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勇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
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1
我们完成了应有的教学 任务了吗?
• (一)识字与写字 •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2500个左右会写。 2500个左右会写。 个左右会写 •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 4.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 (二)阅读 •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 会其表达效果。 • 4.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 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60 背诵优秀诗文60篇 •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如何解决目标流失?
化教学流程
• • • • •
优
逆向达标: 逆向达标: 篇目—单元 单册—十二册 单元—单册 十二册=《课程标准》 篇目 单元 单册 十二册 《课程标准》 目标流失严重:汉字;阅读;写作;创新; 审美…… 顺势达标: 顺势达标: 需求-课程 周目标-学习目标 课程-周目标 需求 课程 周目标 学习目标
• 如何取落实?
教学目的:
• • • •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发展
• 这样的目标高不可攀吗?
教学管理:
• • • • 学生心理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空间的开放 教学结果的开放
心得体会
听《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有感3月3日下午,实验小学联谊片组织了教师专业成长专题培训会,聘请了齐鲁名校长——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李升勇校长做了题为《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专题讲座。
讲座时间从下午两点到四点。
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所以李升勇校长提出了《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大课堂更多元化,从小组互助到课堂展示,学生走进文本、品味生活,获取知识,养成习惯。
课堂成了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是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
他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教育回归于原生态。
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
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
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摘自李升勇《大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李校长讲了新课程改革——新困惑:三维目标的顺序问题,三维目标的生成问题,目标生成不对路,目标上移,以学定教还是以需定教等问题,对我们启发很大。
李校长的讲座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讲座期间大多数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入迷,尤其最后展示的学生的作品,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有可能也写不出来,不禁对他们的教育竖起大拇指。
乐陵市实验小学他们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四大结构:周目标导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4个人轮流展示)前置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展示组提前准备,共16各组抓号)形成智能高地、小组、全班高地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合作形式课堂栏目教学——转变课堂性质(学生喜欢的)五大板块:字词、朗读、阅读、听说、写作(字词主要课下掌握)六大环节(阅读教学):字词训练,人人当先我读你评,读出感情入情入境,品味人生得知得智,拓展人生化人化文,学以致用超越自我,百流归宗当然更惊讶于他们对于教材的创新,对课堂结构的重构:他们提出了周目标导航。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三个支点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三个支点
李升勇
【期刊名称】《今日教育》
【年(卷),期】2015(0)5
【摘要】学校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恰哈相反,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内化与整合。
学校课程建设应该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底线,以满足学生生命成长需要和民族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创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国家课程标准;支点;党的教育方针;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教学体系;课程建设
【作者】李升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整体规划学校特色课程构建立体校本课程体系 [J], 何冰
2.探寻撬动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现实支点——《乡村学校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书评 [J], 姚国
3.探寻撬动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现实支点——《乡村学校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研究》书评 [J], 姚国;
4.学校课程规划的认识与实践——以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为例 [J], 周华
5.课改向教育深处漫溯——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课程改革纪实 [J], 孟凡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李升勇的“整体改革”样本
|
封面 专 题
山 乐 _ 乐 腠 实验 m 宇 孛 幵_ 的
^
“
整仰 改 睪
”
K m
r
t
丨
K
m
教肓 家
E D U C AT O R
Mk
'
?
?
i
-
.
!
.
i i
- :
,
i
M
封面 专 题
3 5
I
编 者 按 色? 校 长李 升 勇 的底气 又 是 什 么 ?
,
,
来 呈 现这 所 学校 的
。
寻 求 普 适 性发 展 标 准 的 视 野 半径 ? 还 假如 你 能在 这 期 专 题 里
,
,
产生 哪 怕 只 有
、
一
点 的 新 思考 和
。
是 看 似 矛 盾但 又 毫 不 违 和 的 先 天 条 件 和 改 革 内 核 ? 对 教 育 教 改 本 质 的 认 知
当 学 校 改 革成 为
一
种时尚
,
乐 陵 实 小 如 何保 持 自 己 的 底
那么
,
我 们 都 会 感到 欣 慰
。
画 体目 课
e
跳绳
E D U C ATO R 教 肓 家
:
当 我 们 在 谈论 乐 陵 实 验 小 学 时
,
在谈 论 什 么? 本 期 专 题 并 不 直 接 告 诉 你 答 案 只 向 你提 供
,
一
个 真正
“
打
是 不断 的 试错
、
创新
,
还是坚 守 开
校长需要有智慧
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转)——听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报告8月28日,“全市农村小学校长会议”在东关民族小学大礼堂召开。
期间,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做了一个题为《想大事,做小事---薄弱学校的治校之道》的报告。
李校长的报告围绕“盐碱地上能种红高粱、路队也能走出名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什么管理方式是最好的、校长的权利和身体力行、班子问题是谁的问题、名师的培养、学校发展不是与他人竞争、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家长是学校的天然盟友”等十余个话题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他的报告既有先进的理论,又有感人的案例,让人在笑声中思考,在事实中感悟。
从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李升勇校长是一个有智慧的校长。
