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追星少年——追星莫“昏头”》教案设计
追星行为要理智教案

追星行为要理智教案教案标题:追星行为要理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追星行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理性对待追星行为的意识和态度。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追星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追星行为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如何理性对待追星行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追星行为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们身边有人追星吗?你们认为追星行为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3. 介绍追星行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追星行为。
4. 分析追星行为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激发学生对偶像的喜爱、增加自信心等。
5. 分析追星行为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如过度消费、影响学习等。
案例分析:6.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追星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进行展示。
7. 全班讨论:就不同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理性对待追星行为: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性对待追星行为,提出以下问题:- 追星行为应该有一个度,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追星行为是否应该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保持对追星行为的热情,同时不被其消耗?总结与反思:9.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理性对待追星行为的重要性。
10. 让学生进行个人反思:你在追星行为中是否有过度的行为?如何调整和改进?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追星行为案例。
2.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学生反思表格。
评估方式:1. 分组展示的评估:对每个小组的案例分析进行评价和点评。
2. 学生个人反思表格的评估:评估学生对自己追星行为的反思和改进意识。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来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追星行为的背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理性对待追星行为,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理智追星班会策划书3篇

理智追星班会策划书3篇篇一《理智追星班会策划书》一、班会主题理智追星,绽放青春光芒二、班会目的通过本次班会,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树立理性的追星观念,明白追星的真正意义,避免盲目追星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同学们在追星过程中能够保持理智,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班会时间[具体时间]四、班会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班级全体同学六、班会准备1. 收集关于理智追星的案例、故事、名言警句等相关资料。
2. 准备与追星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3. 安排主持人,负责班会的流程引导和主持工作。
4. 划分小组,让同学们提前进行关于追星的思考和讨论。
5. 布置班会场地,营造出适合讨论的氛围。
七、班会流程1. 开场导入(5 分钟)主持人通过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理智追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案例分享(10 分钟)展示一些因盲目追星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如过度消费、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等,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盲目追星的危害。
同时,分享一些理智追星的成功案例,如明星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榜样,激励粉丝积极向上的故事,引导同学们从中汲取正能量。
3. 小组讨论(15 分钟)(1)你心中的偶像是什么样的?(2)你追星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理智追星应该怎么做?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观点阐述(15 分钟)请几位同学上台发表自己对追星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理智追星的重要性。
5. 名言警句解读(10 分钟)选取一些与理智追星相关的名言警句,如“不要盲目崇拜偶像,要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等,由主持人进行解读,加深同学们对理智追星理念的理解。
7. 结束仪式(5 分钟)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理智追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光芒。
八、班会延伸3. 定期开展关于追星话题的交流活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综合课教学设计追星

板书
设计
上课时间----------月------------日
一、教师准备
1.制定此次活动的时间安排表。
2.推荐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参考材料,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名人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名人传、院士自述、获诺贝尔奖科学家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3.作文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语言表达是否文从字顺。
4.在班上开展的相互交流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3.有条件的,可组织收听收看各级电台、电视台播出过的有关名人的节目录音、录像。如东方之子、人物访谈、对话等。
二、活动指导
1.古人说:"见贤思齐焉。"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常用以激励自己。根据教科书的提示,也可以不受此限制,凭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也追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一)
备课时间月日
课题
我也追"星"
课时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从而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初中生《男孩女孩 “追星”莫昏头》偶像崇拜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3.张非初二时迷上了谢霆锋,谢霆锋舞台上英俊、潇洒的形象令张非十分着迷。张非开始写信,在网上搜索有关谢霆锋的行踪,并扬言将来非他不嫁。后来呢?后来又非“王力宏”不嫁,现在又非“周杰伦”不嫁。
分析:
4.王瑞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他有很多明星剪贴画,在每张画的后面,都有明星的特点以及他对这个明星的看法。他特别喜欢在杂志里寻找有关明星奋斗经历的文章来读,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他认为自己只要有明星的那种奋斗精神,自己将来也会获得成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想一想:让学生反思自己“追星”的经历;在“追星”前后,自身及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小锦囊:帮助学生分析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三)动脑筋:让学生通过对“追星族”心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自己“追星”的心态及原因。
