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作者:杜文胜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3年第10期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为新文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文科背景下各院校应重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应用新型技术、进行学科交叉与重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相应地,“应用随机过程”课程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新技术丰富课堂展示、适当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综合性应用型经济类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随机过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0-0075-03一、引言文科是人文科學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具体地,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门类,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为适应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新文科在传统文科基础上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1],从而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交叉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新文科对满足信息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文科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求文科为一流专业建设积累理论和实践资源,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
建设高水平的新文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一流文科专业建设,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高等教育质量与培育人才水平。
推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科建设是构建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我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
经济学课程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经济学课程组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经典案例分析活动开始,课程组教师们针对经济学课程中的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大家从案例背景、分析思路、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教师们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就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大家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改革与创新课程组教师们针对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认为,在课程改革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实际经济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
(2)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3)加强课程考核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教师成长与发展教师们就个人成长与发展进行了分享。
大家认为,在教师成长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2)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经验得到了交流与分享,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经济学课程组将继续努力,为提高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反思1. 教师们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网络课程项目 国际经济学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地方性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J M J G 09)作者简介:朱小明(1990-),男,博士,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㊂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朱小明(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003)摘 要: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需要培育高素质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㊂探讨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教学实践方案㊂从学生兴趣培养㊁理论基础㊁教材水平㊁课堂内容与前沿研究相结合4个难度探讨教学质量提升㊂关键词: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090930 引言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㊂课程建设不仅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也关系到专业乃至学科长远发展㊂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就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㊂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高校专业学科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入的教学实践则是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也为教师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㊂‘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㊁国际经济与贸易㊁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学生对该领域理论掌握的程度㊂‘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部分,需要先修‘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㊂国际贸易部分的相关理论和政策需要以微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具,国际金融部分内容则以宏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具㊂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师资力量㊁生源质量㊁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重点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配置㊂本文基于学生态度㊁学生理论基础㊁教材编写现状㊁前沿文献重视度4个方面探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实践方案,最后总结研究结论㊂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地方财经类高校生源来看,其理论基础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更愿意学习实务类课程,参加实践性工作㊂然而,‘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该门课程需要具备较好的经济学素养㊂以广西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更感兴趣,而对‘国际经济学“不太感兴趣㊂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外,还与 轻理论,重实务 的观念密切相关㊂高校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往往会问的问题即是: 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 或者 这门课程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中能用到吗?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㊂本文认为,仅仅依托 实务操作性 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不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以 实务操作性 为导向的课程方案更适合于职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㊂事实上,要掌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参加实习是效果更佳的途径㊂地方财经类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中各类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因此离不开经济学理论深入学习㊂而在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的环境中,相关专业学生更应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基础㊂1.2 经济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生修读‘国际经济学“课程需先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国际贸易部分涉及的知识包括生产可能性曲线㊁无差异曲线㊁生产技术㊁机会成431本㊁市场类型㊁博弈论等,国际金融部分涉及的知识包括国民收入的决定㊁乘数理论㊁I S-L M 模型㊁A D-A S 