本人做校长多年,也曾经接手一个棘手的“摊子”,因而在很多方面与李校长产生了许多共鸣。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感悟李升勇校长的智慧。
1、盐碱地上能种红高粱?李升勇校长接手的是一个全市闻名的“烂摊子”,他不急不躁,确立了“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明确了“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要服从于教育”的大教学观,提出了“成才先成人——成为中国人——成为现代中国人——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
2008年3月,《山东教育》刊登了该校语文课改成果,自2008年12月至今,每周都有来自广东、深圳、福建、江西、河南、河北、江苏、北京、吉林等地的领导老师到该校参观学习。
学校的快速发展引来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先后有《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教育文学》、《现代教育报》到学校采访。
李升勇2010年应邀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录课,并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作专题报告。
《中国教育报》主编徐启建这样评价:“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谈到这些,李升勇校长说: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相对于城市优势学校更需要发展,同时也不存在能不能发展的问题,相对于优势学校落后学校发展空间更大。
读李升勇与大教育有感
《李升勇与大教育》读后感读了李升勇校长的《李升勇与大教育》后,使我受益匪浅。
乐陵实小的课堂教学改革,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充分成长是李升勇改革的主要理想。
在本书“我的教育理想”这一章中对“大课堂观”这一节我读了好几遍并进行了重点摘记,下面说说自己学习这一节内容的体会。
一、大课程:回归课程本原目前,具有改革创新的校长不少,学校也不少,但大多都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或进行某一两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国家审定的教材仍然按课程规定完成,然而,李升勇校长的胆子大就大在这里,乐陵实验小学几乎完全抛开了国家审定的教材,完全自编校本教材,并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恐怕开了教学改革的先河。
1、构建大课程体系。
乐陵实验小学将学生生活的空间变成教育的空间,将教材定位为文本+生活;把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整理形成三大课程体系:一是基础性课程,包括字、词、句、诗文经典、朗读;二是文本性课程,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系列;三是实践性课程,经过开发、实践之后进行筛选、合并,确立了20种实践性课程,分别是观察课、朗读课、时政课、礼仪课、民俗课、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影视课、经典课、历史课、地理课、规划课、科普课、体能课、家政课、棋艺课、文学课、特长课、书法课,目前较为成熟的课型有13种。
实践性课程,有的一周一节,有的两周一节,有的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各种课程协调统一,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与合作结合,积累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2、拓展教材内容。
乐陵实验小学将语文教材向其他学科内容延伸,向社会、向学生生活延伸,把教材分为文字版、电子版和生活版三种形式。
文字版教材包含生字、成语、名言警句、文本阅读、美文背诵、经典诗词等内容。
其中文本阅读是日常教学的主要教材,其内容为学校自编,一部分选自全国各个版本教科书,另一部分选自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精美时文。
各年级篇数都远远超出了国家审定的教材篇数,如一二年级各63篇,三四五年级各80篇。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变化!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变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的变化!作者:李升勇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在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正带领他的师生们进行着这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
他们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其教学目标不再指向一节课,而是周目标,课堂的目标、结构、性质都变了。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课改,课堂功能不再是为了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走进乐陵实小,听校长李升勇阐述他的课改主张与实践。
现代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不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而是知识和思想的集散地;不是教材文本的解剖室,而是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
因此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义。
我们的核心主张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处理教学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
无论是“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学会”,都无法从根本上触及教学的本质。
“让学生会学”也并非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真正的理想教学境界,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想学”。
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不用教师传播知识,自己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任何知识;没有教师传授方法,也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与途径。
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再好的方法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会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
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教学的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但现实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课程改革,让教学回归原点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评价:
乐陵实验小学的改革和发展,让我非常敬 佩、非常感动,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办学条 件并不好,但却办出了一个非常有内涵的 卓越的小学。 -----张志勇
盐碱地上长出的奇迹
2004年《现代教育导报》 2005年《校长》
2006年《山东教育》
2008年《当代教育科学》
2009年《中国教育报》
盐碱地上长出的奇迹
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改革做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 生主动性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关注了学生生 命的成长与终身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面向 全体学生的现代教学思想,使教学真正成为学 生自己的事,做到了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山东省教科所所长 亓殿强
教育改革落后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让教育走向世界—世界工厂 信息社会逼迫教育转型—“教师变小” 交通发展让教育责任无限—农民工 技术发展让课堂无限伸展—课程改革 未来需求推动教育彻底变革—不是改良
教育走向何方?
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 四分之一的工作者,在目前的单位工作不 超过一年;二分之一的工作者在目前的 单位工作不会超过五年。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终身学习
震撼!叹服!