(四)小锦囊: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偶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首先要承认崇拜偶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一方面,崇拜的对象不一定局限于“明星”;另一方面,即使是崇拜“明星”,也要明白应该去崇拜和学习他们哪些方面的东西。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挖掘明星们奋斗的精神和闪光的部分,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青春期是一个开始自我认同的时期,青少年要解决“我是什么人”和“我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教诲和知识,开始独立地思考和生活,他们渴望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事,去实现一个他们自己设计的“自我”。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角色,开始对丰富、快乐的生活充满憧憬。但是理想离现实的距离又是如此的遥远,繁重的作业、家长和老师严格的管教使得他们对自己简单、平淡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追星的普遍性和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崇拜。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学业。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追星的正常心理需求,认识到过度追星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理性追星、健康成长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追星的关系。
2. 如何让学生在追星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追星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追星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过度追星的危害。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追星的定义和普遍性:让学生了解追星是什么,以及它在青少年中的普遍性。
2. 明星崇拜的心理分析:分析学生追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
3. 过度追星的负面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过度追星对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4. 理性追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在追星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平衡学习与娱乐,实现全面发展。
5. 立志成长,追求梦想: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学业,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明星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追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追星的定义和普遍性,引导学生了解明星崇拜的现象。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追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负面影响。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就追星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历。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强调理性追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追星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追星问题活动策划书3篇

追星问题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追星问题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理性追星,健康成长”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追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然而,一些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沉迷、盲目崇拜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关于追星问题的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1.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认识到追星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而不是盲目崇拜和过度沉迷。
2. 帮助青少年了解追星的利弊,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活动地点]六、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七、活动内容1. 主题演讲邀请专家或明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追星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青少年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追星经历和感受,探讨追星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确追星。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追星案例,让青少年了解追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青少年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 签名承诺组织青少年进行签名承诺活动,让他们承诺理性追星,健康成长,并将签名承诺书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栏中,以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八、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张贴和发放。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布活动信息和预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
3. 邀请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专家或明星演讲费用:[X]元3. 宣传海报和传单制作费用:[X]元4. 互动游戏道具费用:[X]元5. 签名承诺书制作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十、活动评估1. 组织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收获。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追星是现代年轻人热衷的一种文化现象,他们追求着明星的一举一动,对明星的喜爱超过了平时生活中的朋友、亲人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正确处理追星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呢?本次班会旨在提供一种思考与讨论的平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
二、活动目标:1.了解与分析追星现象的背后原因。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调整追星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
三、活动准备:1.选定适当的班会时间和地点。
2.制作PPT,收集有关追星现象的案例和资料。
3.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四、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与追星现象相关的视频。
2.提问学生对追星的看法和感受。
3.引导学生对追星现象进行思考与讨论。
第二步:了解追星现象的原因(15分钟)1.分小组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对追星现象的看法。
2.组织全班讨论,了解大家对追星现象的共同认识和看法。
