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
西方主体性哲学思想历史演变轨迹探析
西方主体性哲学思想历史演变轨迹探析作者:张玉华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5期摘要: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
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而被提出来的,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主体性原则成为了哲学第一原则,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
康德以先验哲学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以“绝对精神”来推演整个世界,把主体性原则发挥到了极至。
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
关键词:近代哲学实践主体性主体性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
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才被提出来的,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主体性原则成为了哲学第一原则,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
康德以先验哲学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以“绝对精神”来推演整个世界,把主体性原则发挥到了极至。
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
一、古代哲学主体性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古希腊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更是蕴涵西方哲学思想渊源之所在。
但由于受时代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希腊人一开始就致力于对万物本原始基的追问。
泰利士的“水是万物的本原”揭开了古希腊哲学之端,古希腊人以特有的智慧,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归结为单一的具体物质。
他们是想通过不变来把握万变,从“多”中寻找“一”,把万物归结为水、火、土、气、原子等,但这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形态是物质本原论,这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从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标志着主体的萌芽,但这时人们所关注的中心并不是人,而是物。
因此这种人的主体性哲学并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它具有非常深入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和哲学观念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向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社会的变化使许多哲学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鼓吹了阶级斗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不断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探讨了物质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这些理论不仅具有当时的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和哲学的发展也具有深刻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唯物史观还认为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和把握历史趋势具有重大影响。
2.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类学的交叉点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研究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全面和深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
3. 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勇于革命实践和勤于理论探索的结晶,同时与他们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也不可分。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主体条件马克思的个体特征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一)家庭。
(二)教育1、中学教育。
1830—1835年,特利尔中学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论文2、波恩大学教育。
1835年10月——1836年6月(1)学习;(2)参加同乡会,骑马、酗酒、决斗。
父亲的责备(3)参加青年作家协会,写诗。
父亲的担忧3、柏林大学教育。
1836年10月¡ª¡ª1841春:(1)以诗寄情。
马克思的情诗;父亲的担忧(2)刻苦学习,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3)参加博士俱乐部,成为明星。
赫斯对马克思的推崇(4)撰写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证书.附录:父亲对儿子的责备:散漫的生活方式;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941.3)列宁:“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
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表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等。
这些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下将对此进行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因素。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出现就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封建制度的限制。
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很有启示,说明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提醒我们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斗争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改变社会现状。
这也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减少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有一定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变革需要通过革命来实现。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的方式。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也告诉我们不能停留于理论探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我们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关注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对于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指导社会进步的方向、促进社会变革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的根本矛盾,它促使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生产力的进步,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制度的转变。
这种转变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即社会制度的变革。
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一个历史发展的循环。
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被剥削者占有,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与生产力的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1.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任务。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进步。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2.避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必须相适应。
世界上社会的制度多种多样,尤其是后发国家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国情的制度,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此,各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经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避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割裂的矛盾。
3.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对人的剥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各国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调节社会分配,保障民生,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4.注重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西方思想史的总体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西方思想史的总体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文化是无所不包的,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成果。
西方思想史大体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现代、后现代。
在古代,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非宗教精神,思辩精神。
到了中世纪,在这个时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西方文化在这个时代理性全无、神学发达。
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那就是上帝,在这个时代“不要想而要信”,上帝创造了一切,绝对的对于理性的压制。
来世主义认为此生在此岸受苦,死后会升入天堂,导致人们不想着克服困难;提倡禁欲主义。
信仰主义必然会导致蒙昧主义,中世纪晚期出现了文艺复兴,复兴的是理性批判神学,进行思想上的启蒙。
而到了现代,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掀起了一场哲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我思”具有思想史的意义,构成了现代性的核心。
现代性的发展几次都与科学革命有关。
现代哲学的鼻祖是笛卡尔。
资本来到世界上不是为人们服务的,而是为了攫取利润的。
再到后现代,这个时期反理性、反主体性,反对理性万能。
十九世纪中叶广义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反理性在哲学上的表现,怀疑主义兴起。
导致了一种思想中毒:当代西方人普遍处在一种漂泊的、无根的状态(后现代解毒剂喝多了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受西方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纲领,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俄国,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俄国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继续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并尝试从全球和跨学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从19世纪到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归纳
初中历史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归纳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归纳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的理论体系被称为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进行归纳和分析。
1.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冲突驱动的。
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
他们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阶级斗争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
他们将社会划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两大阶级。
剥削阶级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来压迫和剥削被剥削阶级,而被剥削阶级则为争取解放而奋斗。
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无产阶级则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领导力量。
3.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实现。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迈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通过消灭私有制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解放。
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
4.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了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导。
