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中,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配置。

通过引入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线性度和频率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并测量其性能参数,验证负反馈的作用和效果。

一、实验原理负反馈是指将放大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值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从而调节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分为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两种类型。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好放大电路所需的电阻、电容等元件,以及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测量设备。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要求,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

3.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4. 测试频率响应: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5. 测试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验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基本的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1. 输入输出特性:通过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我们可以得到放大电路的增益和相位差。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输入信号幅值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也相应增加,但增益逐渐减小,这是负反馈的作用。

相位差也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较为平缓,说明负反馈对相位稳定性的改善。

2. 频率响应:我们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相位差也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负反馈对高频信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从而改善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 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我们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负反馈电阻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减小,但增益变得更加稳定。

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二、预习要求1.复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有关章节,熟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估算图3.1所示电路在有反馈和无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大小。

设==50,Rp=60K。

3.估算图3.1所示电路在有反馈和无反馈时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自拟实验记录表格。

三、实验元、器件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四、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1.参考电路如图3-1所示。

负反馈有四种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本实验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器。

其中反馈电阻RF=10KΩ。

2.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但要考虑反馈网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3-2所示的交流等效电路求出。

设,则有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降低了()倍,并且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1 AF)倍,即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

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

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Ω(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实验方法: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4V 。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实验报告(负反馈电路)

实验报告(负反馈电路)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2.音频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电路原理图 4.11.工作原理(电路的功能、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1).电路的功能: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除了可以放大电压之外, 当接入负反馈电路时, 还可以稳定放大倍数, 又由于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可以增大输出电阻, 减小输入电阻。

同时拓宽通频带, 减小非线性失真。

2).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两个三极管起放大作用;CF,Rf构成反馈电路;R3用以消除交越失真;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表4.1R L(KΩ)V i(mV) V0(mV) A V(A vf)开环∞ 2 1840 9201.5k 2 616 308闭环∞ 2 59.2 29.61.5k 2 59.2 29.62.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1)将图4.1电路开环, 逐步加大Vi的幅度, 使输出信号出现失真(注意不要过份失真)记录失真波形幅度。

(2)将电路闭环, 观察输出情况, 并适当增加Vi幅度, 使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失真波形幅度。

若RF=3K不变, 但RF接入1V1的基极。

3.测放大电路频率特性表4.2f H(Hz) f L(Hz)开环140HZ 1.2KHZ闭环 2.88MHZ 400HZ五、小结思考题1.分析电路的负反馈组态。

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2.根据实验内容总结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稳定放大倍数, 又由于该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可以增大输出电阻, 减小输入电阻。

同时拓宽通频带, 减小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目的】1、 加深负反馈对放大器工作性能影响的认识。

2、 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 1、 基本概念及分类负反馈放大器就是采用了负反馈措施(即将输出信号的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送回输入端,以消弱原输入信号)的放大器。

负反馈放大器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四种基本组态。

如图1所示的方框图有:图 1 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01f f x A A x AF==+ 1B AF =+B 称为反馈深度。

当1D时,1f A F≈2、 负反馈放大器对性能的影响 (1)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11f fA AA AF A∆∆=•+ (2)通频带扩展为原有的(1+AF )倍。

(3)减少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噪声。

(4)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输入电阻增加,并联负反馈输入电阻减小;电压负反馈输出电阻减小,电流负反馈输出电阻减少,电流负反馈输出电阻增大。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 2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电路1、 调整各级静态工作点2、 测量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1) 测量基本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变化量。

(2) 测量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变化量。

(3) 计算相对变化量。

3、 观测负反馈放大器扩展通频带的作用。

4、 测量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中:表格 1【数据分析与处理】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有反馈时:6.25%21.587A A ∆== 无反馈时:203046.58%A A ∆== 可见增益稳定性提高了,但并不理想,考虑到实验条件,示波器显示不准,读数有误差应为主要原因。

