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证明(3)(校内公开课)

合集下载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引言概述:校级公开课证明书是学校对于教师在校内开展公开课活动的认可和鼓励。

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教学成果的展示和分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重要性、申请流程、证明书的内容和格式要求、以及证明书的作用和影响。

一、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重要性1.1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校级公开课证明书是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机会,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准备和展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1.2 提高学校的声誉:校级公开课证明书是学校对外展示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优秀的公开课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学校,也能提高学校在教育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1.3 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通过参预校级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申请流程2.1 提出申请:教师需要向学校提出校级公开课申请,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相关信息。

2.2 审核评估:学校会组织专家对申请的公开课进行审核和评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3 公开课展示:通过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展示活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向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内容和格式要求3.1 证明人员信息:证明书应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称、所在学校等。

3.2 公开课信息:证明书应详细描述公开课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

3.3 评价和认可:证明书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可以包括专家评语、观摩教师的评价等。

四、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作用和影响4.1 教师个人发展:校级公开课证明书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证明,可以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4.2 学校声誉提升:优秀的校级公开课证明书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学校。

指导青年教师佐证材料

指导青年教师佐证材料

指导青年教师佐证材料
教师申报材料目录
一、专业资格、学历水平、业务进修等相关证明
1.原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2.教师资格证书
3.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任命)证书
4.学历证书或其他有效学籍和考绩证明
5.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计算机免试材料
6.普通话测试证明
7.业务进修、继续教育有关证明材料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材料
1.教育工作方面。

任现职以来在个人,以及自己所带的班级、团队、处室,或学校管理中所获得的各级(校内、校外)荣誉证书或材料。

2.教学工作方面。

(1)在校内外公开课教学情况的材料(附开课表、评课表、简案等)(2)参加教学业务比赛的相关材料证明
(3)个人获得各级学科荣誉的证明(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
(4)在学科教学、指导学科小组方面获得的显著成绩的材料证明
(5)反映学科业务成就的其他方面的相关材料
三、教育教学科研的相关材料
1.个人获得的教科研方面的荣誉证明
2.鉴定论文、发表及获奖论文、出版的专著、参与编写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等科研成果
3.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证明材料(附课题立项或结题证书、能证明参与课题的有效材料等)
四、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师徒合同”、指导青年教师获得的各级荣誉及在教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等
五、其他能反映工作实绩的有关材料
1.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工作总结
2.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综合考评表及有关材料
3.学生问卷。

申报高级教师职务评审材料目录

申报高级教师职务评审材料目录

申报小中高教师职务评审材料目录学校:中心学校科目:姓名:一、政治思想方面1. 学校证明 1份2.“优秀教师”证书 3份3.阜阳市先进班集体证书(复印件)1份4.年度考核材料(优) 1份二、学历资历方面1. 毕业证 2份2.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 1份3. 聘任证书 1份4. 教师资格证 1份三、教育教学类(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 2本 2.特色教学设计 3份(二)教育教学经验材料1.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1份 2. 小学数学学科行动报告 1份(三)教学工作量及出勤材料1.任期内原始课程表、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6份2.出勤证明 1份(四)担任班主任工作1.学校证明 1份 2.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1份3. 班主任培训证书 2份4.阜阳市“先进班集体”证书(复印件)1份 5. 学困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 1份6.近三年班主任工作手册 6份(五)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1. 继续教育证 9份2.任期内原始听课记录本 6份 3.任期内原始校本研究活动记录(界首市继续教育登记册) 6份 4.校内公开课 6份 5.校际公开课 3份 6. 骨干教师学校证明 1份7.辅导青年教师学校证明 1份8.被辅导青年教师证明材料 3份9.被辅导青年教师获奖证书复印 8份10.辅导青年教师经验总结 1份(六)教育教学业绩1. 阜阳市先进班集体证书 1份2.阜阳市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课件竞赛证书(三等奖) 1份3. 界首市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课件竞赛证书 1份4.优秀教师(复印件) 3份5.界首市多媒体大赛获奖证书 2份6.辅导学生获奖证书 7份四、教研科研类材料1. 教育叙事 1份2.班级管理经验总结 1份3.阜阳市先进班集体证书 1份4.论文 1份五、表格类1.任职资格评审表 2份 2.申报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 2份3. 职务评审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2份4. 资格评审推荐审查表 3份。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课题: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一、教材分析: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领悟数学思想至关重要。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中展现的推理与逻辑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与规范,学习数学归纳法后学生对数列和不等式证明等问题会有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的步骤和适用范围,能够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并培养在观察,归纳,猜想中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能力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氛围。

