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

合集下载

乐陵实验小学改革有感

乐陵实验小学改革有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今教育形式下,传统的、简单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验小学老师正是走在改革的前沿,使孩子们从小读名著、诵经典,真正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孩子们的生命气息积淀。

一、取法乎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设置周目标,将本学期学习内容分解到每周,周目标既关注到了学生常规性学习,如字词句等,又关注到了学生经典积累、名著的阅读,如《三字经》、《弟子规》,经典名言,使孩子从小接受大家教育,在颂读中感悟、积淀,取法乎上,让他们体悟读书的快乐,成长的乐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就这样于无形之中培养了性格,陶冶了情操,提升生命质量。

二、潜能无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推翻了“学生是一张白纸”的教育理念,提出学生的潜能无限。

诗词的大量积累,识字量的惊人,各方面知识的拓展,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升了价值,学生做为生命个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我们传统的教学只是在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小学的课改充分开发了学生的记忆潜能,达到了开发右脑之目的,实验小学的课堂展示,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了发言机会,大量的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使学生文采飞扬,使学生得以更全面的发展,学生为此乐而不疲,愿意学习,虽然有些诗词学生尚不知道其深意,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就自然明白其中之意,并将其有效利用,成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张梦缘背《朝代歌》时我看到内容如此之多,对是否能背过有过怀疑,但在孩子自己努力下,不到一上午时间就熟练地将此文熟背,且至今记忆犹新,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文是我初中阶段所学,背诵时犹有难度,而孩子在极短的时间内,甚至有些字还不认识,却能将其熟练背诵,,我不禁感叹孩子的记忆潜能,更感慨于实验小学老师们对孩子的这种潜能的开发。

三、习惯重于知识习惯决定命运,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更为重要,实验小学更加注重了学生习惯养成,出进校园成直角,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校内无垃圾,班内无废纸,校内懂礼貌,家中懂感恩,孩子如今自己睡觉前将衣物整齐放于一处,早晨闹铃一响,主动起床,自己叠被子,洗漱自己完成,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实验小学老师对学生教育,得益于老师们辛勤付出。

乐陵经验学习体会

乐陵经验学习体会

“学习乐陵经验促进课改提高”学习体会
第十五小学任秋玲
9月22日我校举行了”学习乐陵经验,促进课改提高”教学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高校长和侯校长学习乐陵经验的精彩讲座和三位教师的示范课。

此次活动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这次活动中刘晶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刘晶老师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中精心设计了“三关”栏目式展示形式:第一关“字词训练营,人人当英雄”,旨在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关“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重点训练、检测朗读能力;第三关“入情入境,口味人生”,旨在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生活与文本对接,把文本还原为生活,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这样的课堂栏目教学,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及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全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角,丰富了思维。

在体会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了思想、知识、智慧的集散地和与生活相联系的对接舱。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将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真正实现“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18字理念,是我今后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

这次学习,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点燃了我的工作激情,让我找到了奋发的起点,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改革,才有发展的道理。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应该潜心学习,勇于实践和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课改之路。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李升勇的“整体改革”样本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李升勇的“整体改革”样本
34

封面 专 题
山 乐 _ 乐 腠 实验 m 宇 孛 幵_ 的


整仰 改 睪

K m





教肓 家
E D U C AT O R
Mk








i i
- :



封面 专 题
3 5

编 者 按 色? 校 长李 升 勇 的底气 又 是 什 么 ?


来 呈 现这 所 学校 的

寻 求 普 适 性发 展 标 准 的 视 野 半径 ? 还 假如 你 能在 这 期 专 题 里


产生 哪 怕 只 有


点 的 新 思考 和

是 看 似 矛 盾但 又 毫 不 违 和 的 先 天 条 件 和 改 革 内 核 ? 对 教 育 教 改 本 质 的 认 知
当 学 校 改 革成 为

种时尚

乐 陵 实 小 如 何保 持 自 己 的 底
那么

我 们 都 会 感到 欣 慰

画 体目 课

跳绳
E D U C ATO R 教 肓 家

当 我 们 在 谈论 乐 陵 实 验 小 学 时

在谈 论 什 么? 本 期 专 题 并 不 直 接 告 诉 你 答 案 只 向 你提 供


个 真正


是 不断 的 试错

创新

还是坚 守 开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变化!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变化!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变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的变化!作者:李升勇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在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正带领他的师生们进行着这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