模型等,涵盖内容之广泛㊂因此,只有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国际经济学“㊂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生普遍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系统掌握不够,成为制约‘国际经济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㊂例如,诸多高校往往对‘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㊁埃奇沃思盒形图㊁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内容不作要求,导致学生未能系统掌握相关内容㊂学生经济学基础不牢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㊂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往往只阅读课堂指定的教材,而对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书目阅读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开拓㊂例如,国内大多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指定国内学者编写的优秀教材,若学生无法通过阅读经典国外教材加以补充,思维和视野不够开阔㊂1.3 教材编著及选用有待优化关于‘国际经济学“的教材,国外拥有一些优秀的参考书目,如保罗㊃克鲁格曼等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㊁多米尼克㊃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㊁罗比特㊃凯伯的‘国际经济学“等,国内优秀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不多㊂首先,对于一般高校本科生而言,‘国际经济学“理论框架较为广泛和复杂㊂例如,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理论涉及两个国家㊁两种产品㊁两种要素(即 2܀2܀2 模型),对这种多维度的模型假设学生往往难以掌握㊂因此,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编著一本难度适中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尤为必要,需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论的完整复杂性之间作出权衡㊂国内诸多‘国际经济学“教材中阐述的各个理论缺乏相应的案例㊂国际上流行的教材之所以经典,主要原因是在论证理论的同时列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些案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㊂国内教材则把较多篇幅用于阐述术语定义㊁模型假设㊁数理推导㊁理论结论和评价,而较少结合实际中的案例加以评述,因而显得有些晦涩㊁枯燥㊂事实上,国际经济中关于中国的案例本应十分丰富,关键是需要整合资料和数据,将丰富的案例匹配到理论中去㊂1.4 课堂教学中对前沿文献的重视不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往往存在创新性缺乏㊁数据观点陈旧㊁结构不规范等问题㊂本文认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未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文献检索能力和外文阅读能力有待提升㊂虽然学生已具备阅读学术论文的基础(包括英语阅读㊁计量经济学㊁统计软件的掌握),但如缺乏前沿文献积累,学生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写作实践,进而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身对前沿文献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㊂48课时‘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教师只能精练地讲授重要章节,授课模式大多是 老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教学模式㊂教师可在课程中安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前沿学术文献,即使布置课后阅读,保障效果㊂因此,需要将‘国际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与前沿学术文献较好地结合㊂2 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方案2.1 教学改革措施2.1.1 培养学生‘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兴趣,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热情㊂因此,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首先需强调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学理论素养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意义㊂其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育学生的兴趣㊂第三,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经济学经典参考书目,如保罗㊃萨缪尔森的‘经济学“㊁格里高利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以开拓思维㊂2.1.2提升学生经济学理论素养人才培养方面,完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各专业培养计划㊂首先,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并选用优秀国际教材,结合中国案例,强化经济学的理论深度㊂其次,还应强化学生的数理经济学基础㊂财经类专业一般文理兼收,地方财经类高校的生源中,文科生占半壁江山㊂经济学理论学习需要较好的数理基础,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经济学理论,可开设如‘经济数学“‘数理经济学“等课程㊂最后,强化学生对计量经济方法的运用能力㊂尽管很多财经类高校开设‘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但学生仍然无法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㊂这类课程需要改进之处包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统计软件如S t a t a ㊁R ,独立完成一篇实证分析的课程论文等㊂教学组织方面,设立经济学拔尖人才试验班,对经济学有兴趣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㊂经济学拔尖人才试验班应当主要培养经济学学术型人才,培养其投身学术之志向,鼓励该班的学生531推荐免试保研或为考研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同时为拔尖班的学生一对一地配备导师,实现更精准的指导㊂2.1.3编著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学“本土教材为了激励本土学者编著和出版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可采取招标立项的方式,组织高校教师积极申报‘国际经济学“教材编著项目,从中择优给予经费支持㊂各高校讲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可以组成优秀团队,分工协作,从理论阐述㊁数据收集㊁统计描绘㊁案例分析等各个角度充实‘国际经济学“教材的每个章节㊂以国际贸易部分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例,按照高质量编著的标准,如何编写这一章呢?本文认为,在介绍要素丰裕度㊁产品密集度时,可插入各国拥有和各产品生产需要的资本㊁劳动力数据,进而理解相对另一国家要素丰裕,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要素密集型㊂推导得到H O 定理后,可以以案例讲解某种产品上对另一国家的进出口状况,从而检验该产品是否符合H O 定理㊂总之,在各个理论章节中恰当地嵌入案例和数据,有助于‘国际经济学“教材质量提升㊂2.1.4 将所学知识与前沿文献相结合学生阅读国外文献既学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也是对所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一篇规范学术论文的结构,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㊂具体到‘国际经济学“专业课,教科书往往简化了理论模型及其推导过程,教师可在每一章中列出推荐阅读的经典参考文献,引导学生通过论文阅读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㊂除了理论层面的开创性论文,教师还可安排一些额外的课时,引导学生讨论最新的前沿实证研究,尤其是模型设定㊁数据收集和处理㊁内生性问题㊁影响机制分析等方面,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实证分析的步骤㊂2.2 教学实践方案2.2.1 实践探索及效果2019 2020学年第二学期,作者承担了商务经济学某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某班的‘国际经济学“教学任务,其中商经班必修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均为64课时,而国贸班则为48课时㊂课时较多㊁经济学基础较好的商经班比国贸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㊂经济学素养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㊂2.2.2 教学实践方案探索在教学实践方案中,注重学生兴趣㊁优秀教材㊁结合前沿文献3个因素对学生‘国际经济学“学习成效的影响㊂首先,经济学试验班和经济学专业普通班级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比较试验班和普通班的学习成效;其次,查找以前使用过的‘国际经济学“教材,选择同专业不同届的另一个相似班级,采用另一种教材,比较学习效果;第三,选择同专业两个相似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另一个班级结合前沿文献,比较学习成效㊂3 结语当今世界正面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逆全球化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理解世界经济的运行㊁把握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十分重要㊂作为世界经济㊁国际贸易㊁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更应该在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㊂本文就如何改进‘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㊂首先指出了当前‘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兴趣不高㊁经济学基础理论较薄弱㊁教材有待优化㊁课堂内容未联系前沿学术文献,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建议,并提出实践方案㊂参考文献:[1] 保罗㊃克鲁格曼,茅瑞斯㊃奥伯斯法尔德,马克㊃梅丽兹.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 保罗㊃萨缪尔森,威廉㊃诺德豪斯.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 多米尼克㊃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4] 格里高利㊃曼昆.经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罗伯特㊃凯伯.国际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责任编辑:江 艳)631。
