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方城的历史沿革,现状特点等,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指出方城保护现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方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前言

“历史街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诸方面,包含着城市历史特色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

沈阳方城地区是由东南西北顺城路围合而成的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沈阳老城区,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方城保持了盛京都城时期形成的城池格局,拥有独特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城内遍布明清、民国、伪满多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历史遗迹,以及包括沈阳故宫、张氏帅府、长安寺等在内的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方城是研究满清文化和近代史重要所在,也是沈阳城市历史的缩影。

沈阳方城的现状概况

2.1.人口及建筑分布

上个世纪后期,过度的旧城开发加之缺乏有效的容积率控制手段,导致了老城内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密度过于集中。目前方城现状人口为 4.6万人,人口密度为 2.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呈从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增的趋势,以东西顺城街沿线为最高。

旧城的盲目改造也导致了6一8层居住建筑成为方城内部分区域的建筑主体。

这些多层住宅楼通常存在居住条件差,与传统建筑外观反差明显,对区域建筑、

空间景观影响较大的问题。

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正阳街、朝阳街两侧以及北中街地区,以

办公建筑和传统民居为主。单体文物建筑广泛分布在老城的各个区域,文物建

筑群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南部。商业建筑以中街路沿线最为集中。此外,还有部

分文化旅游类建筑位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上,少量高层建筑集中在中街北部地

区。

方城内现状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7。

2.2.文物概况

沈阳方城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家,跨越明﹑清﹑伪满﹑民国等多个时期,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古代宫殿:以沈阳故宫为代表。2)官衙府邸:如张氏帅府﹑多铎王府﹑东三省总督府﹑伪满洲警察署等。3)宗教建筑:包括长安寺﹑中心庙及奉

天基督教青年会址。4)商铺及其他公用建筑:如东三省官银号﹑中街鼓楼商场﹑利民商场﹑同泽女子中学等。5)传统民居:有刘皮匠院和黄家大院。6)历史空间格局和遗址:主要指“井字街”格局﹑通天街﹑城墙﹑角楼﹑城门﹑各类遗址等。

现状文物用地占方城地区的6%,保护控制地区占总用地的12%。

图2.1 方城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

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沈阳故宫位于方城的核心,如今这片雄伟的红墙碧瓦,已近隐没在喧嚣混乱的现代商业建筑之中和杂乱的拆迁工地之间。除正南的朝房和奏乐台遗存之外,故宫周边的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已经所剩无几。沈阳路上仅存几处历史建筑,在拙劣的仿古建筑之间,也淹没了光彩。

2)方城地处城市中心区,历经多年改造而又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导致现状传统空间环境特色不突出,区域景观标识缺乏特征和系统,古城风貌淹没于现代建筑中。故宫周围的建筑高度在规划中是有严格限制的,但有多处建筑大大突破限制,严重破坏古建筑的

群体形象, 干扰了故宫内平和舒缓的天际线,需要整治。

3)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多元的文化传承使历史文化资源处于相互割裂的

状态,难以形成系统,方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例如:故宫与张氏帅府虽然建于不同年代,互

相之间绝对空间距离并不大,却缺乏形态、交通、游览观光路线的联系,各自为政,历史资源和地段潜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4)现代商业的过度开发给传统商业带来强烈的冲击。一大批经营多年传统老字号面临生存困境,甚至迁出商业中心地段。以综合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为代表的新兴商业业态相继占领商业街的节点位置,其超大的体量、现代化的立面造型对商业街的传统风貌造成较大损害。

5)方城的基本道路格局形成于盛京都城时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作为城市的市级商业中心区,中街地区更是吸引了难以计数的社会车辆,使原己超负荷的老城交通雪上加霜。如果盲目的疏通路网,拓宽道路势必会对方城的传统道路格局及空间景观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缓解方地区交通成为棘手的难题。此外整个地区内停车场不足。

4.保护对策与建议

4.1.方城格局及历史风貌

方形的空间轮廓,井字形道路骨架、前朝后市、皇权居中的平面布局构成了古城古韵的关键因素。对古城格局的保护应保持由东西顺城街和南北顺城路围合形成的古城边界;保护、发掘城墙、城门等标志性建筑;维持正阳街、朝阳街、中街路、沈阳路的街路尺度与街道风貌;保持前朝后市的平面功能布局;对历史文脉的整理和完善应尊重历史的延续性和演进过程,做好整合、互动和联系。

同时严禁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历史街区是历史上经历了

很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我们的整治也不能一墩而就,而只能一幢幢一段段地认真细致地进行,这样就能注意到左邻右舍,就能保护整个街区的历史风貌。

4.2.文物保护单位

强调对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维护、腾退及合理化使用。与文物相关的各类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文物法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要求进行管理。在对文物古迹、遗址、遗存进行保护、修缮、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故宫为核心,重点建设“一廊”、“三区”、“三节点”。“一廊”:历史文化走廊;“三区”:故宫前旅游文化博览区、北中街传统风貌区、长安寺旅游服务区;“三节点”:沈阳故宫、张氏帅府、长安寺。

4.3.文化资源

对有代表性的,体现方城古老魅力与风貌的重要标志物与标志点,如钟鼓楼、城墙、护城河等,结合局部重点区域进行保护性恢复,注意尊重历史的延续性,避免大面积的重建。传统胡同、街巷地名是社会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集中展示。方城内街巷、胡同纵横交错,有以官署王府命名的,如十王府胡同、少帅府巷;有以商贾行市命名的,如铜行胡同;也有以宫观寺庙命名的,如长安寺巷。从中不难发现时代的变迁、世事人情、风土民俗……对传统地名的保护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

5.结语

历史街区写满了城市的兴衰,溶入了城市的记忆,一旦消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