他们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其教学目标不再指向一节课,而是周目标,课堂的目标、结构、性质都变了。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课改,课堂功能不再是为了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走进乐陵实小,听校长李升勇阐述他的课改主张与实践。

现代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不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而是知识和思想的集散地;不是教材文本的解剖室,而是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

因此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义。

我们的核心主张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处理教学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

无论是“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学会”,都无法从根本上触及教学的本质。

“让学生会学”也并非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真正的理想教学境界,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想学”。

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不用教师传播知识,自己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任何知识;没有教师传授方法,也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与途径。

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再好的方法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会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

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教学的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但现实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

虚心学习教学新模式

虚心学习教学新模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相互 检测对字词的掌握,对文本的解读,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相互监督 、相互评价,构建小组知能高地。为班级展示做准备。
设计理念:这是一种大班额常态性的学习,是一个有主旨、有组 织的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也是教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学习后借鉴什么
学习后个人感觉总体思路是:做我们应该做的,
做我们能够做的。
1、反思我们借鉴什么
学习时,我拍了许多现场照片,同时做了部分笔记 ,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学习回校后王校长安排做听课汇 报,我积极准备但总觉不是很充分。
交流学习经验
乐陵实验小学教学流程分
“周目标导航----前置性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四个部分。
展示的课堂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每个学生 都有了表现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带着各自的学习成果、学习 方法、观察视角、思维方式来到课堂交流,课堂必然会成为 知识思想的集散地,这样的学习效果必然是高效的。
2、行动
学习实验小学后,可以借鉴实验小学德育管理
模式,加强班级管理检查力度,把学生的一日常 规检查成绩,由一周一公布,到一天一公布,预
3、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
(1)整个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哲理(从 学校的文字广场到学校的楼道文化)。 (2)不大的校园2300多名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到放学井然有序; 整个教学楼听不到一声大声喧哗,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一种文化
(3)网格化管理使有2300多名学生,只有80多位教师的学校,每项工
计几周后学生的在校规范程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经典诵读方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们需要加大诵读量,并采取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2期什么是好校长?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事的人是好校长?能把一个薄弱学校办成一所名校、强校是好校长?有的校长虽然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他离开岗位,学校工作就开始下滑甚至瘫痪无序,这显然算不上真正的好校长。

“真正的好校长是那些为学校留下了作风过硬的队伍,留下了先进的思想,培育出了优良文化的校长。

”这是李升勇的答案。

土?“又不是绐外头人看的”乐陵实验小学的课改实践自2009年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甚至有地方教育局发文,要求当地所有学校、老师向他们学习。

当年刮起的参观与学习之风的痕迹,现在依然还可以在不少校长与教师的博客里找到。

教育改革的成果与社会的关注,为乐陵实验小学和校长李升勇带来了很多荣誉,教学楼门廊右侧,金灿灿的匾牌不下三十块,资料室里的奖杯证书也堆得密密麻麻。

但是,第一次走进乐陵实验小学的人脑海里依旧免不了跳出一个字一“土”。

这些年来,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倡导和重视,其概念也在不停地被窄化着,据说有学校为了“脸面”不惜重金买来老树栽在门口,以做成深厚底蕴老校园的外观,还有学校反其道行之,将校门装饰得像皇家校所,让人从门口就心生“敬畏”。

相比之下,乐陵实验小学的校门实在显得“寒酸”:60块钱买来的折叠开合式校门简陋地竖在校门处,即便是李升勇自己设计的回归农业、回归游戏、回归儿童的内涵丰富的浮雕文化,在外人看来也不过是浅浅的、不被察觉的一块儿石头罢了。

不少做视觉设计的专业人士提醒李升勇:“毕竟也是山东省的一张名片了,在学校的大门上花点功夫吧,把校园做得视觉上美一些,关注你的人自然更多了啊。

”李升勇一板脸:“我把校门盖得那么漂亮有啥用?我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成才,又不是给外头人看的。

”1999年底,最初上任接手这所实验小学时,教师懒散迟到早退是常态、家属堵着教室卖零食,用李升勇的话说就是“冬卖地瓜夏卖冰棍儿,赶谁谁不听”;教师队伍素质也参差不齐,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正式师范生,三分之一是去北师大培训班速成的,还有三分之一来自机械厂、电线厂等各行各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可以找出一万个做不了课改的理由,十年后却变成了全国的课改名校。

李升勇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心得

李升勇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心得

李升勇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心得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

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

是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在他的引领下,乐陵市实验小学才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他就是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

