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期课件统编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9张ppt)
良渚古城
(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 录
内单以城填面充积莫约角3山0平0万台平的工方程米为,例外,城30约万平63方0米万的平平 方台,米估。计古需城用和20水0万利立系方统米的总土量方超。过按1照0历00史万学立家 方许倬米云。的通分过析庞,大一般的农工业程社量会,,可劳动以力看如出果当投时入社到 会正常怎生样产的工发作展以程外,度每?年超过了3个月,就会严重
影响社会运行。那么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就 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
和万给人公养计共又算权需,要 人力大口的量动出的员现社占会可资用源劳支动持力。的如1/果10以,使那用么1莫 角山—工—程即统需治有者10的万强人大为劳的动调力动储、备组基织础能。 力
-李伟:《寻找中国之始》,《三联生活周刊》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以时空观念为指导,了解中国境内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代 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其史料,认识从传说时代到国 家产生的发展趋势,体会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历史必然性。 3.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史实,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之间的 关系及早期国家的特征。
目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2.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布置以下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取得的五个重要成就。
3.教师引导: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你认为我国在哪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
4. �搜索历史资料: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历史资料,整理成册。资料可以包括历史图片、重要事件、典型事例等,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少于10页。
5.课堂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总结: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学生反思: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明确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历史小论文:以“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变,并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注意论文、研究报告的格式要求,如引用文献、排版等;
3.课堂分享时,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4.学习方法: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仍需改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史料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但部分学生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提交一篇关于所选话题的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3.拓展作业:
a)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b)每组制作一份PPT,内容包括事件或人物的介绍、历史背景、影响及评价等,并进行课堂分享。
4.思考题:
a)请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2.教学步骤: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b)讲授新课:按照改革开放的时间顺序,逐一介绍重大事件和成果,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c)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d)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重大成就及其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划分、主要任务和成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评价。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祖国统一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开展全方位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运用,海峡两岸不断交流和发展。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4.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年12月。
(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内容:①政治: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②经济: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③思想: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组织: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历史上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927八七会议: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2.平凡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表现: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t)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难点:早期国家的特征
子目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 从部落到国家 三 商和西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石器时代: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 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依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 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旧石器 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国家形成的标志 为:一是阶级的存在, 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 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 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 立的社会基础,凌驾 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 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 的社会职能,是国家 机器的本质特征。“
一定社会政治组 织及其代表者所 具有的影响和支 配他人的一种强 制力量.
陶寺遗址玉制礼器
从事原始农业
3
使用陶器 2 使用磨制石器 1
4
从事养畜业
修建村落
5
6
开始定居生活
一、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原始社会组织(生产关系/社会组织) 第一阶段---原始人群: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旧石器早期和中期) 第二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子孙归母亲所有。 (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晚期) 第三阶段:父系氏族公社: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 (距今5000年左右)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 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叫 做新石器时代 ,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 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1
云南元谋,170 万年前,打制石 器,渔猎采集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16张PPT)
导入新课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 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是哪三次?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 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 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社会初未稳,皇家真奢靡;
城池和陵墓,征兵加赋役;
百姓皆多难,重刑增新疾;
被迫揭竿起,天下再争一。
课后作业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 “暴君”你有什么看法?
