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仍可读
哲学书籍阅读的最佳顺序解析
哲学书籍阅读的最佳顺序解析 哲学不是叫⼈信仰它的结论,⽽是要你思考。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哲学书籍阅读的最佳顺序解析,欢迎阅读! 哲学书籍阅读的最佳顺序解析: ⼀、渐⼊佳境篇 1、死磕胡塞尔,三本以上 2、⼤家每⼈⾄少看⼀本,这时候按着原则查缺补漏 3、德语,看英语原著 4、写论⽂ ⼆、研究篇 1、见⼈就看(砍),尤其柏拉图、亚⾥⼠多德,笛卡尔,康德,⿊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
2、尝试⾃⼰翻译外语原著 3、写书 三、初学篇 1、经典西⽅哲学史,推荐梯利:1本。
2.康德⿊格尔的边缘简单读物:《未来形⽽上学导论》《道德形⽽上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2-3本。
3.现代西⽅哲学史概论,推荐刘放桐,虽然有点难:1本。
4.分析哲学/诠释哲学两⼤思潮简介,推荐洪汉⿍。
四、⼊门篇 1、可能⾸先还是读三⼤批判⽐较好,我是先读了许多现代哲学的书,当时反感康德:共三本。
2.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双壁各看1-2本。
3.⿊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但可能稍难。
4.哲学通史,推荐复旦那⼀套,⾄少看三本。
五、正式学习篇 从头开始看,按三部分 1、《古希腊残篇选(⼤概这个叫法)》,亚⽒《形⽽上学》《⼯具论》,古希腊的哲学通史⼀定要看,《忏悔录》《上帝之城》《神学⼤全》 《逻辑⼤全》四本神学时代的⾄少看⼀本。
2、笛卡尔《沉思录》斯宾诺莎《伦理学》两本必须读,洛克与莱布尼兹关于⼈类理解的宿命对决两本建议看⼀下,休谟的《⼈性论》,⿊格尔的《逻辑学》,谢林费希特费尔巴哈看代表作,康德见到就买来看。
3、叔本华、尼采代表作必看,罗素《⼼的分析》,柏格森狄尔泰⽣命哲学双壁⾄少看⼀本,海德格尔见到就买来看,舍勒赖尔福柯德⾥达施特莱斯看个⼈兴趣 4、哲学通史见到就买来看。
六、启蒙篇 1、哲学导论/概论/引论,极其浅易的西⽅哲学史,有扯淡嫌疑的哲学基础书:1-2本,⼤致窥视。
2、语录哲学,各种书摘,格⾔式哲学(叔⼩本、尼⼩本、弗洛伊德⼩本、还有推荐的奥勒留等等这种程度的,帕斯卡的沉思录,罗素的普及读物):适当,培养兴趣。
再读《历史学是什么》之心得
再读《历史学是什么》之心得作者:王辉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历史学是什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梗概,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本书进行解读,进而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历史学是什么》心理学历史[中图分类号]K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65-01记得在“关爱女生——自尊、自爱和自我成长”的报告会上,主讲人幽默的言谈、缜密的思路和高雅的气质深深地折服了我。
她说:“作为新世纪的女大学生,如果能多了解些哲学、历史和政治,那么你的理性思维和感性特质会相得益彰。
”会后,主讲人推荐了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从此,我与《历史学是什么》有了不解之缘。
鉴于主客观原因,我当时只是初步了解了全书概貌,未能深入挖掘其精华。
今天我很高兴再次看到了《历史学是什么》的熟悉封面,而且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此书。
作者介绍了历史学的概念范畴、特征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意义,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心理规律——历史学是什么、为何要学习历史学以及怎样学习历史学三阶段。
另外,每章都留有空间,读者可以记录心得感受和疑难问题;书后附有推荐书目,是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线索。
作者避虚就实、言简意赅、思路严谨,我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第一部分“历史的来历”:作者对“历”和“史”二字追根溯源;从口耳相传到结绳、刻木记事;之后陈述了图画(地图、雕塑和摄影)、文字(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等)、遗迹遗物与历史的关系;接着讨论了神话、民间故事对历史的影响;随后将新闻和历史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事实的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第二部分“历史的类型”:作者根据不同标准将历史分为如下系列,时间系列(通史、断代史等);空间系列(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等);内容系列(综合史、专门史、历史地图等);人物系列(个人、血缘群体、地域群体等)以及另类历史(宗教、影视、民间故事等)。
文科生必读本书籍
文科生必读本书籍文科生的阅读是其知识素养和人文素质展现的载体,其阅读必须注意文学及其相关领域、人文思想、历史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文科生必须不断丰富、扩展和巩固其知识结构、语言水平和思考能力,以使其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和未来的挑战发展基本思维和创造性。
文科生必读的书籍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和社会类等方面的书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必读的书籍。
(一)文学类1、《红楼梦》《红楼梦》是汉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不单指书名,也指皇冠上的“红楼”;而且也指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偶遇后的现世千古的爱情故事。
全书以曲折跌宕的剧情为主,表达了“元神秦淮岸,人影故潇湘”的士人哀怨情结。
2、《鲁迅文集》《鲁迅文集》是近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喜欢阅读。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著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
许多著作以鲜明的思想、广泛影响,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哲学类1、《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一个由小说和哲学思考组成的整体,它希望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原本单纯的美好,被现实和文明的现实条件纠乱了。
这本书可以拓宽人的思维,在学界和普通读者间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论语》《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中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和重要载体。
根据记载这些经典都言简意赅、全面精深,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论语》为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历史类1、《边城》《边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解放前川价、湘北及云边的文化变化。
它是以一个女性角色为主角而贯穿全书。
2、《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纪传体的历史记载类巨著,它刻划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为中国历史学、文化史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料和重要参考。
(四)社会类1、《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对社会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贡献。
学历史必读的几本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必读书说是“必读书”,不过是老金个人读书的一点经历,想想提出一个书目,对初弄历史的朋友检索历史类书籍或许能提供些方便,就略加整理,不避嫌疑,贴上来。
大方之家,必有以教我。
