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2020年10月整理).pdf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中,纯度是指一种物质中所含的纯净物质的百分比。

在化学的实验中,纯度通常通过计算公式来确定。

以下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纯度计算公式:
1. 实验纯度计算公式
实验纯度 = 实验所得质量 / 理论应得质量× 100%
实验所得质量指的是实验中所得的目标物质的质量,理论应得质量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实验中应该得到的目标物质的质量。

2. 绝对纯度计算公式
绝对纯度 = 实验所得纯净物质的质量 / 样品总质量× 100% 绝对纯度是指样品中纯净物质的百分比,实验所得纯净物质的质量指的是实验中所提取的目标物质的纯净质量。

3. 相对纯度计算公式
相对纯度 = 实验所得纯净物质的质量 / 样品所含纯净物质的
最大可能质量× 100%
相对纯度是指样品中所含纯净物质的百分比,样品所含纯净物质的最大可能质量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样品中纯净物质的最大可能质量。

- 1 -。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溶解度计算、浓度计算、反应路线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等。

一、摩尔质量计算:1.摩尔质量(M)=相对分子质量(Mr)/摩尔量(n)2.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例如:H2SO4的Mr为98 g/mol,如果有2 g的H2SO4,求其摩尔量。

解: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2 g/98 g/mol≈0.020 mo二、溶解度计算:1.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例如:已知60g的氯化钠溶解于200g的水中,求氯化钠的溶解度。

解: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60g/(60g+200g)≈0.23三、浓度计算:1.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例如:已知溶液中含有10g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氯化钠的质量浓度。

解: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10g/100mL=100g/L四、反应路线计算:1.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

例如,对于A+B→C+D,如果已知A的量,则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B 的量、C的量和D的量。

例如:已知反应1 mol的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求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摩尔量。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可知1 mol的甲烷生成1 mol的二氧化碳和2 mol的水。

五、酸碱滴定计算:1. 氢离子浓度(pH)= -log[H+],其中[H+]为氢离子的浓度。

2.酸碱滴定中可以根据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例如:已知0.1 mol/L的盐酸滴定到了100 mL的0.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求中和点的体积和酸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可以推算出滴定的摩尔比例为1:2、根据摩尔比例和已知的碳酸钠溶液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滴定的中和点体积为100 mL,酸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即n=M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即n=AN N NA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即n=m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即n=HQ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 L)(g/m 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即C B =BM 1000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浓m稀稀浓m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学生们必修的学科之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摩尔浓度计算公式1. 摩尔浓度(M)的计算公式为:\[ M = \frac{n}{V} \]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

2. 摩尔浓度与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n = M \times V \]通过摩尔浓度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摩尔浓度。

二、化学平衡计算公式1. 平衡常数(Kc)的计算公式为:\[ K_c = \frac{[C]^c \times[D]^d}{[A]^a \times [B]^b} \]在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系数的关系:\[ K_c = K_p(RT)^{\Delta n} \]其中,Kp为气相平衡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Δn为气态生成物的摩尔数减去气态反应物的摩尔数。

三、溶解度积计算公式1. 溶解度积(Ksp)的计算公式为:\[ K_{sp} = [A]^a \times [B]^b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难溶的沉淀物,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其溶解度。

2. 溶解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S = \sqrt{K_{sp}} \]通过溶解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难溶盐的溶解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计算公式为:\[ Q = n \times F \]其中,Q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n为电子的摩尔数,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mol)。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m = \frac{Q}{n \times F}\times M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以及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g)(g/mol)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2)物质的量(mol)=()(/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3)气体物质的量(mol)=(L)22.4(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g)(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 ()(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ƒ(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mA(g)nB(g)pC(g)qD(g)(mol) a b c dnxpxqx(mol) x() () () ()m m m nxpx(mol) a-x b- c+ d m m ++ƒ起始量变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m(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高中化学万能公式(全)

高中化学万能公式(全)