本期教学流派栏目,我们特邀李升勇校长谈谈他与大教育观的结缘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教师:李校长,您好!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启建曾说,“李升勇的‘正道’是‘回到原点,整体思考’”,这可以说是对您的大教育观的一个概述。

您能否说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大教育观的吗?李升勇:大教育观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教育体系的缺失。

教育是一个完整体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但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功利化严重,原来家庭中对孩子最基本的优秀传统教育被淡化,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礼仪教育被学习成绩、才艺技能等目标代替。

社会教育的环境更是恶化,明星拍集电视剧的收入可以超过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所拿的奖金,不劳而获、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负面教育已经在影响着学生。

针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2000年,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未来延伸”的大教育观点,目的是学校教育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帮助修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功能。

第二,教育目标的偏离。

学校教育本应承担培养国家公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功利,升学率、就业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标杆,分数成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民族复兴的梦想,成为挂在墙上的标语,躺在课本中睡大觉的名言。

乐陵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乐陵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在指导,实践,鼓励中成长--------乐陵实验小学学习心得恒源小学杜芳5月15日,恒源一线老师及教研员走进了乐陵实验小学。

通过参观学习对乐陵实小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资料,学生课堂上积极的合作学习、精彩的交流展示有许多感悟。

感悟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校园记得在聆听过的教育专家、名校校长、优秀教师的报告中,大都会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乐陵市实验小学他们就非常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心田,无论是校门口浮雕、操场地面上一个个方块内常用字古今字体、走廊重大历史事件及名家励志名人名言、楼梯台阶侧面的古诗等,处处充盈着浓厚的儒家经典风范,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感悟二:课堂新模式彰显新课程理念乐陵实验小学为我们安排了三节展示课,第一节就是数学课,内容是:异分母加减法。

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示小组展示自己的前置性学习知识来呈现的,老师几乎不参与他们的展示(以评价学生为主),完全是由学生在讲解所学知识。

说的通俗点就是学生教学生。

只有在展示小组展示完之后,老师才参与接下来的练习,即便是参与也只是简单的点拨、评价总结。

和我教办的提出的“三阶四段式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

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小组内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中,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每节课都是有五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展示自我,精彩无限”;第三环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四环节:“得知得智,提升自我”;第五环节:“我行我秀,快乐成长”(学科不同,名称可能略有不同)。

感悟三:严格有序的学生管理清晨入校,每个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个班有2名家长护导团的家长,凡是来到的学生都安安静静的等着,没有一点说话的声音,学校有值班的学生和教师。

等到音乐响起,各班迈着整齐的步伐有序的走进校园,非常安静。

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大语文教育经验

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大语文教育经验

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大语文教育经验大课程: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论了很多年,我们认为,工具性是基础、是前提,非常重要,如果连字都不认识,人文性从何谈起。

但是,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归根结底工具性是为人文性服务的。

学习语言文字并不是学语文的目的,其目的应该是教化,就像我们课堂上“化文化人”的环节。

我们的教材应该怎样定位呢,通过反复实践,最后定位到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

实际上教材本来就等于生活的全部。

文本不是文字,而是生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传承工具。

一句话,文本是一种经过加工提炼的固化的生活。

文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包括所有的书籍,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电影。

不能把教科书当成文本,更不能把文本当成教材。

我认为老师的阅历和学生的经历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老师的阅历就是两个积淀,一个是老师知识的积淀,一个是老师生活的积淀,老师的阅历越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在解读文本的过程当中,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假如文本中描述的生活经历老师都没体验,再去引领学生解读,肯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说读万卷书是为行万里路服务的,我们提倡读人、读事、读生活。

(摘自李升勇《大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材成了生活的总和,那么如何去体现这一理念?将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整理形成三大课程体系:1.基础性课程:包括字、词、句、诗文经典、朗读;2.文本性课程: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系列;3.实践性课程:经过开发、实践之后进行筛选、合并,确立了20种实践性课型,分别是观察课、朗读课、时政课、礼仪课、民俗课、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影视课、经典课、历史课、地理课、规划课、科普课、体能课、家政课、棋艺课、文学课、特长课、书法课。

(摘自陈培瑞、孙明霞、王如才《让语文回家——解读乐陵实验小学语文大课堂》)大课堂:回归教育原生态学生自己已经掌握或能学会的东西,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回归教育本质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回归教育本质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乐陵市实验小学李升勇千万次地问课堂教学为什么如此的苍白无力?课堂改革最后给学生些什么?为什么学生学得苦却收获少?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不会学习?为什么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为什么新课程理念总是落不到实处着眼于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强调教材的适应性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目标弹性设置,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成空间重视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重视民主、开放的课堂结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有机整合多元评价与主观认同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所谓教学的“有效性” ,即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力求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那么,教学的“效益”又指什么?至少,它不仅仅是指认知领域的,还应当包括方法领域的、情意领域的……学生所获得的全面发展。