(2)通过有限到无限的这种跨越,体会数学证明的美感与用途。

三、教学重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和基本步骤四、教学难点:(1)认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思路。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假设与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中的递推关系。

五、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2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例1的公式),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具选择:多媒体六、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1、自主导学:一.复习回顾引入:<师>(1)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的证明方法有哪些?<生> 请一名学生回答该问题。

<师>(2)思考:通过计算下面式子,你能猜想出1357(1)(21)n n -+-++⋅⋅⋅+-⋅-的结果吗?证明你的结论。

破格评审中级教师职务条件

破格评审中级教师职务条件

附件9
破格评审中级教师职务条件
1、本单位业务骨干,任现职以来,开过县级及以上公开课2次或跨校公开课3次或校内公开课5次以上,工作能独挡一面,成绩优异,被本单位领导和群众破格推荐者。

2、获市劳动模范、市教学名师、德育名师;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师德楷模)、教坛新秀,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德育带头人、市名校长及以上荣誉称号者(除上述荣誉称号外,教育系统部门评选的先进在职评中,降一档使用)。

3、任现职以来,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或有4篇本专业论文在市级相应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其它论文仅作参考),或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级和二级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省三等奖、市一等奖者2篇及以上,或市二、三等奖、县一等奖4篇及以上。

4、获国家三等或省二等或市一等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贡献者(由政府组织的成果评奖)。

5、长期任班主任工作,并在任助级职务期间,所带班级获得过市级以上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6、在农村乡镇及以下基层学校任教10年以上,现仍在乡镇基层学校工作的。

具备第1项并具备第2-6项条件中2项者可申报。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2课时 性质(1) 超好用的公开课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2课时 性质(1) 超好用的公开课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
C.36 D.40
解析:∵数列{an}为等差数列,
∴S4,S8-S4,S12-S8 成等差数列,
∴2(S8-S4)=S4+S12-S8
解得:S12=36.
答案:C
练习 2 等差数列前 3 项的和为 30,前 6 项的和为 100,则它的前
9 项的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S 10 S 30
S 20
∴ , , 成等差数列,∴ + =2× ,
10 20 30
10 30
20
S 20 S 10

∴S 30=30 10 10 =30×(122-31)=2 730.
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4=8,S8=20,则
S12=(
)
A.28 B.32
S 2 n 1 2n 1an 1, S偶 S奇 an 1,
证明:S2n1
S偶
S奇
n

.
n 1

2n 1a1 a2 n1 2n 12an1


2n 1a
2
2
n 1
S偶 S奇 a2 a1 a4 a3 a2 n a2 n 1 a2 n 1 nd a1 2nd an 1
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S 10 =310,S 20=1
220,求 S 30.
转化为关于n的二次方程组求解
(方法三)设 Sn=An2+Bn(A,B 为常数).
310=100A+10B,
A=3,
由题意,得
解得
1 220=400A+20B,

职评材料要求

职评材料要求

中小学教师申报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整理要求(2017年下发给每位申报者,供参考)申报者应根据任职资格评审标准提供真实、有效材料,分类规范整理,每类材料应有“材料标签”和目录。

各类材料必须提供原件,有学校领导、教务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不得涂改,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评审资格。

一、基本条件1.个人表现材料:单位出具的申报者思想政治表现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材料(附相关证书原件或复印件)。

2.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材料: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情况、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学一线任教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3.其他材料:单位竞岗遴选材料、公示材料图片等、单位及个人承诺材料。

二、学历及资历条件1.必备证件:⑴毕业证;⑵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任职资格批文、职称过渡登记表等);⑶聘任证书(任现职以来全部,且无断聘);⑷教师资格证;⑸继续教育证(专业科目每年不低于72学时,公需科目每年不低于30学时)。

2.其他材料:⑴校长任职、提高培训证书;⑵转岗(非中小学系列到中小学系列或所具备学历的专业与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不一致或不相近)申报者所在单位说明转岗原因的证明材料及报告(非转岗人员不需提供)。

说明:有关证件均需提供原件,若毕业证遗失,从档案中复印毕业生登记表,加盖县市区教育局档案管理印章,或提供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出具的学历鉴定报告。

三、能力条件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材料。

德育工作总结,须有分管德育工作校长签名并盖学校公章。

⑴总结为个人原创;⑵高级不少于2000字,一级不少于1500字。

2.熟练实施本学科教学材料:⑴高级:提供本人原创的本学科行动报告或教育叙事,且字数不少于2000字;上一学年原始教学设计或集体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教师个人每课时的教学札记和教学反思),校长和教务主任签名,并盖学校和教务处公章。

