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罐附件数据

合集下载

1000立方米拱顶油罐(...)

1000立方米拱顶油罐(...)

1000立方米拱顶油罐(...)*******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题目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年6月**日培黎石油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课程设计的内容此次课程设计的是拱顶罐,包括罐体材料的选择、罐壁的计算、加强圈的选择、开孔补强、罐底基础设计、罐顶的设计、油罐附件的选择。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了解拱顶油罐的基本结构和局部构件;2.根据给定油罐大小,查阅相关标准确定相应构件的规格尺寸;3.学会使用AUTOCAD制图;4.相关技术要求参考有关规范。

设计原始数据:设计压力正压负压设计温度雪载荷抗震设防烈度储液密度腐蚀裕量焊接接头系数8度0.9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1000拱顶油罐装配图一张;2.1000拱顶油罐罐体图一张;3.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序号设计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1 拱顶罐相关资料查阅图书馆 6.4-6.52 课程设计大纲及各类数据的计算图书馆 6.6-6.83 数据的校核与检查图书馆 6.11-6.134 拱顶罐装配图图书馆 6.145 拱顶罐罐体图教室 6.156 课程设计初稿修订教室 6.197 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办公室 6.208 课程设计答辩教室 6.22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潘家华,郭光臣,高锡祺等.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2]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王立业.《罐体开口补强设计》[M]GB150-1998.116-118.[4] 郭光臣. 油库设计与管理[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指导教师:年月日系部主任:年月日教学院长:年月日摘要油罐是储存原油或其他石油产品的容器。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通常加油站都有若干个储存燃油的地下储油罐,并且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油位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流量计和油位计来测量进/出油量与罐内油位高度等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罐容表(即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实时计算,以得到罐内油位高度和储油量的变化情况。

表一二给出了小椭圆型储油罐(两端平头的椭圆柱体,如图所示)进出油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油罐的参数(a, b以及油罐的长度l)。

表一:进油数据流水号油罐号累加进油量/L油位高度/mm 采集时间11 1 50 159.02 2010-08-18 10:32:1812 1 100 176.14 2010-08-18 10:33:1813 1 150 192.59 2010-08-18 10:34:1814 1 200 208.50 2010-08-18 10:35:1815 1 250 223.93 2010-08-18 10:36:1816 1 300 238.97 2010-08-18 10:37:0817 1 350 253.66 2010-08-18 10:38:0818 1 400 268.04 2010-08-18 10:39:0819 1 450 282.16 2010-08-18 10:40:0820 1 500 296.03 2010-08-18 10:41:0821 1 550 309.69 2010-08-18 10:41:5822 1 600 323.15 2010-08-18 10:42:5823 1 650 336.44 2010-08-18 10:43:5824 1 700 349.57 2010-08-18 10:45:1825 1 750 362.56 2010-08-18 10:46:0826 1 800 375.42 2010-08-18 10:47:0827 1 850 388.16 2010-08-18 10:48:0828 1 900 400.79 2010-08-18 10:49:0829 1 950 413.32 2010-08-18 10:49:5830 1 1000 425.76 2010-08-18 10:50:5831 1 1050 438.12 2010-08-18 10:51:5832 1 1100 450.40 2010-08-18 10:52:48如何将excel中的数据导入到MATLAB中1. 复制方法在matlab中定义变量,例如:A=zeros(100,100)双击变量名,打开一个表格,粘贴。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附件1:小椭圆储油罐的实验数据
附件2:实际储油罐的检测数据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许多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的位置会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以下称为变位),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定期对罐容表进行重新标定。图1是一种典型的储油罐尺寸及形状示意图,其主体为圆柱体,两端为球冠体。图2是其罐体纵向倾斜变位的示意图,图3是罐体横向偏转变位的截面示意图。
(2)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和横向偏转角度)之间的一般关系。请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你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
请你们用数学建模方法研究解决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问题。
(1)为了掌握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利用如图4的小椭圆型储油罐(两端平头的椭圆柱体),分别对罐体无变位和倾斜角为=4.10的纵向变位两种情况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如附件1所示。请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的罐容表标定值。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

储油罐参数的确定
通常加油站都有若干个储存燃油的地下储油罐,并且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油位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流量计和油位计来测量进/出油量与罐内油位高度等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罐容表(即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实时计算,以得到罐内油位高度和储油量的变化情况。

表一二给出了小椭圆型储油罐(两端平头的椭圆柱体,如图所示)进出油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油罐的参数(a, b以及油罐的长度l)。

表一:进油数据
表二:出油数据
如何将e xcel中的数据导入到MA TLAB中
1. 复制方法
在matlab中定义变量,例如:A=zeros(100,100) 双击变量名,打开一个表格,粘贴。