他们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研究社会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思想成果,为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5.革命道路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马恩原著对应的原理知识点
马恩原著对应的原理知识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2. 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剥削关系。
3. 阶级斗争学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 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马恩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建立一个无阶级、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
5. 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6.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恩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主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
这些原理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原理也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包括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为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建了框架,这一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发展脉络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理论来源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
一、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就曾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激进分子。
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影响巨大。
恩格斯曾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值得钦佩。
”①但是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揭示了费尔巴哈哲学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而在黑格尔那里,“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
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辩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
”②1844年2月发表的《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标志。
在文章中,不仅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复习,并梳理其主要观点和核心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其基本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在每个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
在每个阶段的社会发展中,都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阶级斗争。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会逐渐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观点。
它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同时,每个事物又有自己的矛盾特性,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
它的核心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革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思考和探究生命、宇宙、真理等问题的学问。
西方哲学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
以下是西方哲学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一、古希腊哲学时期古希腊哲学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历时约10世纪。
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主要思想涵盖自然哲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以及逻辑学等。
1. 泰勒斯(公元前624-560年)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也是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水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都由水变化而来。
2.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475年)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哲学家,被誉为“黑暗哲学家”。
他的代表作《论自然万物的变化》主要讲述了万物皆为流动变化的思想。
3.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为“哲学之父”。
他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斐多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思想体系“理念论”。
4.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柏拉图学派的弟子。
他的思想涉及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
二、中世纪哲学时期西方中世纪哲学时期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主要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克奎那、威廉·奥卡姆等,主要思想涉及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1. 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著作《上帝之城》阐述了关于上帝、信仰和自由意志等伦理学问题。
2. 阿克奎那(1225-1274年)阿克奎那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重要著作《神学大全》阐述了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形而上学、伦理学等问题。
3. 威廉·奥卡姆(1285-1347年)威廉·奥卡姆是中世纪哲学家和神学家,主张“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在有多种解释时,应当选择最简单的那个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的科学理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发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研究社会历史和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848年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丰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些发展与丰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在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当地革命和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哲学发展历程
哲学发展历程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渊源。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世界的智慧文明。
下面将以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简要概括哲学的演进过程。
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集中在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以探寻智慧和真理为目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其中最重要的几位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概念,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通过理念来解释的。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逻辑学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他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真理。
苏格拉底则强调对人的思维和道德的思考,提出了“认识自己”的观点。
中世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中世纪哲学以神学哲学为主,探讨上帝、信仰和人类存在的问题。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他试图将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提出了“信仰和理性的和谐”。
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着神学和宗教问题展开。
文艺复兴时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现代哲学的诞生。
启蒙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的方法思考,并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笛卡尔是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和思考能力。
休谟则对经验和感觉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基于感性经验的。
19世纪的哲学是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期。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固定结构的。
黑格尔则强调辩证法的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对立和统一的过程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以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20世纪是哲学发展的一个多元化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观点相互交织。
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学派相继兴起。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自由,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性的理性和科学提出质疑。
哲学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人类思维的演进过程。
马工程西方哲学史笔记
马工程西方哲学史笔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哲学思潮,对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重构,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哲学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变得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预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哲学史笔记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重要的总结和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形态变迁的产物,是思想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史笔记的内容涉及了古希腊哲学、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等各个时期和流派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其内在的局限性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痕迹。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古希腊哲学虽然对思维和理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思想仍然受到奴隶制度和奴隶主阶级的影响,缺乏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史笔记的拓展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本身的批判和反思。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面临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如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史笔记是对西方哲学史的批判性总结和评价,对于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思考现代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角度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
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角度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角度来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二是他们的思想在一生中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他们是亲密的战友和同志,共同致力于研究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
