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
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0001
教育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 授课对象:大一师范类专科生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授课教师: 张伟授课形式: 讲授授课时长:1课时欢迎下载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一是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思想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意识,当然也包括道德意识和性别角色的意识,那么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学校许多活动都带有政治色彩,比如升旗仪式,军训,爱国主要教育等等都是社会政治的反映,对学生的政治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道德社会化:比如,学校开展道德讲堂,公民道德宣传月等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道德经验。
有调查显示“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等社会公德养成由学校教育来完成的。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仅教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升学期望、课余活动、体育锻炼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而且供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也表现出对男女的不同期待。
教科书上塑造的男性一般都比较强壮高大,而女性一般比较善良与温柔。
这都对学生的性别社会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灌输和培养一些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比如,过马路要遵守红绿灯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开车上路要系好安全带。
三是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教育必须促进个体的职业化。
那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知识和技能。
基础教育对于职业意识和角色起到的是基础性的作用。
比如,教师布置实践活动和学校的实习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的形成。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以上讲的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三种途径。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社会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相同的一面,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个性,表现为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个性化的结果。
大学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基本概念。
3. 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基本概念。
3.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介绍教育学的定义,强调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阐述教育学的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等。
- 回顾教育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著作。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基本概念- 解释教育的基本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 阐述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介绍教育方法,包括教学、管理、评价等方法。
3.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 探讨教育、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教育在这些领域的相互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理解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如何运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2. 分析一个教育现象,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解释。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类型和形态1.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3 教育学的任务与方法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2.1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分类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2 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和分类教育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当代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构建2.3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协调第三章:教育制度3.1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3.2 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和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现代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3.3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建设第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4.1 教育者的概念与角色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教育者的角色和职责教育者的素质与培训4.2 受教育者的概念与特点受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4.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合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与协调第五章: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5.1 教育内容概述教育内容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育内容的特点和原则5.2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程评价的内涵和类型5.3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类型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的应用第六章:德育与教育价值观6.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和内涵德育的功能和意义德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6.2 德育理论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的德育理论流派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与现状6.3 德育实践德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德育实践的主要方法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七章:智育与教学7.1 智育概述智育的概念和内涵智育的功能和意义智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7.2 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和内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的基本环节7.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第八章:体育与健康教育8.1 体育概述体育的概念和内涵体育的功能和意义体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8.2 健康教育概述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8.3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要点第九章:美育与审美教育9.1 美育概述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美育的功能和意义美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审美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9.3 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策略美育与审美教育的实施要点第十章:教育评价10.1 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内涵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实施途径10.2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育评价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教育评价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10.3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问题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与要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改革的原因和动力教育改革的过程和策略11.2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教育改革的主题:公平、质量、创新教育改革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国际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挑战11.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展望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第十二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2.1 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2.2 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的监督和保障12.3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协调与冲突第十三章:教育经济与管理13.1 教育经济概述教育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教育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教育经济效益的评估13.2 教育财务与管理教育财务的概念和内容教育财务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教育投资的分配与使用13.3 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14.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和类型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教育研究的伦理与规范14.2 教育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14.3 教育研究实践与评价教育研究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第十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15.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15.2 教师教育概述教师教育的定义和类型教师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教师教育的制度与体系15.3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力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与趋势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德育与教育价值观、智育与教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美育与审美教育、教育评价、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2. 教育的基本原理3.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4. 教育方法与手段5. 教育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3.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目的、功能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4. 第四章:教育方法与手段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常见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适用场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 第五章:教育评价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定义、类型、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练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演练:评估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教育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教育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适应性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7. 教育制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制度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学的定义、功能和体系,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和规律,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制度,理解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的含义。
4. 掌握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模式,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5. 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培养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与功能2. 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要素3. 教育的规律与与发展4. 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5.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辅助资料:相关论文、案例、教育政策文件等3. 网络资源:教育类网站、论坛、在线课程等4. 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等3. 实践评价: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度、成果展示、反馈意见等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第1-4课时:教育学的定义与功能第5-8课时: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第9-12课时:教育的规律与发展第13-16课时: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第17-20课时: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第21-24课时: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第25-28课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第29-32课时: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实践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授: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1.2 教育的分类1.3 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本质2.1 教育的本质特征2.2 教育的本质属性2.3 教育的本质功能3. 教育的功能3.1 教育的个体功能3.2 教育的社会功能3.3 教育的文化功能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1 教育原则4.2 教育规律4.3 教育观念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2 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5.3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课件: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教学资源:教育案例、教育文章、教育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
3. 培养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目标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教育目标的确立7.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作用7.2 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7.3 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7.4 教育目标的分类7.5 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3. 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7.6 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7.7 教育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7.8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类型7.9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第二节“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概念,明确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认识,提高其教育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教育目的与任务的知识分析教育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难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区分,教育目的与任务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教育实践案例,让学生思考教育目的与任务在其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解析(10分钟)分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键的定义和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阐述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一个教育实践案例,说明教育目的与任务在其中的具体运用。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其教育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教案一:课时安排课题:教育学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了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4.培养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难点: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2.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准备:1.教材:《教育学基础》;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
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教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阶段等。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师介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教师介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包括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四、问题解答(10分钟)学生提问关于教育学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等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但本节课对于复杂的教育学理论和思想家只做了简单的介绍,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