2. 使用命令:xlsread,例如
A=xlsread('a.xls')。

2010数学建模A题答案论文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2010数学建模A题答案论文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摘要
储油罐作为加油站常用的贮存设施,对油品在不同液面高度时的贮油量进行精确的 计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加油站卧式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问题。其 主要方法是参考卧式储油罐罐内油品体积标定测量技术,结合几何关系及积分计算,建 立储油罐内储油量,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 与横向倾斜角 )之间的关系 模型。然后分析模型,在油位高度一定时,由储油量确定变位参数 与 的值,即为对 储油罐进行变位识别;在变位参数 与 一定时,根据油位高度可确定储油量,即为对 罐容表(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表达式)进行标定。
地平线
油位探针
油位探测装置
注检 油查 口口
出油管
油浮子
3m
油位

高度
1m 2m
6m
1m
图 1 储油罐正面示意图
-2-
地平线 油位探测装置
油位探针
油浮子
注检 油查 口口
出油管

α
图 2 储油罐纵向倾斜变位后示意图
水平线
地平线
油位探针
油位探测装置
地平线 油位探针
油 油
β
3m
地平线垂直线
(a)无偏转倾斜的正截面图
-6-
S ' a2 / 2 (a h' )a sin( / 2)
公式(2)
从而求得所求截面面积: S ( a2 / 2 (a h')a sin( / 2)) cos
公式(3)
将式(3)带入式(1)求得: V ( a2 / 2 (a h' )a sin( / 2))l cos
首先,结合上述因素及汽油热膨胀系数,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热膨胀 所带来的计算误差。代入附表实际测量数据验证模型。

储油罐的附件

储油罐的附件

二、储油罐的一般附件
(4)量油孔 量油孔是为检尺、测温、取样所设,安装在罐顶平台 附近。每个油罐只装一个量油孔,它的直径为150mm。量 油孔一般为铸铁,以防止撞击产生火花引起事故。量油孔 孔盖上镶嵌有软金属(铜或铝)、塑料或耐油橡胶制成的 垫圈。量油孔内壁的一侧装有铝制或铜制的导向槽,以便 测量油高时沿导向槽下尺。正对量油孔下方一般设计有基 准板,以减少各次测量的相对误差。量油孔距罐壁距离一 般不小于1000mm。量油孔启闭频繁,易损坏漏气,因此应 经常检查其垫圈的密封性。
储油罐附件介绍


一、储油罐附件的分类 二、储油罐的一般附件 三、外浮顶罐专用附件 四、轻油和原油罐专用附件
油库基础知识
凡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石油产品 的企业和单位都称为油库。它是协调原油生产、 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是国家石 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
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二、储油罐的一般附件
(6)进出油接合管 进出油接合管装在油罐最下层圈板上,其外侧 与进出油管道连接,进出油结合管的底缘距离罐底 一般不小于200mm,以防止沉积在罐底水或杂质随 油品排出。 (7)清扫孔 清扫孔是为了清除罐底积物 而设置的。它是一个上边带圆角 的矩形孔,孔的高、宽均不超过 1200mm,底边与罐底平齐。其多 用于大型油罐和重油罐。
总容量TV(m3) TV ≥100000 30000 ≤TV< 100000 10000 ≤TV< 30000 1000 ≤TV< 10000 TV< 1000
油库基础知识
一般按油库业务要求可分为储油区、装卸区、 辅助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四个区域、其中装卸区 又可细分为铁路装卸区、水运装卸区和公路装卸 区。生活区一般设在库外,与油库分开布置,以 便于安全管理。 类别 甲

移动便携式储油罐说明书

移动便携式储油罐说明书

乌克兰移动便携式储油罐说明书一.产品介绍1、产品概述多年来,在电力行业中,变压器油的运输及现场检修的存储补油等都使用传统油箱或油罐,体积大、重量重、易氧化锈蚀,需经常进行除锈清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随着超高压、大容量充油设备以及紧凑型变电站在全国电网中的应用,充油设备内变压器油少则十几吨、几十吨,多则上百吨,每次必须动用多个台班和吊车运输空油罐,造成巨大的浪费,尤其是传统油罐体积很大,在现场吊装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事故隐患。

因此,我公司引进了一种免清洗、免维护的变压器专用移动便携式油罐。

移动便携式储油罐形状为枕垫式,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叠,容易运输和装配。

可替代传统油灌或油箱,在变压器检修时可用来运输或临时储存变压器油。

移动便携式油罐可提供彻底密封的变压器油储存保护。

保证被储存的变压器油不与空气接触,防止储存的变压器油被污染或受潮。

2、产品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和搬运;(2)具有极强的耐油性能、密封性能、抗紫外防老化性能;(3)采用上下结合的进出油口方式,可彻底加热循环、有效处理油中水分和气体;(4)自动吸湿排气装置,防止储存的变压器油被污染或受潮;(5)产品配件能够满足各种滤油机的需要;(6)进出油口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拆卸方便;(7)空体状态下能够折叠至总容积的6﹪以下,便于存放;(8)具有极强的抗气候能力,可在各种条件下使用。

3、技术参数移动便携式储油罐其材料是高分子聚合材料经高频压延而成,可极好的适用于各种型号变压器的存储,符合乌克兰军用标准和国内军用标准。

4、产品简介(1)材质移动便携式储油罐是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是由聚酯纤维层和橡胶层经过特殊的工艺合成一体,最外与最内层均不与变压器油反应,且不会被腐蚀,其材料可极好的适用于各种液化碳的储存,具有高度抗磨损,抗臭氧和抗紫外线性能。

