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科学实验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多种实验活动,学生将研究到一些科学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一些科学实验需要的基本器材和实验步骤;- 理解科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2.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技巧;-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科学实验基础知识- 科学实验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器材和仪器;-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2 实验示范与实践- 根据实际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实验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3 实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进行科学解释。

4. 教学活动安排4.1 授课-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科学实验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4.2 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实践科学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和学生互动,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3 团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分析结果的不同观点;- 鼓励学生彼此发表意见,并尊重不同观点。

5. 评估方式5.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5.2 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记录和总结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准备-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投影仪和实验演示材料。

7. 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质量。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的简要介绍。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罗甸四小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1)班——何之华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知地球表面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知道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2.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展示动画(地貌、地形)或课件(导入地形、地形分析),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要布置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要求学生弄清并注明地点和地形特点。

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可让他们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间接的信息和资料二、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1.通过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出示课件: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雅丹地貌、海洋、高山、高原、峡谷等)每个风景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你能给大家说说途中景色分别有哪些特点?学生可能的回答:喜马拉雅山脉:富士山:雅丹地貌:沙漠:高原:峡谷:华北平原:小结:象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不同的地表具有不同的的形态,我们称它们为地形。

你还去过哪些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形具有什么特点?小结:这些风景秀丽的地方代表着我们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形态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通过大量的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观念—----学习就在身边。

2.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认识地形A: 学生交流看地形图的经验,或由教师讲解观察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B:认识地图上的地形:学生可能观察的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一、教材解析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流水、风等外力的因素,也包含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表的改变。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

他们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溶洞、瀑布、峡谷等自然景观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火山和地震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相信本单元的内容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内容编排上本单元分为四大部分。

第1课为第一部分,先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第2课为第二部分,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第3-7课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

第8课是最后一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

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让学生推测侵蚀的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

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一方面继续观察河流的侵蚀作用,同时观察河流的沉积作用。

还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因为侵蚀和沉积带来的地形地貌变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的实践活动,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自己的家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表地形的变化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人类不当的活动又会加剧因地表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苏教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贾秀彬)

苏教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贾秀彬)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鹤山乡王卞小学贾秀彬单元标题:电和磁单元总体教学目标:1.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2.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4.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5.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6.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7.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属于课程标淮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他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的关系,且单元里的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根据《课标》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认识简单电路:这部分内容编成了三课,从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开始,到认识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了解开关的作用,最后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红绿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概念。

因为连接电路,所以就会发生故障,使得电路不通畅。

在断开的电路中用什么物体可以代替金属导线呢?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做个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让孩子们先预测再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分类,最后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进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识到人体是导电的,大地是导电的。

在这个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最后通过组织学生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让孩子得用简单电路检测盒判断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培养孩子们的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同时向孩子们渗透一种“解暗盒”的科学思想。

这也是对前两课的延续和巩固。

二、研究磁铁:研究磁铁这一部分内容渗透着一个发散性思维的思想。

通过开放性的玩磁铁,从而认识到多种形状的磁铁都有磁极。

进而指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等一系列现象。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如做小指南针以及制作磁铁玩具更好地让孩子们认识到磁铁的性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教案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时间在流逝【教材分析】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以时间流逝为主线,学生体验如何计量时间的过程。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来关注、研究时间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实例的探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探索计时工具的状态:产生研究计时方法的探索渴望,初步掌握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先提出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接着设置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活动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延伸了两个研讨问题。

探索活动3蕴含的实验方法——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都是具有范例性的,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如一段香的燃烧, 10毫升水的流动,摆摆动 10 次等)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从而探究得出计时工具的计时原理,并体会计时工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比如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涉及到“人类是怎样逐步发展起各种计时方法和工具的?”“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这些问题时,学生可能有所思考,并有一定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时,容易发现香燃烧相同的长度所用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

但除了这个发现之外,学生还需意识到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间一致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计时,燃香钟的原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