高校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高校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作者:罗雪梅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4期作者简介:罗雪梅,广西财经学院国贸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品牌营销,广西南宁。
530003摘要:目前高校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是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丰富教学手段、重视讨论课和交流课及合作学习、注重个体化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知识面的拓展和基本能力的提升等。
关键词: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现行的一些高校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考试作为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手段。
尽管近年来各种传媒大力宣传大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实践中却很少触动到深层次的课程教学改革。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方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都处于辅助地位。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现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
一、现行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一)对高等教育的目标认识滞后,传统教育观念落后不少高校领导和教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功能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高等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现代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讲课内容,并且强调讲课方法包括黑板的板书内容的规范,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照搬黑板内容作为课堂笔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上依赖教师,课后依赖教材的习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反思地接受,什么问题也不提或根本提不出问题,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在被动、从属的地位。
教育学本科书籍排行榜
教育学本科书籍排行榜
教育学本科书籍排行榜是一个主观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在教育学领域比较受欢迎和经典的书籍,供您参考:
1. 《教育学原理》:这是教育学领域最基础的教材之一,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发展、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 《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验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史》:教育史是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这本书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和特点。
6.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这本书介绍了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
7.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学科,这本书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8.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这本书介绍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9. 《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和法规的学科,这本书介绍了教育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具体选择还需根据您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来决定。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
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12.29
•【字号】
•【施行日期】2009.12.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晋教高[2009]19号)通知要求,我厅组织专家认真审核,现将407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予以公布并通知如下:
一、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把教师所承担的教改项目作为本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各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认真制定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三、各高等学校接此通知后,要将公布项目尽快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做好组
织实施工作。
附件: 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存在教材选用偏重规划教材、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更新经济学课程教材、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20-02一、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经济学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为经济和管理的各专业学习经济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全面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可以了解消费、生产以及市场的基本运行,了解作为个体的消费者、生产者在市场中的行为,把相关的理论体系串联起来,包括经济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点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要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能够对国家和国际上存在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能够独立地处理相关的经济事务,在学生就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目前社会越来越需要“重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学教学必须突破以前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弱点,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增加应用性,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经济学教学。
2.经济学的教学必须突出应用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二方面: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重视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高科技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初衷是从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的角度来分析的。
经济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力为主,兼顾需求和用途,注意需求的“准”和用途的“度”。
第一,目前国内的经济学课本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和数理模型,很多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难度大,这对授课来讲无形中加大了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理论较多,经济学方法略显不足,全盘接受西方的经济思想,没有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作出批判评价。
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们进行进一 步的追问和深思 。
一
、
教育 学专业课程体 系的历史 发展
教育学专业 的课 程体系是 随着师范 院校 的演进 , 尤其 是 教 育学 系科 的沉 浮而走过百年历程 的。
( ) 一 清末的萌芽 清末 , 由于兴办中等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 需要 教师 和管 理人员 , 清政府 于 10 9 2年在京 师大 学堂设 了“ 师范馆” 开始 ,
关键词 : 育学专业 ; 教 课程体 系;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 6 2 3 G 4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4 20 )30 7 -6 17 - 2 (0 8 0 -0 3 6 0 “ 西学 ” 课程 , 再加上从事教师 职业所 需要 的教育课程 , 建立 了以基 础知识 、 学科专业知识 和教育专业 知识 三个 模块 为主 体 的高 师课 程体 系。优级 师范学 堂分 为公共科 、 类科 、 分 加 习科三个学 习 阶段 。公 共科 学 制 1年 , 设课 程有 人伦 道 所 德、 群经 源 流 、 中国文 学 、 语 、 语 、 学 、 学、 操等 8 东 英 辨 算 体
的发展做 出 了自己的贡献 , 随着 自身历史 问题的 累积、 础教 育改革 的推 进和教 师教 育 的变革 , 但 基 已是 负重在 身, 囚于困境 。要推 动教 育学专业的发展 , 就需要重新定位教 育 学专业 的培养 目标 , 而教 育学专 业培养 目标的重新 定 位决定 了教 育学专业课 程体 系改革的基本方 向和 内容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5月 第 7卷 第 3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n fEd c t n lS in eo ma oma ies y o r a o u a o a ce c fHt n N r l Unv ri l i t
