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颜洞记》阅读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试题及答案(7)
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试题及答案(7)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试题及答案(7)一、(2016·梧州)课外文言文阅读。
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②,攀之亦陨。
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
久之,幸而攀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洞东向 (向东,朝东)(2)无逾此者 (超过)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过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
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
【参考译文】忽然看见层层山崖之上,有个山洞向东方向,我就向上攀爬。
那上面非常陡峭,爬上半里之后,陡峭的山崖上土不能承受脚踩的力量,就用手攀草根而上,过一会儿后,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碰到了石头。
然而石头也不牢固,踩上去就坠落,向上攀爬也坠落,偶尔到了一稍黏的地方,粘住脚挂住手,像平贴在崖壁上一样,不能挪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攀援之物,想往下也没有立足之地,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这一次的。
过了好大一会儿,先试着摸到两手脚四处都不能崩裂的石头,然后悬空移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移动一只脚,一边的手脚牢固了,然后悬空又移动另一边的手脚,幸亏石头没有坠落。
过了好长时间,幸好攀爬上去了。
二、(2014·朝阳)阅读【甲】【乙】两文,完成4~8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古诗文阅读】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越岭东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
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
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
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峰,尚有十里遥。
出寺,雾渐解。
从山坞西南行,循桃花峰东转,过晒谷石,越岭南下,复上则汉阳峰也。
先是遇一僧,谓峰顶无可托宿,宜投慧灯僧舍,因指以路。
未至峰顶二里,落照盈山,遂例如僧言,东向越岭,转而西南,即为汉阳峰之阳也。
一径循山,轻嶂幽寂,非复人世。
里许,蓊然竹丛中得一龛,存有僧短发覆额,溃衲赤足者,即为慧灯也,方挑水磨腐。
竹内僧三四人,衣履揖客,皆慕灯远来者。
欤赤脚短发僧从崖间下,反问之,实乃云南鸡足山僧。
灯有徒,结茅于内,其僧历悬崖访华之,方返耳。
余即为拉一僧为导,攀缘半里,至其所。
石壁峭补,悬梯以度,一茅如慧灯龛。
僧本山下民家,亦以慕灯居此。
至就是而鲑鲤汉阳,下翻飞绝壁,与世复隔矣。
暝色已再分,爱人灯龛。
灯煎臭相饷,前指路僧亦至。
灯半月一臭,必自己出来,必遍布其徒。
徒亦自至,去僧其一也。
二十一日别灯,从龛后大径直之乐汉阳峰。
攀茅拉棘,二里,至峰顶。
南瞰鄱湖,水天滚滚。
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望失恃。
惟北面之桃花峰,封府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例如两角并肩,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隔海相望甚将近。
而路必仍至金竹坪,拖犁头细长后,出来其左胁,北转始超过五老峰,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余始至岭角,盼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
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并无居者。
因结点五老峰,方知就是山之阴,一冈连属于;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入五枝,凭空倾侧者万仞,外并无重冈叠嶂之倚,际目甚阔。
然彼此隔海相望,则五峰排序自颇为,一览无法阿库县;惟尼里一峰,则两旁并无底。
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徐霞客《游等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因谋尽汉阳之胜大胜:名胜b.下山二里,循旧路循:沿着c.灯半月一腐臭:豆腐d.则五峰排序自颇为掩:遮掩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转而西南若亡郑而有助于君 b.覆盖住则汉阳峰也则刘病日笃c.灯有徒,结茅于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亦以慕灯居此农人告余以春及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是在汉阳峰顶与五老峰顶所见的一组是()a.其阳,水俱南直属南康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b.南瞰鄱湖,水天浩荡风高水绝,寂并无居者c.石壁峭补,悬梯以度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d.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一径循山,轻嶂幽寂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徐霞客《游庐山日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庐山日记徐霞客戊午,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
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
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
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
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廊。
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
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
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
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
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雇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
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屼立。
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
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俪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其下喷雪奔雷。
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
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修其间。
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
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
越岭,路颇平。
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
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
逼之,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盖毁而新建者。
由右庑屋侧登聚仙亭。
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
亭侧歧路东上山脊行三里,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
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石亭覆之,制甚古。
佛手岩寞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端石岐横出故称“佛手”。
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深坞,上平下仄,访仙台遗址也。
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
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而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
时方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何论竹林。
(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游颜洞记》阅读练习附答案
《游颜洞记》阅读练习附答案游颜洞记徐霞客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
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
城南临泸江。
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
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
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
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
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
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
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
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
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
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
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
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
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
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
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
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
仍西出旧道,北上山。
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
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直下者一里,抵南崖。
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
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
徐霞客《黔游日记(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黔游日记(节选)[明]徐霞客初三日饭后辞影修。
遂下山。
十里,北过赵官屯,十里,东北过南板桥,七里,抵普安演武场。
由其西横岭西度,一里,望三一溪①北来,有崖当其南,知洞在是矣。
遂下,则洞门北向迎溪,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
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路由东下,水由西入。
入洞之中,则扩然无间,水循洞西,路循洞东,分道同趋,南向十余丈,渐昏黑矣。
忽转而东,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东遂穹②然大辟③,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
盖其洞可入处已分三层,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则明而较低;其内辟之奥为一层,则明而弥峻;当内外转接处为一层,则暗而中坼④,稍束⑤如门,高穹如桥,耸豁不如内层,低垂不如外层,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
【注释】①三一溪:溪水名。
②穹:高、大。
③辟:开阔。
④坼:chè,裂开、分开。
⑤束:狭窄。
(1)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下山后,走了27里,抵达普安演武场。
B. 从普安演武场的西面继续向西走,看见溪水从北而来。
C. 山崖的下面有个知洞,有一块巨石立在洞门里面。
D. 溪水与道路在进入山洞十余丈后变换了方向。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体现洞内奇特之处的两个文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水循.洞西请循.其本(《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则明而弥峻.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C. 则扩然.无间然.则北通巫峡(范仲淹《岳阳楼记》)D. 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答案】(1)C(2)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
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
(3)B【小问1详解】C.根据“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