------齐健教授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应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时空上的充分保障;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得到不断的培养与发展;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 张春莉博士为什么不是高效的课堂?思考: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教学吗?点击1:我们的课堂有效吗?—知识能力点击2:好看的课堂有效吗?—学生生成点击3:名师的课堂高效吗?—投入产出观点:要学生的精彩,不追求教师的精彩;要学生一生精彩,不追求学生当前精彩;要全体学生精彩,不追求部分学生精彩。

思考:怎样保证常态课堂的有效性?点击1:集体备课能解决课堂问题吗?--备上脱节点击2:推门听课能解决常态问题吗?--挂一漏万点击3:分数能反映课堂教学质量吗?--题海战术观点:如果课堂教学改革不从素质教育角度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课堂效率问题就无从谈起我们需要改良还是需要改革?思考:为什么改革几十年问题依然存在?点击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动性;强调教学预设性,忽视教学生成性点击2: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习力培养;强调知识积累,忽视生活应用点击3: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资源整合;强调合作的形式,忽视合作的实效观点:过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几乎都是改良,都停留在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版本等“术”的层面,没有多少革命性的大动作。

乐陵实验小学大课堂教学1

乐陵实验小学大课堂教学1

乐陵实验小学大课堂教学——让语文回家赴乐陵实验小学考察学习汇报材金庄小学丁磊地处鲁西北地区的乐陵县实验小学,自2005年以来,开展语文大课堂教学实验,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目标、大课程、大教材、大课堂体系,使语文教育走向朴实、简约,回归生活的道路。

一、改革愿景——让语文回家李升勇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始终是同祖国语言和文学创作的特点相伴而生的。

汉语言及文字的突出特点是形象表意。

中国古典文学的突出特点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乐府,不仅充满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还合辙押韵,语言美、节奏美、形象美、琅琅上口,极易背诵。

扎根汉语言和文学创作土壤的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了许多精华。

表现在:(一)以典型范文为基本教材和主要学习内容。

中国历代语文教材,特别是启蒙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语文教材,都是经典范文。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许多名篇被选入教材。

(二)以熟读和背诵为基本学习途径。

以读为主,熟读成诵,抑扬顿挫,书声朗朗。

(三)以学习者自悟为主。

正如刘勰所说:“披文以如情”,“披情以入境”,体味感悟,出乎意外。

(四)教学以点拨为主。

从孔子的“杏坛”、齐国的“稷下学宫”到南北朝的“书院”,以及遍布乡里的私塾,其语文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同读、共同讨论问题,辅以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概括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让语文回家,意味着让语文教育反扑归真。

“反朴”即让语文教育返回到语文固有的面目上来,“归真”,即让语文教育归到固有的规律上来。

以此为“原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而不是“离经叛道”、“离家出走”。

二、上下求索——走“回家”之路语文改革总的路径是: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基本依据,拓宽课程范畴,拓展教材内容,扩大课堂范围,使课程与课堂有效结合;引领学生鉴赏各种文体,用生活诠释文本,用文本提升生活,使文本与生活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自主写作,使语文教育走向朴实、简约,让教育回归于生活。

点上突破,全面育人--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养成教育掠影

点上突破,全面育人--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养成教育掠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一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这位教育家的这一哲理名言,很多校长与教师早已铭记于心。

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很多学生的习惯养成依然是一道解不开的“方程”?乐陵市实验小学的“点上突破,全面育人”,当是解开这一“方程”的有效方法。

在称道一个人具有良好习惯的时候,并非单指某一个点,而是就其全面而言的。

不过,从学校养成教育来讲,如果不从一个一个的点上突破,就很难连点成片,形成比较全面的习惯养成体系。

囿于篇幅,笔者对乐陵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以下三个点略作述说,也许能够给读者们一定的启示。

一、做人从走路开始乐陵市实验小学学生入学和放学的路队,被县城人们以及远道而来的参观者称作一个奇观。

是的,没有教师管理,亦无学生干部的监督。

整个入学队伍,都自然成一纵队,没有乱插队的,没有交头接耳说话的,没有大声喧哗的。

入校时,走直线拐直角,依次进入所在班级,从家门走入校门如是,从校门走到家门亦如是。

- 陶继新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养成教育掠影点上突破, 全面育人NEW CAMPUS 治校经略其实,这道风景从2000年下半年就已初具雏形。

