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分类述评-最新范文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述评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da4bac6da38376baf1faeca.png)
德总结为三条 : 是货 币政策 的独 立性 ; 一 二是 自动调节 稳定器功能; 三是“ 隔离墙 ” 的作 用 ; 关于 浮动汇率 制 的 成本, 一是浮动汇率制使国际相对价格变 得更加 无法预 测 ,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不利 影响 。二是 浮动汇 对 率增加了经济 的不稳定性 , 得 中央银行 不得不对 外汇 使 市场进行大量干预 。三是汇率超 调导致汇率 易变性 , 进 而 导致不稳定的投机行为和货币市场的动荡 。 关于 固定汇率制的收益 , 金德尔伯格 ( id bre) Knl egr e
S r lN . 1 6 e a o 2 i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述评
蔡 涛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东 [ 摘 广州 5 0 2 ) 15 1 要】 现实 的多样化决定 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的纷繁复杂 , 现代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在 阐释不 同汇率制度形
式优劣的基础上, 图从不 同角度为一国选择合适 的汇率制度提供理论依 据, 而形 成 了成本收益理论、 试 从 经济结构理
从成本一 收益 角度 来研究 汇率制度 的选 择—— 成本收益理论 克鲁格曼 和奥 伯斯 法 尔德 ( rg a n bt l) Kum nad O se fd
一
、
市场 的建 立和“ 四项标准趋 同” 等实现单 一货 币 目标 的 中间 步骤 , 是与“ 最优货币区” 所要求的经 济结构 特征相 致 的。但是 , 即使经济结构理论认 为各种经济结 构性 因素对 于汇率制度的选择是极为重要 的, 它的高低 强弱 差别 可能 导致 一国选择 不 同的汇率 制度 形式 , 而 , 然 这
论、 经济冲 击理论、 政策搭 配理论 、 汇率 目标 区理论、 金融恐慌学说等理论 。
[ 关键 词】 汇率制度 ; 选择理论 ; 理论述评
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制度
![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25790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9.png)
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制度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流越来越频繁。
而货币汇率制度作为国际金融的基础,决定着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
本文将探讨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就是指国家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值,由政府设置一个固定的比率,来实现汇率的稳定。
这种货币制度主要使用在二战前的金本位系统中,以及欧佩克主导的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在于,汇率稳定,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利,减少了汇率风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当国家经济遇到危机时,政府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会采取各种手段,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二、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的价格由市场需求和供应来决定,政府不干预。
这种制度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自然地平衡汇率;缺点则是缺乏稳定性,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导致汇率风险。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目前都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比如美元、欧元、日元等都是浮动汇率货币。
三、篮子汇率制度篮子汇率制度,是指一种同时采用多种货币组成的一种汇率体系,通常将几个重要国家的货币分别计算其比例,用其加权平均后形成篮子汇率,比如特别提款权(SDR)汇率。
篮子汇率制度的优势在于,相对于某一种货币,篮子汇率更加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便于主导多国贸易。
缺点在于计算复杂,难以操作。
四、流动汇率制度流动汇率制度指的是将汇率进行区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浮动。
比如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其可浮动的幅度为2%,即在2%的范围内自行浮动,中央银行则采取一定的干预来保持其在合理区间内的波动。
流动汇率制度的优点在于灵活性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自我调节;缺点在于可能受到政策干预过多,导致汇率波动范围受限。
五、结论目前,世界的货币汇率制度都各自有其优点和缺点,并且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以满足整个世界日益增长的贸易和金融交流的需要。
我们希望稳定、灵活的货币汇率制度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四种汇率制度范文
![四种汇率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a797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5.png)
四种汇率制度范文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确定货币兑换比率的规则和机制。
根据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不同规则和机制,汇率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区域统一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又称为固定兑换率制度或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以政府的权力干预为基础,通过制定法令或政策规定国内货币与外币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
这种制度下,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或销售外汇来调整汇率,以维持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是确保国际贸易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促进跨国投资和经济一体化。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政府干预和支持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稳定,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受限制,也可能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兑换比率的制度,即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政府不进行干预。
在这种制度下,汇率会根据外汇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而波动,从而反映出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状况。
然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汇率波动过大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造成压力。
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一种汇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会干预外汇市场以控制汇率波动的幅度,但并不会坚持维持固定的汇率水平。
政府的干预可以是通过购买或销售外汇来影响汇率,也可以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来说更具灵活性,政府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来调整汇率。
然而,这种制度也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可能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增加。
四、区域统一汇率制度区域统一汇率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多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同的汇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参与国或地区的货币与区域内其他成员国或地区的货币之间存在固定或可协商的兑换比率。
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制度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fac84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5.png)
