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
柏林:狐狸和刺猬
柏林:狐狸和刺猬波普尔和哈耶克,在思想史的地图上,他们两人算是邻居。
今天聊聊赛亚柏林,他也是同时代的一位英国思想家。
伯林做过一个有名的比喻。
他借用希腊诗人阿基洛科斯的一句话,“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说思想家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有人兴趣广泛、研究很多问题,属于狐狸型,还有人专注研究一个大问题,提出一个思想体系,就是刺猬类型。
那么伯林自己呢?他说自己就是一只典型的狐狸。
但果真如此吗?伯林的研究确实涉及思想领域的许多主题,但其实他也“关心一件大事”,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这个问题意识的形成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若亦书伯林的人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具有三重身份:他是一个俄国人,又是一个犹太人,还是一个英国人。
先来看第一个身份,俄国人伯林。
伯林1909年出生在里加,这个城市今天是北欧国家拉脱维亚的首都,当年还属于俄罗斯。
伯林6岁时,全家人搬到了彼得格勒,也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
伯林在俄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直到11岁。
在这11年中,他经历了俄国最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17年,就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那一年,伯林还不到8岁,他亲眼看到了一名沙皇政府的警察被暴民私刑处死,这个惨烈的场景,成了他对暴力和恐怖的最初记忆,让他终身难忘。
若亦书伯林对俄罗斯思想家有特殊的感情,从小读这些人的书。
1918到1919年之间,社会上的政治气氛已经非常紧张,伯林一家人在彼得格勒,几乎不跟外人来往。
小小的伯林躲在房间里,全心全意就是读书,读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这些俄国大文豪的作品。
你可能也知道,那一代俄国作家最关注的主题就是人间的苦难和不公、社会的陈规陋习、人在社会中受到的禁锢等等。
伯林在这些书中,感受到强烈的道德关怀,这些作品都在努力探寻拯救人类苦难、摆脱人类困境的根本方法。
这给年幼的伯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若亦书伯林后来说,俄罗斯思想家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相信对于人类的困境,存在一个确定的答案,存在一种真理,只要找到了真理,去推动激烈的社会变革,就可以终结人间的苦难。
11-1刺猬理念
刺猬理念2012-05-15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
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
说明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而这足以使它能从狡猾的狐狸威胁中逃生。
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但是在实际中屡战屡胜的却是刺猬。
衣赛亚·伯林便是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启发,他认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
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
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成简单的 “刺猬理念”。
刺猬决不是傻瓜;它们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能够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隐藏的模式。
刺猬注重本质,而忽略其它。
吉姆·柯林斯根据刺猬理念提出了三环理念——他发现每个实现跨越的公司的努力寻找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是由随意的简单观念堆砌,而是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其实,将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三环理念应用于个人自我的追求,如人生目标和职业选择同样具有意义。
以三环理念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举例。
当你选择一个职业时,你是否考虑过这三环:1、我要从事的职业是否是我最具天赋的?我可以在这个职业上取得卓越的成绩,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有时候,你能做到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现在从事的。
所以你要注意你对自己的洞察力。
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或上帝赐予的天赋—核心竞争力充满热情生存—持续天赋,并且运用天赋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我觉得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你不仅要有穿透性的洞察力,还要能通过自己的卓越职业中获取利润来支持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和职业的未来提升。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实现跨越的公司,对引发它们的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
这里的问题不是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热情洋溢。
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完全乐意去干,享受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
现代文阅读I-刺猬理念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刺猬理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理念。
英国学者伊赛亚·柏林引用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将学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并以这一结构来解决问题(刺猬);而另一类则会动用广泛而多样的经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狐狸),却没有一个框架或统一的观点。
虽然没有优劣,但在古希腊寓言中,二者高下立见:狐狸很聪明,会很多技能,也善于观察、筹划,能够设计很多复杂的策略向刺猬发动进攻,并且行动迅速,看起来肯定是赢家;刺猬看似笨拙,行动迟缓,但它有拿手的一招——一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立起来,让敌人无从下口。
所以,每一次攻防,都是刺猬取胜。
基于类似的寓言,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一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跨越式发展的公司,都坚持了简单而深刻的所谓“刺猬理念”。
具体来说,它们将战略建立在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之上:你对什么充满热情?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柯林斯认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将这三个方面的理解转化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工作,长期坚持,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虽然柯林斯在这里说的是公司,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首先,很显然,哪怕你不能在某些方面做到世界最优,就算做到超过大多数同行,你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绩效,这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其次,你所擅长的能力应该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创造出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