来访者反馈:
2009年11月26日,我们参观了 乐陵实验小学。说实在的,去 的路上,我们还一头雾水,该 校有什么另类之处?值得我们 前往专访。莫不是墙里开花墙 外香,哗众取宠之流?带着这 种想法踏进了乐陵实小。通过 参观校园文化,听了两节阅读 课,最后又和李升勇校长进行 了座谈,感受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以用“吃惊、震憾、佩服、 心动”四个词来概括。 ------杜郎口镇联合校 吃惊、震憾、佩服、心动! 刘其民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2期什么是好校长?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事的人是好校长?能把一个薄弱学校办成一所名校、强校是好校长?有的校长虽然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他离开岗位,学校工作就开始下滑甚至瘫痪无序,这显然算不上真正的好校长。
“真正的好校长是那些为学校留下了作风过硬的队伍,留下了先进的思想,培育出了优良文化的校长。
”这是李升勇的答案。
土?“又不是绐外头人看的”乐陵实验小学的课改实践自2009年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甚至有地方教育局发文,要求当地所有学校、老师向他们学习。
当年刮起的参观与学习之风的痕迹,现在依然还可以在不少校长与教师的博客里找到。
教育改革的成果与社会的关注,为乐陵实验小学和校长李升勇带来了很多荣誉,教学楼门廊右侧,金灿灿的匾牌不下三十块,资料室里的奖杯证书也堆得密密麻麻。
但是,第一次走进乐陵实验小学的人脑海里依旧免不了跳出一个字一“土”。
这些年来,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倡导和重视,其概念也在不停地被窄化着,据说有学校为了“脸面”不惜重金买来老树栽在门口,以做成深厚底蕴老校园的外观,还有学校反其道行之,将校门装饰得像皇家校所,让人从门口就心生“敬畏”。
相比之下,乐陵实验小学的校门实在显得“寒酸”:60块钱买来的折叠开合式校门简陋地竖在校门处,即便是李升勇自己设计的回归农业、回归游戏、回归儿童的内涵丰富的浮雕文化,在外人看来也不过是浅浅的、不被察觉的一块儿石头罢了。
不少做视觉设计的专业人士提醒李升勇:“毕竟也是山东省的一张名片了,在学校的大门上花点功夫吧,把校园做得视觉上美一些,关注你的人自然更多了啊。
”李升勇一板脸:“我把校门盖得那么漂亮有啥用?我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成才,又不是给外头人看的。
”1999年底,最初上任接手这所实验小学时,教师懒散迟到早退是常态、家属堵着教室卖零食,用李升勇的话说就是“冬卖地瓜夏卖冰棍儿,赶谁谁不听”;教师队伍素质也参差不齐,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正式师范生,三分之一是去北师大培训班速成的,还有三分之一来自机械厂、电线厂等各行各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可以找出一万个做不了课改的理由,十年后却变成了全国的课改名校。
讲座01:回归教育本质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李升勇)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乐陵市实验小学李升勇千万次地问•课堂教学为什么如此的苍白无力?•课堂改革最后给学生些什么?•为什么学生学得苦却收获少?•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不会学习?•为什么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为什么新课程理念总是落不到实处着眼于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强调教材的适应性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目标弹性设置,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成空间重视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重视民主、开放的课堂结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有机整合多元评价与主观认同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所谓教学的“有效性”,即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力求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那么,教学的“效益”又指什么?至少,它不仅仅是指认知领域的,还应当包括方法领域的、情意领域的……学生所获得的全面发展。
- ------齐健教授•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应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时空上的充分保障;•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得到不断的培养与发展;•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 ------ 张春莉博士为什么不是高效的课堂?•思考: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教学吗?•点击1:我们的课堂有效吗?—知识能力•点击2:好看的课堂有效吗?—学生生成•点击3:名师的课堂高效吗?—投入产出•观点:•要学生的精彩,不追求教师的精彩;要学生一生精彩,不追求学生当前精彩;要全体学生精彩,不追求部分学生精彩。
为什么课堂管理总不到位?•思考:怎样保证常态课堂的有效性?•点击1:集体备课能解决课堂问题吗?--备上脱节•点击2:推门听课能解决常态问题吗?--挂一漏万•点击3:分数能反映课堂教学质量吗?--题海战术•观点:如果课堂教学改革不从素质教育角度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课堂效率问题就无从谈起我们需要改良还是需要改革?•思考:为什么改革几十年问题依然存在?•点击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动性;•强调教学预设性,忽视教学生成性•点击2: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习力培养;•强调知识积累,忽视生活应用•点击3: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资源整合;•强调合作的形式,忽视合作的实效•观点:过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几乎都是改良,都停留在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版本等“术”的层面,没有多少革命性的大动作。
教育家办学的典范
教育家办学的典范作者:王三阳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4年第10期毫无疑问,在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界,李升勇领导的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也被很多教育名家予以高度评价。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姚文俊先生参观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赞赏道:“乐陵实验小学的大课程改革,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探索,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世界眼光,是教育家办学的典范!”从2004年结识李升勇校长开始,我每年走进乐陵实验小学的次数不少于三,且每次都能看到学校的新变化。
我曾多次满怀激动地推介该校,为它的稳步快速发展感到欢欣不已。
因为时代呼唤中国基础教育界出现更多这样的学校,这既是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国家昌盛的必须。
在我看来,其典范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顶层设计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与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相比,乐陵实验小学的教育改革超越了其他学校。
