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外部冲击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外部冲击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是指来自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冲击。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外部冲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货币政策是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面临外部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例如,在外部需求下降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增长。

相反,在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

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迅速性使得它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工具。

其次,财政政策也可以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来应对外部冲击。

例如,在面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政府可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减轻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另外,外汇政策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汇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和外汇储备管理。

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当国内出口面临压力时,政府可以采取贬值货币的政策来提升出口竞争力。

此外,外汇储备的管理也对应对外部冲击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管理外汇储备,政府可以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提供稳定的外汇供应,保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从而增强国家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例如,通过改革教育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减轻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外部冲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汇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并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趋势

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趋势

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政策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国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也在不断演变。

首先,国际经济环境是影响国际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各国央行可能会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然而,如果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或不稳定,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其次,国内经济状况也对国际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一国的货币政策往往直接关联到其国内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率。

如果国内通胀加剧,央行可能会加息以抑制通胀压力。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疲软,央行可能会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些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本国货币政策,也会对国际货币政策产生连锁反应。

第三,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规模对国际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可能受到金融危机、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并避免系统性风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也在演变。

这一演变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全球化趋势对国际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国际货币政策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全球经济的相互影响。

各国央行需要密切关注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以防止跨境资本流动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国际货币政策的格局。

过去,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的主导,但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货币政策的重心逐渐向东移。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他们的货币政策也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科技进步也在改变国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更为开放透明,央行可以更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和舆情。

此外,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央行需要密切关注这些科技创新对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应对。

扩展的CIA约束_浙大经济学年会_薛鹤翔

扩展的CIA约束_浙大经济学年会_薛鹤翔

二、中国经济实证分析——投资流动性约束、通货膨胀惯性、货币政策
(一) 扩展的 CIA 约束和投资流动性冲击 1. CIA 约束的演进 如何将货币引入宏观经济模型, 并使其发挥与其在现实经济中相当的作用, 一直是现 代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研究课题。 CIA 约束和 MIU 是两种引进货币的方式。前者最早是 Clower(1967)提出,考虑了货币在经济中起到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的作用;后者 最早由 Sidrauski(1967)提出,直接让货币进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其理由是货币如同普通 商品一样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服务。本文采用 CIA 约束,因为它更能反应货币在经济
Abstract: A new Keynesian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 extended Cash-in-Advance(CIA) constraint and hybrid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is set up and calibrated for China. These two specifications capture significant liquidity constraint and dual track pricing in China, respectively. We also introduce an exogenous CIA shock identified from China's fixed investment data. In our model, the CIA shock shares the same property with demand shock under which output and inflation 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is point is consistent with Chinese data. Moreover, we estimate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as an interest rate rule, and find that it can stabilize the economy suffered from different shocks, comparing to exogenous money supply. Finally, we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output and investment under a news shock about the CIA constraint. Our finding sheds some light on a current puzzle in China, adequate liquidity but under-investment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Key Words: Extended Cash-in-Advance Constraint;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Hybrid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Investment Liquidity Shock; News Shock JEL Classification: E32, E52

