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感悟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生命的诗句和名言,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悟?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生命生命》,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a.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b.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生命很脆弱?c.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
4.课堂讨论a.生命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b.你是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的?c.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5.分析课文语言特色(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提问: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6.感悟生命价值(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和感悟。
(2)提问:通过朗诵和感悟,你对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7.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8.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生命生命》中的优美语句。
(2)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请大家注意,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语能够体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教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的?”学生分享后,教师补充:“作者通过描绘生命的顽强和美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伟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响):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杏林子[台湾]《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2.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
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她就是杏林子。
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3.出示文题、学习目标: 文题: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或泛读、指读) 2.指读书下注释。
三.研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
2.自读、讨论: 1)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共5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共5则)第一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查找作者杏林子的材料(作品、生平)。
教师准备课件及音乐材料(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师(过渡):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
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1、2是重点。
整体感知(一)学生之间互查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多媒体:读准下列加点字词的音。
小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糟蹋庸碌辜负骚扰茁壮1、找学生读,其余同学认真听2、纠错3、教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字词:憩糟蹋辜(二)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的课文。
要想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认真朗读课文。
首先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大家认真听,可以同时在下面小声仿读。
研读赏析师(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读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灵。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情景的运用。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生命生命》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2)引导学生谈论对生命的认识,引出本课课题《生命生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划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并分享给其他组。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课文深层含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中心思想,体会生命的宝贵和坚强。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宝贵和坚强。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生命的诗歌、名言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吗?生命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三、课文解析1.解析课文第一段:生命的宝贵。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生命宝贵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2.解析课文第二段:生命的坚强。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生命坚强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分小组讨论:如何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生命的宝贵和坚强吗?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文深入解析1.解析课文第三段: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生命意义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2.解析课文第四段:生命的传递。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生命传递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三、课堂实践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写一段关于生命的感悟。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2.拓展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生命的名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课文《生命,生命》,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宝贵、坚强和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和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优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生命生命》是一篇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生命的经历,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3.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评估内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学生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包括在写作中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课文《生命生命》的文本,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2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生命主题相关的延伸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或进行社区服务,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关爱。
第七章:作业与练习7.1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笔记、思考题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4. 保护生命的措施5. 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保护生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价值等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关于生命的故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生命的定义与特点:讲解生命的定义,阐述生命的特点,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3. 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如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等,并讨论生命的意义。
4. 学习尊重生命: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5. 保护生命的措施:讲解保护生命的方法,如保护动植物、关注环保等,并分析实际案例。
6. 生命的传承与延续:讲解生命的传承方式,如生育、教育等,并讨论生命的延续意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 板书设计:生命的定义与特点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保护动植物关注环保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保护生命的措施实例分析生命的传承与延续生育教育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与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3. 反思板书设计,优化字体、颜色、布局等方面。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明白生命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生命价值。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对生命的认识,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对生命的赞美,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生命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字典。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生命生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生命的价值。
2.2 教学步骤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阅读课文《生命生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课堂活动与互动3.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命的不同阶段,感受生命的宝贵。
3.2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表达来评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生命生命》文本。
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5.2 教学材料学生手册或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彩笔或标记笔,用于标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阅读,推荐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6.2 教学深化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生命,进行生命教育。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或养老院。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