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创造价值,仅凭爱好和热情,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也可能是最根本或最为重要的是,你对什么东西充满热情?如果你对那些东西充满热情,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废寝忘食”的“心流”体验,也更容易发展出超出同行的专业能力。
(摘自《新浪财经》,有删改)材料二: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想要在某方面成为最优秀的,然而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有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
“狐狸”的“刺猬”雄心——读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学史乃至思想史上聚讼纷纭的一桩公 趣的 是,作 为 “狐 狸” 式 思 想 史 家
的伯林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却 展 现 出 了 某
种 “刺猬” 的特质:“因此,我要尽
我所能 解 释 什 么 是 我 谓 之 的 浪 漫 主
义运动的根本含义。”[2]26
在 《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概念》
一文中,韦勒克断言: “我们可以继
“狐狸” 的 “刺猬” 雄心
———读以赛亚·伯林 《浪漫主义的根源》
□ 邹居东 金 浪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著,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
一
案。这一运 动 所 涵 盖 和 被 误 认 的 领
域如此之 广,以 至 于 德 国 著 名 公 法
学
术
浪漫主 义,早 已 是 人 们 耳 熟 能 学家卡尔·施米特也乐于对浪漫主义
学、宗教 和 民 族 国 家,从 德 国 扩 散 略地带过 30年战争、路德主义和民
至全欧,终于形成冲决整个欧洲的 族自卑情结之后,伯林抛出其第一
浩荡运动。
个颇具挑 战 性 的 论 点:哈 曼 及 其 极
在德国究竟是不是浪漫主义运 力倡导的虔敬运动真正开启了浪漫
动的 中 心 或 者 策 源 地 这 一 问 题 上, 主义运动。在伯林笔下,复杂缠绕
漫主义乃 法 国 出 品,自 己 的 努 力 岂
作为 1966年为英国广播公司所 不前功尽 弃?为 了 找 寻 浪 漫 主 义 的
做系列讲座的演讲稿, 《根源》 为伯 真正父执,伯 林 不 仅 提 炼 出 西 方 启
林省去学术论文的烦琐引证从而直 蒙思想的哲学根基,即目的论与一
切主题提供了方便。在对五花八门 元论,而且还将目光迅速锁定在了
刺猬的简单哲学
刺猬的简单哲学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知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
狐狸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
而刺猬则毫不起眼,遗传基因上就像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
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整天到处走动,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过着简单的生活。
一天,狐狸在小路得岔口不动声色地等待着。
刺猬只想着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转到狐狸所在的小道上。
“啊,我抓住你啦!”狐狸暗自想着。
它向前扑去,跳过路面,如闪电般迅速。
小刺猬意识到了危险,抬起头,心里说:“我们真是冤家路窄,又碰上了,它就不能吸取教训吗?”它立刻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
狐狸正向它的猎物扑过去,看见了刺猬的防御工事,只好停止了进攻。
撤回森林后,狐狸开始策划新一轮的进攻。
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这样,总是以某种形式发生,却以同一种形式结束。
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而屡战屡胜的总是刺猬。
管理学家以赛亚.伯林从这则古希腊的寓言中得到启发,把人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狐狸和刺猬。
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
伯林认为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
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
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成简单的刺猬理念。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文.布莱斯勒指出了刺猬的威力:“你想知道是什么把那些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其他那些和他们同样聪明的人区别开来吗?是刺猬。
”弗洛伊德之于潜意识,达尔文之于自然选择,马克思之于阶级斗争,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亚当.斯密之于劳动分工。
他们都是刺猬,他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了。
狐狸和刺猬
狐狸和刺猬亲爱的女儿,你好:今天我们讲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老爸没有把握能讲明白的一个话题。
当然,肯定不是讲童话故事。
这是当代思想史学家以赛亚·柏林的一篇学说,用一对非常具象的动物做比喻,把深奥晦涩的理论说得浅显易懂。
简直是牛人中的战斗机。
理论的核心简单描述就是:狐狸知道很多事,刺猬则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代表多元论,刺猬代表一元论。
狐狸型人格和刺猬型人格都可以取得成就,但思维方法和实现途径截然不同。
两种人格无所谓优劣,但我们一定要接受这种天然的不同。
在两种人格间摇摆的人精神最痛苦。
先说什么是刺猬型人格。
刺猬,我们都知道,它对付外界就一招,把身体团起来,把刺竖起来,管你是谁,管你用什么招对付我,我就这么干。
刺猬型人格代表的是追求确定目标的那一类人。
比如屠呦呦,毕生只做一件事:找到抗疟疾的有效药。
凡是和这件事有关的,她付出全部的精力甚至健康;凡是和这件事无关的,她表现出惊人的呆滞和淡然。
如果没有刺猬型人格的特质,在这个躁动的社会环境下,屠呦呦根本无法坚持几十年默默无闻的工作。
也许早就为了职称、地位和单位同事展开撕逼大战了。
诺贝尔医学奖永远落不到她的头上。
这是刺猬型人格的特质,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目标终生只做一件事。
这种人格的人往往能够成就大事,获得大成就。
但这种人格也要承受另一面。
在获得认可之前,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甚至终生都等不到被认可的那一时刻。
狐狸型人格则呈现另外一种特质。
这类人不追求一个具体的目标,他们更加实用主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甚至前后矛盾。
核心原则只有一个,当前对我最有利。
狐狸型人格的典型代表是政治家,也可以叫做政客。
最能代表他们思想的话语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果举一个狐狸型人格的名人,我觉得郭沫若算一个。
郭老在文坛上的成就的确很高。
但可惜他是狐狸型人格。
于是便有了晚年热衷于各类头衔,对毛主席作品的肉麻品评,眼睁睁看着儿子被红卫兵批斗至死却不敢做声。
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
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2012年09月16日16:43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犹太观念史家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1909-1997年)近些年来在中国思想界与读书圈中,可谓名声卓着。
伯林的重要着作,除《马克思传》之外,已基本引进国内。
作为一个俄裔思想家,伯林的诸多论述,其论题都与俄国相关。
尤有代表性的文集,是《俄国思想家》。
该书最为经典性的篇章《刺猬与狐狸》,就是通过对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观念差异的论述,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及其对待世界的态度。
伯林讲,思想家分刺猬与狐狸两种:刺猬之道,一以贯之(一元主义);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多元主义)。