【总结】由这次试验可明显得到以下结论: 1、 引入负反馈会牺牲增益;2、引入负反馈后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3、引入负反馈能大大扩宽通频带;4、引入负反馈能增大输入电阻。

模电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电子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

本文将对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实验报告,探讨其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通过在放大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引入负反馈电压,以改善放大器性能的电路。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是通过将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异信号进行反馈,从而抑制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网络的作用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引入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差异信号进行反馈。

三、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将输入信号接入到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输出信号接入到示波器进行观测。

3. 调节电源电压,使其达到所需的工作电压。

4. 输入不同的信号幅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5. 测量输入信号幅值与输出信号幅值之间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输入信号幅值与输出信号幅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值相对于输入信号进行了衰减。

这是因为负反馈电路引入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通过相位差的叠加,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值减小。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负反馈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波形的改变。

通过引入反馈信号,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抑制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使得输出信号更加接近输入信号的波形。

这对于一些对波形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负反馈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在电子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本实验室使用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是LM741。

该IC可用于几乎所有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从基本的非线性放大电路到模拟加法器,从积分电路到高电平门控放大器。

实验中使用一台型号为DS2202的示波器,并配备了实验适配器板及常见元器电路,
引入实验台。

同时,示波器上连接着实验板上的LM741电路。

实验运行电路图(忽略电源部分)可见下图:
实验的实质是测量LM741的功率放大特性,在实验之前我们应该熟悉LM741的模拟特性,也就是电路的元件如何产生多义性的电压变化特性。

实验中,数字三端口开关上调节振荡电压,改变输入信号,重复经过LM741的放大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同时观察和测量示波器上的输出Voltage Voltage电压波形。

操作完成后,由实验台上的数字表可看出,在实验中,示波器上的输出Voltage电压
可以随振荡电压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并能够通过增加调节电压去改变电路的功率放大系数,由此可以确定LM741的功率放大特性。

总而言之,本实验证明了LM741的功率放大特性,可以通过增加调节电压,改变电路
的功率放大系数,从而达到调节电路功率放大器的效果。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朱光耀学生学号: 201324122225 系别班级: 13电气2报告性质: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验项目: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地点:实验楼206实验日期: 11月23号成绩评定:教师签名: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VV V Vf F A 1A A +=其中 A V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2) 反馈系数F1f F1V R R R F +=3) 输入电阻R if =(1+A V F V )R i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VVO OOf F A 1R R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 V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 =0,此时 R f 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 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 +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组装,安装并测试具有负反馈的放大电路。

实验操作序号、实验操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验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1.确定放大器的最小特性和参量灵敏度:从设计仿真程序中获取所需参数。

2.组装放大器:通过给定的电路原理图以及所需元件组装放大器。

3.安装放大器:将放大器安装到实验板上,并对连接线及板上元件进行连接。

4.建立反馈网络:将负反馈装置根据电路板上的原理图连接到输出和输入部分。

5.测试放大器:根据电路板上的参量灵敏度,使用台架仪器测试实际放大器的最小特性以及负反馈网络 .
实验结果表明,负反馈放大器的最小特性与预期一致,参量灵敏度也符合实验要求,可知该放大器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通过本次实验,使用者可以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结构、特性及其灵敏度,从而掌握放大器的基础知识,能够用此技术来设计更多更复杂的电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学习使用M ultisim分析、测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必做内容设计和实现一个由共漏放大电路和共射放大电路组成的两级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 测试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2N5486 的特性曲线(只做仿真测试)在Multisim设计环境下搭接结型场效应管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利用“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 Analysis)”得到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测出I DSS和使i D等于某一很小电流(如5μA)时的u GS(off)。

2N5486 的主要参数见附录。

2.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和I CQ均约为2mA;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 i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u≥120。

(3)闭环时,电压放大倍数A usf = U O/U S≈ -10。

3.参考电路(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为反馈电阻。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R g1、R g2取值应大于100kΩ。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理由详见附录。

