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
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
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
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
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1. 物质诱惑:许多官员在担任职务期间会接触到各种资源和权力,这让他们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
一些官员可能会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以满足经济上的渴望。
这种心理往往伴随着思想上的自我辩护,认为这样做并没有违法或者道德上的错误。
2. 自我权力感: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身居高位,拥有大量的权力而感到满足。
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越来越追求掌控和掌权,导致出现一种“度越用越高”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常常会造成官员的专断和孤立,他们不愿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3. 社会压力:社会舆论和公众对官员的期望是巨大而复杂的。
官员可能会感到被迫符合观念的道德水准,感到压力和不安,试图通过腐败减少这些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一些利润高、风险低的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
4. 道德沉淀:官员长期以来在体制中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
一些官员可能会对腐败行为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视其为“自然”和“合情合理”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有一种自我辩护的心理,或者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或惩罚。
综上,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诱惑、自我权力感、社会压力和道德沉淀等方面的因素。
理性认识这些原
因,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官员腐败行为的发生。
内容提要: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
内容提要: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一、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1.初始形态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
是产生腐败想象的客观原因。
2.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
3.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
二、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1.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非法致富。
2.一些党员干部拿原则,拿权利做交易。
3.歪曲按劳分配原则,搞金钱至上,个人至上。
三、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危害:1.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干部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2.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声誉,妨碍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3.使经济建设遭到了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
四、清除腐败现象,搞好廉政建设的对策:1.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抗拒腐败能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2.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从机制的建立健全入手,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提拔干部着手。
防止品质不良的坏分子钻进党内和政府内。
4.依法从严治党治国,是保证廉洁政治的关键。
5.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做廉政的带头人,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对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展望。
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实行廉政,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之一。
目前党内、政府及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们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个关系人心向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从根源、表现、危害及采取对策诸方面进行一次探讨。
一、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第一,初始形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空隙和漏洞,客观上给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第三部分腐败原因的剖析事出必有因。
腐败问题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但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于许多方面的因素。
为什么我国腐败现象能够得以产生、存在和蔓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来自于腐败人员自身的原因。
原因如下1.理想信念淡漠,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与土壤。
某些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生活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最终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思想扭曲,意志蜕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忘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忘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叛了党的宗旨,在关键时刻抵御不住金钱、美色和奢靡生活方式的诱惑,使意志薄弱者沿着违法乱纪的泥道滑下去,无法回头。
2.利益权力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由于自身素质信念的缺陷,在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与不顾,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因素。
原因如下:1.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至如此严重的地步,与我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具有紧密联系的。
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漏洞,由于政策法律法规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衍生和发展。
2.监督乏力,权力私有化严重。
名人阿克顿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对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当掌权者拥有不受其同事和下级监督与制约的权力时,容易形成家长制作风、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局面,就易使掌权者腐败。
目前对官员的腐败行为监督主要依靠上级部门和专门部门,监督过于单一。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目录内容提要 (2)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3)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4)三、总结 (6)参考文献 (7)内容提要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自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使我加深理解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也使我懂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
关键词:腐败现象,监督教育,政府。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一般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一般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分析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或滥用职权的行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腐败都是制约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制度设计不完善是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容易被人利用来谋取私利。
比如,公务员任职和晋升的程序不透明,容易出现拉票贿选、借助权力地位或人脉关系上升等现象。
