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8

合集下载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1. 学习指导及思考题1)学习要点1. 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 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 掌握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6.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不同点。

2)填空题1.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 液压传动是以液压油为传动介质,依靠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

3. 液压系统工作时外界负荷越大,所需油液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负载为零,系统压力为零。

4. 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中油液的体积,流量越大,系统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流量为零,系统速度为零。

5. 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只表示元件的职能、控制方式及外部接口,不表示元件的结构、参数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安装位置。

6. 液压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比机械传动的大,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低。

7. 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过载保护。

8. 液压传动系统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均匀平稳。

9. 气压传动系统介质费用低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判断题1. 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2. 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易于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3.. 液压传动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4.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便、容易。

(×)5. 液压传动适宜于远距离传动。

(×)6. 气压传动能使气缸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度。

(×)7. 液压及气压传动介质成本都很高。

(×)8. 液压传动可在高温下运行。

(×)9. 气压传动介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故成本很低(×)4)选择题1.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C )。

A.电动机 B.液压泵 C.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D.液压阀2. 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于( A )。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第2章饱和烃
本章要点: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命名方法及化学性质。
2.掌握构象的概念及构象式的写法。
3.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4.了解自由基反应历程。
练习:
1.命名:
(1). (2).
(3). (4).
2.写结构式:
(1). 2-甲基-3,3-二乙基戊烷(2).一个异丙基和一个叔丁基组成的烷烃
(2).1-丁醇丁醚苯酚
(3).正戊醇3-甲基-2-丁醇2-甲基-2-丁醇
6.合成下列化合物:
(1).
(2).
(3).
(4).
7.推断题:
某含氧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O,且有两个同分异构体B和C。实验结果如下:
①A、B溶于浓H2SO4而不溶于NaOH溶液,C不溶于H2SO4但能溶于NaOH,当C全部溶解后加酸酸化,又重新析出;
A. B. C. D.
4.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5).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
(3).
(4).
6.完成下列转化(无机试剂任选):
(1).
(2).
(3).
7.推导结构式:
(1).化合物A,实验式为C3H2Br,分子量为236。A与Br2/FeBr3作用,经一次取代反应仅得B一种化合物,推测A、B的结构式。
(6).卤代烃水解反应历程属于( )
A.亲电加成B.亲电取代C.亲核取代D.游离基取代
(7).下列化合物按SN2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D.
(8).下列结构中同时存在π-π、p-π、σ-π共轭的是()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分析
1)图解法
把电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二极管组成的非线性电路,另一部分则是由电源、 电阻等线性元件组成的线性部分。分别画出非线性部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线性部
分的特性曲线,两条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电路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2)等效模型分析法
二极管的等效模型有四种:理想、恒压降、折线和微变等效模型。一般情况下,理想 模型和恒压降模型用得较多。
还兼作阴极),其中,阴极有发射电子的作用,阳极有接收电子的作用。二极管具有单向导 电的特性,可用作整流和检波。在二极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栅极就成了电子三极管,栅极
能控制电流,栅极上很小的电流变化,都会引起阳极很大的电流变化,所以,电子三极管 有放大作用。
5.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1)晶体管
通俗地说,晶体管是半导体做的固体电子元件。像金、银、铜、铁等金属,它们导电 性能好,叫做导体。木材、玻璃、陶瓷、云母等不易导电,叫做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 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半导体。晶体管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中最常见 的便是锗和硅两种。晶体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之树上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图2.5 PN结的形成
当浓度差引起的多子的扩散运动和内电场引起的少子的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就 形成了PN结。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N结加正向偏置时,能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PN结正向电阻很小;加反向偏置时,
反向饱和电流很小,PN结呈高阻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半导体二极管
1)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PN结外加正向电压一一正向偏置时, 由于是多子导电,因而外加电压的微小变化将使
电流有较大的变化。结果,扩散力大于电场力 一一由多子形成的扩散(正向)电流起主导地
位,而少子形成的漂移电流可忽略不计, 空间电荷区变窄,电阻变小。当外加负向电压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配套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配套PPT

2.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
1.1
高级语 言程序
翻译
目标
程序
运行
结果
计算机
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 操作系统 机器语言
虚拟机器 M3
虚拟机器 M2 虚拟机器 实际机器 M1
1.1
微指令系统
微程序机器 M0
虚拟机器 M4 虚拟机器 M3
用编译程序翻译 成汇编语言程序
1.1
软 件
用汇编程序翻译 成机器语言程序
3.SGI: SGI Altix ICE 8200
14 336个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26 900 GFLOPS
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截止到 2007.11) 2.1
4. HP : EKA -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
14 240个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17 900 GFLOPS
X MQ
[ACC]÷[X]
余数在ACC中
(3)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完成 一条 指令
PC
1.2
PC
IR
取指令
分析指令
取指 访存
CU
执行指令
CU
执行 访存
IR
PC 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 具有计数功能(PC)+ 1 PC IR 存放当前欲执行的指令
(4)主机完成一条指令的过程
以取数指令为例 CPU

