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以时代为基础①哲学源于时代是对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通过对旧思想、旧制度、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通过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③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分析思考:生态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它立足于当代人类对经济与环境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反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驾齐驱。
生态经济学呼吁人类发展生态经济,追求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前提的生态经济效率,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
二、正确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特征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人运动)。
(2)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2.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其产生来看:它有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是对人类哲学思维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哲学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某个哲学体系中 可能包含的真理因素及其对人类文化的积 极贡献。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与希腊哲学的特点
三种哲学与宗教的联系 印度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为 紧密,它可以说是对宗教 (婆罗门教、蓍那教和佛教)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 辨和系统论证。 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 紧密,它可以说是与神话世 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中国哲学处于这两个极端之 间,它对宗教的态度可以说 是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
2、哲学语言的思辨性不能否定哲学内容 的现实性
它是在时代要求明显地或隐蔽地推动下 的一种追求,是以哲学的方式来解答时 代向人们提出的问题。
哲学体系往往以哲学家个人的名字命名, 但它并非仅仅属于他个人。
每个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 个性是受时代制约的。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可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可以是 时代的糟粕。
1、某种哲学体系的阶级属性,并不完全取 决于哲学家本人的阶级出身。2、判断一个哲学体系阶级 Nhomakorabea质的标准
判断一个哲学体系的阶级性质,并不是根 据哲学家的出身和他们对自己体系的看法, 而是看在现实的斗争中,这种哲学体系以 及由其引出的政治结论,究竟是对谁有利。
3、哲学体系的阶级性并不排斥哲学的学 术性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精华,就 在于它符合时代的进步要求,抓住时代 的主题,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
4、哲学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
5、真正的哲学必须面对时代
(二)哲学的民族性
1、不同的民族共同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哲学
2、哲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各种哲学在思维方 式、范畴运用、价值观念和作品风格都有 自己的民族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一)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最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具体科学:1.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定于特定的领域。
2.理论性,但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
3.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
哲学:1.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
.以人与世界为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总体性把握。
3.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哲学智慧不同于实证知识:哲学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这就是从科学知识到哲学智慧的升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人本身和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矛盾:1.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2.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线的矛盾。
人生观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的看法。
作业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作业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作业导航】如果我们向中国的年轻人证明:一辈子租房子,你只需花费100万元,而买房子则需花200万元,那么,究竟是租还是买?我相信很多人会回答:买房子。
但美国人的回答往往是租房子。
这就是我们做面临的时代和环境不同,思想说实现的选择就不同,通过今天的作业我们要掌握下面的知识点: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基本特征、作用或意义。
【选择题】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据此回答1~2题。
1.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
为此,它必须(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做好“猫头鹰”是为了成为“报晓鸡”,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意味着哲学应成为真正的哲学。
而④可能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错误地进行反映,所以哲学如果只做到④,就不能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④不选,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答案:C2.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这是因为它可以( )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是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否定一切;真正的哲学只有动员和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所以①③错误。
应选B。
答案:B3.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作者:赵凯荣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05期经验历史学过于注重经验的、偶然的、外在的事实,将时代性问题混同于一般的时间性问题,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主张根本不同。
