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材

合集下载

38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38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38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1. 人参:无芦头、须毛、杂质、虫蛀、霉变。

2. 西洋参:无芦头、毛须、杂质、虫蛀、霉变。

3. 党参:无芦头、根尾、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4. 黄芪: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5. 当归: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6. 川芎:无芦头、须毛、杂质、虫蛀、霉变。

7. 白芍: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8. 赤芍: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9. 丹参: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10. 甘草: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1. 防风: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2. 柴胡: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3. 地黄: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4. 山药: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5. 麦冬: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6. 牡丹皮: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7. 银杏叶:无杂质、虫蛀、霉变。

18. 黄连: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19. 黄芩: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0. 栀子: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1. 杜仲: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2. 厚朴: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3. 附子: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4. 肉桂: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5. 花椒: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6. 干姜: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7. 木香: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8. 玄参: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9. 太子参:无芦头、根尾、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30. 苦参:无芦头、空心、黑心、芦头、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31. 远志: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2. 石菖蒲: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3. 茯芩: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4. 枣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5. 薏苡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36. 杏仁:无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耐阴的中药材品种

耐阴的中药材品种

耐阴的中药材品种
耐阴的中药材品种较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黄精:黄精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常生长在林下、山坡阴湿处。

2、麦冬: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喜阴湿环境,可以在半阴条件下良好生长。

3、玉竹:玉竹同样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于湿润且半阴的生态环境中生长。

4、白芨:白芨是一种兰科植物,它对光照需求不高,适宜在疏林下或有散射光的地方种植。

5、天麻:天麻是兰科天麻属的一种名贵中药,其特殊的共生特性使其能够在较阴暗的森林环境下生长。

6、三七:三七虽有一定的阳光需求,但在遮荫条件下也能较好生长,尤其适合在树荫下或棚内栽培。

7、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寄生于松树根部而形成的菌核,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环境中。

8、细辛: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能在山地阴坡或林下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

9、草珊瑚:草珊瑚是金粟兰科植物,能耐阴湿环境,在山谷密林下分布广泛。

10、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常在林缘、沟边等湿润、阴凉的环境下生长。

常见 中药材 认识

常见 中药材 认识

常见中药材认识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健、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血、健脾胃、安神益智的功效。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人参的药用性能、制备方法、适应症、副作用及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2.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和中止呕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当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5.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见的理气药材,具有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陈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炮制方法及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6.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当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7.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肝肾、黑发益血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何首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8.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利水药材,具有利尿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炮制方法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9.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熟地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10.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利水湿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祛湿化痰的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薏苡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及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内容,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常见养生保健中药材大全效果好

常见养生保健中药材大全效果好

常见养生保健中药材大全效果好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追求养生,中药材就是很好的养生食材,有哪些养生保健的常见中药呢?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常见中药的功效,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家庭必备的十味养生中药材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常见养生中药材: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常见养生中药材: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00年还是黑发飘飘;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常见养生中药材:后天之本的健康源泉白茯苓:健脾补中,连慈禧都能“返老还童”;山药: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番木瓜:“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丁香花:香喷喷的暖胃好手;常见养生中药材:轻轻松松草本排毒金银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蒲公英: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鱼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决明子: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枇杷叶:清肺热的常用药;栀子:擅长解全身热毒;夏枯草: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紫花地丁:解毒消痈要药;牡丹:凉血妙品,花中神药;凤仙花: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黄连: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麻黄:发汗?止汗?看明白再用;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常用中药的功效作用,当然,这些介绍只是很简单的介绍,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中草药知识还是要查看相关书籍。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中药是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中药名称的掌握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名称,以供参考。

1. 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虚弱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2.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何首乌又称为“黑发之首”,有养血益肝、润肠通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脱发、便秘等问题。

3. 田七(Panax notoginseng)田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伤等症状。

4.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中药中的“女性之药”,有补血调经、养颜美容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5.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具有滋补肝肾、安神益智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6.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白芍有活血散瘀、养血安神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痛经、血瘀等症状。

7. 陈皮(Citrus reticulata)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气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问题。

8. 茯苓(Poria cocos)茯苓有祛湿利水、安神益气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水肿、失眠等症状。