换言之,一般学校都难以望其项背。
它们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而乐陵实验小学则是在做好顶层设计之后,一步一步地走。
从厘定办学理念开始,李升勇校长将“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作为办学目标,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办一所中国基础教育界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学校。
在一所偏僻落后的小学里想着此等大业,听起来未免有点痴人说梦。
可是,李升勇校长却坚信国家兴亡与民族兴衰是每一名中国公民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教师,尤其是校长,更是义不容辞。
教师提升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李升勇校长认为,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校长就是教师的教师,最根本的是做教师的表率,用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影响教师的言行。
他把培养优秀教师群体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引导教师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去检测自己的行为实践,在不断的“学习-反思-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文化。
在当今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是让教师自掏腰包缴纳课程改革“风险金”的,只有乐陵实验小学敢于“别出心裁”。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08年12月11日有幸来到乐陵试验小学参观,虽然只有短暂的半天时间,可谓来去匆匆,但却真真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乐陵试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感受到了李升勇校长,同样是一所小学,可在课堂教学、校长管理理念方面我校与贵校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学习是为了借鉴,乐陵试验小学的成功给了我哪些启示呢?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方面聆听实小老师的《爱如茉莉》阅读教学,突然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像阅读教学的指明灯。
本课共分了六关:第一关”字词训练营,人人当英雄”首先老师就检查字词,怎么没读文本就写字词呢?而且同学们完成的很好,显而易见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老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他们自学的自信,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
接着又当堂进行了字词的检测。
第二关是“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本环节中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师生互动遇到错误及时纠正,老师指名让一名同学读时,我认为对一名小学生来说读的已经很不错了,可突然这时有位学生挺身而出,“老师xxx同学读的很有感情,不过我想挑战她”一句“挑战”让我大吃一惊,从这位同学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他表扬别的同学时也没有忘记时刻给自已鼓励给自已自信,他站起来的那一刻我认为他就已经战胜了自己。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三关“入情入境,品味人生”走进第三关大门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展示小组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主动给每一个自然段总结段意,读重点句子从中获得收获,这种阅读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平常训练习惯的养成;第四关“得知得智,拓展人生”闯本关我总结了一个词“咬文嚼字”从中得知识得智慧,开阔视野拓展人生;第五关“化人化文,学以致用”读书就是为了帮助写作,这一关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已的作品,作品的内容都归于一点------------爱;第六关“超越自我,百流归宗”这一环节小组提问,通过多读来解决疑难问题,认识到文本父亲对母亲的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李升勇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心得
李升勇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心得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
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
是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在他的引领下,乐陵市实验小学才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他就是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
本期教学流派栏目,我们特邀李升勇校长谈谈他与大教育观的结缘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教师:李校长,您好!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启建曾说,“李升勇的‘正道’是‘回到原点,整体思考’”,这可以说是对您的大教育观的一个概述。
您能否说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大教育观的吗?李升勇:大教育观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教育体系的缺失。
教育是一个完整体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但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功利化严重,原来家庭中对孩子最基本的优秀传统教育被淡化,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礼仪教育被学习成绩、才艺技能等目标代替。
社会教育的环境更是恶化,明星拍集电视剧的收入可以超过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所拿的奖金,不劳而获、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负面教育已经在影响着学生。
针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2000年,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未来延伸”的大教育观点,目的是学校教育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帮助修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功能。
第二,教育目标的偏离。
学校教育本应承担培养国家公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功利,升学率、就业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标杆,分数成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民族复兴的梦想,成为挂在墙上的标语,躺在课本中睡大觉的名言。
