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基本条件

合集下载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根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诊室工作规章制度

急诊室工作规章制度

急诊室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急诊室的基本要求一、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接收急诊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和协助患者转诊至其他科室。

急诊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及处理各类急危重病人。

二、急诊室工作制度应当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应当明确,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急诊室的工作流程一、接诊患者:急诊室接诊患者时,应当迅速进行初步评估,优先处理危急病人,确保及时救治。

二、治疗流程:急诊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急救流程进行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当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不得擅自操作。

三、转诊安排: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治或治疗的患者,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联系,协助患者进行转诊。

转诊过程中要做好交接工作,保证患者安全。

第三章急诊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一、急诊室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处理各类急重病人,保证医疗质量。

二、急诊室护士应具备专业护理技能,能够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管理和教学工作,不得擅自处理有关急诊室工作的事务。

四、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四章急诊室的卫生管理一、急诊室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医疗工作安全。

第五章急诊室的医疗设备一、急诊室的医疗设备应当保持良好状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正确使用,避免误操作造成伤害。

第六章急诊室的应急预案一、急诊室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保证应急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急诊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急诊救护工作制度范本

急诊救护工作制度范本

急诊救护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1.1 急诊救护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地救治和护理。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急诊救护工作,包括急诊科的设置、人员配备、设备设施、抢救流程等方面。

1.3 急诊救护工作应遵循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原则,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急诊科设置与人员配备2.1 急诊科应设立在医院便于患者及时就诊的区域,具备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2.2 急诊科应配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应急能力的医护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护理人员、医生、技师等岗位。

2.3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抢救意识和水平。

三、设备与设施3.1 急诊科应配备完善的抢救设备和设施,包括急救车、抢救床、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药品和器械等。

3.2 抢救设备和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

3.3 急诊科应设有急救药品和器械的专用储存柜,并严格执行药品和器械的管理制度。

四、急诊救护流程4.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诊医师和护士应立即进行接诊,询问病史、查体,并根据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

4.2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进行紧急救治。

4.3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做好护理记录。

4.4 急诊科应与相关科室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在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转科治疗。

五、抢救工作规范5.1 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

5.2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5.3 抢救物品应保持齐全、完好,班班交接,帐物相符。

无菌物品应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5.4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5 抢救结束后,应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等。

六、护理工作规范6.1 急诊科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急诊科的设置标准非常重要,下面将从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谈谈急诊科设置的标准。

首先,急诊科的人员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支优秀的医护团队是急诊科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

在人员配置方面,急诊科需要有足够的急诊医生、护士、技师等医护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其次,急诊科的设备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

此外,急诊科的空间布局也需要合理,应该设置有充足的急救床位、观察室、手术室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需求。

再次,急诊科的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急诊科的运转秩序和医疗质量。

急诊科应该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急诊流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急诊科的设置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联动。

在医院内部,急诊科往往需要与重症医学科、手术科、内科等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因此急诊科的设置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设置标准涉及到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等多个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规划和落实,急诊科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因此,医院在设置急诊科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以确保急诊科的正常运转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

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根据科室规模,工作量决定医护及辅助人员数量。

一般不少于20人。

包括内儿科医师各3人,外科医师3人,护士不少于12人,担架工2人。

有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

设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抢救组,当值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急诊培训基地(三级医院设立)接受2个月以上的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三、急诊室设置。

1、急诊科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

位置要方便病人就诊,便于救护车停靠及运送病人的车辆直接到达;有条件的急诊科设立双入口,包括急诊病人出入通道和救护车通道。

2、急诊科要光亮、通风,大门开阔、通道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

急诊布局合理,大厅有足够面积,设有宽敞的病人候诊空间。

就诊路线清晰通畅。

3、急诊科标志鲜明清楚,科内各种指引牌要准确清晰。

四、诊科功能设置:按功能分为: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抢救室、临时输液室、急诊观察室,外科清创室。

