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一天民俗生活与唐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踏青游乐的,如:
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 出游”;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 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故事。
富国安,大家安居乐业,男人每天也都会有在家吟 诗作对的文风!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很礼佛。所以那 时的人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要用在拜佛,烧香, 念经等佛事。而女人在唐朝是以肥为美,她们也会 像我们现在的女孩子一样每天要花时间在“增肥” 上,不仅如此,唐朝思想解放,可以说是历代王朝 中女子穿著装束最开放的了!很像欧洲中世纪时期 的那种穿著,束胸让胸前露出一点乳沟来满大街走 来走去的。也挺好玩的。
话说诗仙李白也未能免俗也好泡个盆汤,他总 是喝得个醉醺醺的就去洗澡,这样可以醒酒提 神解除疲劳。据说有一天他在浴池里碰到了一 位叫做赵香露的美女,当即心下动了色念,因 为那时男女又是都在一个池子里共浴,这一下 没把持好,他就把人家给办了,这香露姑娘也 是久仰慕太白的才华,也是半推半就的两人也 就苟了一把那且人之合。事后赵香露还为李白 生了个闺女叫紫嫣。李白自然欢喜得不得了, 於是便在那家浴室的墙上当即提笔即兴做了首 诗来纪念这段野史情。他在诗中写到“:日 照 香炉 生紫嫣。”
寒食和清明相近,寒食、清明都有拜扫祭 祖的风俗,又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 两节也成为游玩踏青的好日子。这些在唐 诗中都有表现: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 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野旷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 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 人归去。”
还有象武平一“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饮”之句,所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意,表示尽节 守忠。宫廷在元旦赐群臣柏叶,柏是仙药 长寿。
元宵,又名“上元”。唐人元宵节盛况空 前,官府特许驰禁,放花灯三夜,京城解 除平日的宵禁,男女老幼举家出动外出观 灯游玩,同时还会举行踏歌等活动,如此 热闹的景象唐诗里有大量描绘,如:
[1]指帝王用端正严肃的态度约束自己。 [2]宫殿的台阶,因漆丹色,故曰丹陛。
群臣也便有应制诗、唱和诗来表现大唐国 威,于是产生一批应节的诗歌。如徐彦伯 《同韦舍人元旦早朝》:
夕转清壶漏,晨惊长乐钟。逶迤纶禁客, 假寐守铜龙。予亦趋三殿,肩随谒九重。 繁珂接曙响,华剑比春容。相问韶光歇, 弥怜芳意浓。愿言乘日旰,携手即云峰。
崔液《上元夜六首》中云:“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也 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上元灯节,大概始盛于唐朝,因为在此之前, 关于它的诗句,少之又少,而到了唐,蔚然为 大观。唐诗留给今人当时元宵节的狂欢喜庆之 状。
上引几首记述盛况,洋溢着欢快的情调, 当然也有愁苦的,如白居易29岁那年元宵 在长安准备应试,前途未卜不免忧愁,诗 曰:“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盛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李 商隐老病回乡,怀念京华,写有《正月十 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 帝都,香车宝辇隘通途。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一生才情而坎坷潦倒, 抑郁遗憾之情借喜庆的元宵节予以宣泄。
唐时主要的节日计有: 元旦,旧指阴历正月初一,有“上日”“元
日”“正日”“朔旦”等别称。民间贺岁拜年、 爆竹驱鬼,朝廷举行朝会之礼等隆重典礼,皇帝 赐宴并首唱。 唐太宗就有《元旦》、《正旦临朝》诗: “恭已[1]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2], 丝竹韵长廊。”(《元旦》)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正旦临朝》)