外部金融冲击、货币政策效果与金融稳定性——基于TVP-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外部金融冲击、货币政策效果与金融稳定性——基于TVP-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叶上海金融曳2019年第10期论文收稿日期院20190704作者简介院李大伟渊1981冤袁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曰喻奇渊1995冤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尧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遥1对leaningagainstthewind袁国内有野逆周期政策冶和野逆风向行事原则冶两种译法袁但逆周期政策多指逆经济周期的调节政策袁而本文指的是逆金融风险调节袁为避免产生歧义袁本文使用第二种译法遥摘要院本文基于可比的金融变量集合提取中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渊fsci冤与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指数渊gfsci冤来测度金融稳定性袁运用tvpfavar模型比较货币政策与外部金融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水平的时变影响遥结果表明院相较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效果的逐步弱化袁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金融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的长期影响持续提升遥随着金融开放进一步深化袁维护金融稳定应更多通过强化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程度的匹配袁健全针对外债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袁货币政策不应以逆风向行事为主要原则袁而应在主要关注产出尧通胀的同时做好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遥关键词院外部金融冲击曰货币政策曰金融稳定曰tvpfavar模型曰金融稳定状况指数曰宏观审慎监管jel分类号院f33曰g28曰e52中图分类号院f830文献标识码院粤文章编号院员园园远原员源圆愿渊圆园19冤10000107doi院1013910jcnkishjr201910001外部金融冲击货币政策效果与金融稳定性要要要基于tvp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李大伟1袁喻奇2渊1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袁北京100032曰2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袁广东深圳518000冤一尧引言2018年以来袁一个广受投资者关注的现象是院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联动性明显增强袁中美股市的共振效应与美国股市整体波动性呈显著正相关渊李怡芳袁2018冤袁2018年2月5日尧3月23日尧10月11日与10月24日等年内美国标普500指数大跌尧vix指数冲高日袁中国沪深300指数在随后三日内均大幅度下跌遥股价等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与持续下行是一国金融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形式渊imf2017冤袁伴随2016年以来人民币加入sdr尧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尧沪深港通和债券通的开通等标志性事件袁以及中国承诺将尽快落地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尧金融业的外资准入与业务范围放宽等方面的进一步开放举措袁有理由去探索金融开放是否强化了全球金融压力对中国金融体系传导的

一国国际收支盈余高速通胀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解决方案

一国国际收支盈余高速通胀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解决方案

一国国际收支盈余高速通胀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解决
方案
当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那说明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热钱太多,那么国家就必然采取收紧银根,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加息和限制银行放贷!加息是为了吸引存款,通过提高利率吸引老百姓将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存入银行,这样自然就减少了热钱的流通量,钱少了,物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是盈余的时候(贸易顺差),那么说明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充足,并且在不断的增加,那么,这个时候,政府就会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对外投资,重组或者收购境外资产,达到境外扩张的目的!国内的市场是有限的,外汇留在手中不用那和废纸没什么两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一定会采取一种扩张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采用的政策搭配是双紧的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斯旺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后者解决了斯旺模型中没有对支出增减政策进一步细分问题。

前者是在汇率可变动的条件下,后者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本币贬值或升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一种结果。

一般在该题目下如果是单选两个答案选项不会同时存在。

出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搭配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

根据该模型,在内部通货膨胀和
国际收支顺差的内外均衡冲突下,应该实行紧缩性的支出增减政策和本币升值的政策搭配,而在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国际收支逆差的内外均衡冲突下,应该实行扩张性的支出增减政策以及本币贬值。

中国外汇储备变化与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中国外汇储备变化与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中国外汇储备变化与货币政策调整方向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一直是市场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外汇储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外汇储备的变化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合理管理外汇储备,调整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22万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450亿美元。

从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以及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中国外汇储备变化与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密不可分。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中国央行经济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加注重外汇储备的情况。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会增加,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也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将减少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使得人民币对外有更强的吸引力。

这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性,增强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这为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未来,中国央行将更加注重外汇储备的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将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因素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因素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因素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冲击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这些外部冲击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调整、市场需求波动等等。

在应对这些外部冲击因素时,我们需要理解并解析这些常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稳定经济发展的节奏,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冲击因素之一。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紧密相连。

当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国内经济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全球经济形势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掌握全球经济的新动态。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减轻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二、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外部冲击因素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在制定和调整各项经济政策时,往往会对国内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些政策的调整可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对政策环境的研究和分析,及时了解政策的动向和调整方向。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在政策制定和调整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权,以确保自身利益在政策调整中得到保障。

三、市场需求波动市场需求波动是外部冲击因素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市场需求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波动,我们需要加强市场研究和调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引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稳定市场需求,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因素的关键在于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和积极应对。