9. 泽泻(Alisma orientale)泽泻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益气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10. 葛根(Pueraria lobata)葛根有解表散寒、发汗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11. 熟地(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熟地具有滋阴补血、养肝益肾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等问题。

1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丹参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中药材大全

中药材大全

中药材大全
1. 中药材简介
中药材是指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的药用材料,是中医临床应用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传统疗法中。

2. 分类
中药材可以分为植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和矿物性中药三大类。

植物性中药是
指来源于植物的药材,包括常见的人参、黄芪、陈皮等;动物性中药是指来源于动物的药材,例如鹿茸、麝香、牛黄等;矿物性中药则是指来源于矿物的药材,如石膏、硫磺、雄黄等。

3. 中药常用药材介绍
3.1 人参
人参是极为珍贵的中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
气虚体质、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

3.2 陈皮
陈皮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行气健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食积、脘满胀痛等症状。

3.3 鹿茸
鹿茸是来源于鹿角的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填脑的功效。

常用于治
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4. 中药材的应用
中药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常见的使用方式包括煎
煮汤剂、炮制成丸散等。

中药材在中医诊疗、保健养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 中药材保养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合理搭配使用,注意药量和药效。

同时,应注意中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方法,避免受潮霉变。

结语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功效。

通过
合理使用和科学配伍,可以发挥中药材的最大功效,有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中药材的名称

中药材的名称

中药材的名称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使用的药物原料,通常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资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名称:
植物性中药材:
1.人参(Ginseng)
2.黄芪(Astragalus)
3.枸杞(Goji Berry)
4.川芎(Szechuan Lovage Rhizome)
5.阿胶(Donkey-hide Gelatin)
6.当归(Chinese Angelica)
7.白芍(White Peony Root)
8.黄柏(Amur Cork Tree Bark)
9.黄连(Coptis Rhizome)
10.熟地黄(Prepared Rehmannia Root)
动物性中药材:
1.鹿茸(Deer Antler)
2.石斛(Dendrobium)
3.麝香(Musk)
4.龙骨(Dragon Bone)
5.牛黄(Ox Gallstone)
6.海马(Hippocampus)
7.珍珠(Pearl)
8.蟾酥(Venom of Toad)
9.熊胆(Bear Bile)
10.蜂胶(Propolis)
矿物性中药材:
1.雄黄(Realgar)
2.硫磺(Sulfur)
3.朱砂(Cinnabar)
4.石膏(Gypsum)
5.牡丹皮(Moutan Bark)
6.雪花片(Dendrite Gypsum)
7.滑石(Talcum)
8.赭石(Ochre)
9.生石灰(Quicklime)
10.硼砂(Borax)。

中医药药材介绍

中医药药材介绍

中医药药材介绍
中医药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使用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天然物质,被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和保健调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药药材及其介绍: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疲劳、虚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 何首乌:何首乌是中药中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益肝肾、润燥补血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肝肾不足、早白发、腰膝酸软等问题。

3.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材,对于血液循环不畅、痛经、跌打损伤等问题有良好的疗效。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问题。

5.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见的消食药材,具有理气健脾、止呕化痰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胀满等症状。

6. 石斛:石斛是一种具有滋阴清热的药材,对于口渴、热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它还可以用来补肺、益气、护肝等。

7.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特别适用
于感冒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中医药药材有千百种,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

使用中医药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材,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 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随着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和认可,中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保健和治疗常见疾病的重要选择。

中医药学以中药材为基础,这些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简介。

一、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被誉为“东方仙草”。

人参被用于提高免疫力、增加体力和抗疲劳等方面,尤其对于疲劳情况下的人群具有显著效果。

人参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黄酮类、人参皂苷、多糖等,对于改善记忆力和提高心肺功能有益。

此外,人参还可以调节血糖、降血脂和保护心血管健康。

二、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医临床。

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

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于改善疲劳状态、调节血糖和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被称为“女性之草”,因其对女性健康的益处而闻名。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颜的作用,对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改善月经不调和痛经有显著效果。

当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帮助。

此外,当归还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衰老等功效。

四、川贝(Fritillaria cirrhosa)川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川贝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黏液成分,对于缓解咳嗽、咳痰和肺炎等肺部问题有疗效。