⑵一级:提供本人原创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且字数不少于1500字;上一学年原始教学设计或集体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教师个人每课时的教学札记和教学反思),校长和教务主任签名,并盖学校和教务处公章。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

校级公开课证明书恭敬的XXX校领导:我是XXX学院的XXX教师,我在此向您申请校级公开课证明书。

校级公开课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XX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旨在分享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思量和研究成果。

一、公开课的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 课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 课程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4. 授课教师:XXX(填写授课教师姓名)5. 观摩人员:XXX(填写观摩人员姓名,可以包括校内教师、学生、家长等)二、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概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

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详细描述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教学资源等。

2.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详细描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包括引入活动、知识点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等。

四、公开课的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适合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小组讨论等。

2. 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五、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1. 教学反思:描述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进。

六、公开课的参考资料附上本次公开课的参考资料,包括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等。

七、其他附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教师资格证、教学培训证书等。

以上是我申请校级公开课证明书的详细内容,请您审核并批准。

我将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进行公开课的授课,努力展示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2019年教师晋级材料报送要求

2019年教师晋级材料报送要求

附件1中小学教师申报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整理要求(下发给每位申报者,供参考)申报者应根据任职资格评审标准提供真实、有效材料,分类规范整理,每类材料应有“材料标签”和目录。

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申报资格,材料初审阶段发现,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期间或评审结束后发现,5年内不得申报,并在市人社局、教育局网站进行通报。

一、基本条件1.学校出具证明:含申报人思想政治表现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结果、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2.其他材料:单位竞岗遴选材料、公示材料图片等、单位及个人承诺材料。

二、学历及资历条件1.必备证件:⑴毕业证;⑵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或任职资格批文、职称过渡登记表等;⑶聘任证书(任现职以来全部,且无断聘);⑷教师资格证;⑸继续教育证(专业科目每年不低于72学时,公需科目每年不低于30学时)。

2.其他材料:⑴校长任职、提高培训证书;⑵转岗(非中小学系列到中小学系列或所具备学历的专业与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不一致或不相近)申报者所在单位说明转岗原因的证明材料及报告(非转岗人员不需提供)。

说明:有关证件均需提供原件,若毕业证遗失,从档案中复印毕业生登记表,加盖县市区教育局档案管理印章,或提供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出具的学历鉴定报告。

三、能力条件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材料。

提供:德育工作总结,须有分管德育工作校长签名并盖学校公章。

⑴总结为个人原创;⑵高级不少于2000字,一级不少于1500字。

2.熟练实施本学科教学材料。

提供:⑴高级:提供本人原创的本学科行动报告或教育叙事,且字数不少于2000字;上一学年原始教学设计或集体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教师个人每课时的教学札记和教学反思),校长和教务主任签名,并盖学校和教务处公章。

⑵一级:提供本人原创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且字数不少于1500字;上一学年原始教学设计或集体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教师个人每课时的教学札记和教学反思),校长和教务主任签名,并盖学校和教务处公章。

片区教研活动公开课证明(3篇)

片区教研活动公开课证明(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加强片区内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于2021年X月X日举办了片区教研活动公开课。

本次活动得到了片区内各学校的大力支持,共有来自X所学校的教学骨干参与了此次公开课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公开课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 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4. 加强片区内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内容1. 公开课展示本次公开课共展示了X节优质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

公开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2. 专题讲座邀请了片区内知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师专业成长等。

3. 互动交流公开课后,各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评课议课活动,就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五、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公开课展示和专题讲座,教师们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教学改革得到推动。

各学校教师积极探讨新的教学策略,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 校际交流得到加强。

本次活动加强了片区内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4. 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促进。

通过公开课展示和评课议课,教师们明确了自身的不足,激发了专业成长的动力。

六、活动总结本次片区教研活动公开课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此,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各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教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为了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特此证明如下:1. 本次活动共展示了X节优质课,各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