24小时应诊服务(医生护士24小时应急、候诊)。

1、急诊诊室:包括内、儿科、外科急诊室,各科配有相应诊疗器械。

2、抢救室:不少于40㎡,设抢救监护床2张。

3、临时输液室:60-100㎡,可同时容纳10人以上输液。

设置有隔离输液室。

4、急诊观察室:100-150㎡,设观察床8-10张。

5、属于急救分站应配有固定“120”专线联络电话。

五、组织管理。

急诊相关制度

急诊相关制度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4.8.1急诊科诊疗规范1.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急诊科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有75%以上的急诊科固定人员。

刚分配到院和未取得“二证”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医疗的一切工作。

2.急诊科设置有预诊分诊、诊断区、急危重症抢救区、急诊病房观察区、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超声检查室。

3.急诊科设内、外科,妇、儿及其他专科备班,随叫随到。

4.急诊接诊时间1~2分钟内,危重病人立即接诊。

5.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一名中级职称医师。

6.危重病人检查有医护人员陪送。

7.抢救室有急危重症抢救规范。

8.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急诊病人有登记,留观病人有交接班,抢救病人床旁交班。

10.留观病人有观察记录,抢救病人有抢救记录,输液病人应有急诊病历、处方、输液医嘱及观察记录。

11.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三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按住院病人处理。

12.危重病人住院前需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的处理。

13.设立公开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接诊后5分钟内出车,出车人员与急救伤情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8.1急诊科工作制度与医疗质量管理总则1.急诊科是医院诊疗、抢救第一线科室,并负担成都“120”急救,公共突发事件及救援任务。

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一旦接到指令性任务,迅速反应到位。

2.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医师法及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规范进行。

3.急诊科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含主任、副主任及主治医师)负责科内的各项具体工作。

科内重要决策经科会讨论,由科主任综合意见后最后做决定。

4.急诊科室实行严格的正规临床培训。

住院医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并取得医师执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护士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取得护士执业证。

轮转医师和进修医师的管理参照住院医师制度执行。

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

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

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

急诊科是培训合格的急诊专科医师的核心科室。

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急诊科以及相关科室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急诊科医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急诊科基本条件(一)相对独立、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1.总要求为宽敞、通风、布局合理,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方便。

2.急诊区域应设鲜明标志。

急诊区有独立入口,大门宽敞,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到达。

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

急诊科内应设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3.急诊大厅有足够面积,候诊区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障碍。

4.小儿诊室与成人诊室分开。

5.单床抢救室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抢救室每单元(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

6.辅助科室建筑面积能满足患者就诊的需要。

7.输液室分设小儿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

8.独立的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

9.以上建筑布局尽量安排在一楼同一层面,要求能减少交叉穿行往返。

10.院内或科内具有诊治传染性疾病如ARS的独立区域。

11.急诊观察室、急诊ICU、急诊手术室等布局合理。

其中急诊ICU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行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层流等)完备,尽可能拥有有一间具备接收严重传染性疾病病人能力的带负压系统的隔离监护单元,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医疗区与功能支持区分布合理等;急诊手术室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手术室规范。

(二)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1.院外急救部分(1)救护车:至少2辆,车内须配置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s)1台、除颤起搏器1台、急救呼吸机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功能)1台;快速血糖仪、环甲膜穿刺置管套件、人工呼吸球囊、各种型号经口气管插管套件(含喉镜)、面罩、喉罩、气管食管双腔导管、氧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夹板、颈托、止血带、绷带、铲式担架、脊柱板、负压垫、常用急救药物等。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急救能力和医疗质量。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急诊科的设置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急诊科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医院的便捷位置,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快速到达。

通常情况下,急诊科应该位于医院的主要出入口附近,便于救护车的进出和患者的转运。

其次,急诊科的面积和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积应该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同时要合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留观区、急诊治疗区、手术室等,以便进行快速而有序的医疗救治。

另外,急诊科的设施和设备也是急救工作的关键。

在急诊科内,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以确保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

此外,还需要配备充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以满足各种急救情况的需要。

除此之外,急诊科的人员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应该配备专业的急诊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技能,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最后,急诊科的管理和运行也是关键。

