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发展历史
哲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的历史演进哲学是人类思维的根本领域之一,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古代至今,哲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体系。
本文将尝试探索哲学的历史演进,并试图回答一些关键问题。
1. 哲学的起源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用理性思维去解释自然和人类的存在。
这标志着哲学从神话和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思辨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古代哲学的继承与变革古代哲学经历了数百年的继承和变革。
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罗马帝国时期的斯多亚学派强调人的感性和道德价值,它为后来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中世纪哲学出现了。
这一时期主要以基督教思想为基础,探讨与宗教相关的哲学问题。
例如,托马斯·阿奎纳思想将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了有机融合,提出了神学和哲学相关性的问题。
3. 文艺复兴与现代哲学文艺复兴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哲学开始兴起,重视科学和经验。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成为现代哲学的标志,他以怀疑论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绝对的真理体系。
伴随着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兴起,现代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亚当·斯密和约翰·洛克发展了经验主义和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康德则通过“批判哲学”探讨了理性的边界和限制。
4. 当代哲学的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哲学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和加缪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逻辑学家如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和逻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后现代哲学的崛起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彻底反思。
德里达的结构主义思想挑战了中心主义和唯一真理的概念。
尼采提出了“上帝已死”的思想,否定了宗教在人类生存中的中心地位。
5. 当代哲学的挑战当代哲学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之一是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冲击。
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的历史发展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试图回答关于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的道理和原则。
哲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它并非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形态和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的兴起,逐渐演化为现代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们是哲学发展的奠基人,他们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本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众多的理论,这些理论成为后来思想家们的参考和批判的对象。
中世纪的哲学发展可以称之为“教父哲学”,因为它在宗教的指导下进行。
在这一时期,基督宗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思考上帝、人类本质和道德等问题上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圣奥古斯丁和多玛斯·阿奎那都是中世纪的重要哲学家,他们试图将宗教和理性结合起来,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
启蒙时代则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带来了对于人类理性的强调和对于权威的质疑。
启蒙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等人,试图通过推理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他们对于人类认识的限制和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现代哲学的基石。
现代哲学的发展则多样而复杂。
从康德的批判哲学到尼采的存在主义,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到福柯的后结构主义,都为哲学的理论提供了多样性和深度。
这些流派和思想家们不断地探索着人类存在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试图为人类提供理性的指导和道义的支持。
哲学的历史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演进,它也受到了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影响。
哲学的发展往往与人类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相呼应。
例如,在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时期,对于真理和知识的思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的进步,哲学也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下发展。
哲学的历史发展也与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为哲学的思考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例如,东方哲学强调和谐、内观和道德,西方哲学则注重逻辑、实证和个体权利。
不同的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记载了人类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
“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聪明、智慧之意;中国古代一般指聪明而具有智慧的人。
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皋陶谟》记载大禹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
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
爱则民归之。
“哲学”,字意是智慧之学。
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中国的“哲学” 二字表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1848~1905)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
在古希腊,哲学原词是“嗞ιλoσo嗞奾α”,拉丁化为“philosophia”,音为“斐禄所费亚”,意为“爱智”。
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前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dar▂ana”,意为“见解”、“思想”、“观点”,在个别的哲学体系中视之为“有助于解脱的学科”;后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为“探究的学问”,后来又用以专指逻辑。
哲学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它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问题,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问题,人的伦理关系、审美关系及正确思维的形式问题,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柢都要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是全部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涉足于众多的领域,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的现象和形式,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哲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吧。
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夏、商、周等朝代,古代中国先哲们就开始进行思想的探索和总结。
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着儒家思想展开,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关系和家庭伦理等方面,其核心理念是仁政。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元化的哲学流派。
其中,道家强调追求个体内心的自我完善,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墨家关注公平和利益最大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独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
法家着重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倡严明的法治思想。
秦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得到政治的支持和认可,成为当时的国家哲学。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强调人性的善良和教化的重要性,对于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官僚体制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了魏晋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给中国哲学带来了新的影响。
佛教思想关注个体的解脱和超越,提倡舍离世俗之物,它的到来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到来,宋明理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理学注重对人性本质的研究,强调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心性的和谐。
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中国哲学也发生了新的变革和转变。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哲学思想,并尝试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如新儒家、新道家、新释道等。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也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战国时期多元化流派的竞争和交融,儒家成为国家哲学,佛教的传入与影响,宋明理学的盛行,西方思想的引入和变革。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将中国哲学推向前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传统。
中国哲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哲学历史形态的演变

