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CRS)978-1-4244-8729-5/10/$26.00 ©2010 IEEE ICRS2010Synthetic Illust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Both Overseas and DomesticsTong Li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China litong2002@Abstra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s an indispensible premis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hieve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n depth. Many evalu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many evaluation models and indicator systems ar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researches can be applied to realistic regions or cities,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can be given. Some new methods, new concepts and new trains of thought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scope of research is enlarged. But at present studies especially in the domestic are still facing some problem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re isolated; the channel of thought is still narrow; consideration to factors influencing environm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studies from angles such as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are insufficient.Key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GIS; AHP;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李 彤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中国 300384litong2002@【摘要】生态环境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风险评价兴起于七十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尤以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独领风骚。

在短短20多年中,就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而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风险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仅仅采取毒性鉴定的方法;八十年代中,风险评价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技术准备阶段。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1983)[1]提出风险评价由四个部分组成,称为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一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

并对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定义。

由此,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在此基础上,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

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

例如,1986年发布了致癌风险评价、[2]致畸风险评价、[3]化学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价、[4]发育毒物健康风险评价、[5]暴露评价、[6]超级基金场地(Superfund sites)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7]等指南。

1988年又发布了内吸毒物(sytemictoxicants)[8]和男女繁殖性能毒物[9,10]等评价指南。

1989年,美国EPA还对1986年指南进行了修改。

因此,从1989年起,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由此可见,原先的风险评价主要限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许多有害废物管理也是着眼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的。

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价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同等地位。

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

尽管有人将NAS模式加以改变后用于讨论生态风险问题,生态风险评价原则上也可按其四个方面进行,但由于生态风险评价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

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11],原则上给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

国外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与研究现状

国外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与研究现状
础 的调查 工作放在 首要位 置 ,突 出 了基础 调查在 整
【 第一作者简介 】:乔彦 肖 ( 4 ),男,教授级 高级 工程 师。i 8 15 年一 9 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 系,一直从事遥感水工环地质应用研究 9 在 国内外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 篇 。 5
;  ̄ 遥 感 - . L I
移 居 之 后 J ,近 日江 西 也 启 动 了 大 规 模 移 民 搬 迁 工
整个 国土面积 ,没有调查盲 区 ,也不存在 重点区与
非重点区之分 。这样 的工作 部署 ,体现 了意大利对
地 灾 概 念 的 认 识 不 局 限 在 “ 人 民 生 命 财 产 的 危 对
作 。去年 我 国重大地 灾频发 的恐慌后效应 在地方 J
2 1 年第 1 0 2 期
个地灾防 治系统工程 中的重要性 。重视基础 调查, 待 ,其他 国家也 以不 同的方式在 实践这 一理念 。美
国的滑坡 灾害五年计划 中,把 开展适 当 比例尺 的滑 坡调 查、滑坡编 目和滑坡敏感 性图编制作为重要 的
率遥感 图像 识别 。精度达毫米级 的合成孔径 雷达干 家广泛 的用于对地表岩土体位移变形 监测 。同时,
约2 1 . 万平 方千米 ,调查发现地灾 多达 3 0 0 4 0 多处 , 其密度 高达 16 h 平方千米 。而在另一地 区阿尔偌 .k/ 河盆 地区 ,在8 3 平方千米 范围 内,调查 发现 地灾 80
3 多处 ,密度 高达3 7 平 方千米 。这样 的地 灾 万 . 处/
发育密度 ,与5 1 汶川地震重 灾区和极重灾 区的地 .2 灾密度相 当 。在 孕灾环境上 ,诸 如地形特征 、生态 特征等 是 以单沟 为单元开展调查 工作 ,孕灾环 境参

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

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

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恶化,导致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因此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浅析,旨在探讨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自20世纪以来,地质灾害研究得到了广泛。

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观点。

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尽管地质灾害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地质环境变化复杂,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众多,如何准确识别和控制这些因素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问题。