(2)部件a)注油口和出油口外胎上表面有两个可拆装法兰支座,其中包括:●一个经高温高压处理的底部金属法兰,连接一个带阀门的外部可拆装连接管座和一个带有堵头的快速接头。

油罐及附件

油罐及附件
空 气 混 合 气
1一压力阀;
2一真空阀
液压安全阀
l一连接பைடு நூலகம்管;
2一盛液槽; 3一悬式隔板
4一罩盖;
5 一带铜网的通风短管; 6一装液管; 7一液面指示器
液压安全阀工作原理
1-悬式隔板;2-盛液槽;3-连接管
(a)油罐气体空间 处于设计压力状态 (b)油罐气体空间 处于设计负压状态 (c)油罐气体空间 压力与大气压相等
(b)
放水管
放水管是 为了排放 油罐底水 而设置的。 出口中心 线距油罐 底板 300mm 1-放水管;
2-加强板;
固定式放水管 3-罐壁
排污孔
1-油罐底板;2-排污孔;3-罐壁;
4-排污孔法兰;5-放水管
油罐搅拌器结构示意图
1—防爆电机;
2—联轴节;
3-齿轮转动装置;
4-油罐法兰盖;
5-密封装置;
积到一定高度时,则积水可由紧急排水口
排入罐内,以防浮顶由于负载过重而沉没.
隔舱人孔
隔舱人孔是为了操作人员进入隔舱检查有无
渗漏而设置的。平时用人孔盖封死。
轻油和原油罐专用附件
1、机械呼吸阀 2、液压安全阀 3、阻火器 4、呼吸阀挡板
重力式机械呼吸阀
油罐的安全保
护装置。控制
油罐最大正负 工作压力,同 时兼有降低油 品蒸发损耗。
油罐的顶盖是用2.5mm厚的薄钢板,由中心立柱和管壁支撑成悬链曲线状态。 中心立柱焊在罐底中心的导向套管中,这种悬链曲线状的顶板只受拉力,不 出现弯曲力矩,故称为无力矩顶油罐
球形罐
滴形罐
油罐一般附件
1、梯子和栏杆 6、保险活门
2、人 孔
3、透光孔 4、量油孔 5、进出油结合管

卧式埋地储油罐设计

卧式埋地储油罐设计
????(5)罐区在进行绿化时,其周围宜植阔叶树。
????三、操作中的防火和管理要求
????1.一般管理要求
????(1)操作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术和防火安全规定,做到精心操作,防止油品渗漏。
????(2)罐区严禁烟火,并设立醒目的宣传牌,严格用电、用水管理。严禁在加油站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诸如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等。
20.储油罐设计使用寿命20年。
21.其他技术要求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标准,以及《加油站建设标准》和《加油站建设标准设计》执行。
工艺与设备
1.1工艺流程
加油工艺流程分为潜油泵式和自吸式两种。当装设油气回收系统时,应在两种基本流程中增加油气回收工艺。
1.1.1潜油泵加油工艺
1.当一种油品同时供多台加油机(枪)加油时,宜采用潜油泵式加油工艺;
1.非承重罐区内油罐操作井盖根据需要采用推拉式、掀启式;承重罐区内油罐操作井盖采用圆形承重复合材料井盖,井盖启闭方便、安全,并能有效防止雨水进入。
2.承重罐区井盖承载能力应大于40t。
4.5消防
一、储油罐、
????1.储油罐的建筑防火要求
????(1)汽油和柴油储罐,应采用卧式圆柱形钢油罐、柴油储罐应直接埋入地下。储罐严禁设在室内或用盖板掩盖的坑内。储罐容量不宜太大,在建筑密度大的地区,宜采用单一品种,只设1油罐,容积不超过10m3
????(2)管理室的采暖,应首先利用城市热网、区域锅炉房或临近单位的热源。当无上述条件时,可在加油站内设置小型热水锅炉采暖。该锅炉应设在单独房间内,锅炉间的门窗不得朝向加油机、卸油口油罐及呼吸管口、且门窗距其中径不应小于12m。锅炉排烟口应高于屋顶1.5m,距加油机、卸油口、油罐及呼吸管口距离不应小于12m,且应安装火星熄灭器,严防火星外逸。

储运常用数据__1

储运常用数据__1

工程手册编号:45SC001-2000 储运设计常用基础数据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目次1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1)2编制说明 (1)3详细内容 (1)4参考文献 (2)1 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汇编了储运设计常用基础数据。

1.2 适用范围本数据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独立油库和加油站等储运系统的设计和储运单元内的给排水设计。

2 编制说明2.1 内容本手册对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所用的数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汇编。