精选名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2证明公开课

精选名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2证明公开课

A E A F
E
B 图1 A
C
B
D 图2 S N P A
C
S Q P
N Q R M
R
B
M 图3
T
C B T 图4 C
关于辅助线:
• 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 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 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把隐含 的条件显现出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 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 系,找到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 题转化,但辅助线的添法没有一定的规 律,要根据需要而定,平时做题时要注 意总结.
∴∠ACB=∠ABC=45°.∴AB=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AD=AF,∠DAF=90°. ∵∠BAD=90°-∠DAC,∠CAF=90°-∠DAC,
课内练习
A
1.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 求证:∠B+∠BAD=∠C+∠CAD.
B D C
2.已知:如图,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 线上的任意两点.求证:∠ABC=∠ADC
A
B C
D
已知命题:如衅, C F 点A,D,B,E在同 一直线上,且AD= BE,AC∥DF,则 A E △ABC≌△DEF. D B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 还是假命题? 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它 成为真命题.你有几种不同的添加方法?
与三角形、四边形有关的计算、证明 例1:(黑龙江绥化)已知,在△ABC 中,∠BAC= 90°,∠ABC=45°,点 D 为直线 BC 上一动点(点 D 不与点 B,
C 重合).以 AD 为边做正方形 ADEF,连接 CF.
(1) 如图Z8-1(1),当点D在线段BC 上时,求证:CF+CD =BC ; (2) 如图 Z8-1(2),当点 D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

数学骨干教师培养案例

数学骨干教师培养案例

数学骨干教师培养案例一、发现潜力。

小李老师刚入职的时候,就像一颗有点蒙尘的珍珠。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学经验几乎为零。

在他给学生讲一些数学难题时,那独特的解题思路就像魔法棒一样,总能让一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这可被我们的老教研组长看在眼里,觉得这小伙子有潜力,是个可塑之才,就像在一堆石头里发现了一块璞玉。

二、定制培养计划。

1. 教学基本功打磨。

首先是粉笔字,他那字写得就像一群歪歪扭扭的小虫子在黑板上爬。

于是教研组长给他下了个任务,每天临摹一篇正楷字,还得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

刚开始的时候,那字还是惨不忍睹,但是小李老师有股子倔劲儿,就像和那些字较上了劲。

经过几个月的苦练,那粉笔字写得是又工整又漂亮,像印刷体似的。

课堂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啊。

小李老师一开始讲课就像个紧张的小学生背书一样,干巴巴的。

我们就安排他去听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专门学习人家怎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

还让他参加学校的演讲社团,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慢慢地,他在课堂上也能像个评书演员一样,把数学知识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都听得入迷了。

2. 教学方法学习。

小李老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就像个好奇的小探险家。

我们给他推荐了很多教育类书籍和线上课程,让他学习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他学了就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搞起了小组竞赛,让学生们分组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像过年一样热闹。

也出了些小问题,有时候小组讨论就变成了聊天大会。

小李老师没有灰心,他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调整规则,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3. 数学专业知识深化。

数学这门学科可是深不见底的海洋啊。

小李老师虽然基础不错,但是想要成为骨干教师,还得继续深入学习。

我们鼓励他参加数学学术研讨会,和各路数学大神交流。

他回来就跟我们分享,说那些研讨会就像武林大会一样,各路高手过招,让他大开眼界。

他还自己研究一些高深的数学课题,有时候为了一个数学定理能琢磨好几天,那认真的样子就像在寻找宝藏。

教研活动学时证明(3篇)

教研活动学时证明(3篇)

第1篇证明人:[姓名]证明单位:[学校名称]证明日期:[年月日]尊敬的领导:根据《[学校名称]教研活动管理规定》,本人[姓名]于[起始日期]至[结束日期]期间,参加了由[学校名称]组织的教研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及学时证明如下: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起始日期]至[结束日期]开展了为期[活动持续时间]天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组织各学科教师针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共同制定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 课堂教学观摩: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组织教师观摩学习,通过对比分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教学经验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策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5. 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围绕学科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活动学时本次教研活动共计[活动持续时间]天,其中:- 集体备课:[具体天数]天,共计[学时]学时;- 课堂教学观摩:[具体天数]天,共计[学时]学时;- 教学经验交流:[具体天数]天,共计[学时]学时;- 专题讲座:[具体天数]天,共计[学时]学时;- 教研组活动:[具体天数]天,共计[学时]学时。

总计:[总学时]学时。

四、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 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丰富了教学实践经验;2. 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4. 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证明人意见本人[姓名]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认真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教研活动情况证明(3篇)

教学教研活动情况证明(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于近期开展了系列教学教研活动。

现将活动情况证明如下: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4.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教师培训: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教研活动:成立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教学论文评选: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校内外的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

5. 教学成果展示: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教师在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成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2. 地点:我校多功能厅、教室、实验室等五、活动参与人员1. 全体教师2. 邀请的知名教育专家3.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4. 学科带头人六、活动效果1.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堂效果明显改善;2. 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3.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4. 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综上所述,我校近期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公开课教案证明模板(共4篇)