OBE教育理念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OBE 教育理念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在“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OBE 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从理论转变为实践,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实践指导,从结果转变为过程,这一转变为《经济学原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OBE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一、引言《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经济学原理》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数理模型分析方法讲授复杂的经济理论,教学过程充斥着大量的数学公式、数据推导和图形解析。
而《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或下学期,学生处在高中向大学过渡的阶段,思辨能力不强,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缺乏足够的理解,对经济学原理知识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书本层面,欠缺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传统教学的弊端导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缺乏知识内化,养成经济学创新思维的动力。
OBE 教育理论首先由美国学者 Spady 提出,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1]。
OBE 教育理念更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成果是什么。
强调围绕学习成果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2]。
需要注意的是,OBE 理论中的“学习成果”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是所学内容的真实应用,是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可测量的成果。
二、传统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已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指导,而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数理推导,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考试需求。
这导致了三个重大挑战:( 一)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经济学原理》的编撰理念和内容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它们的灵感来源于西方的实践,然而,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它们的内容有时候无法完全反映出中国的现状。
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是两个紧密相关且相互促进的学科领域。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而教育经济学则研究教育的经济方面,包括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政策等。
本文将分别对教育学和教育经济学进行介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一、教育学的基础概念和研究领域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教育实践的理论学科,研究教育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以提供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建议和指导。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研究领域,例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技术学等。
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等。
它关注教育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探索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心理过程,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它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探讨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
它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影响,揭示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相互作用。
4.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与技术的结合,探索教育技术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它关注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创新的教学工具和环境。
二、教育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分析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评估教育投资的效益,并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
它关注教育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1. 教育资源与投入: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以及教育投入的规模和结构。
它涉及教育经费、教师人力、教育设施等方面的研究,以提供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
2. 教育产出与效益:教育经济学评估教育的产出和效益,分析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贡献。
它关注教育对就业、收入和社会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以评估教育投资的回报。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动和影响。
教育综合333考研参考书目
教育综合333考研参考书目
教育综合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1.《教育学原理》(莫言):这本书是教育学入门经典教材,
讲述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刘同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讨论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育发展心理学》(李金明):讲述了教育发展心理学的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
4.《教育测量与评价》(余文乐):这本书介绍了教育测量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的分类、设计和实施。
5.《教育法学》(韩道庚):讲述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公法、私法对教育的规范,以及国内外教育法律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6.《教育经济学》(赵佳琳):介绍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等经济问题。
7.《课程与教学论》(黄文康):讲述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8.《教育管理学》(杨国强):介绍了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包括教育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内容。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作为教育综合考研的参考书,帮助考生提高对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了解。
当然,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还可以结合教育学科的其他教材和论文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经济学本科专业中法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理 。换 言 之 , 我 们在 教 学 中 除 了要 告 诉 学 生 “ 律 是 什 么样 子 ”以外 还 要 法
告 诉 学 生 “如 何 去 利 用 法 律 趋 利 避 害 ” 。 而 法 律 “为 什 么 会 是 这 个 样 子 ” ,它 又 “ 该是 什 么 样 子 ” 的 问题 虽然 在 法 学 本科 教 育 中 显得 十 分 重 应 要 ,但 是 在 经济 类 本 科 的 教学 活 动 中 似 乎不 应 该 被 过 分地 突 出 。这 样 会 浪 费宝 贵 的 教 学 时 间削 弱 经 济本 科 学 生 法 学知 识 结 构 的特 色 性 , 笔者 认 为 从 长 远看 来 是 得不偿 失的 。
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 识。 [ 关健词] 济学 本科教 学 经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 识码:A 62
一
、
问囊 的提 出
以反映 出我 们 目前在 进行 教学 的 目的设 置是 存在 不足 的 。
( )教学 内容 与实 际需要 相 脱节 四 首 先 , 需要 特 别指 明 的是 经济 类 本 科 学 生未 来 的就 业 方 向 大多 是 公 司 企 业 而 不 是法 院 、政 府 或 者 其 他 国家 机 关 , 这 与法 学 学 生 的就 业 方 向有 明 显 的 不 同 。他 们 学 习法 律 规 则 的 目的是 在 今 后 的工 作 中 使用 好 法 律 规则 更 好 地 为 自己在 的企 业 谋 取 福 利 。 而 并 不 是 要 学懂 多 么 高 深 晦 涩 的 法 学 原
现 在 国 内高等 学 府 的经 济 学本 科 教 学 计划 中 基本 都 加 入 了法 学相 关 课
程 。根据 笔 者在 网络 中搜 索 的结果 ,北 京大 学 、南 开大 学 、南京 大 学、 复旦 大 学等 国 内知 名 学府在 其 经济 学本 科教 学计 划 中都把 经 济法 作为 一 门专业 必 选课 程加 以要 求 ,其 中北京 大 学和 南开 大学 在 国际 贸易 专业 中将 国 际经济 法 列 为学位 课程 ,并 且给 予 了高度 重视 。其 中北京 大学 的 国际经 济 法 的课程 负 责人 是我 国著 名经 济学 者兼 法 学家邵 景春 教授 。南开 大 学更是 在探 索经 济 、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刘云 , 2 钱大益.加强实验室建设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实 J.