此外,蜡烛是否也具有这个特点呢?蜡烛是否可以用来计时呢?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需要培养的科学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实验材料、操作方法、记录表设计等环节,进行针对性、引导性、精细化的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2)水位高低的变化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水位高时,水流速度快;水位低时,水流速度慢;水位保持不变时,水流速度也保持不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10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我们的水钟课型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
2.提问: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需要哪些材料?你们打算怎样控制水流的速度?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画出设计图。
4.交流: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自小组的设计,互相点评补充,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
二、制作过程
1.提问:课堂上的制作时间有限,应该怎样更快地标出1~10分钟的时间刻度?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第2课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10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观察水流速度及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理解水位高度会影响水流速度以及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水流的速度”和“测量水流的速度”两个活动来探究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再通过第三个实验发现获得的结论与前面的结论相互矛盾,以此撞击思维,引导学生注意到水位变化会导致水流速度变化,进而理解古代水钟的设计,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拓展与小结:
(1)水流可以用于计时,当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时,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也相同。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计量时间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的教案安排。

这个教案主要包括7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测量时间,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第一课:时间与日常生活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件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发生顺序。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

最后,老师总结出时间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表。

第二课:读秒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读秒表,并能利用秒表测量简单的事件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秒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演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利用秒表测量一些简单事件的时间,如跑步、唱歌等。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总结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的方法。

第三课: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并能正确地将事件时间与相应的时间单位进行关联。

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用何种时间单位来进行测量。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秒、分钟、小时和天等时间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情况。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练习,让学生将给定的事件时间与适当的时间单位进行匹配。

第四课:时钟和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时钟和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能通过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时钟和表,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指针的运动。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时钟和表的主要用途,并示范如何利用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用不同的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给定的时间。

第五课:日历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历的功能和用途,并能通过日历来确定事件的发生日期。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秋冬星空》单元备课单元分析: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知道秋、冬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系列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真正体现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单元目标: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的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

课时安排:4课时12、《秋季星空》教学设计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标要求: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材分析本课与“冬季星空”、“春季星空”、“夏季星空”共同组成了观察研究星空的系列课。

从本课开始,我们将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四季星空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知道四季星空的主要代表星座,发现星座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长期不懈地探究星空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三单元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课题一: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对研究材料的特征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5,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块等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导线,钢笔,粉笔,磁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材料二、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让学生找物品,分辨所使用的材料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师进行小结:我们身边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三、我们一起来做研究计划让学生认识提供的材料师:你认为它们的哪些特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学生根据经验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特征各小组从中选一个特征来研究,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工具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四、动手研究师交代研究中注意的事项,分小组研究材料的某一特征,交流:自己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选用的工具,研究的成果,研究中的新发现五、扩展师:你们还想研究哪些内容呢,?学生制定课后研究计划,讨论课后研究的注意事项课题三:各种材料的锅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已有认识做出大胆的预测2,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3,体验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4,认识材料在传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5,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6,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一些热的不良导体和良导体教学重点:目标1,4,5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等工具:酒精灯,三脚架,打火机,小瓶盖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家里都有锅,能够做锅的材料有哪些特点呢?二、预测:这些材料能做锅吗师:以下材料,你能用它们制作可以装水和加热的锅吗?学生分析提供的材料,预测哪些能做锅,预测哪些不能做锅,写出自己的理由三、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讨论:如何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四、完善方案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相互交流,最终完善实验方案五、实验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六、交流整理,形成结论交流整理实验结果,得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七、扩展实验做“纸锅”实验课题四:被种下的材料教学目标:1,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材料变化的因素2,能对材料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3,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4,事物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5,知道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教学重点:目标2,5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铁片,铜片,塑料,棉布,纸巾;铁铲,刷子,放大镜,报纸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如果我们把材料象种子一样种在地里,材料会发生变化吗二、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讨论:把材料种在地里可以研究材料的什么特征,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材料的变化,种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分别研究可能十材料发生变化的因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材料研究比较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制定小组研究计划三、记录材料的初始状态四、种材料五、挖材料六、讨论观察方法师:我们需要观察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学生讨论确定观察方法七、对比观察分小组观察材料的变化情况八、交流整理学生相互交流:这些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影响了材料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将材料进行分类九、播种信息师:把材料埋在地下100年后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生预测,哪些材料发生变化,哪些材料不发生变化,讨论:用什么材料包装写好的信息课题五: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2,能把物品的功能和材料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3,意识到只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才能发挥物品的正常功能4,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5,知道选择材料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准备:接线板,电熨斗,眼镜,保鲜薄膜,塑料水杯,牙刷,拖鞋,电线等教学过程:一、研究物体的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材料师出示接线板,电熨斗,眼镜问:这些物品用了什么材料,用这些材料有什么好处?学生试着回答二、研究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知道的塑料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塑料制成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利用了塑料的那些方面的特征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不同的物品,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征小结: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人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来充分利用材料三、研究物品用了不合适的材料的后果师出示:装水的布袋,塑料刀具,橡皮榔头,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使用这些物品会出现什么问题四、讨论:在选材料制作物品时,因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选材应考虑的因素有:物品的性能,材料的特征,成本五、制作可多次使用的草稿本调查:一个学期用多少草稿本,浪费多少。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简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学会一些认识地形的方法,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最熟悉的并非是旅游所见的地貌,而是自己的家乡的“地形”,但这种地形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

