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摘要】小洲村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特色的村落,位于广州市。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小洲村开始积极参与旅游开发。

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

首先介绍了小洲村社区的概况,然后分析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

接着探讨了居民在旅游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了改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最后总结了小洲村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探讨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村庄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旅游开发政策,促进小洲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参与现状、影响因素、角色、建议改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州市小洲村是一个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农村社区,地处风景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小洲村逐渐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了解居民参与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角色以及提出改善居民参与的建议,对于促进小洲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了解他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参与程度。

通过研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小洲村旅游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小洲村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评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为未来小洲村社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小洲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探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作者:张艳玲张堃刘渌璐杨卓熹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08期摘要: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社会的难题,垃圾分类及后期处理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内主要旅游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观察及记录村民与旅客处理垃圾的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村民与旅客对当前小洲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

全面调研小洲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目前小洲村环境管理不佳的原因。

最后,提出改善小洲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建议,供其他传统村落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实证调查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8.016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章编号:1002-8439(2018)08-0107-0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Xiaozhou Village in GuangzhouZHANG Yanling, ZHANG Kun, LIU Lulu, YANG Zhuoxi[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rural areas has plagued the society for many year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post-treatment are great significanc to building beautiful village.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tourist areas in Xiaozhou village,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behavior of villagers and travelers to treat garbage; Through interviews,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mode of garbage disposal enterprises and their management method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draw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rs and touris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urrent estate in Xiaozhou villag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he ecological and sanitary conditions in Xiaozhou village, analyze the current reasons for the po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Xiaozhou village. At last, propose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waste in Xiaozhou village, for other country reference.[Keywords]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empirical investigation引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园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城市中的“城中村”,“园中村”涌现出大量低收入人群和非法建筑,同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对于“园中村”的改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探讨“园中村”改造与发展的可行性和实践经验。

一、小洲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洲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典型的“园中村”,也是广州市的一个重点改造项目。

村庄总面积约450 亩,土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治理不力,存在多种问题:1.多数房屋为违建或低品质房屋,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不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础设施滞后落后,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污染环境且卫生条件差。

3.由于宅基地使用权游离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之外,易导致产权纠纷,让居民长期处于房产不确定状态。

4.村庄治理难度大,存在腐败现象和言语暴力等非法现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难度较大。

二、改造与发展的方案小洲村作为广州市的重点改造项目,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改造与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规划管理:政府引导和规划管理是改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性的激励和引导可通过政府等途径实现,通过中央政府的发文、地方政府的制定一揽子措施等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园中村”改造。

2.产权确认:产权确认是改造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改造难题的重要途径。

产权的确认可以确立房屋合规、土地合规等的合法性,有效预防后续的纠纷和阻碍。

3.仪表化管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小区物业公司管辖和社区门禁、爆料平台等建立,实现小区围栏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手段强化小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联系,以便更好地互动和互相支持。

4.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升级是“园中村”改造的重点。

统一规划、使用、改造小区内部道路、及废弃工业区、村级供水、村级供电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解决村庄人口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与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古村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出现了较多成果。

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单个古村落的发展,而对一个地区特别是对一个大都市的古村落群的发展关注较少。

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都面临着在广州城市化背景下的旧村与空心村改造、产业升级转型与发展、环境治理等问题。

在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背景下,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推行国民休闲计划与发展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势下,广州众多古村落如何进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成为广州大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一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一)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1.广州古村落资源条件较为优越广州古村落岭南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①在村落形态方面,大多为岭南特色的梳式布局,村落纵列房屋前后相连,横排以青云巷相隔,形成一个“梳”形,如白云区的石马村,从化的秋枫村、钟楼村,增城的瓜岭村,花都的塱头村、茶塘村等。

同时广州古村落在梳式布局的基础上,演化成棋盘式、自由式、象形、城堡式等多种聚落形态。

除了典型的广府村落外,还有较多防御性特点突出的客家村落以及广府—客家和谐共处的村落,如增城的莲塘村、贝坑村等。

②在村落布局方面,广州古村落保持较为完整的村落结构,一般建于前低后高的缓坡上,后为山坡或风水林,前为半月形水塘;在平原受地形限制没有山的村落,也多以种植风水林形式加以处理,没有河流的多建水塘。

一般在村头有一棵或数棵榕树、门楼或牌坊,村前多有水塘与晒场,不少村落在晒场前还有旗杆夹,在村落中有多间宗祠,一些村落还以宗祠为中轴线两边排列,甚至一些古村还有村墙、护村河、炮楼等。

