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三篇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引发幼儿对光学原理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的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哈哈镜、白纸、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哈哈镜、白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演示勺子的成像过程。
(2)教师讲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勺子、一个放大镜、一个哈哈镜。
(2)幼儿用勺子在白纸上移动,观察成像,并记录下来。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游戏环节(10分钟)(1)每组幼儿用勺子、放大镜和哈哈镜进行游戏,观察成像。
(2)幼儿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分享快乐。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观察方法游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放大镜和哈哈镜观察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成像的形状。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成像形状,描述物品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的认知程度,以及游戏环节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的成像特点,如球体、圆柱体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光线在反射时的特性;
2.让幼儿明白反射是可逆的;
3.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于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镜子、可乐、一把汤匙、水盆;
2.给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小球。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教师用幽默、生动的方式引入:“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反射吗?今天我们要尝试一下用勺子看自己反射后的样子。
”
第二步:讲解
教师拿出一面镜子,向幼儿展示并问:“小朋友们,看到这个是什么?”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个可以反射光线吗?反射后的光线会往哪个方向走?”
接下来,教师拿出一把汤匙,问幼儿:“这个汤匙可以反射光线吗?”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将汤匙放入水盆的中央,要求幼儿用各种颜色的小球投向汤匙上。
结果发现,小球的颜色和位置经过反射后出现了变化。
第三步:实操
教师将可乐倒入水盆,并让幼儿把汤匙放入水中。
然后,再借助汤匙反射出的光线,让幼儿看自己在哈哈镜中的样子。
第四步:总结
教师讲解反射的作用,总结有关反射的特性,让幼儿对于镜面的反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关于反射的问题与想法。
教学扩展
勺子里的哈哈镜
1.反射是不可逆的。
例如,如果用勺子看自己的反射,那么再将自己的脸放进去,就会发现脸的形状和大小都被扭曲了。
2.如果把汤匙向水的方向倾斜,那么反射出的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如果用玻璃反射光线,那么反射出的效果是不是会和用汤匙一样呢?
参考资料
1.《科学探索》;
2.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生活》。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勺子里的哈哈镜》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涉及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观察图像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特点,理解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与曲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平面镜与曲面镜成像的不同,以及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平面镜、曲面镜、玩具、投影仪。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勺子背面,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勺子背面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勺子背面像哈哈镜,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物体与像的关系。
以勺子背面为例,讲解曲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理解图像会发生扭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让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自己的脸,观察图像的变化。
引导幼儿用白纸和笔记录观察结果,进行分享。
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曲面镜?”让幼儿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曲面镜成像特点:图像发生扭曲,不同部位的像大小、方向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比较平面镜和曲面镜成像的不同,记录下来。
2. 答案:平面镜成像清晰,物像等大;曲面镜成像扭曲,物像大小、方向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的形状对物体的影响,知道镜子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勺子、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卡片、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哈哈镜,让幼儿体验镜子中的自己。
提问:你们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有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向幼儿展示勺子形状的镜子,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物体在勺子镜子中的变化。
讲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用勺子镜子观察卡片上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物体勺子形状镜子中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镜子观察家中的物体,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描述物体在勺子镜子中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勺子形状对物体影响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形状的镜子观察物体,探索不同形状对物体的影响。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作业,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
2. 教具与学具准备:确保教具和学具的充分准备,以支持实践活动。
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引导方式。
4. 作业设计:作业的实践性和亲子互动的促进。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幼儿表现的分析和针对不同情况的教学调整。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哈哈镜、各种形状的勺子、手电筒、白纸、透明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哈哈镜、各种形状的勺子、手电筒、白纸、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勺子,让幼儿猜测:勺子里的哈哈镜会是什么样子?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形状的勺子,用透明胶带将勺子固定在白纸上。
