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这部电影,如同一颗干巴巴的果实,没有音乐,没有色彩,却蕴含着无数引人深思的问题。
导演仿佛消失在影片之中,然而他的批判立场却分外鲜明。
正如李杨所言,艺术家并非上帝,但必须坚守批判的底线。
这部电影凝结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教育。
中国仍有许多农村地区,如片中所呈现的那样,教育程度极低。
黄德贵之流,贫穷地生活着,半辈子的积蓄仅为了从外面买回一个媳妇,生儿育女,辛勤劳作,在他们眼中,这个女人仅值七千块。
白雪梅,一位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轻易相信他人,最终被人贩子拐卖到那个闭塞的村庄,开始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她曾试图自杀、挣扎,甚至用身体换取金钱。
外逃的念想从未断绝。
陈姐,同样是被拐卖来的,起初也想逃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下了两个孩子,也就只好认命。
戏剧冲突在白雪梅与周围所有人之间展开。
她渴望外逃,反抗命运,但面对黄德贵一家以及全村人的种种阻碍,没有人伸出援手。
为了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导演将剧情紧紧围绕白雪梅的出逃展开,鲜少触及其他人的生活。
然而,这出逃过程中的世态炎凉足以令人震撼。
就如同目睹一场血淋淋的手术。
最终,只有那个不满十岁的李青山与白雪梅站在一起,你才意识到,在善恶混沌中,那份童真的可贵。
剧中的台词“你是念过书的,你和别人不一样”,道出了白雪梅的心声。
她明白,即使贫穷,即使辛勤劳作,也应该拥有自我。
这种被强暴的生活,她无法接受。
若没有出路,她宁可选择死亡。
然而,与白雪梅有着相似经历的陈姐却说:“生活就是这样,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她选择了忍受。
“娃儿都有了。
”是啊,死很容易,活着才难,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这部电影不应被简单视为一个买卖人口的故事,而应将肉体的强暴放大,思考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谁敢说自己在人生中没有遭受过精神强暴。
其实,人类社会中,强暴与反强暴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是否反抗,是否坚决到底,永远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法相助。
这才是平等与自由的真谛。
p.s. 顺便八卦一下,这位女演员与日本演员上野树里长得真像。
盲山电影影评3篇
盲山电影影评3篇盲山电影影评1今天在一个阳光的下午,看完一部没有阳光的电影《盲山》后,在窒息和激动的同时,我决定为李杨导演的《盲山》写点什么了。
同时奉献给生活在《盲山》上的民族同胞们,希望民族同胞早日走出《盲山》,找回自己心中的同年伙伴李青山!《盲山》让我看到金钱和利益在击穿人类的心灵。
利益让民族同胞一个个住进了《盲山》,利益让一个个生活在《盲山》上的同胞灵魂尽失。
只有纯真无瑕的孩童李青山勉强逃过了这场利益的浩劫,让我看到了《盲山》中的希望和未来。
《盲山》述说的不单单是已生活在《盲山》上的同胞,也不只描绘了被那些利欲熏心者逼进《盲山》的无奈姑娘。
《盲山》用它看不见的语言演绎了现实社会中,以同样方式生存在《盲山》外和游走在《盲山》路上的人们。
李杨导演通过《盲山》向谁阐述,阐述了那些人心中的《盲山》?《盲山》它已不单单是一部电影,已成了今天在人们心中堆彻成的一座座《盲山》了。
是一两个盲点一时半会看不清也就那么过去了,可这些盲点它确已聚成了一座座的盲山。
利益无处不在的塞满了人们的头脑,生存也就必然出现一个个看不见的盲点。
当一个个的盲点堆成一座座的盲山时,该反思一下大家装作看不见的是什么了。
《盲山》反映的个个角色都无时不在的浮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掠夺为了生存的人心。
最后祝愿所有的同胞走出自己心中的《盲山》,用一颗勇敢的心,无私爱,自由的精神找回本应属于您的快乐和幸福。
盲山电影影评2前一阵子那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牵扯出了公众对电影背后被称为“被拐妇女”的这一群体的关注;不论看过全片与否,人们极尽或嬉笑怒骂、或慷慨陈词之能事,把这部电影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推上了风口浪尖,使之坐实了“无耻”两个字。
我是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的,也没有兴趣去看,更不想把这个群体称为“被拐妇女”——可能是因为惮于自己某一天也可能不小心就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愿加之以如此冷酷残忍的字眼——因此我对此不敢妄论。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从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闭塞的乡村,那些以食革命者人血馒头为乐的民众,并未从愚昧中觉醒。
在那里,人的尊严与自由仍只是空谈,地缘的亲情势力更为强大,在其彪悍的统治下,中国的乡村依旧充斥着盲目与野蛮。
反思中国的现实,审视我们自身,这部电影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狭隘与无知。
影片讲述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拐卖妇女的故事。
罗素曾说过,具体可感的事物给我们的震撼远胜于抽象的数据和事实。
电影通过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拐卖事件的残酷,而我们所受到的冲击,不仅来自于受害者的痛苦,更来自于周围人的冷漠和助纣为虐的愚昧。
在这个故事中,“大多数”是村里的人,他们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不仅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积极出谋划策,甚至帮助“丈夫”控制白雪梅。
当白雪梅试图逃跑时,他们齐心协力、毫不犹豫地去追人,特别是在公安来解救时,他们更是团结一致,浩浩荡荡地阻拦,表现得似乎情深意重。
然而,他们的所谓“情义”源于地缘,而非对人性的尊重。
白雪梅的痛苦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符号,他们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痛苦,有的只是愤怒,因为他们付出了金钱,所以这个女人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是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物品,是一个符号。
在他们热情的“帮助”中,或许还能体会到齐心协力的快乐。
但毫无疑问,他们是盲目的。
在这个封闭的乡村社会中,白雪梅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她写给家人的求救信,都被邮递员主动交给了她的丈夫,而这些人不仅没有帮助她,反而还在一旁闲聊,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他们自觉地结成一张网,将白雪梅困在其中,让她无法逃脱。