哲学历史形态的演变人类的思考和探索伴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的学科,是人类对世界和存在的思考。
哲学历史可以看作是思想的发展史,它从古代开始,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和流派的兴衰,对人类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哲学是哲学历史的开端,它起源于古希腊和古印度。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本质以及道德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家们。
古印度的哲学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心灵和宗教信仰,如佛教和吠陀哲学等。
中世纪哲学是古代哲学的延续,但又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基督教的兴起对中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将信仰与理性结合,强调上帝的存在和人类的原罪。
而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并将神学和哲学相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哲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启蒙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哲学的开始。
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对传统权威和迷信进行了批判。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人,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理性的重要性。
19世纪,哲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德国的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德则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和道德观念的普遍性。
同时,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流派的兴起,为哲学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
尼采强调个体的超越和力量的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则关注人的存在和自由。
20世纪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强调语言和逻辑的重要性,试图通过精确的语言描述来解决哲学问题。
但实证主义的局限性也被批评者所指出,哲学逐渐回归到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上。
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和德里达提出了权力和解构的概念,对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历史的演变并不是线性的,不同的流派和思想交替出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远古时期便有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系统,拥有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及其流派,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儒、道、墨三家思想入手,较为详尽的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具有良善的本性,但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可能会产生恶习。
因此,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图通过个人道德修养和政治管理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仁政”、“民本”的思想,强调君子应该以仁爱之心治国,以人民为中心来治国。
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程颐、朱熹等人则进一步发挥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道统天下”等理论,扩大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而唯有道是恒久不变的。
他主张人应该尽量追求自然真实,勉励自己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不要过分执着于世俗名利。
而后来的道家思想家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提出了“物我两忘”的主张,宣扬“逍遥游”的生活方式,认为人应该自由自在,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
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艺术和文学风格。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提倡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爱人之义,利物之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他反对百家争鸣,主张“非墨则伤”、“无事则创”,以此宣扬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的墨家还发明了各种工具,成为中国古代思想与文明领域的瑰宝。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哲学是人类思维的高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人类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是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哲学思想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哲学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四个阶段。
古代哲学是指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哲学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形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哲学流派。
中世纪哲学是指从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哲学发展阶段。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以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形成了神学哲学和自然哲学两大流派。
近代哲学是指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的哲学发展阶段。
近代哲学以启蒙运动为标志,以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为代表,形成了唯理主义、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三大哲学流派。
现代哲学是指从19世纪到现在的哲学发展阶段。
现代哲学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形成了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哲学流派。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哲学思想的传承是指前人的哲学思想对后人的哲学思想产生影响和启示,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创新是指哲学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突破。
例如,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批判和超越,是哲学思想的一次重大创新。
二、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鉴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鉴是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
哲学思想的多元化是指不同哲学流派和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例如,唯理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流派,它们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哲学思想的交流互鉴是指不同哲学流派和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哲学思想的发展史知识点

哲学思想的发展史知识点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存在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本文将介绍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其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提出问题和对话的方式进行哲学探究,他的方法被称为辩证法。
柏拉图则关注理念的世界,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阴影。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逻辑和实证研究,他的分类学和形而上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以信仰为中心。
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强调上帝的存在和意志自由,他的思想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和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产生了影响。
而阿奎那试图结合基督教信仰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相融合”的观点。
3.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兴起于15世纪意大利,其特点是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人文主义的追求。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伽利略、马基雅维利和培根。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数学的方法推动了科学革命,提出了“地动说”和“相对论”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则以政治权谋和现实主义思想闻名,他的著作《君主论》被视为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培根则强调实证主义的观点,提倡实验和经验的重要性。
4. 启蒙时代哲学启蒙时代哲学兴起于17和18世纪的欧洲,其核心思想是理性、自由和进步。
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和康德。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之父”,他发展了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
洛克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并对政治和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康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他对伦理学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5.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兴起于18和19世纪的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和尼采。
康德的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自律,他提出了“启蒙”的口号。
黑格尔则关注社会和历史的进程,他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哲学的历史学