好动乱跑是孩子的天性,《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而且随后还说“率性之谓道”。

顺应孩子天性,应当是道之所在。

可是,人们往往忘了下面一句——“修道之谓教”。

是的,没有“修道”,是称不上好的教育的。

我们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同时,在相应的场合,还需要相应的规矩,比如在升旗仪式时,就不能乱跑乱跳。

其实,尽管是孩子,在一定的场合,也是应当有其文明之举的。

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文明地走路,已被李校长上升到做人的高度。

但要让学生中规中矩,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起初,学校提出了一个极其特殊的要求:一个星期里,每个学生随身携带一只鸡蛋,用心呵护,不许弄碎,因为每只鸡蛋都有可能成为一只有着鲜活生命的小鸡。

此举意在让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在意伤害了这个生命,由此来唤醒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1)返璞归真真语文文化育人人自新 (7)走出课堂教学的峡谷—陶继新 (9)让语文回家——解读乐陵实验小学语文大课堂 (18)校长室里挂什么? (26)山东乐陵实验小学大课堂语文改革 (28)为师生终身发展服务——赴乐陵实验小学参观考察侧记 (33)浅析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让语文回家” (37)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考察侧记 (39)走进乐陵实验小学 (41)一、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李升勇,1961年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

以民办教师为起点,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县市教研员,1999年起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至今。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的一系列活动多次在全国获奖。

“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网上博客100多万字,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充分成长是李升勇改革的主要理想。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整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有专家在全程参观完乐陵市实验小学课堂改革后,毫不掩饰地说。

专家的话显然充满了自己的偏爱,没有深入的研究、科学的比对,简单地拿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对比是轻率的。

但这样一个个人感情色彩浓厚的对比却客观道出了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发动和领导起来的学校课堂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说起李升勇1999年到乐陵市实验小学当校长之前的情况,在学校里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副校长的孟凡香说得很形象:“当时我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就能织一件毛衣,很多班主任都在教室里开小卖部卖东西。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精选课件
回归教育教学的原点
❖ (二)颠覆了传统目标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 点
❖ 传统目标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课堂教学 目标,强调当堂达标。
❖ 乐陵实小对传统教学目标实施重心上移,由 课堂目标上移到周目标,符合学生语文学习 规律,符合现行教材模块式结构。
精选课件
回归教育教学的原点
(三)颠覆了传统语文教学被颠倒了的逻辑顺序 ❖ 语文学习的逻辑顺序是:披文以入情,披情以入境;
❖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 子
精选课件
四年级第一周周目标
❖ 成 语: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红叶似火,连绵不断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 文 学:《水浒传》
❖ 观 察:春天的痕迹
观察内容:气温变化,人们着装变化,树木花草变化, 河流 的变化。
❖ 规 划:规划人生(心灵笔记)
制定学期成长目标,明确奋斗方向,从自己身边寻找
精选课件
改什么—回归教育原点
9.注重实效,超越现实:评价之道在于回归客观
1)评价的标准: 是基于生命为了生活,还是基于升学为了考试? 2)评价的问题:
功利化—升学;物质化—浮躁 虚伪化– 客观;片面化– 整体 3)评价的原则:追求精彩还是追求有效
精选课件
怎样改—理论指导实践
❖ 一)基于问题的研究 ❖ 1.如何化解超大班额的有效教学问题 ❖ 2.怎样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精选课件
改革背景—中国革命分析
❖ 一)泥腿子能不能闹革命 (改革可能性)
❖ 1.建立革命根据地: 洋思、杜郎口、衡水的启示
❖ 2.落后也是一种优势: 穷则思变,发展空间

乐凌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究

乐凌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究

课改讲座材料:乐陵实小语文学习模式的探究乐陵实小把阅读教材分为文字版、电子版和生活版三种形式。

文字版教材包含生字、成语、名言警句、文本阅读、美文背诵、经典诗词等内容。

其中文本阅读是日常教学的主要教材,附加内容为学校自编,一部分选自全国各个版本教科书,另一部分选自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精美时文。

