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及诗歌写作背景简介

合集下载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天祥这位人物及其诗词作品吧!1、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256年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人称之为“状元宰相”。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大家知道,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以此判断文天祥是立德者,元太祖是立功者(秦始皇、隋文帝、元太祖分别第一、第二、第三次统一了中国)。

最后出面劝降文天祥的是元太祖,元太祖不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还是给他作了一个揖,这两个当时杰出的人物相见,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由于“帝欲用之,天祥不屈”(明·李贽评纂《史纲评要·元纪》)最终,文天祥就义。

元太祖杀之,又有些后悔,毕竟为文天祥的气节所感动!李贽在《史纲评要·元纪》(该书作者有争议)评价文天祥“死得好”,牟宗三评价曰“文天祥杀身成仁就是德,也就是福。

”(《中国哲学十九讲·圆教与圆善》李明辉记录)文天祥死得其所,德福齐聚,精神不死,万古流芳!果真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中庸》)2、文天祥的诗我们熟悉的文天祥的诗如:《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金陵驿》、《得儿女消息》等。

《正气歌》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中一口气写了齐太史、董狐、张良、苏武、严颜、稽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段秀实共12位杰出人物,歌颂了杰出人物的伟大德行,这些人物的伟大事迹感染了文天祥,文天祥以他们为行事楷模,牢固树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雄心壮志!对于这首诗,也有人认为诗味不够,如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坚持四不原则:1、押韵的`文件不选,2、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3、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4、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正气歌》涉嫌1、2两原则,故而名落孙山。

文天祥作者简介

文天祥作者简介

文天祥作者简介引导语: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有关他的资料,大家了解多少?下文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生平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

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

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

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

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学著作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先生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以爱国情怀和民族英雄形象为主题,深受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敬仰。

本文将从文天祥的背景介绍、他的爱国诗歌以及他的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在民族英雄中的地位。

一、背景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希孟,号断却老人,福建福州人。

出生于南宋末年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家境优渥。

他少年时期游学江南,师从程文石学习诗文和政治理论,思想逐渐形成。

1260年入仕,历任吏部尚书、枢密使等重职。

后来,元军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文天祥面临选择,坚守南宋,投身抗元救国的斗争,展现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胆识。

二、爱国诗歌文天祥的爱国诗歌是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之一,他通过深沉的思考和犀利的笔触,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存亡的忧患。

他的诗作充满激情与力量,激发了无数民众的爱国热情。

首先,文天祥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和忧虑。

他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无孤舟。

”这两句诗表达了他远离故乡和亲人的孤苦无依,以及他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同时,他在《正气歌》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意味深长的诗,传达了他对国家复兴的殷切期望。

他深知只有通过坚决抗战,才能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文天祥的诗歌彰显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和鼓舞。

他在《大石头城道中遇僧》中写道:“梅峰自怜无处依,加上限烟世界辞。

行尽天山红雨恨,驱羊驱马意思迟。

”这几句诗映射了普通人民的疾苦和苦难,文天祥以此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团结抗敌。

他以身作则,为官不苟言笑,依法治国,使人民欣赏他的高尚品德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三、影响力文天祥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英雄。

他的诗作鼓舞了许多志士仁人,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他的忠诚于国家、捧心于民众的形象,使他成为后世崇拜的对象。

文天祥的影响力还体现在他的思想和精神对后人的启示。

他强调的“忠君爱国,救国思想”被后世的爱国者所铭记,他的“顾全大局,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也影响了许多人。

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

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

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实用版)目录1.文天祥简介2.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背景3.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4.诗中的意义与影响5.结语正文【提纲】1.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 年 -1283 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他为官清廉,治理有方,关心民生,深得百姓爱戴。

在元军大举南侵之际,文天祥组织抗元义军,坚决捍卫国家尊严。

尽管最终兵败被俘,但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位杰出英雄。

2.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背景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背景发生在南宋宝祐四年(1256 年),这一年,南宋朝廷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文天祥参加了这场考试,以其卓越的文才和深刻的政见脱颖而出,成为了状元。

3.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文天祥成为状元后,创作了一首名为《及第后》的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人民的感激之情以及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这首诗如下:宝祐四年春,会试当选,献诗谢恩。

圣驾图巡跸,仙仗扈宸衷。

皇极控三极,帝乡环百崇。

雕轩跸路侧,龙驾天衢通。

肃肃瞻天仗,跄跄舞帝风。

万方待遇泰,百辟敬梯航。

大哉乾坤内,圣主宰其中。

宸衷垂圣谟,皇极敷淳风。

宝祐四年春,会试当选,献诗谢恩。

4.诗中的意义与影响这首诗以宏大的场面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况,表达了文天祥对皇帝的忠诚敬仰之情。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以及自己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状元诗的典范,传颂千古。

