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桂南地区桉树人工林资源植物组分特征研究
![桂南地区桉树人工林资源植物组分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6cc60816fc700abb68fc64.png)
目前 有关 桉树人 工林植 物 物种多样 性 的研 究较 多[ 2 ,但针 对桉树 人工 林 资源 植 物物 种 多样 性 ¨-2 ]
表 I 研 究 区 域 况
基 金 项 目:广 西 林 业 局 重 点 项 目 “ 主要 人 工 林 生 态 功 能研 究 ” (2 0 - 2 1 ) 0 9 0 2
关 键 词 :桉 树 ;人 工林 ;物 种多 样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1 . 4 文 献 标识 码 : A 785
桉树 是桃 金娘 科 ( r ca ) 树属 ( uay — Myt ee 桉 a E clp ts植 物 的 总称 , 然 分 布 于 澳 大利 亚 大 陆 及 华 莱 u) 天
金 毛 狗 ,平 均 重 要 值 >1 .1 .7 2 O 5 ±5 1 ;( )桉 树 人 工 林 下 资 源 植 物 以药 用 植 物 为 最 多 ,其 药 用 价值 评 分 ( . ) >0 2 从 高至 低 依 次 为 盐 肤 木 、玉 叶 金 花 、金 毛 狗 、海 金 沙 、三 叉 苦 、潺 槁 木 姜 子 、 鸡 眼 藤 、 东方 乌 毛 蕨 ;( 在 广 西 3 ) 南 部 地 区桉 树 人 工 林 下 发 展 盐 肤 木 、 玉 叶金 花 、金 毛 狗 、海 金 沙 、 三叉 苦 、东 方 乌 毛 蕨 等 资 源 植 物 很 有前 景 。
作 者 简 介 :卢 世 柱 ( 9 7 ) 1 7 一 ,男 ,工 程 师 , 主 要从 事 生 态 环 境 影 响评 价及 生 态 环 境 保 护研 究 。
第 2期
卢 世 柱 ,温 远 光 ,梁 宏 温 :桂 南 地 区桉 树 人 工 林 资 源 植 物 组 分特 征 研 究
7 9
2 研 究 方 法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e288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a.png)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其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多样的植物群落而闻名。
在凤凰山林场中,尾叶桉和马尾松是两种主要的林木种,它们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保护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背景凤凰山林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均降雨量为1200-1800毫米,年均气温在18-23摄氏度之间。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树木的生长,尾叶桉和马尾松作为当地的主要林木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林下植被。
随着近年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植被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为了保护凤凰山林场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对其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科学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样地设置本研究选择了凤凰山林场内的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布点的方法在林地内设置了多个样地,确保样地的分布能够全面代表该地区的林下植被。
2. 调查内容针对每个样地,我们进行了对林下植被的系统调查,包括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对地被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并记录了土壤环境的相关信息。
3. 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每种地被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计算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及对树木的生长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1. 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通过对样地的调查和数据处理,我们发现在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的林下植被中共存在了多达数百种地被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灌木和苔藓等,其中绝大部分为当地特有的植物种类。
2. 多样性指数我们采用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反映了该地区植被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桉树简介及详细资料
![桉树简介及详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c16f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c.png)
桉树简介及详细资料形态特征密荫大乔木,高20米;树皮宿存,深褐色,厚2厘米,稍软松,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
桉树幼态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长11厘米,宽达7厘米,有柄;成熟叶卵状披针形,厚革质,不等侧,长8-17厘米,宽3-7厘米,侧脉多而明显,以80度开角缓斜走向边缘,两面均有腺点,边脉离边缘1-1.5毫米;叶柄长1.5-2.5厘米。
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长2.5厘米以内;花梗短、长不过4毫米,有时较长,粗而扁平;花蕾长1.4 -2厘米,宽7-10毫米;蒴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长7-9毫米,宽6-8毫米;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长1-1.2厘米,花药椭圆形,纵裂。
蒴果卵状壶形,长1-1.5厘米,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内。
花期4-9月。
生长环境生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
全年可采叶。
中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
树干高,根系发达,蒸腾作用也大,号称抽水机,容易造成土壤沙化,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
一般能生长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生长较好。
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但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
主根深,抗风力强。
多数根颈有木瘤,有贮藏养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
一般造林后3~4年即可开花结果。
分布范围桉树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纽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
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
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国的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桉树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
它的生长环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有耐﹣18℃的二色桉、冈尼桉及耐﹣22℃的雪桉。