2.2 引用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GB50160-92《石油库设计规范》(1995年局部修订)GBJ74-84《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GBJ16-8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第一篇第一册》JTJ211-87《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3091-93《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9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163-8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9711.1-1999《50 ~30000m3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固定顶储罐系列》45T031-95《1000 ~130000m3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浮顶储罐系列》45T032-95《50 ~30000m3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内浮顶储罐系列》45T033-95《压缩空气罐系列》30T002-1998《燃料气分液罐系列》30T007-1998《液化石油气汽化器系列》30T009-19983 详细内容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性质见表1~2。

储罐系列见表3~15。

码头装卸油时间及输油臂布置见表16~18。

第2 页共84 页45SC001-2000管道允许流速见表19~21。

管道允许跨度见表22。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附件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附件

七、附录附表:程序:1、问题一无变位时的模拟比较function V=v0(h)——无变位时体积V(L)与油位高度h(m)的函数关系a=0.89;b=0.6;L=0.4+2.05;[m,n]=size(h);for i=1:nif h(i)<=bA(i)=asin(sqrt(2*b*h(i)-h(i)^2)/b);V(i)=(a*b*A(i)-a*b/2*sin(2*A(i)))*L*1000;elseh0(i)=2*b-h(i);A(i)=asin(1/b*sqrt(2*b*h0(i)-h0(i)^2));V(i)=(pi*a*b-(a*b*A(i)-a*b/2*sin(2*A(i))))*L*1000;endendv1=(data1(:,1))';——提取进油时数据h1=(data1(:,2))';v2=(data2(:,1))';——提取出油时数据h2=(data2(:,2))';V1=v0(h1/1000);V2=v0(h2/1000);plot(h1,V1,'b-',h1,v1,'r*');pause;plot(h2,V2,'b-',h2,v2,'r+');xlabel('油位高度/mm');ylabel('总油量/L');title('无变位时油位高度与储油量关系模拟');2、问题二有变位时的模拟比较function v=QX1(h)——变位时体积V(L)与油位高度h(m)之间的函数关系a=0.89;b=0.6;c=0.4;l=2.45;m=tan(4.1*pi/180);h0=(l-c)*m;g=@(x)(a*b*((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 /b))-0.5*sin(2*(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 )))/b)))));vm=quad(g,0,l);for i=1:nif h(i)<=h0f=@(x)(a*b*((asin((sqrt(2*b*(h(i)+(c-x)*m)-(h(i)+(c-x)*m).*(h(i)+(c-x )*m)))/b))-0.5*sin(2*(asin((sqrt(2*b*(h(i)+(c-x)*m)-(h(i)+(c-x)*m).*( h(i)+(c-x)*m)))/b)))));v(i)=quad(f,0,c+h(i)/m);else if h(i)<=(b-c*m)f=@(x)(a*b*((asin((sqrt(2*b*(h(i)+(c-x)*m)-(h(i)+(c-x)*m).*(h(i)+(c-x )*m)))/b))-0.5*sin(2*(asin((sqrt(2*b*(h(i)+(c-x)*m)-(h(i)+(c-x)*m).*( h(i)+(c-x)*m)))/b))))-a*b*((asin((sqrt(2*b*(h0+(c-x)*m)-(h0+(c-x)*m). *(h0+(c-x)*m)))/b))-0.5*sin(2*(asin((sqrt(2*b*(h0+(c-x)*m)-(h0+(c-x)* m).*(h0+(c-x)*m)))/b)))));v(i)=vm+quad(f,0,l);else if h(i)<=(b+(l-c)*m)f1=@(x)(a*b*((asin((sqrt(2*b*(h(i)+(c-x)*m)-(h(i)+(c-x)*m).*(h(i)+(c-x)*m)))/b))-0.5*sin(2*(asin((sqrt(2*b*(h(i)+(c-x)*m)-(h(i)+(c-x)*m).* (h(i)+(c-x)*m)))/b))))-a*b*((asin((sqrt(2*b*(h0+(c-x)*m)-(h0+(c-x)*m) .*(h0+(c-x)*m)))/b))-0.5*sin(2*(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b)))));f2=@(x)(a*b*(pi-asin(sqrt((2*b-(h(i)+(c-x)*m)).*(h(i)+(c-x)*m))/b)+0. 5*sin(2*(asin(sqrt((2*b-(h(i)+(c-x)*m)).*(h(i)+(c-x)*m))/b))))-a*b*(( 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b))-0.5*sin( 2*(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b)))));v(i)=vm+quad(f1,0.4-(b-h(i))/m,2.45)+quad(f2,0,0.4-(b-h(i))/m);else if h(i)<=(2*b-c*m)f=@(x)(a*b*(pi-asin(sqrt((2*b-(h(i)+(c-x)*m)).*(h(i)+(c-x)*m))/b)+0.5 *sin(2*(asin(sqrt((2*b-(h(i)+(c-x)*m)).