第一阶段——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10·顾頡刚主编《古史辨》1-7册11·钱穆《国史大纲》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历史》13·塔西佗《编年史》1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15·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16·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18·《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必备工具书——1·《辞源》2·《中华大字典》3·《中外历史年表》4·《中国历史地图集》5·《新编万年历》6·《历代职官表》第二阶段——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4·毕沅《续资治通鉴》5·唐杜佑《通典》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8·汉刘向《列女传》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1·袁珂《山海经校注》12·唐玄奘《大唐西域记》13·冯承钧《诸番志校注》1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5·1956年商务印书馆《越绝书校注》16·东汉赵晔《吴越春秋》17·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18·章学诚《文史通义》19·王国维《古史新证》20·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2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22·陈垣《史讳举例》23·顾炎武《日知录》2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25·顾頡刚汇编《崔东壁遗书》(重点读《考信录》)2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7·顾頡刚标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28·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29·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30·J·S·弥尔顿《代议制政府》31·吴献书译柏拉图《理想国》(参读郭斌和、景昌极译《柏拉图五大对话集》)32·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参读《通往奴役之路》)33·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34·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35·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36·梅因《古代法》37·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38·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39·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参读《论美国的民主》)40·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41·汤因比《历史研究》42·以赛亚·伯林《历史的必然性》43·柯林伍德《历史哲学论文集》44·克罗齐《历史的理论和实践》45·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等。
毛概老师推荐阅读的哲学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A)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余灵灵,罗林平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奥古斯丁(Augustinus, Aurelius):《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笛卡尔(Descartes, R.):《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 2000培根(Bacon, F.):《新工具论》,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洛克(Locke, J.):《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休谟(Hume, D.):《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斯宾诺莎(Spinoza, B.):《知性改进论》,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6※卢梭(Rousseau, J.):《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6※□◎康德(Kant, I.):《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历史理性批判》,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1※费希特(Fichte, J. G.):《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97※黑格尔(Hegel, G. W. F.):《小逻辑》,贺麟,商务印书馆,1980※□;《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的序言和导论※费尔巴哈(Feuerbach, L. A.):《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99年※马克思(Marx, K.):《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1962※恩格斯(Engels, F.):《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1997※普列汉诺夫(Plekhanov, G. V.):《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真译,三联书店, 1965※孔德(Comte, A.):《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 1996※穆勒(Mill, J. S.):《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斯宾塞(Spencer, H.):《社会学研究》,张宏晖, 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 2001尼采(Nietzsche, F.):《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赫胥黎(Huxley, T. H.):《进化论与伦理学》,《进化论与论理学》翻译组译,科学出版社,1971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Bergson, H.),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1963詹姆斯:《实用主义》(James, W.),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杜威(Dewy, J.):《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罗素(Russell, B.):《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9※□;《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卡尔纳普(Carnap, R.):《哲学和逻辑句法》,傅季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 1996※◎波普尔(Popper, K.):《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纪树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库恩(Kuhn, T.):《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胡塞尔(Husserl, E.):《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 1999;《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海德格尔(Heidegger, M.):《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1996萨特(Sartre, J.):《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雅斯贝斯(Jaspers, K.):《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伽达默尔(Gadamer, H-G):《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罗尔斯(Rawls, J.):《正义论》(第1章),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哈贝马斯(Habermas, J.):《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 1989※罗蒂(Rorty, R.):《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哲学经典著作:东方:《老子》、《庄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语文试卷
