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之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实用)

文言文复习之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实用)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 弟弟。]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 较少见。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 三年》)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 的。]
(2)尔惟旧人。的判断句。 【实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 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判 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 或者两者结合。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 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但是有的被动句是没有标志的,必须根 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即,意念被动 句(无标志)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文言文句式判读标志

文言文句式判读标志

二.被动句
1.“见”“……见……于”“于”表被动。
2.“为”“为……所”表被动。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一.判断句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诚””“本”“亦”“素”“必”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为标志,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五)固定句式
•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陈情表》) • ——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 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 陵君窃符救赵》) • ——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 晋鄙的军队……
(二)被动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见 于 •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见 •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 被 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 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于 见 于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
•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作者:朱庆和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08期【技法指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有以下类型: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式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蔺相如者,赵人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也”式。

此类判断句中,“者”和“也”不同时出现,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如“此世所以不传也。

”(苏轼《石钟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3.“……者也”式。

此类句式在文言文中也属常见。

其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司马迁《鸿门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4.“……者……”式。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为……”式。

这里的“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这个判断动词。

如“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6.“……是……”式。

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被动。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被动句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被动句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被动句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动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等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①“……者,……也”句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②“者”“者也”句如: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③“也”字句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④“为”字句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⑤“是”字句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⑥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⑦无标志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臣本布衣。

(《出师表》)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练习翻译下面的判断句。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臣(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可以驱遣使用。

(2)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

(3)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译文: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译文:消灭六国的国家,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译文: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人。

2.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①“于”字句:谓语+于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细解析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细解析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细解析导读:文言文句式有一般句式也有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特殊文言文句式分为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些句式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的句式解析★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文言活用句式

文言活用句式

知识清单一-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主要有五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此处省略)一.判断句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赤壁之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主语后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即“……,……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三)“者”“也”全不用,语意构成判断。

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四)用“乃”“为”“即”“则”等表示判断。

吕公女,乃吕后也。

(《史记·高祖本纪》)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五)用“是”作判断动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二.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用“于”表示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二)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过秦论》)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四)用“被”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五)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倒装句(一)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 (l )陈胜者,阳城人也。

( 2 )夫战,勇气也。

( 3)环滁皆山也。

(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 借助于 “乃”、“是”、“为”、“则”、 (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2 )斯是陋室。

( 3 )项燕为楚将。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5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6 )臣本布衣。

(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者”、“也”等词构成。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 《醉翁亭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悉”、“本”等词构成。

《陈涉世家》 《陋室铭》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3. “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形式: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I. 用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

2. 用“为 +动词 ”表示被动。

(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 用“于 ”表示被动。

(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 [ 蛇]黑质而白章。

( 2) [ 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 ]而竭。

( 2)陈涉自立为将军, [立]吴广为都尉。

3.宾语省略 (1) 上使[扶苏]外将兵。

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文常见句式一.判断句1、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1)“……者,……也”。

例: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也”例: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夫战,勇气也(4)“……者,……”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者也”例:①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另一种是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等表示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③非死,则徙尔。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例:①非天质之卑。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3、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①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二.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例:①(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

这是本次复习要重点介绍的:存在于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有整体不同或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即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则”“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非”作判断动词。