从滨海到内地,从平原到高山(海拔2000m),年降水量250-4000mm的地区都可生长。
其体形变化也大,包括世界罕见的树高百米的大树,也有矮小并多干丛生的灌木,还有一些既耐干旱又耐水淹的树种。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381150c850ad02de8041b6.png)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作者:韩富任冯亚磊冯金朝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桉树具有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优点,是我国引入最成功的造林树种之一,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作用。
但在桉树人工林广泛种植过程中,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寻求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林业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适应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21.075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别名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植物的总称,原产澳大利亚大陆,有近1 000种之多[1]。
因其拥有生长快速、生产力高、适应力强、干型好及用途广泛的优点,所以在世界广泛种植,成为世界上四大速生造林树种之一[2]。
按树往往成片造林且树种单一,易使地下水位和土壤肥力降低,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按树人工林种植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在对按树人工林的研究分析中,大部分集中在土地退化和养分循环方面,而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汇集各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归纳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讨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影响1.1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成正比。
而单一栽培的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通常很低。
其因有二:第一,生态系统类型减少,大面积种植桉树人工林往往需要取代当地原有的其他各类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当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物种多样性减少,林下群落的物种数通常比其他人工林树种更低,其混交林的生物群落也较其他树种的低。
林下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少,只有少数地方零星分布草本植物及偶见的芒其等蕨类植物。
因其林中植物单一,导致通常伴生的昆虫数量和种类也极少,相应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土壤动物亦是如此[3]。
桉树人工原料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展望
![桉树人工原料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5e6fd2faaea998fcc220e42.png)
速. 在获得巨大经济 、 社 会 效 益 的 同时 . 其 所 造 成 的
一
系列 环 境 问题 . 也 越 来 越 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并 引 发 了诸 多 争 论 全 球气候 变化 催生低 碳 经济 . 林
业 也 因此 有 了崭 新 的 内涵 口 . 对 人 工 原 料 林 的 生 长 要 求 越 来 越 严 格 本 文 重 点 综 述 了桉 树 人 工 原 料 林 生 物 多 样 性 问题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 并 对 今 后 的 研 究 进 行 了展 望
林 科 n ) 桉 属 树 种 的总 称 . 绝 大 多数 生 长 在 澳 大 利 亚 及 其
眦 桉 树( E u c a l y p t u s s p p . ) 是桃金 娘科 ( My r t a c e
n i n g h a mi a l a n c e o l a t a) 林 下 植 物 的 多 样 性 进 行 研 究. 尾 巨桉 林 下 植 被多 于杉 木 林 分 . 林 下 植 被 生 物 量
2 研 究 举
2 . 1 引种 桉 树 对 本地 生物 多样 性 的 影 响 平亮等口 研 究 引 种 桉 树 对 本 地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影响时指 出: 大 部 分桉 树 人 工 林 本 地 物 种 数 量 低 于
1 研 究 溉 况
桉 树 在 种 植 过 程 中所 产 生 的一 系 列 生 态 问题 的 核 心 是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减 少 长 期 以来 . 桉 树 人 工 林 生 物 多样 性 的研 究 出现 了不 同 的观 点 陈 秋 认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有 自
天然林 . 一 般 不 高 于 乡 土树 种 人 工 林 . 但 总 体 上好 于
关于桉树的调研报告
![关于桉树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81ce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d.png)
关于桉树的调研报告桉树调研报告一、引言桉树,学名为Eucalyptus,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乔木植物。
它们具有快速生长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和研究。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桉树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和潜在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限制。
二、桉树的生态特点1. 快速生长: 桉树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乔木之一,平均每年可增长1-2米。
这种生长速度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2. 耐旱耐盐: 桉树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盐能力,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
3. 强竞争力: 桉树的根系发达,能够与周围植物竞争水分和养分资源,形成密集的林冠,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4. 改善土壤: 桉树的根系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肥力,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
三、桉树的经济价值1. 木材产业: 桉树木材坚硬耐用,适合用于建筑、家具制造和造纸工业。
桉木还是生产木炭和纤维板的重要原料。
2. 能源产业: 桉树具有丰富的木质纤维,可用作生物质能源的原料,燃烧时释放出的CO2可被再次吸收,具有较低的碳排放。
3. 医药利用: 桉树叶子中含有挥发性油,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制作口香糖、牙膏和消毒剂等产品。
四、桉树的潜在应用领域1. 环境保护: 桉树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治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净化环境。