不少古村落布局还具有仿生学特点,如番禺大岭村整个村落的布局酷似鳌鱼,花都三华村呈“蟹”形。

③在建筑形态方面,三间两廊式建筑较为普遍,镬耳屋、龙船脊、船屋、蚝壳屋是岭南古村落的景观特色,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桥、古塔、古街巷、古码头、古店铺等古建筑,不少古建筑还保存着宝贵的建筑艺术与民间工艺,如灰塑、砖雕、石雕、木雕等。

小洲村古村落的现有旅游资源

小洲村古村落的现有旅游资源

小洲村的资源和特色2000年,广州市政府将小洲村作为广州地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列入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小洲村被冠以的称号其它还有:国家级生态村、国内难寻的长河涌村落(10km)、珠江三角洲唯一的风貌典型的果林型岭南水乡、广东生态示范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广东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州“水乡新八景”等等,而到过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普遍称赞——“北有周庄,南有瀛洲”迄今为止小洲村是广州市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

小洲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艺术创作氛围,是开发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

1、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美是小洲村古村落最突出的特色。

小洲村建村根据古代的堪舆术选址及总体布局,其村落与周围山水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协调共生,环境优美。

古时小洲村四面环水,房屋都是依水而建。

主要的交通工具为船,为方便靠岸,与河流平行的为街道,与河流垂直的就是巷,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停泊的码头。

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子呈“梳状”,利用了天然的水道。

古人云“树生人水生财”,树多枝繁叶茂也意味着家族兴旺。

所以古人都会在村口、祠堂、码头等地种上树,小洲村内的古树随处可见,每一棵都有悠久的历史。

岭南自古就是盛产佳果的地方,小洲村村民世代以种植水果为生,小洲村也是掩盖在果林中的村子。

“水乡、古树、果林”构成一幅天然和谐的画面,在广州这个现代化都市附近,还保留这一处世外桃源,其价值不言而喻。

2、历史文化悠久虽然小洲村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整个村落的规划布局仍脉络分明,保留了百年村庄的尺度肌理和历史文化。

小洲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调查,小洲村现有古祠堂公庙、古桥、街巷门、古渡码头、古井、古店铺、古树等119 处古物,保护价值评定为一级的有50 处,占42%; 二级的有63 处,占53%; 三级的有6 处,占5%。

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见证当年商业繁华的商铺店号和商住两用的特色民居,由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收集蚝壳,垒砌而成的“蚝壳屋”。

探访100个古村落之海珠区小洲村

探访100个古村落之海珠区小洲村

探访100个古村落之海珠区小洲村你又想复古又想商富哪有那么容易口钮海津你于元末明初开村。

昔日的你河涌蜿蜒,民居参差,绿树婆娑,那些由小溪、石桥、绿荫、灰垣、素瓦、蚝壳屋组成的瀛洲八景诸如"西溪垂钓"、"古渡归帆"和"翰桥夜月"的景色一如水墨国画。

你座广州东南位置,东临牌坊河,南望隔江之番禺,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峙对官洲岛和仑头。

你系珠江下游冲积形成的土洲,有水无山平坦如毯,与广州城连襟数千年。

你居万亩果园中心地带,村民世代以植种果树为生,被称为"广州最后的岭南水乡"。

今天来看你,和这两三年来的那两三次一样,仍是不喜欢,仍是不钟意。

现时的小洲村,游人如鲫,移贩夹路,商号据街,老屋不古,沙泥散道,路破石翻,工程无序,潮湿闭气,佳肴失传,喜气寡廉……。

如果你不是还有娘妈桥、臭水沟和破烂船告诉人们你曾是水乡;如果你不是还有几颗百年古榕和半个世纪高龄的蚝壳屋告诉人们你曾经沧海,叫你"古村"还挺难开口的。

来你这,第四次了。

1988年,你们村的大头仔请我们进村,要我们从法律上帮助他们家研判一个案子。

那些年我召集了省所和市所的一群青年律师自发组成一个沙龙,每周聚合在一起考察、分析、辩论、合议,义务地为其中一个律师的客户提出法律意见,帮助客户解决非诉讼问题。

我的客户姓简,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大头仔对不起了哈)。

虽然记不起他的大名,但这次的古村之旅令人难忘。

多年了,我们见面时总会提起。

我们,是朱律师、黄律师、崔律师、高律师、赵律师、李律师、韩律师、翁律师、大张律师、中张律师、小张律师和钮律师。

彼时的小洲村,村头的沿河、乡路、木船,给我印象颇良。

香蕉树和芭蕉树很多,还有村居里的石板巷道,老土狗很大,老窗户很小,以及家家户户的渺渺炊烟。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这应是"曾经沧海"的蚝壳屋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见证物了。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都市古村落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都市古村落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都市古村落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许多传统古村落逐渐被遗弃而步入衰退状态。