汇率制度的分类汇率制度是指国家对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例进行管理和调整的制度。
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根据是否存在政府干预,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将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
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白银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
首先,金本位制是指国家以黄金作为本币的价值支持基础,将本币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固定。
这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其次,白银本位制是指国家以白银作为本币的价值支持基础,将本币与白银的兑换比例固定。
这种制度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在金本位制衰退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最后,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将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固定在一定水平上。
这种制度在20世纪中期较为普遍,尤其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浮动汇率制是指国家不干预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而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制度。
浮动汇率制包括自由浮动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
首先,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制度,国家不进行干预和调整。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如美国、英国等。
其次,管理浮动汇率制是指国家允许市场对汇率进行一定程度的浮动,但同时也会对汇率进行干预和调整。
这样的制度在许多新兴经济体中得到应用,如中国、印度等。
总的来说,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其优劣。
固定汇率制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
然而,固定汇率制也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经济变动的影响,难以调整和适应经济的需要。
而浮动汇率制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有利于调节经济波动。
但是,浮动汇率制也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可能对经济带来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汇率制度。
这通常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外汇储备情况、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等因素。
汇率制度的类型
![汇率制度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0ef40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a.png)
汇率制度的类型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主要包括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水平的一种汇率制度。
它是国际上最为广泛采用的汇率制度之一,主要特点是汇率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促进外贸发展、提升汇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够使国家货币政策更加独立和自主。
然而,由于其汇率波动过大,也容易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等极端不稳定时期,贸易投资环境更不稳定,因此需要国家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整。
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规定一定的汇率水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维稳的一种汇率制度。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汇率波动小、稳定性较高,对于跨国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稳定和预期性。
然而,固定汇率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调节弹性不足、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方面,尤其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风险的挑战时,其维稳成本也相对较高,引发了不少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事件。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汇率制度,还有一种叫做“被动浮动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是介于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之间的中间型汇率制度,即允许汇率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有限,主要依据某些经济指标或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确定的一定范围内来协调市场汇率和政府汇率的汇率制度。
这种汇率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平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缺陷,实行较为灵活的外汇储备管理,同时又能有效限制汇率波动,为市场、企业和国际机构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汇率环境。
综上所述,汇率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充分的选择和探讨,综合考虑相关的经济指标、国际环境和市场变化等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良性发展。
对汇率制度的看法
![对汇率制度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b803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5.png)
对汇率制度的看法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汇率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汇率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
固定汇率制指的是国家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
而浮动汇率制则是指汇率由市场力量所决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各国政府需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和政策目标。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走势,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促进贸易和投资。
然而,这也需要政府进行频繁的干预和调整,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
而浮动汇率制则更加自由和市场化,允许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波动,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1971年美国宣布废弃固定汇率制度后,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的时代。
多数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以适应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仍然被一些国家使用,特别是那些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国家。
在我的看法中,汇率制度应该根据国家的具体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来选择。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可能更为合适。