幼儿用手电筒照亮勺子,观察勺子里的成像,并与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预测勺子里的成像。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哈哈镜2. 板书内容:勺子形状:圆形、方形、心形等成像特点:变形、放大、缩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哈哈镜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家里的勺子、汽车的反光镜、水中的倒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哈哈镜现象。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1)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围绕勺子里的哈哈镜展开。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重点:观察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手机、白纸、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白纸、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提问:“大家知道勺子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们觉得勺子可以当镜子用吗?”2. 例题讲解教师用手机在勺子背面照射,使勺子成为一个哈哈镜,展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在勺子里的成像,讲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3.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放大镜观察勺子里的成像,并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卡片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猜测在勺子里的成像,检验幼儿对勺子哈哈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的形状(2)勺子哈哈镜成像原理(3)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哈哈镜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记录成像。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成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观察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成像规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用其他物品(如瓶子、杯子等)制作哈哈镜,观察不同形状的物品成像,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4. 动手实践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掌握简单的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镜子、卡片、手机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镜子、一张卡片、一部手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学生观察勺子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形状的勺子和镜子观察卡片上的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不同形状的勺子成像特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家里的小勺子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2)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品代替勺子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问题设计;2.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的阐述;3. 动手实践环节的分组实验;5.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背面,探索发现勺子背面与哈哈镜之间的相似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背面的形状特点,发现勺子背面与哈哈镜之间的相似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勺子背面与哈哈镜之间的相似性。
重点:观察勺子背面的形状特点,动手操作探索勺子背面产生的哈哈镜效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勺子、镜子、哈哈镜、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不同形状的勺子、镜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哈哈镜,引导幼儿发现哈哈镜可以使人变形。
提问:“你们知道哈哈镜为什么能让人变形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引导幼儿观察勺子背面的形状。
讲解勺子背面与哈哈镜之间的相似性,解释勺子背面产生哈哈镜效应的原因。
3. 动手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不同形状的勺子、镜子、画纸和彩笔。
引导幼儿用勺子背面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脸,并记录下来。
帮助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在画纸上。
4.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邀请其他幼儿猜测不同形状的勺子背面会产生怎样的哈哈镜效应。
提问:“除了勺子背面,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产生哈哈镜效应?”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的形状特点勺子背面与哈哈镜的相似性勺子背面产生哈哈镜效应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家里的镜子,尝试用不同物品产生哈哈镜效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背面产生哈哈镜效应的兴趣浓厚,动手操作积极,但部分幼儿在理解勺子背面与哈哈镜之间的相似性上存在一定难度。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教学主题为「镜子的作用」,针对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师决定采用哈哈镜这一道具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哈哈镜和普通镜的不同外形和效果,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镜子的作用及不同类型的镜子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教学准备准备上手材料:哈哈镜和平面镜各若干个、小勺子若干个。
准备幼儿园外一个高光照度、光线均匀的地方,建议选择野外或者广场。
2.引入教师将两个镜子交给孩子自由探索,让孩子感受和观察两面镜子的不同:观察镜子的形状、表面以及反射效果等。
3.哈哈镜的表现•拿起哈哈镜,站在阳光下,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哈哈镜的样子,然后解释哈哈镜的反射效果的秘密。
•引导孩子在户外找到一个平坦的地方,通过观察落地后的自己,进一步理解哈哈镜的反射效果。
•为了加深孩子对反射效果的了解,将小勺子放在哈哈镜上,让孩子观察勺子变形的情况。
4.镜子的反射作用•提供平面镜让孩子观察。
与哈哈镜相比,平面镜更具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教师给出一系列锻炼,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镜子的作用,如在平面镜前划“诗词”。
5.反思与总结教师为孩子总结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三、教学反思哈哈镜是幼儿初学科学中一种常见的引导物,其反射的视觉效果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对镜子反射规律的感知能力。
而平面镜则更加具有实用性,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教学,有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到日常用品的分类和使用。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与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和多元性的自由创作环境,更好地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在户外活动前需要检查场地环境,保证孩子安全。
同时,还需要注意性别意识问题,避免出现女孩子戴哈哈镜被嘲笑等不良行为。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勺子里的哈哈镜》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凸透镜的形状及特点;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成像现象;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了解勺子里的哈哈镜成像现象。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成像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凸透镜、蜡烛、火柴、卡片、投影仪。
2. 学具:每组一个勺子、一个凸透镜、蜡烛、火柴、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勺子,提问:“你们发现勺子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勺子里的凸透镜,初步了解凸透镜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展示凸透镜成像现象。