4.实验方法与步骤(1)两级放大电路的测试(a)调整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第一级电路:设计与调节电阻R g1、R g2、R s参数,使I DQ约为2mA、U GDQ < - 4V,记录U GSQ、U A、U S、U GDQ。

第二级电路:调节R b2,使I CQ约为2mA,U CEQ = 2~3V。

记录U CEQ。

(b)测试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输入信号的有效值U s ≈ 5mV,频率f 为10kHz,测量A u1=U O1/U S、A u=U O/U S、R i、R o和幅频特性。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无07 李杭 2010011147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并初步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及电路安装、调试方法。

(2)学习用CAD 工具PSpice (或EWB )设计较复杂电路的方法。

(3)深入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巩固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度方法。

二.实验任务按实验室给定的晶体管型号、参数以及电阻、电容系列值,设计一个负反馈电压放大电 路。

其输入、输出采用电容耦合。

设负载电阻2.2 R L = k Ω ,信号源内阻50 R S = Ω。

主要性能要求如下:vf i o A 40(10%)10R 15k R 10010,?1L H f Hz f MHz =±≥Ω≤Ω≤ ≥,反馈深度不低于,频率响应。

三.实验原理(1)负反馈的类型根据输入端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有并联和串联2 种,输出端取样方式 有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2 种,所以负反馈放大电路有4 种类型,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 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①负反馈降低增益 ②负反馈提高增益稳定性 ③负反馈影响输入输出电阻④负反馈展宽频带⑤负反馈改善非线性失真(3)消除自激的方法①加入补偿电容。

缺点:对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影响很大。

只是要想实现放大电路的稳定,必然要牺牲一部分频带的指标。

②在射极跟随器的基极串入电阻抵消负阻效应。

对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影响。

判断是否是由于负阻效应引起的振荡可以把示波器的探头的衰减器从´1档变为´10档,如果振荡减弱即是由于负阻引起的。

③电路要有良好的接地,尽量加粗接地线,消除干扰信号通过地线引起的影响。

这个方法只对设计印刷电路板有指导作用。

④插入电源去耦电路,抵消反馈的影响。

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且是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影响最小的。

⑤消除外界干扰。

如果前面的措施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考虑振荡的根源不是出自于自身,而是由外界传入的。

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六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要求(1)建立负反馈放大电路;(2)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

3.实验内容过程及数据分析(1)建立如图6-1所示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晶体管为QNL,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5mV的正弦交流小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示波器分别接到输入端和输出端观察波形。

根据电路图,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虽然使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但是能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比如说,能够提高电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能够扩展通频带等。

如果负反馈放大电路属于深度负反馈,则放大电路闭环放大倍数等于反馈系数的倒数。

如果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1e f V R R A +=(2)打开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进行适当调节后,观察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测量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幅值,计算电路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计算值:11e fV R R A +==1+10000/100=101实验值:A=vout/vin=476.469/4.998=95.332实验误差:w=Av-A/Av(3)对于电路反馈电阻Rf 进行参数扫描分析,以观察反馈电阻变化对闭环增益及通频带的影响。

具体步骤是:选择Analysis /ParameterSweep 命令,弹出ParameterSweep 对话框,选取扫描元件为Rf (即图中的R6)、扫描起始值为5k ,扫描终止值为20k 、扫描型态为Linear 、步进值为5k 、输出节点为3,再选择暂态分析或AC 频率分析,然后单击Simulate 按钮进行分析。

三、实验总结由实验数据分析知(2)对于电路反馈电阻Rf进行参数扫描分析结果,并分析结果。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朱光耀学生学号: 2225系别班级: 13电气2报告性质: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验项目: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地点:实验楼206 实验日期: 11月23号成绩评定:教师签名: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VV V Vf F A 1A A +=其中 A V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2) 反馈系数F1f F1V R R R F +=3) 输入电阻R if =(1+A V F V )R i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VVO OOf F A 1R R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 V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 =0,此时 R f 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 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 +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模电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影响。