只有在深入了解和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内生性增长与外生性冲击的影响

内生性增长与外生性冲击的影响

内生性增长与外生性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长是引领一国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增长因素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生性增长和外生性冲击是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分别探讨两个因素的含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内生性增长内生性增长,也称为“吸收性增长”,指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发展出来的增长,是经济增长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具有稳定、可控的特点,以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驱动力,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而外生性冲击则相反,是指从外部环境中来的冲击,难以预测和控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内生性增长可以通过创新、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等途径实现。

例如,制造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和引进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

此外,教育、健康等领域的发展也能为内生性增长提供动力,因为这些领域的进步会增加整体生产率和人力资本。

然而,由于内生性增长是基于一个国家的本身资源和能力驱动而来的,所以其增长速度是有限的。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瓶颈制约,内生性增长的增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变慢,这时就需要依靠外生性冲击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外生性冲击外生性冲击是指从外部环境中来的,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例如自然灾害、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不平衡等。

这些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它们会迅速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从而形成全球性的影响。

例如,从2007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信贷紧缩和失业潮,导致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停滞,失业率飙升。

这种外生性冲击对中国也造成了影响,由于出口业务受到世界经济停滞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度陷入了停滞。

三、内外兼顾内生性增长和外生性冲击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内生性增长方面,政府应着重加强创新、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等领域的措施,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竞争力。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经济发展过程中,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个人角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

一、宏观政策层面在应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方面,宏观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发展环境。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当外部冲击发生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投资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金融环境,当不确定性增加时,可以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和消费,稳定市场信心。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社会稳定。

二、企业管理层面企业在面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时,需要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强大的市场分析能力,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和趋势,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其次,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应对可能造成的经营风险。

第三,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自身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外部沟通,与供应商、客户等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应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的挑战。

三、个人角度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应对方式。

首先,个人应增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其次,个人在选择职业和就业方向时,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稳定性,减少受外部冲击的风险。

此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规划财务,储备一定的应急基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失业、疾病等。

总之,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需要从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个人角度来综合考虑和应对。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灵活的经营策略和积极的个人行为,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外部冲击、人民币升值、财政货币政策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情势转换视角

外部冲击、人民币升值、财政货币政策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情势转换视角

调控 的重要 目标 。而要 找到符合 目标 的调控 手段 , 首先就 应
当准确分 析影 响经济增 长 、 价水 平变 动 的因素 , 开放 经 物 在
济 条 件 下 , 察 外 部 因素 对 国 内 经 济 的 影 响 是 一 个 自然 的 选 考
择, 国际能源 、 品等重 要 的大宗商 品价格 波动影 响 到我 国 食
21 0 0年 第 1 0期 总第 2 5期 0

卅 学 f

No. O 2 0 1 O1
La h H a n z ou x e k n
Ge e a . . 0 n r 1 No 2 5
外 部 冲 击 、 民币 升 值 、 政 货 币政 策 人 财 与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稳 定
[ 作者简介 ] 黄德森 , 中国人 民大学财政金 融学院财政 学系博 士生 ; 张永 杰, 中国人 民大学财政金 融 学院财政 学 系博 士生 ; 朱牡丹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 学硕士 生, 现就职 于上海市审计局。 h v 20 ) O C o( 0 1 以 E D国家 为研究 对象 , 为财 政政 策具 有显 认
在 充 分 考 虑 外 部 因 素 、 民 币 汇 率 问 题 的 背 景 下 , 究 人 研
中 国 的 货 币 、 政 政 策 对 经 济 的影 响 将 更 加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财 由 于 货 币 总 量 控 制 及 其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仍 然 是 中 央 银 行 实 施
宏 观 经 济 , 为 学 术 界 讨 论 的热 点 。 成
者从债务 的可持续性 以及财 政的稳定性 出发 , 明过度 积极 说 财政政策 的实施 , 会对 经济 的长期稳定 和增 长构 成威 胁 ( 余 永定 ,0 0 。就 物价决 定理 论而 言 , 20 ) 长期 以来 , 理论 界一 直 认 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个货 币现象 , 因而主张利 用货 币政 策 来实现价格稳定 ( i e,9 1 。理 论界 对这 个 问题 进行 了 Fs r 1 1 ) h 激烈的争论 , 特别是 Sret Wa ae 18 ) agn 和 l c ( 9 1 引发 了新一 轮 l 政 策搭 配的探讨 。他们 认 为货 币政 策 自身并不 能完 全恰 当 地 调控价格水平 , 除非 存在一 个适 当的财政 当局 与之 配合 。 随着 F P ( T L 物价水平 的财政政 策决定 理论 ) 的支 持者 的呼吁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的问题,这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面对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 引言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自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外部冲击则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2.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市场失灵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其表现包括资源配置不均衡、垄断行为、负面外部性等。

