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常识
中药学必背知识点
中药学必背知识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包括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2.中药的归经:指中药对人体的某些部位有选择性的作用,可以分为经络和脏
腑归经。
3.中药的毒性:中药也有毒性,应该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中毒。
4.中药的配伍:中药常常需要搭配使用,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进行配伍。
5.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的煎煮方法很重要,应该注意煎煮时间和火候。
6.常用药材的功效:如人参、黄芪、当归、熟地、枸杞、阿胶、鹿茸等,它们
的功效和作用有所不同。
7.常用药对的功效:如人参配鹿茸、人参配枸杞、当归配川芎等,它们的功效
和作用有所不同。
8.中药的用量:中药的用量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9.中药的储存方法:中药应该储存于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发
霉、变质。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医学体系,它使用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来源的药材来调整和维护人体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中药的基本知识:
1.药材分类:药药材通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植物药包括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动物药以动物的器官、骨骼、皮毛等为原料。
矿物药则使用天然矿石或矿物质。
2.中药方剂:中医药通常以方剂的形式使用,这是不同药材的组合,经过精确的比例和炮制方法混合制成。
方剂可以根据病症的不同进行调配。
3.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将药材进行处理,以增强药效或减轻毒性。
炮制包括晒干、蒸馏、煮炼、研磨等步骤,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4.中药性味归经:中药通常根据其性味和归经来分类。
性味包括寒、凉、平、温、热,而归经是指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部位。
这些属性有助于中医师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特定病症。
5.中药应用:中药在中医中用于治疗疾病、调理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它们可以以各种形式使用,包括汤剂、药丸、药粉、外用药膏等。
6.中药与现代医学:中药与现代医学有许多交叉点。
许多现代药物的原型来自中药,中药也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现代研究也在不断探索中药的潜力和安全性。
7.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食疗等,这些传统医疗技术在中医中起到重要作用。
养生生活中的中药常识
养生生活中的中药常识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为原料,并经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养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自远古时代开始就被人们广泛使用。
早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就有对中药的记载。
二、常见养生中药材及其功效1. 人参:人参具有滋补元气、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2. 银耳: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润肺益肾、美容养颜。
3. 枸杞子:枸杞子可滋阴补肾、明目益气、润肺安神。
4. 白芷:白芷可舒散风寒、散结止痛,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5. 当归: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淤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有一定的疗效。
6. 甘草:甘草可和中药配伍使用,具有调和诸药、护肝解毒、止咳平喘等作用。
三、常见养生中药制剂1. 中成药: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材经过提取、炮制以及加工而成的制剂。
如复方柴胡片、补脾消食片等。
2. 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将中成药或单味草本植物进行粉碎并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颗粒,更方便服用,并能保持其原有功效。
3. 饮片:饮片是将中药材采摘后晾干或烘干制成的,实现了长期保存和使用的目的。
如人参饮片、黄芪饮片等。
四、合理应用中药养生的原则与注意事项1. 个体化原则:根据个人体质、养生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和配方。
2. 平衡原则:合理搭配多种中药材,避免过分偏重某一种功效而造成不良影响。
3. 量力而行:使用中药养生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使用,并遵医嘱服用。
4. 配伍禁忌:一些中药存在相互之间的禁忌配伍,使用者在制定养生方案时要注意搭配合理。
5. 注意质量和安全性:购买中药材或中成药时,需选择正规渠道、有信誉的生产商,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五、中药养生美食的制备方法与常见菜谱1. 枸杞红豆桂圆饭:将枸杞、红豆、桂圆等材料与糯米一同蒸煮,具有滋补肾气、益精血的效果。
2. 当归鲫鱼汤:将当归、鲫鱼等材料炖煮数小时,具有活血调经、滋阴润燥的功效。
中药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药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中药的起源和历史: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中药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药分类:学习中药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包括按来源分类、按性味分类等。
3. 中药药材:学习常见的中药药材的名称、来源、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了解中药药材的采集和贮存方法。
4. 中药配伍:学习中药配伍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药配伍的相互作用和药理效应。
5. 中药炮制:学习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工艺,了解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6. 中药治疗原则:了解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辨病辨证、辨病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等。
7. 中药制剂:了解中药制剂的常见种类和制备方法,包括水煎剂、浸膏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8. 中药药效评价:学习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了解中药药效评价的原理和应用。
9. 中药安全性评价:了解中药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学习中药的毒性分类和毒性评价指标。