每个人都在这张网中寻找着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感,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网住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的人。
这里面有一个“叛逆者”,是“丈夫”的表弟,一个乡村教师。
他白白净净,经常给白雪梅书看,并告诉她,在这个村里,只有她和他有共同语言,他一定会帮助她逃跑。
然而,事实证明,这个人更加卑鄙无耻。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在观看了电影《盲山》后,我深感震惊和悲愤。
这部 2007 年的作品,揭示了一个偏远山村里的封建思想和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人性的冷漠。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名大学生,她被拐卖至这个山村,成为了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相比其他被拐卖的妇女,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没有放弃反抗。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她所面临的环境依然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仿佛地头蛇一般,牢牢盘踞在这片土地上。
除了封建思想,法制观念的缺失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村民、支书到医生、邮递员、警察,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安稳,对身处困境的主人公视而不见,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阻断她的求救信。
这种冷漠和无情,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却又让人感到无比可恨。
那些村民们,他们的言辞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和对法律的漠视;医生和邮递员,他们在利益面前失去了职业道德和人性的底线;而支书,那个表面平淡却内心冷漠的角色,更是让人对这个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面对这样的现实,批判和愤怒是远远不够的。
电影的揭露或许能引起一时的关注,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那颗冰冷的人心。
就像多年前被多次碾压的小月月事件,施救者只需付出极少的代价,就能拯救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然而他们却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冷酷无情,或许是对这些人最恰当的评价。
如今,每当类似的gm犯罪事件发生,我们都会发出疑问:“现在怎么还会有这种事?”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身处社会文明的前列,享受着物质和精神的滋养,而他们则处于这趟列车的末尾,遭受着贫穷和封建等猛兽的侵害。
在他们的认知中,那些我们深恶痛绝的事情,可能变得司空见惯。
我希望文明的列车能够快速前进,尽可能地摆脱黑暗、凶残和冷漠的怪物。
同时,我也想对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说:“小心点,现在的人心都坏着呢。
”但我更想说:“坚强点,现在的人心都冰着呢。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用爱和温暖去融化那颗冰冷的心,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电影《盲山》影评
《盲山》观后感《盲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却很无奈,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西北某偏僻山区,一个刚刚毕业女大学生雪梅急于找份合适工作,而在她发愁之际,遇到了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最后被人贩子骗到深山当中,卖给了农民做媳妇,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
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家庭中她忍受屈辱,无时无刻不想着逃出魔窟。
最后在一个小孩的帮助下,他的父亲终于得知她的下落并在民警的协助下把她救出来,但在逃跑的过程中雪梅却不得不丢弃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部需要静观而看完后却又不能平静的电影。
一开场便是沉静的字幕,没有任何背景声音。
因为是纪实风格的影像,所以配乐方面只是插入了几首当地唱腔的民歌,结束时的几句听得尤其真切:“……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画面上一边是哭泣的孩子和奔跑的追捕者,一边是终于逃出牢笼的女人,诗意的歌词道出的却只是苦涩无奈的人生。
这部电影深刻的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一些问题,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但是,还不知到从什么地方说起,影片里的人性的木讷,和没有文化而直接影响到村民的一些做事的手法让人感到可怕!从这部影片不难让人感觉到偏远山区人们的那种生活状况,文化教育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能做不出想影片中那些野蛮的行为呢?首先谈谈那些愚昧的农民,他们都是善良的。
最具代表的是德贵的母亲,但是在她思想中女人,仿佛生来就是要嫁夫相子,成为男人的从属品。
而正是她这种愚昧执拗的思想让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女孩越来越深的陷入泥潭。
虽然明明知道雪梅是他们家强迫地买来的生儿育女的工具,可是她还是一而再的对雪梅“晓之以理”——“女人嫁谁都是嫁,嫁给我儿,我一家不会亏待你的。
”非但如此,她还叫同村几个同样被拐来的,已经安分守已认命的妇女来当说客“既然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就想开点”女人面对命运难道就只能认命?。
但黄德贵母亲却又同情白雪梅,不让儿子打她,给白雪梅的饭还加了蛋。
同样作为女人,黄德贵的母亲站到儿子的一方。
盲山影评
盲山影评导语:盲山影评(一)这部电影是根据一部题为神木的小说改编的,可是却让我们觉得比自己印象里的更真实,导演基本上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叙述故事,放弃配乐,而还原生活本来的声音,所以我们无法感受到所谓电影的美感而是心灵深深的震撼和沉思。