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当然,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引入浮动汇率制度时,加强经济和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降低金融风险和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对于一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来说,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是一个更稳定和可行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帮助这些国家降低通胀率、吸引外国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需要政府进行频繁干预和调整,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这也需要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持。
除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汇率制度的形式。
汇率制度的类别及主要内容
![汇率制度的类别及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ddcf9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6.png)
汇率制度的类别及主要内容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决定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的制度。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干预来维持其货币与其他货币的固定兑换比率。
这种制度的核心是政府通过买卖外汇和调整货币政策等手段来稳定汇率。
其中最典型的制度是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货币可以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
固定汇率制度能够提供稳定性和预测性,有利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
但是它也存在缺乏灵活性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的问题。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直接干预汇率,而是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决定货币的价值。
这种制度下,货币兑换率随着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波动,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浮动汇率制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在波动市场环境下,可能带来不稳定性和风险。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结合体。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允许汇率浮动,但同时会进行一定的市场干预来稳定汇率。
这种制度下,政府可以干预市场,通过购买和出售货币来调整汇率,并且可以设定一定的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既能够确保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又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汇率制度在国际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汇率制度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制度。
同时,各种汇率制度之间也存在转换和转变的可能性,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汇率制度的变更。
总的来说,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为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选择合适的制度来管理和调整汇率。
无论是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还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是实现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流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及相关争论
![主流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及相关争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4f952bcfc789eb172dc855.png)
进行了评述, 同时也试图指出这些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文章所涉及的汇率制度分类方
案, 没有一个方案是完美的, 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事实汇率制度分类领域还有待更
好的研究。 此外, 本文亦介绍了这些制度分类方案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争议, 为
今后进行汇率制度分类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参考。
一、主流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及评述
然而, 很多国家实际所采用的汇率制度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汇率制度分类方
(de facto) 与其官方宣称的汇率 制 度 (de jure) 案, 本文依据各种分类方案所采用的研究基础
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 很多宣称采用 及变量选择, 大体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汇率制
究推进。 然而无论是哪种性质的研究, 首先都 汇率制度灵活程度的准确度量已经成为有关汇
必须面临汇率制度的基本分类方案的选择。 正 率制度选择的经验研究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
如 Genberg 和 Swoboda (2004) 所指出的, 由于 战。
不同的实证研究中, 研究者们往往采用各自不
本文将从主流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开始,
是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相对成熟, 能够吸 命 名 为 “害 怕 浮 动 ” (Fear of Floating)。 也 有
收大的冲击而不会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 在实 一些国家由于国内货币的控制能力较差, 较易
际操作中, 可以根据政府是否干预划分为自由 出现通胀的波动, 所以尽管官方宣布采用盯住
(清洁) 的浮动和有管理 (肮脏) 的浮动。 部分 国家的中央银行几乎不干预和管理汇率, ①如新
浮动汇率制理论上指政府对汇率不加限制,
作者简介: 黄薇, 博士, 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任若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博士生导师。
阐述中国的汇率制度
![阐述中国的汇率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5bf3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e.png)
中国的汇率制度稳定与改革的探索
中国的汇率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积极适应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目前,中国采取的是基于市场供求的双向浮动汇率制度,即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干预,引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中国的汇率制度旨在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通过控制汇率波动的范围,中国可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经济风险,保护国内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利益。
人民银行的干预措施可以防止人民币过度贬值或升值,维护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对外贸易的平衡。
然而,中国的汇率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一方面,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人民币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自由的汇率市场,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为了稳定汇率并推动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汇率市场的监管和干预,以控制汇率波动的范围。
其次,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使用。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提高市场主体的汇率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汇率制度在稳定与改革之间寻求平衡。
通过灵活的汇率调控和逐步的改革措施,中国在稳定汇率的同时也在推动经济的发展。
汇率及汇率制度范文