3.通过老师的引导,整理出常见的追星原因,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三步:明星文化的价值与局限(20分钟)1.通过PPT展示明星的正面价值以及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明星文化的局限性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区分追星的健康与不健康形式。
第四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5分钟)1.组织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从追星现象的原因、价值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报告。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五步:引导合理的追星态度(20分钟)1.通过展示明星的成功付出和努力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追星并不仅仅是为了追随个别明星,而是追求一种自己向上进取的精神。
2.老师分享自己对明星的看法,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3.借助学生的真实案例,展示明星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
你追的是那颗“星” 理性追星+教学设计

你追的是那颗“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健康追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2、态度与情感目标:1)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培养适度追星。
2)引导和教育学生崇拜更多、更有价值的榜样。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明星成功背后的努力和拼搏,学会追求偶像和榜样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
教学时间:90分钟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引入(5分钟)1、音乐:小黄人版《青春修炼手册》2、呈现一些最近流行的明星图片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欣赏或崇拜的偶像。
他们身上总会有一些特点是我们所向往的,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崇拜的偶像。
1、通过这首比较流行的歌手演唱的歌曲活跃课堂的气氛。
2、通过呈现明星图片来引出主题“你追的是那颗星”“粉丝大盘点”(5分钟)让同学们猜出下列偶像的粉丝团的名称。
内容:杨颖——杨家将李宇春——玉米迪丽热巴——爱丽丝易烊千玺——千纸鹤蔡徐坤——ikun杨幂——蜜蜂赵丽颖——萤火虫肖战——小飞侠通过这个游戏既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投入,也可以让大家迅速找到各自的偶像粉丝好友,更好的活跃气氛。
“你追的是那颗星”(15分钟)提问三个同学以下三个问题:1、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2、可以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吗?(美好的外表或者优良的品质)也可以举例来说明。
3、你有为他做过疯狂的事吗?具体可以说一说吗?通过该问题了解同学们的追星现状,并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注意,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同学们更好的融入课堂。
“追星”利弊分析(25分钟)案例128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从16岁苦追香港明星刘德华,不但倾家荡产,父亲甚至要“卖肾”为她圆梦。
刘德华获知后,通过经纪人批评其"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表示他绝不会理会杨丽娟的通过两个正反案例分析,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清楚“摆正心态,健康追星”的重要性,从而引导适度崇拜偶像。
要求,并呼吁她停止过火的行为。
6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社区》栏目又详细报道“兰州女子苦追刘德华”,没想到杨丽娟仍然执迷不悟,并声称:“刘德华比我父亲重要!”06年4月初,杨丽娟为见刘德华,威胁父母要跳楼自杀。
中学生“追星”心理分析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目录
CONTENT
01 引言
02
03
04
05
01 引言
01
随着网络的发达,追星变得越来越寻常
02
03
04 追星现象的社会背景 和原因,时代发展造 就了现状。
02
偶像崇拜心理的表现:对偶像的 崇拜和追求,将偶像作为自己的 榜样和目标
偶像崇拜心理的成因:对偶像的 崇拜和追求,往往源于对偶像的 欣赏和认同
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 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文艺比赛、社 会实践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减少对明星的过度关注。
家庭引导:家长 应关注孩子的成 长,引导他们理 性追星
社会媒体引导: 媒体应传播正能 量,避免过度炒 作明星
模仿偶像的外貌、言行等 跟风追随流行趋势,追求时尚 模仿和跟风心理的负面影响
03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追星”行为 家庭经济条件与孩子“追星”的消费观念 家庭氛围与孩子的“追星”心理需求
偶像崇拜:学生 崇拜明星,将明 星作为自己的偶 像,认为明星拥 有完美的外表和 才华。
社交需求:学生 希望通过追星来 获得更多的社交 机会,与同龄人 建立联系和交流。
05
父母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关注孩子的兴趣 爱好,引导他们 理性追星
建立良好的沟通 机制,倾听孩子 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孩子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让 他们学会自我管 理和自我约束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追星”现象,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举办专题讲座和活动:邀请心理专家、明星本人或粉丝组织代表等,与学 生分享交流,引导学生理性追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追星少年——追星莫“昏头”》教案设计

追星少年一一追星莫昏头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偶像崇拜。
2、使学生学会除了看到偶像的辉煌外,更应该注重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内在的品质、人格。
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崇拜偶像。
活动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明星们身上值得效仿的敬业、奋斗精神。
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b5E2RGbCAP活动过程一、导入,想一想:让学生反思自己“追星”的经历;在“追星”前后,自身及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p1EanqFDPw二、小锦囊:帮助学生分析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三、动脑筋:让学生通过对“追星族”心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自己“追星”的心态及原因。
四、小锦囊: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偶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首先要承认崇拜偶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
一方面,崇拜的对象不一定局限于“明星”;另一方面,即使是崇拜“明星”,也要明白应该去崇拜和学习他们哪些方面的东西。
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挖掘明星们奋斗的精神和闪光的部分,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DXDiTa9E3d教师还可以再举一些名人逸事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崇高品质的追求。
也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
例如,以演《还珠格格》“小燕子”出名的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作为反面例子与学生进行讨论。