此外,一些法规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容易导致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不稳定、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等因素容易诱使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产生腐败行为。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政府招标和土地交易等领域,这些领域涉及大量资源配置和经济利益分配,容易成为腐败分子滋生的温床。
再次,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也对腐败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存在权力崇拜、人情往来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容易导致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以及私欲膨胀,从而产生腐败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平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也容易使腐败现象滋生。
在腐败现象的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腐败现象通常是暗箱操作、不公开和利益集团化的,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惩处。
腐败行为往往在权力下面进行,有时还可以利用权力阻碍调查和惩处,这就为腐败行为提供了相对的安全保护。
其次,腐败现象具有普遍性和波及性。
腐败行为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存在于经济、司法、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
而且,它们往往会相互连锁、相互影响。
一个腐败分子的行为可能引发更多的人效仿,形成“腐败链条”。
再次,腐败现象常常伴随着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腐败行为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腐败已经严重到破坏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力的程度。
此外,腐败现象还存在着跨国性和国际合作的需要。
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
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任何事物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腐败亦是如此。
我们要达到惩治腐败、治病救人的目的,首先必须清楚了解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
只有了解了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实现根治腐败问题的最终目标。
笔者认为,腐败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源:第一,欲壑难平,诱惑难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足见人的复杂性、独特性。
人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意志、品格等不仅复杂,而且多变易变。
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有七情六欲,可谓欲壑难平。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满足和需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满足了一个层次的需求,另一个层次的新的需求又会产生,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尽头。
同时,人又生活在无比纷繁复杂的美好的物质精神世界,各种各样的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无处不在,没有成为“铜墙铁壁”的人,或潜移默化或一念之差,就会成为被诱惑的对象。
第二,思想不纯,品德不正我们用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武装起来、用共产党员标准培养起来、锤炼出来的许多党员领导干部,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般公务人员还不如。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人们都信奉“要当官就别想发财,想发财的话就别当官而去经商”。
在用现代文明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务人员心中,当官当公务员的目的多是为实现社会价值与人生理想、服务社会与精神满足的基本的通行的普遍准则。
反观我们的许多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动机不纯,当官不是为了服务广大人民、实现社会价值,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金钱、为了地位。
只讲权力,不讲责任;只讲待遇,不讲贡献。
领导干部权力大,占有的资源多,向下:“有权能使鬼推磨”,呼风唤雨;向上:“有钱能使鬼推磨”,跑官要官。
反观我们的社会,“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人们的价值追求与道德准则发生了扭曲,官官相护、跑官要官习以为常。
千军万马争当官,无人视官若等闲;一朝当官财源广,阎王也拜大门前。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写给清朝末年官府的对联,但愿不会贴在共产党执政的“衙门”上。
政治腐败的根源及治理
(三) 创造“以法护廉,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惩治腐败,建设廉政,是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教育的、行政的、法 律的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成效。而在这诸多手段中,法律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也就是说,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是非,用客观标 准确认廉政、腐败的内涵和外延,用法律规定衡量国家公务人员是否违背人民 的意志,是否有违法乱纪、徇私舞弊等腐败行为。 要严格执法。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维护和发展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 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 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 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 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 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四、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
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 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 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 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 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 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 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 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 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
组员:贾春楠、富冰迪、 潘海欧、王柳漪、金颖、 沈晓霞、邬晓露、俞安安
一、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 视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下腐败的成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下腐败的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出发,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成因。
首先探讨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权力滥用是腐败的主要来源。
其次从人的自私欲望和私有制的关系出发,揭示了私欲膨胀和权力寻租是腐败行为的深层次动机。
论述了意识形态对腐败的影响,阐明了思想观念的扭曲会导致腐败的滋生。
最后, 分析了阶级斗争和权力斗争所导致的腐败现象,强调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腐败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能够深刻揭示腐败成因,为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腐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私欲望、私有制、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权力斗争、结论。
1. 引言1.1 引言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下腐败的成因分析在当今社会,腐败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各国的严重社会问题。
腐败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更侵蚀了社会信任和公共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成因,找出根源,采取有效措施。
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决定的,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社会环境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私欲望被放大和扩大,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人们的贪婪和欲望无限膨胀。
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和扩大。