芜湖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语文考试总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4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材料一: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
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这两种过程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任何社会绝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不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
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
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
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这种时势权力在初民社会中常可以看到。
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
乡土社会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
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
乡土社会环境固定,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
在这里不发生“反对”,长老权力也不容忍反对。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也许是黑格尔著作中被人读得最多的一部,《历史哲学》之所以被广泛阅读,是因为它相对容易读,而“理性的狡狯”、“世界历史人物”、“理性的历史历程”之类的思想也早已在人们中耳熟能详,为不同的人所引用。
尽管如此,在今天,即使这些思想也往往成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毫无价值的证据。
经过近代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彻底洗礼的人,觉得对待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根本就无须思考,只要“事实”就够了。
人们觉得,在“事实”面前,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荒诞不经不证自明。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是精神在时间中自身发展的过程。
精神是人类共有的单一精神,表现为人用他们的语言、心灵、文化所创造的一切。
历史是精神自我发展的历程,也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识的过程。
历史的目标就是精神的充分发展和充分的自我意识。
这个充分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由意识,它是宇宙发展的顶点。
自由不是任意妄为,而是按照理性的标准行动。
因此,历史就是我们的理性潜能逐渐实现为自由的过程,历史是一个理性自由的故事。
在实证主义者看来,《历史哲学》的这个主导思想就根本无法在历史中得到证实。
历史充满了偶然和非理性的因素,说它是精神自身的发展纯属无稽之谈。
然而,黑格尔并非不知道历史的横暴和非理性。
他从不幻想历史是一个光明美好的过程。
但他认为历史外在的非理性不能否定它内在的理性目标。
相反,历史中的非理性对于实现宇宙理性的最终目标是必要的。
世界精神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世界历史个人”的非理性动机实现它的理性目标。
一切历史的偶然性最终都可以在理性的必然性中得到解释。
然而,这种形而上学的目的论的解释是致命地笼统的。
精神如何支配“世界历史个人”,使他们像他们所做的那样行动?如何来证明历史的目标是合理的(理性的),加入历史的目标还未完全呈现?而如果历史的目标已经呈现,凭什么说它是合理的?答案只能是个人行动的结果证明是合理的。
但我们正是凭借假定的合理的理性目的才能判断哪些结果是合理的。
2024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群文阅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 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 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 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 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 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 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 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因而能超 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选自《文史新鉴》,有删改)
阅读思考:历史车轮不停,时代脚步不止,那么今人有没有必要 回头看古人?将来之人有没有必要回头看今天的我们?请结合 选文思考历史有怎样的价值。
个爱国之士的朝圣之地。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 一笔巨大财富。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 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射到 文学的屋子里,成就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
(选自《新时文 那些鲜活的面孔》,有删改)
大义生死 安巧林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 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 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 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就 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 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 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选择“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
(2)近代历史哲学
天意并不是如宗教中那样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 发挥作用,相反,它只是借助于人的本性在内的事 物的本来性质发挥作用,而不是作为类似“天数”、 “命运”的外在力量掌控历史。 应该说天神不是那种永恒的上帝,而仅仅是向善。
(六)历史理解和历史认识
这基本上是一个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问题。 (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与思辨的历史哲学并非截 然对立)
(四)历史结构和历史过程
既然一切民族的历史实际上都是一个普遍、永恒 的理想的历史法则的实例,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去 看看这个普遍的法则是是什么。 这可以从 共时性 和 历时性 两个方面来考 察。
1.共时性
所有民族,不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多远,都会 保留着三个基本的习俗:(1)有某种宗教,(2) 都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3)都埋葬死者。
4.“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新科学的结果
历史哲学想要建立的就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 这是把历史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而创立的,它是确定 的、具体的,但同时又是永恒的、普遍的、理想的。 维柯认为哲学与历史的结合,最终达到的知识就不 只是对民政事务的那种(当下正确)的认识了,它 提供了关于“永恒理念中的这个民族世界”的认识。 维柯新科学的最终顶点,达到了他所谓“每个民 族在时间中经历的一种理想的永恒历史”,我们发 现了“由一切民族的行为为之提供实例的永恒法 则”。
不仅是看待宇宙的方式变化,更是关于自然界和 人类在其中的地位的一套新理论。它对于宗教观念、 对于人文主义极具冲击。
2.哲学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什么样的知识是可靠的?
