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医院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医院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与分工1. 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传染病防控工作。

2.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防控责任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3.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防控专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

(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培训。

(3)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走廊、洗手间等区域进行消毒。

(4)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报告与监测(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2)加强传染病监测,对重点传染病开展定期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疫情源头。

3. 应急处置(1)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2)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

(3)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能力。

2. 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实施本制度,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为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医环境。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一、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制定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

二、加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监测:(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和科主任报告,并于24小时内电话或杏林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的所在临床科室,应由本科室的经治医生或医院感染监控医生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并务必在6小时之内上报感染管理科;如属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务必在1小时之内上报感染管理科。

(三)检验科在七天之内,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务必在6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在收到医院感染兼职监测医生或接到检验科的报告后,感染管理科科长应在1小时之内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电话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另外还应同时向公共卫生科、医务部、护理部、医科学装备部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五)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的监控和统计,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和公共卫生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七)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如属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务必在2小时之内向区卫健委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处理。

传染病治疗工作制度

传染病治疗工作制度

传染病治疗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传染病治疗效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从事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三、组织管理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治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治疗工作责任制,确保传染病治疗工作的落实。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科(室),配备专业的传染病防治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传染病诊断1.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加强对传染病症状的识别和诊断,提高传染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五、传染病治疗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传染病治疗效果。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3.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传染病药物使用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防护能力。

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

2.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消毒、灭菌、通风等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跟踪管理,确保患者治愈出院后不再复发。

传染病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5篇)

传染病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5篇)

传染病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范文为提高本园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幼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上级的指示与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目的意义: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园教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明确传染病流行时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

3、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传染病流行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增强意识宣传、普及传染病防范知识,提高全园师幼的防护意识,清理幼儿园环境卫生死角,协助防疫部门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做好缺勤幼儿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成立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____总负责,各层级人员逐级向上级负责。

4、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准确处置,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朱卫华园长副组长:张兰副园长组员:迟学伟吴小桃(四)应急小组成员职责:1、园长负责幼儿园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全面指挥工作,出现____病例或异类传染病爆发,幼儿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____小时内向主管部门卫生队报告。

2、园长负责幼儿园卫生安全工作,监督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

3、副园长负责督促班上保教人员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做好缺勤登记,做好家长联系工作。

4、保健员负责疫情报告,及时把疫情报告各主管园长,采取有效防病措施及急救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切实执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

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

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

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管理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设立专门的监测岗位,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传染病疫情信息。

定期对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早期迹象和流行趋势。

2、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宣传册、网络平台等,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个人卫生习惯等,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适龄人群按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通风等工作,减少传染病传播的环境因素。

二、传染病报告工作制度1、明确报告责任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医务人员和责任人,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

2、规范报告流程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或其他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

3、保证报告质量报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诊断结果、就诊医院等。

4、报告审核与订正对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发现错误或不完整的及时订正。

三、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制度1、疫情核实与评估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疫情进行核实和评估,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疫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消毒污染源等。

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经过、接触史、活动轨迹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4、疫情跟踪与评估持续跟踪疫情发展,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四、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制度1、设立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传染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

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一、前言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医院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保护患者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和预案。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组织架构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设立传染病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

2.防控措施(1)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医院要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传染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告。

(2)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医院要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传染病分类管理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访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医院要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确保感染防控制度落实到位。

加强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基本操作规范,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医院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视,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3.培训和演练医院要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一级响应(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二级响应(重大传染病疫情)、三级响应(较大传染病疫情)和四级响应(一般传染病疫情)。

2.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疑似病例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并由预防保健科组织开展调查和核实。

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

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

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控传染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

以下是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处置规范1.目的:传染病处置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处置工作科学规范、高效顺畅,最大程度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和危害。

2.适用范围:传染病处置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

3.基本原则:(1)快速反应:依据传染病预警信息和疫情监测结果,及时启动处置工作,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2)科学有效:处置工作应基于科学依据和权威指南,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分类处置:根据传染病的疾病特征和风险等级,将其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处置,确保针对性措施的实施。

4.处置流程评估:定期评估处置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优化和调整规范和流程。

二、传染病处置流程1.疫情上报: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上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信息。

2.核查调查与评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部门要对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进行核查调查,了解病情、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并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

3.防控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疾病特征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等。

4.传染源控制:对已发现的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病人、患者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健康观察和隔离、动物源的管控等。

5.预警监测:建立疫情监测体系,通过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新的传染病。

6.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和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7.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传染病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加强与媒体的协作,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8.效果评估:对处置过程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总结: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

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

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

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涉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各种组织和个人。