RTCrpUDGiT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一)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四个原因。
1 •寻找“理想自我”的替代人。
青春期是一个开始自我认同的时期,青少年要解决“我是什么人”和“我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他们不再满足于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教诲和知识,开始独立地思考和生活,他们渴望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事,去实现一个他们自己设计的“自我”。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角色,开始对丰富、快乐的生活充满憧憬。
小小追星族心理健康教案

小小追星族心理健康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小小追星族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一些应对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方法。
•培养小小追星族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小小追星族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了解小小追星族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小小追星族的心理需求,如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等。
2.2 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分析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如焦虑、沉迷、自卑等。
•探讨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原因,如社交压力、家庭关系等。
2.3 应对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方法•提供一些应对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方法,如建立健康的追星观、培养多元兴趣爱好等。
•强调积极心态和适度追星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介绍法:通过讲解小小追星族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追星经历和心理问题,促进交流和互助。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小小追星族的角色,演绎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4. 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讨论表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头回答问题: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回答,评价其对知识掌握程度。
以上是小小追星族心理健康教案的基本框架,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展开。
1. 教学目标1.1 了解小小追星族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小小追星族是指对明星有着极高热情和追捧的年轻人群体。
他们通常对明星的生活和作品非常关注,追求与明星的认同和亲近感。
了解小小追星族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1.2 掌握一些应对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方法小小追星族常常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沉迷、自卑等。
掌握一些应对小小追星族心理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主题:追星适用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追星现象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于明星追捧的客观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教学内容:1. 了解追星现象a. 分享学生对于追星的了解和经历。
b. 引导学生探究追星现象的背后原因,如明星的魅力、媒体的宣传等。
2. 分析明星追捧的影响a. 讨论明星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如榜样效应、明星造成的社交问题等。
b. 提醒学生明星热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盲目崇拜、忽视学业等。
3. 培养客观分析能力a. 引导学生意识到明星也是普通人,拥有优点和缺点。
b. 鼓励学生分析明星的成功背后付出了何种努力和付出。
4.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a.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追星,以及是否盲目崇拜。
b. 激发学生对于自身兴趣和优点的发现,树立追求个人梦想的信念。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追星的了解和经历,引发学生对于追星现象的兴趣。
Step 2: 探究追星现象(15分钟)与学生一起探讨明星追捧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追星现象的背后原因和魅力。
Step 3: 分析明星追捧的影响(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明星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了解明星热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Step 4: 培养客观分析能力(20分钟)通过分析明星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客观看待明星的能力。
Step 5: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15分钟)让学生个别思考自己为什么追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Step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班会的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追星经历的作文。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笔记本或黑板3. 学生作文纸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学生个人作文的评分,重点评估学生对于追星现象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扩展活动:和学生一起组织一次追星论坛,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明星,并就明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
初一心理与健康《我也追星》教案

1、小品《追星族》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根据每一个情节总结出偶像崇拜的不良现。
2、引导提问。
让学生通过小品中的情节归纳出理智对待偶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四、实战演习
《追星的悲剧》案例分析。
一、偶像崇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观看“杨丽娟疯狂追星”的新闻。并总结“追星”有哪些影响。
1、播放视频,并向学生提问,结合杨丽娟的案例请同学们说说“追星”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偶像崇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视频案例,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他人问题,内省自身问题,并结合案例能够总结出偶像崇拜对学习生活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找出案例中主人公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怎样做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二、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
1、利用课前制作好的“个人偶像档案”进行小组交流活动。
1、请学生说出自己崇拜的偶像,崇拜的理由及崇拜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身边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2、利用课前的采访结果,完成活动“不同历史时期青少年学习崇拜的偶像级人物有哪些?