经验主义:
‚以经验作为获取来自可观察、可检验事实之 知识的出发点。‛唯一的权威就是感官实际感受到 的东西。 经验主义可能不反对历史事实的关注,但是他反 对对历史的思辨考察。
哲学必读书目
1.《苏菲的世界》{ 启蒙}作者简介: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
自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来,已成为挪威世界级的作家。
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厂、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三百万册。
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内容简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启蒙}作者简介:托马斯内格尔是纽约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和不列颠学院院*,是当代西方哲学界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心灵哲学领城内的领军人物。
内容简介:什么是哲学,哲学思考的旨趣何在?读过《你的第一本哲学》的你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风靡全球的哲学入门经典读物,已被翻译成二十种语言出版。
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我们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问题都能在《你的第一本哲学》中找到答案。
哲学不是学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繁琐的教条,更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
真正的哲学是在讨论我们日常经常遇到的事情,在这本小书中,当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
作者不希望《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只是提供一些互不影响的哲学思想集合,而是希望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指导。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历史哲学 导读
试读:导读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历史哲学》导读黑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最后一个主要代表。
作为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完成者,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乃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理念”的科学。
黑格尔把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现象都看做是“精神”的不同形式的发展,他的精神哲学就是其社会政治观点和历史观点的表达,因而历史哲学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最集中阐述其社会历史观点的一部专著。
在此书中,黑格尔认为,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由必然向自由发展的过程。
而我们只有揭示这个过程发生的必然性,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实现“自由”的艰难,认识人类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努力的合理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时代的本质。
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市。
其父是税务局的书记官,全家住在一座带阁楼的三层楼房里,这是当时典型的社会中层人士的住房。
黑格尔3岁时就被送到一所德语学校学习,然后在1775年或1776年的秋季进入正规的文科中学学习。
黑格尔性格温和、学习勤奋并且天资聪颖,始终是一个“模范学生”。
1788年在中学毕业典礼大会上,他被挑选为毕业生代表作演讲,并获得公爵奖学金被保送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
1788年,黑格尔在图宾根神学院正式注册入学。
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
1793年秋季,黑格尔结束大学学业后,到瑞士伯尔尼的一个贵族家庭任私人教师。
几年后,在好友荷尔德林的介绍下,回到法兰克福一个大商人家继续做家庭教师。
在做家庭教师这段时间,黑格尔继续进行理论研究,从1792年到1800年,他的各类作品(手稿和修改稿)共102件,其中绝大部分未发表,它们更多的是用来澄清他思想的。
作为史学双翼的史料与理论 重读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史料与史学》
总之,作为史学双翼的史料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历史学的研 究和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史料与理论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发挥它们 的协同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史学这门古老而博大的学 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历史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培养思辨能力、拓宽视野,用历史的 眼光看待现在和未来。在历史学习中,史学阅读和史料教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 环节。
综上所述,史学理论在史料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史学理论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史学 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 发展。
因此,在未来的历史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史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下一代贡献力量。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其内涵丰富,既包括各种文献资料,也包括考古发 现、口头传说等。史料的作用在于提供史实的证据,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发生的 事情。在《史料与史学》中,翦伯赞强调了史料的重要性,提出了“史学就是 史料学”的著名论断。他指出,史学家必须具备辨别真伪、分析价值的能力, 以准确地收集、整理、使用史料。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相互促进。在史料教学的过程 中,学生需要阅读和分析原始史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史学阅读。而史学阅读又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历史。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史料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史学阅读和 史料教学。例如,对于中国历史中的明朝时期,可以选取《明史》等史书中的 相关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史书之间的记载,发现历史的多样 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