⾼中化学万能公式(全)1.碳与氧⽓(不⾜)的反应2C+O2==== 2CO碳与氧⽓(充⾜)的反应C+O2==== CO22.⼀氧化碳与氧⽓的反应2CO+O2==== 2CO23.⼆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13.⼆氧化碳(过量)通⼊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氧化碳(少量)通⼊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14.氮⽓与氧⽓的反应N2+O2==== 2NO15.⼀氧化氮与氧⽓的反应2NO+O2==== 2NO216.⼆氧化氮与⽔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17.氮⽓与氢⽓的反应N2+3H2========= 2NH318.氨⽓与⽔的反应NH3+H2O==== NH3?H2O19.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20.氨⽓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21.氨⽓与强酸的离⼦的反应NH3+H+==== NH4+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36.⼀氧化氮与⼀氧化碳的反应2NO+2CO====== N2+2CO237.⼀氧化氮与氧⽓和⽔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38.⼆氧化氮与氧⽓和⽔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39.氢氧化钠吸收⼆氧化氮和⼀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 2NaNO2+ H2O40.氨⽓(过量)与氯⽓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氨⽓(少量)与氯⽓的反应2NH3+3Cl2==== 6HCl+N241.⼆氧化氮⽣成四氧化⼆氮的反应2NO2==== N2O442.硫与铜的反应S+2Cu==== Cu2S43.硫与铁的反应S+Fe==== FeS44.硫与钠的反应S+2Na==== Na2S45.硫与铝的反应3S+2Al==== Al2S346.硫与汞的反应S+Hg==== HgS47.硫与氧⽓的反应S+O2==== SO248.硫与氢⽓的反应S+H2==== H2S49.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S+6NaOH==== 2Na2S+Na2SO3+3H2O50.硫与浓硫酸的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51.⿊⽕药点燃S+2KNO3+3C==== K2S+3CO2↑+N2↑52.⼆氧化硫(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2NaOH==== Na2SO3+H2O⼆氧化硫(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NaOH==== NaHSO353.⼆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SO2+Ca(OH)2==== CaSO3↓+H2O54.⼆氧化硫与亚硫酸钙溶液的反应SO2+CaSO3+H2O ==== Ca(HSO3)255.⼆氧化硫与⽔的反应SO2+H2O==== H2SO356.⼆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SO2+2H2S==== 3S↓+2H2O57.⼆氧化硫与氧⽓的反应2SO2+O2====== 2SO358.⼆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SO2+Na2O2==== Na2SO459.⼆氧化硫与氯⽔的反应SO2+ Cl2+2H2O==== H2SO4+2HCl60.三氧化硫与⽔的反应SO3+H2O==== H2SO461.亚硫酸与氧⽓的反应2H2SO3+O2==== 2H2SO462.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2Na2SO3+O2==== 2Na2SO463.浓硫酸与铜的反应2H2SO4(浓)+Cu==== CuSO4+SO2↑+2H2O64.浓硫酸与碳的反应2H2SO4(浓)+C==== CO2↑+2SO2↑+2H2O寿65.⼯业制备硫酸(初步) 4FeS2+11O2==== 8SO2+2Fe2O366.实验室制备硫酸(初步) 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67.硫化氢(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2NaOH==== Na2S+2H2O硫化氢(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NaOH==== NaHS+H2O68.硫化氢(少量)与氨⽓的反应H2S+2NH3==== (NH4)2S硫化氢(过量)与氨⽓的反应H2S+NH3==== NH4HS69.硫化氢与氧⽓(不⾜)的反应2H2S+O2==== 2S↓+2H2O 2H2S+O2==== 2S+2H2O 硫化氢与氧⽓(充⾜)的反应2H2S+3O2==== 2SO2+2H2O70.硫化氢与氯⽓的反应H2S+Cl2==== 2HCl+S↓71.硫化氢与浓硫酸的反应H2S+H2SO4(浓)==== S↓+SO2↑+2H2O72.硫化氢的制备FeS+H2SO4==== FeSO4+H2S↑73.电解饱和⾷盐⽔(氯碱⼯业) 2NaCl+2H2O==== 2NaOH+H2↑+Cl2↑74.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单质钠) 2NaCl==== 2Na+Cl2↑75.海⽔制镁(1) CaCO3==== CaO+CO2(2) CaO+H2O==== Ca(OH)2(3) Mg2++2OH2-==== Mg(OH)2↓(4) Mg(OH)2+2HCl==== MgCl2+2H2O(5) MgCl2==== Mg+Cl2↑76.