3、观看视频“阿良的故事”并结合案例找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2、引导学生总结出偶像崇拜的社会原因。
3、结合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适度追星心理教案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摆正"追星"的心态,明确“追星”的利与弊。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对偶像崇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3、引导学生自我肯定,从崇拜偶像转向对自己的欣赏,将“追星”转换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活动准备1、课前一组滚动图片(至少7类明星)做为情境导入,配以音乐《快乐崇拜》循环播放。
2、学生准备:自己所追“星"的照片、图片或文字资料等,以便课上交流;3、在上课前每人填写“我的偶像与我"学生单(附后),按照上面的分类分成不同的小组。
(提前分好,方便课堂的交流讨论和进行活动)活动过程一、团体热身阶段:“粉丝大盘点”1、要求:请说出下列偶像粉丝团的名称。
2、内容:东方神起——仙后团李宇春——玉米周笔畅——笔笔(迷)Super junior ———妖精(E.L.F)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欣赏或崇拜的偶像。
他们身上总会有一些特点是我们所向往的,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崇拜的偶像。
二、团体转换阶段:我的偶像我喜欢小组讨论与交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崇拜过什么人,或者说都有过自己的偶像。
那么你对你的偶像了解有多深,你又对他(她)喜欢到什么程度?课前同学们已经填写“我与我的偶像卡”。
现在我们是按偶像卡上相同类别的同学组成的七个小组(娱乐明星组、事业成功人士组、运动明星组、专家学者组、伟人组、普通人组和其他组),小组交流时结合探讨的问题:1、你们小组的偶像所属类别?你的偶像是谁?被推荐宣讲的原因?2、准备分享的内容应围绕相关问题:(1)你对偶像的欣赏重点是什么?从偶像身上得到的最大收获;(2)偶像成名道路或奋斗经历;(3)我们组都采用什么样的追星方式?(4)你们的相似处?你怎样才可以具备偶像身上的这些特点呢?三、团体工作阶段:我的偶想我了解全班分享,选代表发言:1、请各组同学推荐自己的偶像。
把“偶像卡”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心理健康教育追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追星心理
《追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追星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日益普遍,尤其是年轻人之间。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明星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自己喜欢的明星展开了更加狂热的追捧和热爱。
然而,追星心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度沉迷、跟风消费、注意力分散等,这些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与追星现象的结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引导追星族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粉丝情节,如何避免迷失自己在追星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追星与学业、工作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追星固然是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但千万不要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追星之中。
我们可以通过追星来放松自己、寻找快乐,但也要有自制力,不要为了追星而失去理智和节制。
其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明星和作品。
切忌盲目追捧,一味消费,导致自己丧失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要正确对待追星与生活的关系。
追星固然可以带给我们快乐,但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情。
要合理分配好追星和学习、工作、交友等之间的关系,做到追星与生活的平衡。
总之,追星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我们要正确引导自己,养成健康的追星习惯,不要盲目跟风,更加不要让追星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全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追星,享受到追星的乐趣,也不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关于理智追星的策划书3篇

关于理智追星的策划书3篇篇一关于理智追星的策划书一、活动主题二、活动目的1.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和价值观,避免盲目追星。
2. 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对象全体学生六、活动内容1. 宣传阶段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材料,介绍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海报。
利用学校广播、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邀请学校电视台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2. 活动内容第一环节:“理智追星”主题讲座。
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一场关于“理智追星”的主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理智追星,为什么要理智追星,以及如何理智追星等内容。
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到追星的正确方式和意义,避免盲目追星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环节:“我心中的偶像”演讲比赛。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我心中的偶像”演讲比赛。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偶像,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以及对自己的影响,让学生在分享偶像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偶像的优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
第三环节:“追星的利与弊”辩论赛。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追星的利与弊”辩论赛。
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追星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追星现象,避免盲目追星。
第五环节:“我的偶像,我来画”绘画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我的偶像,我来画”绘画比赛。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偶像,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偶像的形象和特点。
通过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偶像。
