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园林的设计及对徽派园林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口园林的设计及对徽派园林的影响

作者:吴明红等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摘要:水口,概指水流出入处。安徽徽州地区古民居常在水口区域结合地形、地貌种植风水林,筑亭、台、楼、阁桥等,形成水口园林。水口在皖南古村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徽州园林审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水口园林;徽州;徽派园林

一、水口园林简介

园林是指依据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因素巧妙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动植物等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整体风景组合。它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人们游赏憩息场所。徽派古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它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存在于徽州土地上的园林,同时也包括存在于徽州地域之外、以徽州文化理念为指导、供客居他乡的徽州人聚会或赏玩之用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

所谓水口乃是“一方众水所总出处”。“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水来不见其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财用不竭”,因而要留住财气,其去口宜关闭紧密。为此,除选好水口位置多选于山脉转折、犬牙交错或两山夹峙、清流环绕之处以外,还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水口的锁钥之势。最普遍的作法是以桥作关锁,辅以树、亭、塘;在人文层次较高的地区则以文昌阁、奎星楼、文笔塔等高大建筑为主,辅以庙、亭、堤、桥、树等。平原地区的水口,则常在水中央立洲或作土墩,并在洲或墩上建庙或阁,如浙江乌青镇的分水墩上即建有阁。

通过上述手法的运用以及长时间的苦心经营,风水水口地带往往成为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左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郁葱葱的风景之地,人称“水口园林”。这种园林与一般意义的园林有所不同,它以其关锁缠绕、变化多端的真山真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质朴,山水天然,成为我国古代园林体系中一种独特的类型。在我国,要数徽州水口园林最为出色。由于“徵州各姓聚族而居”、“士夫巨室,多处于乡”,其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族观使他们乐意资助家乡的风水事业,从而有力推动了徽州的水口园林建设,形成了诸如歙县唐模村的“檀干园”、棠樾的“西畴”以及黟县宏村的“南湖”等一大批著名水口园林,成为我国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园林之一。

二、水口园林的设计特点

皖南一带的居民,大多是魏晋南北朝及南宋期间,为避战乱由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迁徙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他们大多有崇儒兴文的传统。到了宋代,儒家文化中的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又都出于此地区,因此,徽州又有“东南邹鲁”之说。徽州人崇尚教育,儒风盛行,中国传统的人文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深入人心。顺应自然和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自然成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建筑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有限的生存环境中,民居建筑应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要使民居建筑和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的统一,并在精神层面上给人愉悦的感觉,这就要求民居建筑要力求达到安全舒适、赏心悦目的境界。强调人居环境的“天人合一”理念也是徽

派民居建筑的追求。在居住环境中,住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庭院、周边的园林、山水等才是环境更为重要、更为广阔的部分。所以,注重环境的徽州人往往不惜代价寻找风水宝地,刻意营造理想家园,表现出强烈的环境生态意识。在风水的选择中,他们特别强调背山面水,符合“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环抱作环形”之说,呈枕山、环水、面屏之理想模式,具体地说来,即要前有桌案之山,后