艺术与美学著作推荐书目
艺术与美学著作推荐书目艺术与美学著作推荐书目:一、对于接触过现当代文学艺术,而又感觉到思想上有些混乱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作品:1.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美术出版社(A)2.汤因比等:《艺术的未来》,河北教育出版社(A)3.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A)4.德"迪弗:《艺术之名》,湖南美术出版社(B)5.布尔迪厄:《自由交流》,三联书店(C)6.桑塔格:《反对释义》,上海译文出版社(A)二、关注文化形态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作品:7.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A)8.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A)9.卡尔维诺:《未来千年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C)10.布尔迪厄:《继承人》,商务印书馆(B)11.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A)12.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B)13.詹明信:《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三、针对以上两种需要,但又不愿意使阅读变成苦役的同学,可以选读下列作品:14.卡巴内:《杜尚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A)15.巴特:《罗兰"巴特自述》,百花文艺出版社(B)16.杜小真、张宁编:《德里达中国讲演录》,中央编译出版社(C)17.纳博科夫:《固执己见》,时代文艺出版社(B)四、学习艺术的学生,不可不读艺术史方面的作品,除了“通史”,还应了解“史学史”、“史学方法”等方面的作品:18.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湖南科技出版社(A)19.瓦萨里:《名人传》,湖北美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A)20.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2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或《艺术的故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三联书店)(A)22.沃尔夫林:《古典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23.邵宏:《艺术史的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C)24.范景中等编:《艺术史的形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B)五、下面两本书,也许可以让你较轻松地进入美术史:25.贡布里希:《艺术与科学》,浙江摄影出版社(B)26.曹意强:《艺术与历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C)六、哲学书是非常难读的,而且开列书目也是十分困难的,下面开列的书目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作者对当代思想影响比较大,而且这些书的译本也比较容易在书店找到:27.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C)28.帕斯卡尔:《思想录》,商务印书馆(B)29.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B)30.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B)31.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A)32.德勒兹:《时间-影像》,湖南美术出版社(C)七、如果想比较综合和全面地进入对思想、文化变迁过程的了解,可以选读下列文选:33.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C)△34.王逢振编:《最新西方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C)△八、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看起来与艺术的关联不是太大,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
历史与诠释公羊学“三科九旨”的历史哲学解读
三、当代新闻文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文学又经历了一次重要 的变革。网络新闻、博客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新闻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媒体平台以其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迅 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时期,新闻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 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外,还有一些创新的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等。这 些作品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同时,一些 知名的博客作者和自媒体人也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评论,成为了 当代新闻文学的重要力量。
一、古代至中世纪的新闻文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传播新闻和信息。例如,古希 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史诗作品,以及罗马的《历史》等著作,都是 当时人们记录和传播历史事件的新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包含了真实的历史事 件,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在中世纪,随着宗教势力的兴起,一些以宗教为主题的新闻文学作品开始出 现,如欧洲的“圣经”等。此外,一些游吟诗人也通过歌曲和故事的形式,传播 新闻和娱乐。这些作品具有口传性和口头性的特点,传承方式相对原始和古老。