2. 林业经济: 桉树的快速生长和高产量使其成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桉树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桉树林具有丰富的栖息地,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有助于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五、桉树面临的挑战和限制1. 外来入侵: 桉树作为一种外来植物,有可能对原生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生态问题。
2. 水资源争夺: 桉树需大量水源进行生长,容易与周围农田或自然林产生水资源争夺,引发水资源紧张问题。
3. 病虫害问题: 桉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桉树袋状卷叶蛾和白蚁等,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六、结论桉树是一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物种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f49b9acb4028915f804dc2af.png)
21 0 2年第 2 8卷第 1 期
不 同 林 龄 桉 树 林 下 植 被 结 构 与 物 种 多样 性
古 丽 红
( .广东 省西江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1
周
毅
56 0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 院) 218 2
广东肇庆
摘 要 依 据 野外 样方调 查 数据 , 广 东省德 庆县 三 叉顶 自然保 护 区不 同林 龄桉 树林 下植 被作 了研 究 , 对 用 Magl 富度 指数 、i po ra e丰 Sm sn优 势度 指 数 、 h n o . ee 指数 、 i o S a n nWi r n Pe u均 匀度 指 数 分析 其 物 种 组 成 与 结 构 。 l
i n ua rwt c lp ,5 a le 9 g n s 1 s e isi h re ilEu ay t h o n n pe iso n— n a n lg o h Eu ay t 6 fmiis9 e u 21 p ce n t e tinn a c l p ,t e d mi a ts c e fu
Und r t r tDif r ntSt nd Ag e so y a fe e a e
Gu Li o g h n
Z o Yi hu
( .F rsyR sac sue Xj n oet ueu Z aqn , 2 1 8 2 undn cd m f o s y 1 oet eer I i t, ia gF rs B ra , hoig 5 6 0 ; .G ago gA ae yo r t ) r h nt i y r F er
结果表 明 : 叉顶 自然保护 区 1年 生桉树 林 共记 录 维管束 植物 5 三 2科 9 4属 13种 , 生桉 树 林 共 记 录 维管 1 3年
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31945718e9951e79b892774.png)
( i = 1,2,…,S)
式中,Ni 为第 i 物种的个体数,N 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S 为物种数。
( 3)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
S
H = - ∑( PilnPi) i =1
( i = 1,2,…,S)
式中,Pi 为第 i 物种的重要值,即 Pi = ni / N,S 为物种数。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3. 75 万 hm2 桉树林,22°02'—24°50'N,99°09'—102°19'E。主要植被类型有热 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林业用地的总面积约为 74. 3 万 hm2 ,非林业用地总面积约 46 万 hm2 ,森林覆盖率超过 55% 。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等 5 类。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约 17℃ ,降雨量 1500mm 左右,日照约 2100h,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年均风速为 1. 0m / s。
2 研究方法
2. 1 调查方法
2008 年 7 月,根据研究地区立地条件,采取大样本抽样调查,共调查 9 个样地,27 个样方。按照海拔梯度
设置样地( 海拔约为 1000,1500,2000m) ,不同海拔梯度的桉树林、次生林及撂荒地中各设置样方 3 个。乔木
层样方 20m × 20m,调查样方内的物种名称、个体数、胸径、树高、盖度、物候等指标。在乔木样方内沿着样地
对角线分别设置 5 个 3m × 3m 灌木样方,再在灌木样方四角设置 1m × 1m 草本样方,分别进行实测并记录灌
木层( 包括木质藤本和乔木更新苗) 和草本层( 包括草质藤木) 中物种名称、单株 / 丛株、高度、地径、盖度等指
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多样性调查
![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多样性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58768c3b14e852458fb5769.png)
关键词:桉树;不同密度;林下植被;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7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28021引言桉树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共有 945 个种和变种\[1\],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少数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群岛等地。
1890年起桉树被引入中国,最早是作为园林景观和绿化树种被培育和种植,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病虫害少、材质好、枝繁叶茂的优良特性。
2010年,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165万hm2,占全区人工商品林面积的30.5%,全区桉树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000万m3,占人工商品用材林总蓄积量的20.9%,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生长量、蓄积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2\]。
然而,广西桉树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经营策略以及生产水平方面,对桉树林下不同密度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较少。
当前国家意识到了物种多样性逐渐退化的问题,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物种多样性保护,且制定了多项法律条规限制森林的砍伐。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人工林,也是人工林发展中争议最多的树种\[3\]。
速生桉在高速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生态问题,并急需验证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问题\[4\],因此,本文通过调查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林下生物多样性情况,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2试验基本情况2.1试验地概况试验样地设置于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旧场部乌家镇旁,地处东经108°40′~109°01′,北纬22°13′~22°15′之间,属北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
该地光照强、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湿冬干。
年均温度22~22.3℃,极端最低温-0.8℃,极端最高温37.2℃,≥10℃年积温为7886.3~7982.7℃。