邀请幼儿观察蜡烛在凸透镜下的成像,引导幼儿发现成像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用蜡烛、凸透镜进行实践,观察成像现象。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镜子?”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2. 勺子里的哈哈镜成像现象3. 凸透镜成像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尝试找出有趣的镜子并描述其成像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凸透镜成像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理解成像规律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践,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观察其成像特点,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观察勺子里的凸透镜,初步了解凸透镜的形状。
3. 例题讲解:展示凸透镜成像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成像规律。
5. 作业设计:观察家里的镜子,尝试找出有趣的镜子并描述其成像特点。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哈哈镜的作用和原理;2.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勺子拍摄自己的“哈哈镜照片”;3.学生能够体验到哈哈镜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1.哈哈镜(凹透镜和凸透镜各一枚);2.勺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3.黑板和白板笔;4.教学PPT。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并简单的介绍这两个透镜的作用。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勺子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个“透镜”呢?接下来,通过一张哈哈镜的照片,让学生看到不同形状的镜子能带来的变化。
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优美的景色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照片中那些景色是经过“变形”的。
2. 了解勺子里的“透镜”(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勺子,并让学生自己拿着勺子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勺子,先让勺子朝向自己,再让勺子朝向远处,最后让勺子朝向黑板。
教师会让学生发现,在不同的位置,勺子里面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 理解哈哈镜的产生原理(15分钟)教师介绍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并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形状。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勺子拍摄自己的“哈哈镜照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让他们体验哈哈镜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最后,教师解释哈哈镜之所以能够将人的形象“变形”,就是因为勺子里面的一部分是凸透镜,另一部分是凹透镜。
这两部分透镜同时作用于光线,导致最终的形象产生了变化。
4. 小结并检验掌握情况(10分钟)教师通过短暂的小结,帮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来展示他们制作的“哈哈镜照片”,检验学生们掌握的情况。
四、教学方法1.诱导/reactive方法:鼓励学生在勺子中观察到不同的东西,并帮助他们发现它们的不同;2.PPT呈现/演示法: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形状,并通过演示如何用勺子拍摄自己的“哈哈镜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哈哈镜的产生原理;3.互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勺子来拍摄自己的“哈哈镜照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3册,第6章《有趣的镜子》。
详细内容围绕勺子里的哈哈镜展开,通过对勺子背面不同曲率的探究,让幼儿了解并观察镜子成像的有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勺子背面不同曲率对成像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勺子背面不同曲率对成像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勺子背面曲率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哈哈镜、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哈哈镜,以及实验用的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背面,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个勺子背面像什么?”(2)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指轻轻触摸勺子背面,感受其曲率。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哈哈镜演示成像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哈哈镜能让我们看到变形的图像?”(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勺子背面曲率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勺子、一个放大镜和一个哈哈镜,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现象。
(2)引导幼儿用实验器材进行操作,观察成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哈哈镜2. 板书内容:(1)勺子背面曲率与成像关系(2)实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勺子背面,与父母一起探讨其成像现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背面曲率与成像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有趣的镜子成像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学习并理解镜面原理2.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简易的哈哈镜3.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视觉上的变形并有所体会教学准备1.硬纸板或者铝箔纸2.剪刀3.不锈钢勺子4.钢尺5.透明胶带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勺子的形状,并让学生表述表面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2.引入: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勺子里的哈哈镜”,让学生知道勺子也能玩出不一样的效果。
3.实验制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将硬纸板或铝箔纸剪成弯曲形状,然后将其粘贴到勺子的凸面部分,制成哈哈镜。
4.观察改变: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正常勺子和制作出的哈哈镜勺子的形状,并让学生说出不一样之处。
5.讲解原理:教师让学生观察勺子弯曲部分的变化以及看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变形。
让学生知道这是镜面原理的表现,并解释为什么自己变形了。
6.再次实验:教师让学生在镜子里面观察,如:手部在镜子里的形状变化、角度的变化等,并让学生体会到镜面的原理。
7.总结:通过此次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镜面原理的表现,了解平面镜的一些基本原理。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完成师生一起制作简易哈哈镜。
2.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述出哈哈镜是怎样制作的以及自己为什么会在哈哈镜里变形。
3.学生能够在体验实验中获得实践经验,学会观察和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自学拓展1.自己动手制作出比勺子更多样的哈哈镜,并观察和记录与理解。
2.观看镜中世界的电影或者综艺节目,了解镜子对视觉带来的变化。
3.去体验反光镜迷宫,了解平面镜的折射原理等。
4.了解哈哈镜在游乐场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应用。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勺子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观察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勺子当作放大镜使用的方法,观察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难点:理解勺子当作放大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勺子、水杯、水果、小玩具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勺子,提问:你们知道勺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探索部分1.教师演示: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3.邀请幼儿尝试: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