导演是用一个正常人的人格来拍这部电影。
故事的背景放在一个偏远山区的煤矿上,对象是我们所忽略的矿工。
主人公元凤鸣是一个辍学出来打工的中学生,他有很好的愿望,希望赚足了钱回去供妹妹读书然后自己返回学校。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遇到了唐朝阳和宋金明。
故事一开始就记录了他们一次成功的谋杀,他们杀人时的笑容让人觉得冷到了骨子里,在他们眼里那个无辜的矿工只是他们谋财的一个工具,甚至根本没必要知道那个人叫什么,那张假身份证代表那个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就是一张身份证,一个出卖劳力的的工具。
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上层,那些矿主把矿工当成工具,所以唐朝阳才会说等他有了钱,他也会开个矿。
虽然这样唐宋两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也因为这样才有了之后的两人的冲突。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得这样麻木不仁,故事里并没有说明可是又似乎有些许的暗示。
在我看来,宋金明与元凤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辍学出来打工的,元希望继续回去读书,而宋则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在街上元看到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乞讨,他借钱都要帮助一点,而宋也是问也没问就捐了钱(他连看碟都不舍得)。
与之相反的是唐朝阳这个人物,他一味的追着钱财,而得到之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肉欲,完全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对这个世界没有了半点同情与信任。
元凤鸣在所有人物中是唯一一个没受污染的人,或许是因为刚入世的关系,他身上人性的光辉唤起了宋金明心中的同情心,唐宋才会起了冲突。
片中有个情节使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元凤鸣出矿时明媚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而唐宋则非常习惯。
一个人在矿中阴暗的环境下很长时间肯定会一时不适应阳光。
唐宋虽然站在阳光下,可是那种黑暗并没有离开他们,那种黑暗已经渗入他们内心,始终包围着他们。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影片开头的字幕提示了故事的背景,使观众明白这是一个可能只在中国小山村中发生的故事。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了白雪梅被骗至山区后的遭遇。
她先后经历了黄德贵的伪装、胆怯的表明、关押、强暴,以及日子逝去后成为家庭劳动力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黄德贵对待雪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伪装到最后的暴力,展现了人性的丑恶。
而雪梅对整个事件的态度也从怀疑、询问到反抗,再到最后的无奈顺从,她的挣扎和痛苦令人心碎。
影片中的许多片段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黄德贵在店主的调侃下强装已与女主角有过性行为,在牌局上,人们劝说他先办了事,有了孩子就跑不了了。
这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压迫,令人感到愤怒。
还有黄德贵全家帮忙,甚至连“所谓的婆婆”都上来帮忙强奸雪梅的情节,这种矛盾带来的冲击更大,尤其是对女性观众来说。
雪梅为了逃脱不断尝试,她的逃跑过程从借助自己的体力到脑力再到出卖身体,这是一个最正常的反应模式。
而小孩儿的出现则给故事带来了一丝温暖,他给被关押的雪梅送去食物,但在影片后端他却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或许他终究还是会在成人之后成为另一个黄德贵吗?“所谓的婆婆”是个复杂的人物,她的性观念与婚姻观念让人无奈。
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具有女性的善良却在大环境中成为如今的样子。
而小学老师德诚的出现,让雪梅看到了希望,但他的爱也并非真正的爱情。
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但把这部电影在农村放一放是否能实现其价值还是一个未知数。
导演对整个故事的架构是否是能使影片中表现出的矛盾的本身以及数量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本片没有配乐,这可能会对整个故事的表现有所影响。
白天女主角床上的光线非常漂亮,这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些美感。
盲山影评
《盲山》影评姓名:朱恒毅学号:120206024 班级:2012级印刷图文信息处理1班这部电影主线就是以一个大学生被拐卖到一个偏远山村所发生的一系列记事。
在此影片中,本片所展现的就是一个新中国下,贫困山区里的封建思想和人文道德败坏的人和事,也给深刻的让人感悟到山区里的生活条件以及交通是多么的不便。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女大学生白雪梅毕业之后,求职无门,遇见做中草药生意的‘好心人’,之后跟随着他们一起到了偏远的穷山村,草药生意人骗她去山上找人,乘此机会机会偷偷溜了,把她卖给了一个40多岁的农民做老婆,几年里,尽管她想尽办法想逃脱命运的魔抓,但在一个大多数村民没有思想文明的地方却始终无法逃离。
在电影开端,白雪梅寻找工作的时候遇见她以为的好心人时,她的内心是感激的。
对于涉世未深的她来说,社会上,好人是居多的,当她满心欢喜的时候,却不知道命运正一步一步带领着她走向了地狱。
刚到穷山村的时候,她隐隐的感到了不安,看见了所谓的老板和同事,她又放下了心,殊不知,因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单纯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在农民黄德贵家里,黄德贵在白雪梅的苦苦哀求下强行要了白雪梅,还将她用铁链绑着关在屋里。
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受到毒打,从此,她失去了自由。
我看着这些的时候,我想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妇女在封建社会时期,不管在哪儿都说不上话。
在贫困落后的穷山区里,知识文化对那些农民来说根本养不活自己,所以足以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雪梅被囚禁了,但她却从不放弃寻找逃脱的机会。
在这个封闭落后的穷山区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帮助她,相反,村名们都帮助黄德贵看守她。
雪梅的内心非常的渴望离开这个充满着野蛮暴力的穷山区,在她多次逃跑无果后,她深刻的感受到了村民们的自私、冷漠,同时也明白了当地官员的渎职行为。
高山流水,牛羊成群,淳朴的乡村气息,结果却散发着一股股恶臭的面容。