验 技 术 与 管理 ,0 7 2 ( )l ~1 . 20 ,3 7 :4 7 []钱 大 益 , 云 .对 自然 科 学 基 础 实 验 中心 建 设 的 思 考 [ ] 3 刘 J. 实验 技术 与管 理 ,0 6 2 ( ) 1— 1 . 20 ,3 9 :1 4
同时还利用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 发布了《 分析化学实验》无 《
[ ]吴 平 。 云 。 宏 , . 6 刘 邱 等 以学 科 为 依 托 , 建设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 实 验 技术 与管 理 ,0 6 2 () 5 . J. 20 ,3 3 :—7 []傅 秀 芬 .巩 固实 验 室 评 估 尽 成 果 . 建 世 界 一 流 的 实 验 室 7 创 [] 实 验 技 术 与 管理 ,0 2 1 () 6 — 6. J. 20 ,9 3 :4 8 []王 英 华 , 家 宁 .基 础 化 学 创 新 实 验 教 学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8 徐
[]实 验 室 研 究 与探 索 。0 8 2 ( ) 7 . J. 2 0 。79 :学实验》 《 《 网络课件, 扩大
( 责任编辑 : 舒
文J
经 济 学 专 业 实践 教 学 改 革研 究
石河子 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 院
[ 摘
朱 金鹤 崔登 峰
力和水平 。
[ 键 词 ] 济学 ; 践 性 教学 ; 关 经 实 可行 性
教育部教高[O 14 2O] 号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 “
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
一
、
经 济学专业实践 性教学改革 的实施方案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课程 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才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而言 ,经济学基础》 《 经济学基础》在 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 中也称为 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课程学 习应 《 经济学原理》 《 、西方经济学》 , 等 课程体系并无 区 围绕经济学基本原理 、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经济理
三、 应用型 本科《 经济 学基 础 》 程教 学 课
《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 的理论性 、 系统性比较
改 革 探 讨
( ) 学 中要 加 强 对 学 生 经济 思想 和 经 济素 养学生 的经济思想、 一 教 创新精神和胆识。 质的 培养 I 案例教学法 .