阶级斗争和权力斗争也是导致腐败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通过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去分析腐败问题的成因,可以更好地理解腐败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
只有深入研究腐败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治理腐败,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人性视角下腐败的成因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私欲望成为了主导因素,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剧,弱势群体无法获得应有的权利和资源,从而诱发了腐败行为。
腐败
“腐败”一词的本意是指生物的腐烂,后来被引入思想道德和政治领域,特指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违反社会公认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形行为。
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其侵害的客体是公认的各种规范。
从腐败的成因上对其进行分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构式腐败,即由社会、历史原因给相应历史时期的腐败提供了肥沃土壤而导致的腐败;二是个案式腐败,即排除社会、历史等因素,完全由于当事者个人原因而导致的腐败。
本文就后一类腐败,从人性方面,对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一些探讨,并提出惩治和预防的意见。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人的“非分欲望”是产生腐败的一个根源人类为了本身的生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着本能需求,而人的这些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物性要求。
人们的需求、愿望、目标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动机,人的行为动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是构建在某些未满足而要求得到满足的需求,即“欲望”的基础之上;人在非常想得到满足而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紧张;为了求得平衡或消除紧张,人们就会努力去追求所需要的东西;例如:人会因为饥饿而去寻觅食物,因为孤独而去寻找关心。
这样,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就形成了其行为的动机,当这些内在需求超过一定的限度,其行为动机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产生一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特别是在生产力不够充分发展的社会,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一旦非分欲望与缺乏监督的权力结合,就必然产生腐败。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种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某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在各种诱惑下,容易产生一些非分的欲望,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非法的手段,通过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从而满足自己的非分欲望,腐败也就随之产生了。
——人的“安全依恋性”是腐败产生的另一根源“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
这是亚里斯多德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不能单独地生存,只有在人类社会这个整体中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生存下来,并充分表现人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安全依恋性”。
关于年轻干部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分析报告
关于年轻干部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分析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如腐败等违纪违法现象也日益凸显。
在年轻干部中,这些现象更是屡屡发生。
我们认为年轻干部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部分年轻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无法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忘记了初心,对待工作不认真,对待群众不负责任,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这些思想问题是年轻干部产生腐败行为的首要原因。
其次,部分年轻干部对自我修养缺乏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发展和修养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然而,一些年轻干部经常在工作之余,在娱乐和享乐中度过,往往忽略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年轻干部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产生。
第三,部分年轻干部还对权力的误解导致了腐败行为的出现。
他们将权力看作是一种可以满足个人愿望的手段,而非一种能够服务人民的工具。
这种错误理解导致了年轻干部违规乱纪,甚至从事不法活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轻干部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在年轻干部招募周期中注重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只有把思想工作抓到位,才能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其次,需要加强对年轻干部个人修养的培养和重视。
从大学培训阶段开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需要加强权力监督。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决抵制不正当利益的诱惑。
对于违纪违法问题,要果断予以查处,并将处分结果向社会公开,形成威慑。
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才能建立廉洁的政治文化。
总之,年轻干部的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是一件严峻的事情。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让年轻干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年轻干部的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理想信念、对自我修养缺乏重视和对权力的误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和道德素质培养,重视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加强权力监督,以建立一个廉洁的政治文化,防止不正当利益的诱惑。
关于把腐败的思想汇报
关于把腐败的思想汇报正文:1. 引言本次汇报旨在对腐败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汇报,希翼能够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并共同努力消除腐败现象。
2. 背景介绍2.1 定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将“行贿受贿、挪用公款等违背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的行为定义为腐败。
2.2 形式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金钱交易、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形式。
2.3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导致资源浪费、扭曲市场秩序及伤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3.主要原因分析3.1 制度缺陷:a) 监管机制不完善;b) 法律执行存在漏洞;c) 案件审查流程复杂耗时长。
4.危害性剖析4.1 经济领域:a)妨碍经济健康发展;b)造成资产流失和投资不稳定。
4.2 社会领域:a)破坏社会公平正义;b)伤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权益。
5. 解决方案5.1 加强法律建设与执行力度:a) 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处罚力度;b)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5.2 引入科技手段进行防范:a) 利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发现潜在腐败风险;b) 推动政务透明化,在线公开信息减少暗箱操作空间。
6.结语通过本次汇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腐败思想带给国家和个体的危害。
惟独共同努力才干消除这一问题,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
让我们秉持着零容忍态度去根治此顽疾!【附件】:- 相关统计数据表格(见“附件A”)- 参考文献清单(见“附件B”)【注释】:1. 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 概指职场中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2. 反不正当竞争法: 是我国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各种不正当行为制定出来,以保护公平、自由、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而颁布实施。
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对策