镁在空⽓中燃烧(与氧⽓的反应) 2Mg+O2==== 2MgO(与氮⽓的反应) 3Mg+N2==== Mg3N2(与⼆氧化碳的反应) 2Mg+CO2==== 2MgO+C77.镁与氯⽓的反应Mg+Cl2==== MgCl278.镁与⽔的反应Mg+2H2O==== Mg(OH)2+H2↑79.镁与盐酸的反应Mg+2HCl==== MgCl2+H2↑80.镁与氢离⼦的反应Mg+2H+==== Mg2++H2↑81.⼆氮化三镁与⽔的反应Mg3N2+6H2O==== 3Mg(OH)2↓+2NH3↑82.镁与溴⽔的反应(颜⾊退去) Mg+Br2==== MgBr2(产⽣⽓泡) Mg+2HBr==== MgBr2+H2↑83.溴与⽔的反应Br2+H2O==== HBr+HBrO84.溴与氢氧化钠的反应Br2+2NaOH==== NaBr+NaBrO+H2O85.溴与氢⽓的反应Br2+H2==== 2HBr86.溴与铁的反应3Br2+2Fe==== 2FeBr387.碘与铁的反应I2+Fe==== FeI288.溴与碘化钾的反应Br2+2KI==== 2KBr+I289.氯⽓与溴化钾的反应2KBr+Cl2==== 2KCl+Br2第四章90.硅与氧⽓的反应Si+O2==== SiO291.硅与氯⽓的反应Si+2Cl2==== SiCl492.硅与氢⽓的反应Si+2H2===== SiH493.⼆氧化硅与氟的反应Si+2F2==== SiF494.硅与碳的反应Si+C==== SiC95.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i+2NaOH+H2O==== Na2SiO3+2H2↑96.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 SiF4+2H2↑97.单质硅的制备(1.制备)SiO2+2C==== Si+2CO(2.提纯)Si+2Cl2==== SiCl4(3.提纯)SiCl4+2H2==== Si+4HCl98.⼆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99.⼆氧化硅与氧化钠的反应SiO2+Na2O==== Na2SiO3100.⼆氧化硅与碳酸钠的反应SiO2+Na2CO3==== Na2SiO3+ CO2↑101.⼆氧化硅与氧化钙的反应SiO2+CaO==== CaSiO3 102.⼆氧化硅与碳酸钙的反应SiO2+CaCO3==== CaSiO3+CO2↑103.⼆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O2+4HF==== SiF4+2H2O104.硅酸的制备Na2SiO3+ CO2+H2O==== H2SiO3↓+ Na2CO3105.硅酸加热分解H2SiO3==== SiO2+H2O106.铝与氧⽓的反应4Al+3O2==== 2Al2O3107.铝与氯⽓的反应2Al+3Cl2==== 2AlCl3108.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 2AlCl3+3H2↑109.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Al+2NaOH+6H2O==== 2Na[Al(OH)4]+3H2↑110.铝与⽔的反应2Al+6H2O==== 2Al(OH)3+3H2↑111.铝与三氧化⼆铁的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 2Fe+Al2O3 112.铝与⼆氧化锰的反应(铝热反应)4Al+3MnO2==== 3Mn+2AlO3 113.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2O3+6HCl==== 2AlCl3+3H2O114.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2O3+2NaOH+3H2O==== 2Na[Al(OH)4]115.电解氧化铝2Al2O3==== 4Al+3O2↑116.硫酸与与⼀⽔合氨的反应Al2(SO4)3+6NH3?H2O==== 2Al(OH)3↓+3(NH4)2SO4 117.氯化铝与⼀⽔合氨的反应AlCl3+3NH3?H2O==== Al(OH)3↓+3NH4Cl118.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少量)的反应AlCl3+3NaOH==== Al(OH)3↓+3NaCl11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OH)3+NaOH==== Na[Al(OH)4]120.氯化铝与氢氧化钠(过量)的反应AlCl3+4NaOH==== Na[Al(OH)4]+3NaCl121.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少量)的反应Na[Al(OH)4]+HCl==== Al(OH)3↓+NaCl+H2O 122.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OH)3+3HCl==== AlCl3+3H2O123.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过量)的反应Na[Al(OH)4]+4HCl==== AlCl3+NaCl+4H2O 124.四羟基合氯酸钠与氯化铝的反应3Na[Al(OH)4]+AlCl3==== 4Al(OH)3↓+3NaCl 125.向四羟基合氯酸钠中通⼊过量⼆氧化碳Na[Al(OH)4]+CO2====Al(OH)3↓+NaHCO3 126.铜在潮湿空⽓中被腐蚀2Cu+O2+H2O+CO2==== Cu2(OH)2CO3127.铜与氧⽓的反应2Cu+O2==== 2CuO128.铜与氯⽓的反应Cu+Cl2==== CuCl2129.铜氧化在⾼温下转化4CuO==== 2Cu2O+O2↑130.硫酸铜与⽔的反应CuSO4+5H2O==== CuSO4?5H2O。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1. .100(克)容剂质量无水溶质质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 2. 100%100%⨯+=溶解度溶解度W 3. )(100100克溶解度⨯-=W W 4. 