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作业_长春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长春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北方 祭祀祖宗
忘告父 记诉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代表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南宋 陆游
示儿
告诉自己的儿子 (儿子:子聿)
元:同“原” 本来就知道
只是
看不见
同:同 “统”, 统一的 意思
没有了
悲伤
指代全 中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 军队
中原的 日子

无:同“勿”, 们 不要的意思 的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 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战,可是 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压制。一生 创作大量诗歌,是中国最高产的 诗人,共有九千多首,主要表现 出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 一的强烈爱国热情。《示儿》一 诗相当于陆游的遗嘱。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全)长春版六年级上册望岳PPT资料

(全)长春版六年级上册望岳PPT资料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初读<登高>,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 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 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 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用凝练的语言一连描绘了 六个特写镜头: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这种冷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 的,但更主要是心灵上的;天高,就显得人很渺小,很 孤单;猿的哀鸣,使人听了感到非常悲凉;
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 “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而江鸟 到处盘旋,找不到自己的巢,可见,是多么的孤独和痛 苦啊!这只鸟不正是漂泊异乡、远离家乡的杜甫的化身 吗?
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 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面对波涛滚滚的不尽长江, 诗人又感受到 长河的永不停息,时间的无穷无尽。
于是诗人更加感觉到个人生命的短暂,更加感觉到壮 志未酬的悲哀。诗人那不尽的愁思,翻腾的心潮,恰 似那无边的落木,滚滚的江涛。
颈联中,诗人将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 朗化了,诗人写尽了自己心中的艰难悲苦。
——明代胡应麟<诗薮sǒu》
小试牛刀
抓住意想,体味情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 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 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 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 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两句在展现泰山雄伟的同时,也体现出杜甫造语 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 不投降,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 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 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
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
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 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 “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 天祥。
寥 惶 逢 絮
liáo huánɡ fénɡ xù
寥落 惶恐 相逢 絮叨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民族
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 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 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 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历经 艰辛危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首联和颔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命运紧密相连,都历经艰辛危苦。
逐句讲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 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颈联:想到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 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 五坡岭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 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尾联: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 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逐句讲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

2021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2021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
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说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 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
诗词赏析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 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成心“不留〞了,衬托出送别者却情思深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歌注释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唐朝时把润州称为金陵,这里指润州。 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诗词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 “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 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
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 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
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诗词总结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忧,以春 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诗歌注释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海:指青海湖。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无那:即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全诗翻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2、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2、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共13张PPT)
欢迎来到语文课堂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 刘长卿
刘长卿
•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宣城(今 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玄宗 (李隆基)天宝年间进士。
•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 制学校教材。
•驿
• ( yì):驿路
• 驿道,大道。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 及运输等途暂息、住宿地方、旅店或补给、 换马处所,现代而言也借用旅途中暂时休 息、住宿的地方;也作临时落脚的地方。
这种不舍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 •
• 再次齐读这首诗,体会拟人的精妙。
背诵要领
• ( )事鼓鼙,
• ( )驿路( )。
• 江春(
),
• ( )青青送马蹄。
励志名言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 应该是勤奋
安全小贴上
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蹄
•cù):比喻忧愁不乐。
• (gǔ pí):军用乐器。古代军中用来发号 进攻。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 刘长卿
•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任务一
• 断句:
• 万里/辞家/事鼓鼙, • 金陵/驿路/楚云西。 • 江春/不肯/留行客, • 草色/青青/送马蹄。
任务二
• 1.在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疑难。 • 2.组长组织大家共同疏通诗意。 • 3.组长整理组内解释。
楚云西
• 是楚地,是李判官此行的目的地。金陵只 是他要前往的临时驻扎的行营。
驿路
• 看94页。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你对驿路的理 解。
• 谁要走? • 行客指谁?
行客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古诗二首长春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古诗二首长春版

10—2古诗二首教材分析《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

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古诗的作者、诗句相关背景的资料,为理解两首古诗做准备。

可以在学习两首古诗之前来读一读“小链接”中《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一文,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闺”字的字形要与“闰”字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读诗要注意韵味,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过程。

《从军行》一诗,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战士由于长年征战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那种寂寥、悲苦的情怀;家中妻子独守闺房的那种无奈的愁绪。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感情基调则完全不同,通过记叙、描写李判官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他报效国家的义举。

诗歌的感情应是赞美的。

3.阅读教学《从军行》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首诗被编写在“信息与生存”这一板块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从军行》主要体现了“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则体现了古代的邮驿制度。

在学生充分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这两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清楚。

《从军行》理解: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邻台亦相继举报,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

白昼报警则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长春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课前预习