*(h(i)+(c-x)*m))/b))))-a*b*((a sin((sqrt(2*b*(h0+(c-x)*m)-(h0+(c-x)*m).*(h0+(c-x)*m)))/b))-0.5*sin(2 *(asin((sqrt(2*b*(h0+(c-x)*m)-(h0+(c-x)*m).*(h0+(c-x)*m)))/b))))); v(i)=vm+quad(f,0,l);else if h(i)<=1.2f=@(x)(a*b*((asin((sqrt(2*b*(2*b-h(i)-(c-x)*m)-(2*b-h(i)-(c-x)*m).*(2 *b-h(i)-(c-x)*m)))/b))-0.5*sin(2*(asin((sqrt(2*b*(2*b-h(i)-(c-x)*m)-( 2*b-h(i)-(c-x)*m).*(2*b-h(i)-(c-x)*m)))/b)))));v(i)=pi*a*b*l-quad(f,(c-(2*b-h(i))/m),l);else disp('溢出');endendendendendv(i)=v(i)*1000;endv3=(data3(:,1))';——提取进油时数据h3=(data3(:,2))';v4=(data4(:,1))';——提取出油时数据h4=(data4(:,2))';V3=QX1(h3/1000);V4=QX1(h4/1000);plot(h3,V3,'b-',h3,v3,'r*');xlabel('油位高度/mm');ylabel('总油量/L');title('变位时油位高度与储油量关系模拟');pause;plot(h4,V4,'b-',h4,v4,'r+');xlabel('油位高度/mm');ylabel('总油量/L');title('变位时油位高度与储油量关系模拟');3、方案一修正h3=(0:100:1200)/1000;v3=QX1(h3);h3=h3'*1000;v3=real(v3');h33=(412:1022)';v11=spline(h1,v1,h33);v22=spline(h2,v2,h33);v33=spline(h3,v3,h33);A=[v33.*v33,v33,ones(size(h33))];y=((v11+v22)/2);format longu=(A'*A)\(A'*y)v333=v33.*v33*u(1)+v33*u(2)+u(3);plot(h33,(v11+v22)/2-v333)grid4、添加差分项对理论算式进行修正h3=(0:10:1200)/1000;v3=QX1(h3);h3=h3'*1000;v3=real(v3');step=1h33=(412:step:1020)';v11=spline(h1,v1,h33);v22=spline(h2,v2,h33);v33=spline(h3,v3,h33);plot(h33,(v11+v22)/2-v33)err1=spline(h3,v3,(412+step:step:1020+step)')-spline(h3,v3,h33);%v(i+ 1)-v(i)A=[err1,v33,ones(size(h33))];y=((v11+v22)/2);format longu=(A'*A)\(A'*y)v333=err1*u(1)+v33*u(2)+u(3);plot(h33,(v11+v22)/2-v333)grid5、问题二正放时体积计算function v=ZF(h)h0=1.5;r0=1.625;m=0.625;[a,b]=size(h);L=8;f=@(x)(r(x).*r(x).*(acos(m./r(x)))-m*sqrt(r(x).*r(x)-m*m));vm=4*quad(f,0,h0)+L*pi*h0*h0for i=1:b;if h<=h0f=@(x)(r(x).*r(x).*(acos(m./r(x)))-m*sqrt(r(x).*r(x)-m*m));v(i)=2*quad(f,0,h(i))+L*(h0*h0*(acos((h0-h(i))/h0))-(h0-h(i))*sqrt(h0 *h0-(h0-h(i)).*(h0-h(i))));elsef=@(x)(r(2*h0-x).*r(2*h0-x).*(acos(m./r(2*h0-x)))-m*sqrt(r(2*h0-x).*r (2*h0-x)-m*m));v(i)=vm-2*quad(f,0,(2*h0-h(i)))-L*(h0*h0*acos((h(i)-h0)/h0)-(h(i)-h0) *sqrt(h0*h0-(h(i)-h0).*(h(i)-h0)));endend6、问题二变位后体积计算function v=f(x)R=1.625;%v=pi*R^3-pi*R^2/3*x-pi*R*x^2+pi/3*x^3;v=pi/3*x^3-pi*R^2*x+2/3*pi*R^3;function v=V(r,alpha,p)[m,n]=size(r);vm=pi*1^2*1;for i=1:nif r(i)>=0&&r(i)<=1if alpha(i)>=0&&alpha(i)<=pi/2f=@(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i) )));if (1-r(i))*tan(alpha(i))<=1h2(i)=(1-r(i))*tan(alpha(i));v(i)=quad(f,0,h2(i));if p(i)==0v(i)=vm-v(i);endelsev(i)=quad(f,0,1);if p(i)==0v(i)=vm-v(i);endendelseif -r(i)*tan(alpha(i))>=1f=@(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i) )));v(i)=pi-quad(f,0,1);if p(i)==0v(i)=vm-v(i);endelseif -(r(i)+1)*tan(alpha(i))>=1f1=@(h)(pi-(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 +r(i)))));h2(i)=-r(i)*tan(alpha(i));f2=@(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 (i))));v(i)=quad(f1,0,h2(i))+quad(f2,h2(i),1);if p(i)==0v(i)=vm-v(i);endelseh1(i)=-r(i)*tan(alpha(i));h2(i)=-(1+r(i))*tan(alpha(i));f1=@(h)(pi-(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 +r(i)))));f2=@(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 (i))));v(i)=quad(f1,0,h1(i))+quad(f2,h1(i),h2(i));if p(i)==0v(i)=vm-v(i);endendendendelseif alpha(i)>pi/2if (1-r(i))*tan(alpha(i))>=1v(i)=0;if