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5. 610⨯=溶液溶质浓度PPm 6.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L mol )= 7.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摩尔质量%1000w d C ⨯⨯=%100100%⨯⨯⨯=d m c W 8. 用C 表示的稀释公式或浓缩公式:)()()()(稀稀浓浓V C V C ⨯=⨯9. 同种溶液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公式:)(212211 ++=++V V C V C V C ( 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0. 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总m m M = %%2211n M n M M ⨯+⨯%%2211V M V M M ⨯+⨯= 11. [][]14101--+⨯==OH H K W (25℃) [][]12101--+⨯==OH H K W (100℃) []+-=H Lg pH []--=OH Lg pOH 14=+pOH pH12. 气态方程:①nRT PV =②RT M W PV =)(MW n = ③21V V =若21T T =2121n n P P =则④21P P =若21T T =2121n n V V =则⑤21212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密度===d d M M 13.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质量=22.4×标况下的密度 (此公式也可求相对分子质量)14. 利用相对密度求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A 对B 的相对密度为d ,则有M d M A ·= 15. 100%⨯=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16.100%⨯=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物质的产率 17. 100%⨯=子总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分数已电离的电解质的分子电离度 18. 100%⨯-=的起始浓度的平衡浓度的起始浓度的转化率A A A A 19. “万能公式”: ①(溶质溶液法)饱和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解度溶解度=+100 ②溶液)(气)(·V C V V M m N N n m A ====③(溶质溶剂法)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解度=100 20. 烷烃燃烧的通式:O H n nCO O n H C n n 22222)1()213(++→+++ 21. 烯烃燃烧的通式:O nH nCO O n H C n n 2222)23(+→+ 22. 炔烃燃烧的通式:O H n nCO O n H C n n 22222)1()213(-+→-+- 23. 苯及其同系物燃烧的通式:O H n nCO O n H C n n 22262)3(2)1(3-+→-+- 24. 烃燃烧的通式: ①O H y xCO O y x H C y x 222244+→++②O H y CO O y CH y 222244+→++ 25. 醇燃烧的通式:O H n nCO O O H C n n 22222)1(++→++ 26. 醛燃烧的通式:O nH nCO O n O H C n n 2222)213(+→-+ 27. 羧酸或酯燃烧的通式:O nH nCO O n O H C n n 22222)223(+→-+28. 含C 、H 、O 的有机物燃烧的通式:O H y xCO O z y x O H C z y x 2222)424(+→-++ 29. 二元羧酸燃烧的通式:O H y CO x O y x COOH H C y x 22222)2(424)(+++→+++ 30. n 价金属与酸反应的通式:↑+==+++2222nH M nH M n31. n 价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22)(222nH OH M O nH M n32. 金属显X 价的金属氧化物与3AgNO 溶液反应的通式:x x NO M xAgCl xAgNO MCl )(33+↓==+33. CO 还原金属氧化物的通式:2△yCO xM yCO O M y x ++34.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g qD g pC g nB g mA+==+;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只与温度有关)K B c A c D c C c K n m q p ()(·)()(·)(= 35.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B A AB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K AB c B c A c K )()(·)(-+= 36. 水的离子积:)(·)(-+==OH c H c K W25[仅与温度有关,常温℃]10,-14w =K 下。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物质量(m)/ 物质的摩尔质量(M)例如,NaCl溶液中NaCl的摩尔浓度为0.1mol/L,求其质量分数。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所以NaCl的质量分数为0.1*58.5=5.85%2. 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根据平衡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量的问题通常使用此公式。