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对策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央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影响改革开放和生产经营的健康正常发展,必须从根源找到解决方法。
关键词不正之风产生根源解决对策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原因,有思想道德的又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但究其主要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体制转型产生的负面效应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产生的经济因素。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转型期内,政府职能初步转变,政企职能相对分开,政府从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到初步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改组开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正是这些特点,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负效应,导致权力的实际运行发生失当,构成腐败和不正下之风的经济因素。
这种负面效应表现主要在:一是收入分配的差异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二是不公平竞争和权力市场化;三是国有资产管理失控和流失。
二、行政体制上的弊端是造成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政治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与制约机制,民主生活不完备等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的形势需要,使得行政权力过多地介入具体经济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它在维持了市场经济秩序,约束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经济公平,自主规则作用的发挥。
具体体现在:一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二是缺乏监督力度;三是民主机制不完备。
三、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长期儒家文化的熏染是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产生的法律和文化因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处在发展完善进程中,现存的某些法律制度存在着不完备或脱离实际,难以操作等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立法不完备,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不协调;二是立法疏简,对职务犯罪的罪状概括不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客观犯罪实际;三是刑法规范有不完善之处,定罪标准不协调,刑罚设置不合理,致使查处效果大打折扣。
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湘潭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专业:考籍号:考生姓名:指导教师: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完成时间: 年月目录摘要 (3)ABSTRACT (4)引言 (5)一、腐败的概述及定义 (6)(一)腐败的概述 (6)(二)腐败的定义 (6)二、当前腐败现状 (7)(一)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7)(二)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7)(三)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8)(四)“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8)三、腐败形成的原因 (8)(一)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8)(二)制度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9)(三)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10)(四)社会环境影响,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 (11)(五)文化糟粕熏染,是产生腐败的历史原因 (11)(六)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12)四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现在国际上各国的腐败情况看视愈演愈烈,民众的反腐败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全球化政治经济发展的浪潮下,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整个国际社会逐步走向民主,腐败问题才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各国政府需要重视的课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
腐败主要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制度流于形式、监督疲软缺乏、社会环境影响、文化糟粕熏染、人的贪欲放纵等因素形成。
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腐败,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病疾。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反腐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斗争。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消除腐败,加强自身的廉正建设,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反腐败斗争,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很快,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只有清楚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源头所在,正本清源,才有助于解决腐败问题。
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剖析,据此提出根除腐败现象的政策建议,为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提供参考。
腐败的概念所谓腐败,是指社会肌体的腐烂变质,其本质是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退化与堕落。
从纵向上看,腐败现象在每一个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从横向上着,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又有不同的腐败现象。
在现阶段,腐败现象有三个层次,即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腐败。
权力腐败是以职权非法谋取私利,如权钱交易;行业腐败是以职业非法谋取私利,如乱收费贪污或挪用公款等;社会腐败是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以及社会治安的混乱。
在这三个层次中,权力腐败是整个社会腐败的核心,行业腐败是权利腐败的延伸和扩展,社会腐败是国家公共权力不能正常运行的结果。
二、腐败现象的心理原因透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
可见个人腐败的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切腐败行为,都是为了牟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
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的蔓延,在心理因素的直接支配下,是引起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腐败的群体心理透视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贪污腐败问题的探析与治理
贪污腐败问题的探析与治理第一章:贪污腐败问题的定义贪污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牵扯非法私利的行为。
贪污腐败行为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影响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二章:贪污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贪污腐败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到制度、文化、人性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制度不完善、权力监督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合理、公正权威不够等问题,会使贪污腐败易发生;另一方面,一些公职人员存在不正之风、道德缺失等问题,也是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要成因。
第三章:贪污腐败问题的影响分析贪污腐败问题的影响深远,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破坏国家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损害政治稳定和民主法治建设。
其次,贪污腐败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机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再者,贪污腐败行为会侵蚀社会公德心和价值观,扰乱社会道德风尚,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章:贪污腐败问题的治理对策针对贪污腐败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
一方面,要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权力监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正权威,建立规范、透明、阳光的政务运行体系。
