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教学设计】
课题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科学概念:1、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2、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是高低起伏、 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并描述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高原、平原、盆地、高山、丘陵、 海洋。
的卡纸上 立体图中
(2)小 组 将 卡 纸 贴 找出颜色
在地图相应的位置 深浅所表
上 达的信
6.学生回答:西高东 息。
低,西部大多数是高
地形图,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模型中国立体地 原、山地、盆地,东
形地图,请你们认真观察,用手触摸,找到指定的的地形种 部多是平原与丘陵
类,把地形的详细名称,比如,高原:青藏高原,就把青藏高
盆地。
做铺垫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多种多样 高低不平)
陆地
海洋
高原
板书设计




,
地 面 开 阔 或 有 丘 陵 起 伏
平原
低 平 而 宽 广
,
山地
峰 峦 高 耸 地 势 崎 岖
,
丘陵
海 拔 不 高 山 顶 浑 圆 , 起 伏 小
,
,
盆地
周 围 有 山 地 高 原 环 绕 中 间 地 势 较 低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 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认识海拔,能够通过地图找到某个区域的海拔。

3、通过读图、画图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常见地形的特征。

4、能够通过探索地形特征的活动,对地形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地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立体地形图、实验报告单、激光笔教学过程:一、利用谷歌地球组织学生在大范围内认识地形,建立地形概念。

活动一:利用了谷歌地球组织学生观察全球地形。

师生讨论: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进一步利用谷歌地球的浏览功能。

随着视角的改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什么是地形?学生已经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指出本课研究的主要目标陆地地形中五种最常见的地形。

教师板书: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二、利用立体地形图组织学生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立体地形图,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三种地形的特点并用简图画出来,贴到展示板上。

活动二:师生观察各组研究的结果,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每组介绍自己画的地形特点图,师生讨论总结出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重点讨论高原与平原的不同和盆地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丘陵与山地的不同活动一:出示四张包含丘陵和山地的图片,组织学生区分和讨论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丘陵和山地的地形特点,思考讨论:还需要搜集什么信息才能判断出图片上的地形?通过讨论引出“海拔”的概念。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地形图认识什么是“海拔”,并通过地形图,搜集图片区域有关“海拔”的信息,填写记录表。

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图片地形。

活动四:组织学生再次研讨丘陵和山地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活动:利用谷歌地球观察平凉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海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谈话引入】1.师:我们这节课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同学们知道地形指的是什么?2.生:地表的形状。

3.师:你们有去过一些地形特别的地方吗?4.生:我去过青藏高原,我去过莲花山……【设计意图】1.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形的兴趣,并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学习判断地形的方法】1.出示四幅不同的地形图。

2.师:这里有四种地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3.小组讨论。

4.生:第一幅有雪山,说明很高,下面有湖,说明是大平地。

第二幅两侧有山,中间有水,山很高。

第三幅中间很平,周围有山。

第四幅有突起,不高,顶部不尖。

5.生:从高低、外形、周围的地形观察。

【设计意图】1. 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判断地形的方法、地形的特点。

【认识各种地形】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典型地形的图片,看看你能否准确描述它们的地形特点。

2.播放图片,学生练习描述。

3.交流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找出相对应的简图。

4.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坡度陡峻,峰峦高耸;平原:低平而广阔;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峡谷: 两侧夹峙,深度大于宽度;盆地:周围山地、丘陵环绕,中间地势较低;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5.师:除了上面的地形,地球表面还有湖泊、河流、海洋等地形。

【设计意图】1.概括地形主要特点,通过对比简图,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特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了解深圳的地形】1.出示深圳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深圳的地形图,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深圳东边有山,其他地方是丘陵和平原……4.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深圳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深圳的地势是东南较高,西北较低。

【设计意图】1.学习所在城市的地形图贴合学生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由浅入深。

【了解中国地形】1.出示中国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形,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有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平原、丘陵等。