一、秦的统一
4、巩固秦统一的措施
(1)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 Nhomakorabea建国家的建立
目录
秦的统一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 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统一的条件以及秦朝实行的制度; 秦朝速亡的原因。
难点:如何理解秦统一是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 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综合提升⊙知识整合一、全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和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4)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地位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35张PPT)
起步阶段
新阶段(深化阶段)
全面改革开放新时代
1978年
1992年
2013年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
(1)对内改革: P32一①-②
①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企业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开启
开启标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主要内容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一个主义) b.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一个转移)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个时期)
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
“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 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 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 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 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 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 必须坚决改革。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 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适应的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参考课件1
5.“一国两制”的深层次作用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 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 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 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 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 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 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 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 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 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 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 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 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事件、政策、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布置一份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专题手抄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主要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目标、战略部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6.创设课后实践任务,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专题手抄报等,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978年以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 背景:(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 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 意义:(1)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拨乱反正(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等→贯彻了实事求是的路线;(2)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3)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二、改革开放进程改革开放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内改革之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内容:①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①经营管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①产品分配: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不变: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依然是公有制(2)作用: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对内改革之城市:扩大国企自主权,政企分开(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破除迷雾的南行:1992年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三个有利于(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3)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二)深化阶段(1992~20世纪末)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改革开放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导言课-课件 完美课件
高中历史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知识点 经济
政治
文化
夏
线商
索西 周
青铜器发展 木石农具
青铜器繁荣 仍木石农具 井田渐普及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神话
神巫 礼制 人文
生产力水平低 国家治理体制 神化王权到 需要协作劳动 逐步形成发展 重人文礼制
早期国家的整体面貌
高中历史
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把 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 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 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 因何在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 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华文 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
理解……了解……认识……
高中历史
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2011年版)
高中(2020年修订)
知道甲骨文是已 必修: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
知最早的汉字。 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 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期
导言
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规律 (结构) (具象) (清晰) (理解)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探究:多角度深入
卜辞: 大(王)令众人曰:
(协)田。 其受年?十一月。
大(王)令众人 (协)田 刻辞牛骨
高中历史
商后期 河南安阳出土
【时空观念】
重农集体劳作 商王神化王权
【历史解释】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甲骨 反映何时何地何人? 文合集》等记载“求年”【史料实证】 人们的活动和原因? “受年”卜辞达450余条,
高中历史第10单元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经济上 (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 局。 (3)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思想文化上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 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2)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等全 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农民的生产积
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极性,推动了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
作出了实行经济体
农业生产的大
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
制改革的决策
发展
度稳定下来
二、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土地 改革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新 解放区还没有进行 土地改革,封建的 土地所有制严重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
结果
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 解放了农村生
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产力,为农业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 生产的发展开
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辟了道路
农民土地所有制
原因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 观地认为农业合作 化的规模越大、公 有化程度越高,就 越能促进生产力发 展
内容
结果
严重挫伤了生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 产者的积极性,
公有化规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破坏了农村的
生产力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
极大地调动了
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pptx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进入21世纪, 中美 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 边关系取得突破。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 南海 各方 行为宣言》。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 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 革。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 金砖国家 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 制,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 全球治理 中的代表性和 发言权。中国还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 分展示 负责任大国 的形象。
(4)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 一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 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3.农业建设持续加强 2006年,国家取消 农业税 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粮 食产量自2004年起实现8年连续增长。
4.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长期增长。 (2)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3)中共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 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 “两免一补”政策。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确保了 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 不花钱 , 有学上 ”。
(3)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快速增长。
2.科技事业成就显著 (1)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 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 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成功。 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5次调整 (1)第一次,1950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 除,为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第三次,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 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①原因: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快改革开 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②具体做法:把企业推向市场。 ③评价: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返回导航
•
1. 材料说 明了我 国重视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
•
2.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是当代 中国精 神的集 中体现 ,是当 代中国 人评判 是非曲 直的价 值标准 。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拓展深化·提素养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内容
第一次
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次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 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4)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 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 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第五次是2004年开始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 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 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
8.日 地 距 离 适 中, 使得表 面温度 适宜, 有液态 水存在 ;体积 和质量 适中, 产生适 当的引 力,形 成稳定 的大气 层,具 有适合 生物呼 吸的空 气;地 球运动 周期适 中,有 利于适 宜温度 的形成 。
•
9.联 系 文 章 的 主题 或作者 的情感 态度揣 摩词语 的含义 ,一般 分析具 有深层 含义或 特定意 义的词 语,点 明中心 或主旨 的词语 等依据 此法。
•
5. 我们要 “感动 中国年 度人物 ”学习 ,做一 个有担 当的合 格公民 。
•
6.天 体 上 存 在 生命 物质, 主要条 件包括 安全的 宇宙环 境和稳 定的太 阳光照 ,其次 还需要 天体具 备适宜 的温度 、适合 呼吸的 大气。
•
7.近 邻 行 星 各 行其 道,互 不干扰 ,能够 提供安 全的宇 宙环境 。第6题 ,行星 各行其 道,互 不干扰 能够为 地球提 供安全 的宇宙 环境;
•
3.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凝结着 全体人 民共同 的价值 追求, 是坚持 和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的 价值导 向,又 是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 复兴的 价值引 领。社 会主义 核心价 值观促 进人的 全面发 展,引 领社会 全面进 步。
•
4. 开展“ 感动中 国年度 人物” 评选活 动有利 于加强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有利 于弘扬 中华民 族的传 统美德 ;有利 于培养 公民的 社会责 任感。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整合
体系构建·统全局 拓展深化·提素养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体系构建·统全局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评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 业的发展,在城市增强了企业活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生活出现了前 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 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 (1)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 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 变。 ①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 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 ②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 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③评价: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工业化 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农村则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①原因: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经济 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②具体做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 非农产业。在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管理模 式,实行政企分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