这就是伯林着名的刺猬与狐狸论。
这不是说伯林没有偏爱。
他有偏爱。
伯林爱的是狐狸。
所以,伯林常讲的,不是“刺猬型”的卢梭、黑格尔、谢林、马克思,而是冷门的“狐狸”们,如维科、赫尔德、赫尔岑等等。
在他看来,这些在当代世界早已被遗弃的思想家,才是多元自由主义、消极自由的最好实践者,是对抗按照一元主义方案设计的极权社会的最好良药。
伯林擅谈,关于两种自由的讨论,基本上隐藏在两个话题之中,其一为犹太人的身份与国家问题;另一个就是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冲突与国家问题。
终其一生,念兹在兹。
我想,这两者,都和伯林的身份有一定关系。
俄国是伯林的故国,怎么理解故国兴亡?如何看待“老大哥”的兴衰?这是观念史家伯林最关切的,也是我们关切的。
伯林1909年出生于当日俄国的里加,后移居彼得堡,1920年举家移居英国。
对于彼得堡这座城市,伯林再熟悉不过了。
这座城市,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上四度更名,第一个叫圣·彼得堡,此名译自德语(SanktPeterburg),为彼得大帝钦定;1914年一战爆发,俄罗斯与德国鏖战东线,为了避嫌,彼得堡遂改成俄国名,成了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彼得格勒又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崩塌,列宁格勒又改为彼得堡。
中考议论文阅读《像狐狸一样学习》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像狐狸一样学习当今时代,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我们正在经历从“考试式学习”向“破案式学习”的过渡。
过去的学习,知识的门类是固定的,问题也是清晰的。
不管是一个数学方程的解法,还是相对论到底在讲什么,所有问题都很明确,而且这些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经典著作里,你只要去学就可以了。
所以,你的求知方式应该是勤奋、专精、系统化地学习,而学习效果由各种各样的考试来衡量。
这种学习模式被称为“考试式学习”。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有一个著名的“刺猬与狐狸论”:刺猬之道,一以贯之(一元主义);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多元主义)。
传统社会显然更需要刺猬式的专家,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好比你是一名数码工程师,业余爱好是下围棋。
可围棋下得再好,对你的职场竞争力有什么帮助呢?搞不好,还落得个玩物丧志的骂名。
但是今天,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
原因很简单:第一,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消化,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知识;第二,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知识本身在频繁更新,今天还是共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
越来越多的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
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确切的答案越来越少。
因此,“考试式学习”就难以为继。
那怎么办?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办法:你要当一只知道很多事的狐狸,而且一知半解就好。
除了专长,你要尽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识的皮毛,不用系统,不用深入。
这也许是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
庞德斯通洞察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知识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变了。
过去的知识是固化的,学习者跟知识的关系,像人和财富的关系,是占有关系,占有得越多越富有。
但是现在,知识多到你根本占有不过来。
打个比方,过去水很少,而自己这个容器很大,往自己这个容器里装水,当然是装得越多越好。
而现在,水已经多得像大海,你就别想往自己身体里装水了,学会在水里面游泳就好。
狐狸与刺猬古希腊故事内容
狐狸与刺猬古希腊故事内容
“刺猬与狐狸”是一则希腊寓言,大意是狡猾的狐狸穷尽百计想要对付刺猬,可谓机巧百出,但刺猬只用防御一计,就能做到对狐狸屡战屡胜。
以赛亚•伯林受此启发,在《俄国思想家》一书中,以《刺猬与狐狸》为题撰文,暗喻社会上存在的两种类型的人格。
刺猬型人格,一元主义者,习惯将外界的复杂归纳为普遍、单一、具有统涉作用的原则,并据此行事,其生活、行动呈向心式运动。
狐狸型人格,多元主义者,思想零散、散射,拥有多个可能互无关联的目标,其生活与行动是离心式运动。
当然这样的二分法难免过于简单,但以此为据点,却可提供一种化繁为简的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在很多人的多数时光里,其观念与行为是介于刺猬与狐狸之间的,依凭功利主义原则予以择取。
可还有那么一群简单的刺猬,沉静在自己恒定的价值世界里,在人生的画板上,轨迹清晰的向前运动。
剩下那么一群心有不甘的狐狸,一边对抗一时改变不了的现实,一边被理想生活撕扯着,羡慕刺猬的人生,可又无恒心变成刺猬,在理想国与现实世界的较量中,或者临渊羡鱼,或者退去结网,或者弱化感受力以为外界亦步亦趋。
认清刺猬与狐狸,不过是自我性格的再确认化。
问题在于,于正确之时,克服人性的弱点,做出关键性选择。
【人生哲理】像刺猬那样去战斗
【人生哲理】像刺猬那样去战斗刺猬理念古希腊有一个寓言叫做刺猬和狐狸:狐狸知道很多事情,而刺猬只知道一件事。
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能设计出无数复杂的策略来秘密攻击刺猬。
狐狸在岔路口静静地等着。
刺猬只想着自己的事,转向狐狸所在的小路。
狐狸像闪电一样向刺猬冲去。
刺猬意识到了危险,立即缩成一团,尖刺指向各个方向。
面对刺猬的举动,狐狸的各种策略都失败了,不得不停止攻击。
森林里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可屡战屡胜的总是刺猬。
根据这个寓言,英国思想家以赛亚·柏林将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狐狸和刺猬。
狐狸同时追求许多目标,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从不将思想集中到一个普遍的理论或统一的观点中;Hedgehog将复杂的世界简化为一个单一的有组织的观点、一个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想法,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
无论世界有多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困境浓缩成一个简单的刺猬概念。
商业社会的刺猬沃尔格林,一家不知名的连锁便利药店,拥有刺猬的特质:简化目标,勇敢前进。
沃尔格林启动了一个系统项目,把所有不方便的店址都换到更加方便的地方。
他们认为,最佳地点是顾客能够很容易从多个方向进出的拐角。
为了能够开发一个条件良好的拐角,即使那附近已经有一个经营稳定的自己的门店,沃尔格林公司也会关闭那个门店,而在新拐角建立一个新门店。
沃尔格林是顾客第一次开车进商店买药。
他们发现顾客喜欢这种方式,所以他们建立了数百家这样的药店,并将它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
原则是不允许顾客穿过几个街区到达沃尔格林药店。
紧密聚集的药店促进了当地的规模经济,继而为进一步集中提供了资金,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更多的顾客又使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他们又建立了更多的便利药店。
药店连接药店,街区连接街区,城市连接城市,沃尔格林就这样变成了一只具有惊人的简单理念的刺猬。
沃尔格林的决策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刺猬本性,努力为公司建立我们所说的“刺猬概念”。
以赛亚·伯林的人格分类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人格分类理论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伯林将人格分为两种类型:狐狸和刺猬。
狐狸代表的是一种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性格。
狐狸型人格善于适应环境,善于变化,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他们善于观察和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欲望,并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刺猬则代表一种坚定、执着的性格。