p(i)==0v(i)=vm-v(i);endelseif -r(i)*tan(alpha(i))>=1h1(i)=(1-r(i))*tan(alpha(i));f=@(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i) )));v(i)=pi-quad(f,h1(i),1);if p(i)==0v(i)=vm-v(i);endelseif -(1+r(i))*tan(alpha(i))>=1h1(i)=(1-r(i))*tan(alpha(i));h2(i)=-r(i)*tan(alpha(i));f1=@(h)(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r(i ))));f2=@(h)(pi-(acos(-h/tan(alpha(i))-r(i))-0.5*sin(2*acos(-h/tan(alpha(i ))-r(i)))));v(i)=pi-quad(f1,h1(i),h2(i))-quad(f2,h2(i),1);if p(i)==0v(i)=vm-v(i);endelsev(i)=-pi*r(i)*tan(alpha(i));if p(i)==0v(i)=vm-v(i);endendendendelsev(i)=0;if p(i)==0v(i)=vm-v(i);endendendendfunction v=guan(r,q,p)R=1.625;[m,n]=size(r);for i=1:n%if r(i)=0%q0(i)=q(i);%elsey=sqrt(0.625^2+r(i)^2);alpha=atan(0.625/r(i));if r(i)>=1.5&&(y*sin(alpha+pi-q(i)))<R%&&q(i)>pi/2&&(tan(q(i))-1/cos(q(i)))<=((1.625-r(i))/0.625)v(i)=f(y*sin(alpha+pi-q(i)));if p(i)==0v(i)=f(0.625)-v(i);endelsey=sqrt(0.625^2+r(i)^2);alpha=atan(0.625/r(i));a=[1,2*y*cos(alpha-q(i)),y^2-R^2];L=roots(a);if L(1)>=L(2)l=L(1);elsel=L(2);endhm=l*sin(q(i));if r(i)<1.5&&((q(i)<=pi/2)||(-tan(q(i))>=1/r(i)))g=@(h)((R.^2-(0.625+h).^2).*acos((r(i)+h./tan(q(i)))./(sqrt(R.^2-(0.6 25+h).^2)))-(R.^2-(0.625+h).^2)/2.*sin(2.*acos((r(i)+h./tan(q(i)))./( sqrt(R.^2-(0.625+h).^2)))));v(i)=quad(g,0,hm);if p(i)==0v(i)=f(0.625)-v(i);elseif r(i)<1.5&&(-tan(q(i))<1/r(i))h0=-r(i)*tan(q(i));g1=@(h)((R.^2-(0.625+h).^2).*acos((r(i)+h./tan(q(i)))./(sqrt(R.^2-(0. 625+h).^2)))-(R.^2-(0.625+h).^2)/2.*sin(2.*acos((r(i)+h./tan(q(i)))./ (sqrt(R.^2-(0.625+h).^2)))));g2=@(h)(pi*(R.^2-(0.625+h).^2)-((R.^2-(0.625+h).^2).*acos((h0-h)./tan (q(i))/(sqrt(R.^2-(0.625+h).^2)))-(R.^2-(0.625+h).^2)/2.*sin(2.*acos( (h0-h)./tan(q(i))/(sqrt(R.^2-(0.625+h).^2))))));v(i)=quad(g1,0,h0)+quad(g2,h0,hm);if p(i)==0v(i)=f(0.625)-v(i);endelsev(i)=0;endend%endendendfunction v=V1(a,b,h)na=length(a);nb=length(b);nh=length(h);for i=1:nafor j=1:nbfor k=1:nhr(i,j,k)=abs(1/1.5-2*h(k)/4.5-tan(a(i))/32)/sqrt((tan(b(j))/1.5)^2+(1 /1.5)^2);A(i,j,k)=acos((tan(a(i))/8)/sqrt((tan(b(j))/1.5)^2+(tan(a(i))/8)^2+(1 /1.5)^2));if 1>=(1.5*(2*h(k)/4.5+tan(a(i))/32))%shangalpha(i,j,k)=A(i,j,k);if (tan(a(i))/8)<=0p(i,j,k)=0;elsep(i,j,k)=1;endalpha(i,j,k)=pi-A(i,j,k);if (tan(a(i))/8)<=0p(i,j,k)=0;elsep(i,j,k)=1;endendv(i,j,k)=real(V(r(i,j,k),alpha(i,j,k),p(i,j,k))*1.5^2*8);endendendfunction v=V2(a,b,h)na=length(a);nb=length(b);nh=length(h);for i=1:nafor j=1:nbfor k=1:nhr(i,j,k)=abs(1.5-2*tan(a(i))-h(k))/sqrt(tan(b(j))^2+1); A(i,j,k)=acos(tan(a(i))/sqrt(tan(b(j))^2+tan(a(i))^2+1)); if -2*tan(a(i))+1.5>=h(k)%shangalpha(i,j,k)=pi-A(i,j,k);if tan(a(i))<=0p(i,j,k)=1;elsep(i,j,k)=0;endelsealpha(i,j,k)=A(i,j,k);if tan(a(i))<=0p(i,j,k)=0;elsep(i,j,k)=1;endendv(i,j,k)=real(guan(r(i,j,k),alpha(i,j,k),p(i,j,k)));endendendfunction v=V3(a,b,h)na=length(a);nb=length(b);nh=length(h);for i=1:nafor j=1:nbfor k=1:nhr(i,j,k)=abs(1.5+6*tan(a(i))-h(k))/sqrt(tan(b(j))^2+1); A(i,j,k)=acos(tan(a(i))/sqrt(tan(b(j))^2+tan(a(i))^2+1)); if 6*tan(a(i))+1.5>=h(k)%shangalpha(i,j,k)=A(i,j,k);if tan(a(i))>=0p(i,j,k)=1;elsep(i,j,k)=0;endelsealpha(i,j,k)=pi-A(i,j,k);if tan(a(i))>=0p(i,j,k)=0;elsep(i,j,k)=1;endendv(i,j,k)=real(guan(r(i,j,k),alpha(i,j,k),p(i,j,k)));endendend。