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时代性不仅在根本上是反教条主义的,同时意味着历史箭头,意味着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过程、阶段,也意味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时代性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时代性与历史哲学时代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当马克思在《科伦日报》的评论中提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他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哲学的任务,甚至也是自己理论的任务,就是回答时代性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时代性问题。
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被批评得很厉害,人们反对的主要是这样一种哲学的解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①反对的意见认为,教科书将哲学理解成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看法是不对的,有科学主义的色彩,如此,许多被事实上已经当作哲学的东西可能很难纳入,比如道德学、伦理学、美学、文学、文化学等等。
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词源上做了很多工作,意在说明,用科学和规律规定哲学是存在问题的。
在这个方面,所有的批评意见都是有理由的。
但是这项工作本身也表明,试图用美学、道德学、文化学等碎片化哲学也是很成问题的。
哲学这个词在它的古希腊语(Φιλοσοφια)和拉丁语(Philosophia)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即“爱智慧”。
大百科全书说:“哲学”,字意是智慧之学。
②正好把意思说反了。
哲学不是智慧,哲学是对智慧之爱,是与智慧的对应。
这样说已经意味着,哲学所对应的对象世界已经被理解为由智慧所规定的东西,与此对应,哲学家不是智者,而是爱智者。
在哲学史上确有一个智者时期,但却成为哲学史的笑谈。
苏格拉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批判智者的。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哲第一次实现了两个统一(从内容上说)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 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 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 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从作用上说)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第一要义 核心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是关于发展的 重要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关 于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 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整 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科学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哲学众多派别的其中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历史上其他哲学门派, 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源 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 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阶级性
革命性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统一的基 础(也是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最 显著的特征)是:
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 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和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总体功能
a
27
1.哲学具有描述功能
❖ 哲学的描述功能在于其通过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是 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描述性解答,能够为人们 提供一幅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这是哲学能够成为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重要根据
❖ 哲学反思是一种本质性思维,它要逾越间接性,诉诸事物的本质 和根据;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就是要把握人与世界关系 的本质和根据
❖ 哲学反思是一种反身思维即人对自身的反观,其实质是要人与世
界的关系、特别是从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来反观人这种特殊存在物
的性质、地位、作用、能力、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等,以便求得
严格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完全属于西方哲学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脉
a
17
第二节 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正是在前述持续不断地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特定 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哲学展现出了自身独有的性质、 特点和功能,它们构成了哲学之为哲学的内在根据
对哲学的性质、特点、功能等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a
30
一是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审视和批判,即它不仅是 时代要求的体现者,而且是时代的提问者、质疑者和批 判者,它总要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状况及其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判
a
18
一、哲学的性质
1.哲学具有思想性质
●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系,它是理论思维的意 识形式,是人类理性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特别 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独立、自由的思考及其结果, 与迷信和盲从是截然不相容的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哲学是人类思维的高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人类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是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哲学思想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哲学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四个阶段。
古代哲学是指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哲学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形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哲学流派。
中世纪哲学是指从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哲学发展阶段。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以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形成了神学哲学和自然哲学两大流派。
近代哲学是指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的哲学发展阶段。
近代哲学以启蒙运动为标志,以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为代表,形成了唯理主义、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三大哲学流派。
现代哲学是指从19世纪到现在的哲学发展阶段。