已知A+2B→C+3D,所需的反应物质量,A的质量50g,求B的质量。

根据平衡方程式,A=2B,所以B的质量为25g。

3. 溶液稀释公式:浓度1×体积1=浓度2×体积2例如,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为2mol/L,所需制备500mL浓度为0.5mol/L的溶液,求稀释的体积和浓度。

代入公式,2×V = 0.5×500,解得V=125mL,所以需要添加125mL 的水到硫酸溶液中。

4.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气体摩尔体积(V)= 气体的物质量(m)×标准摩尔体积例如,已知一气体的质量为0.02g,求其摩尔体积。

该气体为氢气,标准摩尔体积为22.4L/mol,代入公式得V=0.02/2=0.01L。

5. 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公式: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开尔文)。

根据这个方程式可以解决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相关问题。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化学问题的求解和实验操作。

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希最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计算公式,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愿大家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公式高中必背公式

化学公式高中必背公式

化学公式高中必背公式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理工科学科,化学公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起点。

熟练掌握化学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下面列举了高中化学中一些必背的化学公式。

1. 化学计量学公式1.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 = 质量(g) / 物质的摩尔数1.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公式用于计算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摩尔浓度(mol/L) = 物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L)2. 热化学公式2.1 热量转化公式热量转化公式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热量(J) = 质量(g) × 热容 × 温度变化(摄氏度)2.2 燃烧热公式燃烧热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J/g)= 燃烧产生的热量(J)/ 物质的质量(g)3. 动力学公式3.1 平均反应速率公式平均反应速率公式用于计算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平均反应速率(mol/(L·s))= 变化的摩尔数 / 变化的时间3.2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 k × [A]ⁿ × [B]ᵐ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ⁿ和ᵐ是反应物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4. 平衡常数公式平衡常数公式用于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Kc)= [C]ᶜ × [D]ᵈ / [A]ᵃ × [B]ᵇ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ᵃ、ᵇ、ᶜ、ᵈ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方程式中的系数。

5. 酸碱平衡公式5.1 酸碱反应公式酸碱反应公式用于描述酸碱中的离子交换过程。

酸 + 碱→ 盐 + 水5.2 酸碱中的pH值公式pH值用于描述溶液的酸碱性。

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以上列举了高中化学中一些必背的化学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 23个/mol,不过也要记住: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3、适用条件: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 = N / N A = m / M = V / V m = c × V2、物质的量基本单位——摩尔(mol)3、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三、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计算公式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V m = 22.4L/mol2、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mol。

3、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mol。

4、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可以不是22.4L/mol。

5、气体体积 =气体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6、气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质量。

7、物质质量=物质粒子数目×每个粒子质量。

8、原子间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9、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静电力、分子间作用力。

中考必备:中考数学公式大全一、什么是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它是数学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公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还能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数学公式的重要性中考数学是学生们普遍的重要科目。

在中考数学中,数学公式的作用不可忽视。

准确理解和应用数学公式,能够使问题解决过程更加简洁、准确,有效提高解题速度。

因此,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们来说,掌握数学公式是必备的技能。

三、中考数学公式大全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考数学公式,供大家参考: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3、立方和(差)公式:a³±b³= (a±b)(a²±ab+b²)4、幂的乘方: (a^m)^n = a^(mn)5、积的乘方: (ab)^n = a^n b^n6、同底数幂的乘法:a^m a^n = a^(m+n) (m,n都是正数)7、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 = a^(m-n) (a ≠ 0, m,n都是正整数,且 m大于 n)8、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9、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10、立方和(差)公式:a³±b³= (a±b)(a²±ab+b²)11、圆的周长公式:C=2πr12、圆的面积公式:S=πr²13、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πr²/360°×n°14、弧长公式:L=πr/180°×n°15、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16、圆锥体积公式:V=1/3πr²h四、如何记忆和应用数学公式?记忆和应用数学公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大全一、化学基础公式1. 摩尔浓度公式:- 摩尔浓度(mol/L)= 物质的摩尔数(mol)/ 溶液的体积(L)2. 摩尔质量公式:- 摩尔质量(g/mol)= 物质的质量(g)/ 物质的摩尔数(mol)3. 摩尔比公式:- 摩尔比 = 物质的摩尔数 / 另一种物质的摩尔数4. 摩尔平均质量公式:- 摩尔平均质量(g/mol)= 物质A摩尔数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物质B摩尔数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5.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成所确定,可以通过交换法则进行推导。

