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和传统医学的复兴,中医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中医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中医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中医医院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应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疗需求。
一般而言,中医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基础科室,同时还应设置针灸推拿科、中药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
科室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科室布局中医医院的科室布局应符合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便利的原则。
各科室之间要布局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协作。
同时,科室内部的布局也要符合医疗流程和患者就医习惯,提高就医效率。
3.设备设施三、中医医院科室管理1.医务人员管理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治疗理论和技术。
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质量管理3.信息化管理四、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医院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中医医院在科室建设和管理中常面临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应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
2.医务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有部分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医疗质量。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医疗服务管理不规范中医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医疗质量不稳定、医患矛盾等问题。
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稳定。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建设发展计划一、总则1、为指导和加强汨罗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制定本计划。
2、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五)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内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至少3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应具备中医(或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培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人员配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人员部分)骨伤科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附件肝病人员队伍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1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多功能抢救床、心脏除颤仪、呼吸球囊、呼吸机、抢救车、急救箱、牵引手术床、高频电刀、必备手术刀包、各类针具、敷料柜、器械柜、麻醉机、麻醉监护仪、紫外线灯、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下收下送密闭车、高压灭菌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冰箱。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1. 前言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以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为主题,探讨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些指南和经验,旨在促进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的良性发展。
2.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2.1 临床科室的选择和设置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设置应该根据医院的规模、特色和服务范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眼科、口腔科、中医康复科等。
此外,根据中医和西医的配合应该建立的科室还有术后管理科、营养科等。
2.2 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应该按照科室的功能需求来设计。
一般来说,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科室的空间布局合理,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
•设计要符合中医医院的特色,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科室的设备要先进,能够满足医疗需求。
2.3 医疗设备的选购和使用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需要高效的医疗设备来支持其日常工作。
在选购和使用医疗设备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设备的价格是否实惠,成本是否可控。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是否方便,质保期是否长。
3.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管理3.1 人员管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团队来支持其工作。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的招聘应该主要在人才市场上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内部推荐、招聘广告等方式进行人才引进。
•通过对员工持续教育、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确定合理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运营管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运营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运营管理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治疗体验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要做到温馨、舒适、尊重的服务。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目标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目标篇一:中医医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龙陵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医医院,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开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保证在内涵建设、特色优势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继承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健全和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通过用3年时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中医特色突出,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一)基本条件建设1、病区床位达到≥40张。
2、完善门诊,病房,骨伤科特色治疗室,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配置及设备。
3、制定中医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2、每年派一至两名医护人员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甲医院骨伤科进修学习半年(含半年)以上。
中医骨伤专科门诊规章制度
中医骨伤专科门诊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医务人员及相关医疗服务人员。
第三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依法提供医疗服务,遵守医疗伦理、专业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人身安全,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监控要求。
第四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禁止泄露患者隐私。
第五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并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第二章门诊服务第六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门诊排班计划,保障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第八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维护医生患者关系和谐,严禁医生患者之间发生恶劣行为。
第九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规范的患者就诊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第十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生活方式。
第十一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做到个性化治疗。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十二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值班制度,保障门诊正常运转,避免因紧急事件而影响门诊服务。
第十三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
第十四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医疗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事故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六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加强医疗技术交流,提高诊疗水平。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分类、妥善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八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火灾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消防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医院安全。
第十九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职业暴露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做好职业暴露风险管理。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
附件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治未病科修订版)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目录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11个科室指南(试行)的通知 0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中医医院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9)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6)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3)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30)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37)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45)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53)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60)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68)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76)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84)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85)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93)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08)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16)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24)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32)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40)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47)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55)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肝病科等5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163)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64)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72)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80)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88)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9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 (204)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05)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12)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1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11个科室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11个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骨伤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立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标准化建立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立与管理经历,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立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立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根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展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当骨伤科疾病诊疗效劳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标准化建立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
二、根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展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中医医院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急诊科等11个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范了科室基本条件、人员队伍、服务技术、环境形象等方面,并列出科室常用方剂目录。
该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
指南要求,妇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肿瘤科、肛肠科等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70%,推拿科不低于80%,针灸科不低于90%,眼科、骨伤科、急诊科则不低于60%。
各科室住院医师应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骨伤科为120首,耳鼻喉科为60首),掌握本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主治医师能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副主任医师应具备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而针灸科住院医师需掌握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针法及灸法,耳针,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留罐、闪罐、走罐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指南对于各科室主任的任职工作经历作出规定,妇科、骨伤科、肛肠科主任应具有本专业8年以上工作经历,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主任应具有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而急诊科需要有3年以上中医急诊工作经历。
各科室执业医师人数在8~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发展方向。
各科室指南对本科室服务技术作出要求。
其中,妇科应开展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创造条件开展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服务项目。
儿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骨伤科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床位在60张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当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骨科病房设置规划
骨科病房设置规划
标题:骨科病房设置规划
引言概述:骨科病房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和康复场所,其设置规划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骨科病房设置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病房位置选择
1.1 病房位置应当方便患者就医
1.2 病房位置应当便于医护人员工作
1.3 病房位置应当考虑到交通便利和环境安静
二、病房布局设计
2.1 病房内应当设有独立的护士站
2.2 病房内应当有充足的通风和自然光线
2.3 病房内应当设置合理的病床和家属休息区
三、病房设施配备
3.1 病房内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
3.2 病房内应当有完善的监护设备
3.3 病房内应当配备便利的医疗用品和药品
四、病房环境卫生
4.1 病房内应当保持整洁
4.2 病房内应当做好消毒工作
4.3 病房内应当定期通风和清洁
五、病房管理规范
5.1 病房内应当有专业的医护团队
5.2 病房内应当建立科学的医疗流程
5.3 病房内应当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结论:骨科病房的设置规划是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只有合理规
划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医疗效果。
希望医院在建设骨科病房时,能够充分考虑以上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手术、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应接受中医骨伤科专业训练,掌握中医学和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处理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掌握骨伤科主要疾病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2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常见骨伤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以上医师应当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使骨伤科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骨伤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医师岗位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重点培训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方法、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专科学习班、跟师学习、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专业特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跟师学习、出国考察培训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骨伤科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熟悉中医骨伤科学前沿和进展。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骨伤科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熟悉中医药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骨伤科中医护理常规和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骨伤科疾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是骨伤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中医治疗率、应用中医诊疗技术、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率、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常见、多发骨伤科疾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当能开展四肢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肩关节周围炎等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复杂骨折、复杂颈椎病及脊柱损伤、附骨痈(疽)、骨坏死、骨关节畸形、骨痿(骨质疏松症)等疑难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展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等医疗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治疗技术。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制定常见骨伤科疾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指南),诊疗方案应包括规范的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
难点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有解决的可能。
要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规范、指南)。
第二十八条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
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
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应在保持正骨手法、筋伤手法、外固定疗法、中药制剂、功能康复等现有传统特色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五、环境形象第三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和治疗方法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骨伤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骨伤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