“盲山”是盲,盲在没有了朴实,没有了人性。
在和平年代的现在,却丢失了不义,背弃了最基本的人性。
盲山 电影影评
盲山与中国的现实盲山这部电影赤裸裸地暴露了中国在法治过程中的盲点,法律知识无法深入广大的农村,执法人员在面对群众的集体违法时显得那么无力。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对法制视而不见,也许,这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规范。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里依然保存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里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摒弃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传统似乎成了违法的依据。
我们这个民族很奇怪,优秀的品质没有得到保留,反而是那些糟粕留存了下来。
如果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怎会有拐卖妇女的犯罪;如果没有女大学生防范意识的不足,怎会落入罪犯之手;如果农村群众对法制有了那么一丁点的概念,就不会引起违背自由的犯罪。
我们常说不知者无罪,在当下的中国,有多少违法行为都是因为当事人对法律的无知造成的。
而我们的法律似乎总在当人犯罪是才出现在视野中。
我们的法律不应是仅仅是对犯罪进行量刑的工具,而是能在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违法的行为时给予当事人警示的作用,这才能让我们的犯罪率减少,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要的和谐社会。
几乎所有看完影片的人都会为白雪梅的苦难感到愤慨,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大力去农村普及法律以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中国的现实太复杂,农村与城市简直天然之别,执法问题层出不穷,形式主义多姿多彩,这样的事实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靠教育,唯有教育才是解决国民愚昧的唯一途径。
12周的公正课,给予我的不仅是对现实的思考,更多的是对自身不足的反省。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对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正是阻碍法治建设的毒瘤,今后的生活里,我想我应该做的是不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努力改变这个可悲的现实。
感谢刘胜飞老师12周的陪伴与备课,也希望这门课能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以提升自身的公正意识。
133012102苏维新。
电影《盲山》影评
《盲山》观后感《盲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却很无奈,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西北某偏僻山区,一个刚刚毕业女大学生雪梅急于找份合适工作,而在她发愁之际,遇到了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最后被人贩子骗到深山当中,卖给了农民做媳妇,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
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家庭中她忍受屈辱,无时无刻不想着逃出魔窟。
最后在一个小孩的帮助下,他的父亲终于得知她的下落并在民警的协助下把她救出来,但在逃跑的过程中雪梅却不得不丢弃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部需要静观而看完后却又不能平静的电影。
一开场便是沉静的字幕,没有任何背景声音。
因为是纪实风格的影像,所以配乐方面只是插入了几首当地唱腔的民歌,结束时的几句听得尤其真切:“……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画面上一边是哭泣的孩子和奔跑的追捕者,一边是终于逃出牢笼的女人,诗意的歌词道出的却只是苦涩无奈的人生。
这部电影深刻的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一些问题,看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但是,还不知到从什么地方说起,影片里的人性的木讷,和没有文化而直接影响到村民的一些做事的手法让人感到可怕!从这部影片不难让人感觉到偏远山区人们的那种生活状况,文化教育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能做不出想影片中那些野蛮的行为呢?首先谈谈那些愚昧的农民,他们都是善良的。
最具代表的是德贵的母亲,但是在她思想中女人,仿佛生来就是要嫁夫相子,成为男人的从属品。
而正是她这种愚昧执拗的思想让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女孩越来越深的陷入泥潭。
虽然明明知道雪梅是他们家强迫地买来的生儿育女的工具,可是她还是一而再的对雪梅“晓之以理”——“女人嫁谁都是嫁,嫁给我儿,我一家不会亏待你的。
”非但如此,她还叫同村几个同样被拐来的,已经安分守已认命的妇女来当说客“既然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就想开点”女人面对命运难道就只能认命?。
但黄德贵母亲却又同情白雪梅,不让儿子打她,给白雪梅的饭还加了蛋。
同样作为女人,黄德贵的母亲站到儿子的一方。
电影盲山影评3篇
电影盲山影评3篇电影盲山影评1初看《盲山》,也许我们会因为人性的卑劣而愤慨,也许我们会关注那些闭塞的山区,也许我们会指责创作者故意扭曲中国人。
赞扬与指责都源于现实的残酷,但是,真正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绝非拐卖人口以及买主的暴力。
电影《盲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高度浓缩的现实社会。
无论主人公白雪梅最终是否被解救,真正的《盲山》注定只是一部地下电影。
《盲山》反映的现实缩影十分鲜明。
同一空间里的三类人构成了完整的社会。
整个故事就是描写层层剥削、层层被奴役的现实。
出身平常百姓的村干部依靠着聪明才智,一面纵容村民知法犯法,一面剥削压迫村民。
对待上级,施展闪转腾挪的伎俩,对待警察,又“拥兵自重”。
电影里的村干部就是中国基层政府官员的象征。
贫穷的村民既是受剥削、受奴役的普通百姓,又是可恶残暴的剥削者。
他们畏惧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尽管团结一心、又有大刀长矛,却甘愿缴纳赋税,不敢反抗。
他们的权力范围就是在弱小的妇女、儿童身上施展暴力。
原本一穷二白,却把金钱万能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妇女,要充当生养的工具、干活的机器,还要随时接受恐吓与威胁。
没有思想,终日劳作是这些妇女的命运,否则,迎接她们的不是躯体的死亡,或许,就是法律的枷锁。