年均降雨量1771.4~2103.3 mm,年均蒸发量1693.9~1671.2 mm,相对湿度81%~82%。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47356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4f.png)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徐文娴;赵从举;朱敏捷;吴喆滢;韩奇;郑庆扬【摘要】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 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土层微生物对胺类碳源利用率最高,酚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次之,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H)逐渐增大,20~ 30 cm McIntosh丰富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而McIntosh均匀度指数(E)又显著较低,0~ 10 cm土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Intosh丰富度指数(U)均较低,即桉树人工林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碳源中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1.65%和32.51%,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和胺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还受土壤性状的综合调控,尤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最明显.【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3)007【总页数】8页(P65-72)【关键词】Biolog-ECO微平板;桉树人工林;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作者】徐文娴;赵从举;朱敏捷;吴喆滢;韩奇;郑庆扬【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徐文娴,赵从举,朱敏捷,等.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7):65-72.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发生、发展、发育的全过程[1],在维持土壤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其群落功能多样性是理解生态系统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2-5]。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e570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9.png)
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纬22°08′-22°30′,东经107°23′-107°45′,总面积约为3400公顷。
这里地形多样,气候温和,是一个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是凤凰山林场的一大特色,在这里植被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本文将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这片美丽的地方。
一、研究背景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场植被分布区域内的植被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对其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可以为凤凰山林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供参考。
对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进行了多样性调查和分析。
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设置样地20个,每个样地面积为20m×20m,共记录调查物种86种,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
通过文献整理,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1. 物种组成和优势度分析经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整理,发现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种类丰富,物种组成复杂。
优势种主要包括马尾松、暗绿树冠草、观音座莲、蛇根草、孟连竹等。
马尾松和暗绿树冠草的优势度较高,分布面积广,对植被的构成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 多样性指数分析通过对凤凰山林场尾叶桉和马尾松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其物种丰富度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9,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2。
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89c5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7.png)
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桉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快速的生长速度,因此被广泛种植用于人工林、城市绿化和土壤防护等方面。
然而,桉树的种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下所述:
一、竞争性强
桉树具有强烈的竞争力,能够对周边土地的土壤和水分资源进行大量的占用,从而导致周边生物体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此外,桉树的树叶含有大量鞣酸,枝条富含芽孢杆菌等细菌,而这些成分会影响到周边植物的生长,因此,桉树的种植也可能引发生态系统不平衡的问题。
二、病虫害易发
三、影响土地水分和土地保持
由于桉树对水分的要求高,大量的种植会导致周边水分的盐分升高,因而破坏了大地水准和生态环境。
此外,桉树的根系较浅,容易造成土壤的脱水状态,从而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和植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桉树的枯枝落叶也会影响到土地的保持,容易导致土地沉降和整块土地的崩塌或滑坡的发生。
四、影响生物多样性
由于桉树对土地养分的高需求、选择性和竞争性,容易导致大面积的土地混化或地形平坦化,从而破坏原本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桉树种植区域中,经很多物种生存的生态条件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区域内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23d0c2a1c7aa00b52acb6f.png)
G u a n g d o n g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e w e r e 1 3 6 s p e c i e s a t l e a s t ,w h i c h b e l o n g e d t o 5 6 f a mi l i e s a n d 1 0 3 g e n e r a .T h e s p e c i e s i n c l u d e d 2 1 k i n d s o f t r e e ,5 9 k i n d s o f s h r u b,2 0
广东 高要 南部 低 丘桉 树 人 工林 下 植 被 物种 多 样性 分 析
李 伟 ,魏 润 鹏 ,郑 勇奇 ,张 翠萍