10. 中药文献和中药鉴定:了解中药文献的基本分类和常见的中药鉴定方法,学习中药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
以上是中药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并提高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中药常识PPT课件
中药常识
▪ 中药常识包括 ▪ 1.产地与采集 ▪ 2.中药的炮制 ▪ 3.药性理论 ▪ (1)四气 ▪ (2)五味 ▪ (3)归经
中药常识
▪ 1.产地与采集 ▪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
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 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
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中药常识
▪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 通便、清热化痰、清心开窍等作用。
▪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 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中药常识
▪ (2)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 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 用。
▪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 血的作用。
▪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证。 ▪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
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 ▪ 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调和药性、
中毒解救等。如人参、熟地、饴糖。
中药常识
▪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 作用。
▪ 多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 遗精遗尿、崩带不止等。如五味子、山茱 萸等。
中药常识
▪ 2.中药炮制的目的: ▪ (1)纯净药材 ▪ (2)切成饮片 ▪ (3)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乌
头、姜半夏、巴豆霜、醋甘遂) ▪ (4)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醋
延胡索、蜜麻黄、酒红花、羊脂炒淫羊藿)
中药常识
▪ (5)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生 地—熟地,生首乌—制首乌,天南星—胆 南星)
中药常识
▪ 甘肃的当归, ▪ 宁夏的枸杞, ▪ 内蒙的黄芪, ▪ 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 ▪ 山西的党参, ▪ 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 ▪ 云南的三七, ▪ 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 ▪ 山东的阿胶, ▪ 江苏的薄荷, ▪ 广东的陈皮、砂仁、地龙、藿香。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集一、中药的识别1. 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外观特征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器官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等。
2. 中药材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主要包括气味、味道、性味、质地、断面、组织构造等。
3. 中药材的药材鉴别方法: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等。
4.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二、中药的分类1. 中药的来源: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2.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根据其性味归经特点,可以分为寒热、苦甘、归肝肾、归心肺等不同属性的药物。
3. 中药的功能特点:中药根据其功能特点,可以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等不同类别的药物。
三、中药的功效1. 药理学作用:中药对人体产生药理学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 中药的主要功效:中药的主要功效包括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气养血、理气和中、润燥通窍等。
3. 中药的特殊功效:中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四、中药的应用1. 中药的单方应用: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中药可以单方应用,具有一定疗效。
2. 中药的复方应用:中药可以根据病情配伍应用,形成复方,增加疗效。
3. 中药的治疗范围:中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五、中药的炮制及质量控制1.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包括研磨、浸泡、煎煮、制成丸剂等多个步骤。
2. 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质量、加工工艺、成品质量等多个方面。
六、中药材的养生保健1. 中药材的食疗保健:中药材在生活中可以用于食疗保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2. 中药材的按摩保健:中药材可以用于按摩保健,起到通经活络、舒筋活血、健脾益肾的作用。
3. 中药材的汤浴保健:中药材可以用于泡澡、洗浴,起到祛湿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
中药入门基础知识
中药入门基础知识一、中药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作用的天然药物。
中药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和疗效,同时也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
二、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产于特定地域、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
这些药材在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保证其药效和质量。
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道地药材,如人参、黄芪、枸杞、丹参等。
三、四气四气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这四种药性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不同而有所区别。
寒性药物适用于热性疾病,如清热解毒;热性药物适用于寒性疾病,如温中散寒;温性药物适用于寒热夹杂或阳气不足的疾病;凉性药物适用于热毒或阴虚火旺的疾病。
四、五味五味是指中药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这五种味道与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联。
酸味药物多用于收敛、固涩;苦味药物多用于泻下、燥湿;甘味药物多用于补益、和中;辛味药物多用于发散、行气;咸味药物多用于软坚、润下。