6. 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g/mol)= 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7. 比值定律公式:- 比值 = 物质的摩尔数 / 其在化学反应中的系数二、化学反应公式1. 物质质量变化计算公式:- 反应物质量变化(g)= 反应后的物质质量(g)- 反应前的物质质量(g)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公式:- O.N.变化 = 原子在反应前的氧化态 - 原子在反应后的氧化态3. 摩尔反应热公式:- 反应热(J)=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g/mol)×反应焓变(J/mol)4. 摩尔比反应速率公式:- 反应速率 = 反应物质的摩尔变化 / 反应时间三、化学平衡公式1. 平衡常数表达式:- 平衡常数(Kc)= [C]c × [D]d / [A]a × [B]b2. 平衡浓度计算公式:- 浓度(mol/L)= 物质的摩尔数(mol)/ 平衡体积(L)3. 平衡温度改变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4. 平衡常数与反应指数的关系:- 平衡常数(Kc)= [C]c / ([A]a × [B]b)四、化学运动学公式1. 反应速率计算公式:- 速率 = 物质的浓度变化 / 变化时间2. 反应级数计算公式:- 反应级数 = 总小数次幂 / 反应物质的系数3. 活化能计算公式:- Ea = -RT × ln(k / A)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大全,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常常会涉及到各种计算问题。

掌握化学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 C = n/V $$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单位为mol/L;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2.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w = m_{\text{溶质}} / m_{\text{溶液}} \times 100\% $$其中,w表示质量分数,单位为%;m_{\text{溶质}}表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m_{\text{溶液}}表示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

3.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 M = m / n$$其中,M表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4. 摩尔体积计算公式:$$ V_m = V / n $$其中,V_m表示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V表示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5. 气体在STP条件下的摩尔体积计算公式:$$ V_{m,\text{STP}} = 22.4\,\text{L/mol} $$在标准温度(0°C)和标准压力(1 atm)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6. 气体的比容计算公式:$$ \beta = 1/V_m$$其中,β表示气体的比容,单位为mol/L;V_m表示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

7. 气体的密度计算公式:$$ d = PM / RT$$其中,d表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g/L;P表示气体的压强,单位为atm;M表示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R表示气体常数,单位为atm·L/(mol·K);T表示气体的温度,单位为K。

高中化学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的公式包括:
1. 摩尔质量公式:M = m/n
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m表示质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

2. 摩尔浓度公式:c = n/V
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公式:n = m/M
其中,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4. 摩尔比公式:aA + bB → cC + dD
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系数。

5. 摩尔利用率公式:运用摩尔比公式计算得到的摩尔量比
值与理论摩尔比值之间的比值。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其中,P表示物质的压强,V表示物质的体积,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物质的温度。

7. 化学反应速率公式:r = k[A]^m[B]^n
其中,r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B]表示
反应物的浓度,m、n表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8.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Ar = (m/M) × 12g/mol
其中,Ar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表示元素的质量,M表示元素的摩尔质量。

这些公式是高中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
算化学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化学反应速率等相关问题。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高中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计算公式。

