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1.2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鉴定的一般程序:取样鉴定结果判断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鉴定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2、性状鉴定(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简单易行,迅速)内容:○1性状○2大小○3颜色○4表面特征○5质地○6断面○7气○8味○9水试○10火试显微鉴定3、理化鉴定根及根茎1.狗脊: 表面棕色,环纹;紫外照射:环内—黄色,环外—紫色。

蕨科金毛狗脊根茎。

2.绵马贯仲:叶柄残基断面有5-13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蕨类),有效成分:苯三酚---抗虐粗茎磷毛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鳞片,黄棕色,断面—深。

3.大黄:1.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2.个大色黄,髓部有星点(异性维管束)。

3.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抗菌;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泻下;鞣质类—止泻,收敛。

4.忌用铁器。

伪品4.何首乌:蓼科何首乌块根。

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4-11个云朵状排列。

忌用铁器5.牛膝:根,黄色,淡棕色,环纹(不连续),中央木心,筋脉点。

6.川牛膝:四大怀药之一。

(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7.商陆:罗盘纹。

8. 川乌:毛茛科乌头母根。

9. 草乌:毛茛科北乌头块根。

10.附子:毛茛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盐附子—圆锥,被盐霜,味咸;黑顺片—纵切,外皮黑褐色;白附片—去外皮,黄白色。

8,9,10 毒性成分:双酯类生物碱。

11.白芍:毛茛科芍药的干根,四川12. 赤芍:毛茛科芍药及川赤芍的干根,内蒙11,12 酸涩。

13. 黄连;1。

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根茎。

2.味连(黄连):形如鸡爪,过桥短;雅连(三角叶黄连):单枝似蚕,过桥长;主产于四川云连(云连):钩状细小,过桥短。

主产于四川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 “过桥”较长。

顶端有少数残基。

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3.生物碱,小檗碱(盐酸盐形式存在)。

14.延胡索:1.罂粟科延胡索块茎。

2.夏初采收。

3.成分:生物碱。

其中,延胡索乙素—镇静,镇痛。

中药鉴定学医学

中药鉴定学医学

科学的采收方法: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
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宁静致远
汇报日期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第二节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真伪: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01
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02
虫蛀
03
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04
温度在16℃~35℃;
0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06
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
07
2、害虫的防治 a.经验贮藏 喷洒白酒,放置樟脑、大蒜、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 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b.利用温度贮藏 (1)低温法 药材害虫: 在8~15℃时停止活动; 在一4~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
(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
通过观察或研究种子、干燥 植物的部分药用性状、农艺 和生态现象、显微形态以及 内生菌群等信息鉴别。
中药鉴定的应用
医药行业
饮食行业
确保选择的药材是符合标准的, 盘活天然资源,降低成本;对 于疑难杂症也可通过鉴定方法 瞄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中成药和中草药新制剂。
通过中药鉴定,寻找传统饮食 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美食,研究 天然营养元素的提取技术以及 如何降低糖、盐、油含量。
文化艺术
中药鉴定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许多国外博物馆购买古代中药 收藏,因此开展中药鉴定具有 一定的国际收藏价值。
总结
中药鉴定
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支撑, 是产品质量保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中药饮片制造
其中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对现代医学起到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加工
制成的中成药从区分中西药到根治疾病,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临床研究
是为了促进现代中药学的繁荣,进而实现中 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一环。
针灸鉴别
是针灸理论的基础,针灸医 生需要理解长短直弯、大小、 粗细、锋利等特征,还要掌 握针灸术语学,如竿针、银 针、针柄、切割针头等。
中药鉴定的目的
1
规范市场
通过鉴定程序规定中药的品质、纯度、成分,保证市场中的中药药材合法合规。
2
促进医学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医与现代药物学的交叉点,很多新疗法和新药物的研制都离不开中药的 鉴定。
3
防止中毒和误用
中药鉴定是防止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最后落脚点,也是保证中医药安全有效使用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鉴定的方法
外观鉴别法
观察药材或中药制剂,如形 态、色泽、气味、口感等进 行鉴别。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速记口诀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速记口诀

中药鉴定速记口诀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

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

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

她每天要吃五味(五味子)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术、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槲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党参、玄参)2、伞形科的13味药“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3、菊科13种药材“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

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

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5、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

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6、含有油室的药:“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

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7、含有草酸钙针晶的药有:针晶:巧记法“真(针)龙巴肉商夏苍白,天山种香麦。