( 1 .华南农 业大 学林 学院 ,广 州 5 1 0 6 4 2;2 .中国林 业科 学研 究院林业研 究所 ,北 京 1 0 0 0 9 1 ;
3 .慧 霸达 生资有 限公 司 ,香港 )
第4 2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1 0 0 6—1 1 2 6— 2 0 1 3( 3 )一 0 2 2 2— 0 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 o 1 . 4 2 N o . 3 S e p . 2 01 3
G u a n g x i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L I We i 一 ,W EI Ru n — p e n g 一 ,ZHENG Yo n g — q i ,Z HANG Cu i . p i n g
巨尾桉、马尾松2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巨尾桉、马尾松2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b65464a6c30c2258019e0a.png)
巨尾桉、马尾松2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马英玲韦春义*秦俊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摘要:通过开展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2种人工纯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反之较低;立地条件相似的2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别不大;2种不同类型人工林灌木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都高于草本层,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别不大;2种不同类型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取决于该立地原有的生物种类和抚育措施。
巨尾桉作为扶绥县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关键词: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马尾松;巨尾桉中图分类号S7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2-0100-04Species Diversity of Two Artificial Forests of Eucalyptus grandis and Pinus massonianaMa Yingling et al.(Guangxi eco-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 Liu Zhou Guangxi China545004)Abstract: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wo pure plantation communities of Eucalyptus grandis and Pinus massonian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plant species was higher i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a⁃tions with better site conditions,and vice versa,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ation with similar site conditions was not significant;the Shannon-Weiner index and th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of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ation shrubs were found.It is higher than the herb layer,but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is not very different;the species diversity under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ations depends on the original species and tend⁃ing measures of the site.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is a main tree species for planting in Fusui county. Key words:Plantation;Species diversity;Masson pine;Eucalyptus grandis桉树(Eucalyptus ssp.)是世界人工造林3大速生树种之一,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材质好、易繁殖等优点,深受欢迎。
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旱雨季变化特征
![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旱雨季变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de4c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0.png)
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旱雨季变化特征桉树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树种,广泛种植并形成人工林。
土壤呼吸是土壤中有机物分解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是一个重要的碳循环过程指标。
旱雨季变化对土壤呼吸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和旱雨季变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桉树品种差异:不同桉树品种对土壤呼吸率有影响。
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率随着桉树品种的不同有着显著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桉树林土壤呼吸率差异主要是由于树种本身生理特性不同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生长快且较高树木具有较高的土壤呼吸率。
2.年龄差异: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率与林龄也有关系。
研究发现,随着桉树人工林龄的增加,土壤呼吸率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林龄的增长,桉树的根系扩展范围增大,树木体积增加,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物分解速率加快,进而增加土壤呼吸率。
3.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对土壤呼吸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率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较高,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增加,进而导致有机物分解速率加快;而冬季温度较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缓,导致有机物分解速率减慢,从而使得土壤呼吸率下降。
旱雨季变化是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另一个重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减少:在旱季,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碳输入量减少,进而降低土壤呼吸速率。
一些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率可以减少50%以上。