刺猬型人格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信念,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轻易被外界干扰或动摇。
他们往往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能够承受挫折和困难,并保持对目标的坚定追求。
伯林认为,这两种人格类型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的。
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狐狸和刺猬的特质,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应对,同时也能够保持对目标的坚定追求。
此外,伯林还强调了人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归类为某一种人格类型。
总之,以赛亚·伯林的人格分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识人性的新视角。
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差异和多样性。
刺猬的正义读书笔记
刺猬的正义读书笔记《刺猬的正义》读书笔记《刺猬的正义》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作者以赛亚·伯林在书中通过“刺猬”和“狐狸”这两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家及其对世界的理解。
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似乎更倾向于赞美“狐狸”的多元视角和灵活应对,却往往忽视了“刺猬”对于一以贯之的真理的追求。
德沃金,这位执拗的“刺猬”,在《刺猬的正义》中系统地论证了他一生所追求的理念——“价值统一性”。
他从宏大的视野出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中涵盖了尊严、自尊、民主、正义、政治义务、道德、自由和平等等众多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德沃金对伦理和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而道德则更多地依赖于社会风俗和习惯。
但在这两者之间,德沃金鲜明地提出了伦理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性这一关系原理。
这一原理具有巨大的启迪性,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伦理还是道德,都应当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基础。
对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的行为,德沃金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像“狐狸”一样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还是应该像“刺猬”一样坚守一以贯之的真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德沃金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了整个价值体系,还从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每一个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思想。
同时,我也被书中对于伦理和道德关系的讨论所吸引。
在现代社会中,伦理和道德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在德沃金的眼中,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对于伦理和道德关系的重新审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人类行为和社会规范。
总之,《刺猬的正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行为,还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到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古希腊狐狸和刺猬的故事
古希腊狐狸和刺猬的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古希腊狐狸和刺猬的故事:1. 有一天呀,小狐狸在森林里闲逛,就碰到了刺猬。
小狐狸那机灵劲儿,眼珠子一转就开始琢磨着怎么逗刺猬玩。
“嘿,刺猬老兄,你怎么总是缩成一团啊,多没意思呀!”小狐狸笑嘻嘻地说。
刺猬可不乐意了,反驳道:“哼,我这样安全得很!你这狡猾的狐狸懂什么!”这就像是我们遇到不一样的观点,难道不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吗?2. 古希腊的那只狐狸呀,特别爱显摆自己的聪明。
有次它看到刺猬在吃果子,就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说:“哎呀呀,刺猬呀,你就知道吃这些普通的果子,我可是能找到好多美味的食物呢!”刺猬瞥了它一眼,说:“哼,那又怎样,我吃这些就很满足了。
”这狐狸不就像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可别人也有自己的幸福呀,不是吗?3. 记得有一次,狐狸想捉弄刺猬,它对刺猬说:“我们来比赛跑步吧,哈哈。
”刺猬哪里跑得过狐狸呀,但它还是勇敢地说:“比就比!”结果当然是刺猬输了,可它一点也不气馁。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面对挑战,即便输了也不能丢掉勇气呀!4. 有一回呀,刺猬在睡觉,狐狸悄悄地靠近它,想要吓它一跳。
可刺猬警觉性很高,一下子就醒了,对着狐狸喊:“你干什么呀!”狐狸笑嘻嘻地说:“嘻嘻,开个玩笑嘛。
”你说这狐狸咋这么调皮呢,是不是像那些爱捣蛋的小伙伴?5. 古希腊的那片森林里,狐狸和刺猬经常会见面。
有次狐狸看到刺猬的刺有点乱,就打趣道:“哟,你这刺像个乱草堆一样。
”刺猬生气地说:“要你管!”它们的互动总是这么有趣,难道不像我们和朋友之间的打打闹闹吗?6. 有一天,狐狸饿极了,看到刺猬就动起了歪脑筋。
它假惺惺地对刺猬说:“刺猬呀,我们一起去找食物吧。
”刺猬可不笨,直接说:“我才不相信你呢,你准没安好心。
”狐狸的那点小心思一下子就被看穿了。
这狐狸就像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以为别人不知道呢,是吧?我的观点就是,狐狸固然狡猾,但刺猬也有它的智慧,每个角色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呀!。
作为“狐狸”的“刺猬”阅读答案
作为“狐狸”的“刺猬”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作为“狐狸”的“刺猬”阅读答案作为“狐狸”的“刺猬”陈少明以赛尔·伯林曾把托尔斯泰描述为一只自认为是刺猬的狐狸,但我觉得,他自己却更像一只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
狐狸型领导风格
狐狸型领导风格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他们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袭击的时间。
刺猬则毫不起眼,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瞎转到狐狸所在的小道上,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让狐狸无处下口。
狐狸要比刺猬聪明很多,而且使用各种方法发起进攻,但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小品文《刺猬与狐狸》中,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这个比喻就来自这个古希腊语言。
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成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他们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一条基本原则或是一个基本理念,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应对方法。
用狐狸和刺猬来比喻企业家,喜欢多元化的企业家属于狐狸型,喜欢专业化的企业家属于刺猬型,他们的做事策略和风格都相差很远。
狐狸型的企业家喜欢多元化,而且偏机会导向。
他们大都天性爱冒险,发现眼前有机会不去抓住,心里就如同猫抓一般的难受。
他们的口头禅是:“遍地都是黄金,为什么你们就不去捡呢?”他们对自己非常自信,认为各行各业都差不多,“做企业都差不多,不同行业有什么关系?”