五、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中药对机体气机的影响,具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的运动特性。
升是指上升于身体上部,如升阳药;降是指下降于身体下部,如降逆药;浮是指向外发散,如解表药;沉是指向内收敛,如收敛固涩药。
六、归经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中药的归经理论主要依据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治疗作用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如心经药可治疗心悸、失眠等心系疾病;肝经药可治疗胁痛、目疾等肝系疾病;肺经药可治疗咳嗽、喘息等肺系疾病;脾经药可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脾胃疾病;肾经药可治疗遗精、阳痿等肾虚疾病。
100个中药冷知识
100个中药冷知识1. 中药“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2. 中药中的药性可以分为平、寒、凉、热、温五种。
3. “千金”是指人参的别名,寓意非常贵重。
4. 中药中的“脉”不仅可以用来判断病情,还可以用来指导药物的应用。
5. 中药中常用的“脉”有舌脉、脉搏、望诊脉等。
6. 中药中的“通络”指的是通过激活经络系统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药物。
7. 中药中的“化痰”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将体内痰液转化为体液排出。
8. 中药中的“清热”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将体内的病邪清除。
9. 中药中的“祛风”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将体内的风邪驱散。
10. 中药中的“养阴”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滋养体内的阴液。
11. 中药中的“聚气”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聚集体内的气血。
12. 中药中的“活血”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13. 中药中的“舒筋”指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舒缓肌肉和筋骨。
14. 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等作用。
15.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等作用。
16. 枸杞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养肝明目、补肾壮阳等作用。
17. 阿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滋补肝肾等作用。
18. 人参和鹿茸是中药中最有名的两味“补药”,被誉为“大补双宝”。
19. 维生素C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其实它也是一种中药,中药名字叫“柚子皮”。
20. 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等作用。
21.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等作用。
22.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舒筋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
23. 苦寒的中药多用于清热解毒,如黄连、大黄等。
24. 辛温的中药多用于发散风寒,如荆芥、薄荷等。
25. 中药中常用的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等作用。
26. 中药中的延胡索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27. 中药中的白芷具有祛风除湿、止痛解毒等作用。
28. 中药中的补骨脂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等作用。
中药综合知识重点记忆
中药综合知识重点记忆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草药或者其他天然物质为原料,配合一定的制作技术,制成的具有药理作用,能够预防、治疗或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药物。
2.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药材的来源、性质、功能和制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药材的植物来源、中药的药性、功效、归经、制法等。
3. 中草药的药性:中草药的药性主要指其特定的生理、药理作用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中草药的药性多种多样,通常一些中草药有多种药性,但又有一些中草药只有某一种药性。
4. 中草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将中草药应用于预防、治疗疾病,调整生理功能等多个方面,中草药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 中草药的制法:中药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现代制法。
传统制法有煎、蒸、酒制、蜜制等,现代制法有乳化、微细化、粉末化等。
6. 中草药配伍禁忌:中草药的配伍禁忌主要是指中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中草药时需要合理搭配。
中草药的配伍禁忌可以分为五类:同类相克、异类相克、性味不合、功能作用不同、同功异效。
7.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药炮制技术主要包括炮制加工工艺、炮制工具和设备的选用以及炮制过程控制等。
8. 中草药的剂型:中草药的剂型主要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茶剂、胶囊剂、贴剂、软膏剂、口服液剂等。
不同的剂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治疗方案。
9. 中草药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中草药在现代医学中也受到了重视,学者们通过对中草药的生物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探索了中草药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中草药的应用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10. 中草药的质量标准:中草药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疗效和安全至关重要。
中草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控制制备质量、毒性及不良反应研究等方面,需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认证和检测。
中医常识-中药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常识-中药,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45个知识点如下:1 . 四气五味高度概括了药物的药性和作用。
2. 治疗外感风热,应选用药物的药性是辛、凉。
3. 寒凉药具有以下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热利尿,凉肝息风。
4. 治疗外感风寒,应选取的药物的药性是辛、温。
5. 治疗寒证,多选用温热药。
6. 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应具有的药味是苦味。
7. 涩味药物与酸味药物作用相似。
8. 甘味药的作用是补益、和中、缓急。
9. 辛味药作用的是:发散,行气,行血,清热。
10. 气虚证不宜使用辛味药治疗。