MQ
初态 ACC [M] [ACC]-[X]
被减数
X ACC
③ 乘法操作过程
0 ACC ALU ALU X
运算器
1.2
指令
初态 乘 M
MQ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 热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理解准静态过程、功、热量的概念,并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3.掌握理想气体定体和定压摩尔热容及比热容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理解绝热过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此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的增量。

5.理解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理解热机循环和致冷循环的物理意义,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卡诺循环及其特点,能熟练地分析、计算卡诺循环的效率。

6.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7.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8.2基本概念1 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状态变化过程。

2 功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为21V V V W pdV pdV ==⎰⎰3 热量传热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另一种方式。

4 摩尔热容当一个系统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果为dQ ,则系统的热容定义为:dQ C dT= 5 定体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所传递的热量为V dQ ,则定体摩尔热容为:,2V V m dQ i C R dT ==,等体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可表示为:21,21()V m E E C T T ν-=- 6 定压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传递的热量为p dQ ,则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pp m dQ C dT =,与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为,,p m V m C C R =+,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表示为:,21()p p m Q C T T ν=-7 比热容比定压摩尔热容,p m C 与定体摩尔热容,V m C 的比值,用γ表示,,2p m V m C i C iγ+== 8 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内能的增量0E ∆=9 正循环及热机的效率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正循环,工质作正循环的热机效率为:1221111Q Q Q W Q Q Q η-===- 10 逆循环及致冷机的效率 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逆循环,工质作逆循环的致冷机效率为:2212Q Q e W Q Q ==- 11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系统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且不引起外界任何变化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可逆过程,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从实际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过程。

《电路基础》第二版 指导与解答8

《电路基础》第二版 指导与解答8

第8章电路的暂态分析含有动态元件L和C的线性电路,当电路发生换路时,由于动态元件上的能量不能发生跃变,电路从原来的一种相对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相对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电路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揭示暂态过程中响应的规律称为暂态分析。

本章的学习重点:●暂态、稳态、换路等基本概念;●换路定律及其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的分析过程;●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响应。

8.1 换路定律1、学习指导(1)基本概念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在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中,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或开关动作等能引起的电路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换路;代表物体所处状态的可变化量称为状态变量,如i L和u C就是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大小显示了储能元件上能量储存的状态。

(2)基本定律换路定律是暂态分析中的一条重要基本规律,其内容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电流i L和电容元件的极间电压u C,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

此规律揭示了能量不能跃变的事实。

(3)换路定律及其响应初始值的求解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步骤一般如下。

①根据换路前一瞬间的电路及换路定律求出动态元件上响应的初始值。

②根据动态元件初始值的情况画出t=0+时刻的等效电路图:当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开路;若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i L(0+)的恒流源;当u C(0+)=0时,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短路;若u C(0+)≠0,则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u C(0+)的恒压源。

根据t = 0+时的等效电路图,求出各待求响应的初始值。

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1)何谓暂态?何谓稳态?您能说出多少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过渡过程现象?解析:在含有动态元件电容的电路中,电容未充电,原始储能为零时是一种稳态,电容充电完毕,储能等于某一数值时也是一种稳态。

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武汉大学生科院武汉大学生科院张楚富教授等原作!非常感谢!第二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基本内容蛋白质含有20种标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它们的α碳原子上分别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侧链基团(或称R基团)。

除甘氨酸外,所有其它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即手性碳原子。

蛋白质中的所有氨基酸都是L-型的。

20种标准氨基酸可以根据它们侧链的结构分为含脂肪烃基的氨基酸、含芳香基的氨基酸、含硫的(或含羟基的、或含酰胺基的)氨基酸。

如果根据它们的侧链极性(或在生理pH下的解离),可分为侧链非极性氨基酸、侧链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和侧链解离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氨基酸。

氨基酸侧链的性质对于决定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来说是很重要的。

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都是可解离的基团,它们的解离取决于介质的pH。

在生理pH下,α-氨基解离带正电荷(–NH3+),α-羧基解离带负电荷(–CO O–);侧链可解离基团的解离取决于它们的pK值和介质的pH。

氨基酸的解离性质是建立分离和分析氨基酸的方法的基础,它们的解离也影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分离分析氨基酸的主要方法是离子交换法以及电泳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成多聚物。

在蛋白质多肽链中,肽键是唯一的共价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

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虽然它们具有与氨基酸相似的解离性质,但这一性质却比氨基酸复杂。

蛋白质的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溶解性、极性、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配体亲和性等,是构成分离分析它们的方法的基础。

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亲和层析法、超速离心法以及各种电泳法是常用的方法。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通常采用这样的程序,即纯净样品的末端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专一性酶或化学试剂进行部分水解、Edman降解法测定肽碎片的氨基酸残基的顺序以及片段重叠。