即使,学生平时听到过或看到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裂谷系、盆地”等地形的名词,而对于这些地形的名称和实际的地理意义无法作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湖泊、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地形图的方法2、能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并与实景图像相对照,形成对地形的初步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研究地形及其变化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地形图,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难点:区分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D中国地形图、3D世界地形图各一张、记号笔、纸条10张。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磁铁、3D中国地形图、三D 世界地形图、橡胶篮球、班级记录大表、纸条。

【教学过程】一、现象迁移,聚焦主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橡胶篮球。

]1、[出示一个橡胶篮球]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提问: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师小结:我们远看去是似乎光滑,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2、知道秋季星空中有哪些星座。
3、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
检测
时间
课时
分配
课次:1213
课时:21
单元授
课时间
从第9周至第11周
10月27日至11月10日
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科目
科学
时间
单元序号

单元Hale Waihona Puke 容秋季星空备课小组成员
全镇五年级科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王凯
单元
教学
目标
1、知道在观察星座时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2、知道秋季星空和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
3、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
重难点
重点:秋季星空和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
难点: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
单元
练习
1、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是什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的水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的水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的水钟》教学设计2.学生思考:(1)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泄水型或受水型),需要选择什么材料制作;(2)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水钟,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标出刻度。

3.各小组讨论制订方案(画图)题)。

水钟制作方案,包含哪些事项。

2.交流:水钟设计方案事项。

3.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意图说明:在制作水钟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一个制作方案,包括水钟的类型、式样、所用材料、操作步骤等事项。

方案的完善是制作水钟的一个关键,在这部分,教师要引导每位学生不断思考和完善设计,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操作过程。

环节三:制作与测试。

(2、3、4)学生活动3:1.各小组领取材料,制作自己小组的水钟,并完成1-10分钟的时间刻度:2.测试自己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教师活动31.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制作水钟。

注意引导学生间相互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益。

课件出示刻度线的画法。

2.教师指导学生测试是否准确(时间有限,只实际运行5分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提示,让学生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与和谐地开展探究是重要的,让学生在制作水钟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通过动画模拟画水钟刻度线,让学生简明扼要地知道刻度线的画法以及注意事项。

环节四:评估与改进(指向目标3、4)学生活动4:1.用做好的水钟与秒表对照5分钟,来检测我们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

2.说一说计时不准确的因素,思考改进水钟的方法。

教师活动41.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员画线标记水钟是否准确(时间有限,只实际运行5分钟)2.制作过程中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什么?课件展示古代的人们是怎么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水钟的评估与改进环节,让学生检验制作好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根据检验结果总结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进一步提出改进水钟的措施。

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环节五: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5一、填空题1、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
课Ujji10.奇妙的镜子
味赵(实验课)
课时
1
教 学

1.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制 作万花筒等科技作品;能设计实验探究多个平面镜会聚太阳光后,会产生 温度升高的变化。
2.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会聚太阳光后, 会引起温度升高的变化。