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时刻提醒公职人员不要为了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五章:贪污腐败问题的预防措施预防贪污腐败行为,需要打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和纯洁的公职文化。
一方面,加强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强化职业操守,注重公共形象管理。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和规范,用法律武器严格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大家一起共同监督反贪腐的良好氛围。
第六章:结语贪污腐败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深入剖析贪污腐败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制定有力的治理对策,一丝不苟地加强预防力度,坚定信心做好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名]: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责任者]: 王莹
[发表时间]: 2001-06-01
[原文出处]: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秘密等级]: 公开
[字数]: 2689
[主题词]: 腐败/思想道德根源
[正文]: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莹
近些年来,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能否有效清除腐败,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腐败,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特别是近年来,腐败的势头发展很快,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由隐蔽到公开,由个体向集体腐败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受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一些普通群众往往遇事就托门子、找路子,找个当官的给自己说话,形成了“私事公办”、公事反倒“私办”的社会不良风气。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等等,在这些方面大家都有共识,笔者也同意这些看法。
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腐败产生的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产生还有其重要的内因,也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道德情操蜕化、堕落等等。
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发生错位。
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竭力维护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腐败行为却往往都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追求个人私利为特征的。
当然,并不是说追求个人利益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而只是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有范围、有界限的。
腐败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则超出了正当个人利益的范围,是极端自私的追求,是以损害社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强调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注意利益导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是,这也刺激了人们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不少人推崇实惠、好处、功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捞钱发财,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坑蒙拐骗,以身试法。
一些干部同样也会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
他们看到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
他们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是获得利益、金钱的便捷途径,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其次,权利义务观发生了蜕变。
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行使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领导干部居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便获得了运用该岗位权力的权利,这个权力是因这个岗位而具有的,并不是个人的权力。
随着履行权力的权利而来的便是运用好这一权力的责任,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义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利义务观。
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这种权利义务观蜕变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肆无忌惮地侵吞、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他们把自己看作“民之父母”,以“官贵民贱”、“官大为尊”为行为准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弄权、谋私看作自己的本事,甚至宣扬
什么“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错误观念。
再次,人格发生了分裂。
这是当前一些腐败干部典型的道德特征。
腐败干部的人格分裂表现为这些人表面上冠冕堂皇,讲得头头是道,实则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在人们面前,他们道貌岸然,表面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俨然是一个为党为公的好干部;而背后却是我行我素,不顾党纪国法,为了自己的私利,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通通不顾。
他们嘴里讲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却处处想着谋一己之私利;他们在表面上对腐败表现出深恶痛绝,私下里却心存侥幸,大肆腐败。
最后,深受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
我国曾经有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道德观念在社会上根深蒂固,对现代社会仍然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一些观念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了一定的助长作用。
以上情况说明,一些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滑坡、扭曲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内因,因此,治理腐败的一个着重点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首先,要教育干部先做人,再做官。
领导干部要做一个人民群众称道的好官,首先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崇高的人格。
中国古代就有“立德为先”的说法,认为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中,立德居于首位。
因为只有道德高尚,立功、立言才能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
做什么人?建议大家重读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
毛主席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和战争年代不大一样了,毛主席这些话是不是过时了?没有过时,应该说更有现实性。
”在今天,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达到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精神境界,就不会过不了权力关,就会成为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领导干部。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上下功夫,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筑牢抵制腐败的思想道德长城。
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干部牢固树立起人民公仆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领导干部道德的核心。
腐败现象的主要思想道德根源,就是有的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加强干部的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当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
应当教育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
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观念,把人民的利益切切实实放在首位,把自己的权力用于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公正用权、廉洁用权。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创建时间: 2001-08-01
修改时间: 2001-08-04
操作员: CN=sz/O=notes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