末端分析常有丹磺酰氯法和二硝基氟苯法;肽链的部分水解一般是有胰蛋白酶法、胰凝乳蛋白酶法以及溴化氰法。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 第 章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 第 章


5 64
mRT

EHe

3 2
m M mol
RT

3 8
mRT
。 TH2

THe

TO2
,TH2
THe
TO2

9-10 同一种气体的定压比热 CP 大于定容比热 CV ,其主要原因是【 】
(A)膨胀系数不同;
(B)温度不同;
(C)气体膨胀需做功;
(D)分子引力不同。
选 C。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当温度升高相同时,内能增量相同,吸热值取决于做功值,
(A)仍为 h ;
(B)为零;
(C)
h=h+
ghL P0

(D)
h
=h+
2 ghL P0

选 D。设玻璃管的截面积为 S,静止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 ,显然 p p0 gh ,让玻
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水银重力提供重力加速度,因此此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0 ,由理想
气体方程有
pLS
9-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两个过程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c ,其中气体在过
程 abc 中吸热 100 J,在过程 adc 中对外做功 50 J。气体在 adc 过程中吸热为【 】
(A) 25 J; (B) 50 J; (C) 75 J; (D) 100 J。

C。因为 Qac

2i

p b
R3
c
(C)
p1V1 (VV12
)2
3
1

(D)
3 2
p1V1 1
( V1 V2
)2
3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9静止和运动同步记录1.描述静止和运动。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从宏观上来讲,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因此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5.坐在向前行驶的船上,你会看到岸上的柳树在向后运动,这是以船为参照物。

二、认真选一选1.下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2.两只轮船沿河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

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

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A。

A.甲船B.乙船C.都有可能科学探究1.小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实验准备】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实验步骤】(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面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如图)。

(2)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呢?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课桌为参照物呢?【实验结论】拉动课本,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静止的。

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是运动的。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科学与生活1.两列火车相向停在车站,其中一列火车内的乘客不能看到其他物体,仅能看到对面的列车。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对面的列车在运动,就认为自己的车停在车站还没开。

这种判断正确吗?答:这种判断不一定正确。

至少有三种情况,他们会看到对面的列车在运动。

(1)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未动,对面的列车在运动;(2)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对面的列车未动,自己的车在运动;(3)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两列车都在运动。

计算机组成原理_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_答疑提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_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_答疑提纲

(4) CPU 的 24 根地址线中,最低 2 位地址 A1 A0 为字节地址,A20-A2 这 19 根地址线与 Flash 的地址 线相连,最高 3 位地址 A23 A22 A21;可通过 3 线-8 线译码器形成片选信号。每一个片选信号同时选中
4 片 Flash,以满足 32 位的数据线要求。
(2) 时钟频率加倍至 100 MHz,外部数据总线宽 度仍为 16 位,则数据总线的传输周期为 T′=4/(100 MHz) =40 × 10-9 s 数据传输率为 2 B/T'=2 B/(40 × 10-9s)=50 × 106 Bps 若既增加数据总线位数,又提高时钟频率,将 有更好的效果。
存储器
2.2 例题精选
2.2.1 例 3.6
假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 33 MHz,且一个总线时钟 周期为一个总线传输周期。若在一个总线传输周期 可并行传送 4 个字节的数据,求该总线的带宽,并 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总线的带宽。
【解】 总线的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输的数据 位数,通常用每秒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 可用字节/秒(Bps)表示。 由时钟频率 f = 33 MHz,可得时钟周期 T=1/f,根 据题目假设的条件,一个总线传输周期为一个时钟 周期,且在一个总线传输周期传输 4 个字节数据, 故总线带宽为 4 B/T=4 B×f=4 B × 33 × 106 Hz≈132 MBps(1 M=220)
(2)对于 4M ×32 位的存储器,按字寻址的范 围是 222,按字节寻址的范围是 224,故该存储器的 地址线为 24 位 A23-A0。
(3) 4 片 512K×8 位的 Flash 可组成 512K × 32 位的存储器,4M × 32 位的存储器共需 32 片 512K× 8 位的 Flash 。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第1章1.5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那些?答: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1.7 何谓联机I/O,何谓脱机I/O ?答:联机I/O就是作业从卡片机上传送到磁带上,再从磁带上调入内存,以及结果的输出,这些都是由处理机(CPU)来完成的。

脱机I/O就是在主机之外另设一台功能较为简单的小型卫星机。

该机只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使得主机从烦琐的输入输出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得主机可与卫星机、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1.10 实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分时相似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实时系统的特点是对时间的严格限制和要求。

与分时相似和不同之处主要在4个方面:1)实时系统通常属于专用系统,是面向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的。

而分时系统一般都是通用的系统,面向众多领域,因而它们面向的对象不同。

2)交互性不同;分时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而实时系统则相对要差的多,提供的交互命令较简单,它仅仅允许终端操作员访问数量有限的专用服务程序。