八、、
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大量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中的 展示辨析出应
用镜子的例子。然后分析各种应用实例镜子的作用。
自由活动:
教师可以课前先做一个万花筒,让学生观察,引起他们的兴趣。 关于原理,可以不做要求,只要学生能模仿制作即可。制作万 花筒比较费时,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鼓励学生课下继续完成, 然后带到学校交流欣赏。
活动设计:
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镜子?你搜集 了哪些与本课探究有关的物品?然后,总结导入新课。
☆活动一:
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展开:一是明确活动主题,师生交流后,明 确以观察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为内容,设计观察 重点。二是展开观察活动,以表格为引导观察三种镜子的成像 现象,并做好记录。三是交流整理,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 过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发现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 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 凹面镜和凸面镜之间;三种表面不同的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 体的比例有较大变化。
如果把一面涂银的镜子和一面涂水银的镜子并排摆着,一眼就 可以看出那涂水银的镜子要暗得多。一只25瓦的电灯,在涂水 银的镜子里看去好像只有16瓦,在它上面失掉的光就有这么多。 制造镜子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很奥妙的事,可是在300年前,能 制镜子的只有一个城市 威尼斯;威尼斯人把制造镜子的方 法保守秘密。谁要是胆敢把制造镜子的秘密泄露给外国人,就 要被处死刑。根据威尼斯政府的命令,所有的玻璃工厂都要搬 到姆拉诺孤岛上去,外国人不准到那里去参观,更不用说学习。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 时间在流逝 课时教案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 时间在流逝 课时教案

1.时间在流逝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数据等方法,发现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是计时的本质。

探究实践: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及其发展史。

难点:实验研究燃香计时的科学原理。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四、教学过程能够通过探究用香计时的实验方法,了解古代计时法,明白作为计时工具的必备条件。

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一、填空题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的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的一种天文仪器。

二、判断题1.水钟、沙漏和燃香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2.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其中立着的是圭,有刻度的表。

( )3.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和一个小时的时长差不多。

( )三、选择题1.用燃香的方法来计时,不需要考虑()。

A.香的粗细均匀 B.香的长短适中 C.周围风的影响 D.香的颜色2.小丽站在操场上发现此时的太阳正对自己的头顶,此时大约是()。

A.下午三点B.上午十点C.中午十二点3.()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A.水钟B.圭表C.电子计时器【综合实践类作业】实地考察或寻求家长帮助,调查一下本地地形地貌有哪些,并试着描述一下它们的特征。

答案:一、填空题1.太阳天2.日影长度二、判断题1.√2.×3.×三、选择题1.D2.C3.B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水钟》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水钟》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水钟》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水钟》的教案。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水的特性,如水的流动性、透明度等。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动性、透明度等。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感受和体验水的特性。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增强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发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水的特性,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特性。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引出实验背景,比如问学生:水的流动性如何体现?或者说:如果用水来制作一只时钟,应该怎么做?2. 实验过程(25分钟)2.1 实验前准备准备漏斗、量杯、滴管、洒盘、水和数只为空瓶子。

2.2 实验步骤1.将漏斗直立放在洒盘上,然后用滴管将水滴入漏斗中,观察水在漏斗中的流动情况。

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水的流动性。

2.在量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让学生用眼睛观察这些水在量杯中的高度是否相同,让学生说出水的透明度。

3.将漏斗中的水倒入一个空瓶子中,用滴管慢慢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不同量的水加入后瓶子内水的高度变化情况。

4.随意摆放几个瓶子,让学生想象一个水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水来制作一只时钟。

2.3 实验后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其中包括:•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是否和预期一致?•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3. 课堂小结(5分钟)在课堂中对学生表现出色的进行肯定和表扬,同时简要总结一下本次实验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5分钟)为了巩固本次实验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布置一些针对性的课后作业。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6课 制作钟摆 课时教案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6课 制作钟摆 课时教案

6.制作钟摆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2.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思维:在调整摆绳长度时,用比较的方法能预测摆的摆动快慢。

探究实践:1.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绳长度如何影响摆动快慢,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2.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

态度责任: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与制作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

难点: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学会制作钟摆。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四、教学过程能够通过探究用香计时的实验方法,了解古代计时法,明白作为计时工具的必备条件。

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一、填空题1.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上,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2. 是第一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