上巳:原指阴历的三月上巳巳日,后固定 为三月初三,上巳节人们在水边洗濯污垢, 祈求健康长寿。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就是写这个节日活动。唐人保留这个风俗, 如杜甫《丽人行》写的也是上巳日杨氏兄 妹的骄横奢华,开头就云:“三月三日天 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 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一般在 清明节前两天,在四月初,家家不得升火 作炊。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只吃 现成食物,故名寒食。不过唐时宫中是可 以举火的,还燃烛传火赐近臣,韩翊有首 著名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散入五侯家。”这首写风俗的小诗巧妙地 讽刺了宫廷对宠臣的偏护和统治阶级的特 权,含蓄而有情韵。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 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 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 漏莫相催。
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同用春字》:“今夜 启城闉,结伴戏芳春。鼓声缭乱动,风光触处 新。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 歌舞达明晨。”据《唐诗纪事》载,当时六诗 人陈子昂、长孙正隐等欢会,带着醉意相互竞 比,写下六首再现元宵节的同题诗。
另外,还有个也许大家不知道的确 切消息,就是那时候的上到皇帝, 下到百姓都有盆汤泡澡的习俗文化, 有点像现在的东北一带也有洗浴桑 拿文化。著名的华清池就是专门为 皇家修建的澡堂子。里面还有专门 为当时的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专用盆 汤池。没事就在里面泡泡也挺不错 的。又健康又清洁卫生!插播一笑 话啊,据说啊,
唐人的一天,民俗生活与唐诗
任何社会的日常生活,都渗透着民俗内 容和民俗特色,所以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民 俗生活。唐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与节 俗、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的几次盛世就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在太宗时期。 研究一下唐时的生活习惯是有必要的。更何况,还 是以一个正值鼎盛时期的朝代学习呢。 大唐盛世民
写给高赞
一、唐代节日风俗与唐诗
节日风俗是指在节日举行庆贺游玩或祭 奠的风俗。节日风俗挟带着乡土亲情的 温馨,饱蘸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又不 乏潜移默化陶冶人真善美性情的力量, 体现着社会理想、人文关怀,因而代代 相传。唐代社会开放,古老的礼仪文化 和外来文明交汇下的节日风俗多姿多彩, 这些都被写进唐诗,有些还是唐诗直接 参与的活动。
踏青游乐的,如:
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 出游”;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 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故事。
富国安,大家安居乐业,男人每天也都会有在家吟 诗作对的文风!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很礼佛。所以那 时的人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要用在拜佛,烧香, 念经等佛事。而女人在唐朝是以肥为美,她们也会 像我们现在的女孩子一样每天要花时间在“增肥” 上,不仅如此,唐朝思想解放,可以说是历代王朝 中女子穿著装束最开放的了!很像欧洲中世纪时期 的那种穿著,束胸让胸前露出一点乳沟来满大街走 来走去的。也挺好玩的。
话说诗仙李白也未能免俗也好泡个盆汤,他总 是喝得个醉醺醺的就去洗澡,这样可以醒酒提 神解除疲劳。据说有一天他在浴池里碰到了一 位叫做赵香露的美女,当即心下动了色念,因 为那时男女又是都在一个池子里共浴,这一下 没把持好,他就把人家给办了,这香露姑娘也 是久仰慕太白的才华,也是半推半就的两人也 就苟了一把那且人之合。事后赵香露还为李白 生了个闺女叫紫嫣。李白自然欢喜得不得了, 於是便在那家浴室的墙上当即提笔即兴做了首 诗来纪念这段野史情。他在诗中写到“:日 照 香炉 生紫嫣。”
寒食和清明相近,寒食、清明都有拜扫祭 祖的风俗,又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 两节也成为游玩踏青的好日子。这些在唐 诗中都有表现: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 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野旷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 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 人归去。”
还有象武平一“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饮”之句,所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意,表示尽节 守忠。宫廷在元旦赐群臣柏叶,柏是仙药 长寿。
元宵,又名“上元”。唐人元宵节盛况空 前,官府特许驰禁,放花灯三夜,京城解 除平日的宵禁,男女老幼举家出动外出观 灯游玩,同时还会举行踏歌等活动,如此 热闹的景象唐诗里有大量描绘,如:
[1]指帝王用端正严肃的态度约束自己。 [2]宫殿的台阶,因漆丹色,故曰丹陛。
群臣也便有应制诗、唱和诗来表现大唐国 威,于是产生一批应节的诗歌。如徐彦伯 《同韦舍人元旦早朝》:
夕转清壶漏,晨惊长乐钟。逶迤纶禁客, 假寐守铜龙。予亦趋三殿,肩随谒九重。 繁珂接曙响,华剑比春容。相问韶光歇, 弥怜芳意浓。愿言乘日旰,携手即云峰。
崔液《上元夜六首》中云:“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也 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上元灯节,大概始盛于唐朝,因为在此之前, 关于它的诗句,少之又少,而到了唐,蔚然为 大观。唐诗留给今人当时元宵节的狂欢喜庆之 状。
上引几首记述盛况,洋溢着欢快的情调, 当然也有愁苦的,如白居易29岁那年元宵 在长安准备应试,前途未卜不免忧愁,诗 曰:“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盛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李 商隐老病回乡,怀念京华,写有《正月十 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 帝都,香车宝辇隘通途。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一生才情而坎坷潦倒, 抑郁遗憾之情借喜庆的元宵节予以宣泄。
唐时主要的节日计有: 元旦,旧指阴历正月初一,有“上日”“元
日”“正日”“朔旦”等别称。民间贺岁拜年、 爆竹驱鬼,朝廷举行朝会之礼等隆重典礼,皇帝 赐宴并首唱。 唐太宗就有《元旦》、《正旦临朝》诗: “恭已[1]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2], 丝竹韵长廊。”(《元旦》)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正旦临朝》)
上巳:原指阴历的三月上巳巳日,后固定 为三月初三,上巳节人们在水边洗濯污垢, 祈求健康长寿。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就是写这个节日活动。唐人保留这个风俗, 如杜甫《丽人行》写的也是上巳日杨氏兄 妹的骄横奢华,开头就云:“三月三日天 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 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一般在 清明节前两天,在四月初,家家不得升火 作炊。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只吃 现成食物,故名寒食。不过唐时宫中是可 以举火的,还燃烛传火赐近臣,韩翊有首 著名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散入五侯家。”这首写风俗的小诗巧妙地 讽刺了宫廷对宠臣的偏护和统治阶级的特 权,含蓄而有情韵。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 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 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 漏莫相催。
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同用春字》:“今夜 启城闉,结伴戏芳春。鼓声缭乱动,风光触处 新。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 歌舞达明晨。”据《唐诗纪事》载,当时六诗 人陈子昂、长孙正隐等欢会,带着醉意相互竞 比,写下六首再现元宵节的同题诗。
另外,还有个也许大家不知道的确 切消息,就是那时候的上到皇帝, 下到百姓都有盆汤泡澡的习俗文化, 有点像现在的东北一带也有洗浴桑 拿文化。著名的华清池就是专门为 皇家修建的澡堂子。里面还有专门 为当时的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专用盆 汤池。没事就在里面泡泡也挺不错 的。又健康又清洁卫生!插播一笑 话啊,据说啊,
唐人的一天,民俗生活与唐诗
任何社会的日常生活,都渗透着民俗内 容和民俗特色,所以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民 俗生活。唐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与节 俗、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的几次盛世就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在太宗时期。 研究一下唐时的生活习惯是有必要的。更何况,还 是以一个正值鼎盛时期的朝代学习呢。 大唐盛世民
写给高赞
一、唐代节日风俗与唐诗
节日风俗是指在节日举行庆贺游玩或祭 奠的风俗。节日风俗挟带着乡土亲情的 温馨,饱蘸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又不 乏潜移默化陶冶人真善美性情的力量, 体现着社会理想、人文关怀,因而代代 相传。唐代社会开放,古老的礼仪文化 和外来文明交汇下的节日风俗多姿多彩, 这些都被写进唐诗,有些还是唐诗直接 参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