7.2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
1.3提高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2增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意义”。
2.2运用课文中的素材,进行拓展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合作交流4.1课文中的生命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4.2课文中的生命哲理对你有何启示?4.3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5.课堂小结6.拓展训练6.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6.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文章,题目自拟。
7.课后作业7.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7.2深入理解课文,思考生命的意义,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1.展示生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提问: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生命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学习重要词语和句子;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命,生命》课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教具:课件、黑板、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生命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入课文《生命,生命》,提出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思考与本课相关的话题,并提出一个问题: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多角度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学生课前进行课文阅读,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描述课文内容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教师出示课文重点句子的图片或幻灯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重点内容;•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情节梳理,分析主题和词语。
4. 重点词语解析•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在黑板上做简单的记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尊重和价值,让他们了解到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引导讨论和展示学生的作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思考。
7. 写作训练•让学生以《生命,生命》为题目,撰写一篇感想文章;•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的观点,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8. 总结与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布置写作作业: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对生命的理解,并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展和说明。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阅读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通过课文学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2)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词和短语,学习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展示课后拓展活动,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2篇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2篇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2篇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1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
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
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
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
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 主题词),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过程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情感态度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领会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改变学生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研读文章教学内容和目的1、教师导入;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朗读训练;5、问题设计与研讨;6、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8、课上练习;9、学生交流。
1、唤起学生注意,进入讲授主题。
2、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琐事,并从中挖掘出人生哲理的写法,即以小见大的写法。
3、有意识地揣摩文章语气、节奏、停顿和寓意,学会正确的诵读方法。
4、了解作者杏林子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会从小事中领悟深刻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索,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深入体味生命的主旨。
(四)教材分析本文的抒写角度和作者的生活经理及感受是较为独特的,以一般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是不能深入体会这一切的。
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等阅读思维方法,找到理解课文内涵和手法的生活支撑点和感受触发点。
(五)教学理念1、充分借助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跳出文本局限,丰富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以此为平台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杏林子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合理诱导,充分发挥师生间的影响,补充等互动作用,最终到达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目的。
(六)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中外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专题节目《艺术人生》,报刊杂志,如张海迪、雷锋等事例,以上这些事例,可以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等方式呈现学生面前,使之在详细可感的相关材料中深入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总之,主要是通过类比或比照的思维活动,产生情感的愉悦和思想境界的突变。
一、新课导入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植物的春荣秋枯、器物的新旧破损、动物和人的生老病死,但所有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这短暂的生命中,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爱惜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更要爱惜记载着我们生命印迹的点点滴滴的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今天,我们来听听作者对生命的呐喊。
二、目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课文的学习目标。
三、互动流程(一)初步感知课文1、请一位朗读能力教强的同学朗读课文。
《生命生命》七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生命生命》七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生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等。
学生举例说明这些词语和句式在课文中的作用。
5.体会作者情感教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生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板书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blinkofaneye”、“珍惜”、“不可轻视”等,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精选14篇)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精选14篇)《生命,生命》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本文剧烈地召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剧烈的生命意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顽强英勇,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荣。
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
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其次步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生命》。
【教学过程】一、用圈读法读课文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骚扰小憩健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直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
然后沟通关键词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峻威逼下极力挣扎──剧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
(请举例。
)2、事例二: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厉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探讨: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索一:“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需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索二: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荣有力。
”3、思索三: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为生命奋斗,“英勇地活下去”,以坚韧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生命》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这两篇文章你更喜爱哪一篇?为什么?六、学会提问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⑴ 说小瓜苗“健壮成长,昂然直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冲突?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的确健壮成长,昂然直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汲取,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优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生命生命》的主要内容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概述2.2 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起始句和结束句课文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句2.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用法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者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评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生命生命》的文本材料。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等,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分享并解释其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价值。