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预测难度较大,精度有待提高。

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如何实现防治措施的优化和提升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探究地质环境变化规律,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准确识别和控制地质灾害提供理论支持。

强化技术应用。

积极引入先进的地球科学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精度和效率。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防治水平。

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本文对地质灾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

全球环境现状简单分析报告

全球环境现状简单分析报告

全球环境现状简单分析报告引言全球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加速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环境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本报告将对全球环境现状进行简单分析,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重点之一。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签署《巴黎协定》以限制全球变暖幅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然而,尽管这些努力正在进行中,但气候变化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合作来解决。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另一个全球环境问题。

据估计,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物种受到威胁和灭绝,同时自然栖息地的破坏也在加剧。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国际社会承诺保护至少17%的陆地面积和10%的海洋面积作为保护区。

同时,加强保护措施、限制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以及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威胁,需要更加有力的行动来保护。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也是当前全球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调查,每年约有8百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海洋污染还包括油污染、温室气体的溶解以及化学物质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的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禁止在国际海域进行废弃物的倾倒,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环境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国内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内,环境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也为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外,环境研究的发展相对较早,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研究机构和体系,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通过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形式进行环境研究。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外的环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发展趋势分析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科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据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未来,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未来,环境研究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生态学、地理学、成本经济学等,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将为环境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未来,国际间的环境研究合作将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知识共享也将更加频繁和广泛。

通过合作和共享,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来,环境研究将更加关注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绿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国内外环境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以及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20世纪后,大城市陆续修建了地下铁道,改善了城市交通服务,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然而,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发展势头渐趋平缓。

现在,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基于经济、地理、社会和城市等方面的因素。

1.1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洲等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成就较高。

1.1.1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比北欧等国家起步较晚。

但是,日本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建设了许多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和地下商场。

其中,地下商业街的规模越来越大,设计指标越来越高,抗灾能力也越来越强。

同时,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健全的地下商业规划和设计质量方面的法规。

1.1.2 美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美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

其中,纽约市的地下空间利用最为广泛,包括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此外,美国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也有一些创新,如在旧金山建设了地下水库,以储存城市的饮用水。

1.1.3 欧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欧洲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北欧国家和瑞士等地。

这些国家的气候寒冷,因此广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了一个四季温暖的地下世界。

在城市中心区域,地下商业街、地下车站等设施也很常见。

同时,欧洲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也有一些创新,如在瑞士的洛桑市建设了地下垃圾处理站,以解决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

2.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是在近年来也有了一些进展。

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包括地下商业街、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场等。

(完整版)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完整版)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

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

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虽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雏形,但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和满足城市功能的城市规划,出现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集中城市”理论、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等理论。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调查而展开。

索尔等192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较早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同期,英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土地利用区域调查,波纳开展了英国农业资源的估算,英国于1930年成立了土地利用调查所,在斯坦普主持下,带领众多学生从1931年~1935年间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总报告、各郡分报告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一系列成果。

为进一步推广美、英两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8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鲍曼报告了美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卫那特介绍了大不列颠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

随后,1938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地理大会对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农业生产力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强调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若干国家的土地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

随后,亨丁顿、堪达尔等学者对农业生产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标志着人们已开始考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

我国学者李春芬在加拿大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以“西安大略格兰德河中游谷地的土地利用”为题进行土地利用研究。

1946年澳大利亚在全国领土的1/3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

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和一些东欧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先后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

国外地质行业现状及发展

国外地质行业现状及发展

国外地质行业现状及发展地质行业作为一门独特的科学,对于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地质行业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沿,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国外地质行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地质行业现状1. 先进的研究设备与技术国外地质行业拥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能够实现对地质构造和地壳活动的精确观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高精度地勘探和测绘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油田等。

此外,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和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能够迅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高水平的地质科研机构国外地质科研机构广泛存在,为地质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机构致力于地壳演化、地震活动、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环境评估等重要研究领域,为地质行业提供前沿的科学成果和技术交流平台。