也不存在分时系统的资源共享。

3)对系统响应时间要求不同;虽然实时信息系统与分时系统对系统响应时间具有类似的要求,但在实时控制方面,实时系统要求实时性,对时间要求严格,一般都联系一个截止时间,所面向的对象是所监测或控制的外部设备,而不是一般的终端用户。

4)可靠性不同;虽然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实时系统要求的可靠性更高,实时系统中通常都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冗余(如双主机的硬件冗余,多份程序、数据拷贝的软件冗余等)。

1.23 你认为并行与并发有何不同,在单处理机中,下面并行和并发现象哪些可能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

(1)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行;(2)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发;(3)处理机与设备之间的并行;(4)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答:并行指的在时间一点上的多个进程的执行。

并发指的在一段时间上多个进程的执行。

(2)(3)(4)可以。

第3章3.2 操作系统通过什么概念来刻画程序的并发执行、资源分配及随机性?答:进程2. 5 有下面的5条语句,试画出前趋图;S1:a = x+10;S2:b = a + 10;S3:c = 4*x;S4:d = b + c;S5:e = d + 5;并根据Bernstein 条件,证明S2和S3 是可以并发执行的,而S4和S5语句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同济高等数学第八章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同济高等数学第八章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462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预习导引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1. 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运算规律.阅读本节前两部分的内容,从中找出与你以前学过的向量有关内容不同之处.2. 尝试自己画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图形,确认每一个卦限的方位.你能找出坐标轴上的点、坐标面上的点及各卦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吗?空间任意一个向量你能用坐标表示吗?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从中找出答案.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用坐标来表示,那么向量的线性运算是否也可以利用坐标作运算?点的坐标表示与向量的坐标表示有区别吗?利用坐标进行向量运算要注意什么问题?仔细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内容,你将会正确解答这些问题.4.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向量()1,2,2OM =,利用本节第三部分知识,求向量OM 的模及它与,,x y z 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分别设为,,αβγ,称为向量的方向角)的余弦cos ,cos ,cos αβγ,并考察向量的模、方向余弦与其坐标的关系.这种关系式可以推广到空间任意向量吗?阅读本节第五部分的1、2,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在书上画出来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 .阅读本节第五部分的3,细心体会向量在轴上的投影概念.向量(),,OM x y z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是什么?与向量OM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有什么区别?注意向量投影的性质.第二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1. 中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上两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及运算规律,请你尝试把数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及运算规463 律推广到空间向量.阅读本节第一部分内容,验证你的推论.2. 两向量的向量积是一个向量,怎样确定这个向量的模、方向及向量积如何用坐标表示、有什么运算规律?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节第二部分,从中找出答案.3. 向量的混合积顾名思义,是指既含有向量积又含有数量积的向量运算,即()a b c ⨯⋅.根据本节前两部分所学知识,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混合积()a b c ⨯⋅;混合积()a b c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检验你的结论.第三节 平面及其方程1.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把平面曲线看作动点的轨迹,建立了曲线和二元方程之间的关系,那么空间曲面或曲线是否也可以看作动点的几何轨迹,建立三元方程或方程组之间的关系?阅读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从你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举例说明这些概念.2. 用坐标表示向量()0000,,M M x x y y z z =---垂直于向量(),,n A B C =.把(),,M x y z 看作动点,满足0M M n ⊥的点M 的集合在空间表示怎样的图形?如果把n 换为2n ,0M M n ⊥的坐标表示式会变吗?换为任意非零常数乘以n 呢?仔细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回答上述问题,揣摩用平面的点法式方程求解的问题类型.3. 平面方程0Ax By Cz D +++=中,,,,A B C D 中任意一个为零、任意两个为零及,,A B C 中任意两个为零且0D =时,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分别有什么特点?阅读本节第三部分,总结特殊的三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平面的特点.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弄清楚两平面的夹角的概念,夹角取值的范围,并用向量的坐标表示两平面的夹角.思考如何判断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推导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第四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4641. 从几何的角度看,两张相交平面确定一条直线L ,直线L 用动点的坐标表示,即由两个三元一次方程构成的方程组.通过空间一条直线L 的平面有多少?L 的方程唯一吗?阅读本节第一部分,从中找出答案.2. 用坐标表示向量()0000,,M M x x y y z z =---平行于向量(),,s m n p =.把(),,M x y z 看作动点,满足0//M M s 的点M 的集合在空间表示怎样的图形?如果把s 换为2s ,0//M M s 的坐标表示式会变吗?换为任意非零常数乘以s 呢?仔细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回答上述问题,在书上画出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和参数式方程.3. 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弄清楚两直线夹角的取值范围.如何计算两直线的夹角?如何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弄清楚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如何计算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分析平面束方程与三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第五节 曲面及其方程1. 阅读本节第一部分内容,通过例1与例2仔细揣摩:已知空间曲面如何建立其方程;已知坐标,,x y z 间的一个方程怎样研究它所表示的曲面的形状.2. 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内容,找出在进行旋转曲面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总结旋转曲面的方程的特点.思考给定一个三元二次方程,你能判断出它是否是旋转曲面?如果是,你能给出它的母线的方程和轴吗?它的母线唯一吗?3. 柱面方程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柱面方程与平面曲线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从中找出答案.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内容,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怎样方程表示的曲面是二次曲面?常见的二次曲面有哪些?它们的图形是怎样的?。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其他物质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2.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冰融化⑧布制作成衣服⑨折叠纸玩具⑩铁生锈二、当好小法官1.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木块燃烧后,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3.泥塑或面塑,只是改变了泥或面的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5.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三、认真选一选1.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C。