卧式埋地储油罐设计

卧式埋地储油罐设计
(2)储罐直接埋入地下时,也可不设防火堤。
(3)直埋油罐的进油管、量油孔、呼吸管等结合管,应设在人孔盖上,量油孔应采用铜、铝等有色金属尺槽,以防止钢尺与钢管摩擦打火。
(4)地下油罐应单独设置呼吸管,管径不应小于50mm;呼吸管必须安装阻火器,管口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m。铅建筑的墙(柱)上敷设的呼吸管,其管口应高于建筑物1m,与门窗的净距不应小于3m。
工程名称:天津合佳威力雅环境服务公司沧州50立方埋地油罐项目计划
工程名称
提出单位
天津市南羊金属结构厂
关于50立方双层地埋油罐工程项目
1.储存介质:柴油
2.设计压力:常压
3.设计温度:≤50℃
4.埋地深度:相对标高-0.75m
5.全容积:50 m3,充装系数0.9
6.腐蚀裕度:1mm
7.储油罐体材料:Q235-B
3.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的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设置油罐防漂浮措施。
3.4.7油罐操作井
1.操作井结构。操作井可采用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钢止水板结构、复合材料结构。
2.操作井规格。非承重罐区内油罐操作井为正方形,内口尺寸1.1 m×1.1 m;承重罐区内油罐操作井为圆形,内径1.1 m。
3.4.8操作井盖
(5)罐区在进行绿化时,其周围宜植阔叶树。
三、操作中的防火和管理要求
1.一般管理要求
(1)操作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术和防火安全规定,做到精心操作,防止油品渗漏。
(2)罐区严禁烟火,并设立醒目的宣传牌,严格用电、用水管理。严禁在加油站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诸如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等。
(3)对安全网、呼吸阀、接地线等,应经常检查、测试,保证安全好用。
15.焊缝检测要求:对接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2射线检测,检测长度10%;角焊缝检测标准JB/T4730。

储罐表格填写样本

储罐表格填写样本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试验 结果
日期


真空试漏
真空箱法
合格
年月日
严密性试验
充水试验
合格
年月日


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充水试验
合格
年月日



稳定性试验
充水试验
合格
年月日
强度及严密性
充水试验
合格
年月日



真空度漏
真空箱法、煤油渗透
合格
年月日
升降试验
充水试验
合格
年月日
说明:1、用真空箱法对罐底板焊缝进行负压试验,试压负值为53KPa检查无渗漏 为合格。

4.4.2-2
和表
4.4.2-3

4.4.
2- 4
罐底板局部凸凹度(mm)
允许偏差
< 50
实测值
罐顶板焊前凸凹度(mm)
允许偏差
/
实测值
浮船顶板凸凹度(m)
允许偏差
< 15
实测值
浮顶外侧板半径偏差(mm)
允许偏差
+ 15
实测值
浮顶导向支柱垂直度
允许偏差
< 10
实测值
浮顶环形边缘侧板垂直度
允许偏差
< 3
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直径差值
最大内直径与设计内直径差值
最小内直径与设计内直径差值
结论:
此处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相关人员手写填结论
施工单位
监理(建设)单位
检验责任工程师:
工艺责任工程师: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代表)

储油罐检查表

储油罐检查表

储油罐检查表企业名称(盖章):填表⼈:填表⽇期:年⽉⽇附件:1.填表说明:本表中如有不涉及的检查项⽬和内容,请在“检查结果”⼀栏中填写“不涉及”,但标准规范要求有的项⽬和内容,⽽实际检查缺少的除外。