2、让学生借助工具、利用感官等方法感知地形,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通地模拟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3、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沙盘、摸布、记录表、中国地形图、不同颜色的粉笔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好吗?同学们看看这个人是谁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啊!同学们想不想像他一样飞向天空呢?好的,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飞翔,在飞翔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能做到吗?请各位同学坐稳了,那我们出发吧!2、播放太空中的地球地形图视频。

师提问:地球表面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问题)3、总结: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各种形状,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作“地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课题)4、同学们现在我们下了飞船来到了地球,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地球的表面地形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设计说明:附以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和本单元探究将要采取的探究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借助视频,认识地球表面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什么地形呢?(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地球表面的地形》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2、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初步推测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的成因。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简单的地形图,通过地形图初步认识地球表面地形的概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归纳出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推测造成地形多种多样的成因。

教学准备:含有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认识地形地球仪: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板书地球)2、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要珍惜陆地资源。

)3、地球表面是平整的吗?(不是,是凹凸不平的。

)4、提示课题: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状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地球表面到底有哪些地形呢,我们先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地球表面的哪些地形?2、学生观察发现(看ppt上的图片)3、认识五种地形。

①盆地盆地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几长图片。

看清楚了盆地吗?盆地有什么特点?中国大型的盆地有那么些?(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②高原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你认为高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高原地势较高?你都知道哪些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③平原我们来看几张平原地图片。

平原有什么特点?我国有那几大平原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④山地山地延伸形脉状就是山脉,找一找我国的山脉。

最有名的是什么山脉?(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峰它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是8844..43米)⑤丘陵丘陵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哪些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除了这五种主要的地形外,还有很多地形。

比如:峡谷、湖泊等。

三、观察世界地形图,进行交流。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地形(省一等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地形(省一等奖)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吴颖【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旅游、多媒体信息等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地域和视野所限,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地形的直观感知,学生也不甚理解海拔对地形的影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微地貌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貌,这些还不足以反映出当地的地形。

这些都造成学生在对地形学习上存在困难。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典型地形系统的认识,首先要考虑地是转换学生观察的视野。

通过视野的变化,形成关于地形更宏观的认识。

【设计理念】教学中首先通过Google Earth充分调动学生对地形的原有认识,再通过小组利用Ipad查询地形网站资料认识五种典型地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利用超轻黏土构造中国地形版图,形成对中国地形三大阶梯的认识,再观察中国地形图,意识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

然后过渡到世界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成因,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的设计由点到面,由抽象到具体,利用各种感知——看软件和视频、多媒体查找地形网站资料、建超轻黏土、摸凹凸的地形图,建构地形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科学探究:(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本课是“地球表面”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主要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通过课件教学,把科学课堂的大量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资料中去,增加科学课堂的活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

什么是地形呢,这就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上网浏览资料和图片,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地貌,并丰富对其含义的认识。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地形及特点,能初步观察地形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我们看到过的地形,让学生通过回忆曾去过的地方的地形,试着能说出该地形的特点,从实到形;二、观察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

本课还是单元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还应打下伏笔,激发起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几乎没有去过一些有特色的景点,如何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从而更好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到祖国各地亲眼目睹各种地形的热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能够说出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出常见地形的特点;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图上指认出如高原、平原、盆地、山地、河流、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描述所去过的地方和观察图片地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课堂观察、探究、课后模型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欣赏、感悟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典型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从地形图中观察整个中国、世界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篇)
2.1地球的表面(第一篇)
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

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2.交流:你们居住的地方呈现出怎样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实际描述它的特点。

3.提问: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提示:可根据课堂时间回答或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从太空中俯视地球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其次,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观察我国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

最后,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猜测形成原因,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

如此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更加完整与严谨。

第二篇
课题《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描述山地、高原、。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地球的表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

能够识别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制作地球表面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模型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

制作地球表面模型。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表面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出课题。

2.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展示不同地形地貌的图片,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每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师进行讲解,介绍不同地形地貌的定义和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地形地貌的异同。

3.探究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提出问题:这些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如山脉可能是由于板块运动形成的,平原可能是由于河流冲积形成的等。

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讲解不同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对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理解。