11. 辛、甘、温性味的药物,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12.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13. 按照药性升降沉浮理论,具有升浮药性的是开窍药。
14. 药物的效用,药物的四性,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五味,均属于药性升降沉浮的确定依据。
15. 清热药具有沉降药性。
16.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17. 归经含义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18. 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疗失眠、心悸等症,据此可以推断该药归心经。
19. 麻黄能够发汗平喘,一般来说该药归肺经。
20. 善治少阴头痛的药物是细辛。
21.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的偏性。
22. 药物的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
23. 属于毒性药物的是:雄黄,生川乌,生附子,蟾酥。
24.产生中药中毒主要原因的是:剂量过大,误服伪品,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
25. 附子入汤剂先煎主要是为了避免制剂服法不当导致的中毒。
26. 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27. 生姜能减轻或清除生半夏的毒性,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杀。
28. 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是相须、相使。
29. 黄芪配茯苓属于药物七情中的相使。
30.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降低巴豆的毒性,属药物七情中相杀。
31. 妊娠禁用的药物包括:巴豆,莪术,三棱,麝香。
中药知识宣传
中药知识宣传
一、中药简介
中药,又称中草药,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中药并非只有中国独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草药体系,这是人类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的种类与用途
中药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常见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当归、熟地黄、金银花、黄连等。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失眠、高血压等。
同时,中药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三、中药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中药的功效主要取决于其成分和药性。
一般来说,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功效。
使用中药的方法包括煎汤、熬膏、丸剂、散剂等。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剂量。
四、中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使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盲目使用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次,不要过量使用中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最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中药时应特别谨慎。
此外,有些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同时使用。
五、中药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的治疗中。
同时,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使用中药。
未来,中药将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基本常识
中药基本常识一、中药的有关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材:经初步加工处理的中药原料药3、道地药材:特定产地的特定品种,且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是鉴定药材品质优劣的综合性标准。
4、影响中药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1)重金属含量(2)农药残留(3)有效成分含量5、中药的命名:(1)以发现者命名,徐长卿、刘寄奴、杜仲、何首乌(2)以产地命名,川贝、秦艽(3)以采药季节命名,迎春花、夏枯草、冬虫夏草(4)以中药形态命名,猫爪草、木蝴蝶、龙眼(5)以气味命名,木香、鱼腥草(6)以颜色命名,红花、白芷、黄连(7)以功效命名,益母草、决明子、伸筋草(8)以入药部位命名,鸡内金、桑白皮、葛根(9)以炮制方法命名,生地、熟地(10)以进口译音命名,苏合香、曼陀罗6、中药的分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部分人工制品。
现已知中药品种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二、中药的采集采集时间:植物类:叶、全草或全株——应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花、花粉——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果实种子——一般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根、根茎——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即二、八月采收(春宜早、秋宜晚)。
树皮、根皮——春夏时节植物旺盛时采集,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时皮中有效成分较高且易剥离。
菌、藻、孢粉类: 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
动物类: 昆虫类药材,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三月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人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两栖动物如蛤士膜,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鹿茸须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中药材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药材基础必学知识点1. 中药材的分类和命名:中药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按照性能可以分为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等方面的分类。
2. 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中药材的采集时机、采集方法和采集部位很重要,通常要在药用部位丰满而质量最佳时采集。
采集后需要进行晒干、炒制、熏制等加工方法来保持其药性和防止霉变。
3.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可以从外观、气味、质地、色泽、含水量、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评估,一般要符合药典的规定。
4. 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药效:中药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活性和药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研究,例如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