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急诊科管理制度,确保急诊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急诊科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总的来说,急诊科的设置标准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位置选择、面积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和管理运行等,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置,才能确保急诊工作的高效运行和患者的及时救治。

希望各医院能够重视急诊科的设置标准,不断提升急救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开设急诊科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设急诊科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设急诊科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将通过对急诊科开设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急诊科的基本情况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现有条件分析、发展前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急诊科的基本情况分析1.1 急诊科的定义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接诊和治疗突发性疾病、伤病和危急病人。

1.2 急诊科的作用急诊科在医院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可以快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和诊断,及时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时间。

1.3 急诊科的设备和人员配置急诊科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急诊医生、护士、放射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等。

二、市场需求分析2.1 急诊科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意外伤害的增多,急诊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市场需求状况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市民对医疗急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诊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3 竞争情况目前市场上的急诊科供给量不足,导致了急诊科的竞争程度不高,为新开设急诊科提供了机会。

三、现有条件分析3.1 医院规模及患者来源医院规模庞大,周围地区人口密集,可以为急诊科提供充足的患者来源。

3.2 医院设备和人员配置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团队,为开设急诊科奠定了基础。

3.3 急诊科场地和环境医院已有专门急诊科区域,可进行改造和装修,满足急诊科的开设需求。

四、发展前景分析4.1 急诊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急诊科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4.2 急诊科的盈利模式急诊科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急诊医疗服务、急诊手术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和治疗服务。

4.3 急诊科的管理模式急诊科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健全医疗流程和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开设急诊科对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运作,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本报告的研究内容对医院决策者有所帮助,促进急诊科的良性发展。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急诊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急诊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科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3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质量控制标准

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陕西省综合医院急诊医学质量控制标准为提高急诊诊疗水平,规范急诊医学发展模式,保障急诊医疗安全,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09)》、《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09)》《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以及《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2013)》等规定,制定陕西省三级、二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学质量控制标准。

总则一、急诊医学特点⒈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的入口,是普通急诊和危重病急救患者就医的首诊场所,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⒉急诊患者发病急、变数大、病情轻重相差悬殊,常以症状或体征就诊而不以某病为主导,病情涉及面广,可供诊断的资料少,医生常常是面对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

因此,急诊医学需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专业的医疗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要有定期专业培训和准入机制,并常需与各专科协作配合;⒊急诊患者多因遭受意外伤害或突然病情变化而急诊就医,患者及家属缺少心理准备,易惊慌失措,对诊治要求紧急迫切;4.急诊医疗随机性强,患者就诊时间、数量、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

二、急诊医学科建设原则⒈全年、每天24小时对社会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为患者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⒉突出快速、高效、准确、安全的原则;⒊急诊诊疗一体化,即急诊抢救室-留观或急诊综合病房-急诊ICU或综合ICU(三级急诊手术室)一体化的救治原则;⒋急诊科独立建制、有75%固定编制医护人员;5.儿科急诊遵从国家儿科急诊建设要求。

三、急诊医学科运行体制⒈急诊医学科与院前急救、重症监护病房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相互联系的3个部分,急诊医学科是EMSS的中心环节。

2. 急诊医学科实行连贯性一体化的救治管理体制,即抢救室-留观病房或急诊综合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或综合监护病房(GICU),以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快速高效运行。

急诊科规章制度儿科产科

急诊科规章制度儿科产科

急诊科规章制度儿科产科一、急诊科概述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应对突发疾病、创伤以及急性并发症的重要部门。

急诊科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度的医疗技能和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紧急抢救和治疗。

二、急诊科管理体制1. 急诊科设立充分的医护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2. 急诊科设立科室主任负责整个科室的日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设立副主任或主任助理。

3. 急诊科设立护理部门,负责护理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三、急诊科医护人员队伍1. 急诊科医生应具备较高的医疗技能和快速判断病情的能力,能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

2. 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处置急危重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急诊科的工作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迅速进行初步检查和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安排治疗措施。