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等机构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对地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地质专业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国外地质专业教育十分普及,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地质人才。

地质专业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此外,地质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国外地质专业教育中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二、国外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1. 面向全球的合作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外地质行业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各国地质科研机构和矿业企业通过合作共同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环境保护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此外,通过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经验和技术的互通。

2. 数字地质与大数据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地质行业开始广泛应用数字地质和大数据技术。

地球科学知识:研究城市地质和城市环境

地球科学知识:研究城市地质和城市环境

地球科学知识:研究城市地质和城市环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完全排除地球科学的干扰。

即便如此,在地球科学领域开展城市地质、城市环境研究的步伐仍在稳步前进,尤其是在研究城市制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城市地质特征城市地质是通过对城市地表下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城市地面用地规划和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依据。

在理解城市地质的特征时,需要从地貌、岩石构成和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城市地貌往往高度复杂,因为它通常是在原有地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由于城市建设的时限和基础设施的要求,全部城市地质调查难以实现,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地质环境,分阶段分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是必要的。

基于城市社会发展对周边土地利用和城市底密度的要求,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发生了大量的地质工程活动,这导致了受压缩和膨胀作用的岩石层,从而出现一些靠近地面的分层现象。

从而影响了城市房屋和交通设施的施工。

二、城市环境的分类城市环境可以分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在人文环境中,重点研究人文历史和文化遗存,塑造城市的建筑艺术和人居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是研究天、地、水、气等自然要素、全球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则主要是研究城市生态平衡、城市制度和城市居民的文化、民族、性别等方面。

最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的变化和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保意识的兴起,也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向着更为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推进。

在城市环境的改进方定时,主要应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关注和调整。

三、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即为城市规划的调整。

对于存在环境破坏和不健康问题的地区,可以制订出降低污染的环保城市规划方案,以此减少可发生的灾难,维护城市环境的优良状态。

此外,城市规划中也需要考虑到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和规划布局,维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国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球围开展了关于生态化发展的运动,环境保护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各社会各阶层,城市是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为了使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更要以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为根。

一、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过程生态城市的正式提出虽然仅有二十几年,但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却已很久。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源泉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初的生态城市理论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二十世纪起算,城市问题的研究以及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界也先后出现了三次研究的高潮,将这一问题和理论推广至全世界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首次探讨。

从此以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环保模城市等名词也不断涌现。

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际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关注已经转移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上,1975年,由理查德·雷吉斯特等人创建的城市生态组织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国际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也继续扩大。

继1990年这一组织在巴克利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中,各种著作的出版把这一理论的涵不断的充实与丰富,其影响也扩大到全球围。

虽然至今仍未有对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生态城市是公认的建立在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理想良性循环区域,达到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境界。

前联生态学家诺斯基把生态城市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并保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充分融合,同时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理查德·雷吉斯特(美国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以聚居地为基础的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形态,即生态健康城市。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近年来,全球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目前,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影响评价的重视。

除了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多
的研究关注到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就业、经济、文化、健康和教育等方面,同时也考虑到环境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问题。

2. 预测与预防的重视。

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评价的预
测作用,希望通过评价来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这些措施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

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环境影
响评价也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

研究者们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因素,如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4. 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研究者们意识到需要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声音纳入评价过程中。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政府、公众等,他们的参与可以增强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总之,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不仅关注到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加注重社会影响评价、预测与预防、可持续发展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环境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环境科学的研究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任务,伴随着地球正在不断发生的变化,像科学家们对社会生态系统以及环境变化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

在国外,环境科学研究尤其发展迅速,并且一些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推进,以应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

一、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1、建立生态统计模型:目前随着科学发展,国外环境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统计模型的建立,开发和改善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例如,模型建立在环境与健康交互作用等方面,研究者可以根据这种模型来理解环境和生态问题,并且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2、土壤污染防治:近代以来,鉴于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与机械物质对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污染,经过多年研究,国外现在也能够应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清除污染物及保护土壤,比如改进土壤肥力、抗逆性植物种植,纳米材料处理污染剂等。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国外环境科学研究者们也积极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他们采取诸如重组、调整环境分布区域、教育周围环境、促进多样性生物的平衡等方面想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术。