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以暴制暴是社会底层人民唯一的反抗方式;社会底层人民终究难逃被剥削的厄运。
据说,在国内公映的版本里,所有遭遇不幸的妇女都得到解救,法律的尊严、政府的威信得到了维护。
这样画蛇添足的安排不过是导演李杨为了通过审查的屈从之举。
现实电影的命运反映出文化艺术必须依附于政治的无奈。
想来,《盲山》和它的创作者们就是那些被拐卖的妇女。
忽然想起80年代的老电影《茶馆》,被奉为经典,倍受好评,想必当年好多单位都集体观看了。
同样批判现实,命运截然相反。
我想,绝不仅仅因为《茶馆》沾了老舍的光那么简单吧。
电影盲山影评2李杨的新片《盲山》属于让人看了之后无言以对的电影。
无言以对有时候是因为对导演手段的拜服,有时候是对影片所反映的现实无可奈何。
盲山影评3篇
盲山影评3篇盲山影评1李扬导演的《盲山》用记录片的样式讲述出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的故事。
本片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在国内上映的,结局是被拐卖的女大学生得到解救;另一个是海外版的,被拐卖的女大学生在最后挥刀砍向花了7000块钱买自己当老婆的‘丈夫’。
影片的详细内容就不多做阐述了,我是看的第二版本的(有很短的露点镜头,可能国内版的没有)在我看来,第二种结局更让人震撼,至于第一种结局可能是导演为了通过国内的审查吧。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片算得上是近年来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优秀影片,影片中实在有几个地方让人感到震撼和愤怒,以下是本人的感受,欢迎大家指正。
第一次震撼:在黄德贵的婚礼上,大家喝酒时说:干了,谁不干谁这辈子打光棍,下辈子还打光棍。
这算得上是当地最恶毒的诅咒吗?都忙打光棍可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生儿子,也不怕自己的儿子将来打光棍?第二次震撼:花了7000块买来的媳妇却洞不成房,黄德贵被村里人笑话,连父亲都骂他还算个男人吗?最后在自己父母的帮助下终于洞房成功。
事成之后老父亲投来那赞许的眼光,顺手给儿子递来一根烟。
居然能这样? 难道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第三次震撼:跑出来向村主任求救,村主任要她的身份证,她说没有,被偷了,结果村主任冷漠地眼神和话语。
不光是村主任,按影片中的说法,当地的派出所也是帮不上忙的。
导演在这里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第四次震撼:几个男子来女子家受养猪费,即使没猪养,也要交费。
其中一个男子还说,对那个女子,就得向我收费这样,就得强硬。
看来,买来的媳妇在当地也成了一个公开的事情,大家都是有经验的。
第五次震撼:女主角遇到了当地小学的老师,并寄希望于他,并由此发生了一段真真假假的爱情。
结果那混蛋也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玩物,事情败露后选择了逃避。
也许他也无能为力,但是我看到最后也希望他能再次出现,可惜没有。
第六次震撼:邮递员贪小便宜剥夺他人通信自由权。
把女主角给她的信转手就给了她的男人。
可怜女主角还一次又一次地写,自己不想想,连村主任都是一伙的,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邮递员?第七次震撼:自己的父亲被自己的男人打,愤怒之下,女主角捡起菜刀砍向自己的男人。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观看这部电影时,心情颇为沉重,以至于当时难以执笔。
在我心中,难以明确定义这出戏究竟是闹剧还是悲剧。
当然,我也对我国的审查制度感到感慨,它没有将如此阴暗的内容呈现在市场上,极大地“照顾”了普通观众的心理感受。
在影片的最后,白雪梅持刀砍向了自己的“丈夫”,但这并没有让人感到大快人心。
因为之后等待她的,恐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善终”。
在这场凶杀案中,很难说白雪梅是“罪犯”。
如果非要将黄德贵定义为“罪犯”,那么拐卖人口的人必然难逃干系,村庄中的领导和村民也可被视为“帮凶”,甚至邮递员、警察这类公职人员也是渎职或失职。
我无法说所有人都是“罪犯”,因为这等同于没有“罪犯”,所有之罪等同于无罪。
白雪梅在经历了被骗拐卖、强奸、胁迫,数次逃跑失败,以及写信求救却失望而归的波折后,甚至不惜通过卖身来换取逃离的机会,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直到警察真正到来,又离开,这可能是她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当她的父亲为了保护她而遭到“丈夫”毒打时,她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
之前所有的厌恶、委屈、愤怒和怨恨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黄德贵无疑是最具冲突的角色。
他深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年纪不小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能通过购买媳妇来完成生育的目的。
然而,他明显缺乏经验,新婚之初多次上床未遂,最终依靠父母的协助才制服了不听话的“媳妇”。
一旦得手,他完全不把“媳妇”当人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高兴时才会给她一点好脸色,生气时则对她严加防备,完全将白雪梅视为生育的工具。
对于那些在这场经历中扮演旁观者的村民来说,这一切可能早已司空见惯。
毕竟,在她之前,村子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婴往往在出生时就被遗弃致死,而买婚强娶的“习俗”也已存在多年。
这些村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甚至黄家的老母显然也是一位“过来人”。
村里的各位领导以及他们的下属闲散人员,都是这一系列悲剧的帮凶。
他们平时欺压村民,关键时刻却能及时帮助黄德贵“抢回”白雪梅,可谓身份多变,作用多样。
邮递员一直是希望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逐渐认清这只不过是另一个虚伪的陷阱。
《盲山》影评范文合集
《盲山》影评范文合集第一篇:《盲山》影评“女大学生遭诱拐”之类的新闻,我们只当它是生活的边角料,用来存为经验主义的教条,告诫自己,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它的社会效应充其量如此,对于事件本身并不具任何意义。
是的,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一点也不新鲜,我们司空见惯,却也视而不见。
有人说李杨的电影《盲山》根本就是一出法制在线,其实这部电影讲述的“女大学生被拐卖”这个故事的确有太多社会借鉴的成分,但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放大的,它是以一整个大荧幕的苦难来让人们正视的。
看《盲山》的过程,从愤怒到失语,最终觉得一切的情绪都是枉然,因为它的“盲”,“盲”的那么全面,“盲”的那么彻底。