二、判断题1.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昼夜的影响。

( )2.在观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时,要让摆自由摆动。

( )3.机械摆钟是一种利用摆来计时的时钟。

( )三、选择题1.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指针以一定的()移动。

A.快慢B.粗细 C长短 D 轻重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霍金3.现代钟表的原动力可以分为机械力和()。

A.重力B.水力C.电力D.摩擦力【综合实践类作业】实地考察或寻求家长帮助,调查一下本地地形地貌有哪些,并试着描述一下它们的特征。

答案:一、填空题1.摆钟2.伽利略二、判断题1.√2.√3.√三、选择题1.A2.B3.C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科学集体备课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科学集体备课
教学
准备
教师
电池、开关、小电珠(带底座)、导线,以及待检测物体,如剪刀、钥匙等。
学生
带一些石子回形针和一些文具。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教学
准备
教师
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大头针、司南、磁铁性质实验盒
学生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认识这些磁铁的形状。
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分别是:条形、马蹄形、环形、菱形。
二、初探磁铁的吸引力:
1、吸引:
师: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铁块,它们都有一种本领,猜猜看它们有怎样的本领呢?
探究活动:
分发:磁铁一块、回形针六枚、小试管一只
要求:用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你能在几种情况下把回形针吸起来?
总结:磁铁能在哪些情况下发挥它的本领?
2、磁极:
师:磁铁各部分的吸力相同吗?
(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师:磁极有方向吗?玩一玩,说说现象。
(学习用悬浮法和悬挂法研究、观察。)
三、初步体会磁铁的磁极:
第二课时(接上)
一、导入新课:
每组选出两个自制的电磁铁(一个导线缠绕圈数多,一个导线缠绕圈数少)。
比较这两个电磁铁所吸的大头针是否一样多?
然后在电磁铁上增加电池的节数。
它们所吸的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比较:
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P43
我们知道电磁铁是由三部分组成,1、电池2、线圈3、铁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秋季星空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秋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态特征。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并获得研究星座的乐趣。

3、知道北斗七星、仙后座组成的形状,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变化特点;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星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璀璨的星空,让学生置身星河,教师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星空,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想像科学家那样去解开星空之谜吗?让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来研究美丽的秋季星空吧。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交流课前观察,制定研究目标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收获,提出问题。

2、明确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
三、观察星空的方法指导
1、课件展示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大熊座和仙后座,让学生自主描述大熊座中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五颗亮星的形状特征。

2、讨论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北斗七星或仙后座的?如何描述它们在天空中的方位?
3、教师讲解:观察星座时确定方位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头顶的方向称为“天顶”,天顶以北称为“北天”,天顶以南称为“南天”。

仙后座和大熊座都是北天比较容易找到的显著星座。

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

4、画星座:认准方向,把我们课前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及“我的星座”(学生自主选择的星座)组成的形状画在纸上。

5、小组交流:自己所画星座的形状以及画星座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是否
在纸上标明了方向及观察的是北天还是南天,星座所在的位置是否准确等。

四、引导学生制订观星计划
1、提出研究的问题。

刚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问题,如北斗七星组成的形状、在天空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这个问题就很值得研究,当然,你也可以研究其他星座或问题,想一想,你打算研究什么问题?
2、引领学生作出假设。

(1)太阳、月亮每天东升西落,我们要观察的星座每天是否也有东升西落的现象?如果有,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一现象?
(2)月亮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的形状、位置都有变化,星座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形状、位置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有,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一现象?
(3)教师小结:要观察星座组成的形状、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在观察时间上作出安排:一是在每晚的不同时刻进行观察;二是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进行观察。

3、制订观察计划。

我们以观察“北斗七星组成的形状、在天空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为例,我建议同学们在制订观察计划时要思考以下问题:观察地点、观察方法、观察时间如何确定?观察结果如何记录?除此之外还应做哪些准备?这些问
题想好了就可以动笔了。

4、修改、完善观察计划。

将部分同学制订的观察计划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提出修改及补充建议,然后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观察计划。

5、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每位同学坚持长期观察两个以上的星座。

(2)每一次观察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固定的参照物(如建筑物、树木等),便于观察星座位置的变化。

(3)要选择安全、开阔、固定的观察地点,最好有家长陪同。

课后,老师会发给每位同学一份《致家长的建议书》,让家长协助我们共同完成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