现代哲学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形成了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哲学流派。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哲学思想的传承是指前人的哲学思想对后人的哲学思想产生影响和启示,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创新是指哲学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突破。
例如,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批判和超越,是哲学思想的一次重大创新。
二、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鉴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鉴是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
哲学思想的多元化是指不同哲学流派和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例如,唯理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流派,它们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哲学思想的交流互鉴是指不同哲学流派和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提出具有理论和时代背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当代性,主要因为它的三个特性: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性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科学性凸显出当代价值。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的提出背景苏东剧变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主义实践和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的阶层划分、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出来,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一场挑战。
马克思主义具不具有当代性,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然而,西方国家一些人,在东欧剧变之后,当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之后,反而去重读马克思,为马克思主义作辩护,进而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存在主义学者萨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甚至还在童年,似乎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时代的变化和人类实践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提出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
有学者指出,“自马克思哲学创立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使马克思哲学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境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当代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理论本身的诉求,而且更是时代本身的迫切需求,即要求我们从时代本质的高度去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学
习哲学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哲学方法论与思维方式革。 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变革。哲学方法论与 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途径和方式。哲学方法论在 理论创新中的作用。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第二节 哲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问题和主要特性
绪 论
绪论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全书讲述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基础。绪论的 逻辑是,由论述哲学的对象与功能,进展为论述哲学的基 本问题、基本派别和主要特性,并在概述哲学传统和中国 哲学的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基础上,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当代课题和当代使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课题
一、哲学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 三、我们时代的哲学课题
一、哲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与哲学史。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
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恩格斯语)。哲学史是哲学思 想的演进、更新、变革的历史。史论结合是掌握哲学的重 要方式。哲学发展史中的三大传统。中国传统哲学,印度 传统哲学和西方传统哲学。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哲学基 本问题的深化与哲学理论的发展。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转 换与哲学基本形态的变革。现实问题向哲学问题铁转化和 华。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
中国哲学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
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社会和谐的理想 观。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气派和风格。中国哲学凝聚了 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和感受,积淀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中 国哲学的恢宏气派和独特内格。中国传统哲学具有范畴的 对应性与思想的辩证性:天人、阴阳、理气、体用、性情、 知行等。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贡献与局限。儒家学说。道 家学说。儒、释、道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贡献与 局限。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儒、释、道的关系。中国传 统哲学与中华文明。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相结合。体现中国特 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其当代性和时代价值也日益凸显。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参考。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对哲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科学实践。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批判思想的有力支撑。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矛盾日益突出,自由主义的旧秩序不再具有普遍性和价值性,现代性的自我激活的自我解释也遭遇了失范。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批判视角,对现代社会的剖析深刻而犀利,可以清晰地描绘出社会现实的血肉和骨骼,阐明了人类社会问题深层次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决实践问题也是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在指导实践中推动理论的更新和完善,在解决实践问题中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例子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例子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思想的历史性问题阐发的一个重要思想.(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82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哲学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不同时代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会产生自己所需要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