各年级篇数都远远超出了国家审定的教材篇数,如一二年级各63篇,三四五年级各80篇。

将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整理形成三大课程体系:1.基础性课程:包括字、词、句、诗文经典、朗读;2.文本性课程: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系列;3.实践性课程:经过开发、实践之后进行筛选、合并,确立了20种实践性课型,分别是观察课、阅读课、时政课、礼仪课、民俗课、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影视课、经典课、历史课、地理课、规划课、科普课、体能课、家政课、棋艺课、文学课、特长课、书法课。

拓宽课堂范围是乐陵实验小学改革突出特点:乐陵实验小学将“书本课堂”变为“生活课堂”,将“学校课堂”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的课堂。

凡是生活所能触及的空间都是课堂,课堂成了知识思想的集散地,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智慧的孵化器,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灌输,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共同分享智慧下面我就详细的讲一讲乐陵实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周目标导航—前置性学习—(小组互助)栏目教学—(课堂展示)话题教学举一个例子:“第三周语文教学目标要求”:1.目标要求(1)继续练习前置性学习的方法,使之掌握三步读书法;(2)继续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3)积累12生肖个成语:保底熟记,会写三个,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中度熟记,会写,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度会用;(4)欣赏《清明上河图》,学习欣赏名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涵养文化。

2.教学内容(1)基础性:成语(十二生肖成语)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落平川、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蝎心肠、马到成功、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鸡飞狗跳、狗急跳墙、猪狗不如。

突破传统模式,践行课改之路

突破传统模式,践行课改之路

突破传统模式,践行课改之路摘要:近日,有幸跟我们学校组织的学习组奔赴乐陵实验小学进行参观学习。

这所各种教育资源并不占优势的学校,为何引得教育界这么多同仁前往取经,想必教学改革必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思维活跃;自主教育;传统教育;课改在一天的学习时间里,大家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真切感受到了先进教学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巨大效应。

上午,我们听了三节课。

一节数学,一节诗词经典朗诵展示,一节读物品析课。

在这些课中,我们深深的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渊博的知识素养,古诗文的储备量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所叹服!数学课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习整十整百的除法时,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再到讲台上分一分,画一画,讲给同学听,其他同学根据上面同学讲述提出自己的建议。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诗词经典展示课中,让学生先集体展示背诵经典《弟子规》,《三字经》《桃花源记》等,在进行个人才艺展示,学生背诵了《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岳阳楼记》等,这些初高中课程中才学习的诗词,在这些三年级的孩子的口中已熟读成诵。

在名著赏析课中,教师让学生品三国名著,拓广阔视野,设置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文愿意芬芳,言辞散清香,让学生根据成语写出三国中的英雄人物,初步了解三国人物。

第二板块三国英雄谱,论坛众生相,小组成员在组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品析人物性格特点。

如张飞的直爽,刘备的胸有大志,曹操的有心计,关羽的出恶扬善,除暴安良。

第三板块汇百家争鸣,煮心灵鸡汤。

学生提出阅读中的疑惑,谈自己喜欢的故事话题同学之间互相解疑。

教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注重孩子的表达,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这些课中我们得到的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些片段,并未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师的方法,所以不仅更加的疑惑。

下午孟凡香校长的多维度课堂的实施路径为我们解疑了教育改革的真相。

怎样把国家课程落地乐陵实小的经验告诉你可以这么做

怎样把国家课程落地乐陵实小的经验告诉你可以这么做

怎样把“国家课程”落地?乐陵实小的经验告诉你,可以这么做!原创 2017-05-22 校长会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理念里,最热的词不是“核心素养”,而是“课程建设”。

学院派的专家们,提了一个三级课程理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他们所谓的理论支点是什么?是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我认为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我的理解是,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内化与整合,是怎样把国家课程落地的问题,怎样变成你学校可操作的问题。

这才是根本。

课程建设的三大派别现在关于学校课程建设有三大理论派别。

课程建设的主流派第一个派别是主流派,他们的主张就是上面提到的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即:补充论,90%的学校,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沿用了主流派的观点和做法。

国家课程就是课程表、教材里的东西;地方课程是地方教材里的内容,地方特色就是地方教材;校本课程就是在那些课程之外的,分为特色课程和特长课程。

特色课程包括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区域特色你比如说是海洋文化课程、山区文化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等等;学校特色就是类似于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等等。