例如:①问今是何世……②城非不高也(二)被动句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 (廉颇)伐齐,大败之。 ②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③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ຫໍສະໝຸດ ①②① ② ③
④自称省 五鼓, (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2、省略谓语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 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 3、省略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 不得见(太后)久矣。 庶子不足与(之)谋!
3、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凌万顷之茫然。 4、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五、主谓倒装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②渺渺兮余怀。 余怀渺渺兮。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六、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覆之以掌。 能谤讥于市朝。 而相泣于中庭。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七、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客有吹洞箫者。 2、中心词+之+定语+者 国之孺子之游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二、被动句
1、用“为”、“为所”、“为…所…”表 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婢仆所惑。 2、用“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① ② ③
① ②
① ②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4、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无标志的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 是时屈原既疏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常见文言句式——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课后作业
识记判断句的类型,完成金版P166一文研透
板书设计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也”、 “者”、“……者也”、“为、是”、 “乃、必、亦、即、诚、皆、则”
课前提问 判断句 判定方法
1.“……者……也”表判断 2.“也”表判断 3.“者”表判断 4.“……者也”表判断 5.“为、是”表判断 6. 无标志判断句 7.“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判断 8.“非”表否定判断
规律四:有少量用“被”表示被动的句式。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规律五:意念被动句(无任何标志)
没有标志性词语,完全靠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辨认。
判断方法
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 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于”“受……于……” ② “见”“见……于……” ③ “为”“为……所……”“为所” ④ “被”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 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翻译方法
翻译判断句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句。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时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 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 可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就 是”“本来是”“就是”。
答案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谏议”是官职)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 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 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 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 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 马的钱归还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 有古代贤仁之风。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1、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更……?)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2、无以(没有用来…的)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3、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鸿门宴》
文言小故事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
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个树桩,一 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 而死。于是农民放下锄头等在树桩旁,希望能 再得到只兔子。兔子再也没等到,而他自己却 被宋国人耻笑。
··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
“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 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用副词“乃”、“则”、“耳”表判断。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则…
……耳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结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者 ……也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 · ……者也
……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
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 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其……乎,译为“难道……吗”, 例:我中国其果老大乎?《少年中国说》
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游褒禅山记》
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17、 ……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 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我之谓也。 18、孰与,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⑵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外。
追之
⑶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 则与( )斗厄酒。
⑷竖子不足与( )谋。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臵(
)水中。 )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4、介词结构后臵(状语后臵)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 如:“躬耕于南阳”。 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 ⑸环滁皆山也。 · ⑹此亡秦之续耳。 ·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固定短语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不也是……吗”“难道不也……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译文: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 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 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怎么)……呢” 例: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 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固定短语

9.“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 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 项羽 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 呢?” 10. “……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 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 (哪个、哪样)……”、“……比……怎么样?” 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呢?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特殊句式) 固定结构
判断句
1、 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 “……也” 是社稷之臣也。 “……者……”
判断句
2、用“为”、“乃”、“即”、“则” 或否定词 “非,未,弗”等表判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非我也,兵也。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5、用“为……”的形式表示; ……”的形式表示 的形式表示; 如:兔不复可得而为宋国笑。 兔不复可得而为宋国笑。 的形式表示; 6、用“为……所……”的形式表示; 所 的形式表示 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今不速往, 7、用“被”来表示被动。 来表示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第一种: 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常用的有
有以( 用来)、无以(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 用来)、无以 没有......用 用 )、有所 有所( 无所(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无所 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比及(等到 的时候)。 比及 的时候
1、介词加上宾语,组成介宾短语, 介词加上宾语,组成介宾短语, 在文言文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 后面。 后面。如: A、乃号令于三军曰: 乃号令于三军曰 B、皆不可限以时月。 皆不可限以时月。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 而青于
2、文言文里,用“如 文言文里, 这类修饰形容词或 (若)……”这类修饰形容词或 这类修饰 的状语, 动词的状语 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 动词的后边。 动词的后边。如: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 为了强调宾语 借助“ 强调宾语, 等此帮助, 等此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 词前。 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 的标志,不译。 的标志,不译。 如:A、何陋之有?B、何厌之有? 何陋之 何厌之 C、何后之有? 何后之 D、唯余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唯余马首是 惟利是
第三种: 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一何 这样啊) 何......之(怎么 之 怎么......这样啊)等。 这样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特点:此……;是……
译为“这(是)……”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不知木兰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
句式特点:用介词“被” 表被动,与今相同。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文言句式
被动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且相如素贱人。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句式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是寡人之过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是寡人之过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句式特点: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不知木兰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且相如素贱人。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朱)晖(huī )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
多被劾。
答案: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弹劾。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句式特点:……,……者也
……,……也;……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
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被动句主要形式: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
六、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三、用“为”“为„„所„„”表被动。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动词本身表被动。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句式特点: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 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