哲学的历史学众所周知,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具有深邃的思辨性和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在探究哲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其思想体系和理论内涵,还需要了解哲学的历史演化和发展轨迹。
因此,本文将从哲学的历史学角度,对哲学的演进过程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哲学这一学科。
一、古典哲学的初步形成哲学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开始阶段。
在古代,人们借助对自然、宇宙和人类本身的思考,逐渐形成了哲学的雏形。
此时期的哲学,主要以神道教和自然哲学为主要内容。
古埃及、古希腊雅典都曾孕育了著名的哲学家,例如古埃及的伊姆何特普、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他们能够对自然、人类社会和宇宙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并总结出很多规律。
这些思考和总结被后来的人们视为哲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革新启示。
二、中世纪哲学的出现中世纪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历程。
在此时期,教会扮演了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在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中世纪欧洲出现了若干重要的哲学家,如圣奥古斯丁、阿奎那、奥克汉姆、亨利等人,他们的思想被统称为“中世纪学派”。
中世纪学派哲学有很多特点,例如强调神学、逻辑学的学习、认为信仰是最高的智慧等等。
此时期的哲学思想,虽然受制于宗教的主宰,但由于其深刻的思辨和理性的推论,为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哲学的兴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一时期,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笛卡尔、洛克、康德等人,他们在思想上强调自由、人性、理性、道德等等,从而为现代哲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现代哲学以回归到人本主义为基本特征,重视人性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派,如经验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形而上学派、辩证唯物主义学派等。
四、当代哲学的嬗变伴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哲学的研究也变得更加多元、深入、实践化。
中国哲学的历史

中国哲学的历史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
先秦即始于夏代止于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
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
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①天道观。
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
因其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论辩,故称天道观。
先秦各派哲学都依自己的天道观立论。
商统治者将天人格化,视为至上神,称为“帝”或“上帝”。
祭祀、征伐、田猎、行止等都以占卜的结果行事,表现出唯心主义世界观。
《尚书•洪范》记载殷代贤人的言论,一方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观念,同时认为五行为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成分。
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将早期八卦观念系统化,以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说明宇宙的生成及万物间的联系和变易,在神秘的形式下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西周灭殷后提出“天命”观念,主张敬德保民以顺应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为的作用。
周太史伯阳父以阴阳之气的运行说明地震现象;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这都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战国初墨子反对天命,但主张天志。
老子明确否认天是最高主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尽管学术界对老子“道”和“无”的含义至今仍有争论,但老子的观点毕竟将中国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易传》主张太极为天地的本原,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管子》以“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荀子肯定“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继承了老子、荀子的思想,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改造。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思维和宇宙本质的学科,在人类思考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的演进过程,并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思潮和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古代哲学哲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哲学的黄金时代。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追求神秘的神话和宗教信仰,他们开始尝试使用理性和逻辑的方法来解释人类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是苏格拉底,他强调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道德责任。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续发展了他的思想,并创立了柏拉图学派。
他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人们通过对理念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得智慧和理解。
另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现实世界的研究和实证观察。
他提出了分类学和逻辑学等理论,对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哲学哲学的发展在中世纪经历了一段停滞的时期,这是因为宗教的支配和信仰的压倒性地位。
在这个时期,哲学研究主要是为了解释宗教的教义,宗教哲学成为主导。
不过,在中世纪末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斯重新激活了理性思维和哲学研究的精神。
他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相结合,提出了合理信仰的概念。
这使得哲学在中世纪重新焕发了活力。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观念和信仰,追求人类个体的智慧和自由。
他们借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并将其与现代知识相结合。
这种思潮在启蒙时代达到了巅峰。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他们提倡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科学发展。
伏尔泰是其中的代表,他提倡言论自由和思想解放,并对知识和教育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现代和当代哲学现代哲学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思潮和学派的崛起。
康德从观念的限制中解放人类思维,创立了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个体主义和道德自由。
马克思则通过分析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提出了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是同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而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特点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一、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实)学、近代新学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的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最初是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早在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孕育着哲学的胚芽。
原始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了解自然界,有了唯物论萌芽的基础。
主要体现在阴阳五行的观念上。
远在公元前1000余年,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有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观念,称当今为今,过去的日子为昔,旬内之某日为翌,次旬之某日为来。
同时为了区分土地,进行商业交通和军事征伐,人们也有了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
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人们除了时空观念外,还产生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
阴阳观念记载于《周易》。
人们长期观察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现象,于是概括出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的对立。
再观察鸟兽,有牝有牡;观察草木,有雄有雌;观察人类,有男有女。
所以就把阴(一一)阳(——)的对立看作宇宙间普遍的根本的对立。
五行观念记载于《尚书周书洪范》。
所谓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
这些反映人们对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五种物质资料及其性能的认识,具有唯物论的因素。
可以说,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胚芽。
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贫乏,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便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如对天、地、日、月、风、雨、山、水、鸟、兽等的多种崇拜和对祖先神的崇拜,有了哲学思想的萌芽。
然而,哲学作为对整个宇宙认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通过文字记载的世界观,只能产生在奴隶社会。
在早期的奴隶国家——殷商(约公元前1562年),有了文字典籍《尚书》。
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观