谢谢观看
二、近现代的新闻文学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近现代新闻文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17世纪 和18世纪期间,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出现,使得新闻文学得以迅速发展。这一 时期的新闻文学作品包括报道、特写、专栏和评论等,主要通过文字和图像的方 式传播新闻和信息。
在这个时期,新闻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独立性受到高度重视。许多 报纸、杂志和社纷纷涌现,成为了当时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一些知名的 作家也参与到了新闻文学的创作中,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 记录和讨论载体。
阅读书目
1.《圣经》2.《论语》3.《物种起源》4.《全球通史》(上.下)5.《君王论》6.《史记》7.《孙子兵法》8.《三国演义》9.《战争论》10.《水浒传》11.《曾国藩家书》12.《毛泽东传》14.《红与黑》15.《红楼梦》16.《悲惨世界》17.《百年孤独》18.《老人与海》19.《国富论》(上.下)20.《胡雪岩全传》21.《飘》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3.《西游记》24.《呐喊》25.《小王子》27.《昆虫记》28.《倾城之恋》29.《一千零一夜》30.《堂吉诃德》32.《吉檀迦利》34.《哈姆莱特》35.《简爱》36.《雷雨》37.《茶花女》38.《神曲》39.《梦的解析》40.《雪国》41.《边城》42.《喧哗与骚动》43.《复活》44.《罪与罚》45.《四世同堂》(上.下)4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47.《围城》48.《情人》49.《西厢记》50.《苏菲的世界》51.《瓦尔登湖》52.《穆斯林的葬礼》53.《冰心散文选》54.《日瓦戈医生》55.《美的历程》56.《麦田守望者》58.《活着》59.《我的精神家园》60.《我与地坛》《荷马史诗》《白鹿原》《周易》《孟子》《老子》《庄子》《历史哲学》《实用主义》《理想国》《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蒋介石传》《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罗马帝国衰亡史》《现代世界风云纪实》(1900—1990) 《苏联兴亡史》《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乡土中国》费孝通《西方哲学史》罗素《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我的前半生》博仪《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策纵《傅雷家书》《草原帝国》格鲁塞《病夫治国》》阿考斯等《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孔飞力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的作用
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的作用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提供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知识,还赋予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力。
本文将探讨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的作用,包括它们对个人成长、社会意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启发思考和理解力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培养我们的理解力。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观点和哲学理论,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
这些书籍通常探讨一些深奥的问题,如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伦理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传承人类智慧和文化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是传承人类智慧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这些书籍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思想和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文化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这些书籍是我们与过去与未来对话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责任。
三、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灵滋养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也能够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灵滋养。
这些书籍探讨了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等问题,能够给予我们温暖和启示。
在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这些书籍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使我们更加坚定和自信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
它们也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滋养,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还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作用。
这些书籍通常涉及到社会问题、政治理论和社会变革等话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和现实,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仍然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们不仅启发我们的思考和理解力,而且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
这些书籍提供了人文关怀和心灵滋养,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阅读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
85就我所知,中国学术界接触到康德哲学迄今为止恰好整整一个世纪。
最早是二十世纪之初,梁启超在日本写了大量介绍西方学说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是论述“近世第一大哲康德”的学说的。