倚来龙山脉;水口两侧有山岭夹峙护卫,村基前方有河流或溪水作带环抱,中间地形开阔平坦。这种三面有山体把守、正面相对敞开的地形环境,加上良好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和合适的土壤、生物,就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统一协调的生活环境。水口园林的建设,不同于其他的园林,它是以改善生态、服务公众为取向,意在创造一个有利于宗族发展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遇,营造一个有利于村民共享和美生活的公共场所。这种园林一般都建在村首,作为村人聚玩憩闲之地,是一种公众园林(参见王海鹏、王延元《徽商研究》)。皖南古村落的水口,首先在风水学的指导下选址,找出村落的“门户”;其次,通过人力修补,目的在于改善村落的“气”,使之起到“聚气”的作用。其修补的方论文联盟式,一般是在水口广植风水林,以林木为屏障,阻止风吹“气”散。这样,风水林常常被视为村落的命脉,是严禁砍伐的。葱郁的百年老树林,成为古村落水口的重要标志。徽州几乎村村有水口,如被誉为凤山灵境的岩寺镇水口,建有七层明塔,登塔可俯览全镇、遥望天都、莲花二峰。塔下筑有凤山台,台上建三元阁,供村民、路人休息观景。其间遍植水竹,一片翠绿。又有枫树成林,深秋之际,红绿相映,无上景致。跨溪水有余公桥与北岸相连,有一寺名“芥庵”。傍水有小亭一座,坐亭中,观宝塔,则塔影桥虹,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古村落中多有各类池塘,它们或被围于村落之中,或临于村边,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形成了宁静清澈的景观。其中风水塘是徽州地区村落景观中特有的,典型的形态为堰月形。如宏村风水塘就名为月沼池,就是典型的堰月形状。它地处宏村中心,由于周边建筑物高低不同、坐落方向不同,形成了极其丰富多变的特色。水口园林融山水、古树、田野及必要的点景建筑为一体,成为村民游玩的理想之所,是一村的精神象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区和谐相处的景观意象。

三、水口园林对徽派园林的影响

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此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南迁至临安,徽州成了南宋的大后方。随着徽州与当时京城各种交往的日渐频繁,园林意识也渐渐由西而入。所以徽派古园林在开始时有着较为明显的杭州园林的痕迹。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才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它注重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统一。第二,以徽州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它的建筑含有非常丰富的徽州文化内涵。从园林结构到园名构思,从景点名称到景物布置,无不体现徽州文化的底蕴。第三,以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山水迤逦,丘陵起伏,地少形狭,山高水长,这样的地理状况制约着徽州园林的范围、格局、体式。因此,靠山采形,傍水取势,顺其自然就成了其一大特色。其实质就是师法自然。第四,以徽州动植物和本土建材为建园素材。虽然它有少量有外来饰物作点缀,但绝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徽州本土的动植物为素材进行装点的,尤其是以徽州的梅、竹、松、石为基本素材建园。第五,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基调。有的园林坐落在庭院之中,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浑然一体。有的园林虽然建筑不多,但点睛之处无不彰显着徽派建筑的风韵。第六,以幽静怡人为目的。它虽然具有游玩、观赏、修身、养性、聚会等多种功能,但幽静是第一要义。因为修建园林,主要是达官巨贾们退隐后而享用的,或者是为退隐而做准备的。只有幽静,方能修身养性,只有幽静才能使人身心放松,延年益寿。

也有一类是寓情于景,小中见大的庭院园林。造园于庭院之中,是徽州园林的常见手法,利用宅院有限的面积,依照地形,运用山池、园艺、雕刻、书画等多种手法,置山林于庭前,引流水于院后,叠山理水,巧妙布局。真正是庭院深深,诗情画意,幽静怡人,妙趣无限。庭院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西递的西园。此园建造于清道光年间,砖砌的八字形门楼为入口,3幢楼房一字形排开,以一个狭长的庭院,将其连成一体,庭院之中又以砖墙、拱形门洞及墙上长方形漏窗相隔,形成了感觉上的前园、中园与后园。如此处理,使得整个庭院处于一种“隔与不隔,界与未界”之间,给庭院增添了幽深之美。再加上庭院中所置的石几、石鱼盆和假山、盆景与花卉,更是给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感觉。另有一类是官府享用的衙署园林。这类园林是官家自建自用的。中国传统社会讲求“学而优则仕”,封建官吏大多是文人,其审美情趣,文人心态在衙署园林构筑中均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如论文联盟w 徽州府衙的环境就是“山水掩映,清幽雅致,绮丽豪华的佳境。”再有一类是古刹鹤轩亦通幽的寺观园林。古徽州儒、释、道并存,寺、观、庵兼备。寺、观、庵选址通常为青山绿水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