4.制作地球表面模型材料准备:超轻黏土、泡沫板、颜料、工具等。

讲解制作方法:用泡沫板作为底座,根据需要裁剪成合适的形状。

用超轻黏土制作不同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用颜料给模型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介绍和讲解。

5.总结归纳总结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及其特点。

强调地形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地球的内部运动和外部作用密切相关。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地球的表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表面的知识。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地形”“观察地形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会看懂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中国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中国立体地形图,ppt教学过程一、了解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铺垫概念1.谈话引入:你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2.ppt出示各种不同地形的图片。

让学生说出地形的特点来认识各种不同的地形。

3.联系生活,如种田种在哪种地形上好,盆地发生大暴雨会怎样等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地形的特点。

二、应用所学的五种地形,渗透方法1.出示立体地形图2.这个立体地形图与普通的地图有什么区别?3.利用立体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4.交流:你是怎么找出来的?5.地形图上的颜色代表什么?6.找出一处山地和一处丘陵。

7.交流: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三、拓展学习的范围——探究中国地形的特点,激发兴趣1.从地形图上你能看出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2.四人一小组进行观察研究,并记录小组的发现。

3.汇报交流四、了解温州地形,应用概念家乡温州的地形与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相似之处?五、了解更多的地形,拓展概念除了我们上面学习的几种基本地形,地球上还有很多其它的地形,出示图片学习冰川、戈壁、沙漠等地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点】
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描述山地、平原、湖泊、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49 70.8%。

预设:地球表面有海洋、陆地,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陆地表面高低不同……
观看视频。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第1课。

二、教材分析:本课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质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去过地方的地形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

教材中展示了四幅图片和相应的卡通语言,意在引发学生的回忆,交流亲历过的地形,增加对地形的形象感知,并由此引出地形。

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地形图,并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

卡通语言“这些不同的颜色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意义,即学会看地形图。

通过找自己家乡所在地,与上一教学环节相对应。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高原、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海洋等地形并不陌生,不少学生对这些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此外,能有部分学生曾跟随家人旅游过,到过不少的地方。

不同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经历也是不同的,这将为他们在课堂中展开探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接触过地图,对地图有粗略的了解,这些也助于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按要求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并了解所收集的图片的地形特点。