二、环境科学研究今后发展方向1、环境健康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将对环境健康的影响加以重视,重点将着眼于环境因素的研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研究。

2、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国外的环境科学研究者们将以全球变化为重点,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改造环境。

3、生态系统修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对于改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因此环境科学联合生物学领域开展深入分析,以帮助那些受到污染的生态系统得到治理,其中利用各种修复技术和技术服务也极为重要。

因此,国外的环境科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研究者们将会从不同的方面继续致力于探索和改善当前的环境问题,并以此为引领,为维护地球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总结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总结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总结及其经验借鉴城市地质如何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机制建设将是决定城市地质发展动力关键所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引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21世纪的重大科学命题。

城市作为人口和现代工业集中的地区,在国家建设和人类生存环境水平提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自然环境发生巨变,城市和地质环境不断进行着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30多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社会和学术界对城市地质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

我国进行比较系统的城市地质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就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而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的主要城市地质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切实反映出城市地质研究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城市地质的内涵城市地质是地球科学的一个较新的分支,对城市地质的定义和内涵,目前仍在研究和探索之中,关于它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认识尚不统一。

有的认为城市地质属于传统地质学的范畴,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各种地质工作在城市和城市化地区的应用;有的认为它是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应称为城市工程地质学;有的认为它是环境地质学的分支,称为城市环境地质学。

通过综合诸家意见认为,城市地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科学,有着特定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其任务是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地区的地质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认识,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实质是地质科学和地质学家直接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城市发展与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工作内容包括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勘查和利用、区域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论证、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等。

城市地质学整合了城市管理和发展中所需的一系列地球科学分支,因此它是地球科学中综合性最强的领域之一,涵盖了部分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土地管理学等,除此之外还有传统的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力学、水文地质学等。

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何中发【摘要】系统介绍了不同时期对城市地质学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现状,总结了城市地质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城市发展和地球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城市地质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发展与地球科学领域前行相互促进的一个科学平台.【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8页(P16-22,48)【关键词】城市地质;地球科学;城市发展;环境地质;进展综述【作者】何中发【作者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60 引言城市实际是人类的化身,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同样发展过程[1,2]。

城市地质正是随着世界城市化水平程度的提高而发展并逐渐兴起。

城市作为人口的主要集居地,对资源的需求量最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最强,城市地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地质环境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依托,其基础地位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口、资源、环境彼此制约与需要协调的复杂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

因此,从整个城市总体发展的角度从事和拓展地质工作,对城市进行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势在必行。

可以说,城市地质工作是新世纪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3]。

目前世界各地正积极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好城市地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城市地质学概念的理解1.1 国内外对城市地质内涵的理解什么是城市地质学,它的定义和内涵是什么,它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认识不一,目前仍在研究和探索之中。

有的认为属于传统地质学的范畴,不是独立的学科;有的认为它是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应称为城市工程地质学;也有人认为它是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属于城市环境地质学。

对此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异议,亦有他们的见解。

美国地质学家John T. McGill在经过多年研究人口高度密集区洛杉矶地质灾害、地形及海岸地貌特征后,逐渐意识到城市地质的重要作用,并于1964年编写了《Growing importance of urban geology》著作。