他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重要著作,如《资本论》等。
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彼此的思想和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两人的合作使他们能够激发出彼此的才华和潜力,相互推动着彼此的思想和理论发展。
其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从最初的年轻时代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西方哲学的热衷追随者,受到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
然而,他们很快就对这些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并开始转向科学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这使他们开始从事对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深入研究,试图找到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原因。
在马克思的研究领域中,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矛盾将导致其灭亡,并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而恩格斯则在马克思去世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些思想,将其系统化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理论体系。
总体而言,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是紧密相连的。
他们的合作和联系为彼此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动力,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在一生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他们的研究和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也对后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
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20世纪西方哲学家克劳塞维茨指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自然史”。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原因的认识方法。
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示和理论指导。
在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批评家,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他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的理论被他的好友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恩格斯认为,历史是无数个个人行为的综合,是由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
他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矛盾的,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通过相互作用和转化而实现的。
恩格斯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他们的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改变世界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某一批人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运动驱动的。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正确理解社会运动的本质,找到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变世界的有效途径。
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理论遗产。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深刻领会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理想。
愿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开拓前行,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
王业平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2(000)017
【摘要】从古希腊到近代,人们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从未停止,围绕这一问题先后产生诸理论,这些理论要么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自然的力量、神的力量,要么把人的意志或者抽象的理性作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这些时代思想的结晶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笔者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发展动力思想之初。
首先对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进行系统梳理。
【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王业平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
【相关文献】
1.辨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中的"丛林现象" [J], 龚培河
2.人类尊严的来源——西方哲学对人的认识思想梳理 [J], 梁红秀
3.具象认识形式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历史发展 [J], 李和宽
4.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国家思想意涵与当代启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的梳理与阐释 [J], 张三南
5.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重商主义以前经济思想的分析——兼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方法和目的问题 [J], 李守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古希腊思想家们在探求宇宙存在发展之谜的过程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看法,他们将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以自然观点解释社会的生成变化。
中世纪时期,宗教神学思想逐渐统治了人们的精神王国,饱受苦难的人们开始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神的杰作,世事的沧桑变化、人间的冷暖沉浮都是全能的上帝的意旨。
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对社会历史发展做了更为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贡献较为突出的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
1 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便于汲取东西方各种文明的精华,希腊神话、巴比伦算术、埃及的宗教观念等等成为古希腊哲学丰厚的思想源泉。
希腊人的哲学思考始于对宇宙的好奇,宇宙为什么存在?宇宙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宇宙存在是否遵循一定规律?这种规律是如何确定的?在希腊人的概念中,自然和人是不分离的,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融贯在对宇宙之谜、自然之谜的探求过程中。
在思考人类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古希腊思想家们采取的是向外探索的方式,向外在的自然界求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用自然变化的原因来解释历史发展变化,将历史现象归因于某种自然现象或是某种自然必然性,认为整个世界由自然元素或某种物质发展而来,受自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的推动。
这个时期,人们尚未认识到自然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质的差别,单纯以自然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眼中的万物始基就是事物运动的动力之义,因而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探究也就是追寻万物始基的过程。
无论是泰勒斯的水本原说,还是阿纳克西曼德的无定说,亦或是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都将世界的始基界定为物质性的东西,而且指出了世界是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
循着这一唯物主义的开端,赫拉克利特进一步追寻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提出世界运动变化有其必然性,根本原因是逻各斯一团永恒的、不会熄灭的活火,火是宇宙变化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
古希腊思想家们在探求宇宙存在发展之谜的过程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看法,他们将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以自然观点解释社会的生成变化。
中世纪时期,宗教神学思想逐渐统治了人们的精神王国,饱受苦难的人们开始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神的杰作,世事的沧桑变化、人间的冷暖沉浮都是全能的上帝的意旨。
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对社会历史发展做了更为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贡献较为突出的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
1 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
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便于汲取东西方各种文明的精华,希腊神话、巴比伦算术、埃及的宗教观念等等成为古希腊哲学丰厚的思想源泉。
希腊人的哲学思考始于对宇宙的好奇,宇宙为什么存在?宇宙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宇宙存在是否遵循一定规律?这种规律是如何确定的?
在希腊人的概念中,自然和人是不分离的,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融贯在对宇宙之谜、自然之谜的探求过程中。
在思考人类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古希腊思想家们采取的是向外探索的方式,向外在的自然界求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用自然变化的原因来解释历史发展变化,将历史现象归因于某种自然现象或是某种自然必然性,认为整个世界由自然元素或某种物质发展而来,受自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的推动。
这个时期,人们尚未认识到自然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质的差别,单纯以自然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眼中的万物始基就是事物运动的动力之义,因而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探究也就是追寻万物始基的过程。
无论是泰勒斯的水本原说,还是阿纳克西曼德的无定说,亦或是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都将世界的始基界定为物质性的东西,而且指出了世界是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
循着这一唯物主义的开端,赫拉克利特进一步追寻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提出世界运动变化有其必然性,根本原因是逻各斯一团永恒的、不会熄灭的活火,火是宇宙变化之道。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无力控制,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惶恐。
对自然的无知导致人们开始将人类的意识、欲望比附于自然界的对象之上,将自然界拟人化,将自然看成是人间事物的主宰,是掌控人类历史发展的神秘力量,古希腊时期许多神话故事中都存在着原始的自然崇拜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古希腊哲学中。
古希腊神话中,神是天地万物和人间世事的主宰,而神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传说,大地女神该亚产生于宇宙混沌之中,该亚生了天空神乌刺诺斯,大地女神与天空神结合生了十二位提坦巨神,而后又出现了众多的日神、月神、黎明神等,众神各司一职,掌管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
在这些神话中,神还不是超自然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作为自然力量本身的显现,是自然的代名词。
把自然物神化为主宰人的力量,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同时也体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将神是万物运动的推动力这样一种观点以哲学形式表达出来的是亚里士多德。
在对自然、世界的考察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深化了前人的思想,把前人对世界本原的研究深入到对世界运动变化之源的探讨,认为整个自然、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是潜在的现实化过程,而产生运动的原因是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质料是事物构成的原材料、载体,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犹如构成铜像中的青铜,质料因解释了事物何以在运动中保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