将学生在活动中的绘画作品、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成果进行展示,让全校师生共同欣赏和评价。
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同时也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评选出活动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

追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追星文化,明确其中的追星心理和行为特点。
2.理解追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追星文化持有客观态度。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投影仪/电脑。
2.课堂环境布置:星星、明星图片等。
3.小组活动材料:追星心理调查问卷、小组合作任务表格。
三、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引发兴趣,提出问题)教师播放一段明星演唱会现场视频,激发学生的追星情绪,并提出问题:“你喜欢追星吗?你认为追星文化对人们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拓展思维,培养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份追星心理调查问卷。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填写问卷,并就以下问题展开合作讨论:- 你们小组中是否有追星的同学?他们都喜欢哪位明星?- 追星行为对个人生活和学习有何影响?- 追星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3.展示与分享(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分享。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评论或补充其他观点。
4.导入知识点(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思考)教师通过幻灯片介绍追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追星文化有哪些认识?你们觉得追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5.探究问题(引导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追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追星行为是否有盲从和崇拜倾向?- 追星是否是一种精神寄托?- 追星文化在电影、音乐、时尚等领域的影响如何?6.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根据之前的讨论,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表格,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追星行为对个人的正负影响。
- 追星行为对社会的正负影响。
- 如何理性对待追星文化,更好地平衡个人兴趣和学业发展。
7.总结归纳(梳理思路,引导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之前的讨论和小组活动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追星行为对个人的心理需求和正负面影响。
- 追星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星少年——追星莫“昏头”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偶像崇拜。
2、使学生学会除了看到偶像的辉煌外,更应该注重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内在的品质、人格。
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崇拜偶像。
活动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明星们身上值得效仿的敬业、奋斗精神。
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一想:让学生反思自己“追星”的经历;在“追星”前后,自身及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小锦囊:帮助学生分析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三、动脑筋:让学生通过对“追星族”心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自己“追星”的心态及原因。
四、小锦囊: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偶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首先要承认崇拜偶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
一方面,崇拜的对象不一定局限于“明星”;另一方面,即使是崇拜“明星”,也要明白应该去崇拜和学习他们哪些方面的东西。
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挖掘明星们奋斗的精神和闪光的部分,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教师还可以再举一些名人逸事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崇高品质的追求。
也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
例如,以演《还珠格格》“小燕子”出名的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作为反面例子与学生进行讨论。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四个原因。
1.寻找“理想自我”的替代人。
青春期是一个开始自我认同的时期,青少年要解决“我是什么人”和“我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他们不再满足于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教诲和知识,开始独立地思考和生活,他们渴望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事,去实现一个他们自己设计的“自我”。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角色,开始对丰富、快乐的生活充满憧憬。
但是理想离现实的距离又是如此的遥远,繁重的作业、家长和老师严格的管教使得他们对自己简单、平淡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青少年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不是非常清楚。
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
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
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
这时明星出现在视野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靓丽的外表、个性化的服饰、潇洒的身姿、代表都市潮流的歌舞……都能成为青少年所喜爱和艳羡的东西。
少男少女们正是通过崇拜偶像,来弥补自己个性或生活上的缺陷,并通过偶像来构建或完善自己的梦想。
这种渴求使他们保持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2.寻找父母形象的替代人。
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形象的替代。
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心理上也开始逐渐地寻求独立和自主。
但心理上的发展往往是滞后的。
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
