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人称

合集下载

记叙文写作 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1 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写作 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1 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写作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叙述的人称一、定义画家写生、摄影家摄影,总要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立脚点,从最佳角度表现对象。

写作与绘画、摄影一样,也要选择一个好的视角。

记叙的视角,也叫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

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二、分类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一)第一人称以“我”口吻叙事。

即有限叙述视角。

作者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以至主人公写进文章中,通过“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

常用于叙事性写作。

1.定义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2.分类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分为:(1)“我”是主人公——“主要人物自述”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如《散步》中的“我”。

优点:以“我”口吻叙事。

①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状态。

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③表现人物…品质。

④直接抒发…情感。

⑤显得亲切、自然、真实、感人。

适于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

缺点:①无法叙述无法感知的时空,难以反映生活的广度。

②无法描写主人公的外部形象、性格特征,难以表现人物的深度。

③无法叙述背景复杂的事件、重大的题材。

(2)“我”是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侧叙”作者以事件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如《最后一课》,小弗郎士见证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见证了孔乙己在咸享酒店的遭遇与命运。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则让局外人旁叙,见证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财,于勒的可怜可悲。

(3)“我”是见证人——“局外人旁叙”作者以事件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见证了事件的经过。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如小偷翻墙行窃,警察调查行窃事件,如果站在主人和警察的角度来记叙该事,那么小偷行窃的经过、细节就不能记叙了。

一、叙述人称

一、叙述人称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课外阅读 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的作用: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更为客观公正。

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的优点: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优点: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在中文中,叙述可以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不同的人称在使用上有所
不同,以下将分别介绍: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包括“我”、“我们”。

“我”的使用表示说话者自己,例如:“我今天去
了公园。

”“我们”的使用表示说话者和其他人,例如:“我们一起去了公园。

”第一人
称在口语和笔语中均常见,在个人日记、自传、感性散文等文体中尤为常见。

第二人称是指“你”和“你们”,使用时直接针对听话者,例如:“你做得很
好!”“你们要小心一点!”在日常交流和商业场合中经常使用,具有亲和力和直接性。

第三人称包括“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使用时指
的是说话者和听者之外的人或物,例如:“他是我朋友的哥哥。

”“她做的饭非常好吃。

”第三人称的使用比较客观,适合在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文体中使用。

总之,在叙述中,人称的选择需要根据交流的环境、情境和目的来决定,始终保持语
言的准确、清晰和恰当。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之叙述人称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之叙述人称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之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

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

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初三一轮复习: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内容解读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总体来说有四种情形: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考点分析【人称的分类】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大多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大多不是作者本人,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A、我是见证人。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一鲁讯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B、“我”是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C、“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D、“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斯,《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早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标志语是“他”、“她”、“它”、“他们”。

内容概括:第一人称显真实;第二人称显亲切;第三人称最自由。

【示例解读】第一人称全文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行文,使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

中考语文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笔记整理

叙述人称及作用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本文采用第……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2)本文以……的视角写人,其表达作用是怎样的?
(3)文章写的是……,作者却以“我”(你、他、它)的口吻来写,请问“我”(你、他、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思路
在记叙文中,有三种叙述人称,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用得较少。

三种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如下:
(1)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或角色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

作用:像是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角色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常用“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3、答题格式
(1)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3)运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作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第三讲分析叙事特征(一)叙述人称视角与方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第三讲分析叙事特征(一)叙述人称视角与方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2、特殊视角的好处
(1)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儿童的特点是天真有趣,调皮可爱,善良纯洁,好奇心、想象力强。 采用儿童视角,更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更能客观地表现世界,直抵人 心或生活的本质,而且展现的儿童世界便于与成人世界相对比衬托,有 利于形成温暖、活泼的表达风格。 (2)女性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 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③塑造了×××女性形象,以其×××的心理,展示其心路历程, 推动情节的发展。
(3)动物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加 客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 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 ④突出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一叙述视角,用 意何在?
• 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后 改用“有限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类 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全知视角,故事则一 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三)叙述方式
优点是便于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 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拉 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 明确的倾诉对象。
叙述人称
特点
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
第三人 称
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
他、他们
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 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 重复式 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 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作者:徐强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版》2016年第07期叙述人称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是叙述人沉浸于故事之中,有较强的真实感,便于深刻展现、剖析叙事人心理活动,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和共鸣。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共收入25篇短篇小说,其中有12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如《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开头就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叙述基调:以“我”的亲身见闻为依据选材叙述。

闰土、杨二嫂等家乡人,都经“我”这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和口吻过滤后被叙述出来。

读者的感情、思绪、价值判断都不自觉地与“我”产生共鸣。

但第一人称叙述受“我”的有限视野限制,讲述范围不够开阔;如果涉及“我”的直接视野、内心感受之外的内容,就有虚假之嫌。

第三人称叙述用“叙述他人”的口吻,叙述者站在故事之外,以第三人称代词称呼所有被叙述人。

其特点是突破了某一人见闻的时空限制,视野开阔,信息丰富、完整。

鲁迅《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中的其余13篇,都是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的缺点是,在不能保证或暗示一个可靠信息源的情况下,容易招致读者对真实性的怀疑。