特长课程呢,就是把过去的兴趣小组整合成社团,也说成是课程。

在我看来,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

“主流派”思路存在的问题第一,学校课程泛化。

本来像毕业典礼、升旗仪式、书香校园等活动属于学校的常规工作,现在却要把这些正常活动穿靴戴帽硬说成是学校课程。

课程必须有目标,有教材,有师资,有过程的规划与管理,还要有评价与生成,没有这些基本的元素,能叫做课程?严格来说,只能称作活动。

第二,是学校课程功利化。

学校自身具备开设足球队、游泳队、军乐队等学校特色的能力,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为特色而特色,在国家课程并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把人力、物力、精力集中投入到特色活动之中,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的本意,满足的仅是某些人的面子或虚荣心。

再有,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形成了冲击。

学校为有特长的学生开设几个活动小组,是理所当然,也是多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教改经验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1)返璞归真真语文文化育人人自新 (7)走出课堂教学的峡谷—陶继新 (9)让语文回家——解读乐陵实验小学语文大课堂 (18)校长室里挂什么? (26)山东乐陵实验小学大课堂语文改革 (28)为师生终身发展服务——赴乐陵实验小学参观考察侧记 (33)浅析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让语文回家” (37)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考察侧记 (39)走进乐陵实验小学 (41)◆◆◆◆◆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李升勇,1961年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

以民办教师为起点,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县市教研员,1999年起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至今。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的一系列活动多次在全国获奖。

“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网上博客100多万字,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充分成长是李升勇改革的主要理想。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整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有专家在全程参观完乐陵市实验小学课堂改革后,毫不掩饰地说。

专家的话显然充满了自己的偏爱,没有深入的研究、科学的比对,简单地拿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对比是轻率的。

但这样一个个人感情色彩浓厚的对比却客观道出了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发动和领导起来的学校课堂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说起李升勇1999年到乐陵市实验小学当校长之前的情况,在学校里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副校长的孟凡香说得很形象:“当时我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就能织一件毛衣,很多班主任都在教室里开小卖部卖东西。

”“如果学校能像企业那样破产,当时我们学校可能就要破产了。

”一位老师说。

那时的乐陵市实验小学教师显然想象不出,随着李升勇的到来,他们学校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数不清的荣誉,不断涌现的知名教师,全国各地每天到学校里参观学习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理念原点:教育要学会“回归”记者:有很多参观过你们学校的人都对你们学校大门口的浮雕印象很深,据说这是您亲自设计的,表达了您的教育观?李升勇:我们学校门口浮雕上的内容确实别具一格。

整个浮雕的画面是一个生活画面,是一个农业画面,是儿童游戏画面,它体现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回归于生活,教育回归于农业,教育回归于儿童,教育回归于游戏。

记者:这四个回归具体是什么样的概念?李升勇: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

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是说不能“工业化生产”,把孩子雕塑成统一产品。

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玉米的种子,或者小麦的种子,学校要给这个生命的只是温度、湿度、养分。

教育回归于儿童是说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灌输,进行强硬的引领,就是对学生的摧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

教育回归于游戏。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

初次看到我们的课堂,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栏目教学有些形式主义,是模仿某个著名电视节目。

但恰恰是这一点,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记者:理念可能是一场变革的先导,您这种教育观对于您在具体组织教学中起了什么作用?李升勇:大教育观为教学提供了一种高度。

我首先考虑教育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教学需要什么。

整个变革过程应该是由点到面,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队伍原点:打造一支改革先锋队记者:作为校长,只有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要想组织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变革对人的要求应该是比较高的。

对于你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来说,人的问题尤其突出,您是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难题的?李升勇:整个变革过程应该是由点到面,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

如何从老师队伍里面选择改革队伍,我首先成立了“圣徒学社”。

为保证学习培训时间,圣徒学社队员每人交1000元的风险金,在组织培训期间,如果请假一次就扣50元,没有任何可解释的理由。

通过筛选确定了11人的课改组,这些选拔出来的教师都是最铁杆的“改革派”。

对课改组成员我们提出了“三当、四要、五有、六做”的严格要求。

“三当”即“当生活中的傻子、学习中的呆子、工作中的疯子”;“四要”即“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要细心、要耐心”;五有即“有正气、有大气、有才气、有灵气、有锐气”。

改革是不可能靠一两个人完成的,所以必须有团队精神,要有大视野、大胸怀。

“六做”,即“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写之人,做一个远离世俗的高雅之士,做一个宽厚仁慈的谦谦君子,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清贫书生,做一个立己达人的教育圣徒,做一个开拓进取的改革先锋”。

记者:在整个变革过程中,特别是初期,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的策略是对的,但带领这部分人从零起步应该是困难重重,您好像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李升勇:是的,比如我组织了一个“星光论坛”。