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自己不能没有他人的帮助。
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
因此,儿童期对父母的崇拜和依赖就遗留了下来,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偶像崇拜。
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
在某种意义上。
这只是将偶像作为父母的替代,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3.“羊群效应”。
偶像崇拜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同龄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青春期的子女开始对父母、师长的教诲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抵触。
他们开始寻求能认同自己言行的新的团体。
偶像崇拜可以成为很多中学生业余生活中的重要话题——也就是他们之间最共同的语言之一。
在这个独特的圈子里,青少年们与同龄人一起交流、欣赏和评价自己的偶像,使对此一无所知的成人无法加入。
并且,成人越是反对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越发感到这样做有价值。
4.紧张生活的“调味品”。
沉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考试竞争、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使学生们“稚嫩的翅膀”承担不起如此沉重的负荷。
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并没有给中学生提供相应完备的、适合于他们的娱乐活动。
在课余的闲暇时间里,追星成为一种在业余生活中和精神上放松自己的有效途径。
追星,使竞争的压力减缓,可以暂时卸去沉重的心理负担。
大家一起放声大笑。
尽情呼喊,可以毫无拘束地喜怒哀乐,在追星时没有优劣之感。
与其说他们在追星,不如说他们是在寻找青春压力的宣泄。
(二)“追星”的积极意义。
尽管世人对少男少女追星现象贬多于褒,对少男少女的追星行为阻多于导,但谁也不能否认,追星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明星”成为少男少女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
少男少女正处于“英雄崇拜期”。
他们自觉地为自己选择了“英雄”,只要选择准确,这位“英雄”便对他的一生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这“英雄”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青少年是需要榜样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无论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意识地为其未成年人选择、树立榜样。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
然而,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是由社会树榜样,倡导青少年去学,这种方式有时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那就是社会树的榜样不一定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与热爱。
青少年也就未能将这种向榜样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内在的意愿,从而使这种学习流于形式。
少男少女们“追星”则不同。
“星”是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确立的,他们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愿地去学习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与偶像重合为一。
这种学习是自发的、自觉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所以这时候“星”的影响力特别大,感召力也特别强。
效果也特别明显。
(三)对偶像崇拜应该正确引导。
首先,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追星族的出现自有它的成因和必然。
老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既然是做梦,就有清醒的时候;既然是幼稚,就有成熟的一天。
偶像崇拜只是阶段性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K,他们会将注意力投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但是,并不是说这是一种正常行为就不需要去引导和改变了,因为青春期是初中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正确地引导。
家长和老师对于他们的追星行为不要不择手段地横加限制,这样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应该引导他们去挖掘明星们身上精髓和闪光的部分,学习明星们身上值得效仿的敬业、奋斗精神,与他们一起讨论他们在事业发展中的得失,使学生从追求表面的东西转到更深层次的欣赏,把偶像崇拜转化成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一种活动。
其次,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爱好,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如参加文体活动,多带他们去看看外面多姿多彩的社会,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广泛,会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并通过比较所接触的各种人和事,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外面都是“花花世界”,还是关在屋子里比较安全,导致孩子接触的外界就只有电视、电台、杂志等媒体。
其实,这样更容易被导入到追星的热潮中去。
青少年的阅历越浅,社会经验越少,识别能力就越差,一些貌似美丽的东西就很容易让他们激动。
因此,老师应该注意自己学生多方面知识和修养的发展。
最后,老师要注重培养青春期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能只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成绩。
学生追逐的偶像中,大多是英俊潇洒、衣着华丽、生活奢侈。
他们对偶像的艳羡有时候就来自于这些外在的物质上的豪华。
因为在他们看来,明星们好像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得到金钱和其他物质享受。
而对于优秀的科技人才等,却并不容易引起中学生狂热的崇拜,那是因为后者又要吃苦又要挨穷。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价值观取向。
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要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如果过度地崇拜偶像,追星成痴、成迷,甚至神思恍惚,坐立不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属于不正常的“情结”了。
老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
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
在追星而发烧时,应该多留给自己一点理智,克制一下盲目;多看一点现实,少回味一点梦幻;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要知道,在这大千世界里,群星闪烁,究竟哪一颗星是最明亮的,科学的望远镜都尚未窥见呢。
而你,何必为近在眼前的那束暂时闪烁的星光那么痴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