”谐音“真龙把(巴)肉商吓(夏)苍白,天山种香麦”。

联想成故事:“真的龙把卖肉的商人吓得脸色苍白,不敢卖肉了,跑到天山种香麦去了。

”依次代表上述中药:龙胆草、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天麻、山药、藿香、麦冬。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解决品种混乱的途径:
① 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 ② 考查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③ 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 ④ 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
• 中药品种的真伪是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 原因: ①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误用; ②个别人有意掺伪、做假; ③正品短缺。
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 易干燥。加热时间的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 ,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 、红参蒸透,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等。
• 熏硫 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
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 。 •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 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 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 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 仲、玄参、续断等。 • 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紫花地丁等,有时 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 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 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 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干燥的方法 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
三、中药的贮藏
• 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 燃、自然分解等
•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 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 误和补充,增药716种。
•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濬的两部专论植物 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 实图考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 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 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 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 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 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品种:a品种b产地c采收、加工d包装、贮藏e运输3中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寻找和扩大药源⏹以亲缘关系为线索⏹以有效成分为线索⏹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扩大药用部位⏹老药新用⏹人工栽培、养殖:⏹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组织培养、生物工程:5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第二章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依自然属性,分16纲60类其他本草学著作⏹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一般采收原则a)根及根茎类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初春发芽前。

b)叶类及全草类-植物生长旺盛时。

c)皮类-春夏之交。

d)花类-花开放时;花蕾入药的以花蕾期。

e)果实种子类-成熟时。

f)藻、菌、孢子类;动物类-按各自情况才收。

2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和综合实验水平设计说明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和判断3.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药的特征和成分–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介绍常用的鉴定方法,如显微镜鉴定、色谱法、光谱法等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等–演示使用常用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鉴定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操作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以上为中药鉴定学课件的框架,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扩充和设计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仪(MS)等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示范实验操作流程–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复习和进一步学习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鉴定设备–各种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中药鉴定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设计说明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3.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流程4.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药鉴定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强调对中药的综合分析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示范使用鉴定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流程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以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和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了实验操作和鉴定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吗?他们是否充分理解了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吗?他们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有何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是中药鉴定学课件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判断能力。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必修课,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

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品质评价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进行药材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标准化及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寻找和发现中药材新资源的途径及方法。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1.2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2学时)教学内容:2.1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2.2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中药鉴定的主要成就。

2.理解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和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2学时)教学内容:3.1 中药的产地3.2 中药的采收3.3 中药的加工3.4 中药的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及道地药材,中药的采收原则。

2.理解中药采收与质量的关系及一般原则。

3.了解中药的加工,贮藏中的变质现象、贮藏方法和防治。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四章中药的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4.2 中药鉴定的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以及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学总论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总论第一章
迷果芹,金钱草(过路黄)错采成风寒草(聚花过路黄)
等。古代医药不分家,他们既是治病的医生,又是采药的邀功。如今医药分家,种药者多为农民,未
经过专业培训,且现今一些采购、经营人员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对外形相似的品种鉴别知识不足。 白花蛇舌草基本上用的是纤花儿草和伞房花儿草;将秤杆草误作为牛膝;将一枝黄花误作柴胡;波叶大黄 误作大黄等。还有当归((误用欧当归))、龙胆((误用小蘖科植物桃儿七))、玉竹((误用钩吻)
动物 矿物
几个概念:
草药: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本草记录的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釆 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中药饮片:将药材经过净制、切制和炮制成一定 规格的直接供配方、制剂使用的加工后的药材,又 称“咀片”。
虎掌和南星《纲目》上为一物,根 据调查: 虎掌为半夏属掌叶半夏,含多 量生物碱,为治疗宫颈癌的南星品种;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天南星、东北天 南星、异叶天南星。
现已把它们列为不同品种中药。
地方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物产类中大多 收录有当地药材产销的 实际记录。
如历代本草 著作中没有罗汉果的记载 , 但后来有人在清代的《永宁州志》和《临桂 县志》两书中发现有罗汉果的形态、性味、 效用等内容的简明记载。1977年版《中国药 典》开始收载。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 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研究内容
它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 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 技术方法,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 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 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

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

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别、鉴定的学科。

中药作为我国悠久历史的传统医药文化,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形态相似,因此对中药的鉴别和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鉴别的重要性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特征、性状、组织结构、性质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确定其真伪、质量、来源等属性的过程。

中药鉴别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因此对中药鉴别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中药鉴别的方法1.形态学鉴别: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解剖学鉴别:通过显微镜下对中药的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等进行观察鉴别。

3.理化鉴别:包括对中药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如水分、灰分、挥发性成分等。

4.成分鉴别: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鉴别。

三、中药鉴定学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供应链:在中药材市场上,中药鉴定学可以帮助监管部门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维护中药材市场秩序。

2.临床应用:中药鉴定学对中药疗效的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中药,提高中药治疗效果。

3.科研领域: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可以推动中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四、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