3. 应对市场失灵的措施(1)政府角色的强化:政府应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市场秩序的维护,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垄断现象的出现。

(2)完善市场机制:改善信息透明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公平竞争。

(3)鼓励竞争:政府应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市场竞争、打破垄断,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轻市场不完善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4. 外部冲击的原因和影响外部冲击通常包括经济周期的波动、自然灾害、国际贸易紧张等。

这些因素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使经济增长受限或产生波动。

5. 应对外部冲击的措施(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2)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3)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强国内市场的韧性,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4)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总体增长,促进经济复苏。

6. 结论面对市场失灵和外部冲击,各方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挑战。

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成思教师档案:张成思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院长助理兼货币金融系主任电子邮件zhangcs@;zhangchengsi@ 工作时间1999年8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99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国际经济学方向)2006年9月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工作经历2006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数学本科双语实验班特色项目执行主任2006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08年4月至今:芝加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EMBA项目协调人学术和社会兼职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期刊编委(Econlit收录期刊)JMCB等多个国际知名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匿审专家国家外汇管理局、世界银行与IMF顾问专家中国农业部项目规划办项目评标金融专家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金融专家美国计量经济学会成员(2008-)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员(2006-)讲授课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计量学国际金融金融专业英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croeconomics;BasicEconometrics;AdvancedStatistics;香港中文大学:AppliedTimeSeriesAnalysis(Ph.D、MPhil)AppliedForecastingMethods(Undergraduate)教学成果和荣誉201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10年仅6篇)2011年,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第一名)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主持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计量学》科研方向宏观金融(货币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动态机制)金融发展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代表性学术成果专著:[1].2012,张成思(专著,50万字),《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来调整和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通货总量持续扩大,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从而促使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减少,物价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贷款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活动增多,货币需求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活动减少,货币需求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3. 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对汇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汇率的变动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货币升值则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抵制通货膨胀。

4. 金融市场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控金融市场来影响通货膨胀。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或购买债券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政策等方式来影响金融市场,以控制通货膨胀。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有很多因素,包括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国际油价等,而货币政策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

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标。

总结起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然而,通货膨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货币政策只是其中之一。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特别是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为研究主题,对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

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

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 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

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这个曾经被视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和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

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短周期,即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8-10年。

中长周期,即库兹涅茨周期,平均长度15-25年。

长周期,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长度50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自1953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195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1 1953—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1953 14 1963 19731983 19931954 1964 1974 1984 19941955 1965 1975 1985 19951956 1966 1976 - 1986 19961957 1967 - 1977 198719971958 1968 - 1978 1988 19981959 1969 1979 1989 19991960 - 1970 1980 1990 20001961 - 1971 1981 19911962 - 1972 1982 199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数据,用动态曲线来表示,有如下图1附图图1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波动状态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76年,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