长春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课前预习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后两句诗是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念亲人 _____________ 的感情。《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作
刘长卿 是______ 唐 代诗人。诗歌描述了诗人 者__________
依依难舍 送别朋友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感情。
2.《从军行》一诗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用了
借代 的修辞手法,《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一诗中 ________ 拟人 的修辞手法。 “草色青青送马蹄”一句用了________ 3.《从军行》后两句诗是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听范读,正字音(微信扫码《点拨》
“朗读音视频”,听范读纠正字音。)
读课文,学字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新词,联系上下文并随时查阅《课课小字典》
理解字词,熟记生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生字:羌( qiāng ) 昏( hūn 陵( líng ) ) 闺( guī 鼙( pí 驿( ) ) 更( gèng )加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长春版)97竹石[清]郑燮---11后---P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2文---P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9示儿[宋]陆游---12后---P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0狱中题壁[清]谭嗣同---13文---P6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01自题小像鲁迅---13文---P6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02逢入京使[唐]岑参---43后---P3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03蜀相[唐]杜甫---61文---P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04诉衷情【宋】陆游---62文---P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63文---P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06悯农【唐】李绅---92后---P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07从军行【唐】王昌龄---102文---P9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08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102文---P93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2、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共38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2、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共38张PPT)



从肉,从手,从示。
“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释义】①供奉神灵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 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
那么,陆游临终前会对儿子们说些什么?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解读诗句
1.朗读诗句,标出七言绝句的节奏。
南宋灭亡后,他再读陆游的《示儿》, 不由得感慨万端,于是沉痛地写下了一首 《书陆放翁书卷后》: “青山一发愁蒙蒙, 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已见九州同, 家祭如何告乃翁。”
作为林景熙,他亲眼目睹、亲身经历 了“统一”,但这却是在异族屠刀铁蹄之 下的残酷“统一”,而不是陆游念念不忘 的宋室的“统一”。是的,现在九州已经 “同”了,应该说这是陆游的理想,可却 是“同”在元人的干戈之下,子孙们在家 祭之时又怎么可以告诉陆游?
示儿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 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 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
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 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这首诗也是陆游的绝笔。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 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
为“不见九州同”而 为“遗民泪尽胡尘里”而 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
悲伤 悲愤 悲壮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第2课时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第2课时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国学诵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
元二使安西》王维)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为过往官员提 供交通、食宿服务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设施。一 个驿站,通常有管理人员和驿卒,供不同等级官员
核心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友 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
串珠问题: 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 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
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
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 作者把离家的原因——因为军务而离家,运用倒 装的句式写出来,把“万里”一词提到句首,突出强
调了路程之远。运用“楚云西”写所到之地——到了
云彩那里,可见去的地方很远。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 法,借用“草”来表达难舍难别之情感,更加突出了 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4.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刘长卿
助读 资料
字词 精讲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1.认识“驿”字,会写“蹄”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 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 方式。(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课件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课件长春版
主要作品有《乌衣 巷》《浪淘沙》等。名 言佳句: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名师PPT课件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táo 同到牵牛织女家。
yá bo
理解词义: 名师PPT课件
1.浪淘沙:古代的曲子名。 2.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3.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 样子。形容风大浪大。 4.直上:一直到达。 5.天涯:天边。 6.牵牛织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神话传 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 _______怨杨柳, ______玉门关。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 何须: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中“何须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1.指戊边士卒没有怨。 2.劝戊边士卒不要怨。 3.是说怨也没用。
名四师P、PT羌课笛件 为什么没必要总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呢?
说说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作者面对雄伟浩瀚而又源远流长的黄河之 水,联想到了浩瀚遥远的宇宙银河。
名师PPT课件
总结
九曲黄河万里沙
现实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对美

好生

如今直上银河去
活的 向往
神话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
名师PPT课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王之涣,字季陵,唐朝诗人。 他善于描写边疆风光,所写的 诗歌境界开阔,热情奔放。其中他 写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都是千古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 [唐]王维 _____烽__火__城__西_百__尺__楼________,黄昏独坐海风秋。 ____更__吹__羌__笛__关__山__月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理解下列词语。 无那:____无__奈__。________ 金闺:____妻__子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解释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____又__吹__起_了__羌__笛__曲__《__关__山__月__》__,__这__阵__阵__呜__咽__的__笛__声__,_ ____就__像__家_中__妻__子__在__呼__唤__,__又__像__是__游__子__在__无__奈__地__叹__息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 古诗两首作业_长春版
2020/9/20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更.吹(gè√ng gēng) 鼓鼙.(√pí pǐ)
金陵.(líng√ lín)
驿路.(yì
zé) √
2.看拼音写词语。
jīn ɡuī
qiānɡ dí
金闺
羌笛
yì zhàn
mǎ tí
驿站
马蹄
3.按要求填写诗句。 (1)《从军行》中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 _烽__火__城__西__百__尺__楼__,__黄__昏__独__坐__海__风__秋__。_____________ (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中,表现男儿从军的豪 壮气势的诗句是: _万__里__辞__家__事__鼓__鼙__,__金__陵__驿__路__楚__云__西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