学生报告单2教学设计简述:《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第一环节:引课自然、有趣。

学生观看视频“地球在宇宙中”,找到了宇宙中的地球,并发现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通过读课题使学生知道了这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师首先和学生玩“地形猜猜猜”的小游戏,看视频使学生初步感知六种地形。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请说一说你所观察的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请第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 补充)
(2)比较高原和平原。 [PPT 出示] 青藏高原和平原实景图。 引导:这两张图片,那张是高原,那张是平原?你是怎么河向东流?[PPT 出示] “大河向东流啊,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5.对于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后测延伸,铺垫下文
1.[PPT 出示] 九寨沟图片。 你能判断这里的地形吗?还需要哪些条件? 2. 提问: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形?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学生的观察结果
地球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西高东低
学生的推测形成原因
教学反思
4
5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感知祖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特点。发现我国的地形 规律。
1.初看中国地形图,明确家乡的地形及特点,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在地形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 你觉得这块区域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地形? [PPT 出示] 高度表 (2)学生观察 (3)小结交流,教师板书(把纸条贴在黑板上)。 2.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这些地形在我们国家地形图上能找到吗?有哪
预设:(1)很多海水;(2)凹凸不平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过程 设计
3.初看世界地形图,直观感受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
们走进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些?有什么特点?平原还有哪些?还有其他发现吗? 出示纸条:请你把你找到的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简单的写在纸条上,写好
就请你贴到黑板上。如果你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发现,也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 上。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详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详案 教科版
(PPT展示江南丘陵在立体地形图中的位置)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以黄绿色为主,从浅绿色慢慢过度到黄绿色,这说明当地的地势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而且基本从海拔0米缓慢上升到500米)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丘陵的地形特点:地势低矮,起伏平缓;并板书丘陵的简笔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简单的地形图,通过地形图初步认识地球表面地形的概况。
难点:通过比较、归纳出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推测造成地形多种多样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立体地形图、世界平面地形图、活动记录表、视频、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情分析】
其实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学生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等途径有不少的认识,学生对于高山,河流,海洋,湖泊,平原、地震、火山爆发等并不陌生。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形态,也接触了不少地理方面的名词,如高原、峡谷、草原、高山、平原、湖泊等等,但对于地形的含义及地形的基本形态则没有明确认识,甚至存在着一些迷失概念。孩子们对地震、火山等与地球地形多样化成因的自然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课外喜欢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书籍。
2.讲述:怎样才能看明白地形图呢?在观察地形图之前要先阅读地图中的图例,弄清楚地图中不同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6.布置学习任务: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继续利用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特点,并填写观察报告。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详细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详细案
7.这四个景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汇报的观察发现吧。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各地形的简笔画。)
8.提问:那些地形很相似?
(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征辽阔、平坦。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海拔高度不同。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大于500m,平原则多小于200m;
山地和丘陵都是以一定的高度凸起于地表之上,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坡度、高度不尽相同。山地高耸、陡峭,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丘陵低矮、平缓,起伏不大,海拔小于5百米。
陆地最低的地形在死海为海平面以下415米。
2)海洋底部的地形和陆地一样,也是崎岖不平,地形多种多样。(PPt出示海洋底部地形图)而且海洋的地形差异更大。最深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与陆地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地势相差达接近20000米。
6.总结:
地球表面地形特点:地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地形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地形地势差异很大。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PPT展示江南丘陵在立体地形图中的位置)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活动一】小组合作,在中国三维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பைடு நூலகம்形特点。
材料:每个小组一张中国立体地形图、
要求:仔细观察并完成活动记录
仔细聆听,交流汇报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给学生设置一个“撘手架”,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图的五种地形,对地势高低起伏建立感性的认识,并从立体图中找出颜色深浅所表达的信息,为使用平面地形图做好准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概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范畴。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特点及整体概况,能初步观察地形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本课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围绕“借助工具认识地球表面,到利用感官自主观察认识地形,再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变化的探究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感到既枯燥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由于农村学生来源分散,有外校转入的,有移民过来的,有投亲的,又因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

因此我在教学时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能看懂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形有那些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五、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等方法认识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家乡地形地貌的照片、自己旅游的照片。

每生一个鸡蛋、彩笔。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节假日同学们和父母去哪些地方旅游过?(一些学生拿出自己旅游的照片,津津有味地向同学介绍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形特征。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两份报告单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游历一下祖国的大川山水2.提出本次旅游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的旅游绝不是仅仅看风景这么简单,风景上特点是什么,最后我们把我们旅游的收获全班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课题,图片1——13 )3.同学们刚才看完很多风景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发现什么?4.引导学习地形学习(二)揭示课题,学习地形,合作探究(图片14)1.学习地形2.欣赏图片(发图片15)3. 学生探究,了解常见地形特点(16)4.学生填观察记录单,用一两句话形容地形特点(幻灯片17)5.学生交流地形特点,(课件出示图片18——30),6.教学视频,加深巩固(教学视频)7.统计自己知道的地方的地形,小组合作完成,填统计单(课件展示31)8,解释地形(幻灯片32)9.拓展学习,继续了解地球其他的地形,(课件展示33——48)(三)利用工具,观看中国和世界地形地图1.过渡语: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呢?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能很快的知道某个地方的地形的工具。

它的名字叫做地形图。

(课件展示49——51)2.从这张世界地形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提出学习任务:你知道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吗?说明: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地形特征:(课件展示各地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
2、初步探索地形特点:说说你喜欢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3、进一步探究地形特点(1)学生探究讨论(综合小结)(2)课件出示相应地形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4、了解家乡的地形。

(1)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填表。

地名地形特点(3)汇报,小结,补充完成统计表
5、初步观察地形图。

(1)引入刚才我们这几张图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图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
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4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示课件小结)中国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都存在,并重点说明我国各种地形的位置所在;地球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及陆地上各种地貌的组成说明。

6、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7、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