川贝还可以清热化痰、保护声音和缓解喉咙不适。

此外,川贝还具有镇静、降压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五、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补肾养肝、明目养颜。

枸杞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多糖和黄酮类等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和改善视力有好处。

枸杞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中药材的种类名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名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名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名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种类名称大全:
1. 人参类:东洋人参、西洋参、阿魏、三七、党参、五加、鬼臼等。

2. 草本类:黄芪、当归、川芎、白术、柴胡、丹参、赤芍、甘草、熟地、贯众、朱砂、细辛等。

3. 果实类:枸杞子、黑枸杞子、山楂、杏仁、桂圆、葡萄、大枣、柿子、枇杷、黄连、柿霜等。

4. 根茎类:甘草、黄茅、茯苓、地黄、升麻、石斛、首乌、赤芍、龙胆草、半夏、天花粉、葛
根等。

5. 叶类:柴胡、薄荷、槐花、菊花、茶叶、罗汉果、菊梗、浮小麦、菊苣、苦参、番泻叶等。

6. 菌类:银耳、石耳、金针菇、茶树菇、猴头菇、昆布、欧芹、蒜苗、苔菜、黑木耳、黄花菜等。

7. 昆虫类:蚕蛹、蜂蜜、蝎子、珊瑚虫、蜂窝、蛤蟆、蛇胆、蝉蜕、中蜓、咖啡豆等。

8. 兽类:鹿茸、麝香、鹿胎、犀牛角、石斛、牛黄、豹骨、鹿筋等。

9. 矿石类:朱砂、雄黄、閻钵、石膏、琥珀、琥土、硫黄、煅石膏、石膏、磲矽等。

10. 其他:海龙、麻黄、甜梅、桑葚、菠萝、螺髻、灵芝、艾叶等。

以上只是一些中药材的常见种类名称,实际上中药材的种类很多,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还有更多的中药材种类。

常见 中药材 认识

常见 中药材 认识

常见中药材认识【实用版】目录1.中药材的定义与特点2.常见中药材的分类与简介3.如何识别和使用中药材4.中药材的药用价值与注意事项正文中药材是指从自然界中采集或者栽培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经过加工、炮制等一系列工艺处理,成为用于预防、治疗、调理疾病或保健的药品。

中药材的特点是疗效独特、作用温和、毒副作用较小,且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较高的疗效。

一、常见中药材的分类与简介(1)草本类:如菊花、金银花、陈皮、山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

(2)木本类:如桂皮、八角、花椒等,具有芳香化湿、温中散寒等作用。

(3)矿物类:如石膏、磁石、芒硝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

(4)动物类:如蕲蛇、麝香、蜈蚣等,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

(5)菌藻类:如银耳、木耳、海带等,具有滋阴润燥、软坚散结等功效。

二、如何识别和使用中药材识别中药材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观察外观:中药材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其种类。

(2)闻气味:中药材的气味往往具有独特性,通过闻气味可以进一步确认药材的种类。

(3)品尝味道:部分中药材的味道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苦、甘、酸、辣等,可以通过品尝来识别。

在使用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能、功效和适应症进行合理的配伍,遵循中医的君臣佐使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药材的质量和炮制方法,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材或不当的炮制方法。

三、中药材的药用价值与注意事项中药材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防治疾病的功效上,如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等。

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避免盲目使用。

(2)注意药材的剂量和用法,遵循医嘱。

(3)合理搭配其他药材,以增强疗效。

(4)避免长期过量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草药,又称为中药,是传统中国医学中使用的天然草本植物。

中草药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它在中医领域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并附上它们的功效和用途。

1. 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广为人知的中草药,具有强壮作用。

它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疲劳和改善记忆力。

人参还被用于治疗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

2.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甘草是一种带有甜味的根茎,被广泛用作中草药。

它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护肝脏的功效。

甘草还被用于治疗胃溃疡和缓解咳嗽。

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止血。

三七还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提高人体免疫力。

4. 天麻(Gastrodia Elata)天麻是一种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的中药。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失眠和焦虑症。

天麻还可以帮助改善记忆和提高睡眠质量。

5.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用于增强免疫力和提高体力。

它还被用于治疗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肺炎。

6.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材。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贫血。