这是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水分限制,进而导致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减慢。
2.雨季增加土壤呼吸:雨季来临时,土壤水分得到补充,植物生长得到促进,从而增加碳输入量,导致土壤呼吸速率增加。
此外,雨季还会提供更为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进而促进有机物分解过程,增加土壤呼吸率。
3.旱雨季交替变化:在旱季和雨季交替变化的季节,土壤呼吸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在旱季结束和雨季开始时,土壤呼吸速率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442a0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d.png)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桉树等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且耐高温的树种严重威胁着中国农业和经济建设。
因此为了提高对林木林分适应性而进行人工抚育成材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持水性能;生长特征一、引言桉树是一类典型亚热带落叶速生乔木树种,能有效的生长抵御炎热潮湿气候,喜温、喜湿的光照。
确保一棵桉树茁壮健康生长,土壤的湿润性良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树种生长环境条件。
二是桉树和其他速生树种相关的比较。
产生了特有的自然生长用水需求,原因主要是依照当年桉树自身的自然生长地理形态,树冠相对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土壤透光性,表明当年桉树的树体向上蒸腾生长的活动力较为充足,很大一定程度上桉树能够有效降低蒸腾作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合理耗损量。
桉树的在种植利用过程中对土壤水分的合理需求量仍然相对较低,真正向上实现了桉树经济利用价值率的最大化,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合理耗水利用量。
二、桉树人工林的几个种植技术要点2.1造林时间在桉树造林管理时间优化管理机制库的建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实际管理项目和现实管理控制维度项目展开有效优化处理,确保实际控制管理项目和实际控制管理维度项目效果贴合实际。
因此,雨季也即造林桉树到来之时也可能正是我们种植造林桉树的最佳雨季也即造林桉树种植基地时间。
如果雨季造林种植时间较晚,就很有可能会对其他各种树类在造林后的生长效果也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效果后的影响并不简单的就是说它可能只是我国桉树林木全年生长量的1/12。
2.2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确保稳定性首先,应当充分的清醒认识和清楚看到,造林前的整棵桉树被完整地利用种植造林是我国桉树企业进行森林土壤环境质量优化管理之重要科学技术基础措施,适当地利用种植桉林提升桉树森林质量整地的桉树种植造林规格也将大大有助于有效率地改善森林土壤质量条件,促进其他树类林木的健康持续生长。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探析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7b906ac850ad02de8041fe.png)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探析作者:邝伟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林业的发展中。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正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并且在现代林业再造和管理中被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
桉树林群落木本、草本植物、藤本等物种数量丰富、植被之间相得益彰。
实践研究发现,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植被多样性,促进草本植物的发展,物种的丰富。
但实践也表明桉树造林对于木本植物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
由于桉树造林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采伐、整地和铲草过程,从而确保了再造林过程中群落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且确保了群落植物功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探索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路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安全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的重视。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探索了外来物种对于当地环境的侵袭问题。
桉树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桉树种植的区域,且作为一种短周期人工林,桉树种植的面积也随之增加,但相关生态性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
一系列待解问题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由此可见,积极探索桉树造林再造群做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的认识桉树造林,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一、研究区基本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性分部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作为研究区域,之所以选择该研究区域是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地属低丘地貌,其区域内的气候变化和气温以及年降雨量和降雨时节分布都非常适合桉树的生长,其中该研究区域内以砖红壤为主要土壤,能够为桉树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此外,该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多以热带季雨林为主,但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大多不复存在,而以马尾松林、桉树林、湿地松林和相思林及农作物植被为主。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d871b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8.png)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韦春义【摘要】In order to get the characteristics f species diversity in plantations ,Eucalyptus grandis ×E.urophylla,Pinus massoniana Lamb & Pinus elliottii is to be the samples in Shatung State Forest in Gu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is no any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lantations zones.It depends largely on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original vegetation of the site and the type and number of organisms;Shannon-Weiner diversity index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Margalef richness index generally is smaller than herbaceous layer in the mainly researcharea.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ucalyptus grandis ×E.urophylla plantations be-tween herbaceous layer and shrub layer.Richness of shrub species and diversity index in the herbaceous layer is higher than in the shrub layer.%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广林9)、马尾松、湿地松3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