2、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通频带和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3、进一步掌握多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内容要求,估计待测量内容的变化趋势。

2、图3-1电路中晶体管β值为120.计算该放大器开环和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3、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说明:计算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时,要考虑反馈网络对放大器的负载效应。

对于第一级电路,该负载效应相当于CF、RF与1R6并联,由于1R6≤Rf,所以CF、RF的作用可以略去。

对于第二季电路,该负载效应相当于CF、RF与1R6串联后作用在输出端,由于1R6≤Rf,所以近似看成第二级内部负载CF、RF。

4、在图3-1电路中,计算级间反馈系数F。

四、实验内容1、连接实验线路如图3-1所示,将线连好。

放大电路输出端接Rp4,1C6(后面称为RF)两端,构成负反馈电路。

2、调整静态工作点方法同实验二。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1中。

表3-1测量参数Ic1(mA) Uce1(V) Ic2(mA) Uce2(V)实测值0.625 7.16 0.752 63、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1)开环电路按图接线,RF先不接入。

输入端接如Ui=1mV,f=1kHZ的正弦波。

调整接线和参数使输出不是真且无震荡。

按表3-2要求进行测量并填表。

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R0。

(2)闭环电路接通RF,按(1)的要求调整电路。

调节Rp4=3KΩ,按表3-2要求测量并填表,计算Auf和输出电阻R0。

改变Rp4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根据实测值验证Auf≈1/F。

讨论负反馈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表3-2RL(KΩ)Ui(mV) Uo(mV) Auf∞ 2.4 385 160开环1K5 2.4 81.5 34∞ 2.23 44 19.7闭环1K5 2.23 31 13.9 由计算有:开环:Ro=5.586 KΩ。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实验日期:一、试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按给定电路创建待仿真实验电路。

Q12N2222AQ22N2222AC110µFC210µFC310µFCe1100µFCe2100µFCf 20µFJ2Key = BJ3Key = CJ1Key = A J4Key = CXSC1ABExt Trig++__+_XBP1INOUTUoUiUsRb1100kΩRb220kΩRc12.4kΩRe11kΩRf28.2kΩRb322kΩRb410kΩRc22.4kΩRe21kΩRf38.3kΩRL 2.4kΩV112 VRs 10kΩRf 8.2kΩRf1100ΩVs5mVpk 1kHz 0°2、在输入端加入f=1KHz ,Us=5mV p 的正弦信号。

3、合上J1、J3、J4,断开J2组成基本放大器,进行仿真,用示波器记录输入、输出波形,并读出输入U i 、输出U O 的幅度,计算增益Av=20lg(U O /U i );测量基本放大器输入电阻R i 及输出电阻R o :用交流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图1电压表测量U S、U i,输入电阻为R i=R S•U i/(U S-U i),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O及带载时的输出电压U L,输出电阻为R O=(U O/U L-1)•R L;用波特图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找出上下限频率f L、f H。

输入U i、输出U O分别为:Av=20lg(U O/U i)=773输入U i及带载时的输出电压U L为:Ri=R S·U i/(U S-U i)=9699ΩR O=(U O/U L-1)·R L=1258Ω图2图3其输入输出波形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4、合上J1、J2,断开J3、J4组成负反馈放大器,进行仿真,记录输入、输出幅度,计算增益;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用波特图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找出上下限频率f L、f H。

负反馈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性能参数的影响(2)掌握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双综示波器、信号发生器、3位半数字万用表、AC毫伏表,直流电源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搭接电路,连接开环原理实验线路,即不接反馈电容C6和电阻Rf线路。

接线应尽可能短,接通+12直流工作电源。

电路图:2、调整静态工作点①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所以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与实验三一样。

先将RP2调到最小或者1KΩ左右,然后调节RP1使Uce1约为5~6V,再调RP2使Uce2约为6~7V。

断开第一级晶体管的连线,串入数字多用表(电流档)测量IC1,断开第二级电极连线,测量IC2,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②输入端US加入1KHz幅度100~300mV的交流信号。