不过现实是,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相差甚远,而且每个行业都竞争激烈,能同时在多个行业做到领先的企业凤毛麟角。
如果只是把
企业规模做大不难,但要在每个领域都做到优秀则很难。
再说只是把企业规模做大,摊子铺得更广,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举一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有时候一个人长胖了,看上去比以前好像更魁梧了,但身体素质反而可能下降了,还得了各种慢性病。
在刺猬与狐狸之间
品质生活·风云书签历史上的两种哲学家英国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在分析俄国思想家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他引用了古希腊一位诗人的话:“狐狸有多知,刺猬有一知。
”以赛亚·伯林引用古希腊这个寓言,是说历史上有两种思想家,一种思想家称为刺猬型,这是创造体系的思想家,刺猬只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有兴趣,他把所有的问题都纳入他所思考的一个中心架构里面,最后他创造出一个很严密的理论体系,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罗尔斯、哈贝马斯,这些都是刺猬型的思想家。
另外一种是狐狸型的思想家,狐狸对什么问题都感兴趣,东张西望,没有一个中心点,没有兴趣要构造一个严密的体系,他的思维是发散型的,他的思想在很多领域都有光彩,虽然彼此之间可能有点矛盾,帕斯卡尔、尼采,包括以赛亚·伯林本人,都是狐狸型的思想家。
思想家中的这两种气质,没有高下之分,但彼此存在着紧张。
以赛亚·伯林在分析托尔斯泰时,说托尔斯泰本人按其本性是只狐狸,但他老是想做刺猬,想创造一个体系,一生追求的是刺猬,但最后毕竟还是一只狐狸。
我虽然不是什么思想家,只是一个思想者,但我发现在自己身上也有一种刺猬与狐狸之间的紧张。
从我个人的气质来说,应该更接近狐狸,对很多问题都感兴趣,过去也安于当狐狸,知识分子、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评论,等等,都涉猎过,也小有成就。
这两三年可能是我读了太多狐狸型的书,像罗尔斯、哈贝马斯他们的著作都是以思维严密、逻辑严谨而见长,我就特别羡慕和敬佩这些刺猬们。
这个时代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你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就必须有一套理,而且将它表述清楚。
虽然我的兴趣是狐狸型的,但是我的思维是以理性见长,通常喜欢把道理说得比较清楚,即使思考当中有矛盾,也希望清清楚楚地将自我的困境表达出来,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用文学的语言、修辞的方式将这些逻辑上应该说清楚的问题跳过,朦胧地处理掉。
在这几位思想家的影响下,我近年来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狐狸式的研究方式,这并不是说我要创造一个体系。
“刺猬和狐狸”说
“刺猬和狐狸”说大约在三千年前,一位希腊诗人写了这样一句诗:“狐狸是个多面手,刺猬只精通一种技术。
”正如大家所知,狐狸天性多疑,它们使用各种策略来获取食物和逃避捕食者。
相比之下,刺猬只拥有单一但非常有效的策略:在紧张的时候,它们卷曲成一团,用带刺的外表把它们从捕食者口中拯救出来。
后来。
许多学者对这个比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是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塞亚·柏林,他在1953年写的文章《刺猬与狐狸》(收录在其著作《俄国思想家》一书中)中把学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刺猬型“学者,一种叫“狐狸型”学者。
刺猬型学者相信,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影响着整个社会。
只要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历史的迷雾就顿时消散。
狐狸型学者则什么都不会全信。
他们经常变化,如果看到的实际情况和原本相信的理论不一样,他们更愿意怀疑是理论错了。
他们不相信一个基本规律能左右整个世界,认为这个世界一定是充满了反例,异常,错误和混乱的。
你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总是会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在当今影响力更大的往往是刺猬型学者。
他们更大胆,更激烈,说话底气更足。
狐狸型学者说话含混,躲躲闪闪,观点听起来前后矛盾。
狐狸型学者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能传播思想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知识筑就的山洞里。
在一个领域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或解决方案,对另一个学科领域的人,可能是闻所未闻的。
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公共知识,却以各种方式隐藏起来。
只有这些知识被全面认识和利用,新的理论才能被创建。
但这不是靠一个科学内部的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就能实现的。
狐狸型学者从一个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脚上占着各种花花草草的种子,把它们传播到各地。
假设土壤和气温适宜,这些种子就可能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即刺猬型学者为专才,狐狸型学者为通才。
社会对两类学者都是需要。
以塞亚·柏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自称是“狐狸”的以赛亚·伯林
自称是“狐狸”的以赛亚·伯林以赛亚·伯林有一句话,是希腊诗人阿基洛科斯讲的,却因为以赛亚·伯林的引用而出名:“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伯林自称为典型的“狐狸”,知道很多小事情。
那伯林到底知道哪些小事情呢?到底他是狐狸还是刺猬?多元价值论以赛亚·伯林1909年出生在俄国,经历了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又阅读了大量当时俄国作家的作品。