城市地质的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地质的研究现状分析
CHN0L0GY NF RMA T1 I O 0N源自城 市地质 的研 究现状分析
能 与境 源环
徐一帆 彭齐胜 吴金贵 (. 1 贵州地质工程 勘察院 贵州 5 0 0 ; 2 贵州新 生代建材地质工程勘察 院 贵州 5 3 0 ; . 50 8 . 5 0 5 3 吴金贵 贵 州黔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 5 3 0 ) 5 0 5 摘 要 : 市地质是 近年 来 引起 广泛 关注的地 质工作 的一个新 领域 。 城 本文 对 国外城 市地 质工作 的发展过 程 、 发展 特点 , 发展技 术( 法) 方 以及 美 国 . 拿大 , 国 加 英 德 国等 国家 的城 市地 质 工作 现 状进 行 了综述 , 为中 国城 市地 质 工作提 供 参 考资 料 。 关键词 : 市地 质 发展现 状 分 析 城 中 图分 类 号 : 5 P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3 9 ( 0 oo ( ) 0 — 1 1 7 - 7 12 1 ) 1 b一 1 2 0 6 2
低质 量的地 质环境 和不 合理利 用土地 给工程 开发 带来 了 巨额 的 附加 费 用 , 以及 工程 受环 境 问题和 地 质灾 害 的长 期 困扰 , 才使 人们 这 对 地 质环境在 城市 发展 中起到 的重要性 和基 础性 地位 逐 步重 视 。 境文 明时 代 生态 城市 环 建 设 规划 问题 的 提 出 , 系统 体现 了城 市 可持 续 发 展的 战 略思 想 , 该思 想具 体 体 现在 城市 要 有 特 色 、 强的 竞 争 力 、 市 竞 争 力要 具 有 城 平 , 创地质工作新局面 。 开 状态 。 得与城市土地利 用 、 使 废物处 置、 资源开 有 可持 续 性 等 。 发、 环境 保护和灾害 防治 等有关 的地 质问题 日 4 2生态城 市规划建 设研究新 思路 . 益突 出。 主要 表现在 自 客观和人 为主观两个 然 生态城 市建 设必 须重视 和加 强地 质环境 1 城市地质工作的具体 内容 城 市 地 质工 作 , 是 在城 市 及其 周 围地 方面 。 就 的 研 究 , 为 , 几 个 典 型城 市 规 划模 型研 因 对 区或潜 在 城市 化地 区的特 定 空 间范 围内 , 综 合 考虑 各 种地 质要 素 , 究 其对 城 市发 展所 研 提 供的 资 源 、 所施 加 的约 束 条件 以及 城 市发 展 对 其 产 生 的影 响 , 为城 市规 划 、 设 和管 建 理 服务 的 地质 工作 。 市地 质工 作具 体 研 究 城 的 内容 有 : ( ) 文 地 质结 构 和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 1水 地 3 1自然客观 灾害 . 主 要 包 括 崩 塌 泥 石 流 、 坡 灾 害 , 滑 这 些 灾害 属于 外 动力 作用 形 成 的岩 石 圈灾 害 , 具 有相 同 的分 布规 律和 形 成条 件 。 国 大约 全 有 灾害性 泥 石 流 1 2 条 , .万 滑坡 数 万处 。 崩塌 和危 岩 体数 十 万处 , 要分 布 在 我 国西 南和 主 西 北 地 区 , 要 分 布 城 市有 兰 州 、 庆 , 主 重 攀 一 下水 埋 藏和 分 布规 律 等 , 合理 开 发利 用 城市 枝花 等 , 旦发 生 可直 接影 响 人 民的 生命 安 造 。 供 水 水 源 , 2 城 市 地 形 地 貌 及 地 质 条 件 、 全 , 成 严 重的 经济 损 失 】 () 地 基岩 土 的工 程地 质性 质等 , 城 市土 地得 3 2 人为主观 灾害 使 . 主 要 包 括 地 面 沉 降 、 面 塌 陷 、 量 抽 地 超 到合理 利用 , 3城 市建 筑材料 、 热 、 () 地 矿 产 资 源 开发 利 用 的 经 济论 证 ; 4 与 城 市 有 取 地下 水 、 弃 物 处理 不 合 理 等 。 面 沉 降 () 废 地 严 关 的地 震 、 断 层 、 坡 等 , 决 城 市 地 质 和 塌陷 主要 是 由于 工程 建 设 的加 载 , 重破 活 滑 解 究 中 , 们 可 以看 出其 目标是 实现 社 会 、 我 经 济 、 源、 境四大要素的和谐发展 , 资 环 系统 功 能具 有 l > 公式 的 作用 。 如广 州 生态 +1 2 例 城 市规 划 中 , 个空 间 结构 模 型 , 用6 个人认 为 还 应 有 两个 重 要补 充 : () 质 环境 空 间 , 涵 是 : 地 、 1地 内 土 水 源 、 产 资源 承 载 力 , 矿 环境 岩 土 工 程及 地 质 灾 害 现 状 、 势 与对 策 , 趋 按人 地 调 谐理 论 进 行勘测 、 计与施工等 。 设 () 济空 间 : 2经 生态 城市 建设 还 要 向数字 城 市 迈 进 , 就 是 城 市 信 息化 , 要 包括 实 这 主 现数字化 , 网络 化 , 智能 化 , 可视 化 , 从而 提 高 城市 管理 、 防灾水 平和 综合竞 争力 , 实现可 4 】 坏 了地 壳表 层 的 力平衡 , 工程 设施 产 生沉 持 续性 发 展【。 使 降 、 移 乃 至 失 衡 , 泛 分 布 于 大 中 型 城 位 广 镇 、 区和 铁 路 沿 线 , 为 影 响 城 市 人 民生 5结语 矿 成 活 , 碍 城 市 建 设 的 重要 环 境 问题 。 妨 由于 现 综上 所 述 , 国应 积 极开 展 城 市地 质工 我 在城 市 节 约用 水意 识没 有 得 到加 强 , 资源 作 , 水 不问断的对城 市的环境地 质和灾害地 质进 缺 乏 已成为 城 市发 展 的严 重 问题 之一 , 市 行详细的监测 , 城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 市地 质 对城 大 量排 出 的废 弃物 得 不到 合理 处 理 , 成 了 造 环 境问题进行 综合分析和治理 , 从根本上协调 城 市空间开发 、 经济开发 与地质环境载体之 问 城 市 的 严重 污 染 。 的矛盾 , 构建 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 城市 。