2.附表表4.2.1 甲、⼄、丙类液体储罐(区),⼄、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间距(m)注:1 当甲、⼄类液体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储罐区时,其总储量可按1m3甲、⼄类液体相当于5m3丙类液体折算;2 防⽕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但储罐防⽕堤外侧基脚线⾄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于10.0m;3 甲、⼄、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房(仓库)、民⽤建筑的防⽕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房(仓库)、民⽤建筑的防⽕间距不应⼩于25.0m,与明⽕或散发⽕花地点的防⽕间距,应按本表四级耐⽕等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本表相应储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等级建筑之间防⽕间距的较⼤值;6 直埋地下的甲、⼄、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积⼩于等于50m3,总容积⼩于等于200m3时,与建筑物之间的防⽕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系统电压为35~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 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表4.2.2 甲、⼄、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间距(m)注:1 D为相邻较⼤⽴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半;2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本表规定的较⼤值;3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3.0m;4 设置充氮保护设备的液体储罐之间的防⽕间距可按浮顶储罐的间距确定;5当单罐容量⼩于等于1000m3且采⽤固定冷却消防⽅式时,甲、⼄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顶罐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0.6D;6 同时设有液下喷射泡沫灭⽕设备、固定冷却⽔设备和扑救防⽕堤内液体⽕灾的泡沫灭⽕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防⽕间距可适当减⼩,但地上式储罐不宜⼩于0.4D;7 闪点⼤于120℃的液体,当储罐容量⼤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5.0m;当储罐容量⼩于等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间距不应⼩于2.0m。

罐容量标定

罐容量标定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摘要加油站的地下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的位置会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

因此必须进行重新标定。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储油罐变为识别与罐容标定的问题来建立模型。

我们首先通过简单的模型入手,通过对无变位的罐体进行研究。

进而研究变位和纵向倾斜对罐容的影响。

在研究无变位的罐体时,建立坐标系,并忽略罐体的厚度,利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出储油量和测量油位高度的关系。

再与题中给的附件一中的数据相比较,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数据用matlab画在同一个图形当中,经计算其误差均小于3.5%。

在对纵向倾斜角为4.1度时,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的罐容表标定值。

然后我们又对如图1所示的实际中的油罐进行考虑,建立了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据模型。

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和变为参数(纵向变位角α和横向变位角β)之间的关系。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将罐体分为中间的圆柱体和两边的罐体,分别利用积分求出罐容量与油位高度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中圆柱体的体积时,我们同样也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得到罐体容量与油位高度和变为参数的关系之后,计算出比较准确的βα,值,给出了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的罐体容量标定值。

然后与附表二中的数据比较,检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变位罐容表标定值一问题重述通常加油站都有若干个储存燃油的地下储油罐,并且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油位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流量计和油位计来测量进/出油量与罐内油位高度等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罐容表(即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实时计算,以得到罐内油位高度和储油量的变化情况。

许多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的位置会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以下称为变位),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

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定期对罐容表进行重新标定。

2024年油罐附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2篇)

2024年油罐附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2篇)

2024年油罐附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地上式油罐的测量孔、阻火器、呼吸阀均组装在入孔盖上。

地下埋土式油罐按规定不安装呼吸阀,而是在入孔盖上安装一根伸高距地面4m以上的通气管,把阻火器安装在通气顶端,测量孔则直接安装在入孔盖上。

1呼吸阀的检查和维护呼吸阀常见故障有:漏气、卡死、粘结、堵塞、冰冻、生锈,以及正压阀和直空阀常开等,这些故障有的会使呼吸阀达到控制压力时不能动作,造成油罐超压,危及油罐安全;有的会使呼吸阀失去作用,造成大、小呼吸失控,从而增加油料的蒸发损耗,使油料质量下降,或加重罐区周围大气污染,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增加区域危险因素。

呼吸阀除了日常检查维护外,还应定期进行较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一般每年第一、四季度每月检查两次,第二、三季度每月检查一次。

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是:(1)打开呼吸阀的顶盖,检查呼吸阀内部的阀盘、阀座、导杆、导孔、弹簧等有无生锈和积垢,并进行清洁,必要时用煤油清洗:(2)检查阀盘开闭是否灵活,有无卡滞现象,阀盘与阀座的接触面(密封面)是否良好,必要时应拆下修理,密封面的材料为有色金属,应用红丹润滑油研磨剂进行研磨;(3)检查阀体封口网是否完好,有无冰冻、堵塞,应擦去网上的污锈和灰尘,保证气体进出畅通;(4)检查压盖衬垫是否严密,必要时应更换;(5)给螺栓加油保护。

2阻火器的检查维护阻火器应每季度检查一次,但冰冻季节每月应检查一次。

检查阻火芯是否清洁畅通,有无冰冻,垫片是否严密,有无腐蚀现象。

在维护时应清洁阻火芯,用煤油洗去尘土和污锈,给螺栓加油保护。

3入孔、采光孔、测量孔的检查维护对入孔、采江孔应定期检查孔盖垫片是否老化变质;孔盖关闭是否严密,有无漏气现象;孔盖、孔体有无腐蚀等。

对测量孔也应定期检查关闭是否严密,开启是否灵活;测量导板有无损伤、腐蚀等。

对以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处理。

2024年油罐附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2)引言:在石油储运行业中,油罐附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