5.结语文天祥成为状元的诗《及第后》既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又传递出他对国家、人民的忠诚与关爱。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状元诗的典范。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的故事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的故事

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的故事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是一首以史实为基础创作的诗歌作品,讲述了明朝末年忠臣文天祥在被元朝俘虏的困境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强大的意志力。

故事发生在元朝统治中国的时期,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国家危机四伏。

文天祥作为一位忠于明朝的官员,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不愿向元朝屈服。

然而,他的坚持不久之后遭受了失败,被元朝俘虏。

文天祥被俘后,被关押在一个名为零丁洋的孤岛上。

这个岛位于辽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海上,海风凛冽,浪涛汹涌,环境恶劣。

岛上的监狱十分严密,高墙深沟、炮台密布,固若金汤。

然而,困境并没有击垮文天祥的意志。

他在这片荒凉的孤岛上生活了数年,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经常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明朝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后来创作的《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描绘了文天祥在孤岛上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中的“零丁洋”暗指被囚禁的孤岛,而“天涯”则是指远离故土的地方。

文天祥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在诗中,文天祥以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心境。

他描绘了海风凛冽、波浪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但尽管如此,文天祥没有被困境所摧毁,他依然坚定地守护自己的信仰和忠诚。

文天祥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思念,不仅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更是为了激励自己坚持到底。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宣传,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爱国之情,推动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崛起。

《过零丁洋》成为了文天祥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仅因为它表达了文天祥的坚韧和意志力,更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追求。

这首诗至今被广泛传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呼唤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

文天祥诗两首

文天祥诗两首

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 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 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
两句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
和自信心。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 国。他出之以言,继之以行,于是开始绝食, 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 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
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
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
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
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
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
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
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 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 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 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关于作品
《过零丁洋》选自《文山 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 祥的代表作,录自《指南 录》,此诗作于1279年, 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一年正 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为 誓死明志而作。作者从国 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 写出国破之恨、哀怨之情。
理解颈联中“惶恐”、“零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 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 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 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 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 族气节。
古诗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
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 朝廷选拔,如仕做官,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文天祥(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代表作品:《过零丁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扬子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翻译】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

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翻译】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绝命词》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爱国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爱国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爱国诗《过零丁洋》
一、背景介绍
文天祥(1254年-1321年),字仲宣,号南薰。

南宋宁宗朝翰林学士,曾任宣
州知州、熙河路安抚使。

自幼才智过人,诗词文辞无不精通,被誉为“南宋四杰”之一。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所作,是一首振奋人心、催人奋斗的爱国诗歌,也是文
天祥爱国思想的高度体现。

该诗虽然是文天祥运用艺术手法所著,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英勇而坚韧的民族形象。

二、诗歌全文
过零丁洋,人面桃花相映红。

船头看月,眼波惊鸿,夜泊秦淮近酒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枫林中秋夜泠。

三、解读诗歌
1.“过零丁洋”首句,“过”字表达了跨越、经过的含意,是渡过困难、
战胜挑战的象征;“零丁洋”是一个具象的名词,是指长江口所形成的海流
狭长深浅不一的河口,是海洋和长江之间的相互影响,象征着人生不易,充
满坎坷和阻碍。

整首诗提到了两次“洋”,从字里行间传递了一个“重重困
难困住人,英雄们要勇往直前”的含义。

2.诗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一个意象极为鲜明的形容词句,通过桃花
和人面拼合,使人感觉到背后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是
一股源源不断的爱国力量。

形容。

文天祥的介绍

文天祥的介绍

文天祥的介绍文天祥的介绍文天祥的.简介资料: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经典名言: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文天祥的爱国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崇高——文天祥与《过零丁洋》

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崇高——文天祥与《过零丁洋》

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崇高——文天祥与《过零丁洋》一、文天祥的背景和生平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南史,号岳阳楼主人,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自幼聪颖多才,深受父亲的教育熏陶。

在进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他开始从政并投身于南宋抗金运动。

二、《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内涵《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创作的一篇词章,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和对民族苦难的关怀为主题。

这首词章通篇流淌着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凸显了作者对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局势下坚持抗争斗志的坚定。

三、《过零丁洋》中蕴含的伟大品质1. 忠诚与爱国精神文天祥通过《过零丁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热爱,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到底。

这种忠诚与爱国精神使他成为一个可仰慕的伟大人物。

2. 懂得担当和勇于抗争《过零丁洋》中体现了文天祥在逆境中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表达了绝不低头、绝不退缩、始终抵抗敌人压迫的决心,展现出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非凡才能。

3. 博学多才和无私奉献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展示了他深厚的学问和文化素养。

他对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知识储备,这使得他在处理政务和写作方面都显得游刃有余。