城市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

城市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5期4城市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成分,需要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也对城市地质环境相关相关调整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城市地质环境仍然存在相关调整以及安全防护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关调整经验匮乏等等城市地质环境相关调整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程度的削减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城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本研究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地质环境相关调整事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1 我国当前城市地质环境的现况1.1 缺乏相关调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城市的修建需要提前倒置出一块足够大的空闲区域,为城市建设的全面施工进行基础性的建设保障。

而施工区的居民必须按国家要求全面迁出。

在这其中就存在着,人们不肯搬离,与施工方的矛盾;耕地的浪费;迁移人口规模大和投入成本高耗时长;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加剧城市化问题等等因城市施工所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特别是对城市地质环境,会造成几乎不可挽回的破坏,这种现象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无疑都是一个会起着发展阻碍作用的不利外部条件。

而庞大的占地面积也导致我国本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为短缺,对于耕地的浪费不仅会减少人民的收入,降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还会导致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减少物种的多样化,增加环境的污染。

只有采取有力的相关保护措施和相关调整措施,才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1.2 相关经验匮乏,浪费地质资源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城市相关的各个项目的运行速度,缩短施工人员的周转周期,往往为了贪图方便快捷,从而采取一些并不是十分专业,甚至不着边际的城市地质环境相关调整、保护措施,暂时性的对地质环境相关调整与保护方面的漏洞进行形式上的填补。

但是,这种行为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地质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是暂时地在表面起到一定程度的掩盖作用,不但不会使地质环境相关调整与保护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还会使原本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问题在无作用的暂时遮掩下变得愈发严重、恶劣,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相关的并发问题,使城市地质环境在相关调整与保护方面的漏洞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对城市发展极为不利。

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结果及文献

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结果及文献

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结果及文献一、引言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形成过程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地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提供相关文献的参考。