5. 中药材的药用禁忌和副作用: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了解中药材的禁忌和副作用是使用中药的重要考虑因素。
6. 中药材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7. 中药材的药用配伍:中药材的药用配伍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8. 中药材的现代研究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药材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现代研究趋势包括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药效机制的研究、药物制剂的开发等。
9. 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中药煎剂、中药颗粒、中药注射剂等。
对中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
10. 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中药发展的重要议题,包括合理利用药材资源、保护药材生态环境等方面。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二、特殊疗效1.目珠疼痛——夏枯草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黄疸——茵陈蒿油腻肉积——山楂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梅毒——土茯苓肺胃出血——白芨便血、痔血——地榆、槐花蛔厥——乌梅脾瘅——佩兰夜盲症——苍术引火(血)下行——牛膝引火归源——肉桂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膏淋——萆薢石淋——金钱草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亡阳证(回阳救逆)——附子2.安胎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安胎——艾叶固经安胎——杜仲止血安胎——断续养血安胎——桑寄生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4.明目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中气下陷——黄芩升阳止泻——葛根7.头痛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阳明(前额)——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8.胸痹通阳散结——薤白、枳实宽胸散结(结胸)——瓜蒌9.痈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4.大戟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5.五加皮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四、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太子参——补气养阴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五、用量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人参——挽救虚脱15-30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槟榔——单用杀虫60-120g六、用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番泻叶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七、使用注意1.朱砂——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八、别名辛夷——木笔花、春花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茜草——茹虑、虑茹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僵蚕——天虫、姜虫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补骨脂——破故纸山茱萸——枣皮、山萸肉海螵蛸——乌贼骨蒲公英——黄花地丁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薏苡仁——米仁、苡仁牛黄——丑宝、西黄、犀黄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槟榔——大腹子、花槟榔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诃子——诃黎勒、煨诃子庶虫——地鳖虫、土鳖虫川楝子——金铃子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黄药子——黄药脂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玉竹——葳蕤(原名)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古称今称通草木通通脱木通草九、药用部位五倍子——虫瘿桑螵蛸——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桑寄生——带叶茎枝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附子——子根薤白、百合、贝母——鳞茎竹茹——茎的中间层琥珀——化石样物质乳香、没药、血竭——树脂龙骨——化石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牛黄——胆结石禹白附、黄药子——块茎鹿茸——雄鹿的幼角石决明、牡蛎——贝壳紫河车——胎盘天花粉——栝蒌的块根瓜蒌——栝蒌的果实。
基本上每个中医都要知道的100个中医药小知识
基本上每个中医都要知道的100个中医药小知识以下内容,是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内容,同时也是每个中医都要知道中医药小知识!1.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的是(宗气)2.“隆”与五元中的(风)元相同3.处方药名二母,调配应付(知母、贝母)4.(《黄帝内经》)不属于主要的本草典籍5.与药名有关的术语中(明天麻)属于品质类6.白果的别名是(银杏)7.低温养护法的温度为(2-10℃)8.(麻黄)属于含生物碱类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9.眼窝下陷多是(津液亏损)10.目眦赤烂多属(湿热)11.脉来一息七至以上的是(疾脉)12.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的是(迟脉)13.一息五至以上的是(数脉)14.功能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的是(六味安消散)15.潼白蒺藜调配应付(刺蒺藜、沙苑子)16.治疗肾盂肾炎,防止胃肠道反应,保留杀菌作用宜用(甘草加呋喃唑酮)17.治疗结核病,减轻肝脏损害的是(逍遥散加西药抗结核药)18.三因包括(隆,赤巴,培根)19.气血生化之源是(脾)20.五行中具有升腾特性的是(火)21.风邪的性质是(开泄)22.阳脉之海是(督脉)23.患者喉痒干咳,连声作呛,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伴鼻塞、头痛、身热微恶寒,舌红少津,苔薄白,脉浮数。
证属(燥邪伤肺)24.(通因通用)不是正治法25.(脉浮数)不属于少阳证的症状26.消谷善饥是指(多食易饥)27.健康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是(110-150g/L)28.艾杂(器官)学说包括三大支配器官是指(脑、心、肝)29.王某,女,18岁。
近日气候骤冷,调摄不慎,出现恶风畏寒,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
