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1

合集下载

马原简答题资料

马原简答题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材料分析.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15分)【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 1 、 2 、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5分)(2)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0分)材料1.荷兰曾以“围海造田”而闻名于世。

经过800多年的努力,荷兰国土的1/5是“造”出来的。

荷兰人用珍贵的土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如今,荷兰人因造地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被抽干水,形成了陆地,使该地区和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过去35年中地下水位下降了0.07m;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部分河流入海口出现泥沙淤积现象,因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疏导;在人造土地上过量施用化肥,污染了田野和含水层,使许多植物锐减,有的甚至已经绝种;本来多雨的荷兰,近年来屡屡出现干旱,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有关专家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做法进行纠正。

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求把大约24万公顷良田“毁掉”.使之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湖泊。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

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

(2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原简答题一

马原简答题一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7.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0.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1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5.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运动和相对性的关系。

1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8.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9.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20.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2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3.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5.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2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8.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9.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30.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1.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3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3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4.简述唯物论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3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37.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38.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三、简答题:1、简述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

2、谈谈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5、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6、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简答题:1、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调节经济活动。

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就是通过市场把各种资源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安排,结果是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领域中。

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市场去影响]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以市场为载体,必然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要通过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并且最终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实践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且实践检验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因而实践检验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5、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原简答题 (1)

马原简答题 (1)

1.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义: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③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内在所引起的;否定是的环节和的环节,是包含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1)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4)这一原理是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的哲学基础。

5.如何理解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要)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原简答题题(含答案)《1》

马原简答题题(含答案)《1》

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意义。

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内涵:第一,思维、精神和自然界、现实世界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第二,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三,怎样达到、怎样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意义。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2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分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2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分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分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1分四是企业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1分4.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分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2分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2分四、辨析题下列3小题,每题必作.每小题6分,共18分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分因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实践,社会生活各项内容也归根结底在于实践.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也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为:(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0.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 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 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 试述辩证否认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认观是:〔1〕辩证的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认。

马原概论简答题

马原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1.认识事物的度有何意义?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定义:度是保持事物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意义: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①量变。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

②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2.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试根据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客观真理的实现一个动态过程。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①绝对真理: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B.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

②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A.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第一章1.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要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使一定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从而能够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否符合。

被实践证实了的正确理论和逻辑证明,对于新的认识活动以及探索论证真理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取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2.根据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和理论创新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确定性和绝对性;实践检验真理又受到一定的具体条件的制约,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创新的理论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良性互动过程。

3,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克思基本原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认识和改造社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实在的基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以及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包括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

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并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

5. 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具有什么指导意义?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引着人们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矛盾。

马克思基本原理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鼓励人们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来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基本原理还倡导了社会公正、平等和人类解放的理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思想支持。

人的解放马原简答题

人的解放马原简答题

人的解放马原简答题
(实用版)
目录
1.马原对人的解放的定义
2.马原认为人的解放的过程
3.马原的人的解放理论的现实意义
正文
马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其著作《人的解放》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于人的解放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马原认为,人的解放,是指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马原认为,人的解放的过程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他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质生活的解放,也就是人类通过生产力的提高,从物质生活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政治生活的解放,也就是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改革,从政治权力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第三个阶段是精神生活的解放,也就是人类通过思想文化的革新,从精神思想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马原的人的解放理论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的解放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人的解放。

其次,他的理论也为我们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他告诉我们,人的解放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物质生活的解放,而忽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解放。

最后,他的理论也提醒我们,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人的解放。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有两个方面,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

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

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个来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

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什么?(10分)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贪污腐败等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这一种情况.它们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其根源并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腐败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容的,它像一个毒瘤会葬送党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反封建迷信、反腐败斗争.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我国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也同精神文明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有关.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教材主要是讲了这一方面.
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20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0分)
1、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

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4、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6改革与革命的区别与联系?(10分)
改革和革命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他们的联系在于,他们都是通过某种手段和措施来改变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区别来说,他们的定义、手段、作用、效果不同.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根本的变革,过程相对平和;而革命则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用这种暴力行动来从根本推翻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建立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过程比较动荡.
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0分)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的创造者。

整个社会所需的衣食、生产用品都是由人民群众所提供的。

第二,人民群众也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

在浩浩汤汤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源源不绝的创新思维为社会提供了用之不绝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中的中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人类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每一次变革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斗争。

正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人民群众才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人民群众也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8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0分)
(1)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的变革.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
9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10分)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观点。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

5.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