A.纸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C.面塑2.下列变化中,只有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B。

A.铁生锈B.纸做成纸杯C.水泥做成地砖3.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科学探究1.物质在燃烧时,都会有新物质产生。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答:实验设计:(1)点燃蜡烛;(2)用试管夹夹一个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玻璃片上有一层黑色的灰,该实验证明了蜡烛在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

科学与生活1.请你找一找,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答:(1)炒土豆丝之前,要把土豆切成土豆丝;(2)洗桑拿时,要把水变成水蒸气;(3)面粉可加工成挂面;(4)木头做成椅子。

这些都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6 食盐和水泥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食盐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水泥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食盐、白糖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可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G =[I r ,P ]= [I r ,Q T ]或H =[Q ,I r ]= [P T ,I r ] 一般的生成矩阵G 和监督矩阵H 通过初等行变换可以转化为标准的G 阵和H 阵。 (2)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线性分组码可以通过计算伴随式(或监督子)S =RH T 进行译码。如果S=0,则接收码字无错码,否则有错。 因为H ? A T = 0T 和R =A ⊕E ,所以 S T =HR T =H(A ⊕E)T =HE T (9-5) 将H=(h 1,h 2,…,h n )代人式(9-5),可以得到 S T =h(9-6) 式(9-6)中,h i 表示监督矩阵H 的第i 列,i =1,2,…,n 。 由式(9-6),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监督子仅与错误图样有关,而与发送的具体码字无关; b.若S =0,则判断没有错码出现,它表明接收的码字是一个许用码字,当然如果错码超过了纠错能力,也无法检测出错码。若S≠0,判断有错码出现; c.在纠错能力范围内,不同的错误图样具有不同的监督子,监督子是H 阵中“与错误码元相对应”的各列之和。对于纠一位错码的监督矩阵,监督子就是H 阵中与错误码元位置对应的各列。 (3) 汉明码 汉明码是能够纠正单个错误而且编码效率高的线性分组码。关于线性分组码的分析方法全部适用于汉明码。 一般说来,如果希望用r 个监督码元构造的(n ,k )线性分组码能够纠正一位错码,则要求 21r n -≥ (9-7) 汉明码满足条件 21r n -= (9-8) 汉明码的监督矩阵H 的列是由所有非零的互不相同的(n-k )重二元序列组成。如果码字中哪一位发生错误,其伴随式就是H 中该列的列矢量。 5. 循环码 在线性分组码中,有一种重要的码称为循环码(cyclic code)。它是在严密的代数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而且检纠错的能力较强。循环码除了具有线性码的一般性 质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性是指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即将最右端的一个码元移至左端,或反之)以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 (1) 码多项式 在代数编码理论中,为了便于计算,通常用多项式去描述循环码,它把码组 中各码元当作是一个多项式(poly-nomial)的系数,即把一个长度为n 的码组表示成 121210()n n n n T x a x a x a x a ----=++++ (9-9) 在循环码中,若T (x )是一个长为n 的许用码组,则x i ﹒T (x )在按模x n +1运算下,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即若 ) (模)1()()(+'≡?n i x x T x T x (9-10) 则T '(x )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 (2) 生成多项式 在一个(n , k )循环码中,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次数为(n-k )的多项式: 111()11n k n k n k g x x a x a x -----=?+++ (9-11) 称此g (x )为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 (x )表示该循环码的前(k -1)位皆为“0”的码组。g (x )有如下性质: a. g (x )是一个常数项为1,最高次数为(n -k )次,且是x n +1的一个因式。 b. 所有码多项式T (x )都可被g (x )整除,而且任意一个次数不大于(k -1)的多项式乘g (x )都是码多项式。 (3) 生成矩阵G 在循环码中,一个(n , k )码有2k 个不同的码组。若用g (x )表示其中前(k -1)位皆为“0”的码组,则g (x ),xg (x ),x 2g (x ),?,x k-1g (x )都是码组,而且这k 个码组是线性无关的。因此它们可以用来构成此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 。一旦确定了g (x ),则整个(n , k )循环码就被确定了。 因此,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 可以写成 12()()()()()k k x g x x g x x xg x g x --?????? ? ?=???????? G (9-12) 由于上面的生成矩阵不是标准阵,这样编码得到的码字一般不是系统码。 (4) 系统循环码的编码思路 a. 用信息码元的多项式m (x )表示信息码元。 b. 用x n - k 乘m (x ),得到 x n - k m (x )。 c. 用g (x )除x n - k m (x ),得到商Q (x )和余式r (x ),即 ()()()()() n k x m x r x Q x g x g x -=+ (9-13) d. 编出的码组()T x 为 ()()()n k T x x m x r x -=+ (9-14) (5) 循环码的译码 接收端可以将接收码组R (x )用原生成多项式g (x )去除。当传输中未发生错误 时,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相同,即R (x ) = T (x ),故接收码组R (x )必定能被g (x )整除;若码组在传输中发生错误,则R (x ) ≠ T (x ),R (x )被g (x )除时可能除不尽而有余项,从而发现错误。 纠正错码相对复杂。因此,原则上纠错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a. 用生成多项式g (x )除接收码组R (x ),得出余式r (x )。 b. 按余式r (x ),用查表的方法或通过某种计算得到错误图样E (x );例如,通过计算校正子S 和表中的关系,就可以确定错码的位置。 c. 从R(x )中减去E (x ),便得到已经纠正错码的原发送码组T (x )。 6. 卷积码 卷积码是指把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以k 个信息码元划分为一组,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n (≥k )的码段。与线性分组码不同的是:卷积码的子码中(n -k )个监督码不仅与本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而且也与其前 m 组的信息码元有关。一般用(n ,k ,m )表示,其中m 为编码存储器,它表示输入信息在编码器中需存储的单位时间。编码效率R =k /n 。 类似于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的输入序列A =[…a k-2 a k-1 a k a k+1…],输出序列0:10:20:31:11:21:32:12:22:3[,,,,,,,,,]C c c c c c c c c c =,监督矩阵H ∞和生成矩阵G ∞具有下列关系 ,0,0T T T C MG H C G H ∞∞∞∞==?= (9-15) 卷积码可以采用解析表示法,即采用码的生成矩阵、监督矩阵和码的多项式 来计算分析。此外,由于卷积码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图形表示法来研究,即从树状图、网格图和状态图的观点进行研究。 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主要有三种:序列译码、大数逻辑解码(门限译码)和概率解码(最大似然译码)。 9.1.2 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有汉明码的特点及检验接收码组B 是否出错的方法。