李升勇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李升勇,1961年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
以民办教师为起点,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县市教研员,1999年起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至今。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的一系列活动多次在全国获奖。
“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整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有专家在全程参观完乐陵市实验小学课堂改革后,毫不掩饰地说。
专家的话显然充满了自己的偏爱,没有深入的研究、科学的比对,简单地拿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对比是轻率的。
但这样一个个人感情色彩浓厚的对比却客观道出了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发动和领导起来的学校课堂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说起李升勇1999年到乐陵市实验小学当校长之前的情况,在学校里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副校长的孟凡香说得很形象:“当时我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就能织一件毛衣,很多班主任都在教室里开小卖部卖东西。
”“如果学校能像企业那样破产,当时我们学校可能就要破产了。
”一位老师说。
那时的乐陵市实验小学教师显然想象不出,随着李升勇的到来,他们学校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数不清的荣誉,不断涌现的知名教师,全国各地每天到学校里参观学习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理念原点:教育要学会“回归”记者:有很多参观过你们学校的人都对你们学校大门口的浮雕印象很深,据说这是您亲自设计的,表达了您的教育观?李升勇:我们学校门口浮雕上的内容确实别具一格。
印象李升勇
印象李升勇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2期2008年12月IO日下午2点,我们东平全县中心小学的校长们在徐局长等领导的带领下,冒着严寒,带着全县小学教育的担当和新课改路在何方的思索,驱车一直北上,越过省城济南,来到德州地段,驻足在乐陵这片其貌不扬的土地上。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听了两节观摩课和李校长的报告,感想颇多,对李校长其人、其行、其校的许多感悟在脑际萦绕。
又是—位“民师”出身的校长李升勇,1961年出生,1977年参加工作,“民师”出身,先后任乡村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县教研室主任。
1999年被教育局一纸调令调到乐陵市实验小学任校长,当时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但经过几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十分混乱的学校送入了腾飞的轨道。
如今乐陵实验小学已经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他本人也被陶继新称为“教育家”式的校长,被陈培瑞研究员称为进行语文大课堂颠覆性改革的人。
的确,他是一个架构学校教育大厦,打造所有学校都能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具”的第一人。
他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铸造民族灵魂的人,他是一个理念超前、行为创新、勇于实践和探索的人,也是一个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为一体的人。
如此之人竟然是民师出身,我想到名校长蔡林森、崔其升都是民师出身,孔子也是民师出身。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要想成为教育家、名校长,首先是要成为思想家、理论家和勇于实践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和责任担当者。
这就是校长的全部意义。
铸造各地都能使用的教育教学“模具”他告诉我们,他做不了魏书生,那是一般人都学不来的。
因为每个人的积淀和内涵不一样;他做不了崔其升,因为他不善用权。
他靠的就是施加影响和宏观调控,科学架构。
他做不了蔡林森,因为他考虑的整个民族魂的确立与小学教育的担当。
他做什么呢?他要做的是给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校校都能运用、人人都能采纳使用的教育教学“模具”和一个操作流程,一个内化师生底蕴的思想体系和行为细则。
手记:李升勇和乐陵实小的向往
手记:李升勇和乐陵实小的向往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2期即便课程改革启动很早,课改成果已经显现,其改革的创新性也走向了全国,但是乐陵实小和李升勇的名气,还远远不能与这样的成就相匹配。
这听起来有些遗憾。
他们这样一群低调的教改“进击者”,最不擅长的是“表演”,也不是很懂宣传的艺术。
从他们所呈现的课堂现场和实践成果来看,从学校环境和师生状态来看,似乎都还透着一丝“土味儿”。
懂行的教育观察者们,正在慢慢发现这样的“土味儿”恰恰呈现了当下改革实践里少有的扎实品质。
一些学校的改革似乎更热衷于宣传造势,把精力投放在为还未成型的模式和成果提前升级概念、升华理论上,认认真真改革倒成了“副业”。
“说了再做”“说比做的多”是它们的基本特征。
这样的学校,也在“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升勇和他的乐陵实小则是,“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做的比说的多”。
偏安于鲁西北的一个小县城,沿着最初的设想,适时做出调整,一步步推进他们这场至今没有结束的开放式教育实验,李升勇和乐陵实小的艰难探索从未停下。
在面对一些巨大诱惑和吸引时,李升勇和他的乐陵实小也懂得在进退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用某种意义上的“妥协”和“退让”换取另一种“进”。
用李升勇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个破地方平心静气自己坑儿自己的。
环境和资源的劣势倒成了他们下好改革这盘棋的一把好棋子。
【慢进者】如何概括乐陵实验小学的形象?“慢进者”或许是个不错的答案。
步子迈得慢,但并不返身,也不停滞。
李升勇不吝惜功夫和时间。
看看吧,为了给老师们“换脑”、重建观念,每个周一下午放学后从五点到七点,雷打不动的“思想大会”,他开了六年;“老师初中毕业学历不达标的占了三分之一,非专业任职教师又占了三分之一”的师资条件下,为了让先进的观念落地,他不厌其烦地把自己建构起的观念和思想重新拆解、揉碎给老师,因为只有手把手把老师们讲会了、教会了,老师也才能手把手教给学生。
很多时候,他既要做改革的牵引者,又要走下去做执行者,试问又有多少校长能长期保有这样的心态,坚持这样的做法?十八年前学校改革启动至今,乐陵实小人都没有宣称自己取得了什么完全胜利。
乐陵实验小学教改故事
乐陵实验小学教改故事: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工具2012-4-12 7:54:00 来源:大众日报教材生活化六年级学生要会做12道菜在乐陵市实验小学采访到第四天,李升勇校长给记者讲了一个“放生小鱼”的故事:大海落潮后,海滩上的水坑里留下了许多小鱼。
有个男孩,把小鱼一条一条地捡起来扔进海里。
这时来了一位智者,说:“孩子,海滩上无数个水坑里有无数条小鱼,你放生得过来吗?你放生这些鱼谁在乎呀?”这个孩子举起手中的一条鱼说:“它在乎。
”李升勇就像放生小鱼儿的那个“孩子”。
李升勇放生“小鱼”是从2006年实施的。
此前,他在担任实验小学校长7年里,把学生的成绩从在城区小学的倒数第一,带到了全市一流。
赞扬声中,李升勇心里明白,眼前采用的应试教育教学,正在把“小鱼儿”引领进“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的苦海里,而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