公开课教案证明模板(共4篇)

公开课教案证明模板〔共4篇〕第1篇:为什么要证明公开课教案为什么要证明一、学情分析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藏,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拟、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标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符合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汇总合法证明的格式。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归纳等过程,体会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

2、学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计算等。

第一环节:引入新知图片展示,眼见不一定为实总结:直观不一定可靠第二环节:学习新知活动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n+11的值都是质数。

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总结:归纳不一定可靠活动2:如图,假设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解: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22c1c12220.16(m)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总结:猜测不一定可靠活动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测.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总结:猜测有时是正确的,但要经过证明。

第三环节:检测新知1、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2、哪一条和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先猜测,再验证。

2024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三篇)

2024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三篇)

2024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落实、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教研组成员概况:本教研组由____年级语文教师组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搞好教研活动,工作中我们能相互配合、彼此的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三、工作目标:1、各项竞赛成绩有突破。

2、教学质量大提升。

3、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四、工作措施:(一)强化本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合作力量。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把本教研组作为一个有力的团体,打团队仗,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凝聚智慧,创造智慧。

(二)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研活动、根据单周工作安排,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把新课程的理念,实施新课程的方法____到教学中去,让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实施、2、确立正确的教学质量,牢固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

3、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做好"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好跟踪记载工作。

4、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4.2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公开课)

4.2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公开课)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课题:黄金分割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任课教师:一、教学设计思路1.对教材的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

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以及简单的应用。

难点:黄金分割的作图及黄金比的比值的理解。

(2)本节课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是前面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等相关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在建筑、艺术上都有较多的体现。

从另外一方面,它也是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等枯燥乏味的概念在在现实生活中的充分体现。

在本节课的内容中设置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展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3)与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首先,与传统教材在内容的多少上就有较大的区别,在传统教材即人教社编写的教材中只在“比例线段”一节中的最后结尾用了两三段的文字给出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及比值,而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中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解它,并且对于“黄金分割”的定义,用了非常好的例子“五角星”来引入,使学生更能接受和领会。

其次,关于“黄金分割”的作法,在教社编写的教材中只在后面的“读一读”中介绍,而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用正文来介绍,让学生掌握其作法,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2.对学习者的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基础是两节课的学习“线段的比”的基础(2)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容易出现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在前面刚学习“线段的比”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又用“线段的比”来定义“黄金分割”,使学生会更加的“糊涂”。

另外,很容易造成入门容易而深入难的状况,即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学得一个“皮毛”。

高级总目录

高级总目录

申报高级教师材料总目录一、基本条件1.个人表现材料;(1)思想政治表现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材料(2)证书原件2.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材料3.其他材料(1)单位竞岗遴选材料(2)公示材料图片(3)单位及个人承诺材料(附袋后)二、学历及资历条件1.中师毕业证(1份)2.大专毕业证(1份)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1份)4.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及续聘审核表(4份)5.教师资格证书(1份)6.继续教育证书(2份)三、能力条件1.思想道德教育材料,德育工作总结(证书在基本条件内)2.熟练实施本学科教学材料:(1)教育叙事(2)教学设计(附袋后)3.教学工作量及出勤材料(3年):(1)课程表(2)教学计划(3)出勤证明4.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材料(1)承担和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证明(2)分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3年)(3)过程性材料:班主任经验介绍;学困生转变工作经验介绍;班主任个案分析、班主任工作记录、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

(4)工作实绩及获奖证书原件5.指导青年教师材料(1)辅导青年教师证明(2)本人辅导青年教师工作小结(3)所辅导青年教师出具的证明及获奖证书原件6.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材料1、近三年的听课记录。