以下是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一、化学计量法1. 摩尔分数计算公式:X(A) = n(A) / n(All)2. 化学反应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公式:M = m / n3.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摩尔量比计算公式:a / b = n(A) / n(B)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物质量比计算公式:a / b = M(A) / M(B)5. 化学反应之后的生成物质的摩尔量和分数计算公式:n = V x c;X(A) = n(A) / n(All)二、气体化学计算公式1. 摩尔气体定律计算公式:PV = nRT2. 摩尔质量计算公式:M = mRT / PV3. 气体密度计算公式:d = PM / RT4. 气体混合比计算公式:P(A) = n(A)RT / V5. 部分压力计算公式:P(A) = X(A)P(All)三、化学平衡计算公式1. 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公式:Kc = [C]^c [D]^d / [A]^a [B]^b2. 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ΔG = -RT ln K3. 平衡浓度计算公式:C(A) = n(A) / V4. 平衡浓度和摩尔分数的关系:X(A) = C(A) / (C(A) + C(B))5. 配位化学稳定常数计算公式:Kf = [MLn] / [M][L]^n四、酸碱计算公式1.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公式:n(A)M(A)V(A) = n(B)M(B)V(B)2. 强酸和强碱的溶液浓度计算公式:pH = -log[H+];pOH = -log[OH-]3.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 = n / V4. 酸碱反应h反应热计算公式:ΔH = mCΔT五、电化学计算公式1. 电积分计算公式:Q = It2. 离子电极位移计算公式:E = E° + RT / nF ln (oxi / red)3. 某种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活度计算公式:a± = γ±[±] / γ±°[±]4. 阴极与阳极反应的计算公式:ΔG = -nFE5. 摩尔电导率计算公式:Λm = k / c以上就是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通过巩固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有效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一、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
1.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摩尔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摩尔数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定律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守恒
3. 化学计量分析公式
转化率 % = (生成物的量 ÷反应物的量) × 100%
二、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2. 元素的电子层配置规则
电子填充原理:最低能级的电子首先填满,然后填充更高能级的电子
3. 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与元素的主族号有关
三、溶解与络合反应
1. 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浓度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100%
2.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公式
pH = -log[H+]
3. 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数: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形成的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配位体的个数
四、化学反应动力学
1. 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反应速率 = (产生物数量的变化量 ÷时间的变化量)
2.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成反比关系
3. 工业催化剂的使用原理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五、有机化学
1. 有机化合物的式写法
分子式:CnH2n+2
2. 醇的酸碱性
醇是碱性物质
3. 酯化反应的公式
酯化反应:醇与酸酐反应生成酯
以上只是高中化学公式的一部分,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B NB
6.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同一元素化合价变化差值 ×发生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7. 摩尔质量(M)=NA×每个该物质分子的质量(m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 g) 1 一个12C的质量(g)
12
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
(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 M = 22.4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 105 Pa )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 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D=
(混) (A)=
M (混) M(A)
则 M = D M ( A)
S(g) = w(g) 100(g) (100 − w)(g)
w% = S(g) 100% (100 + S)(g)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m 的计算:
m = 溶解度(g) 蒸发溶剂(水)的质量(g) 100( g )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
9.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 X 的化学反应速率:
v(
X
)
=
X的浓度变化量(mol 时间的变化量(s或 min
L−1 ) 或h)
C n
即 ( X ) =
=
t V • t
(2)对于下列反应 mA + nB = pC + qD
有 v( A):v(B):v(C):v(D) = m : n : p : q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g)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100(g)
溶剂质量(g)

溶解度(g)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
100(g) + 溶解度(g)
饱和溶液的质量(g)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②物质的量浓度 = 1000(mL) 溶液密度(g / 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g / mol) 1(L)
即 CB= 1000 ρ 单位:g/ml MB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
mB M B B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之比,即: VA = nA = N A
VB nB NB
(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V)之比与其密度(ρ)成反比,即: VA = B
VB A
(4)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p)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之比,即: A = nA = N A
即 m浓 浓 = m稀稀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 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L) 即 n= V标,g
22.4( L / mol)
Vm
Vm 为常数 22.4L·mol-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即 nB=CBV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KJ) 反应热的绝对值(KJ / mol)
m的计算:m Nhomakorabea=
(高温溶解度 − 低温溶解度) (100 + 高温溶解度)(g)
高温原溶液质量( g)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 m(混)和总物质的量 n(混): M = m(混) = M1n1 + M2n2 + ....
n(混)
n1 + n2 + ....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即 n= Q H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g) 溶液体积(mL)
即 = m液 Vaq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溶量质+质溶量剂(质g量))(g
)
1 00%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g) g)
×100%
即 w= m质 100% = m质 ×100%
m液
m质 + m剂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mol) 溶液体积( L)
即 CB= nB Vaq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 物质的量浓度(mol/L) 1(L) 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 100%
1000(mL) 溶液密度(g/mL)
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
A=Z+N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①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氧和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g)
即 n=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M
微粒数(个) (2)物质的量(mol)=
6.02 102(3 个 / mol)
即 n= N NA
NA 为常数 6.02×1023,应谨记
5. 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说明:该定律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气体可以是不同气体间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气体的比较,即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前提请记住公式:PV=nRT= mRT
VRT
=
Vg, 标RT NRT
=
=
M
M
Vm
NA
-2-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质量(m)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之比,等于其密度(ρ)之比,即: mA = M A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