三、处置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确保及时控制传染源。

(三)分类处置,综合施策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传播途径和疫情态势,实行分类处置,综合运用医疗、防疫、卫生、宣传等措施,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

四、处置措施(一)疫情报告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根据需要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并根据疫情态势采取相应措施。

(二)病例隔离与治疗1. 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被隔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治疗。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病例的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疫情控制工作。

(三)疫情调查与控制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相关信息。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疫情态势,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封控等,防止疫情扩散。

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对疫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

(四)宣传教育与培训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应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传染病处理规章制度

传染病处理规章制度

传染病处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控和处理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在我国范围内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并对传染病的诊断、报告、隔离、治疗等工作做出规范。

第三条传染病处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管理和控制。

第四条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处理机制,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第五条传染病的处理应当依据科学性、可行性、及时性原则,实行全程信息管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做好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追踪、隔离、治疗等工作。

第六条部门间应当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第七条传染病处理工作应当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第八条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传染病处理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传染病的分类和报告第九条传染病按照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空气传播类、飞沫传播类、接触传播类、物品传播类、虫媒传播类等。

第十条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包括法规的附录所列传染病,应当及时进行报告。

第十一条发现传染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处置措施。

第十二条卫生主管部门收到传染病报告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三条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时,应当组织专门工作组,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治。

第十四条受传染病感染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接受隔离治疗,积极配合进行消毒防护等工作。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第三章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第十六条当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当立即对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给他人。

传染病各项工作制度

传染病各项工作制度

传染病各项工作制度一、传染病预防制度1. 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预防意识。

2.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体系,定期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3. 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卫生部门。

4.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保洁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5.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6.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追踪和管理传染病患者,确保其治愈后方可复课。

二、传染病报告制度1. 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校卫生室(保健老师)。

2. 校卫生室(保健老师)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确认为传染病患者后,立即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3. 上级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指导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4. 校卫生室(保健老师)负责收集、整理、保管传染病报告资料,以备查阅。

三、传染病控制制度1. 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2. 对传染病患者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3.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4.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5. 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1.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师生的防治知识水平。

2. 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3. 加强家校沟通,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家庭预防意识。

4. 组织师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

五、传染病应急预案1. 成立传染病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

2. 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

3. 定期组织传染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储备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5.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流程和措施进行处置。

六、传染病工作总结制度1. 定期总结传染病防治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6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6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一、对辖区内服务人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监测二、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镇卫生院、村内卫生室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____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病人后,按要求填写《____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照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或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五、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____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

六、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七、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八、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医院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传染病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二、目的1. 规范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2. 提高医院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医院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传染病疫情的登记、报告、处置等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登记、报告、处置等工作。

2. 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传染病疫情相关工作。

3. 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监督和指导。

五、疫情登记1. 登记对象(1)法定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

(2)疑似传染病:临床表现疑似传染病,但未确诊的病例。

(3)其他传染病:医院自行确定的需登记的传染病。

2. 登记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2)就诊信息:就诊日期、就诊科室、就诊序号等。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4)诊断:初步诊断、最终诊断、确诊日期等。

(5)治疗情况:用药、手术、住院等。

(6)流行病学调查:接触史、旅行史、暴露史等。

3. 登记方式(1)手工登记:使用医院提供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本进行登记。

(2)电子登记: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电子登记。

(3)实时报告:使用传染病疫情实时报告系统进行登记和报告。

六、疫情报告1. 报告程序(1)发现传染病病例后,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及时将病例信息反馈给感染管理科。

(2)感染管理科对病例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后进行登记。

一级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级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

2. 医院设立传染病防治办公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防治负责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1. 责任报告人:全院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均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2. 疫情报告范围: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

3. 疫情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4. 疫情报告内容:传染病报告卡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楚,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诊断、治疗、转诊等情况。

5. 疫情信息管理:传染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疫情信息,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传染病预防教育: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 传染病监测:对传染病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置传染病病例。

3. 传染病隔离与治疗: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制度,对传染病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 传染病消毒与卫生:加强传染病科室、病房、医疗废物等的消毒与卫生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五、传染病信息发布与沟通1. 传染病信息发布:传染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发布传染病信息,包括疫情通报、防治知识等。

2. 传染病信息沟通: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兄弟医院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六、奖惩1.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是一套针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规定,旨在及时、准确地报告、监测、控制和处理这些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一般流程:
1. 报告:任何医疗机构或个人在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确保及时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监测:卫生主管部门会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并提供及时的预警和警报。

3. 控制: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卫生主管部门会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关闭公共场所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风险。

4. 处理: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应急处置,调拨资源、制定应对计划、开展疫苗研发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5. 宣传:卫生主管部门将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应急能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会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传染病清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清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清理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处置,确保传染病清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传染病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清理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设立传染病清理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指导、监督传染病清理工作。