当归还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和调节月经周期。

7.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是一种中草药,被认为具有抗衰老和抗疲劳的性能。

它还可以增强肝脏功能和改善消化系统。

五味子还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8. 陈皮(Citrus Reticulata)陈皮是一种具有消化和平喘作用的中药。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胃气胀滞和呼吸道感染。

陈皮还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和感冒症状。

9. 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是一种富含营养的中草药。

它被用于改善视力、增强免疫力和保护肝脏。

枸杞还可以帮助调节血压和保持心血管健康。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名称大全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的原料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名称,以便大家更加了解中药材的丰富多样性。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分为西洋人参和东洋人参两种。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神疲乏力等症状。

人参还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

2.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

当归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症状。

当归还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是女性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3. 陈皮。

陈皮是一种常见的化痰药材,具有理气化痰、健脾止泻的功效。

陈皮常用于治疗咳嗽、胸闷、食积脾胃不和等症状。

陈皮还可以用于调味烹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食材。

4.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

枸杞子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

枸杞子还可以用于泡茶、煲汤,是一种常见的保健食材。

5.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调和药材,具有益气补中、解毒和缓急的功效。

甘草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滞疼痛、中毒等症状。

甘草还可以用于调味烹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食材。

6. 阿胶。

阿胶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阿胶常用于治疗血虚头晕、便秘、产后虚弱等症状。

阿胶还可以用于炖煮、烹饪,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材。

7. 何首乌。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益肝肾、黑发乌发的功效。

何首乌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白发早生等症状。

何首乌还可以用于煲汤、炖肉,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材。

8.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疹、脾胃虚弱等症状。

茯苓还可以用于煲汤、炖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食材。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名称及其功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中药材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用中药材来保健和治疗疾病。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注意事项】无
野 菊 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内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桔 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
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用法用量】6-10g
【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
1、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白 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完整版)常见中药材名单

(完整版)常见中药材名单



• • • • •
连决王五肉 种
翘明不味豆 子
子留子蔻 类



• 【药名】:肉豆蔻
• 【来源】:肉豆蔻科 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 的干燥种仁。
• 【功效】:温中行气, 涩肠止泻。
• 【主治】:用于脾胃 虚寒,久泻不止,脘 腹胀痛,食少呕吐。
• 【药名】:五味子
• 【来源】:为木兰种植 物五味子的果实。
• 【功效】清热利尿;凉 血;解毒。
• 【主治】主热结膀胱; 小便不利;淋浊带下; 暑湿泻痢;衄血;尿血; 肝热目赤;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
• 【药名】:淡竹叶
• 【来源】:为禾本科植 物淡竹叶的全草。5~6 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 须根,晒干。
• 【功效】:清心火,除 烦热,利小便。
• 【主治】:治热病口渴, 心烦,小便赤涩,淋浊, 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 【药名】:决明子
• 【来源】:为豆科植 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 【功效】:清肝,明 目,利水,通便。
• 【主治】:治风热赤 眼,青盲,雀目,高 血压,肝炎,肝硬化 腹水,习惯性便秘。
• 【药名】:连翘
• 【来源】:木犀科植 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 【主治】:痈疽,瘰 疠,乳痈,丹毒,风 热感冒,温病初起, 温热入营,高热烦渴, 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 【药名】:紫花地 丁
• 【来源】:为堇菜 科植物紫花地丁的 全草。
• 【功效】:清热解 毒;凉血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主治】:主用于 疔疮肿毒;痈疽发 背;丹毒;毒蛇咬 伤
• 【药名】:金钱草
• 【来源】:为唇形科 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 带根全草。

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全

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全

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全《药食同源中药材大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和中医临床应用中。

其中,药食同源中药材更是备受推崇,因其既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健康保健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中药文化。

人参:人参是一味被誉为“东珍西玉”的名贵中药材,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被誉为“营养之王”。

人参味甘、性温,具有补气、生津、益精神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气虚、神疲乏力、食少口干等症状时,人参常常被用作主药。

此外,人参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滋补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阿胶:阿胶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主要由阿胶、黑芝麻、核桃仁等多种药材配制而成。

阿胶味甘、性温,具有补血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贫血、月经不调、便秘等疾病时,阿胶常被作为主药使用。