2. 急诊科应设立快速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先处理,确保抢救时间的最大化。

3. 急诊科应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医疗工作的高效率和质量。

五、急诊科的规章制度1. 急诊科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 急诊科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内部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急诊科应建立患者医疗信息保密制度,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权。

六、急诊科的设备和药品管理1. 急诊科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修。

2. 急诊科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储存,防止药物过期使用或错误使用。

七、急诊科的安全管理1. 急诊科应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急诊科应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保证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结: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和快速处理急性疾病的重要任务。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急诊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

医院急诊科建设

医院急诊科建设

同容可以包括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只要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尤其是那种内外科都搞的医生,千万不能像我们医院这些医生,内科的就不管外科的,哪怕病人情况危急都得等外科的医生来。

急诊科室全才医生施展才华的地方,提升医院品牌,首先做好急诊建设。

';;急诊科的建设确实是我院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医院的品味提升和发展前景,目前我院的急诊室充其量是急诊病人的转诊站。

建议:首先是急诊医生和护士的培养,比如选择优秀且有事业心及责任心强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到三级以上的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其次是稳定急诊人员,可通过提高待遇,如奖金系数、晚夜班费、节假日加班费等。

还有增加急诊抢救设备,拓展急诊病员,如工伤、交通事故等创伤病人是外科急诊病人的主要来源。

应该立即充分调动各种关系去争取相关病源。

急诊科的水平可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

主要原因:1.缺乏具有过硬急救技术的人才。

2.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不当主要措施;1.加强引进或培养真正的急救人才。

现代急救人员的素质应该是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懂得临床各科的常用、基本知识,且必须要有遇惊不乱,遇乱不慌,口齿伶俐。

2.合理使用人才。

急救人员先必须经过临床各科的实践。

3.提高急救人员的待遇。

急救人员很辛苦,许多医生不愿意。

2、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营销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导诊工作,实行导诊人员的24小时服务,对实在没有能力开展急诊的科室,由导诊人员直接送往相应的住院科室就诊,门急诊大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轮椅和担架床,以便随时急用,120接诊人员、导诊护士及临床各科室之间应建立非常畅通和方便的通信联系。

通过导诊来弥补我院技术人员的不足。

外科急诊的夜班可以由一家科室负责,适当增加该科室医生的编制。

如果没有一家科室愿负担这个任务的话,可以由几家外科轮流派急诊夜班,外科各科室要配备心电图机,外科医生要学会做心电图;尽快配齐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的人员,B超室要尽快派晚夜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引进人才,先保证急诊科的运转,3、医院的对外联系:为了我院创伤外科的发展,医院应该在近期内做到各方面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与市劳动局工伤保险科协调好关系,争取市工伤保险定点医院资格;与市交警支队搞好关系,争取交通事故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争取市内120尽快实现公共化,实行资源共享。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准入标准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准入标准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准入标准
项目
准入要求
我院情况
一、基本条件
1、二级以上综合(中医)医院,个别一级甲等综合医院
2、急诊科有固定的人员、设施设备,布局流程合理,能保证24小时应诊服务。
二、科室设置
1、必须设置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一级科室,有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等功能科室和X射线影像专业、CT室、B超室、心电图室。
五、急救通讯
设备配置
1、值班电话1部,专人值班,保持24小时畅通。
2、对讲机l部。(专用于指挥中心与救护车或救护车与患者的联系)
3、车载信息终端(GPS)1部(专用于指挥中心与救护车的指令传输)。
六、院前急救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诊疗护理操作规范落实到位,急救绿色通道运行良好,及时维护通讯设备、急救车,定期进行车辆洗消,确保24小时运行正常
七、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八、严格执行出诊信息反馈及院前急救信息的统计上报制度。
2、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值班பைடு நூலகம்辆,配置相应急救人员,每辆救护车必须配备医师l名,护士l名,担架工l名,驾驶员1名。
3、急救人员设立值班制,做到全年每天24小时(包括节假日)随时可以出动。
4、急救医疗救护专业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人员配备除保证院内急救外,必须配备固定的院前急救人员队伍,以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
2、房屋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必须符合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有关规定
三、救护车
车辆配置
1、医院至少配备2台以上救护车,急救车上印制“广安市120XX医院”和“蛇杖”急救标志
2、配备急救警灯、警报器、车载GPS定位系统
3、救护车24小时值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急诊科专业基地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急诊科专业基地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急诊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1 .设有独立急诊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 .医院总床位不少于IOOo张。