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可知,洞前面有一块巨石,不是“巨石立在洞门里面”。
故正确答案为C。
【小问2详解】“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两句写洞内奇特的景象——光怪陆离、层次井然。
徐霞客《麻叶洞天》苏轼《石钟山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
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
初觅炬倩[注]导,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
曰:“此中有神龙。
”或曰:“此中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人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
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皆莫能从。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
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
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
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
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
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
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
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
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
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
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
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
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侯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
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俱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节选自徐霞客《麻叶洞天》) 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徐霞客游记》阅读题
《徐霞客游记》阅读题
(实用版)
目录
1.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简介
2.《徐霞客游记》的内容及特点
3.阅读《徐霞客游记》的意义和价值
4.如何阅读《徐霞客游记》
正文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描绘中国山水风光的游记文学作品。
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号霞客,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他自幼喜爱旅行,成年后更是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国。
这部游记是他历经 34 年旅行,记录下的所见所闻,被誉为“中国游记的鼻祖”。
《徐霞客游记》的内容非常丰富,详细记载了徐霞客所游历的各地风光、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
全书共 13 卷,包括了名山大川、古迹遗址、奇花异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部游记的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徐霞客在游记中对所见所闻进行了详细记录,尽量保持了对客观事实的忠实,同时他还对一些民间传说和古代文献进行了核实和考证。
这使得《徐霞客游记》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地理学意义。
阅读《徐霞客游记》,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祖国的壮丽山河,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历史。
此外,徐霞客在游记中所展现的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启示。
因此,阅读《徐霞客游记》对于我们了解自然、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阅读《徐霞客游记》呢?首先,我们要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游记的内容。
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游
记中的细节,尤其是徐霞客对各种景观的描绘,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第二篇: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作者简介(徐霞客简介)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徐霞客传》阅读答案
《徐霞客传》阅读答案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
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
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
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
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其为人若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解析过:拜访。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乡村如画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
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
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
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盏盏路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
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
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
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
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
当你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天歌”的美好意境中。
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
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1.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天籁”指的是___________。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柳河东集》《徐霞客游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柳河东集》《徐霞客游记》含答案(2024·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乙】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
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
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
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
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
②陟:登,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会天大雨,道.不通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C.乃下就.溪中/瞬息可就.D.惟望.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望.尊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4.【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小石潭”“石门”两处景观。
作为社团成员,请你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余至平天石工,华垩光明顶而上。
腹甚榜,遂入社后一庵。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日:“新日太皎,恐非老睛。
”因指一僧谓余日:“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石工,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下入庵,黄粱已熟。
饭后,北向过一岭,脚躅菁莽中,入一庵,日狮子林,即智空所指宿处。
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
遂指庵北二峰日:“公可先了此胜。
”从之。
俯筑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
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
度崖,姿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就更雄胜耳。
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石工。
社脊斜豆,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向崖所衮:者。
石工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
登之,俯瞰壑中,正与向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
(节选自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材料二: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
食顷,有白练绕树,此云铺海也。
初漠J然常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蠹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节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个呵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
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余不能危,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
左顾右睨,前探后嘱,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
当“海马①”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
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
倘一失足,不堪置想。
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
若禁缓之,自觉无勇。
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
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
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
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
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
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北山松桧③森然。
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注释】①亘:连绵不断。
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
又名松柏、刺柏。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时朝发.白帝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春冬之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D.是.曰横旋滩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20.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2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22.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
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
【答案】19.D 20.(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汨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峰。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曲真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2)登山里许许:1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16.【甲】文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2分)17. 【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4分)14.(2分)(1)同”缺”,空隙、缺口(2)表示约数15.(4分)(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16.(2分)【甲】文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结构上: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袁声之哀,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抒发了作者对渔民的同情。