同时,他将自己作为一介书生投入到反抗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过零丁洋》对后世影响与价值《过零丁洋》以其雄浑激昂的词句和抒发国家苦难之感受的情感表达,广为流传并深深触动了后人。

它成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爱国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过零丁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天祥作为一位伟大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结语文天祥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忠诚爱国、勇于担当、博学多才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使他成为后世值得景仰与崇敬的楷模。

而《过零丁洋》这首词章则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苦难深切关注与思考的内心世界,也将他卓越的才华和聪明才智体现得淋漓尽臻。

文天祥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

文天祥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

文天祥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

他以其英勇的战斗和诗文才华,成为当时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本文将从他的背景与早年经历、对抗金抗争、爱国诗歌以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对文天祥的事迹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与早年经历文天祥于1236年出生在福建福州,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

早年在家庭的熏陶下,文天祥对于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少年时代,他曾师从当时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二、对抗金抗争文天祥生于南宋陷入金国侵略的时期,深深感受到国家危机和人民苦难。

他选择了投身抗金事业,积极参与抵抗金国侵略的斗争。

在他担任镇江知府的任期中,他严守岗位,坚决抵制金兵的入侵,并在抗金战争的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勇猛与智慧。

不仅如此,文天祥还担任过数个关键军职,为南宋政权的稳固与国家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爱国诗歌文天祥除了英勇无畏的战斗,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对民众的慰藉与鼓舞。

他的作品以豪放有力的笔触、真挚的感情以及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过零丁洋》和《正气歌》。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金军围困之际写下的,诗中表达了对忠诚的追求和坚定的意志。

诗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人们坚持正义、勇往直前。

《正气歌》是文天祥于抵御元寇侵略时创作的,该诗以激昂豪放的语言,歌颂了正气与忠诚之美。

其中的名句“满腔热血凤凰池,恨不高飞死腹里”更是表达了对国家忧患的思考和英勇壮志的抒发。

四、后世影响文天祥的抗金事迹和爱国诗歌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他的名字成为了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正义的象征,他的诗歌被广大人民传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热情。

他的事迹和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激励和纪念的对象。

总结起来,文天祥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以其英勇的抗争和才华横溢的诗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背景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背景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背景引导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下文是原文的北京介绍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正文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作背景/《过零丁洋》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

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

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

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作此诗20天后,崖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赵昺跳海而死。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注释/《过零丁洋》1.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2.“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3.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观。
03
意象运用
《过零丁洋》中的“零丁洋”象征着孤独、无助和人生的苦难,而西方
海洋诗歌中常出现船、帆、海浪等意象,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和合作。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
价值观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对《过零丁洋》中忧国忧民的情感有深刻共鸣;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自 由精神,更倾向于欣赏表现个人奋斗和冒险精神的海洋诗歌。
挖掘共同主题
在《过零丁洋》等诗歌中挖掘出 与西方海洋诗歌相似的主题,如 生命的旅程、面对困境的勇气和 智慧等,可以促进跨文化共鸣和 对话。
创新表达方式
借鉴西方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如象征、隐喻等手法,可以丰 富《过零丁洋》等传统诗歌的表 现力,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国际影 响力。
06
现实意义与启示
对个人品格修养的启示
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零丁洋”象征着诗人的 漂泊无依和国家的破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象 征着友谊的超越时空等。
隐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 世浮沉雨打萍”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隐喻国家和个 人的悲惨命运。这些隐喻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 远,令人回味无穷。
02
时代背景:南宋末年,元朝大军 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文天 祥积极组织抵抗,最终兵败被俘 ,英勇就义。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该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押解途 经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时 。
历史事件
文天祥在崖山战役中兵败被俘, 元朝统治者多次劝降,文天祥誓 死不从,最终被杀。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鲜明的视觉形象
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 如“白浪滔天”、“波涛汹涌”等,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海洋之中,感受到 海浪的翻滚和冲击。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抗元思想与意义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抗元思想与意义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抗元思想与意义1. 引言1.1 概述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亲身经历了元朝统治下的压迫与剥削。

他的作品《过零丁洋》是他对于元朝统治的强烈批判和抗议,展现了他坚定的抗元精神以及执着追求自由与正义的信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文天祥的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展开,分析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抗元思想与意义。

同时,通过比较其他文学作品中关于抗元主题的表达方式,突出《过零丁洋》在这方面所独具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天祥及其作品对我们当代面对困难和压迫所能给予的启示,并进行综合评价。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过零丁洋》这一重要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抗元思想与意义,并解读其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于自由、正义以及民族尊严存在感觉的追求。

通过对文天祥及其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同时从中汲取力量,为我们当代面临的困境提供启示与指引。

2. 文天祥的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2.1 文天祥的生平和抗元经历: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叔翁,号伯淳,福建福州人。