(二)急诊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 .科室规模(1)符合2009年6月10日原卫生部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的相关条件。

急诊总床位不少于30张,包含各区域床位数:抢救室不少于4张、留观和急诊病房合计不少于20张、急诊重症监护室不少于6张。

(2)年急诊量不少于50000人次。

(3)急诊病房或观察室:年度床位使用率90%及以上;年度平均住院日不超过9天。

(4)急诊重症监护室:年度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75%及以上。

(5)急诊手术室:年急诊手术不少于300例,手术种类全面覆盖急诊创伤。

2.诊疗疾病范围(1)疾病种类和例数,见表1。

(1)临床操作种类和例数,见表2。

表2临床操作种类及例数要求临床操作种类最低年操作例数心肺复苏术•18电除颤与电复律•18中心静脉置管术∙Nr)外伤清创手术•230各类血液净化技术. 18无创机械通气. 18有创机械通气, 18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 5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0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30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 20胸腔闭式引流术. 20经皮快速气管内置管术有急诊医师主导的床旁超声评估技术有肺动脉导管技术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QS涨作及结果判读有心包穿刺有体外人工膜肺电0)有呼吸力学监测技术有目标温度管理技术有注专业基地应能够单独或协助开展的代表本专科医疗水平的急救项目不少于15项。

*为必须具备的项目L医疗设备⑴急诊科专业基地基本设备,见表3。

急诊区域设备名称最低数量急诊抢救室床旁监护仪1台/床呼吸机1台/2〜3床除颗仪1台自动心肺曳苏仪1台无创〃i创心脏起搏器1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仪1台便携式监护仪1台中心负压吸引器1台/床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1台中心供氧接口或加气筒2个/床或1个/床输液泵1台/2床微易注射泵1台/床快速血睛自动测定仪1件喉镜2套无影灯2台抢救车1台低温治疗设备1个床旁超声检查设备1台可视喉镜1件重症监护室床旁监护仪1台/床便携式监护仪1台心输出fit监测设备1台呼吸机1台/2〜3床除镰起搏器1台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设备1〜2台血气分析仪1台支气管镜设备1台低温治疗设省1个快速血精自动测定仪1件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1台输液泵1台/床微H注射系2台/床心电图仪1台床旁超声检查设备1台喉镜2套窿表)急诊区域设备名称最低数量急诊手术室间)麻醉机1台/手术台床旁监护1台/手术台仪除颤仪1台电刀1台/手术台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2个/手术台1台/手术台器备用电动吸引器1个中心供氧接2个/手术台口抢救车1辆/手术台2套喉镜其他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各种手术器械若干1台清创手术室清创手术台抢救车1辆1台吸引器若干手术器械(1)急诊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的设备见表4。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年5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室)基本标准(试行)(2007年施行)

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室)基本标准(试行)(2007年施行)

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室)基本标准(试行)一、基本设置急诊科(室)设置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

一级医院可设置急诊室,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急诊科。

急诊科(室)床位(包括观察床、抢救床、急诊病房床、急诊ICU床位)一般按全院总床位的5%-10%设置。

㈠急诊科的基本要求1.急诊科隶属于医院或医院分管理院长职能部门管理;2.急诊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由具有较高急诊医学业务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3.医院要创造条件实现急诊医师全部固定制。

规模较大的急诊科应根据专业设若干急诊医疗组长,具体负责相应专业的急诊抢救工作;4.医护人员配备要求。

护士:观察床位不少于1:2,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士:床位不少于2.5-3:1。

急诊科医护人员需经急诊专业培训,至少配备一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负责业务技术把关,固定急诊科医师比例不小于70%,其余可由各个专业轮转,但应相对固定半年以上。