微调电位器RP1和RP2,用示波器两个通道同时观察UO1和UO2输出波形,使UO1不失真,UO2输出波形为最大不失真。

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仿真后的波形图:3、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1)开环电路,把以上调好的数据Ui、UO1和U02用交流毫伏表进行测量,读书填入表4-3中,根据社测值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和输第一文库网出电阻R0。

(2)闭环电路①按图接通Rf,调整Rf按要求调整电路。

②调节Rf=3KΩ,按要求测量并填表,计算AUf和输出电阻RO改变Rf的大小,重复上述实验。

③④根据实测结果,验证AUf≈1÷F。

讨论负反馈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仿真图表5-3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作用①将图5-1电路中的RF 断开,形成开环,调节信号源的输出幅值,逐步加大Ui,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使出现适当失真为之(注意失真不要过大),记录此时的输入信号幅值。

Ui=3.697mV ②再将电路中的RF接上,有形成闭环,观察示波器中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并适当的继续加大输入信号幅值Ui,使放大电路输出信号接近开环时输出失真的程度,在记录此时输入信号的幅值,并和步骤①开环进行比较,是否验证了负反馈改善了电路的失真。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1.掌握两种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3.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三.实际放大电路由多级组成, 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级联而成时, 会互相产生影响。

故需要逐级调整, 使其发挥发挥放大功能。

四.实验步骤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无反馈)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1)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流Ii=107.323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107.306mV.则由输入电阻Ri=Ui/Ii=9.318kOhm.放大倍数Au=Uo/Ui=107.306(2)测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测试电路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330.635nA.则输出电阻Ro=Uo/Io=3.024kOhm.(3)频率响应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由左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

由下表可知, 中频对应的放大倍数是601.1943则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对应的放大倍数应为425.044左右。

故下限频率为f L=50.6330kHZ上限频率为f H=489.3901kHZ则频带宽度为438.7517kHZ(4)非线性失真当输入为10mA时开始出现明显失真, 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2.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1)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流Ii=91.581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61.125mV. 则由输入电阻Ri=Ui/Ii=10.919kOhm.放大倍数Au=Uo/Ui=61.125(2)测输出电阻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1.636uA.则输出电阻Ro=Uo/Io=611.247Ohm(3)频率响应幅频相应与相频相应由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

(完整word版)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实验报告负反应放大电路负反应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负反应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进一步掌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丈量方法。

实验设施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沟通毫伏表4.直流稳压电源5.万用表6.实验箱一台一台一台一台一只一台二、实验原理放大器中采纳负反应,在降低放大倍数的同时,能够使放大器的某些性能大大改良。

所谓负反应,就是以某种方式从输出端拿出信号,再以必定方式加到输入回路中。

若所加入的信号极性与原输入信号极性相反,则是负反应。

依据拿出信号极性与加入到输入回路的方式不同,反应可分为四类:串连电压反应、串联电流反应、并联电压反应与并联电流反应。

如图3-1 所示。

从网络方框图来看,反应的这四种分类使得基本放大网络与反应网络的联接在输入、输出端互不同样。

从实质电路来看,反应信号若直接加到输入端,是并联反应,不然是串连反应,反应信号若直接取自输出电压,是电压反应,不然是电流反应。

1.负反应时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应对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应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也不同样,一般而言,凡是并联负反应,其输入阻抗降低;凡是串连负反应,其输入阻抗高升;设主网络的输入电阻为R i,则串连负反应的输入电阻为R if=(1+FA V)R i设主网络的输入电阻为R o,电压负反应放大器的输出电阻为R of =R O1 A V F可见,电压串连负反应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增大( 1+A V F )倍,而输出电阻则降落到 1/(1+A V F )倍。

2. 负反应放大倍数和稳固度负反应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有所减小,因此使放大器增益降落, 但却改良了放大性能,提升了它的稳固性。