2、校内公开课(1)校内公开课活动通知。

(2)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3)参与公开课人员听课记录。

3、校际公开课(1)校际公开课活动通知。

(2)校际公开课教学设计。

(3)参与公开课人员听课记录。

(4)公开课结果鉴定。

4、学校出具的教学教研能力证明。

5、国培计划结业证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

四、业绩条件(一)、教育教学成绩总结及证明材料(二)太和县乡村好教师证书 2016—2017学年度(复印件,原件在条件“一”中)(三)皮条孙镇优秀教师证书(复印件,原件在条件“一”中)(四)论文获奖证书及论文底稿1、《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007、7,市三等奖、县二等奖)2、《乐在识字中——一年级识字教学谈》(2013、5,县三等奖)(五)年度考核:2014年度为优秀、2015年度为优秀、2016年度为优秀(复印件)(六)镇级小学语文讲课比赛获奖证书(复印件)(七)太和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名师证书(复印件)(八)教师辅导学生在镇期末检测中获奖证书(复印件)(九)教师辅导学生参加书法比赛获奖证书(复印件)(十)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县级征文及书信大赛获奖证书(2份)(复印件)注:(五、六、七、八、九、十项原件都在条件“一”中) 五、教科研条件(一)、教研工作总结及学校教科研证明材料(二)、教科研论文获奖证书(4份)及底稿1、《如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2012、8,市三等奖、县二等奖)2、《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2014、5,县三等奖)3、《关爱留守儿童,从你我做起》(2008、3,县三等奖)六、其他1.评审表2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3.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故知新
证明题表述的一般格式:
1、按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 “中定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温故知新
你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哪些方法?
(1)SSS (2)SAS (3)ASA(AAS)
(4)HL
(用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证明:∵∠B=∠C,∠B+∠C+∠A=180°
1 ∴∠B=∠C=90°- ∠A 2
A
∵∠ADE=∠AED,∠ADE+∠AED+∠A=180° D
1 ∴∠ADE=∠AED=90°- ∠A 2
∴∠ADE=∠B ∴DE∥BC
E
B
C
例2、已知:如图,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
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和点D重合.求证:EF∥BC. 请思考以下问题:
你听说过费马点吗?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如果 ∠APB=∠BPC=∠CPA=1200 ,则点P就是费马点.费马点有许多有趣并 且有意义的性质,例如,平面内一点P到△ABC三顶点的距离之和为 PA+PB+PC,当点P为费马点时,距离之和最小.假设A,B,C表示三个村 庄,要选一处建车站,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公路路程的和最短.若不 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车站应建在费马点上.
小试身手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 AD∥BC,AB∥CD. A D C
B
又有了收获: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探索要使结 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并与已知对照,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直至找到需要,并且 这个最后的需要是已知的条件,从而达 到证明的目的.
例1、 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E是AD上一
△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E和CD,记BE和CD的交点为P, 量出∠BPC的度数,以及BD,CE,BC的长度.类似地, 再画几个三角形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证明你 的发现吗?
A
D
5
P
E
4
1
B
2
3
F
C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不论从已知出发,还是从证明的结论出发, 在探索证明途径的思考过程时,都要充分利 用已知条件,不断尝试推出一些正确结果, 并鉴别其中哪些对完成证明是有用的。
AB,AC上的点,∠1=∠2, 求证:∠B=∠3 .
A
证明:∵ ∠1=∠2(已知)
∴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3 B
D
3 1 2
E
C
做一做
2、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ADE=∠AED, 求证:DE//BC.
A
证明的思路可表示如下:
E F
BC⊥AD( 已知 )
要证EF∥BC 只需证 EF⊥AD
B
D
C
EF是AD的对称轴
点A与点D重合(已知)
练一练
1、已知:如图,AB∥CD,AB=CD,BF=CE,点B,E,C,F
同在一直线上. 求证:AE∥DF
A E C F
B
D
练一练
2、如图,任意画一个∠A=60°的△ABC,再分别作
(1)由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
A E F
使点A和点D重合可知,点A和
点D关于直线EF_______ 轴对称 直线EF (2)对称轴是______
B
D
C
(3)由此可得,EF与AD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_________ EF⊥AD
例2、已知:如图,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
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和点D重合.求证:EF∥BC.
小试身手
1、已知:如图,AD∥BC, ∠B=∠D. 求证:△ADC≌△CBA.
A B D
C
小试身手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ABD≌△CDB.Leabharlann D ACB
小收获: 要证明一个结论,可以从已知 出发,推出可能的结果,并与证明的 结论比较,直至推出要证明的结论.
点.AD=BD,DE=DC, 求证:∠1=∠C.
证明:∵ AD是△ABC的高 (已知) ∴∠BDE=∠ADC =Rt∠ 又∵BD=AD(已知) DE=DC(已知) ∴△BDE≌△ADC (SAS) ∴∠1=∠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E
1
A
B
D

C
做一做
1、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
拓展提高
请按下列步骤对费马点进行探究: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费马点被发现 的历史背景;
B
A
P
C
(2)在特殊三角形中寻找并验证费马点.例如,当△ABC是等边三角 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时,费马点有哪些性质?
(3)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论文,并通过与同学交流来修改完 善你的小论文.(课本第8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