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2.调控措施 2003-2006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稳中从紧 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强调“渐进式”,防止经济增长由 偏快转为过热和刚开始显现的物价上升现象。 实施的主要政策有: 第一:2004年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 上限; 第二:八次提高了金融机构存款(一年期提高至 4.14%)和贷款(一年期提高至7.47%)的基准利率; 第三:灵活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央行票据),保持 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第四:十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从6%到14.5%), 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二、1987-1991年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硬着陆式”调控 1.政策出台的背景 此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通货膨 胀。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在84-85年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 全产生效果,86年又转向放松信贷的政策,开始全面松动, 进一步导致了需求量的严重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 健康发展。 本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需求膨胀—财政赤字—货币供 应量激增—物价上涨等几个方面的恶性循环。88年我国的 通货膨胀率创建国以来新高,达到了18.8%。为满足资金 需求,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大。为 解决财政赤字,货币供给不断在大规模增加,在1991年 年底,M2余额已达到19349.9亿元。
面对此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政府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
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不断起伏(见图1-1),政 府为此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干预和调节。从总 体来说,经济波动呈现谷位升高、峰位降低、波动幅度缩 小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控水平在不 断提高。 在1984年之前,我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没有 分开。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实践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 济是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建立起正式 的二级银行体制开始的。从此之后,可以把我国货币政策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历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问题。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两个方面,探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一、国际经验1.1 货币政策的角度在国际上,各国普遍采取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通常来说,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状况。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会采取加息措施来抑制通胀压力的进一步上升。

1.2 金融市场的反应此外,通货膨胀对金融市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预期会导致股票市场下跌,因为投资者担心通胀对企业利润的冲击;同时,通货膨胀预期会推高债券市场上的利率,使得固定收益类投资受到吸引,从而对股市构成竞争。

二、中国的应对2.1 货币政策的调控在中国,央行实行了多元化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央行常常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货币利率、管理货币供应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此外,中国还采取了综合运用流动性工具、目标调控、逆周期调控等方式,以应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挑战。

2.2 经济结构的优化除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国还致力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供给侧的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经济的韧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2.3 国际合作与开放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因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沟通,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

通过与各方的合作,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经验,并提升自身应对能力。

三、结论通过对国际经验与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总体来说,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胀是普遍采用的方法。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我们对1983年1季度—2008年4季度期间动态AR 模型(2)的总体系数、常数项、持久性系数和其他滞后项系数分别进行了结构性变化检验,从而判断我国通胀持久性是否发生结构性转变以及结构变化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分割样本研究不同时期通胀持久性特征提供依据。

表1报告了结构性变化检验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AR模型的总体系数结构性变化检验对应的p—值远小于0.01,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判定AR模型确实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从结构断点的估计结果来看,发生结构性转变的时点为1996年2季度。

另外,从其他各个系数的结构性变化检验结果来看,在传统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和持久性系数都出现显著性转变,不过AR模型中总体系数发生结构变化的时间估计点与持久性系数的变化断点完全一致,而常数项的结构断点则稍晚一些,出现在1996年4季度。

(三)通胀持久性估计为了考查AR模型在断点前后的样本区间内持人性系数大小,我们基于表1中的总体系数时间断点估计值,对CPI通胀率的AR模型进行了分割样本估计。

注意,由于常数项在1996年4季度也出现,结构性变化,因此结构变化后的子样本从1997年1季度开始,以避免其影响子样本估计结果。

作为比较,我们对总体样本区间内的通胀持久性系数也进行了估计。

从理论上说,对动态模型(2)进行估计,只要确保随机扰动项没有序列相关性,那么普通最小二乘法(0LS)可以获得具有统计一致性的系数估计值。

但是Phillips(1977)的研究都说明,即使在模型设定正确的基础上,OLS对模型(2)中ρ的估计仍然是统计有偏的,特别是当ρ的真实值接近于1时,这种统计偏倚尤其严重。

另外,与ρ的估计值对应的传统渐近置信区间也不够精确。

为此,我们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grid-bootstrap估计法来修正这个问题。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bootstrap技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ρ值模拟出0LS估计的有限样本分布,在设定的格点搜索域内,应用bootstrap方法定义分位数函数,然后定义一个与给定置信水平(如90%)相对应的grid-boot-strap 置信区间。