未来中药鉴定学将更加依赖现代化科技手段,如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提高中药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语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保障中药的质量、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鉴定学能够不断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中药鉴定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
共 21 卷,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 图,绝大多数图为实地写生绘制,成 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原书已失 传,但其药图 930 余幅及文字说明仍 存于《证类本草》之中。重视药材的 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 书之一 共 31 卷,载药 1746 种,新增药 500 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现今研究宋代以前草本发展最完 备的重要参考书 共 52 卷,载药 1892 种,新增药 374 种。附药图 1109 幅,附方 11096 条。 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集明代以前 本草学说之大成。17 世纪初传到国 外,被译成多国文字 共 10 卷,载药 921 种,其中《本草 纲目》未记载的药物有 716 种。新增 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 材 2294 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 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 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载植物 1714 种,共 38 卷,本书为植 物学名著,其中有很多要用植物,根 据著者平生经验,辨别形色气味,摹 绘成图,附以考证,以求名实相符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②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 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 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58 贯众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20 白头翁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白附子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黄连、甘草、川贝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4.查考地方史志

乌金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乌金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

乌金衣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1. 乌金衣简介哎,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乌金衣。

这可不是普通的衣服,听起来像是个时尚品牌的名字,但它其实是一味中药呢!乌金衣,顾名思义,有点黑黑的,颜色就像那深沉的墨汁,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它的学名可叫做“乌金衣草”,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草,里面可藏着大大的秘密哦!1.1 乌金衣的来源乌金衣主要生长在南方的湿润地区,尤其是喜欢在一些阴凉的地方扎根,像个喜欢隐居的文人。

它的叶子比较宽大,颜色深绿,摸上去还真有点滑滑的,简直像是在抚摸一块软软的丝绸。

当地人常常把它拿来做草药,传统中医可喜欢了,认为它有很好的疗效。

1.2 乌金衣的功效说到功效,这可真是一箩筐的好处。

首先,乌金衣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能够清热解毒。

夏天一到,很多人容易上火,嘴巴溃疡,这时候喝点乌金衣泡的水,简直就是给自己送去了一阵清凉的微风。

而且,它还可以帮助消化,缓解肠胃不适,吃得太饱的时候,来一杯乌金衣茶,那感觉,绝对是“痛快淋漓”!当然啦,有些人也用它来改善皮肤问题,像是湿疹、皮肤过敏,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2. 乌金衣的鉴定方法好了,既然说到这么多好处,怎么才能知道咱们手上的乌金衣到底是不是正宗的呢?这就要讲到中药鉴定学了。

中药鉴定可是一门大学问,咱们得先从外观下手。

2.1 外观鉴定首先,看看它的叶子,真伪就见分晓。

正宗的乌金衣叶子光滑、宽大,叶尖略微向上翘,整个叶子就像是一个小扇子,灵动又俏皮。

而且,叶子的颜色应该是深绿的,带点光泽。

如果你看到的乌金衣色泽暗淡,摸上去粗糙,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假的哦!还有,它的根茎部分要是有点黑黑的,像是浑浊的墨水,那就更好了,正宗的标志呢!2.2 嗅觉鉴定除了外观,嗅觉也很重要!乌金衣一闻就有种淡淡的草香味,那味道就像是清晨的露水和泥土的气息,清新得让人心旷神怡。

如果闻到的是刺鼻的味道,那可就要留个心眼了,可能是劣质的产品。

3. 乌金衣的使用方法说完了怎么鉴定,咱们来聊聊怎么用它。

中药鉴定学(自学考试用)

中药鉴定学(自学考试用)

中药鉴定学(自学考试用)中药鉴定学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本草著作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Δ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1.栽培条件2.采收加工―绵茵陈‖春季苗高6-10cm采收,―茵陈蒿‖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

金银花以蒸晒法加工绿原酸含量高。

3.产地 4.贮藏时间5.运输6.非药用部位超标7.人为掺假8.个别药材经提取后再流入市场Δ 道地药材:指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生长条件和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显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的药材。

我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

一、重要本草著作本草著作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1. 《神农本草经》汉代(东汉末年)①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②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③对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真伪鉴别有些概括。

④总结了汉以前的医药经验2.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梁代)①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公元502-536年)②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等7类③记载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内容3. 《新修本草》李绩、苏敬唐代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公元659年②全书54卷,收载药物850种,新增114种。

③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药学成就,开创图文对照的先例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宋代,金元时期①全书31卷,载药1746种,新增500余种。

《证类本草》②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创方药并收,有学术和文献价值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5.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①全书52卷,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9余幅,附方1596年11096余首、新增药物374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全草类中药
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包括: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根全草(细辛)。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实。

如: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

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分草质茎。

如:石斛
2.草质茎的构造:
3.麻黄类茎横切面:
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
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
外韧型维管束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