证属(风寒头痛)30.饮片的水分正常范围是(7%-13%)31.执业药师需要特别提醒患者的特殊情况是(患者购买的药品近期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32.处方对药品产地提出要求的处方药名是(怀山药)33.功效不同,不可同放于一个斗中的是(当归和独活)34.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35.地高辛与(银杏叶)联用应降低剂量36.肾功能不全慎用(雷公藤)37.主藏精的是(肾)38.主藏血的是(肝)39.主行血的是(心)40.主统血的是(脾)41.风邪具有的是(数变)42.寒邪具有的是(收引)43.火邪具有的是(上炎)44.湿邪具有的是(重浊)45.失神的表现是(大肉已脱)46.假神的表现是(本已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47.含马兜铃酸对肾有影响的是(天仙藤)48.含砷类对肾有影响的是(雄黄)49.含汞类对肾有影响的是(朱砂)50.真武汤与氢氯噻嗪合用,能(协同增效)51.香连化滞丸与呋喃唑酮合用,能(协同增效)52.解救蟾酥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阿托品)53.解救雄黄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二巯丙醇)54.解救马钱子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苯巴比妥钠)55.解救乌头类药物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阿托品)5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5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的气血流入(手阳明大肠经)58.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滞)59.神智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失神)的表现60.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是(右胁胀痛)61.对阴寒亢盛为主的实寒证,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62.劳淋可以选的方是(无比山药丸)63.患者暴饮暴食之后胃痛暴作,苔白,脉紧,证属(食滞胃痛)64.血糖低于正常值,其临床意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65.不属于蒙药的传统剂型是(线剂)66.口服四神丸应用的药引是(米汤)67.处方书写龟甲应付(烫制品)68.处方书写益智仁应付(盐炙品)69.极易生虫的药材(大黄)70.容易泛油的是(丁香)71.肾功能不全慎用的是(雷公藤)72.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是(舒筋丸)73.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的中药是(川棟子)74.气滞多见(胀痛)75.瘀血多见(刺痛)76.虚证的常见症状是(隐痛)77.湿邪所致的症状是(重痛)78.需包煎的药是(车前子)79.需后下的药是(降香)80.适宜阴凉干燥的是(薄荷)81.适宜通风干燥的是(泽泻)82.易变色的饮片是(白芷)83.易失气味的饮片是(肉桂)84.宜于蛤蚧对抗贮存的是(花椒,荜澄茄)85.宜于土鳖虫对抗贮存的是(大蒜)86.宜于牡丹皮对抗贮存的是(泽泻)87.内含雄黄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88.内含乌头类的中成药(大活络丸)89.麻仁丸与红霉素联用,能(影响药物吸收)90.冰磺胺类药物联用,能(增加药物排泄)91.归脾汤可以治疗(心脾两虚引起不寐)92.龙胆泻肝汤可以治疗(肝郁化火引起不寐)93.朱砂安神丸可以治疗(心火炽盛引起不寐)94.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属于(风湿头痛)95.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属于(肝阳头痛)96.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脉浮紧属于(风寒头痛)97.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属于(瘀血头痛)98.三因学说指的是(隆、赤巴、培根)99.火元的属性是(轻、锐、热、腻)100.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卫气)。
科普中药小知识
科普中药小知识
中药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科普中药的小知识:
1.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来源、性味、功效、化学成分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药性分类、品质分类、化学分类、药形分类等。
2. 中草药与中药质量:中草药的质量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控制、成分含量等方面。
3. 中药饮品:中药还可以用于制作饮品,如泡茶、冲剂等。
中药饮品可以起到养生保健、调节身体等作用。
4. 中医药针灸:针灸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疗法,通过插入针头刺激特定的经络或穴位,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以治疗疾病。
5. 中药煎煮:中药的煎煮是一种制剂工艺,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煎煮的方法有水煎法、醋煎法、酒煎法等。
煎煮需要注意中药的种类、用量、时间等因素。
总之,中药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医学体系,了解中药的分类、质量、应用等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探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为中医药学中分外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学的知识点浩繁,而这里将对一些必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进修参考。
一、中药的基础知识1.中药的定义: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治疾病的中草药、植物药。
2.中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五种,寒凉属阴性、平温热属阳性。
3.中药的归经:中药按照其归属经络的不同进行归经分类。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如经络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二、中药材的分类与选配1.中草药分类:依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药、解表药等。
2.中草药的选配原则:中草药的选配需要依据药性相反、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药物配伍禁忌:在中药的选配中,需要防止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三、中药的药效与应用1.中药的功效:中药可以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中药的应用范围: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3.中药的剂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应用,如汤剂、丸剂、颗粒剂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2.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过程对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晒干、蒸制、炒制等步骤。
3.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药的炮制需要依据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五、中药的药用价值1.中药的药物活性: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单药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3.中药的研发与创新: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和药用价值,如提取纯化有效成分、研发新的剂型等。