宋人笔记中有一则趣闻,说刘季高向叶晦叔讲了一起海难事故:一船人不慎入于巨鱼腹中,木工抡斧头砍鱼,鱼疼痛不堪跃身入海,一船人及鱼都死了。

有人就针对刘季高的讲述发问:“既然一船人都死了,那你怎么知道这个过程呢(7”在小说中,因为读者默认作品是“假定”的,一般不会这样责难作者,但在非虚构的文章中,这种情况就容易引起读者质疑。

以上两种叙述人称各有优劣,应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以亲身见闻经历为题材的居多,所以第一人称叙述是最常用的:但大家也可以尝试突破这一局限,有意训l 练其他人称的叙述方式。

第二人称叙述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有人认为叙述人称是个立足点问题,所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是作为独立立足点的叙述人称,但如果叙事作品中出现第二人称代词,并不会相应地将立足点转移到“你”或“你们”的身上,所以第二人称叙述长期以来不被承认。

202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

202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

叙述人称及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叙述人称涉及的类型。

2. 学会分析叙述人称的作用,并掌握答题技巧。

3. 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不同人称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题型总结:1.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文中多次使用第二人称,请谈一谈其表达的作用。

4. 你是如何理解标题“上品生活不着痕迹”的?--《上品生活不着痕迹》知识点解析:记叙的人称是指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自己的代词如“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你谈论的不在现场的人称代词,如“他”“她”“他们”等。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教材举例:《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真实亲切。

但“我”并不是作者本人,作者只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作用:1、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2、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

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反衬了人物性格)3、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

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

”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土地的誓言》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她”,第二段“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改用第二人称(运用呼告手法),便用直接倾诉对土地母亲的热爱、眷念的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第三人称:叙述者以第三者的角度 出发,讲述他人的经历和感受,给 读者一种旁观的感觉。第三人称叙 述者通常不会参与到故事中,能够 更客观地呈现事件和人物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方法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从起因到经过再到结果,给读者一种连贯的感 觉。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能够清晰地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倒叙:先讲述事件的结果或情节的高潮,再回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给读者一种悬念 和期待的感觉。倒叙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需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逻 辑性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总之,叙述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 式,它通过描述事件、情节、人 物等元素将故事呈现给读者。在 文学、新闻、历史等领域中都有 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叙述人称和 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叙述 方式来表达故事或事件
除了以上提到的叙述方式,还有 一些其他的叙述技巧和方法,例 如
总之,叙述是一种多变的表达方 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境 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来呈现故事 或事件。不同的叙述技巧和方法 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需要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 来表达故事或事件。同时,还需 要注意叙述的逻辑性、连贯性、 真实性和可信度等方面,以提高 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程度
-
Thank You
答辩人:xxx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目录
叙述的含义,人称,方法
叙述的含义
叙述是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描述事件、情节、人物等元素,将故事或事件呈现给读者。 叙述是文学、新闻、历史等领域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也可 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和口吻,如客观叙述、主观叙述等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者以自己的角度出发 பைடு நூலகம்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读者一 种亲历的感觉。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 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但通常会参 与到故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 限性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
任务2:请你从以旁观者第三人称来叙述这个 故事。 任务3:请你以唐僧的口吻,用第二人称给 远在花果山的悟空写一封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何 选
第二人称转 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阅读下面的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选取叙述的人称的?
祝福
鲁迅
……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
她竟又站在四第叔一家的人堂称前转了第。桌三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 她经仍消然失头了上血扎色着,白顺头着人绳眼称,,乌眼裙角,上蓝带夹些祆泪,痕月,白眼背光心也,没脸有色先青前黄那,样只精是神两了颊。上而已且
群文阅读
合作探究
结合下面的选文,说说一篇文 章是否只能选取一种叙述人称和视 角?不同叙述人称各有长短。如何 扬长避短?
阅读下面的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选取叙述的人称的?
凡卡
契诃夫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 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
第三人称转 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
纸,写起信来。
第一人称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
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 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一般来说,叙述时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自然指的是叙述者自己,也就是“我”。

当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时,他在讲述自己的经历、观点、感受等。

比如说:“我昨天去了一家餐厅,尝试了他们的特色菜。

”第一人称的使用可以让叙述更加真实和生动,因为叙述者直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带入这样读者或听众也更容易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第二人称指的是叙述者所指向的对象,也就是“你”。

当叙述者以第二人称叙述时,他在讲述与听者或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情感。

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很开心。

”第二人称的使用可以让叙述者直接与听者或读者产生联系,从而增强交流的感觉,使得叙述更具亲和力和互动性。

在不同的叙述场景中,不同的人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在个人经历的叙述中,第一人称可能更加真实和亲近;在教育或指导性的叙述中,第二人称可能更加亲切和交流;在客观描述或观点陈述中,第三人称可能更加客观和中立。