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
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了解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四、课时安排本章共四节,教学重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特征。
全章教学时间为4课时。
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自学讨论1课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一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
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的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有一类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
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也就是作为过程的教育。
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上升为概念的水平。
(二)“教育”词源学的考察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在我国,教、育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是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思想的词。
实际上在20世纪以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字。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024年度-《教育学基础》教案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职业 道德规范
24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及提高途径
教育理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教育改革动 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教育 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知识结构
持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教 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形成广 博的知识背景。
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等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 学效果。
理。
22
美育途径和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 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 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情趣。
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 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的实施可 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为美 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7
02
教育发展历程及主要理论
8
国内外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简要概述中国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 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 教育的重要阶段和特点。
外国教育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 希腊罗马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 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重要 阶段和特点。
教育个性化趋势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的个性化 趋势也日益凸显。未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教育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 未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教育资 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含多款)
教案《教育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感,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教育学的基本理论5.教育学的发展历程6.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2.教学难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教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教育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第一周: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第二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第三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第四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一)5.第五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二)6.第六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7.第七周: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一)8.第八周: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二)9.第九周:复习与考试六、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教育实践,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七、教学资源:1.教材:《教育学基础》2.参考文献:《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等。
3.网络资源: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教育学相关学术资源。
4.教学课件:PowerPoint等。
教育学基础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叶的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1. 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荷叶母亲》及相关图片。
2. 教师:朗读课文、讲解重点、组织讨论、引导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荷叶和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荷叶像母亲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呵护着我们成长。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停顿。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三、讨论交流,感悟情感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荷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荷叶?2.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荷叶坚韧、无私、伟大,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
3. 教师提问:你从荷叶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4.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激发了我们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四、学习修辞手法,积累词汇1.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学生积累词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荷叶的伟大,感悟了母爱的伟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课文,思考:荷叶还有哪些特点?与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2.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
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
教学难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教育学基础教材。
3.学生参考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的认识。
3.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教育学基础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2:教育学基础的定义(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基础的定义:教育学基础是以教育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为实践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教育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如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等。
3.教师通过讲解教育学基础的学科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的理解。
Step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教育的含义和范围。
3.教师解释教育的内涵,包括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4.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明确教育的特点。
Step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
Step 5: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论文,介绍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学科特点,以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单元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授课内容:1.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
2.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3.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教学难点:教育的三要素;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提问:(1)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3)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从日常生活中“教育”一词的使用理解常识水平的“教育”,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的涵义入手,由此为教育概念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从理论水平理解概念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一)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中国古代甲骨文和金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解释。
(二)教育的定义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特有的内涵。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语言》中,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纯粹的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历史上的经典“教育”定义列举在教育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缘由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固有规律,决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为教育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
三、教育科学
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总 量急剧增加,与教育相关的学科研究中的新 发现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科群。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7岁之前。重视游戏,讲故事,提出“寓学习
于游戏” 2、7~18岁学习音乐和体操 3、18~20岁接受体格和军事训练。 4、20岁时进行选拔,被选为未来做统治者的青年需要接受 高等教育,学习数学、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 5、30岁时再一次进行选拔,智力一般的做行政职务,被认 为具有特殊思辨能力的学生进而学习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成 为哲学家,于35岁以后参加指导国家的政治、军事工作 6、50岁最终选拔,经过一切考验,并能洞悉“善”的本身 的人,就成为“哲学王”——理想国的统治者。
(三)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
定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本 质联系,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一切教育 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能不断地、反复地对教 育产生影响和起作用。 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教育学基础一、教学目的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学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概述2.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教育学的方法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4.实践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教育学的概念和意义,并且提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二步:讲授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教师先介绍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学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并重点介绍人类教育现实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动态特征。
第三步: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师重点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社会性、个性化、目的性、学习性等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教育行为的目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第四步:讨论教育学的方法论教师要介绍教育学的方法,并重点介绍实验方法、调研方法、社会学方面的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针对每种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和落实,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提高他们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案。
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第六步:实践教学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包括教学、辅导、指导等实践,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教育实践的真实情况和困难,提高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出席情况2.学生的课堂表现3.教学效果4.学生的实践表现及成果七、教学参考1. 许智宏.教育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杨东平.教育学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陈家岳,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学基础教案(2024)
25
06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2024/1/27
26
课程概述
2024/1/27
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学习内容、经验和活动的 总和。
课程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目标则指导课程的设置和实 施。
课程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 程。
包括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 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传授知 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等规律。
2024/1/27
31
2024/1/27
THANKS
感谢观看
32
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
例如,通过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024/1/27
13
教育与文化传承
2024/1/27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
01
教育通过课程、教材、教师等将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传递给下
一代,实现文化的传承。
教育选择、提升文化
02
教育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 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2024/1/27
22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 中起主导作用,是青 少年身心发展的主导
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授课教师:张伟授课对象:大一师范类专科生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授课时长: 1课时
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教育出现现象,比如,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也有学者说“学生进学校是问号,出了学校就变成了句号”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出现了负向功能,这些负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据《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少年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现存的学生管理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缺乏平等与交流。
学校和教师运用各种规则、规范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管学生是否心服口服。
三是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现实的教育把生命工具化,受教育是为了获得某种外在的利益,而不是回应生命发展的需要。
教育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一种痛苦和恐惧。
那么具体的解决途径是什么?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尊重学生,教育满足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
二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比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
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比如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
我们讲到了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三种表现及解决方式,我们来看第一种表现,学业负担太重,压抑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负的同时要做到增效。
我想问大家的是“减负的同时怎么做到增效”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大家试着总结问题的答案。
好,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减负其实是一个难题,减负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作业量的减少,减负的同时还要做到增效。
第一,学生要做到减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分小组讨论避免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减负的同时怎么做到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