综上所述,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一门分外重要的学科,精通其中的必记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中药的性质、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基本常识
五、毒性
1、概念:
广义:指药物的偏性(古代称药物为毒药)。 狭义: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2、临床意义:
(1)树立有毒观念,凡是药物都有偏性,服用不当 都会中毒。 (2)严格控制毒药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性能小结
• • • •
四气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性质。 五味反映药物补泻敛散的作用特点。 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毒性反映药物的安全性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一、器具:宜陶瓷或搪瓷,切忌铜、铁等器具。 二、浸泡:煎煮前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 三、水量:以没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 四、火候:先武后文。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五、入药:先煎 、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第三节
一、服用技巧:
中药的服用方法
1、汤剂以温服为宜。 2、若有呕恶感,可少量频服。
二、服用时间:
1、饭前服:大多数中药。
2、饭后服:治疗上焦疾病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
3、饭前饭后相隔30分钟或1小时服。
第四节 中药的命名原则
一、产地:如党参、巴豆、广木香、怀山药等
二、颜色:如红花、大黄、紫草、金银花、丹参。 三、味道:如茴香、苦参、甘草、酸枣仁等。
四、形态:如人参、乌头、狗脊、白头翁等。
五、功效:如防风、益母草、王不留行、何首乌等。
六、药用部位:如桑叶、苏子、橘皮等。
七、生长特性:如款冬花、夏枯草、桑寄生等。
第三章 中药基本知识
概念: 中药:
凡是以中国传统的医 药学理论为指导,来解 释其作用和用途,并用 于防病、治病、保健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煎煮方法 第三节 中药的服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狂证常用药痰火上扰证:牛黄竹沥天竺黄大贝母胆南星郁金白矾茯神远志菖蒲竹茹礞石丹参朱砂黄芩黄连冰片麝香珍珠生铁落
36.自汗证常用药
(1)肺气不足证:生黄芪白术浮小麦糯稻根须人参牡蛎麻黄根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冬虫夏草
(3)脾胃虚弱证: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砂仁苍术厚朴
(4)脾肾阳虚证: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干姜白术菟丝子仙茅益智仁附子肉桂葫芦巴
17.痢疾常用药
(1)湿热壅滞证: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胡黄连马尾连三颗针拳参鸡矢藤马齿苋椿根皮穿心连地锦草
(2)疫毒蕴结证: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地榆马齿苋鸦胆子银花炭山楂炭鸡冠花
(2)热闭证:麝香冰片牛黄羚羊角竹沥礞石大黄郁金白矾猴枣
31.中脏腑脱证常用药
(1)亡阳证:附子人参干姜肉桂甘草葱白山茱萸龙骨牡蛎
(2)亡阴证: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西洋参32.郁证常用药:
(1)肝气郁滞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芍青皮郁金合欢皮合欢花远志菖蒲
(2)气郁化火证:丹皮栀子赤芍柴胡当归龙胆草川楝子延胡索郁金菖蒲远志
(1)脾胃气滞证:橘皮枳实枳壳木香苏梗乌药砂仁白豆蔻厚朴
沉香檀香降香柿蒂大腹皮槟榔甘松薤白
(2)湿滞伤中证: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白豆蔻砂仁白扁豆草豆蔻香薷陈皮大腹皮
11.胃脘痛常用药
(1)寒邪客胃证:高良姜干姜吴茱萸生姜小茴香胡椒乌药丁香砂仁荜拨荜澄茄白豆蔻
(2)脾胃虚寒证: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干姜桂枝蜂蜜大枣饴糖
6.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常用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女贞子牡蛎玄参泽泻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
7.咳嗽常用药
(1)寒痰阻肺证: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生姜皂角子半夏天南星白果
(2)湿痰阻肺证:半夏天南星白前旋复花橘皮枳壳茯苓苍术厚朴白术香橼佛手桔梗
(3)热痰阻肺证:瓜蒌贝母知母青黛海蛤壳胆南星竹茹竹沥瓦楞子海浮石车前子石韦冬瓜子芦根天花粉前胡四季青鸡矢藤
(2)痰热内扰证:黄芩黄连栀子郁金胆南星大贝母茯苓橘皮竹茹半夏莪术珍珠母龙骨牡蛎朱砂磁石
(3)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麦冬五味子阿胶鸡子黄当归郁金黄连丹参朱砂牡蛎龟板磁石柏子仁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
(4)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龙眼肉合欢花夜交藤龙骨牡蛎
(1)寒邪内阻证:高良姜吴茱萸荜拨荜澄茄乌药丁香小茴香花椒胡椒白芷檀香草豆蔻
(2)脾肾虚寒证:黄芪干姜桂枝芍药益智仁乌头附子肉桂蜂蜜饴糖
15.便秘常用药
(1)热结肠燥证: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牵牛子枳实
(2)津枯肠燥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瓜蒌仁决明子冬葵子苏子知母天门冬麦门冬玄参
(3)心肝血虚证: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合欢花龙眼肉茯神郁金菖蒲远志小麦大枣甘草
33.痫证常用药
(1)风痰闭阻证: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皂荚远志菖蒲生姜汁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
(2)痰火阻窍证:牛黄天竺黄竹沥竹茹枳实胆南星大贝母猴枣礞石沉香大黄黄芩菖蒲郁金白矾天麻钩藤羚羊角僵蚕全蝎蜈蚣地龙
(3)痰浊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枳实竹茹
27.痉证常用药
(1)肝风实证: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玳瑁紫石英菊花青黛蚤休水牛角龙胆草熊胆
(2)虚肝风证:龟板鳖甲阿胶牡蛎白芍生地黄鸡子黄麦冬五味子天麻
28.破伤风证常用药: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防风蝉衣白芷拳参僵蚕全蝎蜈蚣守宫
(5)气阴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地黄当归丹参山楂红花降香延胡索
45.心悸常用药
(1)心胆气虚证:人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五灵脂磁石朱砂珍珠珍珠母龙齿龙骨牡蛎紫贝齿
(2)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灵芝景天三七五味子