6.2 课中活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3、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阅读课文时,能手脑并用,及时划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由事悟理”的写作思路。
3、了解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比较是最好的鉴赏”。
4、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
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相机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的讨论建议抓住以下两点:①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设计这一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
②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克伦・沃森一文的比较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面对的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比较阅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比较”的切入点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如果能对比较阅读有所了解,能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发表自圆其说的观点,那么,应视为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学法1、掌握一些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2、通过划、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3、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完整。
三、教学过程设计以两教时安排本课教学。
第一教时侧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教时侧重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文章的比较阅读。
(一)导入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一件事、一种物、一个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加咀嚼、品味,说不定能有一种别样的感悟。
比如,人体自身坚硬的牙齿,往往早早掉下,于是制造假牙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行业,而柔软的舌头却能与人的生命共始终。
这看来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人却因此引出了对“刚”与“柔”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发出“至柔者至刚”的感慨。
要求学生说说类似的体悟事例,先小组交流,再推选代表课堂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走近作者。
先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语调应有从舒缓到略显高亢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
再学生仿读,这既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圈划“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常常想”“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心跳”“给我极大的震憾”、“有意义的人生”、“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绝不……绝不……”等词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明确:呼唤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抒写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价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的人生感悟,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三)品味课文,探究研讨,走进文本分组品读课文,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共性问题后板书:1、对待“骚扰”“我”的飞蛾,“我”由“原想弄死它”到“忍不住放了它”,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是什么?2、写小瓜苗是“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却“仅仅活了几天”,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二段文字中,“竟然”、“竟”、“仅仅”等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第三段中,“沉稳”一词能换成“沉重”或“稳重”?为什么?5、概括三个事例并归纳其各自蕴含的意思。
6、三个事例中,其中两个都涉及小生命,这样安排有何用意?7、作者静听心脏的律动,引出了对生命的哪三点思考?这三点思考呈怎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讨,然后课堂发言,最后或由学生、或由教师归纳明确:1、促成变化的关键在于“我”感受到了飞蛾的“生之欲望”。
生命都是自我珍惜的,飞蛾如此,何况人呢?全文所写的是生命本身,作者开笔就扣住了题目。
2、这样写并不矛盾。
这从小瓜苗恶劣的生存环境(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可找到答案。
也正因为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小瓜苗却能生长出来,让人不能不被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3、“竟然”、“竟”的运用,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
4、这是一组近义词,以置换辨析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实践。
此时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听诊器传递的,因而用“沉稳”一词是准确的。
也不能以“微弱”一词置换,除了声音由听诊器传递而已不能称“微弱”外,“微弱”如与心脏跳动对应使用,指的往往是生命重危的迹象。
5、本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个事例:小飞蛾的“生之欲望”感动了“我”;第二个事例:石缝中的小瓜苗的诞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使“我”陷入对生命、人生的沉思。
6、在人类眼中,小小的飞蛾实在不屑一顾,一粒瓜子,同样微不足道。
飞蛾所表现出来的对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叶,这里“形体”与“精神”,“形体”与“力量”构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为震撼人们心灵的根本原因。
作者这样安排,正反映了构思的巧妙。
7、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第二点思考回答了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已将信念付诸行动,为生命奋斗,“勇敢活下去”。
这三点,呈层层递进关系。
联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缠身,在长期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笔耕不辍,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这一番体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四)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可以围绕以下若干问题展开:①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
②我该怎样做,才算珍惜了自己的生命?关于上题①有:与第一点思考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在已经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仍旧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息影舞台,蓄须明志等。
与第二点思考相应的例子:雷锋只活了22岁,却发挥了无价的生命价值;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关于上题②,要求谈出真实感受是关键,努力避免套话,大话。
设计以上教学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设计这样的发言环节,也是为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本文所得提供了一个舞台。
(五)比较阅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如果说前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理解性阅读”的话,那么本环节实质上已深入到“鉴赏性阅读”阶段,当然,由于鉴赏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因而,活动的展开必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相适应。
1、根据要求速读克伦・沃森一文;①概括该文写了哪一件事?②被“踩入沙土里的”蜜蜂,经历了怎样的奋斗过程?划出相关词句。
③“我”跪的动作,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感受?2、两文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①教师提示:在思考“为什么”时,可从语言、构思、主题等多个角度入手,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比较,陈述理由。
②学生交流。
侧重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发言,而将见解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发言的第二因素。
另外,从学生个性兴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应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
四、教学设计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谈课文,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之处及其理由是: 1、强调朗读。
读是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同时,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检测学生感知、感悟课文程度深浅的尺度之一。
读的形式的单一甚至缺失,是相当长时期内语文教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
读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略读训练是一种略去或绕过文章中的某些次要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技能的培养训练。
本文教学设计反复要求学生通过圈划关键词句以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正是体现了略读训练的落脚点。
3、尝试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
“比较是最好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的鉴赏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文学鉴赏可以说还处在尚未入门的阶段,因此,如何确定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教学设计将评价学生的鉴赏深浅程度放在次要的位置,也是基于激发兴趣的考虑。
如果现在就将鉴赏的要求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视鉴赏为畏途而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则可谓“欲速则不达”了。
五、教学资源汇编(一)背景知识:见课文有关注释。
(二)练习题设计及答案:1、同桌两人课文朗读练习:2、将自己对本文两篇文章的初步鉴赏所得写成文字,在课后作进一步交流;3、搜集古今中外歌咏生命、礼赞生命、思考生命的文章或警句格言,办一期以“名人眼中的生命”为主题的墙报。
(三)相关资源: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转引自[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