17.(4分)【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在写水,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
【乙】文先写水,后写山,重在写山,写山按照空间顺序。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调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四年级下语文游记类文章专项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游记类文章专项训练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节选)叶圣陶爬爬歇歇直到冰壶洞口,进了洞就得往下走。
工友提着汽油灯在前边引导,我留心脚下,踩稳一脚再挪动一脚,觉得往下走也不比向上爬轻松。
忽然听见水声了,再往下没有多少步,声音就非常之大,好像整个洞里充满了这轰轰的声音,真有逼人的气势。
就看见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
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
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支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个比拟是工友说给我听的,听了他说的,抬头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
这个比拟比较把石钟乳比做狮子和象之类,意境高得多了。
在那个位置上仰望,瀑布正承着洞口射进来的光,所以不须照灯,通体雪亮。
所谓残星,其实是白色石钟乳的反光。
这个瀑布不像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双龙洞泉水的上源。
(选自《叶圣陶作品精选:稻草人》,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1.“飞珠溅玉”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象。
2.作者说的“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指的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假如你在这样的境界里,会有怎样的感觉?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吧。
3.阅读选文的第3自然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时作者看瀑布是仰望的。
()(2)“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写出看瀑布的时间是黎明。
()(3)“千万支银箭”指的是瀑布的水流。
()(4)作者说这个比拟“意境高得多了”是在批评双龙洞。
()4.下面的文字出自徐霞客的游记,从内容看,可以知道描写的是()忽闻水声轰轰,秉炬而下,则洞之中央,一瀑从空中下坠,冰花玉屑,从黑暗处耀成洁彩。
徐霞客游记习语文试题
徐霞客游记习语文试题徐霞客游记习语文试题一、解释下列词语(1)家道:(2)涉猎:(3)年事渐高:(4)散佚:二、选择题(1)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A.以上还都是崇侦八年以前——也就是他50岁以前的事。
B.霞客的一生,足迹遍于现在的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至云贵。
C.他家是封建社会里的所谓“世家”。
D.他不禁感慨地说:“当初有老母在堂,我不能不有所分心,现在是我可以许身于大好河山的时候了。
”(2)对下列句子主语、谓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
B.他||常常在令人厌烦的经书的覆盖下偷偷阅读这类书。
C.霞客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几乎年年出游。
D.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1)“据说有一次有两个做官的人来访问他,他却躲到竹林里去,避而不见,随后竟自乘小舟游太湖去了。
”①两处的“他”指_____。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品质?(2)仿照“毕竟是因为有老母在堂,所以霞客早年的出游,都是比较短期的`,每次出游的时间也有些间隔”这样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四、填空题徐霞客抛弃了他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传统人生道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毕生的精力()旅行,发现并描写()的壮丽,解释()的奥秘,为中国()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方向。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阅读下面这个文段。
19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
三年之后,服丧期满,他就想出外游历,以实现自己幼年以来的愿望。
但是又惦念家有老母,心中很是踌躇。
霞客的母亲是个很寻常的妇人,她了解到自己儿子的心意,就勉励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至于说‘游必有方’的古训,也不过是说要计算好路途的远近,时间的短长,能够如期往返,也就是了。
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羁留家园,好像是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一个样子呢?”于是,她亲手为儿子整理行装,促儿子成行。
霞客得到母亲这番鼓励,也就开始踏上了一生的征途。
徐霞客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
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
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
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
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
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其为人假设此。
阅读题目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B.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超出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游颜洞记》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
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
城南临泸江。
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
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
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
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
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
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
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
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
”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
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
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
游颜洞以云
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
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
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
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
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
仍西出旧道,北上山。
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
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直下者一里,抵南崖。
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
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
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循:顺着,沿着
B.峡甚逼,水倾其中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延景延:引进
D.已陟东壁回环上陟:登,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辄架木以渡
B 始悔为导者误
常以身翼蔽沛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遂瞰洞而下 D 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5分)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5分)
答案:
9.B(逼,狭窄)
10.D(A.前一句连词,表示目的,来;后一句介词,表凭借,用。
B.前一句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
C.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连词,表递进。
D.均为副词,竟,却)
11.C
12.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是说“盖水洞后门也”)13.(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
(5分。
苦:感到痛苦;乘:趁机;托言:借口;绝:使……绝迹;句式“官长游洞者”各1分)
(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
(5分。
掩:遮掩;但:只;捣穴吞流:水捣洞穴、洞吞江流;隐形:隐藏形迹;句式“门犹为曲掩”各1分)
【参考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
我到云南省,往南抵达省南临安府。
府城南部临近泸江。
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
去颜洞的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泸江桥。
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
过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
哨南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
峡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左右。
远远看去,洞顶两边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
如果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渡过。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银子。
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
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泸江桥大路。
”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
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
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
稍稍往南上去,便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
游颜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
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
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
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
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水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
又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
仍然往西从原路出来,往北上山。
往东走一里,越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
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
直下一里,抵达南崖。
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原来是水洞的后门。
又往东走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
我还想去到洞口,但天色已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
想颜洞这三个洞,思念了数十年,奔走万里路终于来到,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