二、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表岩石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

在喀斯特地貌中,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形成了一系列特征,如溶洞、天坑、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溶蚀作用、地下水流动和岩溶坍塌等。

三、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最新成果1.美国喀斯特地貌研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即佛罗里达州的卡尔斯特地貌。

研究人员通过对佛罗里达州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其独特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和岩石溶蚀作用。

相关文献包括《佛罗里达州卡尔斯特沉积学研究》(作者:Jo hn Sm it h)和《卡尔斯特地貌的地下水动力学模拟》(作者:M a ry Jo hn so n)等。

2.中国香港喀斯特地貌研究中国香港也存在着一些喀斯特地貌,如大澳岛和鱼涌。

近年来,香港的地质学家们对这些喀斯特地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研究人员通过地质考察和试验研究,解释了香港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

相关文献包括《香港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作者:李明)和《香港喀斯特地貌的岩溶作用研究》(作者:王红)等。

3.澳大利亚喀斯特地貌研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研究人员通过对澳大利亚喀斯特地貌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相关文献包括《澳大利亚喀斯特地貌的岩溶动力学研究》(作者:D av id Br ow n)和《澳大利亚喀斯特地貌的水文地质分析》(作者:J en ni fe rD av is)等。

四、结论国外喀斯特地貌研究的成果丰富多样,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为喀斯特地貌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探讨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探讨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探讨田小伟田俊花(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沧州061000)摘要: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根据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城市地盾引言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展现了国家经 济发展程度高低。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化水 平逐渐上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趋于饱和,呈现为另样的 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称作“逆城市化”,是较为成熟的城市化阶 段。

总体上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的趋势,作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化水平也就相 对越高。

1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城市的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城市建设是一 个自然与人工符合的系统体系。

城市地质的任务是促进城市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的发展环境。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落后城市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处于 落后的状态,因此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地质工作者不断的努力。

1.1我国国内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现状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源于建国初期,新型工业化城市供水资 源地下侦察、地下水开采的动态检测工作,标志着新中国城市地 质工作的开始。

地质工作的范围涵盖了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勘 察与评价及预测。

随着地质勘察的新技术引进,遥感技术加速了 地质环境调查的工作效率。

根据调查显示环境的污染问题、地面 沉降问题以及地裂缝和岩溶塌陷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额 主要问题。

随着地质工作水平发展的深人以及多个学科的介人,也使 得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综合性更强。

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废物污染 问题是新时期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 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建设阶段,城市地质环境调査工作也在不 断的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念服务。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一、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心环境问题,就是在关心人类的发展问题。

环境污染与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的健康。

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供大家参考!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1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

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Chlorinated Solvents in Urban Ground Waters /地下水 氯代溶剂 7. Hydrocarbon Fuels in Urban Ground Waters and Soils /城市地下水与土壤中的碳氢燃料 8. Contamination of Urban Ground Water by Road deicing Chemicals /道路化冰化学物质对城市地下水的污染 PART III URBAN GROUND WATERS: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城市地下水:水源 评价与保护 9. The Oak Ridges Moraine of Southern Ontario: A Ground-water Resource at Risk 南安大略Oak Ridges Moraine:/地下水源风险 10. Ground-water Recharge to the Oak Ridges Moraine/ 地下水补给 11. Manag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Using Wellhead Protection Programs /水源保护计划管理地下水资源

PART VIII URBAN GEOLOGICAL HAZARDS /城市地质灾害 28. Rad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城市环 境中的氡气 29. Earthquake Hazard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大多伦多区地震灾害 30. Earthquake Hazard in the Greater Vancouver Area/大温哥华(区地震灾害