记得从前在《那山那人那狗》里看到的大山是苍翠的绿色,它纵然沉默无言亦是生机勃勃,山歌嘹亮,民风朴素,满目都是实实在在的顶天立地,就宛如我们在黄金周从城市奔赴边远的山区,我们感叹风景秀丽,感叹溪水潺潺,感叹乡民的朴实,浮光掠影地走了一圈,回到城市里过安逸的生活,然后不断遥想乡村的美好。
然而在电影《盲山》里,依然是高山流水,依然是远离市嚣的村民,依然有城市难得见闻的羊群和山歌,朴实依然在,但它不再发光,它竟然是恶臭的,朴实延伸而来的“盲”成了所有罪责最有力的借口,它背离我们的法律,背离道德,背离人性,但它用“盲”承担了所有的不义,如果说“无知者无罪”,那这“盲”难道该获得我们的原谅?《盲山》里,被拐卖到陕北山区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所遭遇到的一切是社会新闻的细节化,我可以想象那些被拐卖的女子被强奸、强迫生子、与外界一生隔离的状态,但却不曾想过她们在这过程中挣扎的种种,不曾想过“事件”之外那些人的一切态度。
李杨做了一只无功无过的显微镜般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将渗透在这拐卖事件中人们丝丝缕缕的行为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他要用村民的“盲”来对比所谓有知者的“盲”,无疑,是一次令观者尴尬的提醒。
女大学生白雪梅被用七千块的价格买下,从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了交易的物品,她的“丈夫”在老父老母的呵斥和帮手下强奸了“老婆”,同样作为女人,“丈夫”的老母亲只会对这个女孩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家嫁谁不是嫁,你给我儿子做媳妇,不会亏待你的……”,我不确定这个母亲有多少恶,她成为帮凶大部分的成分可能只是觉得七千块不能白花,只是觉得儿子需要传宗接代。
电影《盲山》影评
浅评电影《盲山》《盲山》是我看到的比较真实的几部电影之一。
我看了四遍,次次都有更多的想法。
作为一个陕西人,一个农村人,一个山区农村大学生,我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慨。
因为影片的真实所以我感慨:看到那蹒跚崎岖的山间公路,那眼熟的农用三轮车,那土垒的破旧房子,还有浓重的陕西口音,相差无几的生活方式,,,影片里一切一切的场景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亲切。
《盲山》讲述了被拐卖女大学生白雪梅如何上演大逃亡,其契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我认为更多的是李杨导演在发掘社会及人性的盲点:1,表现中国传统农村人的劣根性。
中国传统有爱看别人笑话,冷漠的习惯、相关人员的不作为、文明的落差在电影中表露无遗,山村中的蛮荒:落后、无知、愚昧、野蛮,在片中的山村你都能看到。
还有就是农村妇女的奴性,好像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就是相夫教子的工具,当这种奴性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农村的这种“气候”就成为一种不变的传统。
2,反映中国传统思想:伦理孝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所沉淀下来的传统训导。
为什么会出现拐卖妇女儿童,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当贫困剥夺了他们这种权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另一种解决的办法,有求必有供,于是就有了拐卖。
拐卖是实现生儿育女愿望的一种途径;3,对农村政治、民主、法治的极大讽刺。
当白雪梅一次次逃跑时,村人充当了追捕的角色,在公安来带白雪梅走的时候,全村人都拿着锄头家伙围着警车,黄德贵母亲还要坐在车轮前以死相胁法律在山村中不文一值,“坐球牢,谁家娶媳妇不花钱!”黄德贵理值气壮。
还有同样是收费,就算黄德贵家里两个月前已经没养猪,还是得交费,税务人员说这是主任的规定。
山高皇帝远,一个主任就可以规定收费,可见当地政府的腐败,当有上级政府官员来视察的时候,村主任在村口挂起横幅欢迎上级视察工作,还广播给村民:不该说的不要胡说,谁要是败坏咱村的名声和形象,一切后果由他自己负责!! 那些被拐来的妇女,更是被送到山上躲避,到访的官员还称赞这个地方很美。
盲山影评1600字
盲山影评1600字电影《盲山》是2013年悬疑片,由导演李杨执导,黄渤、蒋雯丽和苗岭主演,在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被绑架后被困在一个偏远山区的故事,她不仅要在有限的条件下生存,还要面对绑架者的残忍和暴力,这成为了一个极具紧张感和情感冲突的故事。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它在故事情节的构建和情感处理上都非常精湛,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影片风格,将观众带到了动人心弦的境地。
影片的主题是困难面前的坚韧与勇气。
影片中主人公潇洒的勇气和沉着的冷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她不仅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绑架者的暴力,而且在困境中保持了自我尊严和价值观,这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启示。
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值得称道。
导演运用快闪回的手法,将影片的时间轴拉回到主人公的朝思暮想,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亲情的牵挂。
电影中还有一场无声的表白,也是极为震撼的一幕,竟然没有任何的言语,只有四个字幸福,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像一颗重重的炸弹,引爆了观众的心灵。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相当出色。
故事场景设置在了一个偏远的山区,这些景色是极具冷酷和荒凉感的,与主人公的生命之火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些环境下,主人公用她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意志力体现了角色的成长和内心洗礼,这更加鲜明了角色的形象。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悬疑片,它构建了一个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演员则用精湛的表演为角色注入了深厚的内涵和情感。
同时,影片的主题也极具现实意义,具有启发和提升人们内在精神力量的作用。
最后的几个镜头让影片在结束时收放自如,也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完美的视觉体验,这是本片最为值得称道的地方。
《盲山》电影影评
《盲山》电影影评《盲山》:黑暗中的追寻与无奈《盲山》是李杨导演的一部深刻而引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以被拐卖至山村的女大学生白雪梅为中心,展现了她在绝望与困境中挣扎的故事。