李升勇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教育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高度转化的基石,是对生命的涵养,是为学生终生的幸福奠基,而不是挖掘分数的工具。
经过一年的思考、研究,李升勇对转向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一个思路:从课程改革突破,教材生活化。
于是,实验小学的教学有了许多“开始”:教材生活化从营造文化氛围开始。
站在操场上,脚下分布着3000个隶、篆、楷、宋体汉字;走在楼梯上,阶梯间是唐、宋文人和毛泽东诗词;穿行教室楼道里,墙壁上是修身、求智名言名画;楼体立柱上,书写着《弟子规》、《三字经》……热爱生命从热爱生活开始。
学生要帮助家长做零活,洗衣、扫地、倒垃圾,六年级学生要学会做12道菜……培养高雅从学会安静开始。
学生在“室内不跑,楼内不吵,注意听讲,路队走好”。
校内“无语周”里,除了在课内、操场,学生自我控制不说话,感受安静所赐予的优质学习环境……文明养成从点滴开始。
拾废纸——弯腰捡起一片文明;保持所在位置清洁——学校无值日;见了老师、外来人停下来敬礼问好——心存一个礼貌的精神实体……感恩社会从感恩父母开始。
2014.5现代学校管理漫谈--李升勇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学校实践: 系统 标准 流程 现代
策略管理:有所为 有所不为
• • • • • • • • 1.领就是带领、引领 向我看齐:出勤、学习、 2.导就是指导、诱导 请跟我来:出课、教研、课改 星光论坛、车上教研 3.做老师的老师: 人生价值就在于福泽他人 有价值有尊严的活着
学校管理网格化
网格化管理
• • • • 管理重心下移,适应社会发展 实施捆绑评价,减少同质竞争 全员参与管理,培育自主文化 创新管理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网格化管理
• • • • • • • 横向分层: 校长办公会 级部主任 班主任教师 任课教师 家长委员会 学生干部
学校网格化管理
• • • • • • • • •
管理就是服务
教师管理: 校长要有所为 校长要有所不为
策略管理:有所为 有所不为
心灵沟通—座谈、谈心、调查、恳谈会。 真诚服务—车票、慰问、特殊津贴、雪雨天 接送、租房、亲属调动。 专业引领—教材考试、课标考试、基本功比 赛、微机培训、上网冲浪
策略管理:有所为 有所不为
• • • • 策略管理—有所不为 1.心理留白—迟到的故事 2.促进自省—体罚的故事 3.装聋作哑—矛盾的故事
这次感恩家庭主题活动很有意义,不但加强了孩子们爱心,还使他们多了自己尝试学习的机会,现在都是 独生子女,同学们在学校过着集体生活,更需要培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好氛围,我很喜欢孩子在感恩周做 的每项活动,喜欢她做事情时的认真态度,感到很欣慰,这次活动从心灵上和行为上给了孩子一个全新的感 恩体验。这种家庭互动活动不仅对孩子,对家长也是很有触动的,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平时孩子一直用 她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关心,表达对“家”的依赖和渴望;另外,孩子们在学校里共同学习、集体生 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但家长总是感觉缺少什么,往往就用“他们还小”来安慰自己。 通过学校系列的感恩活动,我们粗浅体会到:让孩子保持自由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自由放飞的思想不 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温床。最后,感谢老师的感恩互动平台, 让我们家长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大家一起分享爱的感受! 五年级一班 王梓帆妈妈 吴慧
2、李升勇: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2、李升勇: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主讲人:李升勇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主讲人简介李升勇,现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山东省“512工程”高级研修班学员。
他从当民办教师开始,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县市教研员,曾创下在一年时间里让一所濒临破产的学校起死回生的奇迹。
李升勇在教育思想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如他的“以人为本是管理思想,不是教育思想”、“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应该服从、服务于教育”等观念被很多专家和校长认可;他的“学校教育应回归于生活,回归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观点也令人耳目一新。
他还提出“管理方式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说”的观点,并工作中巧妙运用“无为而治”的思想,由此闯出一条新的学校“策略管理”之路。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了“快乐成长,幸福人生”、“文化小使者”、“完美人生”、“家庭留学生”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一系列活动,并多次在全国获奖。
李升勇参加并主持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六项,目前已结题三项,其中的“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山东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和《中国教育报》等对此做过专题报道。
李升勇已公开发表了几十篇论文,网上个人博客有100多万字,曾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和地市培训大会上做专题讲座。
课程简介“落后也是一种优势!”薄弱的师资、过大的班额必然存在教学效率问题,这些问题让课堂改革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
“回归教育的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李升勇校长用“二十七问”把脉课堂教学,问问掷地有声,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每一问回答中的“关键词”和“观点”,是李校长十年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展示。
李升勇校长对“二十七问”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把教学还给教育、把教育还给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还给教师”,“让育人走进来、让教材活起来、让教师退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室大起来”,这也是李校长希望各学校的课堂改革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创建大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平实高效的课堂
创建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平实高效的课堂
李升勇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2(000)12X
【摘要】<正>一、回归教育原点,从颠覆到重建(一)满足学生需求,教学目标上移。
从理论上讲,学校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课程标准,但是,实际上多数教师教学是以完成教科书的内容为目标。
教科书、教参书所承载的知识文化信息有限,根本不能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即使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标准也有局限性,满足的也仅是学生当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李升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7.12