依照这两对矛盾的发展性质和水平的不同,历史便呈现出阶段性和时代性来.因此受社会基本矛盾制约,以一定社会存在作为根本内容的哲学思维,也就必然带有历史和时代的印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历史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前提,以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它全面地反映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因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武器.
与以往哲学无一例外地标滂自已是具有超历史性、超时代性的绝对真理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地追求与历史和时代的统一。
它把反映时代精神,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看作哲学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条件,看作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历史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处理哲学与现实生活关系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从它作为成熟的理论问世之日起,就不断地研究、总结、概括社会现实的新情况和提出的新问题,接受来自多方面的攻击与挑战,在实践和斗争中丰富发展。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困难,出现曲折,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进一步反映现实代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结束,而是在更高的阶段继续向前推进的开端。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把自己的哲学自封为终极的思想体系,而是将其看作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创新性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致力于理论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工人阶级当中广泛传播、不断地丰富、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们在总结和概括社会实践的最新经验以及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在同歪曲和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倾向的坚决斗争中,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与著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留下了诸如《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都反对将这些理论看作终极真理体系,并且反复告诫: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自封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认识的体系。
而是依据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检验、校正、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不懈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和超越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楷模。
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的一种面向现实社会和实践、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在创新中丰富、发展。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有两方面:一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归纳总结。
一、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门哲学,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思想基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趋势,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性,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的理论系统奠定了基础,并指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事业。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方式,对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剥削和压迫,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适应时代发展和解决时代问题两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全球化时代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与时俱进,不断为时代提供新的思想理论支持。
它要贴近现实,关注当代社会变革中的新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理论力量。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摘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里,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符合人性发展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
概言之,1845年以前,马克思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主要是以理想人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人本主义哲学,其理论前提主要是理想的人。
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着重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以及经济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相对比较“唯物”。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就是如何看待上层建筑、尤其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机器的作用。
关键字:与时俱进、马克思哲学、时代性、创新从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和学说体系都应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
然而,当一种思想体系被确立为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且容易演变为教条主义时,当一个社会的创新精神被抑制时,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马克思的哲学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这是常识。
但值得一提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曾被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教条化,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体现时代的先进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由此,对马克思哲学的与时俱进品质进行研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与时俱进的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与时俱进的内涵作出了明确规定:“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也就是反映时代精神。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