(3)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知母黄柏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远志朱砂龙骨牡蛎珍珠母
前胡地龙鱼腥草马兜铃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海蛤壳旋复花白前羚羊角
(2)寒饮涉肺证:麻黄干姜细辛桂枝苏子沉香五味子厚朴
肉桂磁石
(3)痰浊阻肺证: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旋复花皂荚白前
(4)肺肾虚喘证:人参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五味子补骨脂紫河车山萸肉沉香磁石钟乳石诃子硫黄黑锡
10.痞证常用药
(2)肝火犯胃证: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郁金川楝子丹皮赤芍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羊蹄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血余炭藕节
(3)气不摄血,阳虚失血证:人参白术黄芪附子灶心土炮姜鹿角胶艾叶阿胶仙鹤草棕榈炭藕节
42.便血常用药
(1)大肠湿热证:地榆槐花槐角黄芩黄连黄柏防风炭枳壳赤石脂三七花蕊石茜草降香
(2)脾虚湿盛证:茯苓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赤小豆猪苓泽泻大腹皮苍术厚朴葫芦玉米须泽漆荠菜
2.气分实热证常用药:石膏知母寒水石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3.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包括热入心包证):
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黄连连翘赤芍丹皮丹参莲子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竹叶卷心
4.温毒发斑证常用药:水牛角玄参生地赤芍丹皮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羚羊角升麻番红花
5.湿温暑温证常用药:白豆蔻薏苡仁杏仁藿香佩兰青蒿黄芩滑石通草香薷茵陈厚朴清水豆卷黄连金银花露绿豆荷叶
(2)营卫不和证: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龙骨牡蛎
37.盗汗证常用药阴虚火旺证: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五倍子山萸肉白芍龟板鳖甲天门冬酸枣仁柏子仁丹皮地骨皮牡蛎龙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须
38.鼻衄常用药
(1)邪热犯肺证: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白茅根丹皮侧柏叶槐花生地大蓟小蓟藕节鲜艾叶
(2)胃火炽盛证:石膏
25.梅核气常用药:紫苏半夏厚朴茯苓柴胡郁金绿萼梅旋复花八月札全瓜蒌大贝母
26.眩晕常用药
(1)肝阳上亢证:羚羊角钩藤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罗布麻紫石英紫贝齿菊花桑叶桑白皮夏枯草青葙子白芍玳瑁
(2)肝肾阴虚证:龟板鳖甲牛膝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
常用中药常识
1.感冒常用药
(1)风寒表证: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香薷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淡豆豉
(2)风热表证:薄荷牛蒡子蝉衣浮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蔓荆子葛根升麻柴胡淡豆豉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李岩
(3)暑湿表证:藿香佩兰紫苏大腹皮香薷白扁豆厚朴
(4)暑热表证:青蒿滑石金银花露通草连翘绿豆荷叶白扁豆西瓜翠衣淡竹叶香薷
(5)心胆气虚证:人参茯苓茯神菖蒲远志酸枣仁龙骨牡蛎
47.健忘常用药
(1)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菖蒲龟板
(2)肾精亏耗证:熟地山芋肉山药枸杞子黄精补骨脂阿胶菟丝子紫河车鹿角胶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菖蒲龟板
48.水肿常用药
(1)肺失宣降证:麻黄杏仁浮萍桑白皮葶苈子槟榔生姜皮桂枝防己
(3)肝胃气滞证:香附青木香半夏吴茱萸佛手香橼木香
乌药
12.呕吐常用药
(1)胃寒呕吐证:半夏生姜吴茱萸砂仁木香丁香橘皮柿蒂刀豆灶心土旋复花藿香佩兰代赭石
(2)胃热呕吐证:竹茹黄连芦根枇杷叶黄芩生石膏栀子
13.呃逆常用药:丁香柿蒂刀豆沉香荜拨荜澄茄
14.腹痛常用药
29.中风中经络常用药
(1)脉络空虚,风痰阻络证:羌活秦艽防风川芎当归地龙黄芪全蝎蜈蚣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皂荚远志菖蒲生姜汁
(2)肝阳化风,痰瘀阻络证:龙骨牡蛎龟甲代赭石天麻钩藤菊花白芍牛膝石决明羚羊角牛黄天竺黄竹沥竹茹胆南星猴枣礞石沉香大黄菖蒲郁金
30.中脏腑闭证常用药
(1)寒闭证: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皂荚细辛樟脑菖蒲生姜汁
(1)湿热蕴蒸证(阳黄):茵陈栀子黄柏黄连大黄虎杖金钱草秦艽苦参白鲜皮猪胆汁大青叶板蓝根垂盆草地耳草龙胆草蒲公英柴胡黄芩郁金珍珠草水飞蓟熊胆半边莲
(2)寒湿阻遏证(阴黄):茵陈茯苓苍术泽泻桂枝猪苓附子干姜金钱草
24.癥瘕积聚常用药:丹参红花桃仁郁金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鳖甲生牡蛎昆布鸡内金山楂干漆穿山甲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麝香凌霄花山慈菇黄药子
40.咳血玉竹麦冬贝母栀子丹皮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白茅根大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藕节茜草仙鹤草生地阿胶
(2)肝火犯肺证:青黛海蛤壳栀子海浮石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白茅根大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藕节茜草血余炭蒲黄仙鹤草生地紫珠草阿胶鳖甲白薇
41.吐血常用
(1)胃热壅盛证:黄芩黄连大黄代赭石竹茹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荷叶羊蹄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血余炭藕节
(2)脾胃虚寒证:灶心土党参白术附子炮姜鹿角胶艾叶阿胶白及乌贼骨棕榈炭仙鹤草三七花蕊石
43.紫斑常用药
(1)血热妄行证:生地水牛角赤芍丹皮紫草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羊蹄大黄茜草
(2)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棕榈炭藕节蒲黄茜草紫珠
(3)气不摄血证:人参白术黄芪仙鹤草棕榈炭藕节茜草紫珠
18.久泻久痢常用药:罂粟壳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菟丝子金樱子石榴皮五味子椿根皮芡实灶心土
19.蛔虫蛲虫病常用药:使君子苦楝皮苦楝子鹤虱芜荑榧子槟榔雷丸川椒乌梅牵牛子扁蓄石榴皮百部
20.绦虫病常用药:槟榔南瓜子雷丸鹤草芽贯众山楂干漆雄黄穿山甲
21.钩虫病常用药: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仲大蒜
(4)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珍珠母紫贝齿琥珀
(5)水气凌心证: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甘草附子干姜白芍生姜葶苈子龙骨牡蛎
(6)心血瘀阻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郁金当归桂枝龙骨牡蛎
46.不寐常用药
(1)肝郁化火证: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郁金赤芍泽泻车前子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珍珠母合欢皮合欢花夜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