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中国传统哲学历经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每个发展阶段各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思想特征。
先秦子学。
先秦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学说、学术流派纷纷登场,涌现出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惠施、公孙龙、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道家、墨家、兵家和法家。
先秦哲学探讨的重点侧重于宇宙的构成问题和社会人生问题,这一时期好比是人类的幼年时期,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如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是怎么来的?人在天地间居于什么位置?人活着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的第一次高潮,迎来了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
两汉经学。
秦朝灭亡的一个教训是,仅靠严刑峻法并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汉初崇尚黄老之学。
之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从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权威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儒家思想的经学化,即儒家学者以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为依据,通过对这些经典的注释,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见解。
对经典的注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的方式,偏重于文字训诂,称之为古文经学;一种是六经注我的方式,以现实政治为目的,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称之为今文经学。
大致来说,西汉以今文经学为主,东汉以古文经学为主。
到东汉末年,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终结了延续了三百多年的今、古文之争。
魏晋玄学。
儒学在经过汉代的权威化阶段之后,在魏晋时期转入了哲理化阶段。
魏晋时期,玄风大盛,在学风上、思想上、思维方式上与汉代迥然不同,一反两汉时期烦琐的经学及神学目的论,尊崇老子、庄子及《周易》,号称“三玄”,在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出现了一次大的解放。
哲学发展历程

哲学发展历程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渊源。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世界的智慧文明。
下面将以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简要概括哲学的演进过程。
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集中在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以探寻智慧和真理为目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其中最重要的几位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概念,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通过理念来解释的。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逻辑学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他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真理。
苏格拉底则强调对人的思维和道德的思考,提出了“认识自己”的观点。
中世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中世纪哲学以神学哲学为主,探讨上帝、信仰和人类存在的问题。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他试图将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提出了“信仰和理性的和谐”。
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着神学和宗教问题展开。
文艺复兴时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现代哲学的诞生。
启蒙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的方法思考,并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笛卡尔是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和思考能力。
休谟则对经验和感觉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基于感性经验的。
19世纪的哲学是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期。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固定结构的。
黑格尔则强调辩证法的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对立和统一的过程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以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20世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多元化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观点相互交织。
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学派相继兴起。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自由,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性的理性和科学提出质疑。
哲学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人类思维的演进过程。
东西方哲学发展史

东西方哲学发展史引言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思维和价值的学科,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
东西方哲学发展史是研究东方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它记录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存在、知识、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以东西方哲学发展史为主题,分别探讨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第一部分:东方哲学发展史东方哲学是指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体系。
早在古代,东方哲学就开始酝酿和形成。
其中,中国哲学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他们对人生、社会、政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哲学流派。
2. 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注重实践和生活的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孝悌等美德;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身心合一的境界;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无私。
3. 印度哲学的发展:印度哲学以吠陀文化和佛教为代表,对于宇宙、人生、灵魂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吠陀文化强调宇宙的神秘和人类与神灵的关系,佛教则强调生命的苦难和解脱之道。
第二部分: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是指以古希腊哲学为起源,以欧洲国家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在古代就开始蓬勃发展,并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希腊哲学的兴起: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诞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他们对于宇宙、真理、人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等不同的哲学流派。
2. 西方哲学的特点: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强调人的理性能力和自由意志。
柏拉图学派强调理念的存在和超越性,亚里士多德学派则强调经验和实证的重要性。
3. 现代哲学的嬗变:现代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如笛卡尔、休谟、康德、黑格尔等。
哲学的发展史

哲学的发展史
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领域,在不同时期和地域都有着不同
的发展历程。
古代哲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希腊哲学。
中国
哲学主要侧重于道德、政治、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代表性思想家有孔子、墨子、老子等;印度哲学则强调宗教、宇宙、灵魂等问题,代表
性思想家有乔答摩、释迦牟尼等;希腊哲学则是理性思维的代表,其
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世纪哲学主要产生在欧洲,由基督宗教的信仰和神学思维为基础,形成了天主教哲学和伊斯兰哲学两个主要的分支。
其中圣奥古斯
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是天主教哲学的代表,而阿维森纳是伊斯兰哲学
的代表。
近代哲学主要涌现在欧洲和美国,由启蒙运动和科学发展所推动。
其中法国哲学的重要人物有笛卡尔、卢梭、康德等,德国哲学的代表
人物有黑格尔、尼采、马克思等,英国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休谟等,而美国哲学则包括实用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流派。
现代哲学则涵盖了多个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包括存在主义、
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分析哲学等。
这些学派对历史、社会、知识、人类存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之,哲学的发展史是人类思维发展史和文明进程的缩影,各个
时期和学派的思想研究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流变概述