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比例不小于50%。

急诊科编制医师任住院医师满2年、轮转医师任住院医师满3年方可在急诊科独立值班;5.有专职的急诊科护士长。

㈡急诊室的基本要求1.急诊室一般隶属门诊部管理,由一名门诊部主任或副主任主管急诊工作;2.急诊室医师人员数额确定,由各科派出,每次轮转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派出人员受门诊部和所在临床科室的双重领导。

㈢专业设置及工作要求1.内、外、儿科等基本专业设置齐全,其中内科专业主要包括普通内科、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等,外科专业主要包括创伤外科及普通外科等。

儿科应为独立的儿科急诊,不属于急诊科;2.急诊科常年24小时应诊,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流程及技术操作规程;3.医院须做好急诊科门诊和其他专业病房之间的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可留有机动人员,以便相互支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二级以下医院(不包括二级医院)急诊室及对急诊数量不多但又不可缺少的专科(如五官科等),可由病房值班医师兼管急诊工作。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标准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年5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的基本条件
1、牟定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根据二级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指南的要求,具备与抢救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证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2.我院急诊科24小时开展急诊工作,设有医疗区,24小时值班,相关专业开展急诊听班制度。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和观察室,抢救室,开设急诊病床10张;相关辅助科室开设急诊听班制度(化验室,心电图,超声检查室,放射室等设有急诊听班制度),遇急诊患者时10分钟到位,开展相关检查。

3.我院急诊科布置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发挥中医特色治疗。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6名)。

4.我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符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要求,基本诊疗设备达到要求,配备针灸器材,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药房及煎药室开设24小时急诊听班制度,能够满足急诊中药饮片的调付和煎煮。

5.我院急诊科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急诊病房实行一体化管理。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启动急诊应急小组),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附一:
我院急诊科的设备配置
1.吸引设备
2.供氧设备
3.监护设备
4.心脏除颤仪
5.有创呼吸机
6.简易呼吸器
7.自动洗胃机 8. 心电图机 9.气管插管设备
10.快速血糖仪 11.转运车 12.抢救床
13.微量注射泵 14.输液泵 15.医用冰箱16.体温计、血压计、体重秤 17.空气消毒机18. 针疗设备 19.灸疗设备 20.罐疗设备21.中药外治设备
附二:
牟定县中医医院急诊听班制度
1.为配合我院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急诊医疗安全,故对医技科(检验科,心电图,超声检查室,放射科)、中药房、煎药室设24小时急诊听班制度。

2.上述相关科室在班期间,接到急诊电话立即赶到所指定的地点完成相关的急诊医疗服务。

3.急诊听班的医务人员下班后要求24小时开机,接到急诊电话通知要求十分钟内赶到所指定的地点。

4.若急诊听班的医务人员违背急诊听班制度,则严格按医院管理内部条例处罚。

附三:
牟定县中医医院急诊应急小组的通知
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经医院研究决定补充完善牟定县中医医院急诊应急小组。

组长: 李锡云
副组长:马勇田明鑫吴泽春董成惠
成员:赵应荣刘祖贤罗忠兴夏琼华高琼艳冯宏罗红丽普联进周海英生丽翠詹晓英王云仙
胡敏王学会习翠菊杨和芬王丽李珏
周海燕周梅金自芸邓宝平邓应猛杨晓梅
谢明俊高翠丽李玲
牟定县中医医院急诊应急救治小组工作职责
1.根据我院急诊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建设和组成中医医院急诊应急小组。

2.负责组织对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危、重症及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

3.负责向院长汇报紧急情况,便以协调院内外各部门共同参与救治工作。

4.制定各科室应急预案,如急诊手术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流程和抢救技术,定期进行考核、考试,提高应急治疗水平。

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各部门协调合作能力,促进急诊应急队伍的发展和成熟。

3.针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季节性特征,向相关部门发布传染病、食品安全、职业安全的预警信息。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开展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负责收集、检查、督导有关医院医护人员落实隔离、防护措施,并组织培训。

6指导基层防保所及其他医疗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7.及时总结阶段性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提高急诊应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