外国通货膨胀冲击下的货币财政政策选择--基于汇率制度的研究

外国通货膨胀冲击下的货币财政政策选择--基于汇率制度的研究

外国通货膨胀冲击下的货币财政政策选择--基于汇率制度的研究王炳文【摘要】以开放经济为背景,基于不同的汇率制度,文章试图研究外国通货膨胀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最优货币和财政政策选择。

研究结果包括:(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膨胀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性,这取决于外国价格变化幅度和汇率变化幅度的相对大小;(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膨胀将提高国内价格,但对国内产出水平的影响不确定;(3)本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有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才能提高国内产出和价格水平,而财政刺激总能提高国内的产出和价格水平;(4)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提高国内价格水平,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国内的产出水平。

【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外国通货膨胀;汇率;货币和财政政策【作者】王炳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增长超过真实产出增长的结果;而财政主义者认为过度膨胀的财政政策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充要条件。

不过,当我们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思考问题时,通胀的产生会更为复杂,可能是国内扩张性货币或财政政策导致的,也可能是源自外国的输入型通胀,或者兼而有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通胀已与汇率紧密联系。

在应对通胀时除了采取较为常用的货币和财政紧缩外,汇率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多恩布什提出,只要汇率贬值低于通货膨胀率,国内的通胀率就会逐步下降,同时实际汇率将逐渐上升。

但是,多恩布什忽略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汇率不能长期升值,汇率被高估到一定程度时,迟早会发生大幅度贬值。

鉴于此,本文以开放经济为背景,基于不同的汇率制度,探索外国通货膨胀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本国最优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选择。

对于开放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经济学界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其一,传统凯恩斯主义研究法;其二,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研究法(以下简称Aukrust-EFO);其三,支付余额货币研究法。

外部冲击、人民币升值、财政货币政策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情势转换视角

外部冲击、人民币升值、财政货币政策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情势转换视角

作者: 黄德森[1];张永杰[1];朱牡丹[1,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45-4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外部冲击;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稳定
摘要:追求经济增长、实现物价稳定是各国政府普遍的政策目标,开放经济条件下实现这个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文章集中考察了国际能源、食品价格上涨波动、人民币升值波动、货币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力度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包括工业增长波动、通胀波动。

结论表明,外部冲击(国际能源、食品价格上涨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有影响,但是效果很小;人民币升值波动在短期大大加剧我国工业增长的波动水平;货币财政当局的相机决策力度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很大,作用情况呈现一定的相似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我们对1983年1季度—2008年4季度期间动态AR 模型(2)的总体系数、常数项、持久性系数和其他滞后项系数分别进行了结构性变化检验,从而判断我国通胀持久性是否发生结构性转变以及结构变化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分割样本研究不同时期通胀持久性特征提供依据。

表1报告了结构性变化检验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AR模型的总体系数结构性变化检验对应的p—值远小于0.01,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判定AR模型确实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从结构断点的估计结果来看,发生结构性转变的时点为1996年2季度。

另外,从其他各个系数的结构性变化检验结果来看,在传统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和持久性系数都出现显著性转变,不过AR模型中总体系数发生结构变化的时间估计点与持久性系数的变化断点完全一致,而常数项的结构断点则稍晚一些,出现在1996年4季度。

(三)通胀持久性估计为了考查AR模型在断点前后的样本区间内持人性系数大小,我们基于表1中的总体系数时间断点估计值,对CPI通胀率的AR模型进行了分割样本估计。

注意,由于常数项在1996年4季度也出现,结构性变化,因此结构变化后的子样本从1997年1季度开始,以避免其影响子样本估计结果。

作为比较,我们对总体样本区间内的通胀持久性系数也进行了估计。

从理论上说,对动态模型(2)进行估计,只要确保随机扰动项没有序列相关性,那么普通最小二乘法(0LS)可以获得具有统计一致性的系数估计值。

但是Phillips(1977)的研究都说明,即使在模型设定正确的基础上,OLS对模型(2)中ρ的估计仍然是统计有偏的,特别是当ρ的真实值接近于1时,这种统计偏倚尤其严重。