(三)实践部分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勺子、一个水杯和若干水果、小玩具。
2.教师引导: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讨论部分1.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勺子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吗?2.教师讲解:勺子的曲面可以聚焦光线,使物体在勺子中放大。
1.回顾本次活动,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勺子当作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并引导孩子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勺子当作放大镜使用的方法,观察并描述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勺子当作放大镜的物理原理,即曲面聚焦光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用勺子的呢?幼儿:我们用勺子吃饭,喝汤。
教师:对了,勺子还有个特别的用途,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用勺子做个小游戏,看看勺子能不能变成一个哈哈镜。
(二)探索部分教师: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一下,看,我把勺子放在水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物体变大了!教师:很好,那你们来试试看,把勺子放在水杯上,看看你们的水杯里的物体有没有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篇一」活动目标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2、发现了什么?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50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5000字)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50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
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
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名称:勺子里的哈哈镜教学科目:科学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观察和体验使用勺子制造哈哈镜的效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光的反射现象。
2.勺子的形状和特性。
3.使用勺子制造哈哈镜的实验。
教学准备:1.中班幼儿需准备一把勺子。
2.教师准备一些小镜子。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镜子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小镜子的反射特点。
提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为什么会看到自己的倒影?”等问题,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拿出一把勺子,告诉幼儿这是一把特殊的勺子,可以制造哈哈镜。
教师将勺子放在自己的脸前,使勺子中凹下去的部分对着自己的脸,让幼儿观察教师的脸部形象。
3.幼儿探索(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手中的勺子制造哈哈镜。
每个幼儿都可以试着将勺子放在自己的脸前,观察勺子中凹下去的部分对着自己的脸,看看自己的面部形象会发生什么变化。
4.分享与总结(10分钟)让幼儿分享他们使用勺子制造哈哈镜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总结现象,强调是因为光线在勺子的凹面反射产生了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教学延伸:1.拓展实验:增加一些形状各异的小镜子,让幼儿自由探索使用不同形状的镜子制造哈哈镜的效果,观察反射形象的变化。
2.制作用勺子制造哈哈镜的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彩纸、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勺子形状的挂饰,加强他们对勺子形状的认识。
评估与反思:教师观察幼儿对勺子制造哈哈镜的操作与观察过程,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评估他们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置和幼儿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性思维和观察力。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物体形状的观察能力;2.教育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3.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一把平底锅;2.一把勺子;3.一面镜子;4.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平底锅、勺子和镜子的形状,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个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
二、探索与实验(15分钟)1.教师拿起一面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
2.将镜子放在平底锅里,让幼儿观察平底锅在镜子中的形状变化,并引导幼儿描述变化。
3.拿起一把勺子,教师让幼儿观察勺子和自己的脸部特征,然后将勺子放在镜子中倒立。
4.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在镜子中的形状变化,并引导幼儿描述变化。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1.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共同回顾刚才的实验。
2.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为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物体和实际物体的形状不同?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光线在镜子中的反射原理。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形状寻找游戏,用手指指向一个物体,幼儿要说出该物体的形状。
2.教师拿出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
3.教师展示一个形状拼图,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拼出相同的形状。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镜中物体形状变化的原因。
2.教师评价幼儿的学习表现,夸奖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观察和比较物体在镜子中的变化。
2.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哈哈镜,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形状的变化。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游戏课,我发现幼儿对物体形状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能够用形状名称准确地描述物体。
实验环节的探索与实验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物体在镜子中的形状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背面,了解勺子背面类似哈哈镜的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背面的形状与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背面形状与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手电筒。