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群落
![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群落](https://img.taocdn.com/s3/m/1837d71a915f804d2a16c12d.png)
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探讨广西国营博白林场生产科杨福超摘要2008年对博白林场各种年龄段的桉树人工林群落,用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其多样性进行研究。
根据对不同年龄桉树林下植被群落变化情况的调查结果,初步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探讨桉树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该调查研究为开展生态平衡稳定和今后造林更新,为目前仍有些人认为桉林下无植被成活提供理论依据和辩驳依据。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前言桉树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及华莱士线以东,大洋洲大陆附近的太平洋岛屿。
桉树的种类繁多,常用的重要用材树种约为30种,其中多数是世界著名的硬木资源和造纸优质材料。
尤其是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造纸业和人造板工业的发展;从育苗造林开始,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同时,桉树人工林在消灭荒山,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部分,不仅直接提供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各种食物、纤维、建筑材料等,还通过参与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来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存环境,因此,开展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生物学、生态学及人文科学的热点。
2008年11至12月份本人通过参加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不同年龄群落发展过程中物种变化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编写论文,旨在探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现状,掌握桉树林群落林下植被发展动态,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指导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一、自然环境概况博白林场位于广西博白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9°22′30″—110°17′30″,北纬21°39′24″—22°30′。
总场设在博白县亚山镇清湖坡,距亚山镇2公里,距博白县城13公里,距北海市170公里,距玉林火车站67公里。
场经营的林地分布于博白县20个乡镇,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8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刘平;秦晶;刘建昌;王华锋;王效科【摘要】为了探讨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林中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云南省西南部3.75万hm<'2>桉树人工林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区域,通过群落学调查,运用重要值、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桉树人工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和撂荒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植被经过一定时间的演替会达到一定的丰富度,植物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呈现出复杂性变化的特点,但规律性并不明显.桉树林样地中出现植物135种,隶属73科97属,草本层为最发达的一层;次生林样地中出现植物270种,隶属146科189属,乔木层为最发达层;撂荒地样地中出现植物105种,隶属74科104属,无乔木层.以样点9为例,类似立地因子的桉树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Iv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分析显示,桉树林多样性指数D值和H值、均匀度指数J值显著低于次生林(P<0.05),在海拔1700 m以下显著低于撂荒地(P<0.05),而1700m以上略高于撂荒地.桉树(Eucalyptus spp.)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在轮歇的撂荒地和低效灌木林地上发展桉树林不仅可以提供木材或纸浆材资源,而且还能够丰富植被结构和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8【总页数】9页(P2227-2235)【关键词】桉树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规模种植【作者】刘平;秦晶;刘建昌;王华锋;王效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在组成和结构方面,植物群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群落植物的多样性[1]。
而植物群落多样性又是研究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2],群落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系统本身抵御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如干旱和病虫害)和干扰后系统恢复能力[3-5],而且还有助于系统中营养元素和肥力的可持续利用[6]。
同时,群落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即生产力水平随着多样性的增加而不断地提高[7-8]。
因此,群落植物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9]。
桉树(Eucalyptus spp.),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统称,是全球三大著名速生造林树种(桉、松、杨)之一,同时也迅速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纸浆用材林树种之一[10-12]。
近年来,桉树种植面积急剧增长,已逾200万hm2[13-14],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桉树在种植过程中所进行的林地清理、林地栽植、抚育管理、成林采伐、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耕地的水土流失、病虫害、土壤肥力下降、群落结构简单化等种种现象[15-16],尤其是单一树种进行大规模人工造林,可能会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危害生物多样性[17]。