另外,与ρ的估计值对应的传统渐近置信区间也不够精确。

为此,我们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grid-bootstrap估计法来修正这个问题。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bootstrap技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ρ值模拟出0LS估计的有限样本分布,在设定的格点搜索域内,应用bootstrap方法定义分位数函数,然后定义一个与给定置信水平(如90%)相对应的grid-boot-strap 置信区间。

与传统的估计方法相比,grid-bootstrap方法不仅能提供无偏估计值,而且无论对平稳模型还是局部有单位根的模型都能提供正确的置信区间。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服从bootstrap分布的分位数函数构造持久性系数ρ的90%置信区间,进而利用grid-bootstrap估计的50%百分位数计算ρ的中值无偏估计(记做MU)。

在grid-bootstrap估计的仿真计算中,我们设定格点数为200,bootstrap的仿真次数为1999,并且使用经过White异方差修正的标准差进行计算,以减少统计推断的敏感性。

依据以上估计方法,表2归纳了不同样本区间内通胀持久性的估计结果。

首先,我们比较通胀持久系数在断点前后的估计值。

表2报告的结果显示,最小二乘点估计值在结构变化前为0.841,而之后减小到0.748;中值无偏估计从结构性变化前的0.865下降到变化后的0.782。

可见,无论是传统估计方法还是grid-bootstrap中值无偏估计,CPI通胀率持久性在1997年之后出现明显减弱,减弱的幅度在10%左右。

而如果忽视结构性变化问题,依据总体样本区间估计出的通胀持久性系数则达到0.9以上。

另外,由于这里研究的是动态自回归模型,因变量的滞后项出现在回归方程右侧,所以序列相关性的诊断检验对于基于统计结果而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从表2申报告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对应的p-值(P-auto)可以看到,使用AIC选定的最优滞后阶数可以保证模型(2)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从而确保计量结果的有效性。

综合来看,我国CPI通胀率的动态持久性特征在1997年之后出现了显著性减弱。

这一结果对宏观政策制定和施行具有重要的含义,因为通胀持久性衡量的是通胀或通缩在受到随机冲击后偏离长期均衡水平的趋势将会持续的时间,持久性减弱意味着推动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随机干扰因素对通胀未来走势的持续影响会减小。

因此,央行应对通胀或通缩的主动性更强,调节通胀或者通缩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相对减小。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通胀持久性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呢?从本文引言部分的介绍我们知道,通胀持久性的结构性转变可能是由于系统性的政策改进带来的,也可能是外生的随机干扰因素的性质发生变化(即运气改变)造成的。

近年来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胀持久性问题的研究(Srock and Watson,2007)显示,通胀持久性的结构性转变主要是因为随机干扰因素的属性变化造成的,也就说“运气”是促成通胀持久性变化的主导因素。

如果现实确实如此的话,那暗示着系统性的宏观政策缺乏主动性,无法有效调整通货膨胀朝着有利于政策干预的方向运行,决策层需要更多地关注随机冲击因素而不是系统性的政策调整。

我们接下来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这一问题。

三、通胀持久性转变动因:对比仿真分析(一)转变动因的理论探讨正如本文引言部分提到的,关于通胀持久性转变原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2个层面:一是外生冲击因素的属性变化,二是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

从冲击因素来看,Stock和Watson(2007)指出,如果影响通货膨胀的随机冲击因素的规模(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在一个宏观动态系统内通胀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将会受到影响,因此通胀持久性可能也会出现减弱的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冲击因素的本质属性是随机的,所以由此带来的通胀持久性改变也只是临时的。

这种冲击因素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导致通胀持久性再次发生变化。

正因为如此,已有文献将冲击因素解释为“运气”。

与此相反,货币政策的系统性变化对通胀持久性的影响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系统的内在传导机理的。