另外,阿胶还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被誉为女性的“身体护理之源”。

灵芝:灵芝是一种珍贵的滋补中药材,被誉为“仙草”、“长寿草”。

灵芝味甘、性平,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癌症、慢性疲劳、体质虚弱等疾病时,灵芝常被用作主药。

此外,灵芝还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睡眠质量,是理想的养生保健品。

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誉为“中华泡参”。

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眼睛干涩、肝肾亏虚等疾病时,枸杞常被用作辅助药。

此外,枸杞还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视力,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品。

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誉为“中华泡参”。

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眼睛干涩、肝肾亏虚等疾病时,枸杞常被用作辅助药。

此外,枸杞还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视力,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品。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滋补中药材,被誉为“女人之药”。

当归味辛、性温,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

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草药,又称中草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的植物药材,包括植物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中草药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临床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其功效。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的功效。

人参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延缓衰老,是一种优质的滋补药材。

2. 甘草。

甘草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中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甘草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体质、肺热咳嗽等症状。

3. 当归。

当归又称女药王,具有活血调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当归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血虚贫血、经期不调等问题。

4. 黄芪。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扶正固脱、生津止渴的功效。

黄芪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自汗盗汗等症状。

5. 白术。

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水湿、固肠止泻的功效。

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腹胀、水肿等症状。

6.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川芎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等问题。

7. 枸杞。

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

枸杞常用于治疗肾虚、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情况。

8. 熟地黄。

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

熟地黄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精血亏虚、头晕耳鸣等症状。

9. 陈皮。

陈皮具有燥湿化痰、行气解郁、理气健脾的功效。

陈皮常用于治疗湿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

10. 茯苓。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其功效,中草药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合理使用中草药,可以有效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对中草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利用中草药来保健养生。

蔷薇科中药材

蔷薇科中药材

蔷薇科是一大类植物科,其中包含着许多常用的中药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蔷薇科中药材:
1.丹参:丹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

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药材,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活血化瘀等。

2.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东亚地区。

其果实为中药材,具有滋补、抗衰老和养肝作用。

3.枸杞:枸杞是一种小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

它的果实被用作中药材,具有明目、滋阴和补肾的功效。

4.红花:红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和印度。

其花瓣是中药材,被用于治疗痛经、血瘀等问题。

5.木瓜: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也是一种中药材。

它的果实、种子和叶子被用于消化不良等。

这些仅仅是蔷薇科中一部分常见的中药材,还有很多其他的蔷薇科植物被应用于中药领域,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在应用中药材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息香1.乔木,高10-20m。

树皮绿棕色,内皮棕黑色,木质部棕红色,幼枝被棕色星状毛。

叶互生;柄长约1cm;叶片长卵形,长达11cm,宽达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略有光泽,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状毛,叶缘有不规则的锯齿。

由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被毛,苞片小,早落;花萼短钟状,5齿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3倍,花萼及花瓣外面均被银白色丝状毛,内面棕红色;雄蕊8-10,花药线形,花丝基部联合成管;子房上位,卵形,密被白色茸毛,上部1室,下部2-3室,花柱细长,棕红色。

果实扁球形,长约2cm,灰棕色。

种子坚果状,红棕色,每室有种子1枚,具6纵纹。

2.乔木,高5-20m。

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纵裂纹;枝稍扁,被褐色长绒毛,后变为无毛。

叶互生;柄长8-15mm,密被褐色星状毛;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卵形,长5-18cm,宽4-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无毛或嫩叶脉上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色至粉绿色星状绒毛,边全缘,幼叶有时具2-3个齿裂,侧脉5-6对。

顶生圆锥花序较大,长5-15cm,下部的总状花序较短,花梗和花序梗密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萼杯状,5齿裂;花白色,长1.2-2.5cm,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萼及花冠均密被白色星状毛;雄蕊10,等长,花丝扁平,疏被白色星状毛,下部联合成筒;花柱长约1.5cm。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cm,外面密被星状绒毛。

种子卵形,栗褐色,密被小瘤状突起和星状毛。

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名称中文名称:安息香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拙贝罗香属性来源: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的树脂。