【相关文献】
1.创建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平实高效的课堂 [J], 李升勇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自主—导学"模式下课堂设计探微[J], 杨娟
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r——"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 曹春梅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谈"1:2"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J], 何惠文
5.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J], 李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李升勇,1961年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
以民办教师为起点,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县市教研员,1999年起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至今。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的一系列活动多次在全国获奖。
“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整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有专家在全程参观完乐陵市实验小学课堂改革后,毫不掩饰地说。
专家的话显然充满了自己的偏爱,没有深入的研究、科学的比对,简单地拿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对比是轻率的。
但这样一个个人感情色彩浓厚的对比却客观道出了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发动和领导起来的学校课堂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说起李升勇1999年到乐陵市实验小学当校长之前的情况,在学校里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副校长的孟凡香说得很形象:“当时我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就能织一件毛衣,很多班主任都在教室里开小卖部卖东西。
”“如果学校能像企业那样破产,当时我们学校可能就要破产了。
”一位老师说。
那时的乐陵市实验小学教师显然想象不出,随着李升勇的到来,他们学校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数不清的荣誉,不断涌现的知名教师,全国各地每天到学校里参观学习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
从一个近乎“破产”的小学,到一个每天参观学习的人不断的全国知名小学,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变化的推动者——校长李升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李升勇和他领导的改革,力量究竟何在?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理念原点:教育要学会“回归”记者:有很多参观过你们学校的人都对你们学校大门口的浮雕印象很深,据说这是您亲自设计的,表达了您的教育观?李升勇:我们学校门口浮雕上的内容确实别具一格。
整个浮雕的画面是一个生活画面,是一个农业画面,是儿童游戏画面,它体现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回归于生活,教育回归于农业,教育回归于儿童,教育回归于游戏。
记者:这四个回归具体是什么样的概念?李升勇: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
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是说不能“工业化生产”,把孩子雕塑成统一产品。
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玉米的种子,或者小麦的种子,学校要给这个生命的只是温度、湿度、养分。
教育回归于儿童是说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灌输,进行强硬的引领,就是对学生的摧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
教育回归于游戏。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
初次看到我们的课堂,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栏目教学有些形式主义,是模仿某个著名电视节目。
但恰恰是这一点,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记者:理念可能是一场变革的先导,您这种教育观对于您在具体组织教学中起了什么作用?李升勇:大教育观为教学提供了一种高度。
我首先考虑教育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教学需要什么。
整个变革过程应该是由点到面,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队伍原点:打造一支改革先锋队记者:作为校长,只有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要想组织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变革对人的要求应该是比较高的。
对于你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来说,人的问题尤其突出,您是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难题的?李升勇:整个变革过程应该是由点到面,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
如何从老师队伍里面选择改革队伍,我首先成立了“圣徒学社”。
为保证学习培训时间,圣徒学社队员每人交1000元的风险金,在组织培训期间,如果请假一次就扣50元,没有任何可解释的理由。
通过筛选确定了11人的课改组,这些选拔出来的教师都是最铁杆的“改革派”。
对课改组成员我们提出了“三当、四要、五有、六做”的严格要求。
“三当”即“当生活中的傻子、学习中的呆子、工作中的疯子”;“四要”即“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要细心、要耐心”;五有即“有正气、有大气、有才气、有灵气、有锐气”。
改革是不可能靠一两个人完成的,所以必须有团队精神,要有大视野、大胸怀。
“六做”,即“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写之人,做一个远离世俗的高雅之士,做一个宽厚仁慈的谦谦君子,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清贫书生,做一个立己达人的教育圣徒,做一个开拓进取的改革先锋”。
记者:在整个变革过程中,特别是初期,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的策略是对的,但带领这部分人从零起步应该是困难重重,您好像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李升勇:是的,比如我组织了一个“星光论坛”。
即每星期一、三、五晚上五点半到八点半和星期六下午,是课改组学习时间。
因为每天回家都披星戴月,大家美其名曰“星光论坛”。
由于时间晚,有的老师家人不放心,经常接人接到学校门口。
别的学校是大人接孩子,我们学校经常大人接大人,这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我还带领老师们逐字逐句解读课标、学习理论,领着老师们出去参加企业培训,后来又请专家到学校培训。
另外,我们经常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听专家讲座、名师授课。