例如,随着决策层在政策的制定、施行与调整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促进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会得到显著改进。

当货币政策调节机制从以往相对低效的阶段发展到新的高效传导阶段时,货币当局能够更及时有效地针对核心经济指标(如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进行反应,从而增强市场对央行稳定通胀(以及经济增长)能力的信心。

这样,政策意图就更容易通过市场进行传递,政策目标的透明度上升,央行可信度也会随之提高,稳定的市场预期就会在定价、投资与消费等经济行为中占有主导地位。

从标准的通胀动态机制理论(Zhangetal,2008)来看,前瞻性(即预期)程度与持久性水平在通胀动态等式中存在一个凸组合关系(即二者系数之和为1)。

所以当稳定的市场预期在通胀动态机制中占优时,反映滞后效应的通胀持久性将会相应下降。

这与Zhang等人(2008)提出的从粘性通胀到粘性价格转变的通胀动态机制理论完全一致。

从实质上看,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提高了央行政策的传导效果,提升了政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从而通过微观市场行为影响通胀动态的宏观机制,最终引起通胀持久性发生结构性转变。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考查冲击因素还是货币政策对通胀持久性的影响,需要将通胀率放在一个能够较好地刻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变量动态系统内,进而通过对比仿真分析各个因素对通胀持久性变化的解释程度。

我们下面讨论多变量动态模型的设立依据、设立形式与估计结果。

(二)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要分析通胀持久性变化的动因,就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捕捉通货膨胀及其相关经济变量动态关系的多变量模型系统,然后利用多变量模型系统在不同样本区间的参数估计结果(包括系统内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一协方差矩阵)作为数据生成过程的基础,通过不同样本区间内的参数互配来进行对比仿真,获得通胀率在不同组合情况下.的仿真数据,进而估计出通胀持久性系数。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参数互配情形下的仿真数据对应的持久性系数估计结果,确定持久性转变的驱动因素。

在对比仿真分析中,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的构建是关键。

这样的模型系统要既能反映真实经济产出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要能够捕捉宏观政策调整与真实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

因为短期通胀率的动态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所以我们首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历年来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货币政策主要中介目标,确定M2同比增长率(M2GR)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变量,其原始数据来源于国际金融统计。

另外,为了增加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在对比仿真分析中要用到的真实经济产出变量不仅使用真实GDP(Real GDP)的同比增长率,而且还使用经HP滤波计算的真实GDP缺口变量。

但是由于我国只公布名义GDP的数据,并且季度频率的名义GDP只有1992年至今的数据,因此在计算相关的增长率和缺口变量之前需要先获得1983-2008年真实GDP的季度数据。

为此,我们先选取2000年作为基年,利用官方公布的1992~2008年期间的名义GDP季度数据与对应的不变价格增长率,将名义GDP换算成真实GDP,然后运用Abeysinghe和Gulasekaran(2004)的方法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83-1992年之间的真实GDP年度数据转化为季度数据,从而获得本文研究样本内完整的真实GDP时序数据,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真实GDP增长率(RGDPGR)和真实GDP缺口(HPGAP)。

这样,我们设立一个结构式矢量自回归模型(SVAR):用来捕捉变量之间的即时关系,L表示滞后算子,p表示其中矩阵A表示向量高斯白噪音。

模型(7)被称为依据AIC标准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数,εtSVAR是因为ε所含的各个扰动项彼此独立并且每个子扰动项都具有结构式经t济含义。

例如,模型(7)中第三个等式对应的扰动项是干扰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因素,另外两个分别是干扰真实经济产出(需求冲击)和通货膨胀(供给冲击)的冲击因素。

依据标准的时序分析理论(张成思,2008),SVAR模型的估计可以通过对系加以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设为下三角矩阵),使其满足SVAR的识别要数矩阵A求,进而获得估计结果。

由于这里利用SVAR模型主要是为了进行仿真分析,所以可以通过VAR模型的结构式与缩减式之间的转化获得仿真数据。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模型(7)重新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