反应放大倍数为A vf =A V( A v 为开环放大倍数)A V F 1反应放大倍数稳固度与无反应放大器放大倍数稳固度有以下关系:A VfA V 1AVf=1 A V FA V式中 A V VA V / A V 称无反应时的放大器放大 f/A f 称负反应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固度。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C6AAA ---- I ke.2kfi on..二、实验过程以及理论值推算 (1)测量静态工作点 调节 Rp1,得到 V3E1=5.5V贝y I E1 〜I 3== ( V c V CE1) /( R c1+R e1+R e2)=1.86mAV E 1=IE1(R e1+R-2)=2.05VV3I =V HI +V B EI =2.05V乂仁 V HI +V3E1=7.55V作者:ET6VXHH 5实验原理图R432%100knKejpA. .R624kQR1 4 -C1Hl-10pFKHH310kfiKEG1恥_WJ+4 AHeyI.1::20kQR220.0knC3卄怕pF2N5551*n700R 11OOpF2N5551M-HH4叩迥H2C2J. _C5_u-u k11CQ UF同理:调节Rp2,得到V CE2=5.5V则I E1 〜I C1== ( V cc- V CE2 ) /( R c2+R e3)=1.91mA V E1=I E1(R e1+R-2)=1.91VV31=V E I+V B E1=2.61VI=V EI+V D E1=7.41V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I E仁1.86mA;— 300 (1 B)竺心I曰讷=1083QR pi+R)ii=R bi2 * (V cc-V Bi) / V BI〜67k QR仁R D12〃 ( R P1+R bi1)//( r be1+ (1+B) R e1)=4.6k Q ;同理:I E2=1.91m代r be = 300 (1 B) 26( mV)I E( mA) =1062QR P2+R D21=R D22 * (V cc-V B2) / V B2〜36k QR2= R b22// ( R P2+R D21)〃 r be2=887QR o=R c2=2.4k QA v仁-B (R C1〃R2 ) /{ r be1+(1+ B ) R e1}= - 5.32 当R_= g时A V2= -B *R C2/r be2= - 124.29;当R_= 2K Q时A V2L= -B ( R32〃R_) / r be2= - 56.50;则A V= A v1A V2=661A VL= A v1A V2L=300⑶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F v=R e1/( R S1+R)=1/83;A V F=A V/(1+A V*F V)=73.74A V FL=A V L/(1+A V L*F V)=65.01R iF=( 1+A/*F V)* R=9.84k QoF=o/( +v*v=0.3k三.仿真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⑶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基本放大时:其中ChannedA 是V o, ChannedB 是V i负反馈放大时: 其中ChannedA 是V o, ChannedB 是V iT1*i*| 2 % *Tinrse1 ・S33 £ 1 .833 s Chianneil A -4,044 V -4.0^4 7 Channel B -6.457 nnV -6.467 miV TS-T1 0,000 咅0,000 V 0.000 VTimebase :Channel A Channel B Sc^le: 200 us/Di¥Scaile:2 V/DrvScale:IO mV/DivX pt3S,(Div);Y pes.(ov): .□Y pOS-fDM : ,oNnJ 工曲]i 彌]| AM ]E£]( °〕g 〕'HE*(Ac]i~on[Exz廻Edge:无]g]. ;[Ext ]Levels□I 7Type [sing. | [rjorj] | Auto |T1 妇Time 420,903 ms 423.9G3 ms 0.000 $ Channel A -461,534 mV -461.53^ rrf7 0.000 vChannel B -6.615 mV -6.615 mV 0.000 V12虫T2-TIChannel AChannel B icale: 200 us/Div 5cale: 500 mV/DivScales £0 mV/Div< pos.(Div):Y pos.(D[v)i |t>iY pos.(Div): 0Edge:毛 |Le^el: |D [ V Type [sing* ] fhlor. lfAubol b^onejReverTrigger Save----------- -」Esdt a triggerea 阿丽両函叵至函®匡E®四.实验时的实验数据(1)测量静态工作点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⑶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基本放大时:负反馈放大时:五.对比分析(1 )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值与仿真值.理论值很接近(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⑶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量的理论值、计算值、仿真值很接近而有些量的理论值、计算值、仿真值相差很远,这可能是因为负反馈电路较复杂,需要考虑的情况较多,使得理论值、计算值、仿真值有一定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Ω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 4V 。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o1U s U o U 1u A
输入电阻:测试电路:
¸
开关闭合、打开,分别测输出电压
1o
V和
2
o
V,代入表达式:
2
1
12
o
i
o o
V
R R
V V
=
-
输出电阻:
测试电路:
¸
记录此时的输出:0.79V ol V =
1.57(1)=3
2.960.79
o o L o V R R k V '=-⨯Ω=Ω(-1)k
2)两级放大电路闭环测试
在上述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合理选取电阻R (9.4k Ω)的阻值,使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约为10。