大专出纳实务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及答案

大专出纳实务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及答案

大专出纳实务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言前本学习指导是为了帮助自学者把握出纳实务的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干学森主编的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出纳实务》编写的。

本书内容分四部分。

(1)学习目的与要求。

简单指明了每章的重点内容;(2)练习题。

即应需要掌握的知识。

(3)参考答案。

根据编写时的有关法规、制度和本教材的观点解答。

(4)考试题型及占分比例。

考试题类型及占分标准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3分共12分二、填空题:10个空格每空1分共10分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四、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六、简答题:3题每题6分共18分七、计算题:3题 5分题2个 10分题1个共20分第一章出纳工作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在理解出纳的概念,出纳岗位的设置,出纳人员的配备、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出纳岗位设置的要求,收付款业务流程;了解出纳人员的现金、有价1/ 38证券、空白支票、空白收据、印章等保管工作。

二、练习(一)名词解释1.出纳工作(二)填空题1.出纳人员必须持有,否则不得从事出纳工作。

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小时。

2.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收、付款原始凭证上加盖或戳记。

(三)判断题1.出纳人员临时有事,可以由会计代替出纳的工作。

()2.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四)单项选择题1.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是()A. 参与管理B. 廉洁自律C. 提高技能D. 诚实守2 /38信2.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是()A. 爱岗敬业B. 廉洁自律C. 客观公正D. 提高技能3.出纳人员向银行工作人员请教辩别假钞的技术,属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格与布尔代数§8.1 基本要求1. 掌握半序格、半序子格、代数格、代数子格的定义,了解半序格和代数格的定义是等价的。

2. 掌握互相对偶的两个关系、互相对偶的两个格的定义,了解二者关系。

掌握格中表达式、对偶格中的对偶表达式、本格中的对偶表达式的定义,掌握并会应用对偶原理1及对偶原理2。

3. 了解格的其它性质,如格的保序性、分配不等式、模不等式等。

4. 掌握并会应用格同态映射、格的自同态映射、格同构映射的定义。

了解格的同态映射一定是保序映射,同构映射的逆映射也是同构映射等结论。

5. 掌握有界格、有余格、分配格以及模格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结论。

了解一个格为模格的充要条件。

6. 掌握布尔代数的定义及其16个性质,掌握并会应用Huntington公理来判定一代数系统是否为布尔代数。

了解电路代数、集合代数、命题代数、开关代数。

掌握并会应用布尔代数的子集是其子代数的充要条件。

7. 掌握可唯一表示布尔代数中元素的基底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极小元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布尔代数的生成、极小项、多项式、多项范式、布尔代数中一组元素互相独立等概念,了解布尔代数中元素与多项范式的关系和极小项、基底、极小元间的关系。