当时的俄国思想家都认为这世上存在一个真理,只要找到了这个真理,去推动社会变革,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也可以终结人类的苦难,缔造美好社会。
在俄国,伯林同时又见到了大量的血腥屠杀,似乎追求真理的观念铺就了通往地狱的道路。
这是伯林形成最初思想的源头:这世上究竟是否有终极真理?或者说,有没有最高的价值让我们所有人类去追寻?这种观念被称为一元价值论,一元价值观并不是认为所有人认同同一个价值观,而是大家认为这世上存在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可以凌驾在其他价值观之上的。
远在宗教盛行的时候,人们认为冥冥中有神灵在主宰世界,那当然就会有最高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启蒙主义阶段,理性占据了上风,但是唯理性至上也误入歧途。
这世上有很多我们推崇的价值观,比如,善良、慈悲、正义、勇敢……等等。
他们必然会在某个时刻发生冲突,不同情景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同的人选择不同。
卡尔·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念触发了伯林的想法。
马克思说,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伯林扩展了这个观念:所有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和观念冲突也是不可调和,不可通约的。
利益矛盾和观念冲突不可调和,一元价值论就不可能存在,这是伯林对一元价值论的批驳。
任何一个价值观或者观念占据统治地位,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价值观或者观念造成伤害。
前几天,孟非主持的相亲节目中,男嘉宾提出,希望女方不要唯爱情至上,就是这种价值多元化的朴素体现。
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亲情,还有友谊。
唯爱情之上的结局一定会头破血流,鲁迅笔下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悲伤的案例。
狐狸与刺猬
狐狸与刺猬英国当代思想史家伯林将西方思想家和作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两类。
前者有一套思想体系和大理论框架,结构完整。
后者文笔精美,观察入微,无所不包。
所谓“刺猬型思想家”与“狐狸型思想家”这一妙喻,来自伯林1956年脍炙人口的名篇“刺猬与狐狸”,该文把一句简单的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发挥成关于两种类型的思想家之差异的深刻比喻:一类是追求一元论的思想家,他们力图找出一个唯一性的绝对真理,并将之贯透于万事万物之理,恰如刺猬凡事均以一招应之:竖起它那满身的倒刺;另一类则是承认多元论的思想家,他们体察世间事之复杂微妙、万难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宁可自己思想矛盾,亦不强求圆融一统之理,恰如狐狸遇事之灵活花巧、机智多变。
以此分类观西方思想史,“则但丁属第一类,莎士比亚即是第二类。
柏拉图、卢克莱修、巴斯卡尔、黑格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易卜生、普鲁斯特等是程度不同的刺猬,而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蒙田、爱拉斯摩、莫里哀、歌德、普希金、巴尔扎克、乔伊斯则是狐狸”(“刺猬与狐狸”)。
伯林更以此进一步透析几位俄国大文豪的心态,指出知识分子们由于不明此理,往往既误解了别人又误解了自己。
例如普希金明明是“十九世纪头号大狐狸”,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著名的“普希金讲演”(1880年6月8日)中却以己心度人腹地把他当成了与自己一样的刺猬,托尔斯泰就其本性完全是狐狸型的,但却自以为是只大刺猬,从而导致无穷的自相矛盾和内心冲突(参同上文及“托尔斯泰与启蒙”);屠格涅夫最不愿意当刺猬,可是当时整个俄国知识阶层却都强要他当个好刺猬,弄得他一生苦恼不堪,只能远走他乡——知识分子内心世界中种种微妙的感受、复杂的心理、莫名其妙的念头、不合时宜的想法、令人同情的弱点、可以理解的错误,都在伯林那体察入微的笔下缓缓展现出来。
因此,伯林不仅被公认为当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大宗师,同时亦被当代史家一致奉为治思想史的楷模。
狐狸与刺猬可以说是思想方式的两极,其实大部分人都在其间挣扎,很难说自己是哪种类型。
【中考真题】2024年甘肃张掖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甘肃张掖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示范带。
学校为此举办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搜集·整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9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上古时期,甘肃黄河流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dàn shēng于此,黄帝问道崆峒,大地湾见证8000年华夏文明。
周发迹于庆阳,秦初兴于礼县,周秦王朝在甘肃黄河流域______了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
祁连山巍峨耸立,______了黄河流域源头第一道生态屏.障。
黄河从远古奔来,聚青藏高原páng bó之势,携黄土高原浑厚之力,蜿蜒千里,奔腾向前,______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西路军征战河西血沃祁连,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胜利会师,南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______了重要作用,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女娲.______ 屏.障______dàn shēng páng bó(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响筑牢形成产生B.奏响筑牢铸就发挥C.拉开打造铸就发挥D.拉开打造形成产生(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2.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甘肃境内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国以及秦、汉、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长城。