然而,这些地方经历过多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把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考虑范围,是研究都市古村落的有效方法。

利益相关者包括居民、政府、旅游业者、文化机构、历史学者等。

通过对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分析,可以制定出有关古村落发展的政策、规划和管理措施。

广州小洲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古村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但也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探索和分析,寻找古村落发展的解决思路,为其他城市的古村落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1. 研究目的(1)通过对广州小洲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的探析,掌握其发展方向。

(2)分析古村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探讨古村落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措施。

2. 研究内容(1)古村落的定义和特点。

(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古村落的发展研究。

(3)广州小洲村的历史和现状。

(4)广州小洲村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5)广州小洲村古村落的发展模式。

(6)广州小洲村古村落的管理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广州小洲村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研究古村落发展模式和管理措施,总结经验和提出建议。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贡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都市古村落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对古村落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预计本研究的贡献如下:(1)通过深入研究古村落的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其需求和期望,为制定合理的古村落管理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参考。

(2)分析古村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以广州小洲村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专业管理的古村落发展模式,对其他城市的古村落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小洲村民居调研报告摘要小洲村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这里主要调查了小洲村的当下概况,民居风格特点,民居建筑历史。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小洲村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物质老化还有功能的衰退现象严重等。

寻找出分析了小洲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考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旧建筑的适当改造。

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村民相互合作支持,维护小洲村内的文物古迹及民俗建筑。

关键词小洲村古村落;古村落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物质老化。

前言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文化精神方面。

而文物古迹则每年吸引大多数人前往旅游。

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痕迹,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蕴涵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古村落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今年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古村落的热潮,如周庄,宏村等。

国外的古村落开发要早于我国,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晚,对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尚不成熟,照成物质老化,是为我国一大损失。

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能做到对外开放且保护文物两不误的方法。

下文以小洲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正文1. 小洲村概况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南邻大学城、生物岛,东临牌坊河。

西北与土华相接。

小洲村由海水冲积形成,四面环水,河网纵横,故称“瀛洲”,得名与南汉911-97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小洲村获得龙舟赛冠军而赢得南汉王御赐红边黄旗,并钦笔在旗上写“瀛洲飞龙”字样。

小洲村现有人口6000余人,90%以上为简姓,小洲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果园2.7平方千米,水网0.3平方千米。

它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格古村落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耗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小洲村民居调研报告
摘要小洲村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这里主要调查了小洲村的当下概况,民居风格特点,民居建筑历史。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小洲村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物质老化还有功能的衰退现象严重等。

寻找出分析了小洲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考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旧建筑的适当改造。

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村民相互合作支持,维护小洲村内的文物古迹及民俗建筑。

关键词小洲村古村落;古村落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物质老化。

前言
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文化精神方面。

而文物古迹则每年吸引大多数人前往旅游。

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痕迹,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蕴涵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古村落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今年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古村落的热潮,如周庄,宏村等。

国外的古村落开发要早于我国,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晚,对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尚不成熟,照成物质老化,是为我国一大损失。

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能做到对外开放且保护文物两不误的方法。

下文以小洲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
正文
1. 小洲村概况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南邻大学城、生物岛,东临牌坊河。

西北与土华相接。

小洲村由海水冲积形成,四面环水,河网纵横,故称“瀛洲”,得名与南汉911-97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小洲村获得龙舟赛冠军而赢得南汉王御赐红边黄旗,并钦笔在旗上写“瀛洲飞龙”字样。

小洲村现有人口6000余人,90%以上为简姓,小洲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果园2.7平方千米,水网0.3平方千米。

它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格古村落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耗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2.小洲村古村落建筑历史
小洲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是整体村落的规划布局脉络分明,整个村落的尺度肌理合理,中间穿插蕴涵历史文化的亮点。

保存相对完好,调查发现,小洲村现有古祠堂宫庙、古桥、古码头、古井、古树等。

比如可以发现当年繁华商业的商铺,以及岭南水乡特色民居,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搭建而成的“耗壳屋”。