![汇率及汇率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604a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d.png)
汇率及汇率制度范文汇率是指兑换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是国际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价格,反映了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及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其中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货币联盟。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以固定的比例将本币与其他货币挂钩,使其汇率保持稳定。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会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外汇市场的波动性,提高经济稳定性,增加对外贸易的可预见性。
然而,它也存在缺点,如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由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参与者来决定。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只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目标。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市场供求,减少央行的干预,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然而,它也存在缺点,如可能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增加了外贸企业的风险,不利于稳定外贸。
货币联盟是指多个国家共同采用同一个货币的制度。
货币联盟的典型例子是欧元区,欧洲各国采用欧元作为共同的货币。
货币联盟的优点是可以提高货币的流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一体化。
然而,它也存在挑战,如需要各国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进行协调,以维持联盟的稳定。
此外,货币联盟也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汇率的变动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汇率升值可以降低进口成本、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但也可能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减少竞争力。
相反,汇率贬值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压力。
因此,国家在制定汇率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状况,平衡不同利益。
同时,国际间也需要加强协调合作,维护汇率稳定,促进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汇率及汇率制度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制度可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但每种制度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因此,国家在确定具体汇率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因素,平衡不同利益,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汇率制度及选择
![汇率制度及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6600a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7.png)
汇率制度及选择一、汇率制度的定义和作用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确定和管理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的体系。
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跨国投资和资本流动的程度和方式。
本文将探讨汇率制度的种类以及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汇率制度的种类1.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一直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
固定汇率制度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货币委托制、货币标杆制、货币锚定制。
•货币委托制:国家将自己的货币与外国货币直接挂钩,交由一个货币代管国来管理和兑换。
•货币标杆制:国家选择一个外国货币作为标准,将自己的货币与该标准货币的兑换比率固定下来。
•货币锚定制:国家选择一篮子货币作为参照物,将自己的货币与该篮子中的货币比例固定。
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随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浮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由市场力量决定,政府不直接干预。
3.硬货币制度硬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非常稳定,通常固定在1:1或接近1:1的水平。
4.软货币制度软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非常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
三、选择汇率制度的因素1.国家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对于选择汇率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汇率制度更容易实施,而市场经济体制更适合浮动汇率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选择汇率制度的重要因素。
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以便利更大程度的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而经济较为不发达或面临外部压力的国家,则更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以维持国内的金融稳定性。
3.外部经济环境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会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
如果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那么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更适合,以保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稳定。
汇率制度分类的文献综述
![汇率制度分类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313fa36529647d27285261.png)
汇率制度分类的文献综述作者:梁亚栋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8期【摘要】在汇率制度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对于宏观调控效力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绩效影响的问题时,首先需要理清的关系就是汇率制度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宏观经济绩效的影响也不近相同。
【关键词】汇率制度法定分类法实际分类法Moosa(2005)认为汇率制度分类存在理论分类与实践分类(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lassifications)两种。
前者指落在完全固定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各种理论上的汇率制度安排。
后者又可细分为名义分类法(dejure classification)和实际分类法(defacto classification, Moosa, 2005)。
名义分类法又称官方分类法(official classification,Moosa,2005),是以一国政府公开宣称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制度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划分方法。
各国汇率制度安排的统计及分类工作一直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的。
IMF在1999年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2)货币局汇率;(3)传统的钉住汇率;(4)有波幅的钉住汇率;(5)爬行钉住汇率;(6)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7)管理浮动汇率;(8)完全浮动汇率。
IMF(2006)强调,它的分类体系是基于各成员国真实的、事实上的安排;这一安排已被IMF所认可,而不同于各成员国官方宣称的安排。
这一分类方案的基础是汇率弹性(flexibility)的程度,以及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对汇率变化路径的承诺。