第十五章树脂类中药
1.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
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
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分。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1)单树脂类: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通常又可分为: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

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
1、茎节膨大。

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

2、根或根茎:断面黄棕或红棕色。

3、异常构造:星点、云锦花纹。

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

5、蒽醌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

6、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

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

玄参科中药共性:
1、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

2、横切面薄壁细胞含有棕色核状物。

3、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加工变黑。

4、地黄、玄参、胡黄连。

伞形科根及根茎类中药共性:
1、根类圆柱形,根茎不规则形具环节,断面有棕色、棕黄色油点和特异香气。

2、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大,射线宽,外方裂隙;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纤维较少。

含淀粉粒,少见结晶(川芎含圆簇状结晶)。

3、分泌组织有油室、油管、分泌道,存于根皮层、韧皮部;根茎皮层、韧皮部、髓或射线。

4、主含挥发油、香豆素、内酯类。

有当归、白芷、防风、
柴胡、北沙参、藁本、羌活等。

龙胆科根及根茎类中药特征:
1、极苦,小针晶,含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2、龙胆: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

外皮层细胞纺锤形,分隔成数个扁方形小细胞;内皮层细胞具纤维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

3、坚龙胆:内皮层细胞具粗密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

4、龙胆。

秦艽。

五加科根茎类中药共性:
1、根圆柱形,芦头,芦碗,皮部树脂道点。

2、韧皮部有树脂道,导管稀疏,网、梯纹,草酸钙簇晶,淀粉粒。

3、人参皂苷类,糖类,挥发油,人参、西洋参、三七(田七氨酸)。

桔梗科中药共性:
1、根有芦头,圆柱形,坚实或松泡,表面波纹皮孔,断面平坦,皮木部分明或否(沙参属异常构造)
2、术语:芦头、狮子盘头、松泡。

3、典型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乳汁管,菊糖,网纹或梯纹导管(党参淀粉粒,木栓石细胞)
4、皂苷三萜类、生物碱。

党参、桔梗、南沙参。

毛茛科乌头类共性:
1、块根圆锥形,形如乌鸦头,侧根瘤状,断面粉性。

母根——主根,子根——侧根。

2、组织:次生构造不发达类型,后生表皮;皮层有石细胞、内皮层;无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宽,导管单列或“V”形,形成层多角形;薄壁组织富含淀粉粒。

3、含剧毒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附子、草乌。

毛茛科黄连属共性:
1、根茎结节状;过桥;鳞叶、须根;断面红黄,极苦。

2、组织:木栓层;皮层石细胞;中柱鞘纤维;维管束环列;髓有或无石细胞。

3、粉末:鲜黄色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和木纤维;鳞叶表皮细胞;淀粉粒。

4、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

味连、雅连、云连。

毛茛科芍药属共性:
1、根圆柱形,角质或粉质,具香气。

2、正常次生构造发达类型。

3、粉末:淀粉粒(白芍糊化),草酸钙簇晶一个细胞2到多个或含晶细胞纵向排列成行。

牡丹皮中淀粉粒(未糊化)、草酸钙簇晶同白芍,淡红色木栓细胞。

4、含芍药苷、苯甲酸、鞣质等。

白芍、赤芍。

唇形科根类中药:
1、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

2、薄壁组织发达。

结晶少见。

3、没有其他共性。

唇形科叶类药材共性:
1、药材:方茎,有四棱,对生枝叶,被毛,聚散花絮,唇形花,小坚果,多有香气。

2、显微:切面方形,四周厚角组织,内皮层,维管束四角发达,髓。

腺鳞、小腺毛、非腺毛、直轴式气孔。

3、成分:挥发油、另有生物碱(益母草)、黄酮类。

4、代表药材:广藿香、薄荷、荆芥等。

菊科共性:
根及根茎类:1、根圆柱形,根茎结节状圆柱形。

2、断面有油点,香气浓,特异。

3、术语:起霜、朱砂点、油头。

4、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

5、木栓层夹有石细胞环带(苍术、白术)。

6、粉末:油室、分泌道、菊糖(苍术、白术混小针晶)。

花类:头状花絮,舌状花,管状花。

菊花、款冬花。

全草类:茎圆柱形,有纵棱线,叶互生,蒿属常被毛,叶分裂。

头状花絮,总苞,瘦果,有香气。

T形毛,无柄腺毛,不定式气孔。

含挥发油、蒿属香豆精、黄酮类、倍半萜内酯
类(青蒿素)。

园参与林下山参的区别:
三种麻黄的性状比较:
三种麻黄的组织区别:
三种麻黄共性:
1.均具结与节间;
2.表面具纵棱线;
3.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
4.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5.断面髓部红棕色;
6.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