与此同时,王国维也正在日夕浸沉于康德的著作之中,他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收入在他早期的《静安文集》中。
他是中国最早正式攻研并绍述康德哲学的人。
但后来王先生转治文学、史学而放弃了哲学研究。
随后西方思想学说大举被介绍给中国,大学的哲学系已开始讲授康德哲学。
可惜的是,康德的大著《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迄无一部真正可读的中译本。
这部书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已先后有胡仁源和蓝公武两种译本,但读起来有如天书,简直不知所云,中译文比原文还要晦涩难读,大概没有人是从头到尾读完了的。
一般讲哲学史或思想史(尤其是政治思想史,如浦薛凤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自然免不了有论康德的专章,但中国人用中文写的讲康德哲学的专著,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仅有郑昕(秉璧)先生的《康德学述》一部,内容大致即是他在课堂上的讲稿。
任何读哲学的人大概都会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讲哲学是绕不过康德这一关的,无论你同意他与否,你必须要过这一关。
否则的话,就不免闹出例如把智性认同于理性,把智性认识认同于理性认识之类的错误的笑柄。
及至四十年代早期我这一辈人做学生时,读康德的入门书照例是《纯粹理性批判》,读的还是M eikle j ohn 或M ax M ueller 的英译本,另外也参看A.K .Sm ith 的《纯粹理性批判释义》一书作为导读。
有时候读得有点晕头转向,就连什么是constructive 和什么是re g ulative 也搞不清楚,而且《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似乎还有那么多的经院哲学的论证风格,使人感到闷气。
我曾有一次向老友王浩感叹过:康德的书连王国维都读不懂,我怕是没有希望读懂的了。
他说:不能那么说,我们的凭借比王国批判的哲学哲学的批判与何兆武维的要好。
王国维不懂近代科学,所以他无法理解康德。
阅读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阅读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学生个人发展基石的阅读教育,其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是知识的门户,更是思维的钥匙。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强大的阅读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涉猎广泛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无限,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资料,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及多元文化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阅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显著作用。
一语双关、经典名句的解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感知,更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与恰当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技能也随之提高,从而在文字表达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阅读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阅读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边读边思考,怎样去分辨信息的真伪、优劣,怎样从阅读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决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阅读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书籍、在线文章、互动式阅读平台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整合并吸收有用的内容。
因此,适应时代的阅读教育还应该包括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世界中进行有效的阅读。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情感与道德的培养同样重要。
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历史哲学书籍等能够在孩子心中播下仁爱、正义、勇气等种子,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冲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思考,这对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至关重要。
可见,阅读教育不仅仅是识字、诵读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启蒙和培养,涉及认知、语言、思维、情感以及道德等多个层面。
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育如同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而未来社会需要的,也正是这种通过阅读教育培养起来的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新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哲学》仍然可读
2002-1-10 15:30:53 来源:易文网作者:李天纲
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造时、谢诒徵从英文翻译的黑格尔《历史哲学》,这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同年,商务还出了朱谦之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此前,上海的神州国光社先有一本王灵皋翻译的《〈历史哲学〉纲要》(1932),是选译本。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在三十年代炙手可热,赛过今天的米歇尔·福柯、哈贝玛斯。
黑格尔早已被判为“一条老狗”,在“后现代”的话语甚嚣尘上的时代,要不要再读黑格尔更是成了问题。
在这个时候,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重版了1956年三联版的王造时先生译《历史哲学》(1999),印数5000本,2001年又改装封面,列入豪华版的“世纪文库”,再印3000本,看似逆势而动,不识时务。
然而,我们却是由衷地为出版家的胆识叫好。
我们这一代,都佩服过黑格尔。
虽没有死啃《小逻辑》的经历,但在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恢复活跃,新说却还未曾大量涌入的时候,大家都还会寻着马克思,自然而然地上溯到康德、黑格尔。