引人注目的是,IMF从2001年开始将汇率制度分类与货币政策框架联系在一起,即在对各成员国进行汇率制度分类的同时,也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分类。
IMF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划分还有助于评价汇率制度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的含意。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8600字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8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2adb9eadd36a32d737581d8.png)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8600字摘要: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
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 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K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
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汇率制度分类;基于市场汇率的分类;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
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一、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
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
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备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性分析(Frankel,1993)。
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行分类。
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dejure)的分类。
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e3e9d52058fb770bf78a55ae.png)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11, 2007 Serial NO.276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胡列曲
(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 要: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迄今为止, 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 类有 IMF 分 类 、GGOW 分 类 、Frankel 分 类 、LYS 分 类 、R R 分 类 、CD 分 类 和 DLM 分 类 等 七 种 , 但 还 没 有 形 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 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 还取决于汇 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GGOW 分类)
Ghosh 等人 ( 1997) 认为, 事实分类和法定分类各
有 优 缺 点 , 他 们 试 图 将 两 种 分 类 方 法 综 合 在 一 起 。[4]但
实 际 上 , 他 们 主 要 采 用 的 还是 基 于 IMF 各 成 员 国 中 央
银行所公开宣称的法定分类, 其宏观经济数据也主要
关 键 词: 汇率制度分类; 基于市场汇率的分类; 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 中图分类号: F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0892 (2007) 11- 0123- 06
汇率 制 度 的 研 究 包 括 两 个 基 本 视 角 : 汇 率 制 度 是 心 的 一 个 命 题— ——市 场 调 节 还 是 国 家 干 预 — ——出 发 ,
如何形成和决定的? 如何选择汇率制度? 前者是实证 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市场汇率还是基于官方汇
问题, 后者属于规范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 率来进行分类。据此, 可以把本文将要阐述的七种分
浅谈汇率制度
![浅谈汇率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e07b3b5ef7ba0d4b733b42.png)
浅谈汇率制度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有关汇率体系的选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首先讲述汇率如何影响经济体系下的各种参数,并对不同的汇率制度进行分析。
其中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环境下的优势和弊端,并就近期热议的金融危机所涉及的汇率体系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通货膨胀1 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例如,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25,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6美元。
这里,“6.25人民币/美元”就是所谓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
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著名学者科普兰曾讲到:决定汇率最根本的因素,是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需求以及供给,而货币的价格则是在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
就如同商品的价格,如果一种货币的价值增加,那么这种货币的需求量就会随之减少,而此种货币的供给量则会增加。
直观的讲,如果美元的价值或者美国的物价走高,那么在中国,美元的需求量以及美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量都会相应降低。
货币的均衡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一个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通常会经历国内物价的走高和出口产品价格的走低。
因而,外汇市场对于其货币的需求量就会降低,从而导致该种货币在下一阶段的贬值。
利率同样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一国实际汇率的增长通常会导致其货币的升值,这是由于投资者对于以此种货币为面值的金融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以期获得高利率带来的利好。
除此之外,货币的价格也会受到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风险的影响:强势发展的经济会带来货币的升值,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所拉动的对于其国内资产的需求。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综述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9bbf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d.png)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综述引言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是国际经济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汇率制度决定了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而外汇管制则涉及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本文将对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进行综述,讨论它们的定义、不同类型、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定义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指决定一个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的制度和机制。
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类型。
•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政府或央行制定一定的汇率标准,并采取措施来维持汇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如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等。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没有明确的政府干预。