8. 掌握布尔代数中同态、同构的概念及其相应结论。

了解如果两个有限布尔代数的维数相同,则这两个代数同构;任意n维布尔代数(B,·,+,ˉ,0,1)与开关代数(B n,·,+,ˉ,0n,1n)同构;Stone定理。

9. 掌握电路函数、布氏式的概念,了解任意一个电路函数,都可表为一个布氏式。

掌握最简多项式、极简多项式的概念。

掌握两种得到组成极简多项式的极简项的方法:Quine 方法、Karnaugh图法,会应用这两种方法求极简项,对布尔代数进行化简。

10. 了解格与布尔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8.2 主要解题方法8.2.1 应用格的性质这部分习题要求读者熟记格及特殊的格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例8.2.1 请判断下面关于格的命题的真假性⑴设(L,×,⊕)是格,则(L,×)和(L,⊕)均为交换半群。

⑵设(L,×,⊕)是格,a,b∈L,那么,a⊕b=a和a⊕b=b至少有一个成立。

⑶设(L,×,⊕)是格,a∈L,若a有余元素,那么该余元素是唯一的。

⑷设N为正整数集合,| 为其上的整除关系,则(N,|)为有余分配格。

解:⑴该命题为真命题。

因为若(L,×,⊕)是格,则×和⊕均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运算的封闭性,所以(L,×)和(L,⊕)均为交换半群。

⑵该命题为假命题。

设L={φ,{x},{y},{x,y}},则(L,∩,∪)是一个格,若令a={x},b={y},则a∪b=a和a∪b=b两者均不成立。

⑶该命题为假命题。

因为一个元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余元素。

⑷该命题为假命题。

因为根据有余格的定义,有余格一定是有界格,而(N,|)显然不存在上界,因而不可能是有余分配格。

例8.2.2 证明:若一个有界格(L,×,⊕,0,1)含有不只一个元素,则该有界格中任何一个元素的余元素必不是它自身。

证明:我们已经知道在有界格中0,1互为余元素。

若存在x≠0,x≠1,但x以自身为余元素,则有x×x=0,x⊕x=1,而又由于x×x=x,x⊕x=x,所以,x=0,x=1,即0=1。

由题设有界格(L,×,⊕,0,1)含有不止一个元素知,0=1显然是矛盾的。

因此,若一个有界格含有不只一个元素,则任何一个元素的余元素必不是它自身。

例8.2.3 证明:若一个有限的全序格含有不只两个元素,则这个格必定不是有余格。

证明:因为全序关系是特殊的部分序关系,所以可以定义全序关系的格,设为(L,×,⊕,0,1),相应的全序关系为≤。

在全序格中任取非0、1的元素x。

由于x×0=0,但x⊕0=x≠1,x⊕1=1,但x×1=x≠0,所以0和1均不是x的余元素。

对任意非0、非1的元素y,由全序格中任意两个元素可比较大小知,或者有x≤y,或者有y≤x,不妨设前者成立,则x×y=x≠0,因此,x无余元素。

即,若一个有限的全序格含有不只两个元素,则其中非0、非1元均无余元素,,故不是有余格。

例8.2.4 设(L,×,⊕,0,1)是有界格,相应的部分序关系是≤,证明:对于a,b ∈L,(1)若a⊕b=0,则a=b=0,(2)若a×b=1,则a=b=1。

证明:(1)因为a≤a⊕b,由题设a⊕b=0,所以a≤0。

另一方面,因0是L上的最小元,有0≤a。

由≤的反对称性知,a=0。

同理可证b=0。

(2)因为a×b≤a, 由题设a×b=1,所以1≤a。

另一方面,因1是L上的最大元,有a≤1。

由≤的反对称性知,a=1。

同理可证b=1。

也可用对偶原理证。

8.2.2 子格的判断判断一个格中的一个子集是其格的办法是根据格的定义来进行判断,即证明该子集中任意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都在该子集中,即运算封闭。

例8.2.5 设(L,×,⊕,0,1)是有界分配格,证明:L中拥有余元素的的各元素构成一个代数子格。

证明:设L中拥有余元素的的各元素构成的集合为L’,对于任意的a,b∈L’,它们的余元素分别记为a’和b’。

首先考察a×b,因为(a×b)×(a’⊕b’)=(a×b×a’)⊕(a×b×b’)=0⊕0=0(a×b)⊕(a’⊕b’)=(a⊕a’⊕b’)×(b⊕a’⊕b’)=1×1=1所以a×b有余元素a’⊕b’,a×b∈L’。