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教学 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方 学完 《 经济学基础》 课程后 , 只能记住一些经济学 法 。案例教学法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从实例到 的概念和理论 , 但对其 内在联系理解不深 , 也不能 理论 ,即引导学生从案例 的分析解读 中去寻找知 很好地应用到 自己的学习生活 当中。而很多毕业 识 的形 成规 律 , 发现 基本 概 念 和基 本 理 论 , 并运 用 生更觉得经济学与 自己的实 际工作联系很少 。这 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种是从
广西 桂 林 。40 4 5 10
[ 中图分类号 ] 2 . G4 3 7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7 7 2 (0 2 0 — 16 00 10 - 7 3 2 1 )3 00 - 0 3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注重学生坚实 、系统的基 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于一体的专业化人
应用型本科 的人才培养 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专 题 , 着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 , 为后续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经 济 学 专 业 《 济 学 说 史 》 程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探 析 经 课
芦 蕊
( 鸡 文理 学 院 经 济管 理 系 , 西 宝 鸡 宝 陕
摘 要 : 经 济 学 说 史 》 理 论 经 济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 是
7 11) 2 0 3
业 课 程 的一 些 “ 识 片 段 ” 知 … , 这 些 片 段 中 , 生 不 知 从 学
课 程 来 了解 经 济 理论 如 何 产生 、 变 和发 展 。应 当说 , 演 研 究 结 论 往往 不 能 限 于理 论 本身 的推 理 或演 绎 .更需 要 通 过 理 论 学说 史 的系统 考 察 来完 善 。
《 济 学说 史》 核心 是研 究 经 济 理论 的形 成 、 展 , 经 的 发
建 议 遵 循 由 易 到 难 的 顺 序 , 建 立 起 学 生 对 讨 论 课 浓 厚 的 先 兴 趣 和 强 烈 的期 待 感 , 引 导 学 生 把 讨 论 课 变 成 一 场确 定 的 题 目应 能 够 进 行 多 元 视 角 的讨 二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 等 。 考 察 在 特定 时 代 背景 下 何 人采 等 如
关 键 词 : 济 学 专 业 《 济 学 说 史 》 教 学 方 法 经 经 课 程特 点
用 何 种 方 法 , 考或 研 究 经济 问题 , 此 基 础 上 逐 步 蕴积 思 在 而成 的经 济思 想 、 念 、 说 , 至 理 论 和 规律 , 等 。再 概 学 乃 等
分 . 是 经 济 学专 业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 理 论 性 强 、 也 其 系统 性
道 经 济 理 论 产 生 的 过 程 ,事 实 上 对 经 济 学 理 论 无 法 形 成
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
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如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推进国际化教育等,以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一、引言经济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因此,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目前,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求。
教材更新速度慢,一些新的经济理论、管理方法和实践案例未能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不足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等方面。
经济学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
经济学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学和健康教育作为两个重要的学科,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经济学与健康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次改革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济学与健康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的环节。
而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实地考察以及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和健康教育的知识。
这种实践性的研究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课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创新意识,通过问题解决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提高他们在经济学和健康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
最后,新课程改革将经济学和健康教育融入到更多的现实场景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而新课程改革将经济学和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样的改革将经济学和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和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经济学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这次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应该继续推进这一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经济学》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经济理论知识,重视运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教育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基于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束缚,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一、文献述评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陈向明(2003)认为参与式教学已经是国际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强化批判意识。
[1]高广胜(2009)认为参与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
例如,许建领(2006)指出,参与性教学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投入,从而实现其内在素质的强化。
[3]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李峻(2008)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透视与反省,认为参与式教学首先应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教学方法是理念的载体,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以特定模式机械的运作,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即席创造。
陈时见(2014)认为从理念上讲,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从方法上讲,参与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5]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1.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本科学生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知识应用能力,应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为前提。
首先,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研究,概念的教学是基础,原理的教学是中心,问题解决则是前两种教学的综合和提升。
其次,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以概念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为基础的,并且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判断的掌握,对推理的运用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等级性的特点。
第三,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必须以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感知为起点,才能指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完成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结构。
2.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和现实性原则。
探究性强调的是教学要围绕参与式教学的多元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
掌握探究的方法,树立探究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创设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现实性强调要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参与性教学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否则,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
因此,本科《教育经济学》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开放式教学。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情况,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是创造良好的情境。
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宽容、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才能。
三、《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探讨
在《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要采用参与式
教学模式,注重把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中来。
具体改革路径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预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应当更加注重课前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问题设置的初衷和目标。
任何一个好的问题都包含目标、已知信息和有限障碍这三个部分,当问题的设置初衷和目标之间距离越远,那么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越大,越能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二是要将书本上的理论性问题与实际经济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加工后有意义的问题指引下,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树立并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
参与式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其自由探究,但就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向而言,探究是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预设学生的思维路径,提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可通过观察、调查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独立钻研、自主探究教育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上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展示自己的
观点,提高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教学课堂中,引用趣味性案例分析、让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展示教育经济现象等都是较好的方式。
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模式。
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防止出现大的偏差。
其次,要重视结论分享。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都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信息的分享,使不同思维形成碰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要加强追踪与评价。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有错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3.课后安排实践活动,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常常还会有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与课堂问题相关的后续研究性作业和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深入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内容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本校调研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使学生深刻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种种影响,从而提高其对教育和市场经济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加直观地理解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明确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适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评分的比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将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改革目标。
具体而言,《教育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应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要考虑到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小组讨论领导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外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则包括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以及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