所谓体现时代精神,就是要抓住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且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从空间上体现时代精神,长期性的问题从时间上体现时代精神,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认识主体方面体现时代精神。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应性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的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条件。
(2)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4)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对于在当代的适应性,我认为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尽管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是自己时 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哲学”并 不是指马克思主义,但此一命题依 然可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命题,且 可以直接应用在历史唯物主义本身, 而得出“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精神 的精华”。
一些学者的看法
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 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说 明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 精华”的“真正的哲学” 都同自己的“时代精神” 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2.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 代精神的精华”,说明任何哲 学都是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时代 的产物。任何“真正的哲学” 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 一般的,超历史超时代的。
这一点我不这么理解。
这正如我不认为《荷马史诗》《论 语》、《理想国》和《圣经》等不 再对今天以至未来社会有其意义一 样。
我对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代关系的 基本观点
马克思作为工商业文明的反思者和批判者, 他称得上工商业文明的苏格拉底,其思想, 特别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依然对当代社 会有警醒作用。对中国也不例外。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 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 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 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 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 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王金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 题》,载唯实 哲学视界 2008,8-9。
质疑之二:质疑点主要落在“真 正的哲学”上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柏拉图哲学算不算真正的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算不算真正的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算不算真正的哲学?
是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种表述是否存在内在冲突, 不够贴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哲学思想的原创性既不在于重起炉灶、构造基础主义的所谓的“阿基米德点”,也不在于对现存的精神现象进行“非此即彼”的批判,而在于从对现存东西的批判理解中发现精神自身的内在历史性的生成机制。
哲学的历史性昭示的是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思考“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一命题的意义,很有必要。
标签:哲学史;历史性;时代性;知性逻辑;辩证逻辑西方的“历史”观念出现得非常晚,在康德哲学中才刚刚萌芽,但在黑格尔这里就成为其思想的核心。
黑格尔的一个巨大功劳,就是首先使哲学史成为一个哲学的学科,发现了哲学史研究对于哲学思想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就是说,哲学不能离开哲学史。
“哲学史”研究和阐述的是“历史”,是“前人”的哲学思想,但对这种“历史”的研究和阐述本身必须是“哲学的”,否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史”。
在这里存在着两种“哲学史观”,一种是把“哲学史”看做是“历史”上的一个个哲学家的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出来的“历史”,另一种是把“哲学史”看做是按照某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重构出来的“哲学自身”的内在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进程。
当然,客观地说,这两种哲学史观都有它的问题,有其不合理的地方。
前一种哲学史观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哲学性”,即不把“哲学史”看做是“哲学”,而是把它看做前人哲学思想材料的外在的罗列和堆积,这是黑格尔所要批判的一种哲学史观,也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论述形式。
后一种哲学史观是黑格尔自身的哲学史观,它的问题就在于,往往为了“逻辑的内在发展需要”去甄别、评说前人的学说,从而有时导致牵强附会,有时会牺牲历史的真实。
但尽管如此,若要在这两种哲学史观上作出一种选择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原因在于,第一,前一种哲学史观以非哲学的方式阐述哲学史失去了研究或讲述哲学史的基本目的。
研究哲学史,是为了产生自己的哲学,讲述哲学史是为了使自己和学生(或读者)受到“哲学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我想这一点是大家都能同意的。
第二,黑格尔讲述哲学史的缺陷是可以克服的,并非按照他的哲学史观讲授哲学史就只有他那一种讲法。
第三,更根本的理由,也是一般被人忽略的一点,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一命题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精神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从而也就最深刻地揭示了“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
这是下面我要着重论述的主题。
一对于“哲学史”,黑格尔说了很多,但无非就是从哲学史的“哲学性”和哲学的“历史性”这两方面的内在同一性来说的,这种说法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把“历史性”作为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
我们先来引证黑格尔自己的一些说法:“哲学史将不只是表示它内容的外在的偶然的事实,而乃是昭示这内容——那看起来好像只属于历史的内容——本身就属于哲学这门科学。
换言之,哲学史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通过哲学史的研究以便引导我们了解哲学的本身。
”[1]这两段话就是我们平时简要所说的“哲学史就是哲学”或者“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原始出处。
参照黑格尔的原话,很容易发现,被我们平时简化表达出来的这两个命题,强化了黑格尔原话的判断功能,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黑格尔是在给“哲学史”或“哲学”下定义,说它们“是”什么。
显然,黑格尔在这里并非为了说明哲学史或哲学是什么,而是为了阐明哲学史属于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哲学史研究的意义何在。