在写作或演讲时,选择合适的人称可以达到更好的叙述效果。

叙述者应该根据叙述的内容和受众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人称,以达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效果。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人称在叙述中是指叙述行为的主体是谁,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在中文中,人称的选择会影响叙述的语气和情感表达。

第一人称是指以叙述者自己作为主体进行叙述,使用的代词有“我”、“我们”等。

第一人称叙述更为直接、主观,能够表达叙述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叙述者可以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情感和观点。

例1: 我从小喜欢读书,每当我沉迷于书中的故事时,就能忘记一切烦恼和困扰。

例2: 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例1: 你应该好好休息,不要太勉强自己。

例2: 您需要填写表格并签字,以便我们可以继续处理您的申请。

例1: 他是个友善而乐观的人,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温暖。

例2: 这只小猫很可爱,它的毛色是纯白的,眼睛又大又亮。

不同的人称选择在叙述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更多地展现叙述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接近叙述者;第二人称叙述能够让叙述者与读者直接互动,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共鸣力;第三人称叙述则能够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事物,让读者更加客观地了解所叙述的事物。

人称选择在叙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叙述的情感表达、语气和叙事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是指叙述者在叙述时使用的人称代词的形式。

人称代词是代替名词或名词
短语的词语,表示说话、被说话或提到的人或事物的身份或地位。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有第
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下是关于叙述的人称的具体叙述:
第一人称代词是指叙述者自己,在叙述中以“我”、“我们”等词语来代替自己。


一人称代词可以直接表达叙述者的主观意识、经验和观点,使读者或听者更能感受到叙述
者的情感与体验。

叙述者可用第一人称代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感到非常兴奋”、“我
们决定去旅行”。

第二人称代词是指叙述者在叙述中称呼或指向对方的人或事物,在汉语中常用“你”、“你们”等词语来代替。

第二人称代词可用于直接与读者或听者进行对话,使叙述更具亲
近感与互动性。

叙述者可用第二人称代词与读者建立联系:“你看起来很开心”、“你们
一定要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第三人称代词是指叙述者在叙述中提到的他人或事物,常用的代词有“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

第三人称代词用于叙述者对他人或事物进行
客观描述,使叙述更具客观性与客观真实性。

叙述者可用第三人称代词描述别人的行为或
特征:“他们在河边玩耍”、“她喜欢读书”。

在叙述中,随着叙述的对象和角度的不同,叙述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来进行
描述。

叙述的人称代词的选择会对叙述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的人称代词会给读者或听者
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叙述中正确运用人称代词,能够使叙述更加生动、真实和有力,更能引起读者或听者的共鸣和兴趣。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
在中文叙述的人称中,一般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指的是说话人自己,用我、我们等词语表示。

第一人称在叙述中通常用于表达说话人自身的经历、感受、想法等,以及与听众分享个人观点、见解等内容。

例如:“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去听音乐会。

”、“我们认为这种决定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第二人称指的是听众或被叙述者,用你、您等词语表示。

第二人称在叙述中通常用于直接与听众沟通,交流观点、思想、感情等。

例如:“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第三人称指的是除说话人和听众以外的人或事物,用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词语表示。

第三人称在叙述中通常用于描述、解释、评价一些客观的事实或情况,或是描述其他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特点等。

例如:“他是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教育工作者。

”、“公司的产品卖点是独特的设计和高品质的材料使用。


总的来说,在中文叙述中,不同的人称可以用于表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而使用合适的人称可以使叙述更加准确、生动、自然。

叙述人称名词解释

叙述人称名词解释

叙述人称名词解释
叙述人称是指叙述者在叙述故事时所采用的人称,是叙述者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的观察角度和叙述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叙述人称的选择对于故事的呈现和读者的感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

第一人称叙述是指以“我”为叙述主体,即叙述者以自己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第二人称叙述则是以“你”为叙述主体,即叙述者直接向读者讲述故事,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中来,感受到故事的紧迫感和互动性。

第三人称叙述则是以“他/她”为叙述主体,即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客观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人称叙述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第一人称叙述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但有时候会限制故事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人称叙述能够让读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中来,但有时候会让人感到过于主观和片面。

第三人称叙述能够让读者更加客观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有时候会让人感到过于冷酷和疏离。

因此,在选择叙述人称时,叙述者需要综合考虑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多个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人称来进行叙述。

同时,叙述者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人称叙述的技巧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呈现故事的
主题和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波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一、改编故事,体会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版本一《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

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

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

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

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

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

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

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

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

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

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

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

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

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

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

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

”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

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1.
2. (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题上,深化主题,增添艺术魅力。

3.实战演练,小说鉴赏。

提琴保·琼斯(美国)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开辟新面铺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

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学校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

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

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看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

“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请从叙述人称、叙述角度两方面谈谈“我”(小玛丽)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