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要密切协作,共同做好传染病清理工作。

4. 社区、单位、家庭等要落实传染病防护措施,积极参与传染病清理工作。

三、传染病分类与处置1.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危害极大、传播迅速、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2. 传染病处置措施包括:疫情报告、病例诊断、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等。

3. 对甲类传染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

4. 对乙类传染病,应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对丙类传染病,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四、传染病清理工作流程1. 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等进行核实,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工作方案。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旅行史、接触史、暴露史等信息,追踪传染源。

4.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5. 对疫点(疫区)进行处理,包括消毒、隔离、管控等措施。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制度流程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制度流程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
法规和预案制定。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4 、协助疾控机构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

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5 、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
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6 、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原因比较明确的,可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对现场采取应急控毒、污染因素的措施,特大及影响范围广的疫情或污染中毒事故应视情况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

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配合和支持。

7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
工作。

协助疾控或卫生监督机构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这类疾。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5、中心领导小组组织中心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疾控进行漏报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心主任,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广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1)内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____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现地址应填写到最小单位,城市应填写到区(县)、街道、门牌、幢、室,农村应填写到乡、自然村。

对于单位内宿舍应在单位前写明____区____路;户口地:卡片除填写现住址外,还应填写户口地,以确定该病人是否为外地人口,否则为不完整卡片。

(2)填报订正卡或初报卡均要做出标记。

(3)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要详细具体,字迹工整易辨认。

(4)按规定时间报告,初诊日期为医院对病人做出明确诊断的日期,应与报告日期在同一天,否则为不及时。

2、社区负责网络报告的传染病卡片质量,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依据、病名、医生填卡日期、地址,地址应选择到街道(乡镇),否则为不合格卡片。

卡片生产日期即为网络直报日期。

实行网络报告的医疗机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期____年。

责任报告单位应设立《专用疫情登记簿》。

在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登记,《专用疫情登记簿》保存____年。

3、中心建立核对和每月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一、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文是指医院为了应对传染病的突发情况和异常情况,制定的一套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旨在保障医院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

下面是一个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的一般内容:1. 紧急联系和报告机制:- 设立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值班电话,医院内部人员、相关部门和卫生部门建立有效联系渠道。

- 规定必须及时报告传染病异常信息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报告模板。

2. 应急处置人员:- 确定传染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

- 制定医疗人员穿戴防护装备和个人卫生管理要求,并明确检查和备案程序。

3. 传染病异常信息的判定:- 制定传染病异常信息的判定标准,明确异常信息的类型和级别,并及时核实和确认。

- 设立传染病异常信息录入和管理系统,确保准确记录并及时传达。

4. 应急处置流程:- 制定传染病异常信息的处置流程,包括封控、救治、疫情调查、防护措施等。

- 调动医院各相关部门和专业力量,协调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5. 应急资源的调配:- 制定应急资源的调配机制,确保防护设备、药品、消毒物资等的供应和储备。

- 协调与相关单位建立资源互助和共享机制,共同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

6. 信息发布和公众教育:- 制定传染病异常信息的发布机制和媒体联络渠道,准确发布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预防和应急措施的认识。

以上是一般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制度内容可根据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范文(二)1、凡有可疑症状的幼儿和教职工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2、在校期间幼儿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特别是发热(____度以上)等,教师应立即为其戴上口罩,迅速带离教室,送监时医疗防治站观察,进行初步诊断。

对不能排除诊断者或可疑者由专人专车送医院诊治。

对该幼儿离开的教室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5篇)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5篇)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1.传染病疫情管理____设在医院预防保健科。

有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培训上岗的疫情报告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和所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及《____部37____》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或投放于疫情箱内),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

3.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做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熟练掌握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分类,疫情报告的时限及程序,做好上报登记,核实、填卡、传送等工作。

5.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异常信息审核报告卡,按时上报并做好各种传染病卡的分类登记工作,每月查对门诊日志、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按规定予以处理。

6.凡发现____(鼠疫、____)或新发传染病或乙类中的按____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禽流感、____、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应____小时电话报告,随后补报卡片。

7.每月查阅全院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与医务科共同进行目标考核。

8.监督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9.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10.新分配(或调入)来我院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及《____部37____》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方可上岗。

11.督查检验科、ct室、放射科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的异常信息做好登记,并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开单医生。

12.严格遵照《____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
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制度,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做好传
染病防治药品、消毒药械等的应急储备工作,及时发现传染病疫
情苗头,出现传染病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
严防疫情扩散与蔓延。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
在我院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疫病的流行
特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开展医疗救治
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
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同时,对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
离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要坚持要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