即每星期一、三、五晚上五点半到八点半和星期六下午,是课改组学习时间。

因为每天回家都披星戴月,大家美其名曰“星光论坛”。

由于时间晚,有的老师家人不放心,经常接人接到学校门口。

别的学校是大人接孩子,我们学校经常大人接大人,这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我还带领老师们逐字逐句解读课标、学习理论,领着老师们出去参加企业培训,后来又请专家到学校培训。

另外,我们经常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听专家讲座、名师授课。

再就是静下心来读书,让老师上网。

当时我们学校没有一台电脑,我就鼓励老师自己买电脑。

记者:许多老师还跟我说起了您跪着教研的美谈。

李升勇: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外出学习200里以内不在外住宿,早上走,晚上就要赶回来。

上车就开始布臵学习目的、学习重点等,回来在车上就开始点名发言,交流讨论。

我们出去学习一般坐中型面包车,我坐在副驾驶的座上。

回来的时候,老师们发言我就侧着身子听,等到我总结发言时,如果冲着前面讲,他们就听不到,我只好回过头来说,可又直不起腰,只能跪在座位上回过身来给老师总结提升。

记者:会不会有人觉得您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推行这样一种改革有点异想天开?李升勇: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

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应试教育或者其他功利主义的泥潭。

教材应该怎样定位呢?通过反复实践,我把它最后定位到“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教学原点:把教材变成生活的总和记者:树立了改革的理想,并且有了一些铁杆的老师当后盾,教学内容的问题就浮了出来。

您是怎么想的?李升勇:其实这些年全国许多老师、校长、专家都在寻求这方面的突破口,从以前教教材,到后来用教材教。

窦桂梅提出了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老师”。

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也常常研究窦老师的课,“三个超越”这个提法太好了,但她没做到。

现在她搞的仍然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超越教材了吗?只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而已;超越课堂了吗?也只是在课堂内对教材适当地延展而已;超越老师,那就更难。

那么我们的教材应该怎样定位呢?通过反复实践,我把它最后定位到“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

文本也是生活,是固化的生活,所有的文字都是生活的积淀。

文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所有的书籍,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电影。

不能把教科书当成文本,更不能把文本当成教材。

记者:教材成了生活的总和,那么您如何在具体课程设臵中去体现这一理念?李升勇:我们总结出了20种实践课。

拿观察课来说,它是心灵的窗口,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读自然,去读生活,去读人,去读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就让学生去观察自然,去观察生活,去观察生活当中的人和事。

时政课的设计则源于课程标准里面的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重大事件。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如果用我们传统的教材,传统的课堂,就无法实现课程标准里面的这个要求。

于是我们就想到利用时政课来实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

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目的是体现生命的涵养,给学生的生命成长打点“底色”。

以名曲课为例,它有个基本的要求,首先学生要了解这首名曲的名称、乐器、作者、意境和旋律,要求学生一听旋律就知道这是《平沙落雁》,那是《命运交响曲》,一听旋律就知道作者是谁,他的国别、代表作、意境,是欢快还是忧伤。

高年级则要求学生从中看到了什么,边听曲,边闭上眼睛去想,从音乐当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听到《十面埋伏》,你看到的是一个行军打仗的画面,《平沙落雁》你看到的是天空大雁南归,远处落日、湖泊、芦苇等画面。

我们设计了20多个课型,虽然实际上也占不了多少课时,但是效果是明显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针对一篇文章,而是直指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然后再设臵学校的课程标准原点:不让课程标准轻易“流失”记者:刚才您提到时政课的设臵来源于国家课程标准里的一句话,对课程标准这样宏观的东西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您是怎么把握的?李升勇:从理论上来讲,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许多时候课程标准只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只在专家学者口中提起,课堂教学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的并不多。

在课改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传统的达标流程先是一篇课文,然后是一个单元,再到一册教科书,最后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实际来看,这种达标方式就有一个对接的问题:一个单元三四篇课文,一册书共七八个单元,再从一册书到十二册书,这样对接到课程标准的时候,有好多东西就在过程中流失了。

就好像两个管子,一个很粗,一个很细,这两个管子对接的时候,如果直接插上,没有一个过渡的环节,肯定要滴、冒、跑、漏。

我们就把传统的达标方式颠倒过来,实现异径对接。

我们的目标不是针对一篇文章,而是直指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然后再设臵学校的课程。

记者:课程标准在您这里不但没有“流失”,您好像还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和补充?李升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可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和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大语文观、大课堂观不吻合,所以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们发现“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没有提到“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