加拿大城市环境地质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Urban Areas CONTENTS PART I ENVIORNMENTAL GEOLOGY OF URBAN AREAS /城市 环境地质 1.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Urban Areas/城市环境地质 2.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a Supercity: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特大城市地质 3. Living on Ice: Problem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anada's North/ 生活在冰上:加拿大北部场城市发展问题 PART II URBAN GROUND WATERS: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城市地下水:污染源 4. Impa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Ground Water /城市发展对地 下水的影响 5. Contaminant Source Audit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污染源与地下水质评价

调查与研究的内容
Applied Environmental Geology by Dr. Doug Haywick





Local Geology:局部地质 Rock Strength:岩石强度 Surficial Deposits: 地表沉积 Soil Mechanics: 土壤力学 Geological Hazards:地质灾害 Groundwater:地下水 Waste Disposal:废物处置 Toxic Waste Disposal:毒性废物处理 Legislation and Ecosystems:立法与生态系统 Coastal Zone Issues:海岸带问题
国外城市环境地质调查 评价与研究现状
李义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环境学院
环境地质
Environmental Geology
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关系包括二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灾害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各种形式污染 削减和防止环境的负面影响:修复危险废物 场地,危险地质环境的工程治理 自然资源:土壤、水、天然气、建筑材料

研究目的
"Useful minerals, energy sources, clean water, fertile soil, fresh air, safe places to build - are all of these going to be as available to our great-great-great grandchildren as they are today?" 使我们的子子孙孙能拥有像我们今天拥有 的可用矿产、能源、干净的水、肥沃的土 壤、清新的空气、安全的地方
第二部分:自然 灾害 地震 火山 滑坡 洪水

第三部分:资源 与环境 水资源 水污染 能源与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地质、社会与未 来

William Locke补充
The Atmosphere :大气 Oceans and Coasts :海洋与海岸 Recognizing and Predict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环境变化认识与预测 此外,湿地、地面沉降
PART IV SURFACE-WATER CONTAMINATION IN URBAN AREAS / 城市地表水污染 12.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emediation of Urban Waste Waters /构建城市废水处理 的湿地 13. Basic Mine Drainage in the Montauban Area, Quebec /碱性矿坑水 14. Acid Mine Drainage in the Sudbury Area, Ontario /酸性矿坑水










PART IX SITE INVESTIGATION, REMEDI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研究区调查,修复与数据管理 31. Geophysical Techniques in Urban Areas /地球物理技 术 32.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of Waste Disposal Sites /废物处置场地浅层地震反射剖面 33. Urban Geophysics in the Kitchener-Waterloo Region, Ontario/ Kitchener-Waterloo/城区地球物理 34. Site Assessment Using Soil Gas Surveys /土壤气评 价场地 35. Ground-water and Soil Remediation Techniques /地 下水与土壤修复技术 36. On-site Ex-Situ 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s /土壤石油污染原地生物修复 37. Geoscientific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Geology /环境地质的地球科学信息系统 38.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环境 评价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PART VI URBAN WASTE MANAGEMENT 城市 废物管理 20. Geology and Urban Waste Management in Southern Ontario /南安大略地质与城市废物管理 21. Waste Disposal in Toronto's Past/多伦多历史 上的废物处置 22. Hydrogeology of the Edmonton Landfill, Alberta / Edmonton垃圾场水文地质 23. Engineered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工程 废物处理设备 24. Leachate from Landfills Along the Niagara Escarpment/垃圾沥出液 25.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fill Methane /垃圾场甲烷的同位素与地球 化学特征
PART X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LEGISLATION /环境评价 法 39. Environmental Law and Assessment / 环境法与评价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主题





城市地质/Urban Geology 地表与地下水/ Superficial and underground waters 水界面/Water fronts (Coasts, beaches, harbors,..) 废物处置/Waste disposal 水,土壤和空气污染/Water, soil and air pollution 地下水设施与构筑物/Underground utilities and structures 地质与公共健康/Geology and public heath 地质灾害/Geologic hazards (landslides, earthquakes, floods..) 能源/Energy resources 再生能源/Renewable resources (water) 环境监测与保护/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多学科数据综合/Multidisciplinary data integration 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