再就是静下心来读书,让老师上网。
当时我们学校没有一台电脑,我就鼓励老师自己买电脑。
记者:许多老师还跟我说起了您跪着教研的美谈。
李升勇: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外出学习200里以内不在外住宿,早上走,晚上就要赶回来。
上车就开始布置学习目的、学习重点等,回来在车上就开始点名发言,交流讨论。
我们出去学习一般坐中型面包车,我坐在副驾驶的座上。
回来的时候,老师们发言我就侧着身子听,等到我总结发言时,如果冲着前面讲,他们就听不到,我只好回过头来说,可又直不起腰,只能跪在座位上回过身来给老师总结提升。
记者:会不会有人觉得您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推行这样一种改革有点异想天开?李升勇: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
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应试教育或者其他功利主义的泥潭。
教材应该怎样定位呢?通过反复实践,我把它最后定位到“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教学原点:把教材变成生活的总和记者:树立了改革的理想,并且有了一些铁杆的老师当后盾,教学内容的问题就浮了出来。
您是怎么想的?李升勇:其实这些年全国许多老师、校长、专家都在寻求这方面的突破口,从以前教教材,到后来用教材教。
窦桂梅提出了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老师”。
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也常常研究窦老师的课,“三个超越”这个提法太好了,但她没做到。
现在她搞的仍然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超越教材了吗?只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而已;超越课堂了吗?也只是在课堂内对教材适当地延展而已;超越老师,那就更难。
那么我们的教材应该怎样定位呢?通过反复实践,我把它最后定位到“教材是文本与生活的总和”。
文本也是生活,是固化的生活,所有的文字都是生活的积淀。
文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所有的书籍,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电影。
不能把教科书当成文本,更不能把文本当成教材。
记者:教材成了生活的总和,那么您如何在具体课程设置中去体现这一理念?李升勇:我们总结出了20种实践课。
拿观察课来说,它是心灵的窗口,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读自然,去读生活,去读人,去读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就让学生去观察自然,去观察生活,去观察生活当中的人和事。
时政课的设计则源于课程标准里面的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重大事件。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如果用我们传统的教材,传统的课堂,就无法实现课程标准里面的这个要求。
于是我们就想到利用时政课来实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
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目的是体现生命的涵养,给学生的生命成长打点“底色”。
以名曲课为例,它有个基本的要求,首先学生要了解这首名曲的名称、乐器、作者、意境和旋律,要求学生一听旋律就知道这是《平沙落雁》,那是《命运交响曲》,一听旋律就知道作者是谁,他的国别、代表作、意境,是欢快还是忧伤。
高年级则要求学生从中看到了什么,边听曲,边闭上眼睛去想,从音乐当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听到《十面埋伏》,你看到的是一个行军打仗的画面,《平沙落雁》你看到的是天空大雁南归,远处落日、湖泊、芦苇等画面。
我们设计了20多个课型,虽然实际上也占不了多少课时,但是效果是明显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针对一篇文章,而是直指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然后再设置学校的课程标准原点:不让课程标准轻易“流失”记者:刚才您提到时政课的设置来源于国家课程标准里的一句话,对课程标准这样宏观的东西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您是怎么把握的?李升勇:从理论上来讲,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许多时候课程标准只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只在专家学者口中提起,课堂教学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的并不多。
在课改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传统的达标流程先是一篇课文,然后是一个单元,再到一册教科书,最后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实际来看,这种达标方式就有一个对接的问题:一个单元三四篇课文,一册书共七八个单元,再从一册书到十二册书,这样对接到课程标准的时候,有好多东西就在过程中流失了。
就好像两个管子,一个很粗,一个很细,这两个管子对接的时候,如果直接插上,没有一个过渡的环节,肯定要滴、冒、跑、漏。
我们就把传统的达标方式颠倒过来,实现异径对接。
我们的目标不是针对一篇文章,而是直指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然后再设置学校的课程。
记者:课程标准在您这里不但没有“流失”,您好像还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和补充?李升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可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和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大语文观、大课堂观不吻合,所以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们发现“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没有提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如果没有了兴趣,无论提多高的目标都没用,所以我们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进来。
我们把课堂教学定位为一个完全展示的课堂,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程和方法”这个纬度,我们发现缺少了“习惯”这项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老师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内化为学生的习惯也是无用的。
老师教得再好,学习的方法再好,学生不用或不会用,在课堂上用回到家里不用,小学里用到初中不用,这样的方法也难称其为好方法,所以必须把习惯纳入到课堂当中去。
这样三维目标中我们又加上了“习惯”。
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是师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平台课堂原点:提供一个体验生命成长的平台记者:听了你们学校老师的课,发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部分很少,整个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分了很多组的学生学习,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组、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展示和参与机会,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