2.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把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背面,并提问:“你们觉得勺子背面像什么?”2. 例题讲解:a.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背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b. 教师用放大镜和手电筒演示勺子背面的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用白纸、画笔和不同形状的勺子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与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大家共同探讨勺子背面形状与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a. 不同形状的勺子背面b. 反射现象与勺子背面形状的关系c. 观察方法:看、比、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勺子背面,画出它们的形状,并与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勺子背面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背面的形状和反射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观察、比较、分析问题时,部分幼儿仍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物品,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反射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背面形状与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2. 教具与学具准备:确保教具和学具的充分准备,以支持幼儿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二、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幻灯片;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勺子的两面,发现勺子的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
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你在勺子里能看到自己吗?
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后面准备了一个魔法勺子,请小朋友拿出来
1.摸一摸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嗯,勺子的一面是凹进去的,这就是凹面(出示字卡凹),还有一面是凸出来的(出示字卡凸)
小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现在请小朋友把魔法勺子放在后面的袋子里。
(三)填画记录表,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记录表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来照照自己,看看在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师: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勺子,待会请小朋友选择一根勺子,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一照自己,看自己变成什么样?然后画在这张记录表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走到桌子旁边,找一个位置坐好。
2.幼儿交流记录的结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样的魔法勺子,照出来的你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
教师介绍要求: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来做动作。
例如:我说瘦身术,你就要用勺柄照自己。
提示语:你们可以看着魔法秘笈来变魔法。
生活中我们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凹凸面,也可以当我们的魔法宝贝的?回去找一找再来跟小朋友说一说。
篇二设计思想:
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
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
“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偶然产生的。
一天饭前准备就绪了,在温馨的轻音乐中,孩子们都期待着品尝今天的美食。
这时候陈天奇小朋友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驱使,使孩子们都开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镜子、哈哈镜、反光镜、不锈钢碗、不锈钢勺等材料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凹凸面成象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PPT课件、集体记录纸、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的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不锈钢勺子。
它能当镜子照吗?请你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是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了解凹凸面)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能更清楚一些。
凹面和凸面照出来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在、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
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
变形。
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
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交镜,讨论其用处。
师:生活中。
你见过这样的凸镜或凹镜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再马路拐角处、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交镜。
其实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有用的凹面镜和凸面镜,你想知道藏在哪里,有什么用?篇三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
师:魔法师们都有一样属于自己的宝贝:小仙子有仙女棒,老巫婆有飞天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听“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问它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镜子和勺子,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师: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
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呢?
师: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在勺子的哪里看见自己?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一样吗?为什么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不一样呢?请你看一看、比一比。
总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而勺子呢,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
不过勺子也有平平的地方,谁找到了?我们叫它勺柄。
这就是我们学魔法要用到的宝贝——魔法勺子。
三、填画“魔法秘笈”,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魔法秘笈”的填画要求。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看看你在勺子的这些地方照出来是什么样的?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交流填画的结果。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填画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这就是“瘦身术”。
4、集体检验幼儿的记录结果。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师: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好吗?
师: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们听我的口令用魔法勺子照自己。
例如:我说“瘦身术”,你们就要用勺子的哪里照自己呀?提示语:你们可以看着魔法秘笈来变魔法。
五、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特殊的镜子有它自己的本领,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教师补充。
(播放幻灯片)
凸面镜: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
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车前灯
六、活动延伸,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其他可成像物品。
师:我这还有一个魔法招术,更有意思,下次活动我们接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