纵横交错的小巷,让人不禁放松其中。

【小洲村小巷风光】
小洲村中的明代建筑有简氏大祠堂、东池祖、西溪简公祠、粤梅祖、慕南祖、天后宫及北帝庙等七座。

而清代建筑中得祠堂有瀛山简公祠、泗海公祠、穗侨简公
祠、新厅、吕山祖等5处,而庙宇有简公佛、三帝庙,以及清代民居如司马府等有71处。

到了民国时期,小洲村的建筑多以民居为主,体量较小。

有砖木石结构、坡屋顶、青砖材料的传统民居建筑。

解放后到80年代,多以平屋顶结构、砖混结构建筑为主。

现代建筑则与外界建筑差异不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平屋顶建筑。

小洲村古建筑中不得不提的一种建筑类型就是蚝壳屋。

它具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小洲村祖辈当地村民就地取材,从海岸沙堤中挖掘出大量的蚝壳用来建造房子,这种构建方式冬暖夏凉,不积雨水。

【蚝壳屋】
3.小洲村如今存在的问题
①物质老化和功能衰退严重
小洲村人口近几年剧增,而相对的建筑并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原有的村庄并不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扩建、拆除房屋,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污染虽然经过一轮的河道清淤治理,但水体河涌的污染情况仍然存在。

不仅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在河涌内,而且一度有村民在果园内饲养奶牛。

大量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更是加重了污染。

穿村而过的西江涌和石岗涌直接与珠江后航道相连,小洲村水质更是直接影响到了珠江。

由于没有实现截污,虽然沥胺污水处理厂就在附近,小洲村
原本碧绿的河涌还是一度变成了污水沟,浊臭逼人,也直接影响到整个万亩果园的生态环境。

②用地布局混乱
新修建的片区,房屋绿化缺乏合理的规划控制,混乱无序,新旧两区并无明显划分,相互交叉影响到了旧村落的整体布局风貌,新村村内路线不清晰,没有较强的标示性。

③文物古迹保护欠佳
历史建筑修缮不能“整旧如旧”,这样缺乏真实性,也使历史风貌渐渐消退缺失。

本有100多处的“蚝壳屋”如今只剩下了4处,被毁坏程度严重。

据了解,缺乏足够有效的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使得修复工作始终停滞不前,而更重要的是当地居民的保护文物意识。

④人口密度增大基础设施不完善
村民普遍外迁,而许多外来人员和建筑工人入住,新区建设、人口密集,形成各种社会安全隐患。

而且途径小洲村的公交虽多,但都在村外围经过,站与站之间相距较远,村内的干道狭窄,交通安全隐患大。

电力、通信设备少等等。

4.小洲村民居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
旧建筑改造是个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如何改造而不破坏本来老房子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旧建筑改造是历史旧城改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不应该只停留在修缮的层面,而应该通过功能置换、建筑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建筑的“返老还童”。

可以将一些小洲村内部控制的房子改造,将其做成艺术工作室,或者展览厅等,可以发展当地旅游业。

据了解,小洲村是因龙舟赛而得名,他们对龙舟的保护方式很特别,当龙舟闲置的时候,就把它埋进河涌水底泥中,到第二年端午节再“起”出来重新上油、挂帅,小洲村对于它的历史的珍惜也应如同对于龙舟一样,因而才能为人们留下这样的宝贵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区所进行的改造工作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有意义的启发和指导。

凡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痕迹,可以直接读出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历史遗存应该留下的痕迹,每一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应该具有其独特的可读性,在进行旧城改造更新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住历史的脉络,充分体现历史所留下的每一道痕迹。

在开发古村落的过程中,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是重中之重。

如小洲村开发旅游业,而其所依托的资源是古村落的古建筑、古树、古桥等古文物,其开发的前提是保护。

要根基地理环境、历史脉络等事实确定保护方案,保护好村子的整体格局。

如今小洲村古村落里新建的建筑很多,所以改造难度增大,虽然可以进行包装,但是缺乏内在韵味,氛围缺失。

所以,不能之追求外形相似,而应使得其神似,避免改造后让人觉得假的表现。

结论
小洲村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历史悠久。

总得来说,明清古建筑在旧村区的保留算完整,大祠堂、宗祠经历过修缮,结构保存完整并无明显缺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不过需要加强保护,防止历史文化的流失,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忘保护古建筑,宣传古建筑保护知识,防止因游客增多进入而造成破坏。

通过这次对小洲村古村落的调查,充分认识到岭南水乡建筑特色,对广州历史古村的历史、建筑结构、风俗人情以及保护状况有了一定了解。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 丁邦友,夏建国.广州古村落研究的回望与展望[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7):89-93
致谢
感谢指导我研究民居建筑方向的漆平导师,在我学习中国民居的过程中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我了解到很多不曾听过的关于建筑,关于民居,关于古建筑的知识;感谢小洲村的村民,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一切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