50决策探索2019.11下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缩微版。
先秦哲学孕育出秦汉哲学、秦汉哲学孕育出魏晋南北朝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孕育出隋唐哲学、隋唐哲学孕育出宋明清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发展、成熟,不是一个朝代、一段历史一蹴而就养成的,是各方流派思想在纷繁久远的时局中相互激荡与采撷汇就而成,是不同时代人民的实践智慧凝集与升华的结晶,是前一阶段哲学思想与学说的传承和深化,它在时光流逝的动态中生长、融合、创新,并以深厚的传世智慧启迪今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百家争鸣,道儒消长:先秦、秦汉时期先秦哲学诞生于奴隶制及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历史中,这是一个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时代,围绕天道观、人道观、古今观等问题的争辩造就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哲学流派,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同时注重宣扬治世态度和树立公序良俗,无形中为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统治者“严法重刑”的统治理念和“焚书坑儒”的暴力行为一方面看似维护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但实质是加速了秦朝政权的灭亡;另一方面是各流派思想“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发展环境被打破,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
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哲学思想为西汉国家和人民创造了一个轻徭薄赋、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一跃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此后历朝或多或少将以儒学为体的治国思想沿袭下来。
东汉时期知识继续进步,王充等人反正统哲学思想的出现以及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建立,使哲学这片大海又开始风起云涌,各哲学流派彼此较劲,主要是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古今变迁等问题展开争论。
二、各美其美,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豪强割据的结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后司马氏夺魏、灭蜀、灭吴,建立了西晋王朝。
全国统一不久后出现了长达390年的南北朝分裂混战局面,社会的动荡牵扯着哲学家们敏感而活跃的神经,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十分复杂也极为活跃,玄学的有无、体用、本末、名教与自然之辩、言意之辩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领域里它们互相交叉,而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知识论也就是在架构主体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伦理学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方面都有良好的说服力。(伦理学就先不谈了,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多数的哲学家往往只专精一个领域,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论。他们的理论通常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改变了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
与古希腊同时,在古老的中国,也产生了哲学的萌芽。西周以降,传统的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周室衰微,列国纷争。这时候,一些具有社会抱负的士人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著书立说,设坛施教,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说人和自然。后世称其为“诸子百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的开端。其中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家,对后来整个的东亚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些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yti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1.探求有关世界和人的智慧·原理的学问。包括: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感性论等部门。
2.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等得出的基本认识,人生观。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哲学的历史
哲学在欧洲语言里最早出自希腊文的“φιλοσοφο?”(拉丁化希腊字母/拉丁语philosophia),即“philo-”(喜爱)和“sophia”(智慧)(爱智慧)。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后来的希腊三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研究终极真理的学科),知识论(我们是否有知识,知识是什么)与伦理学(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哲学问题,至今依然被热烈地讨论。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这些哲学家做注脚而已,那也就是说我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里有效?它们的权威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与其同时,西方哲学也正式的传入中国,由此,中国哲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学术意义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4.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中国哲学史。
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哲学学科是一个系统的学科,要想真正入门,一些相关的课程也是一定要学的,如:伦理学;(西方、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2.对于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不建议初学者直接去阅读原著,而只需学习有关的大学教材即可;
生活中的解释:体育运动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物理学解释:跳出人的思维看,运动可以被解释为频率的变化,而在人仅表现为对于光频率感应。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著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史 的主要分支:
-东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印度哲学史
--伊斯兰哲学史
教材方面,西方哲学史以南开大学冒从虎等人编的《欧洲哲学通史》为好,其余的只要是相关的书即可。
哲学
马列主义解释: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理解运动,既承认运动具有绝对性又承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对于运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都承认事物的运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者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近代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查看文章
哲学的发展历史2007-05-30 09:54哲学哲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最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动的灵魂。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键问题。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派别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斗争中存在着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的情形。同这一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阶级社会里,哲学具有阶级性。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加以夸大和绝对化,使它脱离客观实际。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对人处理和驾驭外部生活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的反思和总结、概括。它的形态在历史上是发展的。在古代,中国、印度、希腊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中世纪的欧洲,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英、法等国蓬勃发展;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相继出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因此可见: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