药性:辛;苦;性平工艺:生长10年以上的健壮成龄树,在夏、秋两季割胀。

作用主治(功效):中风痰劂;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

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用法: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艾叶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名称中文名称:艾叶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艾蓬,艾蒿,北艾,多花蒿,部台,红足蒿,医草,灸草,阿及艾,草蓬,香艾,狼尾蒿子,宽叶山蒿,家艾,黄草,野艾蒿,野莲头,甜艾,蒙古蒿,魁蒿,蕲艾,五月艾属性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药性:苦辛,温。

工艺: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作用主治(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用法: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

艾草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

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

花色因品种不同,有名称中文名称:艾草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属性来源:菊科艾属药性:味苦、辛、温工艺: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

作用主治(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用法:3-10克,水煎服。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禁忌:孕妇忌服阿胶驴,体型比马小,体重一般200kg左右。

驴肉的头型较长,眼圆,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

颈部长而宽厚,颈背鬃毛短而稀少。

躯体匀称,四肢短粗,蹄质坚硬。

尾尖端处生有长毛。

驴的体色主要以黑、栗、灰三种为主。

中国著名的品种关中驴,体型高大,繁殖力强。

名称中文名称:阿胶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属性来源:1.对造血系统的作用:倪章祺用放血法,使犬血红蛋白由平均15.6g%降至9.16g%,红细胞由6.6?06/mm3降至3.3?06/mm3。

随后每犬分期轮流接受3组实验条件(1.不给药对照期;2.药性:味甘;性平工艺:驴皮全年均可采收。

一般在10月至翌年5月为阿胶生产季节。

先奖驴皮放到容器中用水浸泡软化,除去驴毛,剁成小块,再用水浸泡使之白净,放入沸水中皮郑缩时捞出,再放入熬胶锅内进行熬炼。

熬好后倾入容器内,待胶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

作 用主治(功效): 血虚证;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阴虚心烦失眠;肺虚澡咳;虚风内动之痉厥抽搐用 法: 内服:烊化兑服,5-10g ;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散。

滋阴补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薄荷叶名 称中文名称:薄荷叶中文拼音: j in yin hua拉丁学名: 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 名: 蕃荷菜、苏薄荷叶属 性来 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

药 性: 凉;辛;归肺、肝经工 艺: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晴天采割晒干或阴干.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

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

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作 用主治(功效):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涨闷。

用 法: 内服:煎汤,3~6g ,宜后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注意事项: 阴虚发热、血虚眩晕者慎服;表虚自汗者禁服。

不宜多服久服。

薄荷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

具匍匐的根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

茎锐四棱形,多分枝,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著。

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长级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

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mm,愈向茎顶,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2mm以下,具缘毛;花柄纤细,长2.5mm,略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被柔毛及腺镤,具10脉,萼齿5,铗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

小是对果长卵球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

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名称中文名称:薄荷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土薄荷,升阳菜,仁丹草,水益母,见肿消,东北薄荷,兴安薄荷,吴菝,鱼香草,夜息花,南薄荷,香薷草,菝蕳,接骨草,野薄荷,猫儿薄荷,蔢荷,蕃荷菜,薄苛属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

药性:味辛;性凉工艺:在江浙每年可收2次,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

华北采收1-2次,四川可收2-4次。

一般头刀收割在7月,二刀在10月,选晴天采割,摊晒2d,稍干后扎成小把,再晒干或阴干。

薄荷茎叶晒至半干,即可蒸馏,得薄荷油。

作用主治(功效):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用法:煎服,3-6g;宜后下。

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冰片名称中文名称:冰片中文拼音:j in yin hua拉丁学名:L 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龙脑脑子瑞龙脑梅花脑子梅花片脑片脑梅花脑冰片脑梅片梅冰艾片属性来源:暂无药性: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工艺: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

须贮于阴凉处,密闭。

研粉用。

作用主治(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用法:入丸散,每次0.03~0.1g。

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因实验证明本品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槟榔植物特征树干笔直,圆柱形不分枝,胸径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

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幼龄树干呈绿色,随树龄的增长逐渐变为灰白色。

叶丛生茎顶,羽状复叶,长1.3~2米,叶柄三棱形,环包茎干。

小叶长披针形,表面平滑无毛。

肉穗花序,佛焰苞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于花序小穗顶端,花小而多,约2000余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约250~550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