与《盲井》开头的升降机镜头相似,《盲山》也用漫长的山路和闭塞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让观众仿佛一同陷入了黑暗之中。
在情节处理上,李杨导演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狠心与精准。
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题,毫不拖沓,将观众的希望逐渐碾碎。
被拐卖、无法逃脱、村民的无良,这些情节都在意料之中,但随着民办老师的出现,四十块钱路费,以及又一次失败的逃跑,导演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我的希望,引领我走向绝望的深处。
盲山之盲,究竟盲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法律的缺失和人们的愚昧无知,但更深层次上,是黑暗、无望和最深的无奈。
在那个偏远的山村,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绝后”被视为道德上的极大罪恶,女人被视为生殖的工具。
这种默认的共识并非源于理性思考,而是源于环境、生存和传统的压力。
体制、法律和现代文明所定义的“恶”,对于村民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对德贵一家以及所有村民进行诅咒和批判呢?导演似乎并不想简单地将他们描绘成罪恶的化身。
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的行为或许是无奈的选择。
接受现代文明和教育的我们,可以轻易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批判,但如果我们身处盲山,是否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处境,并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呢?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人性的复杂之处。
电影中,白雪梅不断地试图逃离盲山,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她的坚持和勇气令人敬佩,但也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民们虽然在道德上存在缺陷,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理所当然”地继续着。
这种无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源的深刻性。
电影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为结尾,表达了对希望和光明的追寻。
尽管身处黑暗之中,但人们仍然渴望着救赎和改变。
这是一种人性的闪光点,也是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一丝慰藉。
盲山影评赏析
盲山影评赏析《盲山》是2016年中国导演李杨的一部电影,由黄璐等主演,盲山是将一种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国长期不断的社会问题人口拐卖。
本文为盲山影评赏析,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盲山》,刚开始是一个美丽清沌的姑娘吸引了我,她叫白雪梅,名字跟她的人一样清沌,但这时的她正在掉进一口肮脏的陷阱!接着是剧情,原来是关于贩卖人口!一个女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工作替家里还债,轻信于人,被骗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卖给一个当地人当媳妇,通过她不懈的努力,最终逃脱魔掌,重获自由!在遥远的西北,一个山连着山的地方,这里的男性大多都是买来的媳妇!一座比一座高的山不仅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交通,更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思想交流!所以这里的人都是野蛮的、愚昧的!他们不懂感情,更不懂法律!被买来的媳妇也都曾试着逃跑,但都没有好下场,除了暴打,还是暴打,有一个甚至被打断了腿,于是她们屈服了,也都麻木了,特别是有了孩子后。
白雪梅也多次逃跑,也多次被抓回来,也多次被暴打,她把希望寄托在唯一与外界有联系的邮递员身上,可谁知这个人也……,他竟然将信交给了白雪梅那所谓的丈夫,看到这里,实在另人气愤至极!是什么湮灭了他的良心?白雪梅没有逃脱被买来媳妇既定的命运她有了孩子。
但这并没有转移她逃出去的信念!或许是好人有好报吧,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孩子们因为穷困上不起学,而白雪梅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看到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她不想他们因为知识的贫困走上他们祖辈的道路,就经常教教这些孩子,也因为这样,其中的一个孩子自愿当她的信差,把她的求救信递了出去!本来警察来了,事情就好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警察遭到了这一村子法盲的阻挠,包括村干部,这在群只会使用暴力的法盲面前,警察的力量也显得单薄,至于这些平时光明正大救人的警察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救出了一些被卖来的妇女,当汽车驶致动,这些女人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作为母亲,她们选择放弃自由,回到了孩子身边!白雪梅走了,这段恶梦般的生活该结束了,当汽车与后面追过来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她的心里并没有多少轻松,而是惆怅,她的孩子还在这里,这个村里还有很多孩子,难道他们的命运无法改变,要永远被贫穷蒙蔽求知的双眼,长大以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用钱来买媳妇?真的很悲哀,绵延的大山阻隔出了贫穷与落后、野蛮与愚昧,还有多少孩子会被困在这里,也还有多少希望被湮灭在这里!范文二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重庆三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被人贩子以找工作的名义,贩卖到陕西农村。
《盲山》影评13100字
《盲山》影评13100字《盲山》是2007年由李杨执导、姜文、郑佩佩主演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被贩卖到山区,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的矿镇上,她的人生一夜间被改变了,不得不在残酷的山村里为生存而奋斗。
这部电影充满着惊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也成功地展示了中国乱收养、乱拐卖儿童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首先,这部电影呈现了现实的残酷。