他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抗元英雄之一。

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江西提点刑狱、江西兵马都总管等。

在其公职生涯中,他积极反对元朝统治,并参与筹备了南宋最后一次对金军的抗争。

2.2 《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创作于元朝至大四年(1287年)期间的一篇辞表。

这篇辞表是他在被元军俘虏并被软禁于终南山时写给自己家人和朋友们的告别信。

文中传达了他坚定不渝的抗元立场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忠诚。

在撰写《过零丁洋》之前,文天祥曾遭到元军俘虏并被软禁期间,目睹了南宋覆亡以及许多抗元将领被残忍处决的场景。

面对这些残酷现实以及自己家族随之陷入危机的情况,文天祥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并决心写下这篇辞表作为告别信,表达他将继续抗争到底的决心。

在写作过程中,文天祥深刻反思了自己与南宋政府合作时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并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文天祥诗作介绍

文天祥诗作介绍

文天祥诗作介绍文天祥的诗作介绍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文天祥的诗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充满了家国之悲,人生之恨。

文天祥画像文天祥的诗歌内容既充满了英雄壮志,也饱含家国之悲。

如文天祥《和中斋韵》诗云: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此诗共八句,充满了对“功业飘零”和“骨肉凋残”的伤感之情,作者的“英雄之恨”藏于字里行间,乃作者的“啼血”之作。

文天祥后半生主要活动就是抗元救国,在尽忠保国的同时不免疏于对家人的照顾,对此文天祥颇感自责。

“堂上太夫人,鬓发今犹玄”“家山时入梦,妻子亦关情”“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

所愧为人父,风物常年悲”,这一句句诗饱含了文天祥对老母亲、妻子以及儿女的牵挂与愧疚,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不知为了救国而家破人亡的文天祥,是否曾经因为家人落下男儿之泪?说到文天祥的诗,就不得不提到《过零丁洋》和《正气歌》,前者作于文天祥被俘押送途中,后者作于文天祥在燕京羁押期间。

如今,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之句已成警句名言,而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他的诗一样,历数百年而不衰。

文天祥的字是什么古人称谓繁多,光父母取的名字和官家给的封号、谥号就够多的了,偏偏古人还爱给自己改改名、字,取个“号”什么的,所以导致几百年后的现代人有点犯晕。

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履善,生前被朝廷封为信国公,死后被后世追谥为“忠烈”,所以有时也被称为“文履善”“文信国公”“文忠烈公”。

文天祥后来,文天祥又给自己取了“号”,先是“文山”,后来大概仰慕到家的清静无为,又取了个“浮沐道人”。

说到这里,现代人一定觉得文天祥的名称已经不能再多了。

事实上,文天祥还有一个“字”叫“宋瑞”,这“宋瑞”二字大有来头,既不是父母取的,也不是自己加的,其来历颇有故事性。

文天祥的时代背景

文天祥的时代背景

文天祥的时代背景文天祥的时代背景引导语:文天祥是南宋杰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那么大家了解过他的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平概况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

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写《过零丁洋》廿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文天祥
作者简介:
•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 号文山,宋末民族英雄。 • 代表作:《正气歌》《指南录》 《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
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 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张弘范 逼他写信招降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 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经过零 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 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 的心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诗外天地
舍生取义的诗句:
• • • •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 翰,还有后来人 。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功名, 挺身抗元的人日渐稀少,在艰危的时 局中度过了四年。 •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 战斗了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国家已支离破碎,如狂风中飘散的柳 絮,个人身世的坎坷如同暴雨中的浮 萍,时起时沉。 • 颔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抒写的?运用了 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 国家和个人 • 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如 今被俘)在零丁洋里感叹孤苦伶仃。 •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 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 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字面重复 而词义不重复,前者各表地名,后者 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 安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2、全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注释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遇。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写文天祥的五律

写文天祥的五律

写文天祥的五律
【实用版】
目录
1.文天祥简介
2.五律的起源和发展
3.文天祥的五律创作特点
4.文天祥五律的艺术价值
5.结语
正文
【提纲】
1.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为抗元救国,屡次组织抗元义军,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终被杀害。

文天祥的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律诗,被誉为“五律之冠”。

2.五律的起源和发展
五律,即五言律诗,起源于唐代,是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律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完整的意象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经过唐代诗人的创作和发展,五律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文天祥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3.文天祥的五律创作特点
文天祥的五律具有以下创作特点:
(1)爱国情操。

文天祥的五律作品,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敌人的强烈愤慨。

(2)真实情感。

文天祥的五律,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在抗元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3)艺术精湛。

文天祥的五律,对仗工整,用词精炼,意象生动,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受。

4.文天祥五律的艺术价值
文天祥的五律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五律作品,既有唐诗的雄健豪放,又有宋诗的婉约优美,展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同时,文天祥的五律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激励了后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而奋斗。

5.结语
文天祥的五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及诗歌写作背景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