电路图:
¸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s
o sf U U A u =、输入电阻R if 和输出电阻R of 。

实验中,取R=10kom 。

电压放大倍数:(直接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幅值)
s U
o U
输入电阻: 测试电路:
¸
测量原理为:1i
i i i
V R R V V =
'-(R1此时为10kom )
i V
i V '
输出电阻: 测试电路:
¸
记录此时的输出:0.75V ol V =
0.95
(1)=0.75
o o L o V R R V '=-⨯ΩΩ(-1)1k =267
提示1:闭环测试时,需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等效负载R f 断开。

提示2:输入电阻R if 指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不含R 。

2. 提高要求: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参考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级为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放大电路;第二级为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s
o sf U U A u 、输入电阻R if 和输出电阻R of 。

图3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s U
o U
输入电阻: 测试电路:
¸
测量原理为:f 1i
i i i
V R R V V =
'- i V
i V '
输出电阻: 测试电路:
¸
记录此时的输出:0.50V ol V =
f 0.91
(1)(1)4 3.280.50
o o L o V R R k k V '=-=-⨯Ω=Ω
四、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电压放大倍数:
负反馈电路可以稳定放大倍数,因为其放大倍数仅决定于反馈网络,但是相比开环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会减小电压放大倍数。

改变输入电阻: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改变输出电阻: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

频率响应:
负反馈电路可以展宽频带。

五、思考题
1.在图2中,为了使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电流为1.5mA~2.5mA,源极电阻R s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取值?请结合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答:
仿真结果如下:
则为了使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电流为1.5mA~2.5mA ,源极电阻R s 取值范围是: 3.2~5.7k Ω
2.已知实验室配备的万用表内阻约为1MΩ,实验中调试图2所示共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时,为什么通过测量A 点电位来得到栅极电位,而不直接测栅极电位?
答:
因为当内阻约为1MΩ的万用表接在场效应管的栅源之间时,其内阻与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很大)可比,因此输入电流会部分流过万用表而改变场效应管的静态工作点,因此会改变其栅极电位,使测量结果错误。

而测量A 点电位时,因旁路电阻仅为150k Ω左右,大部分电流仍流过旁边的支路,因此并上万用表不会影响其工作状态。

六、附录
1.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型号和主要参数
实验中采用的2N5486为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参数典型值为: U GS (off ) =-3~-4V ,I DSS =8~14mA 。

2N5486采用TO-92封装,俯视图如图4所示。

图4 2N5486俯视图 2.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
在图1所示电路中,反馈电阻R f 的电流
说明:R f 的电流既取自于输入信号,又取自于输出信号;即表明反馈网络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具有负载效应。

根据网络叠加原理,在考虑反馈网络对输入端的负载效应时,令输出量的作用为零,即输出端接地;在考虑反馈网络对输出端的负载效应时,令输入量的作用为零,即输入端接地,如图5所示。

)
(f
o f
i
f
o i f
R U R U R U U I R -
+=
-=
图5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