当年读书时,复旦历史系资料室里,三联版的《历史哲学》一书难求,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并称两大热门。
当时在校抢读《历史哲学》的原因,还不仅是黑格尔,更因为译者王造时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是本系已经去世的名教授。
“姜还是老的辣”,黑格尔有自说自话的地方,但他的雄辩、精辟和洞察力是后世很多思想家难以企及的。
“后现代”话语连篇累牍,罗嗦了一大气,有时真不及老黑格尔一句话。
如他说:东方人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尔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
”(新版第111页)他更说中国是:“皇帝对于人民说话,始终带有尊严和慈父般的仁爱和温柔,可是人民却把自己看作是最卑贱的,自信生下来是专给皇帝拉车的。
”(第143页)。
这种说法,拿来看世界历史,很多还是管用。
另外,老一辈的译者谨慎仔细,王造时先生在二、三十年内磨出来的老译本,也不是近来的“狂译运动”中人能够轻易取代的。
《历史哲学》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大成,隐含了“进步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乃至“日尔曼精神永恒论”的历史观。
他认为,“世界精神”如同太阳运行一样,从东方开始,到西方结束。
“理性”在日尔曼世界最终实现了它的自由。
这种理论过于自信,容易滑向如纳粹般地独断和暴虐。
如今的哲学家清算起来,觉得抱有“绝对精神”的黑格尔难辞其咎。
但是研究历史和研究哲学,在方法上可以不同。
历史学家不会轻易让黑格尔为希特勒负责。
因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德国民族主义的理论,相反,它是一种世界主义,他呼吁“理性”在全球的胜利。
黑格尔也不是一个威权主义者,他的“世界精神”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合理内核是不能随便抛弃的,借用前人的话:不能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倒掉。
黑格尔其实很懂得活生生的历史。
现在大家都不喜欢他吓人的“理性”框架,但是把他的“绝对精神”框框去掉,他的历史感仍然很好。
他不是汉学家,但是谈论中国的时候,黑格尔是关心中国真实的。
就在他写作《历史哲学》的时期,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了中国。
回国后,副使斯当东写了游记,画师威廉·亚力山大画了画,在欧洲传媒上描述了一个阴霾四起的乾隆末年。
他们描出了真实的中国十八世纪,有许多官员们在运河上、城门口任意鞭笞百姓的暴政画面。
黑格尔感到这和过去耶稣会士传达的“康乾盛世”、“礼仪之邦”形象很不相同,便马上在书中对伏尔泰以来的欧洲“中国观”作出修正。
正是他停止了欧洲人对中国醇风美俗的赞美。
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对中国文化宣判的死刑是不公正的,但如果去掉他的理论框架,说他指出了中国自乾隆以来遭遇到的近代社会困境,应该说是相当确凿的。
比较当下一些没有历史感的浮华辞藻,黑格尔是懂的历史真谛的。
研究中西思想交流的时候发现:黑格尔雄辩而严密的“中国观”,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后人,至今不止。
中国二十世纪学术界,形形色色西方理论中数黑格尔哲学影响最大。
七十年代时,上海工厂里的班组长也会在班前会上用上“反思”这个词。
黑格尔著作的大量翻译和研究,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前辈学者喜欢黑格尔是有原因的。
许多思想家只顾讲自己的思想,唯有在黑格尔著作中,你可以看得到几百年间全欧洲的近代理性主义实践。
他用德国哲学方式,靠一个最高理念,总结了英国、法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经验。
《历史哲学》是哲学家写的“大历史”,他并不是要建立一套信史,他只是借历史推销他的“理性”。
这种“空疏”,现代史学家不必追究。
黑格尔确实是拿了欧洲的经验来规范别的民族。
例如他拿基督教来衡量中国,说中国没有宗教,中国人不懂得自由。
这种观点今天的历史学已经作出修正,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部落的信仰中,也都包含了不同形态的理性。
今天大部分人已经同意,历史并不是必须遵守一个模式发展的,欧洲的经验可以参照,却不应模仿。
黑格尔的史观当然是必须克服的,但是他从欧洲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理性和自由,却是我们不能抛弃的。
如果我们不读黑格尔,不理解本意,连批评他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超越。
所以即使在最后的意义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仍然值得一读。
最后,还是想到了译者王造时教授。
因为译本中没有任何王先生的信息,爰就方便所及,抄录些许,以飨读者。
王造时(1902-1971),江西安福人,与罗隆基同乡。
1917年考取清华,参加组织了清华的“五四运动”。
1925年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1929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任研究员。
1930年回国,任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开始发表抗战言论。
1936年11月,因参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活动,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一起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
1946年在上海创办自由出版社。
1951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
1957年被划为右派。
1932年,王造时因主编《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等杂志,被指为“言论荒谬”而停止教职。
可能很早就动手翻译,但《历史哲学》的定稿应该是在这一失业时期完成的。
当时他除了以留学博士的名头挂牌当律师外,真正能够赚钱谋生的是翻译名著。
这几年里,他还翻译了莫瓦特的《现代欧洲外交史》(1934)、《近代欧洲外交史》(1935),莱丹的《美国外交史》(1936),拉斯基的《国家的理论与实践》(1937)、《在危机中的民主政治》(1937)等,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我们知道,从严复以来,为商务印书馆翻译西方名著是能赚钱的。
“五四”一辈的王造时,一生持政治自由立场,从事西方政治学研究。
中国若有自由主义者,他应是老前辈。
五十年代取消政治学、社会学,他和另一位著名社会学家陈仁炳一起落户历史系。
不知是否当初就是因为了翻译黑格尔《历史哲学》,戴上了这顶“历史”帽子,才被归到历史系的。
可惜1971年被迫害逝世,我们都无缘受教。
1949 年后,“七君子”大多腾达,惟王造时境遇颇不洽,一人留在上海。
据2001年第6期《世纪》杂志冯英子《我与王造时先生的交往》,王先生虽顶数项头衔,但因曾有反对订立苏日协定的言论,有反斯大林之嫌,不得重用。
夫人郑毓秀;两个儿子:均陶和经枢;两个女儿:海若和海容。
均陶、经枢和海若先后患神经分裂症驱使,海容也在“文革”中被迫害死去。
此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