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实施的控制和监管措施,以实现外汇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管理的目标。
外汇管制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外汇交易、设立外汇管制机构、限制资本流动等。
不同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一种通过政府干预维持汇率稳定的制度。
其中,金本位制和货币委托制是两种主要形式。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国家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
在金本位制下,政府将货币与黄金一一对应,以维持兑换率稳定。
然而,金本位制存在固定汇率的限制,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
•货币委托制:货币委托制是一种将国家货币与其他强大国家的货币双向保留的制度。
在货币委托制下,国家货币的兑换率由委托国家的货币政策决定,国家货币的价值将与委托国货币保持稳定。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干预的制度。
浮动汇率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浮动汇率制的普及。
浮动汇率制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可以自动调整汇率,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 增加了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 有利于外贸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缺点: -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 可能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fc8a671be1e650e52ea99f9.png)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摘要: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
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 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K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
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汇率制度分类;基于市场汇率的分类;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
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一、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
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
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备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性分析(Frankel,1993)。
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行分类。
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 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de jure)的分类。
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
汇率制度的类型范文
![汇率制度的类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a55f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b.png)
汇率制度的类型范文汇率制度是由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一套规则和机制,用于确定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制度的类型影响着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国际投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汇率制度类型:1. 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是由政府或央行以法定的方式确定和维持的。
这种制度通常通过购买和销售外汇市场上的外币来调整汇率,以保持本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固定比率。
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然而,维持固定汇率可能需要大量外汇储备,并且可能导致经常账户不平衡和金融危机。
2. 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政府和央行通常不直接干预汇率,而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经济政策来影响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具有自动调节汇率的功能,可以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变化。
它也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和不稳定。
3. 波动范围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波动范围汇率制度是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的一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会浮动,但是政府或央行会设定一个波动范围,如果汇率超出该范围,政府或央行将采取干预措施来稳定汇率。
这种制度可以结合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的灵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4. 联接汇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联接汇率制度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其中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但是与一个或多个关联货币挂钩。
例如,香港的货币与美元挂钩,通过香港货币当局的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摘要: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
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K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
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汇率制度分类;基于市场汇率的分类;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
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一、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
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
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备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性分析(Frankel,1993)。
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行分类。
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dejure)的分类。
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
从经济学最核心的一个命题一市场调节还是国家干预--出发,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市场汇率还是基于官方汇率来进行分类。
二、七种主要的汇率制度分类(一)IMF的分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把汇率制度简单地分为钉住和其它;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IMF则不断地细化汇率制度分类。
IMF 原来对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各成员国所公开宣称的汇率制度;但纯粹依赖各成员国所宣称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具有事实做法和官方宣称经常不符的局限性。
IMF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基于官方宣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进行了修正,其1999年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和货币联盟;(2)货币局;(3)传统的钉住汇率;(4)有波幅的钉住汇率;(5)爬行钉住;(6)有波幅的爬行钉住;(7)管理浮动;(8)完全浮动。
IMF(2006)最近强调,它的分类体系是基于各成员国真实的、事实上的安排;这一安排已被IMF所认可,而不同于各成员国官方宣称的安排。