______①甘肃境内现有秦、汉、明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
②明长城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兰州、白银、临夏、庆阳等市(州),明长城修建充分贯彻和实践了“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以赛亚?伯林与“狐狸和刺猬”说2012 年09 月16 日16:43字号:T|T 0 人参与0 条评论打印转发犹太观念史家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 , 1909-1997 年) 近些年来在中国思想界与读书圈中,可谓名声卓着。
伯林的重要着作,除《马克思传》之外,已基本引进国内。
作为个俄裔思想家,伯林的诸多论述,其论题都与俄国相关。
尤有代表性的文集,是《俄国思想家》。
该书最为经典性的篇章《刺猬与狐狸》,就是通过对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观念差异的论述,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及其对待世界的态度。
伯林讲,思想家分刺猬与狐狸两种:刺猬之道,以贯之 (元主义);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多元主义) 。
这就是伯林着名的刺猬与狐狸论。
这不是说伯林没有偏爱。
他有偏爱。
伯林爱的是狐狸。
所以,伯林常讲的,不是“刺猬型”的卢梭、黑格尔、谢林、马克思,而是冷门的“狐狸”们,如维科、赫尔德、赫尔岑等等。
在他看来,这些在当代世界早已被遗弃的思想家,才是多元自由主义、消极自由的最好实践者,是对抗按照一元主义方案设计的极权社会的最好良药。
伯林擅谈,关于两种自由的讨论,基本上隐藏在两个话题之中,其一为犹太人的身份与国家问题;另一个就是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冲突与国家问题。
终其一生,念兹在兹。
我想,这两者,都和伯林的身份有一定关系。
俄国是伯林的故国,怎么理解故国兴亡?如何看待“老大哥” 的兴衰?这是观念史家伯林最关切的,也是我们关切的。
伯林1909 年出生于当日俄国的里加,后移居彼得堡,1920年举家移居英国。
对于彼得堡这座城市,伯林再熟悉不过了。
这座城市,在世纪的历史上四度更名,第一个叫圣•彼得堡,此名译自德语( SanktPeterburg ),为彼得大帝钦定;1914 年一战爆发,俄罗斯与德国鏖战东线,为了避嫌,彼得堡遂改成俄国名,成了彼得格勒;1924 年,列宁逝世,彼得格勒又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 年,苏联崩塌,列宁格勒又改为彼得堡。
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犹如伯林故国旧首彼得堡的名字一般,城头变幻大王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恰好,高寿的伯林,全看见了。
怎么理解这个复杂的20 世纪,需要从历史深处去寻找。
观念史家的办法,往往是从思想根源上来探讨问题的根源。
由此,不难理解伯林在《俄国思想家》中再阐发俄罗斯思想与文化界所谓“黄金时代”的人物(1840-1860 年代),他将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作为生平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有此用意。
为什么伯林要去追溯遥远的十九世纪的黄金时代?很清楚,我的问题,不在于追究伯林的消极自由与赫尔岑贵族保守主义之间有什么样的渊源,我更乐意认为,按师承或问题排列的思想史追溯,未必是有效的。
赫尔岑晚年,关注农村公社问题甚于其他,显然伯林显然不会醉心于此。
伯林与赫尔岑,唯一吻合的一段时光,或许是1859 年左右,赫尔岑沉醉在改革沙皇的美好想象时期。
伯林的心目中,九世纪与世纪,存在某种对立关系。
综观伯林着述中关于俄罗斯的论题,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
伯林更关注的,是俄罗斯沙皇1905 年改革前思想史与苏联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文艺思想界状况。
这中间,明显缺少个连贯一致的环节,即1905 年至1928 年,俄罗斯思想界究竟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是在是个很意外的缺失。
这个时期有一半的时间,恰恰是伯林在俄国的时间,通常来说,最初的知识与印象世界,是会给予人极深的印象。
不过,奇怪的是,伯林很少谈及,也没有专文论述这一段历史,或是或隐或显地讲了,但总是笔带过。
一个思想家对其生平中发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取回避正面讨论态度,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
但这不能不说,伯林对俄国革命没有“态度”。
伯林很有“态度”,对俄国大革命,一言以蔽之,是全盘否定。
按照伯林的论断,1917 年大革命,是开启现代世界积极自由变成政治实践的潘多拉魔盒”尽。
管“因”早就种植在了一系列欧洲思想家中了,但这个“果”,却结在了1917 年。
那么,伯林的俄国论述的中心是什么?显然,是一连串思想家及其圆点。
这个圆点,就是伯林回避正面迎击的1905 至1928 年俄国大革命。
假如,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圆形的。
那么,或前或后,俄罗斯两个世纪的历史,都在围绕这个以革命为中心点展开。
今年是苏联解体年,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历史学界似乎也陷入了一种讨论怪圈,或者选择1917 年二月,或者选择1905 年冬,但无论如何,都不是1917 年10 月。
尽管关于俄国大革命的历史讨论,已经基本上进入非实证性历史工作,而是政治化的辩论,关键问题仍然存在,俄罗斯不能回避这两个世纪的中心点,世界史也不能回避这个关节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十月革命前后,俄国诸多文学思想流派的作家的着述有较大规模的引介,其中不乏着述对大革命有所论断。
各家观点,不尽一致。
本文无意于概括各方论点,只从伯林的论述出发,讨论为什么伯林缺失了这段思想史的观察,以及伯林对于俄国革命,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刺猬与狐狸之争伯林对于俄罗斯兴衰的入题方式,同样是观念史研究。
在伯林看来,正是俄国知识分子对于一元政治观念不屈不挠的实践,才构成了俄国二十世纪的一系列政治悲剧,而二十世纪俄国的政治-文化实践本身,又以一元取消多元的方式展开,这就是伯林两本着作《俄国思想家》与《苏联的心灵》的主题。