片中的女主人公-小娥,在一夜之间被贩卖到了矿山,成为了一名奴隶,生活在山村开采煤矿的工人中间。
这个矿山里随处可见的危险和舒适无所遁形的环境,展示了中国工人的生活现状。
而小娥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甚至生长,不少观众也被印象深刻。
影片中还呈现了拐卖儿童的中国社会问题,不仅仅关注儿童被拐卖后的境遇,更是呈现了困扰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这让观众不由得深思。
其次,影片对人性的描绘特别入木三分。
影片中的山村,比起现代城市,人们在那里不得不经历许多人性的考验。
比如,小娥遇到了她的“救命恩人”,但这个人却试图强暴她。
还有在小娥和其他矿工一同工作的情况下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
最后,当矿山被警察查封后,每个人都试图逃离。
这些情节,在微妙的角色关系和意外的事件中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深邃和普遍性。
李杨导演所拍摄的这部电影还让观众深思人民群众面对政府漠视的呼吁。
在影片中,政府的力量以及对人民操控的能力都被展现得非常明显。
在矿村被查封的情况下,政府作为维护法律公正的组织却没有受到信任,他们甚至以非法途径进行逮捕拘留和敷衍塞责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让观众为人民而悲痛,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观众们也反思中国社会中的权力体系和监管机构的问题,同时也为受害的人们或者是带来不平等待遇的人们献上了最深刻的同情与关注。
总的来说,《盲山》这部电影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了中国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了矿工的生活环境,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人们面对政府接受教育问题等等。
李杨导演在你的电影中展示了强大的想象力,在人物塑造上精益求精,在情节,布景甚至音乐中都展现了他的惊人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丽告诉雪梅,要死还不容易,活着就难了。是啊,死确实易如反掌,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活着就真的很难了。陈春丽同样也是被拐到这个村子里的,四年来,她变了很多,再也没有想过要逃走。她已经安于现状。因为她对未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期待。所有的事实都告诉她,逃走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雪梅和春丽是不一样的,雪梅至少还有希望。所以她还在心里一次次地酝酿着。雪梅第一次逃跑是到山里洗衣服的时候,她趁机溜掉了婆婆的眼线。春丽告诉她,翻过那座山头就会看到公路,坐车到镇里就可以逃走了。雪梅好不容易翻过了山头拦到了一辆车,因为没有钱,任凭雪梅苦苦的哀求,司机还是走了。第一次逃跑的结局理所当然是被抓。最后还免不了一顿毒打还有更严密的监视。
《盲山》影评
《盲山》,一部以一位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偏远山区为视角的电影。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同情,还有说不清的愤恨和震撼。
首先从白雪梅说起,这位单纯的女大学生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决定出来赚钱。却不幸碰到人贩子,自称是草药公司的。后来和雪梅一起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顺理成章地把雪梅卖给了一个叫做黄得贵的,既野蛮又丑陋的男人。当雪梅得知这一切以后,本能的进行了反抗。可是一个弱女子怎么经得住一个野蛮男人的粗暴。当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雪梅再也忍受不了,她选择了自杀。当然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后来还是被救了回来,但是逃跑的信念她一直从未丢弃。
最后,警车渐行渐远,离开了这个山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留下的却是长久的心灵洗礼……
雪梅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她坚持给家里写信。虽然她不知道到最后这些信件从来都没有被送出去过。因为邮递员被黄德贵收买。这些还是后来她从一个叫李青山的孩子那里知道的。李青山,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代表着希望。我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的世界还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单纯和善良存在。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之所以小孩的眼睛特别的亮,小孩的记忆力特别的强,是因为人之初一切都是纯净的,如同白纸一样。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复杂,人生便渐渐混沌起来了。的确,你要从成人的眼里看到澄澈如秋水一样的眼神,很难。同时,青山是很喜欢学习,因为家里没有钱,只好退学。知道这些,雪梅就暂时充当着他的老师。事实证明,善是有善报的。要不是因为李青山,雪梅可能永远也逃不出盲山。
后来,李青山帮雪梅到镇上把信寄了出去。再后来,雪梅的爸爸和两个警察直接来到黄德贵的家。雪梅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她没有哭喊。只轻轻地说了一句,你咋才来?她等这一刻等了有多久,等的有多绝望,只有她自己知道。当然野蛮的村民不会就此罢休。经过三番五次的折腾,最后他们偷偷地把这个村里所有被拐卖的女孩全都救了出来。村民又是拿着锄头棍棒去追。当春丽看到自己的孩子,毅然决定留下了。她不能就这样自私地走掉,她还有孩子。也许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为了孩子,宁愿牺牲自由。
第一次的逃跑以失败告终。唯一的希望也落了空。她现在缺的只有钱。雪梅向杂货店老板求助。为了逃跑,她付出了很多代价,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得到了钱,她又在酝酿着第二次逃跑。这一次是比较顺利的,翻过山头,顺利地来到镇上,坐上了车,可是灾难又一次降临,黄德贵和一帮村民拦住了这辆长途车。雪梅依旧苦苦地哀求着司机不要开门。我的心也在司机犹豫的时候紧紧地纠结着。可是长途车司机还是打开了门,任凭雪梅死死的哀嚎,车上那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愿意伸出援手,那一刻,你是不是觉得世态炎凉?那一刻,你是不是觉得人是这个世界最冷漠的动物?那一刻,你是不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