺炎病毒介绍
病因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 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非典型肺炎疫 苗,但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帮助减 少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
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治 疗和支持性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 状并提高康复率。
传染途径和症状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感染 者在呼吸、打喷嚏、咳嗽时 可以释放病毒。
症状
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 促、头疼、血氧饱和度下降 等。
高危人群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患 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感 染。
非典型肺炎的护理原则
1
传染控制
隔离措施是最重要的防止病毒传播的手段,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2
早期发现
通过积极监测病情、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3
支持治疗
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有效的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传染控制和隔离措施
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保持室内 干燥、清洁。
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防 护措施。
医疗隔离
隔离病人和医院职工有助于减少 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 锻炼身体 • 参加康复治疗 •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药物治疗与护理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治疗 方式是抗病毒治疗,推荐使 用热带果实和感冒灵等草药。
支持性治疗
通过输液和吸氧等方式提供 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帮 助机体抵抗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引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其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感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以提供医院工作人员在防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包括患者隔离、手卫生、环境清洁、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等。

正文:一、患者隔离1. 确定感染源: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感染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根据感染源的飞沫或空气传播方式,采用单人间或负压隔离间进行隔离,确保患者与他人的接触最小化。

3. 做好患者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隔离措施。

二、手卫生1.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并加强培训,确保洗手程序做到全面、规范、有效。

2. 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医院各个科室和病房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备,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需求。

3. 提供符合标准的洗手用品: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手液、肥皂等洗手用品,并及时更换和补充。

三、环境清洁1. 设立清洁消毒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2. 加强医疗设施、器械的清洁消毒: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规范的清洁消毒,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和设备需要特别关注。

3. 保持空气流通:加强医院的通风设施管理,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积累和传播。

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1. 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提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符合标准的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保证供应充足。

2. 设立防护用品使用制度:制定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和更换周期,监测使用情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使用。

3. 加强使用培训和督导: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督导和检查。

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炭疽、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脑、白喉、百日咳、腮腺炎、风疹等。

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做好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隔离工作2、进行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做好个人防范。

3、正确使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不可将口罩折叠,放在工作衣口袋再次使用。

4、注意病房自然通风对流,保持室内外空气交换。

5、给每个病人诊、治前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及不同部位护理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

6、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洗手,使用液体皂。

7、无人情况下,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min.有人情况下,可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8、呼吸机治疗装置在使用后应及时清除污染物,预处理后清洗干净再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有AIDS、HBV、HCV、HDV、HGV、TTV、EB病毒感染等,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对血液、体液采用标准预防。

2、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3、皮肤有可能与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黏膜或可能被上述物质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

4、存在血液或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腔或其他黏膜时,应戴防护眼罩和口罩。

5、接触病人前后应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

6、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7、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吃喝、吸烟。

8、凡与血液及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物表均应消毒。

9、个人防护设施离开工作场所应立即除去。

10、医务人员手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或操作时,不慎使皮肤被刺伤,应立即用水冲洗10分钟,并报告感染科,实时追踪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抗体检测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聚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严禁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氛围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

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纽扣位于背部。

(五)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六)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防护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半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二级防护:适用于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的防护原则。

2、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①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在进入半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半污染区。

在进入污染区前,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②医务人员离开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镜、外层口罩和工作帽、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半污染区。

离开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必须配置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盛装各类锐器,预防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

医院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渡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