由于哲学史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解哲学本身,哲学史的工作是要把“看起来好像只属于历史的”、“外在的偶然的事实”显露为哲学自身内在必然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所以,哲学的历史昭示的就是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只有从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出发,才有可能真正明白黑格尔为何赋予哲学史这样一个独特的意义。
为什么说历史性是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呢?哲学不是永恒理念、绝对精神、自在自为的真理的表达吗?黑格尔也意识到这在表面看来是矛盾的,而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把“哲学”和它的“历史”当作两个外在对立的“已成之物”。
所以,当黑格尔把哲学史的第一个问题概括为“哲学如何会表现在时间上有发展而且有一个历史”时,它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化二为一,化僵化、固定之物为在时间变易中的生成发展。
这里的“化”实际上是“化解”。
对于这一点,我们日常的误解是:我们以为有一个“固定的哲学”,然后这个“哲学”化身为“历史”。
但实际上,既没有脱离历史的哲学,同时,没有哲学性的历史也不配称之为“哲学史”,哲学及其历史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为了证明这一点,黑格尔首先阐明哲学自身的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的存在在于它作为思想的活动。
他说:“哲学有这样一个特性,即它的概念只在表面上形成它的开端,只有对这门科学的整体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证明,我们甚至可以说,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而这概念本质上乃是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的结果。
”[1]在另一处,黑格尔还说:“哲学并不是对业已存在于背后作为基质(substrat)的某一对象的思想。
哲学的内容即思想,普遍的思想。
”[1]“思想”之为“思想”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哲学作为思想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作为一个固定之物存在,不是从一个固定的概念出发,不是“一尊石像”,不是传统的“管家婆”,而是在自由的思想活动中存在。
这种自由的思想活动“有如一道生命洋溢的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就膨胀得愈大。
哲学作为自由思想活动不是在纯概念的思辨中,不是在脱离历史和现实的绝对精神王国中,而是必定要落入时间之中,这是其“历史性”的基础。
因为哲学作为自由的思想活动,不是单纯的逻辑分析,而是以思想和概念把握时代的普遍精神。
哲学的内容是以反思的形式对时代的精神进行批判、反思和重建,最终引领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只能从属于它的时代,“因此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于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
“个人无论怎样飞扬伸张——他也不能超越他的时代、世界。
”[1]但仅仅从属于时代、具有时间性,还不能说就有了历史性。
真正的“历史性”,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属于“此在的存在”,是在世界中存在的实存者的实存演历。
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普遍的世界精神在时代中的变易。
因此“历史性”不单具有“时间性”,更是普遍精神演历、变易的“定在”。
所以,哲学的历史性就应该是哲学自身(普遍精神)发生、生成和发展的方式:“这种定在因此亦即在时间中的存在,不只是一般个人意识的一个环节(个人意识本质上是有限的),而且也是哲学理念在思维领域内的发展。
”[1]作为“定在”的普遍精神,既有了哲学的“魂”,也有了时间之“体”,两者的结合使单纯抽象的“时间性”变成“时代性”。
只有这种具有时代性的哲学,才真正是具有历史性的哲学。
除“时间性”外,“历史性”还有_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就是时代中的人与传统的关系问题。
研究哲学史的人首先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魅力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不仅纷繁多样,而且充满了矛盾和对立。
单个地看,似乎每一种哲学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但绝对精神之所以为绝对精神,是因为其具有排他性。
黑格尔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诚然,每一个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前此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被发现了。
”[1]在黑格尔看来,这种看法是最无“历史性”的,因为它只看到了思想中的创造性、普遍性之有绝对的真理性,但忽视了“现时创造”的有限性、渊源性。
黑格尔把历史、传统对于现时的构成性作用,看做是历史性存在方式的必然意蕴。
“存在”之所以是“历史的”,就在于时间变易的内在否定性显露出“传统”、“过去”的连续性和生成性的生命活力。
所以,他坚持认为“我们的哲学,只有在本质上与此前的哲学有了联系,才能够有其存在,而且必然地从前此的哲学产生出来”[1]。
思想活动最初作为历史的事实、过去的东西,只是“好像”在我们的现实之外,“但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
总之,历史性乃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具有内在的自身发展性、时间性、时代性、历史的渊源性,这些思想是黑格尔留给后人的宝贵而永恒的精神财富。
二黑格尔的哲学之所以被许多人拒斥,之所以被许多分析哲学家嘲笑,不在于黑格尔揭示了历史性乃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这一深刻的哲学史观,而在于他的辩证法要求的“最终综合”恰恰违背了哲学存在的历史性。
但是,这种最终综合在黑格尔本人那里也只是其为了思辨体系圆满性的需要,设想出来的人类精神所趋向、但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的目标,按照其历史性的辩证法这种设想本身仅只能起着取悦一下普鲁士国王的作用,在学术上是可以舍弃的“盲肠”。
把这根在黑格尔那里也用处不大的“盲肠”舍弃后,黑格尔思想的真正价值——历史性的辩证法才表现出真正的意义。
马克思、伽达默尔等具有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都是得益于黑格尔的这一点。
哲学存在的历史性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意义,实质上因为它反映了人自身存在的历史性这一真理。
黑格尔之所以要设想出一个“附弄人”的“最终综合”来,除了现实政治的庸俗考虑外,实际上依然反映了人的有限性和超越性的巨大冲突。
我们意识到自己只能“在历史中存在”,“历史”先于存在着的“个人”首先塑造了“我们”,但“我们”还是要把“存在的意义”看做是对自身存在的历史性的超越,看做是在“历史”之外的某种东西。
“存在的意义”问题是永恒的,意味着它不可能获得一个终极的答案。
但是处在“历史”中的人,总不满足于哲学家给出一个只是相对的、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答案。
哪怕我知道这一答案是“相对的”,最终是被超越的,但我至少也要知道,它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超越的。
这就是康德所发现的人的心灵中所具有的形而上学这个“自然倾向”。
黑格尔当然深知他的所谓的“最终综合”的绝对精神也是历史性的,也是会被超越的,但是,为了给他所处的时代一个精神定向,引领普鲁士的精神达到“现代性”,朝向一个完善的“绝对精神”的方向发展,他必须给予这种本来只有“历史性”的精神内容一个绝对化的形式。
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反映了他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的人类精神的无奈。
黑格尔的辩证法揭示了这种“无奈”,应该说是他的一大功绩。
看不出这种“无奈”,执著于在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形式中寻找个人存在意义的绝对的表达,这是我们自身思想无力的悲哀。
黑格尔深知:“知性在涉及精神和理性时特别把有限性的规定固定下来;坚持有限性的观点为最终的观点。
”[2]而从哲学史的角度看,人类精神恰恰不可能永远被“知性”明确“固定”在一个有限的东西或观念中,如果我们可以认同哲学的思想活动就是为人类塑造某种精神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超越作为“知性科学”的逻辑学那种表面上明晰、准确的有限规定,因为这种逻辑是“有限知识”的逻辑,而不是精神的逻辑、思想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