观念的承担者,是知识分子;观念史,也就是18 知识分子史。
《俄国思想家》,讲的是“刺猬”对“狐狸”的战争俄、国知识分子与帝国的冲突;《苏联的心灵》,讲的是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我想,如果不是伯林在1990 年代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必定还要写一本书,关于革命年代俄罗斯的新政治与及知识分子的烦恼。
可惜,这三部曲少了一部。
正是因为这或许缺失的最后一部,让人无法观测伯林对于俄国革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无论在访谈中,还是在着述中,伯林多次强调“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 )这个名词的特殊性,这是他理解俄罗斯思想与政治的切入口。
今天,知识分子大致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文职人员与技术人员,没有政治指向,很中性化。
不过在1917 年之前的帝俄时代,这个词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帝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前期是指受了教育,为人民福祉呐喊的人。
别尔嘉耶夫说,当十八世纪末期的着名反对派拉吉舍夫在《从彼得堡到苦难而受伤”,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便诞生了。
别尔嘉耶夫的说 法,倾向于贵族精英知识分子,甚至于带点宗教人道主义意 味。
从真正的实践角度来说,十八世纪围绕沙皇周围持启蒙 态度的“改革派”,能不能说是俄罗斯第一批知识分子,是可 持疑义的。
或者说,别尔嘉耶夫的论断,缺乏社会学意义上 的支持。
那么,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诞生这个工作,伯林就做的完整 的多了。
伯林在《俄国思想家》中,考证了知识分子一词的词源,正 式产生于 1870 年代,具有很浓烈的道德诉求。
1860-1890年代, 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 19 马克思主义各种流派相继 涌入俄罗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各流派之间不断搏杀。
知识分子”这个定义,也就成了政治竞赛的词语工具,越革 命, 越“知识分子”。
到帝俄晚期, “知识分子”就和职业革命家划了等号,无论博学鸿儒,还是贩夫走卒,只要干革命,都 是“知识分子”。
由此,知识分子这个词的意思,在俄国,从开就不是简单的专业化术语,而是处在不断下降化、社会 功能化的过程中, 其涵义,随着时间变化越来越靠近“革命”。
但由此,知识分子这个词,在帝俄时代得面目不清,往往给 人误解,知识分子似乎跟“文化”不沾边。
其实不然,帝俄时莫斯科的旅行》中说,“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由于人类的号,代,干革命的,多数还真属于“有文化”的: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成员,是贵族革命家;民粹派的主力,是平民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者,是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有文化”,就享有“革命的文化领导权”。
按照伯林在《俄国思想家》中再表述的意见,俄国社会是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社会,上有沙皇--贵族地主小集团,有文化有权力,下有大批农奴--城市平民,没文化没权力。
这个金字塔帝国,没有英国式的有部分文化有部分权力的“资产只有两种,一种是农奴-市民被改革(1861 年大改革、1905阶级-市民社会”中间阶层作为缓冲地带。
所以帝俄的命运,年大改革),另一种是沙皇-贵族地主被革命(1917 年大革命)。
贵族地主的改革搞不好,就只有等人们来革沙皇- 贵族地主的命了。
奇妙的是,恰恰是风云激荡的19 世纪,沙皇放开了教育政策,稍稍有些社会地位的小市民,也能上大学,这就导向了1860 年代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帝俄主动培养了一个奇怪的中间阶层,即“有文化领导权没政治权力”的知识分子帝俄知识分子要闹革命,闹的不是文化领导权,而是政治领导权。
恰恰罗曼诺夫家族对政治领导权吝啬到无以复加,这是他的禁脔,他人不得染指,哪怕稍稍分享一点,也不行。
1905 年,彼得堡知识分子领导市民卑躬屈膝向沙皇请愿,希望开民权开议会,其结果却是机枪扫射。
这是帝俄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天”,1000 多无辜市民殉难。
1905 年之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无论是民粹派(社会革命党),还是马克思主义派(社会民主党),彻底明白了,和沙皇请愿请不到“政治领导权”,只有发动民众来夺取领导权。
在对知识分子词源的考订与历史语境的解释中,伯林讲清楚了他的苏联难题。
苏联怎么来的?是这批革命知识分子不断实践的结果。
或隐或现,我们看到了伯林的结论:“狐狸”都被沙皇逼成了革命党或者多愁善感的遁世主义者,所以解决问题,只能靠刺猬”们了刺。
猬按照他们的办法,用“积极自由”的实践方法,创制“一元主义”的苏联。
刺猬当道,狐狸遁迹,这是十九世纪走向世纪俄罗斯知识界的趋势,其背后隐含的,是革命走向问题,有复杂的历史语境。
思想史的发展,往往并不按照一二高明哲人的指点前行。
对于1905 年后的俄罗斯思想史,伯林同情俄国知识界的狐狸们的尴尬,批评刺猬们的高蹈。
伯林愿意谈米哈伊洛夫斯基、普列汉诺夫乃至于列宁这些“帝俄公敌”的失策,却不太愿意讲俄罗斯1905 年给狐狸们出的难题,这是他的政治立场给他带来的理论盲区,同时也是其政治立场所无法解释的误区。
实际上,1905 年之后,俄罗斯思想界的对抗性政治,进步加剧。
与此相配合的,是知识分子的政治空间日益被压缩。
斯托雷平出任俄国首相的时代,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时代。
在明的压制与暗的对抗之中,1905 年之后的历史走向,已不难猜测。
历史不能采取一种单纯的道德谴责来加以批判,如果真存在“刺猬”按照“一元主义”构建苏联这一事实的话,那么,沙皇的“一元主义”显然更为残酷与苛刻。
关于俄罗斯大革命及其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得出,这也正是我接下去讨论的问题。
文化与革命党国家化1917 年,按照伯林的说法,是“刺猬”们赢得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