同理,a⊕b有余元素a’×b’,所以,a⊕b∈L’。

因此,L’对运算×,⊕封闭,故L’是L的代数子格。

例8.2.6 设(L,×,+)是格,L’是L的非空子集,如果:⑴对于任意的a,b∈L’,有a+b∈L’;⑵对任意的a∈L’和任意x∈L,若x≤a,则x∈L’。

那么称L’是格L的理想。

试证明:格L的理想是一个子格。

证明:根据(1),有L’对运算+是封闭的。

因为(L,×,+)是一个格,L’是L的子集,所以对任意的a,b∈L’,有a×b≤a,再根据(2),得a×b∈L’。

因此L’对运算×亦封闭。

故格L的理想是一个子格。

例8.2.7 设f是格(L,×,+)到格(S,∧,∨)的同态映射,试证明(L,×,+)的同态象是(S,∧,∨)的子格。

证明:(L,×,+)的同态象是f(L)={f(x)|x∈L}。

任取s1,s2∈f(L),则有l1,l2∈L,满足f(l1)=s1,f(l2)=s2。

由f是格(L,×,+)到格(S,∧,∨)的同态映射,知:s1∧s2 = f(l1)∧f(l2)= f(l1×l2),s1∨s2 = f(l1)∨f(l2)= f(l1+l2)。

由(L,×,+)是格知,l1×l2∈L,l1+l2∈L,因此,f(l1×l2)∈f(L),f(l1+l2)∈f(L),即,s1∧s2∈f(L),s1∨s2∈f(L),故,f(L)对运算∧和∨封闭。

(L,×,+)的同态象是(S,∧,∨)的子格。

8.2.3 格的同态判断一映射为格的同态映射,需注意验证加同态与乘同态两条。

要记住格的同态映射一定是保序映射,但保序映射未必是同态映射。

例8.2.8 设(L,×,+)是一分配格,a∈L,设f(x)=x+a,∀x∈L,g(x)=x×a,∀x∈L,证明:f和g都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证明:对任意的x,y∈L,有:f(x)+f(y)=(x+a)+(y+a)= (x+y)+a=f(x+y)f(x)×f(y)= (x+a)×(y+a)=(x×y)+a L是分配格= f(x×y)。

因此,f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同理可证,g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例8.2.9 设f是格(L,≤1)到格(S,≤2)的满同态映射。

证明:若(L,≤1)是有界格,则(S,≤2)也是有界格。

证明:因(L,≤1)是有界格,设最大元为1,最小元为0。

令f(1)=1’,f(0)=0’,则1’,0’∈S。

因f是满设,故对任意的x’∈S,都有x∈L,使得f(x)=x’。

又因为f是同态映射,因此亦是保序映射,故由0≤1x≤11,有f(0)≤2f(x)≤2f(1),即0’≤2x’≤21’,这就是说1’和0’分别是(S,≤2)的最大元和最小元。

因此,(S,≤2)是有界格。

例8.2.10 设(L,×,+)是一个分配格,相应的部分序关系为≤,a,b∈L。

设R={x|x∈L,a×b≤x≤a},S={y|y∈L,b≤y≤a+b},令f(x)=x+b,∀x∈R,g(y)=y×a,∀y∈S。

试证明:f和g是R与S之间一对互逆的格同构映射。

证明:(1)首先证明f是R到S的映射,g是S到R的映射。

任取x∈R,由R的定义知,a×b≤x≤a。

因此,(a×b)+b≤x+b≤a+b,而(a×b)+b=b,f(x)=x+b,故b≤f(x)≤a+b,由S的定义知,f(x)∈S。

所以,f是R到S的映射。

任取y∈S,由S的定义知,b≤y≤a+b。

因此,a×b≤a×y≤a×(a+b),而a×(a+b)=a,g(y)=y×a=a×y,由交换律。

故a×b≤g(y)≤a,由R的定义知,g(y)∈S。

所以,g是S到R的映射。

(2)往证f和g都是1-1映射而且互为逆映射。

任取x∈R,有g(f(x))=(x+b)×a 由f,g定义=(x×a)+(b×a) 由L是分配格=x+(b×a) 由x≤a=x+(a×b) 由交换律=x 由a×b≤x 任取y∈S,有f(g(y)=(y×a)+b 由f,g定义=(y+b)×(a+b) 由L是分配格=y×(a+b) 由b≤y=y 由y≤a+b 因此,f和g都是1-1映射而且互为逆映射。

(3)往证f是R到S的格同态映射,g是S到R的格同态映射。

显然,(R,×,+)和(S,×,+)均是格。

任取x,y∈R,有f(x)+f(y)=(x+b)+(y+b)=(x+y)+b=f(x+y),f(x)×f(y)= (x+b)×(y+b)= (x×y)+b=f(x×y),所以,f是R到S的格同态映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