目前我国人工种植桉树林的研究多集中于蒸腾作用[18]、水文学效应[19]、水土流失以及对土地肥力和水分的多度消耗引起的土地退化[20-21],而对其大面积种植所引起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从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出发,以云南省西南部3.75万hm2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定位观测,将其与次生林、撂荒地2种植被群落进行比较,分析人工种植桉树林的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规模种植桉树林对当地植被影响的作用机制。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3.75 万 hm2桉树林,22°02'—24°50'N,99°09'—102°19'E。
主要植被类型有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林业用地的总面积约为74.3万hm2,非林业用地总面积约46万hm2,森林覆盖率超过55%。
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等5类。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约17℃,降雨量1500mm左右,日照约2100h,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年均风速为1.0m/s。
2008年7月,根据研究地区立地条件,采取大样本抽样调查,共调查9个样地,27个样方。
按照海拔梯度设置样地(海拔约为1000,1500,2000m),不同海拔梯度的桉树林、次生林及撂荒地中各设置样方3个。
乔木层样方20m×20m,调查样方内的物种名称、个体数、胸径、树高、盖度、物候等指标。
在乔木样方内沿着样地对角线分别设置5个3m×3m灌木样方,再在灌木样方四角设置1m×1m 草本样方,分别进行实测并记录灌木层(包括木质藤本和乔木更新苗)和草本层(包括草质藤木)中物种名称、单株/丛株、高度、地径、盖度等指标。
记录每个样方地理坐标、土壤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立地因子。
样方环境条件见表1(仅列出桉树林植被样方点位信息,其他点位情况与其基本相同)。
(1)物种丰富度指数(S)以样方中物种的数目表示物种丰富度(S)(2)Simpson多样性指数(D)式中,Ni为第i物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S为物种数。
(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式中,Pi为第i物种的重要值,即Pi=ni/N,S为物种数。
(4)Pielou均匀度指数(J)式中,H为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Wiener指数,S为物种数。
(5)重要值(Iv)式中,Hr为相对高度,Cr为相对盖度,Fr为相对频度,Hi为第i物种的高度,Ci 为i物种的株数,Fi为i物种的频度。
汇总所有样地内3种类型植被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层的科属数和物种总数,统计结果见表2。
桉树林样方内出现植物135种,隶属73科97属,其中乔木层的科属数均为1,因为人工种植只有桉树一个树种。
桉树林草本层的科属数均大于其乔木层、灌木层和层外植物层植物的科属数,也大于次生林和撂荒地样方内草本层的科属数,表明桉树林中草本层为最发达层。
次生林样方内出现植物270种,隶属146科189属,其中乔木层是最发达层,其科属数明显大于桉树林、撂荒地的乔木层科属数,灌木层次之。
撂荒地样方内,乔木层和层外植物层基本没有植物,灌木层和草本层出现植物105种,隶属74科104属,由于撂荒地人为干扰较少,演替阶段多样,不同层间的科属数变化较大。
以海拔、气候、土壤母质、水文以及地貌等立地条件相同但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样点9为例,说明3种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各层物种生态状况,见表3。
该样点的桉树林样地于2003年定植,位于路边,阳坡。
林相整齐,林内乔木层、灌草本层的高度差别明显。
其中乔木层只有桉树,平均胸径约15.3cm,平均高度13.8m 左右,盖度约40%,而乔木层下的灌草层的高度基本一致,区分不明显。
在灌木层中,偶见有艾胶算盘子(Glochidion lanceolarium)和杜茎山(Maesa japonica);草本层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优势种,平均高度有1.3m,总盖度为35%,其次较多的为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总盖度10%。
该样点的次生林为金叶子(Craibiodendron stellatum)-岗柃(Eurya groffii)-紫茎泽兰群落,群落植物密集,乔木平均高度约16.5m,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可见一些较大的树桩,说明林地经过反复砍伐多次萌生。
其中乔木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银叶栲(Cestanopsis argyrophylla),高度约17m,下层为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和杯状栲(Castanopsis cerebrina),平均高度15m左右,乔木层的总盖度达35%;灌木层有岗柃、茶梨(Anneslea fragrans)等,优势种为岗柃,平均高度6.5m,盖度达20%。
整个样地的草本层不发达,优势种为紫茎泽兰、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等,草本层总盖度达5%。
该样地撂荒3a,只有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植物不明显,而草本层植物发达,有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浆果苔草(Carex baccans)等,最高层达3—4m,草本层总盖度80%,植物密集。
从表3可知,乔木层,桉树林只有一个桉树种,67株,重要值28.7;次生林有25个种,42株,重要值介于0.9—16.8之间;而撂荒地中没有乔木层。
灌木层,桉树林只有2个种,较次生林和撂荒地分别少22种和16种,在次生林的灌木层中,重要值最高的为岗柃约6.8,其次为金叶子约6.1,在撂荒地的灌木层中,重要值最高为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约5.2,最低为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约1.3。
草本层,桉树林有26种,较次生林和撂荒地均多14种。
桉树林的草本层,重要值最高的为紫茎泽兰,约24.6,次生林内重要值最高的也为紫茎泽兰,但重要值仅为6.6,这说明次生林的草本层较少被紫茎泽兰所占据。
总体而言,在整个群落层面上,桉树林的各层结构,比次生林简单,但较撂荒地复杂、物种稍多。
桉树林以草本层物种数最为丰富,次生林以乔木层最为发达,但是桉树林下草本层优势种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群落先锋物种,会极大程度地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桉树林各层高度差较大,乔木层中桉树最高达15m,最低的草本层仅约1.1m,而撂荒地整个植被只有灌草层,且高度差不明显。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呈正相关[22],物种多样性越大,群落稳定性增强,资源的可持续性更加充分,生境也越适应于群落生存[6,23-24]。
为减少随机取样带来的误差,统计调查落在1000—1400m,1400—1700m,1700—2100m等3个海拔区间内样方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见图1、图2和图3。
3.3.1 物种多样性由图1和图2可知,桉树林物种多样性指数 D 值为(0.483±0.158)—(0.772±0.028),H 值为(1.601 ±0.463)—(3.571 ±0.039);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指数D 值为(0.845 ±0.117)—(0.954 ±0.070),H 值为(3.652 ±0.501)—(4.865±0.368);撂荒地物种多样性指数 D 值为(0.632 ±0.083)—(0.841 ±0.023),H 值为(1.913 ±0.239)—(3.640 ±0.126)。