这一分类方案的基础是汇率弹性(flexibility)的程度,以及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对汇率变化路径的承诺。
引人注目的是,IMF从2001年开始将汇率制度分类与货币政策框架联系在一起,即在对各成员国进行汇率制度分类的同时,也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分类。
IMF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划分还有助于评价汇率制度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的含意。
该分类体系通过展示各成员国在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使用这两个分类标准,从而使得分类方案更具透明性,以此表明不同的汇率制度可以和同一货币政策框架相容。
据此,IMF对其分类作了较小调整,例如其2005年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个成员),主要有美元化和货币联盟;(2)货币局安排(7个成员);(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42个成员);(4)水平带内钉住(5个成员);(5)爬行钉住(5个成员);(6)爬行带内浮动(1个成员);(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52个成员);(8)独立浮动(34个成员)。
如果将上述汇率制度划分为硬钉住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那么硬钉住制包括(1)和(2),中间汇率制包括(3)至(6),浮动汇率制包括(7)和(8)。
按照IMF的分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汇率制度的比重在不断缩减,并不断向硬钉住和浮动集聚。
但是,中间汇率制度仍然没有消失,如在2005年,中间汇率制度在IMF所有成员国中的比重为28.4%,无法证明”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二)Ghosh、Guide、Ostry和Wolf的分类(GGOW分类)Ghosh等人(1997)认为,事实分类和法定分类各有优缺点,他们试图将两种分类方法综合在一起。
但实际上,他们主要采用的还是基于IMF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所公开宣称的法定分类,其宏观经济数据也主要来源于IMF的数据库。
GGOW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三分法,即钉住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另一种是更加细致的九分法,即钉住汇率制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SDR、其它公开的一篮子钉住和秘密的一篮子钉住,中间汇率制包括货币合作体系、无分类的浮动和预定范围内的浮动,浮动汇率制包括无预定范围内的浮动和纯粹浮动。
Ghosh等人并没有对各国汇率制度进行具体分类,其主要目的是检验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Frankel的分类Frankel(1999)认为,汇率制度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由最具刚性的到最具弹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货币联盟(包括美元化)、货币局、”真实固定”的汇率、可调整的钉住、爬行钉住、一篮子钉住、目标区或目标带、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
随后,Frankel(2003)又对汇率制度分类作了调整和细化,按照通常的三分法。
由最具弹性的到最具刚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1)浮动,包括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类;(2)中间制度,包括目标区或目标带(细分为Bergsten-Williamson目标区和Krugmen-ERM目标区两种)、爬行钉住(细分为指数化的钉住和预先申明的爬行)、一篮子钉住和可调整的钉住四类;(3)严格固定,包括货币局、美元化(或欧元化)和货币联盟三类。
Frankel认为,中间制度和浮动的分界线在于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中央银行虽然偶尔干预外汇市场,但并没有声明任何目标的国家应当归类为浮动。
严格固定和中间制度的分界线在于对固定汇率是否有一个制度性承诺;若有的话,就是严格固定。
但是,Frankel的分类只是对IMF分类的一种修正和理论描述,并没有自己分类的详细标准,更没有据此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具体分类。
按照Frankel的看法,”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或”中空论”)和世界上的货币会越来越少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Frankel认为,世界货币池类似于马尔可夫静态平衡过程,独立的货币总是会被创造、消失或在汇率制度之间转换,但池子里的货币大体保持稳定。
(四)Levy-YeyatiSturzenegger的分类(LYS分类)Levy-Yeyafi和Sturzenegger(2003,2005)的分类是基于事实上的分类,它与IMF早期的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的分类不同。
三个分类变量是:(1)名义汇率的变动率;(2)汇率变化的变动率;(3)国际储备的变动率。
分类的依据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储备应该有较大变化,以减少名义汇率的变动性;而弹性汇率制则以名义汇率的持续变动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储备为特征。
因此,这三个变量的组合足以决定各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归属。
LYS分类使用聚类分析方法,计算了1974~2000年向IMF报告的所有183个国家的数据,因此避免了研究者选取分类变量时的随意性。
LYS分类有两个:一个是四分法,即浮动、肮脏浮动、爬行钉住和钉住;另一个是三分法,即浮动汇率、中间汇率和硬钉住。
LYS分类和IMF分类高度一致,大约2/3的观测值是相同的。
LYS 分类发现了几个事实:(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20年间,固定汇率制的数量确实在下降;但在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IMF的分类而言,固定汇率制却相对稳定。
他们把这一现象叫作”隐蔽钉住”(hiddenpegs)或”害怕钉住”。
在他们的研究中,公开报告中采取中间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而实际上采取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至90年代的40%。
但”害怕浮动”和”隐蔽钉住”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想要浮动,但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金融稳定性而将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后者是指想要钉住,但为了使投机性冲击的成本更高而允许一定程度的汇率波动。
许多使用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国家,特别是小型开放经济体,为了避免投机性冲击所带来的汇率制度的脆弱性,倾向于回避对汇率水平的公开承诺。
(2)传统的或爬行的钉住等中间汇率变得越来越少,从而证实了”中空论”(Eichengreen,1994)或”两极论”(Fiseher,2001)的存在。
怛是,”中空论”对于非新兴市场非工业化国家是不成立的,这表明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开放对于经济发展是必须的。
(3)”事实”上的浮动,其汇率的变化率很小。
那些宣称浮动的国家,为了稳定汇率而经常性地使用很多的干预措施,从而证实了”害怕浮动”的存在,而且”害怕浮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是普遍现象(Calvo和Reinhart,2000)。
2291个分类观测值的分布情况,并与IMF的分类作了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中间和固定汇率制;31.8%的工业化国家是固定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的这个比例是48.1%。
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 总的来说支持了”两极论”的观点。
相比较其他分类,LYS分类有如下进展:(1)通过聚类数据的识别,使分类方法更具客观性:(2)权衡了分类结果和政策变量的关系;(3)为今后的进一步经验分析提供了综合数据库;(4)对汇率制度做出了实际的评估;(5)通过两轮的分类步骤,可以辨别不同汇率制度所面临的冲击强度,从而克服了无关性假设带来的偏差,特别是汇率制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在较高变动率水平上才显著这样的假设。
但是,由于LYS分类是基于日历年度的,所以在汇率制度发生变化或货币贬值的年度,就不是很可靠了。
另外,许多观察值的分类也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有6%的观测值是无法分类的,例如中国和印度的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年份是不能确定的。
(五)Reinhart和Rogoff的分类(RR分类)无论是基于法定的汇率制度分类还是基于事实的汇率制度分类,都是仅仅依赖于官方汇率的分类。
Reinhart和Rogoff(2004)认为,复汇率制不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还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